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沟工艺中曝气池体积计算方法的讨论
- 格式:pdf
- 大小:170.02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曝气池容积的计算!曝气是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重要环节,曝气在曝气池中完成。
因此曝气池的设计在整个生化处理工艺设计中也就占到十分重要的地位。
曝气池容积的计算有两种算法,如下:1、有机负荷计算法计算曝气区容积,常用的是有机负荷计算法。
负荷有两种表示方法,即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
一般采用污泥负荷,计算过程如下:1)确定污泥负荷污泥负荷一般根据经验值确定,可以参照有关成熟经验中的数值。
表1:部分活性污泥工艺参数和特点2)确定所需要微生物的量微生物的量(XV)是由所要处理的有机物的总量和单位微生物在单位时间内处理有机物的能力(即污泥负荷)决定的。
根据污泥负荷的定义:Ns=Q(SO-Se)/(XV),可得公式如下:(XV)= Q(SO-Se)/ Ns式中:V——曝气池容积,m3Q——进水设计流量,m3/dSO——进水的BOD5浓度, mg/LSe——出水的BOD5浓度, mg/LX——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浓度 mg/LNs——污泥负荷,kgBOD5/(kgMLVSS.d).3)计算曝气池的有效池容确定了微生物的总量后,需要有污泥浓度的数值才能计算曝气池的容积。
污泥浓度根据所用工艺的污泥浓度的经验值选择,一般在3000—6000mg/L之间。
经过实验或其他方式确定了回流比、SVI值后也可以根据下式计算:X=Rrf106/SVI(1+R)式中:R——污泥回流比,%r——二次沉淀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f——MLVSS/MLSS曝气池容积的计算公式如下:V=(VX)/X=Q(SO-Se)/(XNS)式中:Q——废水量,m3/dQ(SO-Se)——每天的有机基质降解量,kg/dV——曝气池有效容积,m34)确定曝气池的主要尺寸主要确定曝气池的个数、池深、长度以及曝气池的平面形式等。
按照每日的处理量来确定池体的个数,同时,由于工艺的不同,曝气池的式样和个数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的设计中需要我们有现场的实际地形图和整体效果图来做依据,这样设计出来的池体才可以满足工艺处理需要,并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
污水处理厂氧化沟设计计算1.氧化池的尺寸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和处理能力,计算氧化池的长度、宽度和深度。
长度一般根据处理能力决定,宽度和深度一般根据处理效果和操作管理方便性进行确定。
同时需要考虑氧化池与其他处理单元的协调性。
2.污泥回流比的计算:污泥回流比是指进入氧化池的污泥量与出水量的比率。
根据氧化池的处理效果和工艺要求,计算污泥回流比,并确定合适的回流装置。
3.氧化池混合系统的设计:混合系统的设计是为了保证氧化池内水质的均匀分布,促进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接触反应。
根据氧化池的尺寸和深度,选用合适的混合设备,如潜流式混合器、机械搅拌器等。
4.氧化池进水与出水流量的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和处理能力,计算氧化池进水与出水的流量,以保证处理效果的达到和出水标准的要求。
5.氧化池曝气系统的设计:氧化池的曝气系统是为了提供足够的氧气,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根据氧化池的尺寸和深度,计算曝气器的数量、曝气量和曝气方式。
6.氧化池搅拌系统的设计:搅拌系统的设计是为了保持氧化池内水质的均匀分布和溶解氧的均匀分布。
根据氧化池的尺寸和深度,选择合适的搅拌设备和搅拌方式。
7.氧化池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污泥是氧化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适当处理和回流。
根据氧化池的尺寸和深度,设计回流污泥的系统,以保证污泥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
8.氧化池的运行和管理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制定氧化池的运行管理制度,包括操作规程、保养维护、监测检测和运行控制等内容。
总之,污水处理厂氧化池设计计算是确保污水处理效果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处理能力、效果要求、操作管理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尺寸、回流比、混合系统、曝气系统、搅拌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
并制定相应的运行和管理要求,以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污水处理效果的达到。
AO工艺氧化沟工艺SBR工艺的优缺点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A(Anacrobic)是厌氧段,用与脱氮除磷;O(Oxic)是好氧段,用于除水中的有机物。
A/O法脱氮工艺的特点:(a)流程简单,勿需外加碳源与后曝气池,以原污水为碳源,建设和运行费用较低;(b)反硝化在前,硝化在后,设内循环,以原污水中的有机底物作为碳源,效果好,反硝化反应充分;(c)曝气池在后,使反硝化残留物得以进一步去除,提高了处理水水质;(d)A段搅拌,只起使污泥悬浮,而避免DO的增加。
O段的前段采用强曝气,后段减少气量,使内循环液的DO含量降低,以保证A段的缺氧状态。
A/O法存在的问题:1.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2、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运行费用。
从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90%3、影响因素水力停留时间(硝化>6h ,反硝化<2h )循环比MLSS(>3000mg/L)污泥龄(>30d )N/MLSS负荷率(<0.03 )进水总氮浓度(<30mg/L)氧化沟又名氧化渠,因其构筑物呈封闭的环形沟渠而得名。
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
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
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其本质上属于延时曝气系统。
以下为一般氧化沟法的主要设计参数:水力停留时间:10-40小时;污泥龄:一般大于20天;有机负荷:0.05-0.15kgBOD5/(kgMLSS.d);容积负荷:0.2-0.4kgBOD5/(m3.d);活性污泥浓度:2000-6000mg/l;沟内平均流速:0.3-0.5m/s1.2 氧化沟的技术特点:氧化沟利用连续环式反应池(Cintinuous Loop Reator,简称CLR)作生物反应池,混合液在该反应池中一条闭合曝气渠道进行连续循环,氧化沟通常在延时曝气条件下使用。
曝气池的体积、剩余污泥量和需氧量计算曝气池的体积、剩余污泥量和需氧量计算某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21600m3/d,经预处理沉淀后BOD5为200mg/L,希望经过生物处理后和出水BOD5小于20mg/L。
该地区大气压为1.013×105Pa,要求设计曝气池的体积、剩余污泥量和需氧量。
相关参数可按下列条件选取:(1)曝气池污水温度为20℃;(2)曝气池中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与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之比为0.8;(3)回流污泥中混合悬浮固体浓度取10000mg/L;(4)曝气池中的MLSS取3000mg/L;(5)污泥泥龄取10d;(6)二沉池出水中含有12mg/L总悬浮固体(TSS),其中VSS 占65%;(7)污水中含有足够的生化反应所需的氮、磷和其他微量元素。
解:(1)估算出水中溶解性BOD5浓度:出水中BOD5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没有被生物降解的溶解性BOD5,二是没有沉淀下来随出水漂走的悬浮固体。
悬浮固体所占BOD5计算:①悬浮固体中可生物降解部分为0.65×12mg/L=7.8mg/L②可生物降解悬浮固体最终BOD L=7.8×1.42mg/L=11mg/L③可生物降解悬浮固体的BOD L换算为BOD5=0.68×11mg/L=7.5mg/L④确定经生物处理后要求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即S e:7.5mg/L+S e≤20mg/L,S e≤12.5mg/L(2)计算曝气池容积:①按污泥负荷计算:取污泥负荷0.25kgBOD5/(kgMLSS·d),按平均流量计算:V=Q(S0-S e)/N s X=21600·(200-12.5)/0.25·3000m3=5400m3②按污泥泥龄计算:取Y=0.6kgMLVSS/kgBOD5,K d=0.08d-1V=QYθc(S0-S e)/X v(1+K dθc)=21600·0.6·10·(200-12.5)/3000·0.8·(1+0.08·10)m3=5625m3经过计算,可以取曝气池容积5700m3。
曝气池设计计算范文曝气池是将废水与氧气充分接触,通过气体传质的方式,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设计一个合理的曝气池对于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曝气池的尺寸需要根据处理的废水流量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曝气池的长度为水流动的方向,宽度为10~20米,深度一般为3~5米。
根据需要的处理能力,可以通过计算得到曝气池的容积。
其次,曝气池的曝气量需要进行计算。
曝气量是指曝气池中供给微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气量。
曝气量的计算可以采用容积负荷法或溶解氧法。
在容积负荷法中,曝气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a=Pa×PT×(Se-Si)/24其中,Qa为曝气量,单位为m3/h;Pa为曝气系数,一般取值为2.5~3.5;PT为曝气时间,单位为小时;Se为进水溶解氧浓度,单位为mg/L;Si为出水溶解氧浓度,单位为mg/L。
溶解氧法的计算相对简单,可采用下述公式:Qa = Kla × (Ce - Ci)其中,Qa为曝气量,单位为m3/h;Kla为氧传质系数,单位为1/h;Ce为进水溶解氧浓度,单位为mg/L;Ci为出水溶解氧浓度,单位为mg/L。
在计算曝气量时,还需要考虑曝气器的标定曝气量。
通常情况下,标定曝气量为曝气器单位长度的供气量。
可以通过标定曝气量和曝气器数目计算得到总曝气量。
最后,曝气池的曝气器的选型需要综合考虑曝气器的气泡直径、溢流速度、能量消耗等因素。
曝气器一般有机械曝气和气体曝气两种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曝气器。
总之,曝气池的设计计算需要考虑曝气量、曝气器的选型等多个因素。
在实际设计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处理需求和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
氧化沟设计计算1.1功能描述氧化沟(Oxidation ditch )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变形工艺,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型,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渠内呈循环流动,提高废水的水力停留时间,同时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
目前氧化沟的类型主要有Carrusal2000、orbal 、改良式环型氧化沟等。
目前我们主要运用配备射流曝气系统的改良式环型氧化沟。
1.2设计要点(1) 容积确定V (m 3)fNw Ne Se Sa Q V ⨯⨯-⨯=)( 式中:Q ——设计水量, m 3/d ;Nw ——混合液MLSS 污泥浓度(kg/m 3),取2.5-4.0 kg/m 3,设计一般为3.0kg/m 3Ne ——BOD 5-泥负荷,0.1-0.2(kgBOD 5/kgMLSS·d),设计一般为0.12Sa ——进水BOD 5浓度, mg/L ; Se ——出水BOD 5浓度, mg/L ;f ——混合液中MLVSS 与总悬浮固体浓度的比值,一般为0.7-0.8,设计为0.75。
(2) 氧化沟尺寸A. 氧化沟高度H (m )改良式环型氧化沟设计有效高度H 0为7m ,超高0.6m ,则氧化沟高度H=7.6m ;B. 氧化沟宽度B 、长度L (m ))414.3(20B L B H V ⋅+⋅= B L ⨯=2.2式中:H 0 ——氧化沟的有效高度,m ;B ——氧化沟的宽度(即为圆弧直径),m ;L ——氧化沟的总长度,m 。
一般取为氧化沟宽度的2.2倍。
C. 氧化沟导流墙设计氧化沟导流墙设置于沟的两头,与氧化沟外墙同心,起到导流作用,导流墙的直径D=B/2;设置厚度为0.3m ,高度一般超出氧化沟0.2~0.3m ;D. 氧化沟隔流墙设计隔流墙长度:L 0(m)=L-B(3) 射流曝气系统(FAS-Jet-20型)射流曝气器数量N 计算,设计每0.5m 布置一套射流曝气器(沿宽度方向),则:5.02B N ⨯=(套); 表1 FAS-Jet-20型的技术参数 型号参数FAS-Jet-20型 循环流量(m 3/h )20 供气量(m 3/h )60 充氧量(kgO 2/h )18.4 工作水深(m )4~8(4) 鼓风机选型氧化沟鼓风机设备选取一般2用1备,共3台。
污水处理问题解答全套(-)氧化沟泥少,微生物因为天气寒冷,难培养,怎么办?答:1 .如果是在系统刚刚启动时的培养,污泥量少是正常的,随着培养的进行,污泥量会增多。
培养时,曝气过度是很不利于污泥培养的。
2 .当然微生物的量是和你的源水中的碳氢含量有关,碳氢不足自然无法使微生物数量上升。
还请检查。
3 .如果你的系统早就启动了,想要提高微生物数量。
我觉得没有太大必要的。
达到平衡就行了,重要的是处理出水的情况。
4 .特意地提高微生物数量将使污泥老化,反而不利于出水水质的。
5 .温度的问题,我觉得出水水温不低于10度,微生物活性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6 .根据F/M值的大小,可以知道你的微生物数量是否太低, 该值不大于0.25 ,就说明你的微生物数量不是太低。
(二)在CASS工艺设计时应注意些什麽,同时出水堰如何设计(负荷取多大比较合适)?同时,在该工艺中,所用到的设备,都有那些,我初次接触该工艺,对所涉及到的设备不太了解,请你多多指教!同时活性污泥如何进行培养驯化,整个工程在调试运行适应注意些什麽?如何能实现很高的自控技术。
在曝气过程中,哪种曝气装置比较好?1 .CASS工艺有点像我们比较了解的SBR工艺,属批次处理范畴。
为了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并抑制丝状菌的增生。
曝气池前又加设了厌氧和缺氧段。
2 .设计中应该根据水量和负荷来确定各池的大小及比例。
3 .出水堰大多由泌水器代替的,保证排水时液面均匀下降。
排水量可根据设定的排水时间来确定选择。
4 .所用到的设备与SBR工艺接近,泌水器和厌缺氧段的潜水式搅拌机要设置的。
当然还要一套自动控制装置。
5 .污泥培养也没有太大的特殊之处,首先接种污泥,24小时闷曝,而后正常曝气(不要过度)先少量排水少量进水,然后逐渐提高进水即可。
6 .调试和运行过程中要自己总结合理的操控参数,如进水、反应、沉淀、泌水的时间、回流污泥量等。
7 .曝气装置选择,对曝气头选择应保证沉淀时不堵塞,也可选射流曝气器,搅拌和充氧都比较好,也很少发生堵塞。
《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思考题-07-答1.分析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类型对其可生化性的影响。
有机物类型、分子量大小、特异官能团种类及其位置,对微生物营养的摄取、代谢反应、酶的作用和细菌细胞的破坏的有不同的影响。
天然有机物 > 合成有机物特异基(氯>硫>磺>硝>氨)取代有机物表面活性剂杂环化合物烷烃:1~6个碳 > 12个及其以上个碳 > 6个以上芳香族:-CL > -SO3H > -NO2> -NH2> -OCH3> -OH > -COOH脂肪族:醛 >酮 >醇 >多醇 >酸,饱和 >不饱和,大分子>小分子蛋白质:2.对于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一般如何预处理?化学氧化,零价铁氧化,内电解,超临界氧化,湿式氧化,臭氧氧化,高级氧化3.谈谈你对废水生化处理负荷的理解。
生化处理三要素:基质、微生物、环境条件负荷的决定因素:投配负荷:基质代谢负荷:基质、微生物处理负荷:基质、污泥性状、环境条件、设备构造负荷的表达方式:容积负荷、水力负荷、产气负荷4.谈谈你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同时脱氮除磷工艺中“同步(时)”的理解。
时间与空间水相与泥相处理设施分级与生物系统分级5. 请说明硝化、反硝化处理反应过程所需控制参数的同异。
营养参数:碳源、氮源、碱度、氧源环境条件:pH、DO、温度、泥龄、回流6.说明生物除磷的机理及影响除磷效果的因素。
厌氧释放磷,好氧吸收磷,排泥除磷基质类型厌氧区及其溶解氧,硝态氮及其反硝化菌的竞争温度PH值BOD/N泥龄7. 请简要说明主线除磷和辅线除磷。
水系统、泥系统8.分析同步脱氮除磷工艺脱氮与除磷的冲突及解决方法。
基质类型与基质竞争厌氧区及其溶解氧温度泥龄BOD/N9. 通过哪些技术方法可以控制生物污泥赋存状态?固定化、自固定、滞留、诱导10.生物污泥颗粒化对生化反应器的影响有哪些?流失性能、负荷能力、吸附性能、传质性能、净化能力与去除效率物理稳定性能与化学稳定性能11.活性污泥沉淀过程中造成污泥上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上浮问题?上浮与膨胀的区别原因:沉淀池的污泥腐化、反硝化对策:提高排泥量、回流污泥量,降低污泥龄,增大末段曝气量12.导致污泥膨胀的环境因素有哪些?水质与负荷因素(丝状菌特征与动力学分析)反应器型式环境因素:DO、PH、T13.请简要说明控制污泥膨胀的原理。
氧化沟设计常识与详解小引:三沟式氧化沟工艺一般适用于多大水量检举| 2012-4-26 13:27提问者:王伟杰221|浏览次数:9次回答共1条今天(12-5-2) 10:22 shuiyuelangyu|二级氧化沟设计可以结合水利负荷、BOD负荷、预计的处理率(BOD、脱氮和污泥稳定化等)、混合悬浮物固体浓度(一般为3000~8000mg/L)和污泥龄等因素合理甲酸。
一般的经验数据是污泥负荷为0.05~0.15kg BOD/(MLSS ·d),曝气池的容积负荷0.2~0.48kg BOD/m3,而水力停留时间12~36h和污泥龄10~30d,采用平均进水流浪作为设计流量。
在氧化沟设计中除了要考虑传统碳源的去除,还要考虑污水的笑话和污泥的稳定化问题。
氧化沟一般材建设为环状沟渠形,奇屏迷案可谓圆形和椭圆形或长方形的组合,二沉池、厌氧区与缺氧区、好氧区可合建也可分建;氧化沟的渠宽、有效水深视占地面积、氧化沟分组和宝器设备性能等情况而定。
一般情况下,曝气转刷式,有效水深H=2.6~3.5m,曝气转盘式,H=3.0~4.5m,表面曝气机,H=4.0~5.0m,当同时配备搅拌设施和鼓风曝气时,水深和适当加大;氧化沟渠的直线长度不小于12m或不小于水面处渠宽的2倍(不包括奥贝尔氧化沟);氧化沟狂度与曝气器宽度相关;沟渠超高不小于0.5~0.6(表面曝气其设备平台宜高出设计水面1.0~1.2m。
至于氧化沟工艺的设计适用水量,因为氧化沟的主要设计参数负荷值与反应器的额温度。
废水的性质和浓度有关,同时考虑其处理效率,都比较大。
目前应用的一般在1.0~4.5万t/d。
水量很大到的可以采用多池并联或串联。
三沟式氧化沟以邯郸三沟式氧化沟的有关数据为例,以供参考:根据下列数据设计交替时氧化沟(三沟):Q=99000m3/d(按3个系列,一个系列设计Q1=33000m3/d);碱度=280mg/L(以CaCO3计);BOD5=130mg/L;氨氮浓度=22mg/L;TN浓度=42mg/L;SS浓度=160mg/L;最低温度10摄氏度;最高温度15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