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力和运动
- 格式:doc
- 大小:341.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6章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可概括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四者缺一不可。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7合合方向与大力F1相同8.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时,合力为零。
9.第7章密度与浮力一、(密度)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托盘天平)测质量。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指示值。
6. 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称量X 围;(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Vm =ρ;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 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 的单位是米3。
鲁教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力和运动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在平昌冬奥会男子短道速滑500 米决赛中,我国选手武大靖以创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冠,为中国代表团赢得本届赛事首枚金牌,也为中国男子短道速滑夺得奥运首金。
如图是此次比赛中,武大靖在弯道滑行的精彩瞬间。
那么关于此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武大靖此时处于平衡状态B.武大靖此时的速度一定比其他选手快C.武大靖弯着腰,有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的功能D.武大靖在比赛过程中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学校举行篮球比赛,激发了同学们对篮球有关问题的讨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篮球从空中下落,速度逐渐加快,其重力越来越大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篮球受到了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C.接球时手感到有点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篮球被篮板弹回,是力改变了篮球的运动状态3.下列实例中,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力推讲台桌,讲台桌仍静止是因为摩擦力大于推力B.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受到惯性作用飞出去了C.在水平路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受合力方向一定水平向右D.脚踢足球,足球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在实验和生活实际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明估测的一些数据,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教室里的课桌高约90cm B.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500N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200g5.将标有“6V3W”字样的灯泡L 和滑动变阻器R连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电压不变。
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 置于最右端,闭合开关,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6V 和0.3A;移动滑片P 至某一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1V 和0.5A。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2ΩB.电电压为7VC.滑片P 在最右端时,闭合开关,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08WD.电流表示数为0.5A 时,灯泡和变阻器的电功率之比为6∶16.光照射到下列物体的表面,发生的反射属于镜面反射的是A.室内的石灰墙壁上B.平静的水面C.白色衣服上D.投影的幕布上7.如图运动员从蹦床上弹起.当他弹到最高点时,下列表示运动员此时受力示意图中,正确的是(“○”表示运动员)A.B.C.D.8.下列事例中,是利用惯性的是()A.手接篮球时,顺势收手接球B.把锤柄往地上敲,锤头紧了C.汽车驾驶员系上安全带D.熟了的苹果从树上落下9.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发生力的作用B.推土机推土的时候对土施力,土对推土机没有施力C.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所以摩擦力总是充当阻力D.用水平力推教室地面上的讲桌,但未推动,因为推力等于讲桌与地面间的摩擦力10.某次演练中,直升飞机悬停于高空,一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t1内,伞兵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B.在t1~t2内,伞兵受到的阻力小于重力C.在t2~t3内,伞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D.在t2~t3内,伞兵没有受到阻力11.下列情况下,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是()A.苹果从树上落下来B.列车减速进站C.物体在斜坡上匀速直线滑下D.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块1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物体甲重5 N,物体乙重3N,甲、乙两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的测力计的自重,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 B.甲物受合力为零C.甲物对地面压力为2N D.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二、填空题13.踢足球时脚感到疼,说明________的;足球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足球具有________,足球滚动的越来越慢是因为足球受________ 作用.14.汽车车轮的外表面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________。
点囤市安抚阳光实验学校第6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1.现在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一个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另一个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用相同的水平力推物体,两者的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程度是()A.因为两者质量一样,所以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程度一样B.因为两者受到相同的水平推力,所以运动状态改变难易一样C.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D.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2.如图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
两小球均保持静止。
当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小球A与下面小球B的加速度为()A.a1=g a2=g B.a1=2g a2=gC.a1=2g a2=0 D.a1=0 a2=g3.如图所示,在绝缘的光滑水平面上固着质量的a、b、c三个带电小球,三球共线,若释放a球,a球的初始加速度为-1m/s2(选向右为正方向);若释放c球,其初始加速度为3m/s2,则释放b 球,其初始加速度是A.2m/s2 B.1m/s2 C.-2m/s2 D.-1m/s24.如图示,倾斜索道与水平面夹角为370,当载人车箱与钢索匀加速向上运动时,车箱中的人对箱底的压力为其体重的1.25倍(车箱底始终保持水平),则车箱对人的摩擦力是体重的()A41倍 B31倍 C45倍 D34倍5.如图示,轻质弹簧上面固一块质量不计的薄板竖立在水平面上,在薄板上放重物,用手将重物向下压缩到一程度后,突然将手撤去,则重物将被弹簧弹射出去,则在弹射过程中(重物与薄板脱离之前)重物的运动情况是()A、一直加速运动B、匀加速运动C、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D、先减速运动后加速运动6.如图,质量为M的斜面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
几个质量都是m的不同物块,先后在斜面上以不同的加速度向下滑动,斜面始终保持静止不动。
下列关于水平地面对斜面底部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有( )A.匀速下滑时,支持力N m M g=+(),静摩擦力为零;B.匀加速下滑时,支持力N m M g<+(),静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匀减速下滑时,支持力N m M g>+(),静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D.无论怎样下滑,总是N m M g=+(),静摩擦力为零。
第六章 力和运动 ——章复习与知识点总结 2012.3第六章 力和运动——章复习一、基本知识自测并复习 (一) 力及其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物体间的 。
2、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3、单位: ,托起一个大苹果的力大约为5N 。
4、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二) 弹力、弹簧测力计1、弹性:受力时 ,不受力时 的特性。
2、塑性:变形后不能 的特性。
3、弹力:物体由于 而产生的力。
4、方向:与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 ,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5、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 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
6、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三观察: 和 。
(2)使用时,①要注意所测力不能超过 。
②在 时才能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 。
(三) 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的 的力。
2、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3、大小:重力的大小是 。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
4、公式: (g= )。
g 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 的物体,在地面附近受到的 。
5、方向: 。
应用:重垂线。
6、重心:重力的 。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上。
(四) 摩擦力1、概念:两个相互 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就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的力。
2、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1)实验方法: 法。
(2)因素:① 大小。
②接触面的 。
3、减小方法(1)变滑动为 。
(2)使两个接触面 。
(3) 压力。
(4) 按触面的粗糙程度。
(五) 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 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 不变的特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
3、二力平衡的条件(1)作用在 上;(2)大小 ;(3)方向 ; (4)作用在 上。
二、重点知识理解 (一)对惯性的理解1、对惯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任何情况下的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的状态如何等因素均无关。
滕家学校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
科学探究是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只有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进行体验才能实现。
本章的知识跟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中要多举实例让学生分析,以加强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把知识讲活。
教学措施:
1.通过实验探究、动画演示,得到结论再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2.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边实验边总结并应用启发性的综合性教学法
3. 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观察,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通过实验探究重力
大小与质量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 对摩擦力的定义采用透镜式教学模式“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采用探究式教
学模式;对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采用猜想与反驳教学模式。
5. 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四: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6节,新授课及练习用12课时,复习检测用4课时。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2课时
第二节弹力弹簧测力计2课时
第三节重力2课时
第四节摩擦力2课时
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2课时
第六节二力平衡2课时
总结和复习2课时
单元测试和讲评2课时。
第六章《力和运动》教案(沪科版初二)课题第六章力和运动复习课时总 1课时课型:复习课调整意见第1 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二力平稳的条件。
2、进一步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缘故。
3、进一步明白得物体的惯性。
4、能熟练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重点二力平稳的条件惯性牛顿第一定律难点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的明白得和运用教具小车斜面、长木板、毛巾、弹簧测力计、钩码、课本、饮料瓶、课件等学法教法复习法归类讲解法训练法板书设计第六章力和运动复习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方法内容概念:惯性讲明惯性现象力应用和合力、分力同方向:运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动反方向:定义:二力平稳条件:应用教学过程环节知识点教学活动估时调整意见简述意图导入课题师生互动整体构建归类剖析强化训练意图引题知识网络牛顿第一定律简述要复习的意图、内容、提出复习要求,让学生明确目的,便于复习。
投放知识结构,要求阅读课文、回忆并填写完整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方法内容概念:惯性讲明惯性现象力应用和合力、分力同方向:运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动反方向:定义:二力平稳条件:应用力的作用: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缘故,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缘故实验探究:采纳了操纵变量法,该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截了当验证惯性: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现象讲明:要研究的物体原先的状态条件改变后,由于要研究的物体具有惯性,它还要保持原先的运动状态,因此…….训练:探究P3 1、4、6及时答疑,并针对共同咨询题讲解3min8min15min教学过程环节知识点教学活动估时调整意见归类剖析强化训练归类梳理总结方法作业要求二力的合成力的平稳结构与方法力的作用成效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方法训练:探究P7 7 成功:1 拓展:1及时答疑,并针对共同咨询题讲解平稳状态力的平稳F合=0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平稳条件:4个,缺一不可训练:探究P10 开放作业:6、7 成功:1及时答疑,并针对共同咨询题讲解引导学生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再现本章要紧内容并总结解题的方法1、复习本章内容,预备单元测试2、完成本章〝复习自测题〞11min13min4 min1 min教后小结。
⊿力的合成1.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共同力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比如:推车2.力的合成: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从字面上我们的理解,什么是力的合成)3.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扩展非直线上的二力):相同:F=F1+F2相反:F=︱F1-F2︱题目:1.如果老大爷用400N的力拉车,小朋友用200N的力推车,他们合力的大小是多少? ⊿二力平衡(复习为主)题目:1.小强用10N的水平推力匀速推动放在水平地面的课桌,则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 N;某同学将该课桌内的书包拿走后,把课桌沿原路用水平力推回的过程中,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小于/等于/大于)10N.⊿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的观点: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小球从同一高度下滚下,光滑,几乎到达同一高度)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称惯性定律(定律是在大量经验和事实上推理出来的)(为什么是直线运动)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公交车急刹车,安全带)(惯性的特点:一切物体,质量:同样大小的力,抛出体积相同的铅球和皮球,距离有远近)(说法:惯性力,物体受到惯性,克服物体的惯性是否正确)¤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的运动规律,那我们为什么称牛顿第一定律为惯性定律?这样的称呼是否对?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屋头有惯性,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力平衡时会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物体具有的惯性。
题目:1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利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和小车,如图所示.(l)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开始下滑,使小车每次进入水平部分时大小相等.(2)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a)、(b)两项内容补充完整,(3)牛顿第一定律是由此实验直接得来的吗?速度小车所受阻力的情况小车运动的路程不是2.公交车上安装有拉环,避免乘客由于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摔倒。
图是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公交车内一名乘客没有抓住拉环的示意图。
如果在急刹车时,该乘客摔倒方向和拉环摆动方向的示意图应是汽车原来是向右运动的,汽车的制动力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汽车刹车之前人和汽车一起运动,汽车刹车时,汽车减速,人和拉环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所以人和拉环向右倾倒.故选A。
考点:惯性.点评:应用汽车时有很多的物理知识,注意挖掘,例如发动机、前玻璃、拉环、方向盘、后视镜、保持车距等等,留心观察,处处皆物理.⊿动能势能的简单介绍¤运动和力的关系力和惯性的区别题目:1.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力的总体运用1、画力的示意图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3、分析弹力4、分析摩擦力例:题目:1.如图所示,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固定在物块B上,A、B相互叠加放置光滑水平面上。
现将A、B从弹簧的原长位置O点拉至位置l,松手后,A、B保持相对静止并O点运动。
请在图中画出当A、B运动到位置2时,物块A受力的示意图。
(不计空气阻力)1.如果老大爷用400N的力拉车,小朋友用200N的力推车,他们合力的大小是多少?2.小强用10N的水平推力匀速推动放在水平地面的课桌,则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 N;某同学将该课桌内的书包拿走后,把课桌沿原路用水平力推回的过程中,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小于/等于/大于)10N.3.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利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和小车,如图所示.(l)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开始下滑,使小车每次进入水平部分时大小相等.(2)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a)、(b)两项内容补充完整,部分材料(3)牛顿第一定律是由此实验直接得来的吗?4.公交车上安装有拉环,避免乘客由于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摔倒。
图是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公交车内一名乘客没有抓住拉环的示意图。
如果在急刹车时,该乘客摔倒方向和拉环摆动方向的示意图应是5.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6.如图所示,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固定在物块B上,A、B相互叠加放置光滑水平面上。
现将A、B从弹簧的原长位置O点拉至位置l,松手后,A、B保持相对静止并O点运动。
请在图中画出当A、B运动到位置2时,物块A受力的示意图。
(不计空气阻)力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测试一、选择题1.留心周围的生活情景,你会时刻从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无穷魅力。
请判断如图所示四个情景中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即使没有摩擦我们也能握住手中的笔B.手拍桌子感到疼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驾驶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行驶中人的惯性D.瀑布的水流下落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2.如图是某同学手拿重垂线匀速下坡、静止在水平地面和匀速上楼的情景,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三种情况对比可知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B.三种情况下人受合力都为零C.三种情况下绳对重锤的拉力相同D.三种情况下重力都没对人做功3.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拉测力计的力是一对平衡力B.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水平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和木块拉测力计的力是一对平衡力D.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4. 2013年春节期间,弥漫在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高度关注,各地纷纷号召少开车,多走路,改善生活环境。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自行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行车水平匀速行驶时人对车的压力和车对人的支持力平衡B.自行车的轮胎上刻有较深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C.骑自行车上坡前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惯性D.骑自行车匀速下坡时机械能逐渐减小5.用手竖直握住一个物体并保持静止,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的重力与手对物体的握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受的重力与手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把食指也圈起来握住物体,会增大摩擦力D. 如果物体变重了,但仍握不住不动时,则摩擦力大小不变6.为了探究惯性现象,小明同学用胶水将盛有水的小碗固定在小车上,如图是他拉着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瞬间所发生的现象示意图,此现象说明()A.水具有惯性B.盛水的容器具有惯性C.小车具有惯性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7、2011年5月,法国科学家发现行星“葛利斯581d”较适合地球生命居住,且同一物体在“葛利斯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设想宇航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葛利斯581d”,测得方便面的示数是()A.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B.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C.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D.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二.非选择题8.“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图(a)、(b)所示的运动情景中,主要反映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______[选填“(a)”或“(b)”];图(b)中羽毛球被击出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羽毛球具有______.图(c)所示现象能说明_____ _的存在.9.如图所示,将一篮球以某一初始速度竖直向上抛出,请画出篮球离开手后竖直上升过程中所受力的示意图。
(空气阻力f不能忽略,浮力不计)10.物理老师用饮料瓶为同学们演示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饮料瓶内装半瓶沙子,拧紧瓶盖,用厚毛巾包住,手握毛巾用力快速晃动瓶子约五分钟后,沙子变热,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使沙子内能增加的。
(2)在饮料瓶内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细线,使饮料瓶沿水平桌面匀速移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饮料瓶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N。
将瓶中的水倒出部分后,在同一水平桌面上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对比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饮料瓶的同一高度不同位置扎12个小孔,往瓶内加入适量的水,从瓶口正上方往下看,可以看到水向四周喷出的距离都相同,如图丙所示,此现象表明:同种液体__________。
若此时盖上瓶盖并拧紧,水就不再喷出,这是由于瓶内气压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瓶外大气压。
11.农民伯伯在用铁锹挖土时,为了防止手在铁锹柄上打滑,不时往手上吐口水.小明想,为什么许多场合写着“地板湿滑小心慢走”呢?于是他用弹簧测力计、滴管、一块油漆过的木块和一杯水探究水到底能增大摩擦还是减小摩擦.方法: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匀,再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玻璃桌面上运动,测出摩擦力,数据记录如下:实验次数 1 2 3 4 5水滴数/滴 5 10 15 20 25f/N 1.3 1.5 1.8 1.4 1.2(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_____运动,此时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该实验环节运用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是_____.(2)随着水滴的增加,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更接近以下四幅图中的_____图.(3)根据以上探究结果,请给大雨后开车的司机提一条建议: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