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2月期末考试《药理学》(专科)满分标准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药物代谢酶的主要作用是:A. 药物吸收B. 药物分布C. 药物代谢D. 药物排泄答案:C2. 下列哪一项不是药物作用的基本形式:A. 选择性B. 靶向性C. 竞争性D. 非特异性答案:D3. 下列哪一种药物属于抗生素:A. 麻醉药B. 镇静催眠药C. 抗生素D. 抗过敏药答案:C4. 下列哪一种药物属于抗高血压药:A. 抗过敏药B. 抗病毒药C. 抗高血压药D. 抗抑郁药答案:C5. 下列哪一种药物属于抗心律失常药:A. 抗高血压药B. 抗过敏药C. 抗心律失常药D. 抗抑郁药答案:C6. 下列哪一种药物属于抗肿瘤药:A. 抗病毒药B. 抗肿瘤药C. 抗过敏药D. 抗高血压药答案:B7. 下列哪一种药物属于抗精神失常药:A. 抗过敏药B. 抗病毒药C. 抗精神失常药D. 抗高血压药答案:C8. 下列哪一种药物属于解热镇痛药:A. 抗病毒药B. 抗过敏药C. 解热镇痛药D. 抗高血压药答案:C9. 下列哪一种药物属于抗高血压药:A. 抗过敏药B. 抗病毒药C. 抗高血压药D. 抗抑郁药答案:C10. 下列哪一种药物属于抗心律失常药:A. 抗高血压药B. 抗过敏药C. 抗心律失常药D. 抗抑郁药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药物作用的基本特征包括:A. 选择性B. 靶向性C. 竞争性D. 非特异性E. 可逆性答案:A、B、C、E2. 药物代谢酶的作用包括:A. 药物吸收B. 药物分布C. 药物代谢D. 药物排泄E. 药物毒性答案:C、D3. 下列哪些药物属于抗生素:A. 青霉素B. 红霉素C. 链霉素D. 麻醉药E. 抗过敏药答案:A、B、C4. 下列哪些药物属于抗高血压药:A. 利尿药B. β受体阻滞剂C. α受体阻滞剂D. 抗过敏药E. 抗病毒药答案:A、B、C5. 下列哪些药物属于抗心律失常药:A. 钙通道阻滞剂B. 抗过敏药C. β受体阻滞剂D. α受体阻滞剂E. 抗抑郁药答案:A、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药物作用的基本形式。
选择题:1.B2.A3.C4.B5.E6.D7.B8.E9.E10.E11.D12.D13.C14.A15.C16.A17.B18.A19.C20.填空题:1.52.防治不良反应3.数目减少向下耐受性4.量质5.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名词解释:1.亦称为首过代谢,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经门静脉进入肝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又称为首过效应。
2.指药物吸收入血液后,多数与血浆蛋白结合,治疗剂量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百分率。
3.用于表示化学物质在群体中引起的某种毒效应的发生比例4.是一种用以表示竞争性拮抗剂作用强度的指标,其意义是能使激动剂提高到原来的2倍时,可产生与原来浓度相同效应所需的拮抗剂的摩尔浓度5.指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仅有较弱的内在活性。
简答题:1.2.①抗炎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在炎症早期改善红、热、肿、痛症状,炎症后期防止组织粘连和瘢痕形成。
②抗免疫作用: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但细胞免疫抑制作用更强,对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都有抑制作用,主要抑制其早期阶段。
③抗毒作用: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既产生良好的退热作用,又可产生明显的缓解毒血症作用,但不能中和内毒素,对细菌外毒素无效。
④抗休克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均有作用,抗休克的机制除与其抗炎、抗免疫、抗毒作用有关外,尚与其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微循环等有关。
⑤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作用:刺激骨髓,增加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数目,但淋巴细胞数目减少。
⑥其他:兴奋中枢,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
3.吡喹酮能使宿主体内血吸虫产生痉挛性麻痹而脱落,并向肝脏移行。
本品抗血吸虫作用的机理据研究认为,其对血吸虫可能有5-HT样作用,引起虫体痉挛性麻痹;同时能影响虫体肌浆膜对Ca2+的通透性,使Ca2+的内流增加,还能抑制肌浆网钙泵再摄取,使虫体肌细胞内Ca2+含量大增,而致虫体麻痹。
大专药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药物的基本作用?A. 治疗作用B. 副作用C. 毒性作用D. 免疫作用答案:D2. 药物的半衰期是指:A. 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B. 药物在体内达到最高浓度所需的时间C. 药物在体内达到最低浓度所需的时间D. 药物在体内完全消除所需的时间答案:A3. 以下哪种药物不属于抗生素?A. 阿莫西林B. 头孢克肟C. 利福平D. 阿司匹林答案:D4. 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通常呈:A. 直线型B. 抛物线型C. S型D. 指数型答案:C5.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A. 药物在体内的总浓度B.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C. 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量与给药量的比例D.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答案:C6.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心律失常药?A. 地尔硫卓B. 阿托品C. 利血平D. 胰岛素答案:A7.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利尿剂?A. 呋塞米B. 氨茶碱C. 硝酸甘油D. 布洛芬答案:A8.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高血压药?A. 硝酸甘油B. 地尔硫卓C. 阿司匹林D. 胰岛素答案:B9.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凝血药?A. 阿司匹林B. 华法林C. 胰岛素D. 阿莫西林答案:B10.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抑郁药?A. 氟西汀B. 利血平C. 胰岛素D. 阿司匹林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包括以下哪些情况?A. 过敏反应B. 胃肠道不适C. 药物依赖性D. 药物耐受性答案:A, B, C, D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药物的吸收?A. 药物的溶解度B. 药物的脂溶性C. 胃肠道的pH值D. 胃肠道的血流状况答案:A, B, C, D3. 以下哪些药物属于抗肿瘤药?A. 顺铂B. 环磷酰胺C. 阿司匹林D. 阿莫西林答案:A, B4. 以下哪些药物属于抗癫痫药?A. 苯妥英钠B. 丙戊酸钠C. 阿司匹林D. 利血平答案:A, B5. 以下哪些药物属于抗焦虑药?A. 地西泮B. 阿普唑仑C. 阿司匹林D. 利血平答案:A, B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药物的副作用是指在正常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
药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哪种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A. 四环素B. 红霉素C. 青霉素D. 氯霉素答案:C2.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解热B. 镇痛C. 抗炎D. 抗高血压答案:D3. 下列哪种药物属于抗心律失常药?A. 地高辛B. 利血平C. 普萘洛尔D. 阿莫西林答案:C4.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A. 降低血糖B. 提高血糖C. 促进脂肪分解D. 促进蛋白质合成答案:A5. 以下哪种药物是抗高血压药?A. 阿司匹林B. 地高辛C. 硝苯地平D. 利血平答案:C6.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抑郁药?A. 利血平B. 地西泮C. 帕罗西汀D. 阿莫西林答案:C7.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组胺药?A. 阿司匹林B. 利血平C. 西替利嗪D. 地高辛答案:C8.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癫痫药?A. 地高辛B. 利血平C. 苯妥英钠D. 阿莫西林答案:C9.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帕金森病药?A. 地高辛B. 利血平C. 左旋多巴D. 阿莫西林答案:C10.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肿瘤药?A. 地高辛B. 利血平C. 顺铂D. 阿莫西林答案:C二、多选题(本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哪些药物属于抗凝血药?A. 肝素B. 阿司匹林C. 华法林D. 地高辛答案:A、C2. 下列哪些药物属于抗心绞痛药?A. 硝酸甘油B. 利血平C. 地尔硫卓D. 阿司匹林答案:A、C3. 下列哪些药物属于抗精神病药?A. 氯丙嗪B. 利血平C. 氟哌啶醇D. 阿司匹林答案:A、C4. 下列哪些药物属于抗真菌药?A. 酮康唑B. 利血平C. 氟康唑D. 阿司匹林答案:A、C5. 下列哪些药物属于抗结核药?A. 异烟肼B. 利血平C. 利福平D. 阿司匹林答案:A、C三、判断题(本题共5题,每题1分,共5分。
)1. 阿司匹林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
(对)2. 胰岛素可以口服。
病理学专科四问答1 答:⑴肺硅沉着病①游离的二氧化硅微粒在肺内蓄积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职业病;②以肺和肺门淋巴结等形成硅结节及间质纤维化为其基本病变。
⑵病变特点①肺硅结节形成;②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⑶肺硅沉着病可分为三期:①第一期硅结节形成主要局限于淋巴系统,病变主要在中、下叶近肺门处;②第二期硅结节明显扩展到淋巴系统以外的肺组织,硅结节数量增多并互相融合,肺间质纤维化,但病变范围不超过全肺的1/3;③第三期硅结节呈瘤样团块,直径超过2cm;或肺间质纤维化严重,病变范围超过全肺的1/3。
⑷常见的并发症①肺结核;②肺源性心脏病。
2镜下:①肝硬化的重要标志是假小叶形成,假小叶内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细胞变形、坏死及再生。
②包绕假小叶的纤维间隔宽窄较一致,内有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可见小胆管增生及假胆管形成。
①脾大。
脾慢性淤血所致。
临床上常有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脾功能亢进表现。
②胃肠淤血。
胃肠静脉回流受阻所致,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表现。
③腹水。
为漏出液,形成机制有:a.门静脉系统淤血,使肠壁、肠系膜毛细血管内压增高,淤血造成的缺氧又使管壁通透性升高,水分和血浆蛋白漏出;b.肝细胞受损,白蛋白合成减少,以及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而引起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由于血流受阻而使肝窦内压力升高,淋巴液生成增多,回流障碍,可经肝表面漏入腹腔;d.腹水的形成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加上肝灭活作用减弱,使这些激素在血中水平升高而导致钠水潴留。
④侧支循环形成。
门脉压升高后,门静脉与腔静脉间吻合支代偿性扩张,使部分门静脉血液经这些吻合支绕过肝脏直接流至右心。
主要侧支有:a.门静脉血经胃冠状静脉、食管静脉、奇静脉入上腔静脉,常引起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破裂后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
b.门静脉血经肠系膜下静脉、直肠静脉丛、髂内静脉入下腔静脉,常引起直肠静脉丛曲张出现"海蛇头",以及形成痔疮,破裂时可引起便血。
药理专科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药物的副作用?A. 治疗作用B. 毒性反应C. 过敏反应D. 继发反应答案:A2. 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其单位通常是:A. 小时B. 分钟C. 秒D. 天答案:A3.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指的是:A.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B.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C. 药物在体内的排泄D.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答案:D4. 药物的剂量-反应曲线通常呈:A. 直线型B. 抛物线型C. S型D. 指数型答案:C5. 药物的耐受性是指:A. 药物的治疗效果B. 药物的副作用C. 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减弱D.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答案:C6. 下列哪项不是药物的排泄途径?A. 肾脏B. 肝脏C. 皮肤D. 胃肠道答案:D7. 药物的首过效应是指:A.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B.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C. 药物在体内的排泄D.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答案:B8. 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A. 使一半动物死亡的剂量B. 使一半动物产生治疗效果的剂量C. 使一半动物产生副作用的剂量D. 使一半动物产生过敏反应的剂量答案:A9. 药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是指:A. 使一半动物死亡的剂量B. 使一半动物产生治疗效果的剂量C. 使一半动物产生副作用的剂量D. 使一半动物产生过敏反应的剂量答案:B10. 药物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是:A. 线性关系B. 非线性关系C. 无关D. 指数关系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A. 副作用B. 毒性反应C. 过敏反应D. 治疗作用答案:ABC2.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药物的吸收?A. 药物的剂量B. 药物的溶解度C. 药物的脂溶性D. 胃肠道的pH值答案:BCD3. 药物的分布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药物的分子量B. 药物的脂溶性C. 药物的蛋白结合率D. 药物的分子量答案:ABC4. 药物的代谢主要发生在:A. 肝脏B. 肾脏C. 胃肠道D. 肺答案:A5.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药物的排泄?A. 药物的分子量B. 药物的脂溶性C. 肾脏的功能状态D. 药物的蛋白结合率答案: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药物的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
药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A. 普萘洛尔B. 阿替洛尔C. 美托洛尔D. 拉贝洛尔答案:A2.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高血压药?A. 氢氯噻嗪B. 氨茶碱C. 阿司匹林D. 吗啡答案:A3.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胆碱药?A. 阿托品B. 普萘洛尔C. 阿替洛尔D. 拉贝洛尔答案:A4.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癫痫药?A. 苯妥英钠B. 地西泮C. 氯丙嗪D. 氟哌啶醇答案:A5.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真菌药?A. 青霉素B. 头孢菌素C. 克霉唑D. 红霉素答案:C6.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病毒药?A. 阿昔洛韦B. 青霉素C. 红霉素D. 克霉唑答案:A7.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肿瘤药?A. 阿霉素B. 地西泮C. 氯丙嗪D. 普萘洛尔答案:A8.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过敏药?A. 氯雷他定B. 阿替洛尔C. 拉贝洛尔D. 青霉素答案:A9.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凝血药?A. 华法林B. 氨茶碱C. 阿司匹林D. 吗啡答案:A10.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抑郁药?A. 氟西汀B. 地西泮C. 氯丙嗪D. 普萘洛尔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受体作用、酶抑制作用、离子通道作用、细胞因子作用2. 药物的代谢主要发生在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肝脏、肾脏3. 药物的排泄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尿液、粪便、汗液、唾液4.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药物依赖性5. 药物的相互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药效学相互作用、药动学相互作用、药物过敏反应、药物-食物相互作用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大专药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药物的基本作用是()。
A. 兴奋与抑制B. 调节生理功能C. 治疗疾病D. 预防疾病答案:B2. 药物的半衰期是指()。
A. 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B. 药物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的时间C. 药物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一半的时间D. 药物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四分之一的时间答案:A3. 药物的效能是指()。
A. 药物的最大效应B. 药物的最小效应C. 药物的中等效应D. 药物的最小有效浓度答案:A4. 药物的效价强度是指()。
A. 药物的最大效应B. 药物的最小效应C. 药物的中等效应D. 药物的最小有效浓度答案:D5. 药物的剂量-效应曲线是指()。
A. 药物剂量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B. 药物浓度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C. 药物剂量与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D. 药物浓度与药物剂量之间的关系答案:A6. 药物的耐受性是指()。
A. 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B. 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增强C. 药物对机体的反应性降低D. 药物对机体的反应性增强答案:A7. 药物的依赖性是指()。
A. 机体对药物的依赖性B. 药物对机体的依赖性C. 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D. 药物对机体的耐受性答案:A8.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
A. 药物的副作用B. 药物的毒性作用C. 药物的过敏反应D. 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和过敏反应答案:D9. 药物的药动学是指()。
A.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B.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C. 药物在体内的排泄D.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答案:D10. 药物的药效学是指()。
A.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B.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C. 药物在体内的排泄D.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答案:D11. 药物的给药途径包括()。
A. 口服、注射、吸入B. 口服、注射、皮肤C. 口服、吸入、皮肤D. 注射、吸入、皮肤答案:A12. 药物的给药时间包括()。
A. 饭前、饭后、睡前B. 饭前、饭后、空腹C. 饭前、饭后、餐中D. 空腹、餐中、睡前答案:A13. 药物的给药剂量包括()。
中国医科大学《药理学(中专起点大专)》在线作业
1. 可消除乳房肿胀的药物是
A. 甲地孕酮
B. 氯米芬
C. 炔诺酮
D. 炔雌醇
E. 米非司酮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得分:2
2. 青霉素类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
A. 过敏性休克
B. 肾毒性
C. 耳毒性
D. 肝毒性
E. 二重感染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3. 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
A. 链霉素
B. 庆大霉素
C. 卡那霉素
D. 阿米卡星
E. 奈替米星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得分:2
4. 麻醉前给药必须用阿托品类药物的麻醉方法是:
A. 乙醚吸人麻醉
B. 硫喷妥钠静脉麻醉
C. 蛛网膜下腔麻醉
D. 硬脊膜外麻醉
E. 浸润麻醉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5. 下列哪一个药物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时,可减轻粘膜水肿:
A. 异丙肾上腺素
B. 肾上腺素
C. 氨茶碱
D. 色甘酸钠
E. 异丙基阿托品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得分:2
6. 小儿服用四环素导致牙齿发黄原因是
A. 四环素排泄速度缓慢
B. 四环素具有肾毒性
C. 四环素具有耳毒性
D. 四环素影响Ca2+代谢
E.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得分:2。
《药理学(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药效动力学是研究( )
A.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规律的科学
B.药物作用原理的科学
C.药物临床用量
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E.药物的不良反应
2.注射青霉素过敏引起过敏性休克是( )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后遗效应
D.继发效应
E.变态反应
3.p2受体激动可引起( )
A.胃肠平滑肌收缩 B.瞳孔缩小
C.腺体分泌减少 D.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E.皮肤黏膜血管收缩
4.新斯的明禁用于( )
A.青光眼 B.重症肌无力
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D.支气管哮喘
E.尿潴留
5.阿托品对下列腺体分泌抑制最弱的是( )
A.唾液腺分泌 B.汗腺分泌
C.泪腺分泌 D.呼吸道腺体
E.胃酸分泌
6.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时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
A.中枢兴奋 B.舒张压升高。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2月期末考试《药理学》(专科)满分标准答案
四、简答题
1、原理在于镁离子可以拮抗钙离子,神经突出前膜释放递质需要钙离子的激发,用镁离子拮抗了钙离子之后就会起到抑制递质释放而阻止冲动传导的作用,故而抗惊厥
2、主要释放一氧化氮(N0),一氧化氮与内皮释放舒张因子相同,刺激鸟苷酸环化酶,使环鸟苷酸(CGMP)增加而导致血管扩张;能扩张周围静脉,使周围静脉贮血,左心室舒张末压降低和舒
张期对冠脉血流阻力下降;也可扩张周围小动脉而使周围阻力和血压下降,从而心肌耗氧虽降低,缓解心绞痛,其扩张血管作用也可影响某些区域冠状小动脉,使心肌缺血区血流重新分布。
3、临床应用于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或用于功能性与器质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的鉴别诊断;是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首选药;短期用于急性青光眼或术前使用以降低眼内压;也可作为辅助性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尤其是伴有高度水肿和低蛋白血症时;促进某些药物和毒物经肾脏排泄,并防止肾中毒;口服可用于肠道手术前的准备。
4、香豆素类药物的作用是抑制凝血因子在肝脏的合成。
香豆素类药物与维他命K 的结构相似。
香豆素类药物在肝脏与维他命K 环氧化物还原酶结合,抑制维生素K 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维生素K 的循环被抑制。
可以说香豆素类药物是维生素K 拮抗剂,或者是竞争性抑制剂(参见酶)。
含有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化作用被抑制,而其前体是没有凝血活性的,因此凝血过程受到抑制。
但它对已形成的凝血因子无效。
5、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曾患或现患严重精神病和癫痫,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新近胃肠吻合手术,骨折,创伤修复期,角膜溃疡,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孕妇,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霉菌感染等都是的。
原理:因其能提高中枢神经节系统的兴奋性,偶可诱发精神失常。
能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能促进蛋白分解/抑制其合成及增加钙磷
排泄使骨质疏松,伤口愈合迟缓等。
因属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一种长期大量应用易引起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
长期应用可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能减少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升高血糖。
对孕妇可引起畸胎。
会减低机体的防御能力反使病毒性感染等加剧。
一、
1、B
2、D
3、A
4、A
5、B
6、C
7、D
8、D 9 D 10、C 11、E 12、
A 13、C 14、D 15、C 16、A 17、C 18、D 19、A 20、E
二、
1、5
2、特异性竞争性饱和性可逆性5、负荷剂量
三、
1、治疗指数为药物的安全性指标。
通常将半数中毒量(TD50)/半数有效量(ED50)或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称为治疗指数。
但治疗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药物的安全性。
英文名称:therapeutic index(TI)。
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
但以治疗指数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并不完全可靠。
为此有人用 1%致死量(LD1)与 99%有效量(ED99)的比值或 5%致死量(LD5)与 95%有效量(ED95)之间的距离来衡量药物的安全
全性。
其数值越大越安全。
2、
3、系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药物正作用是主要的.一种药物物常有多方面的作用,既有治疗目的的作用也并存有非治疗目的的作用。
如抗胆碱药阿托品,其作用涉及许多器官和系统,当应用于解除消化道痉挛时,除了可缓解胃肠疼痛外,常可抑制腺体分泌,出现口干、视力模糊、心悸、尿潴留等反应。
后面这些作用是属于治疗目的以外的,且可引起一定的不适或痛苦,因此称为副作用。
副作用和治疗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治疗目的的不同,同,也导致副作用的概念上的转变。
如在手术前为了抑制腺体分泌和排尿,阿托品的上述副作用又又转化为治疗作用了。
副作用常为一过性的,随治疗作用的消失而消失。
但是有时候也可引起后遗症。
4、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指经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
3、碱化酸化
4、量反应质反应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此现象主要发生在经胆汁排泄的药物中,有些由胆汁排入肠道的原型药物如毒毛旋花子苷 G,极性高,很少能
再从肠道吸收,而大部分从粪便排出。
有些药物如氯霉素、酚酞等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高,分泌入胆汁,排入肠道,在肠道细菌酶作用下水解释放出原型药物,又被肠道吸收进入肝脏。
动物实验显示,抗菌药物抑制肠道细菌后,可降低某些药物的肝肠循环。
肝肠循环的意义决定于药物在胆汁的排出率,药物在吸收,增加其排泄。
胆汁排出量多时,肝肠循环能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如果能阻断该药物的肝肠循环,则能加速该药物的排泄。
如洋地黄毒苷中毒,服用考来烯胺可在肠中与之结合,阻断其重吸收。
5、后遗效应(Sequelae effect): 也称为后遗作用(post effects)指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药理效应。
作用时间可长可短,有些十分短暂且较容易恢复,如应用苦寒药物后,患者短期可能会食欲不振,腹中不适。
而有些作用比较持久且不易恢复,如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在停药后可发生低血钾,高血压,浮肿,乏力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
海藻长期服用,可出现
甲状腺机能亢进,停药后,症状逐渐减轻。
一般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常随停药或血药浓度下降而减退。
如若药物毒性已造成一定程度的器质性损害,则虽停药但症状仍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