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可编辑)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7
丁香的药理研究现状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c caryophyllata Thunb以其干燥花蕾入药,其味辛,性温,中医认为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香具有抗菌、抗病毒、清除自由基、镇痛、麻醉等作用,在疾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药理学基础和治疗作用,被我国列为重点研究开发药材之一。
本文主要从丁香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近些年来对丁香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标签:丁香丁香酚药理作用丁香(Flos Caryophylli)系桃金娘科植物,通常当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摘,用其干燥花蕾入药,又称公丁香。
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系常用药材,具温中降逆,补肾助阳之功效。
中医上多用于脾胃虚寒,呢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等症。
丁香因萼筒中存在油室结构,富含油质,主要为丁香油15%~20%,丁香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酚(eugenol )64%--85 %,低的含36.7%~62. 7%,含乙酞丁香酚(acetyleugenol)7 %~15%,β-T香烯(Ei-caryophylene)占9. 12%,以及其他少量成分如甲基正戊酮、苯甲醛、水杨酸甲酯等。
因此丁香油的药理作用主要由以上3种主要成份引起。
现就近年来对丁香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丁香主要成分研究丁香挥发油是丁香的主要成分。
邱琴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广东饶平及印度尼西亚产丁香干燥花蕾中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
结果:从广东饶平丁香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6种物质,鉴定22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4%以上;印度尼西亚产丁香鉴定26个成分。
广东饶平丁香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组分是丁香酚,相对含量是80. 33%,其次为2-甲氧基-4-(2-丙烯基)-苯酚乙酸醋,3,7,11-三甲基-2,6,10十二碳三烯-1-醇,δ-杜松油烯,α-石竹烯,对烯基茵香醚等。
此外,丁香中还含有山蔡酚、鼠李素、齐墩果酸等黄酮成分。
一味中药祛顽疾——丁香丁香【成分】花蕾含挥发油即丁香油。
油中主要含有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β-石竹烯。
以及甲基正戊基酮、水杨酸甲酸、葎草烯、苯甲醛、苄醇、间甲氧基苯甲醛、乙酸苄酯、胡椒酚、d-衣兰烯等。
也有野生品种中不含丁香油酚(平常丁香油中含64%一85%),而含丁香酮和番樱桃素。
花中还含三萜化合物如齐墩果酸、黄酮和对氧萘酮类鼠李素、山奈粉、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异番樱桃素亭及其去甲基化合物异番樱桃酚。
【药理】( 1)抗菌作用:含有1%浓度的丁香的乙醚浸出液、水浸液或含8%浓度的丁香煎剂的沙伯培养基,对许兰黄癣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较高浓度时对新型隐球菌也有抑制作用。
醇浸出液与醚浸出液相似,但水浸出液较差,丁香油及丁香油酚在1 : 8 000一1 : 16 000时,对致病性真菌即有抑制作用。
煎液1:20一1:640浓度时,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白喉、变形、绿脓、大肠、痢疾、伤寒等杆菌有抑制作用。
丁香对流感病毒PR8株也有抑制作用(体外实验)。
(2)驱虫作用,水或醇提取液在体外对猪蛔虫有麻痹或杀死作用。
感染蛔虫的狗口服丁香油0.5一1.0g/kg,有驱虫作用,但1次服用并不能将蛔虫全部驱除。
丁香油较煎剂为优。
(3)健胃作用:丁香为芳香健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
5%丁香油酚乳剂可使胃粘液分泌显著增加,而酸度则不增强;丁香油的作用稍差,连续应用,可使黏液耗竭,而仅分泌非黏液性的渗出物;36 小时后方可能部分恢复反应(分泌黏液),完全恢复,需数月以后。
(4)止牙痛作用:丁香油(少量滴入)可消毒龋齿腔,破坏其神经,从而减轻牙痛。
【性味与归经】辛,温。
入胃、脾、肾经。
【传统功用】温中,暖肾,降逆。
用于治疗呃逆、呕吐、反胃、痢疾、疝气、癣症。
【禁忌】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主治】(1)癣:取丁香l5g,加入70%乙醇至100ml,浸48小时后去渣。
每天外搽患处3次。
丁香的止痛镇静作用及适用范围丁香,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植物,常用于中医药中。
它被广泛应用于止痛和镇静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广泛的适用范围。
本文将就丁香的止痛和镇静作用,以及其适用范围进行探讨。
一、丁香的止痛作用丁香含有丰富的丁香酚,这是一种有效的止痛成分。
丁香酚能够与人体内的疼痛相关传导物质结合,发挥镇痛作用。
其主要机制包括降低炎症导致的局部疼痛、抑制疼痛信号传导等。
实验证明,丁香可用于各种疼痛的缓解,包括但不限于头痛、牙痛、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等。
丁香可以通过悬浮液、粉剂、栓剂等形式进行外用或内服,达到止痛的效果。
一般来说,丁香的局部应用更适合于表浅的皮肤疼痛,而丁香内服则适用于内脏疼痛等。
二、丁香的镇静作用丁香除了具有止痛作用外,还可发挥镇静的作用。
这得益于丁香中所含的丁香酸、丁香醛等成分。
这些成分可以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达到镇静的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丁香可用于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丁香的镇静作用可以使人体放松,有助于改善情绪,缓解紧张和焦虑感。
此外,丁香还可以促进睡眠,并增加睡眠的质量。
三、丁香的适用范围丁香的止痛和镇静作用使其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以下是丁香的一些常见应用领域:1. 口腔领域:丁香可以用于治疗牙痛、牙龈疼痛等口腔问题。
可以将丁香制成丁香油或者口服丁香胶囊,直接涂抹在患处或者内服。
2. 骨骼关节领域:丁香可用于缓解骨关节疼痛,特别是由于关节炎引起的疼痛。
可以用丁香油进行局部按摩,或者口服丁香胶囊。
3. 神经系统领域:丁香可用于治疗焦虑症、失眠等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可以通过口服丁香胶囊或者使用丁香精油进行香薰。
4. 皮肤领域:丁香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疼痛,如痱子、水痘疼痛等。
可以使用丁香油进行外用。
需要注意的是,丁香具有较强的药效,使用时应遵医嘱,避免长期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丁香具有较好的止痛和镇静作用,并且适用范围广泛。
丁香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焦虑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丁香的药理作用有哪些?丁香的作用与功效详解丁香的药理作用有哪些?丁香的作用与功效详解丁香的作用用途丁香水提取物灌胃,对小鼠水浸应激性溃疡和大鼠盐酸胃溃疡有明显抑制作用;醚提取物灌胃,可明显抑制消炎痛加乙醇诱发的小鼠胃溃疡及盐酸引起的大鼠胃溃疡.丁香水煎剂灌胃能显着抑制小鼠的胃排空及未尝墨汁推进率;醚提取物灌胃能抑制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泻;水提取物灌胃能明显抑制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但亦有报告认为,水煎剂对两种腹泻模型仅有对抗倾向而无明显影响。
丁香醚提取物有明显促进麻醉大鼠胆汁分泌的作用,并可维持2小时。
丁香油能有效抑制由花生四烯酸(AA)、胶原和肾上腺素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尤其对AA诱发的聚集抑制最强.丁香油的抑制聚集过程似乎是通过减少血小板凝集素(TXB2)形成的。
丁香醚提取物或水提取物给小鼠灌胃,均可显着延长小鼠痛觉反应潜伏期(热板法)或显着减少醋酸刺激引起的扭体反应次数。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在试管内,丁香对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丁香水煎剂及粉末对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且不受加热的影响.实验证明:丁香的醇浸出物对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丁香油的抗菌能力强于丁香.体外试验证明,丁香的醇浸出物对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在试管内,丁香油与丁香酚在1:16 000~1:64 000时,可完全阻止布氏杆菌的发育;在1:8 000时则可完全抑制鸟型结核杆菌的发育;在1:2 000~1:8 000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证明,丁香对流感病毒 PR8 株病毒有抑制作用。
丁香的水、醇及乙醚浸出液和其挥发油,对致病性真菌均有明显的抗真菌作用.低浓度浸出液对许兰黄癣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抑制作用.在试管内,丁香油及丁香酚在1:8 000~1:16 000浓度时,对多种毛癣菌、黄癣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有抗菌作用。
丁香外用功能及实验研究概述丁香(FlosCaryophylli)系桃金娘科番樱桃属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又称公丁香。
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系常见温里药, 临床多作为内用药取其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
近年来, 为了加快丁香的开发, 国内外药学工作者对其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中药丁香外用的功能近几年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 丁香外用功能较内用范围更加广泛, 现综述如下:1、对丁香外用功能的临床应用概括丁香味辛, 温, 归脾, 胃, 肺, 肾经。
自古以来, 丁香就是中医临床上的常见药材, 在中国许多药材古典专着上均有记载, 如《本草汇》、《纲目》、《药材学》等。
丁香具有温中降逆, 补肾助阳之功效, 主治脾胃虚汗, 呢逆呕吐, 食少吐泻, 心腹冷痛, 肾虚阳萎等。
中医临床上用与不同中药配伍能够用于治疗腹泻、急性菌痢、胃炎、隔肌痉挛、急性胃肠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脾胃杂病、泄泻、麻痹性肠梗阻、心绞痛、偏头痛、牙痛。
外用治各种疼痛、风湿性关节炎、腋臭、键鞘炎、乳头感染、乳牙尖周炎、牙髓炎、口腔内炎症、口臭、体癣、头癣、手足癣等症。
还可用作牙科防腐剂和外科组织上的清洁剂。
1.1杀虫作用梁裕芬1等等经体外杀螨实验观察,发现丁香煎剂具有较好的杀螨效果。
李秀芳2等应用从唇形科植物丁香罗勒中提取的丁香罗勒油(OleumOcimigratissimi,主要成分丁香酚)配制的乳膏(商品名乐乐霜)治疗31例阴虱病患者,治愈率为100%。
1.2抑菌作用《本草纲目》云:”公丁香,辛温无毒,杀虫,主治风水肿”。
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用公丁香浸出液对致病性真菌的抗菌作用作过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水浸液或含8%浓度的丁香煎剂对许氏黄癣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均有抑制作用,而其抑制真菌的有效成分是丁香油酚,丁香油及丁香油酚在1:8000~1:16000时,对致病性真菌即有抑制作用。
丁香的药性和功能主治药性•丁香,即丁香花蕾,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性。
•丁香富含丁香酚、丁香醚、丁香醛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止痛等药理作用。
•丁香能够调和气味,具有清新口气、止咳化痰的功效。
•丁香还具有暖胃、提神醒脑、驱风除湿的作用。
功能主治丁香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1. 抗菌作用丁香含有丁香酚和丁香醚等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它对多种细菌和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感染、消化道感染等疾病。
2. 消炎作用丁香具有明显的消炎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它常被用于治疗牙痛、喉咙痛、咳嗽等疾病。
3. 止痛作用丁香醚是丁香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
丁香可以用于缓解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疼痛症状。
4. 清新口气丁香具有调和气味的作用,它可以去除口腔异味,改善口腔气味,使口腔清新宜人。
丁香常被用于制作口香糖、牙膏等口腔护理产品。
5. 止咳化痰丁香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它可以缓解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疾病。
丁香常被用于制作止咳化痰的药品和食品。
6. 暖胃健脾丁香具有温暖胃气、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帮助消化不良、胃寒等胃肠道问题。
它常被用于调理胃脘冷痛、脾胃虚弱等症状。
7. 提神醒脑丁香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部供血,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它可以缓解疲劳、改善记忆力,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有一定帮助。
8. 驱风除湿丁香具有驱风除湿的功效,可以缓解风湿性关节炎、湿疹等问题。
丁香常被用于制作驱风除湿的药品和食品。
使用方法丁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使用:1.冲泡饮用:将适量的丁香花蕾放入开水中,冲泡约10分钟后即可饮用。
这种方式可以达到清热止痛、提神醒脑的效果。
2.研粉服用:将干燥的丁香花蕾研磨成粉末,每次取适量服用。
这种方式适合用于消炎、止咳化痰的目的。
3.外用涂抹:将丁香油或煮过的丁香水涂抹在患处,可以缓解疼痛、消炎等症状。
4.口香糖、牙膏等产品:购买市场上的丁香口香糖、牙膏等产品使用,可以去除口腔异味、改善口气。
丁香等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和抗菌活性关系的研究张显忠;郭爱军;王德才;廉立慧;王健美【摘要】目的探讨8种中药材有效成分的不同提取方法与抗菌活性的关系.方法分别用水煮法、醇提法和超声法提取8种中药材的有效成分,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探讨不同提取方法的优劣.结果除蜂房外,7种中草药的醇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很明显,丁香的醇提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抑制效果最佳,各提取液对白色念球菌抑制效果普遍不明显.除蜂房及穿心莲外的其它6种中草药醇提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显著低于其他提取方法.就抑菌效果和相对稳定性来说,丁香最为明显.结论用不同方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抑菌效果比较发现,醇提法最优,其次为超声波提取法,水提法最差.【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8(029)010【总页数】4页(P760-763)【关键词】中草药;醇提法;水煮法;超声波提取法;最低抑菌浓度【作者】张显忠;郭爱军;王德才;廉立慧;王健美【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271016;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安医院,山东,泰安,271000;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271016;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271016;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271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加,降低了现有抗生素的效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减少耐药菌株的生成和研制新的抗菌药物已成为21世纪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尽管科学家努力研究和制造更广谱、作用更强的抗生素,但新抗生素的产生明显跟不上耐药菌株形成的速度,研制一个新抗生素所化费的时间和成本都非常之大。
中药几千年来为中国人的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现代预防和控制细菌性感染疾病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由于细菌较少对中药产生耐药;因此,研究和开发抗菌中药对解决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抗生素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且费用低廉。
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维普资讯 ////0>.
丞堡匡堂瞳堂 . . .
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生出版社, .. , .,: . . 郭玲,钟学宽,周令望,等. 病毒致低硒低维 ,, : ? .
生素鼠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 .中国地方病防治 ,, ,.
杂志, ,: ? . 邓守恒,孙各琴.高硒情况下维生素对幼龄大鼠抗 .氧化作用的研究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 ? .邹秋萍,侯淑萍,王瑞珍.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肿卫文峰,张国成,许东亮,等.柴胡黄芩炙甘草对小瘤坏死因子一【的变化及维生素、的干预作用鼠心肌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中国当代儿科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 ?. 杂志, ,: .苗艳波,师海波,孙英莲.高山红景天总甙的抗衰老王雪峰,郭津津,魏克伦,等.小柴胡汤分解剂抗柯萨奇病毒感染及其对心肌炎防治作用的研究 .
作用 .中药药理与临床, ,: ? .季宇彬.中药复方化学与药理 .第一版.人民卫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 : 一 .
收稿日期:
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臧亚茹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
【关键词】丁香;有效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
十二碳三烯一卜醇, 一杜松油烯,【一石竹烯,对烯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
基茴香醚等。
此外,丁香中还含有山萘酚、鼠李素、齐墩的干燥花蕾,其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
果酸等黄酮成分。
阳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香具有抗菌、抗病毒、清
抗菌作用及机理
除自由基、镇痛、麻醉等作用,在疾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
丁香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且抗菌谱广泛。
张西玲等
药理学基础和治疗作用。
通过对丁香、小茴香、肉桂、八角茴香四种中药挥发油
性状
体外抑菌实验发现:四种挥发油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
本品略呈研棒状,长厘米,花冠圆球形,棕褐色
至褐黄色,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较低浓度时均有一定的抑
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最佳,以丁香、肉桂
感。
挥发油在体外抑菌效果最为显著,挥发油在较高浓度时
化学成分
具有杀菌效果。
另外,陈星灿等采用打孔法和试管法实
丁香挥发油是丁香的主要成分。
邱琴等?采用水蒸
验表明:丁香对福氏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
气蒸馏法从广东饶平及印度尼西亚产丁香干燥花蕾中
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强抑制和杀灭作
用。
李巧如等采用 % 乙醇回流提取,水蒸气蒸馏等
析。
结果:从广东饶平丁香挥发油中共分离出种物质,
不同方法对丁香进行提取,测定所得样品对金黄色葡萄
鉴定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 %以上;印度尼西亚
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显示: %的挥发油在 : 倍
产丁香鉴定个成分。
广东饶平丁香挥发油中,含量最
稀释后对金葡球菌仍有抗菌作用,而 %丁香酚 : 倍稀
高的组分是丁香酚,相对含量是 . %,其次为一甲氧
释后无抗菌作用。
说明其抗菌作用的成分并非单一的丁
基一丙烯基一苯酚乙酸酯, , , 一三甲基 , , .
维普资讯 ////.
丞堡匿堂堂塑 . . .香酚所为,还有其它成分具有抗金葡球菌作用。
%乙醇
于培养后病毒感染力至少下降 %。
说明丁香酚
提取物上大孔树脂后不同的洗脱物均具有抗金葡球菌
具直接杀病毒作用,适合体外使用。
此外,刘洪等【进行
作用。
对丁香提取物抗金葡球菌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
的丁香体外抑制人巨细胞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表明,将
实验结果说明丁香所含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均有含生药 %的丁香煎剂作不同浓度稀释后进行实
较强的抗菌作用。
李巧如等【通过研究丁香提取物与各
验,取无明显细胞毒性的最低稀释浓度 :为抗病毒
类抗菌素间的相互作用探讨其抗菌机理,结果显示:丁实验的起始浓度,结果表明:在无细胞毒性作用的范围
香提取物与喹诺酮、青霉素类、红霉素联合应用于金葡内,该药不能直接杀灭病毒或阻止敏感细胞的侵染。
但
球菌、阴沟杆菌、产酸杆菌、产杆菌、氟劳地杆菌时, 当浓度大于 : 倍以上时,具有直接灭活人巨细胞病
二者间无相互影响,而与氨基糖苷类抗菌素庆大霉素、毒作用;用 : 倍的稀释液处理细胞后再接
卡那霉素联合应用则显示明显的拮抗作用,此作用在一种病毒,能明显地延缓出现并降低病毒感染滴度。
定范围内随着药物的浓度增大而加强,推测丁香提取物机理:推测该药可能抑制了复制环节而发挥
的抗菌机理可能是与氨基糖苷类竞争性地抑制蛋白质抗病毒作用。
的合成。
局麻作用
宋军等【采用固体琼脂法以水杨酸为对照测定了丁
据有关研究表明,活性组分为丁香油和薄荷油的药
香酚的抗真菌活性。
丁香酚为丁香干燥花蕾经蒸馏而得剂具有良好的局麻作用,适用于普通外伤处置,局部炎
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结果显示:丁香酚对所试的种症处理等。
二者混合物具有快速、强力局麻协同作用,无
皮肤癣菌、种深部真菌、种酵母菌及酵母样菌均有较扩张血管或收缩血管等副作用,亦不会引起活组织的结
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且明显强干水杨酸。
对石膏毛癣构变化。
菌、黄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常见致病真菌均有较强的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作用,在 / 浓度时均能抑制其生长,表明此药在临氧自由基是生物体内有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
床上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丁香酚抗真菌作用,可能首先基。
它是生物体衰老和许多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其中?
作用于真菌的细胞膜,引起损伤、破坏和通透性的改变,的作用较更强。
谭延华等【研究丁香酚对
这样,一方面,药物进入细胞内,使线粒体膜受到损伤, 反应生成的清除活性最高,其值低于特
引起细胞能量代谢的障碍;同时,由于细胞膜在真菌的异性清除剂甘露醇的/ 。
丁香酚对光照还原生成的
细胞壁合成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当受到损伤后,又可影 ;清除活性与抗坏血酸相当,丁香酚可作为外源性氧
响细胞壁的合成更新,出现结构异常,导致更多的药物清除剂。
进入细胞内,进一步加重了各种膜结构的损伤,最终细镇痛作用
陈蔚文等【。
研究含有黄连、丁香两味中药的连香胶
胞内出现扩大的,细胞内容物消失,菌细胞溶解死
亡。
所以,丁香与大多数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相似,作用囊的扭体镇痛实验,对数剂量一镇痛效应直线回归方程
于真菌的细胞膜,达到杀灭真菌的目的。
显示,该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时效关系实验表明镇
抗病毒作用痛起效时间快,持续时间长。
热板镇痛实验亦表明,该药
王晓芹【实验采用周龄近交/鼠,通过
对热板致痛的小鼠有镇痛作用。
病毒斑块记数及测定病毒滴度评价丁香酚 / 控制牙垢的形成
抗一和一的活性,以比色实验评价冰华?】研究用净水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提取小叶
丁香酚与阿昔洛韦合用的协同效应,并用三维模丁香制成的药剂,可抑制变异链球菌粘着在牙齿表面,
型分析两药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丁香酚显著减少抑制型变异菌酶的活性,有效地控制牙垢的形成。
?和一的增殖,且成剂量相关, 分别是细胞毒性. 和 . / ,抗?和一的刘洪等进行的丁香体外抑制人巨细胞病毒作用实分别是 . 和 . / ,丁香酚在所试浓度范围内验,含生药 %的丁香煎剂,将作不同浓度稀释
无细胞毒作用。
丁香酚 / 与一和一后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 及 : 稀释时,对人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