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17.2欧姆定律设计_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5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七章17.2《欧姆定律》教学设计【师】有同学可能会想,原来欧姆定律这么简单啊,我一节课的实验,就发现了欧姆定律,真的像你想得那样简单吗?请同学们观看下面的资料片。
【课件】欧姆和欧姆定律的建立【师】看了这段片子,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坚韧不拔地探求科学真理是一切伟大科学家的共同追求,人类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都是与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分不开的。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良好环境和学习条件,努力学习,用同学们的努力去推动人类的进步。
(二)欧姆定律的应用学生探究活动三:用欧姆定律求电压、电阻:【师】下面我们看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如果要利用欧姆定律得出电路的电压或电阻,各需要什么条件?【题型一】求电流I例题1、某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是220V,用电器的电阻是40Q,能不能用量程为0〜3A的电流表测其电流?【题型二】求电阻R例题2、某手电筒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5V,用电流表测得流过的电流是250mA这个小灯泡的电阻是多少?【题型三】求电压U 学生解答并相互点评【生】电流、电压、电阻的三个物理量合作探究教授新课【生】一个定律的发现,经过了许多人的努力,包含着许多科学家的智慧.欧姆定律不是一下就能得到的,而是经过了许多次的改进实验,克服了许多的缺点才得出的。
欧姆很坚强,遇到困难他也不放弃,别人不理解他也不害怕。
【生】我们也应该像科学家那样,努力学习。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
欧姆定律的应用:求电流:_;求电阻:求电压:?例题3、一个电烙铁的电阻是 0.1 K ?,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 ,加在电烙铁上的电压是多少?【师】同学们刚才的演算说明大家已能用欧姆定律 解简单的电学应用题,通过解这些题你有什么收获吗?【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欧姆定律不仅适用同 一个电器、同一个导体,也适用几个用电器组成的同一 段电路.现在,大家总结一下三个题中分别是怎样应用 欧姆定律的。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7.2: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7.2节欧姆定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2. 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难点: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及实验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导线、开关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记录数据。
3. 数据分析:4. 欧姆定律的表述: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导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
5.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解释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即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I = U/R物理意义: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已知电压U = 10V,电阻R1 = 5Ω,电阻R2 = 10Ω,电阻R3 = 15Ω,电阻R4 = 20Ω。
2.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得出电流强度分别为:I1 = U/R1 = 10V / 5Ω = 2AI2 = U/R2 = 10V / 10Ω = 1AI3 = U/R3 = 10V / 15Ω ≈ 0.67AI4 = U/R4 = 10V / 20Ω = 0.5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结合欧姆的故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教学难点】
理解各物理量间的辩证关系。
【实践活动】
1. 自制“迷你”小台灯(可调亮度)。
2. 观察各种不同的灯泡的铭牌及其特点,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产品说明书。
【教学反馈】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所以要以联系为主线,让学生感受事物间奇妙的联系。
在探究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体会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第2节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应用:通过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欧姆定律的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观察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验证欧姆定律。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实验验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照明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 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引导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含义,给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3. 实验验证欧姆定律: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验证欧姆定律。
4.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
六、板书设计1. 欧姆定律的定义: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3. 欧姆定律的应用:通过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一个电阻器的电阻为10Ω,通过它的电流为2A,求电阻器两端的电压。
答案:U = IR = 2A × 10Ω = 20V2. 题目二:一个电阻器的电阻为5Ω,通过它的电流为4A,求电阻器两端的电压。
答案:U = IR = 4A × 5Ω = 20V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7.2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的定义: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欧姆定律的应用:通过计算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2. 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掌握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如何通过计算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讲解欧姆定律: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5.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写出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以及解题步骤。
6.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回家后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六、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家的照明电路中,电压为220V,电流为0.5A,求电阻。
2. 答案:电阻 = 电压 / 电流= 220V / 0.5A = 440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有所提高,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仍有一定难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用电器的选购、电路的设计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欧姆定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加强对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欧姆定律的应用在上述教案中,提到了欧姆定律的应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7.2欧姆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7章第二节《欧姆定律》的内容包括:欧姆定律的表述、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计算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详细来说,教材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介绍导体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确立欧姆定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推导、理解和应用。
难点:欧姆定律推导过程中的数学处理和电阻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等)。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电流、电压、电阻关系的动画,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的形成和基本概念。
提问: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是怎样的?电阻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2.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
指导学生记录数据,并引导学生观察数据之间的关系。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探讨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提出假设,并通过数据分析来验证假设。
4. 定律确立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引入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frac{V}{R}\)。
解释定律的物理意义,并强调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 电阻计算讲解电阻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练习计算。
通过例题,展示如何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和电压。
6. 应用拓展让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电路中的电流计算。
分析并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电流问题,如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电流。
7. 课堂小结提问学生,检查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的公式、电阻的计算公式以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设计清晰、简洁,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和图示说明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物理意义。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17.2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3.4.3理解欧姆定律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电压电流电阻有了一定的认识。
学生刚开始接触欧姆定律;对学生来说,本节课对他们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探究的渴望。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欧姆定律还不太清楚,但他们有一定的探究和合作能力,有一定的求知欲望。
我认为通过学习他们能够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3.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电学基础知识。
欧姆定律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是学习的难点,欧姆定律是电学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学习电功率、家庭电路等后续章节的必备知识。
本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电学的重点。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特别倡导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培养目标上走向多元化。
因此教材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逻辑的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对九年级学生来讲是能够接受的。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知识跟生活很贴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认识到电是可操作的,并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奥秘的兴趣。
欧姆定律学生掌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通过训练养成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难点:养成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
1课时
17.2欧姆定律
1.内容
2.公式
3.应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