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第二次语文周测试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5
镇平实验学校高中语文第二次周测参考答案一、 1. C [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直接造成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于文无据。
原文是“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而非文化商业化浪潮直接造成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
B项,“首先要警惕文化泛娱乐化”不合文意。
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并且缺乏当前的限制;D项,“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对应的后果是“我们从哪里来”。
]故选C。
2. B [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B项,“文章第二段论述了文化泛娱乐化的一系列表现形式,重点剖析了其大行其道的原因和具体危害”说法错误,第二段并未剖析文化泛娱乐化的具体危害,“重点剖析”更说不上,一系列具体危害是在第三段阐述的。
]故选B。
3. C [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使厚重的文化更有亲和力”不合文意,甚至违背文意。
B项,逻辑关系颠倒,应是文化泛娱乐化使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
D项,以偏概全,文中指出文化生产者和文化消费者应共同努力。
且“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C。
4. A 【解析】A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强加因果,空巢老人数字多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无因果关系。
故选A。
5. C【解析】A项,曲解文意,材料二中,原文表述为“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并不就是说“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等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
樟树中学xx届高一年级二部第二次语文周练试题廖志刚张志时间:2月29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
“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
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
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
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
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
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
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
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惑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周考试卷语文(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默写竞赛(注意字体书写工整,每空一分,错字、漏字、别字不得分。
)登快阁黄庭坚,。
,。
,。
,。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林则徐,。
,。
,。
,。
书愤陆游,。
,。
,。
,。
论诗(其二)赵翼,。
,。
青玉案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
凤栖梧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
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
越调·天净沙秋白朴,。
,。
双调·大德歌春关汉卿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
虚飘飘柳絮飞。
,。
双调·夜行船秋思马致远【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
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
爱秋来时那些:,,。
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二、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高一年级下学期周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问题阅读(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美学骆冬青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
汉字的造字原理,以许慎《说文解字》所论影响最为深远。
甲骨文的发现,固然令汉字造字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更加复杂,来自远古的蛮荒之气、野性的思维,渗透到原初的汉字形态中,值得我们从美学思维的层面进一步探索;许慎揭示的“六书”说,在思维层面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堪称经典的阐说,或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正,但其无疑已为探讨汉字美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致思方向。
汉字构造以象形为根基,图象先于声音的原理,就是造字层面上的美学阐论。
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正在汉字创造的美学原点之中。
这种关于造字的美学探索,也就与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以及楷书的不同书体的变易有关,更与汉字最终的“方块字”形态相关。
其中奥妙,虽与书写的物质变迁、技术要求等相关,却更应当在一种美学的思维下予以理解。
但最根本的,却在于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的探索。
这些原则的发现,当与汉字创生的原初情境息息相关。
由此原理、原则的探索,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
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
例如,一个“中”字,一个“道”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核,需要多少部论著才能阐释清楚?西方文字也有类似情形,汉字之不同则在于字形、字音的分析中已经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史的内容,这种对中国文化史内容的积淀,成为汉字美学又一深刻的方面。
若深究“文”①之含义,则“文化”本身即为“审美化”的重要体现。
所以,在汉字中积淀的文化史,包含着许多美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
而这些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是深刻地蕴涵于汉字的训释之中的。
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②之所以重要,显然并非“识字”那么简单。
或者说,广义的“识字”,正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审美的感悟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周周清语文试题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道小题,时量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第1至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敕.造(chì)惫.懒(bèi)讪.讪(shà)扪参.历井(shēn)B.錾.银(zàn)两靥.(yàn)桌帏.(wéi)拗.他不过(niù)C.蹙.缩(cù)歆.享(xīn)榫.头(sǔn)吮.血(shǔn)D.咨嗟.(chǎ)盥.沐(guàn)贾.人(gǔ)间.或一轮(jiàn)2.下列词句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驯熟伶俐踌躇风急天高猿啸哀B.放诞膏梁巉岩巫山巫峡气潇森C.俨然迷罔炮络飞端瀑流争喧豗D.潦倒杜撰寒喧侧身西望长姿嗟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乖张:偏执,不驯顺。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借指晚年。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
D.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失意的样子。
4、填在下列句子中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⑴天下真有这样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⑵或有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⑶天气恶劣,这些初到庐山的外国朋友还是游兴盎然。
A、标致委屈不管B、标致委曲尽管C、标志委曲尽管D、标志委屈不管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得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B.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C.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D.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合理的一项是绍兴地处江南,傍方居筑。
高一语文周测试题出题人:审核人:本试卷共6页,共1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古诗文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1~5小题。
(31分)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宦官)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令□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皆引兵而去。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专以射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淇滨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二次周考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传统社会给人两个相互矛盾的印象:一方面,它十分注重平等,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另一方面,它又十分注重纲常伦理,表现出严格的等级秩序。
只是,不管如何解释这种印象,它至少说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同时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差异两个问题。
在西方由正义原则加以处理的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在中国社会同样存在,而且同样也需要某种协调机制、概而言之,中国传统社会,对这一关系的处理,是通过“仁”“礼"“义”三项基本原则相互支撑、相互为用实现的。
“仁”是对他人之爱,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的基础则是对亲人之爱,所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孟子进一步指出:“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亲亲,仁也。
”同时孟子认为,这种爱的基础,是“不忍人之心”,即同情心。
同情即同样的感情,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一心理事实的体现、因此,“仁”的生发机制,是一个推己及人,由近及远的过程,即把对亲人之爱扩展为对邻人之爱,再扩展到对天下人之爱,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明代的王阳则把“仁”的原则概括为“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的情怀。
由此可见,“仁”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同的或者相通的一面。
曾参总结孔子的思想认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能够说,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忠恕之道具有类似于康德的绝对命令在西方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与“仁”所体现的“合和”精神不同,“礼”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纵向)、亲疏厚薄(横向)的差秩格局和纲常秩序,反映“别”与“分”的一面。
“礼"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礼,国之干也。
2020年高一语文下册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戛.然(gá)衬.托(chùn)彩笺.(jiān)单薄.(bó)B.嵯.峨(cuō)谥.号(shì)萦.绕(yíng)猿猱.(náo)C.枉.然(wǎng)下载.(zǎi)悄.然(qiǎo)扪参.(shēn)D.潦.水(lǎo) 勖.勉(xù)缜.密(zhěn)喧阗.(ti á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浯使用有误..的一句是(2分)A.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三个小时,在她面前,“大哥”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折服了。
B.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C.阿富汗发生了多起人质被塔利班绑架的事件,而7月19日韩国23名人质遭绑架更惊动世界。
一叶知秋....,阿富汗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塔利班的力量在重整壮大。
D.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B.奥巴马政府准备向台湾出售武器的做法无论是为了安抚国内的军火商,还是想安抚批评他向中国磕头的保守派,都将导致中美关系的倒退。
C.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D.居民小区中的进门升降平台、公交站牌导盲语音装置、地铁站里的斜拉式升降梯等无障碍城市设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上海,供残疾人和老年人生活之便。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周测试及答案(考时50分钟)语言运用题(每题3分共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月明星稀、夜深人静,王小晓独自孑然一身....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2、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08年8月8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华人社区再度继千禧龙年后掀起结婚与生育的热潮。
B、走和平、友好、合作之路,推动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既是中日两国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期盼。
C、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D、申银万国12月10日发布投资报告,认为2010年中国粮食价格稳中有升,预计平均升幅5%~10%。
3、选出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A、④①③②B、③②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②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共17分)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
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
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
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
”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
”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
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
”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
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
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
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
嘉熙元年,出知常州。
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
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
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
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
”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
三年,知江州。
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
”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
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
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
帝日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
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③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
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槐每奏,帝辄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选自《宋书.董槐传》,有删改。
[注]①全:南宋叛臣。
②用:重用。
③洊:(jiàn):再度。
研究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遇.槐严遇:对待 B.吾属将责.之偿责:谴责C.斩以徇.师徇:示众 D.麾.妇人出麾:挥手使……离去5、文中“诸生以夜中对”中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倍邻 B.王好战,请以战喻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
他父亲很生气,认为董槐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B.李桢因有人诬陷谋反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机关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的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D.淳祐三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7、请把上面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4分)(2)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舟中二首(其一)①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
(6分)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10、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2分)1)舞幽壑之潜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3),羡长江之无穷。
4)西当太白有鸟道,。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6),塞上风云接地阴。
7),唯见江心秋月白。
8)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9),无以至千里。
10)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威振四海。
1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答案:1(B.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
比喻正当壮年。
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等,这里用错对象。
C、项,挥:指挥笔。
形容才思敏捷,写字.写文章.画画非常快。
这里属于用错对象。
D项“出人意表”意思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2(A项,语序不当,应为“继千禧龙年后再度掀起……”B项,搭配不当,将谓语“推动”改成“改善”或“发展” C项,缺中心词,“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后应加“方向”一词。
)3【解析】根据前文“身体禁锢在轮椅中”这个语境,后文可衔接“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④,前后构成语意的对比;那么随后就应衔接在太空“寻求着……”①;之后在太空“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③;最后由于“发现……奥秘”而“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②,如此才能衔接紧密。
答案:④①③②4. B“责”是“要求”的意思。
5. B A项“来”;B项和例句“用”;C项“凭”;D项“而”。
6. C 文中有“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一句,其中“从”是“率领、带领”的意思,而不是“跟随”的意思。
7.(1)百姓,是我们的百姓。
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2)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董槐,字庭植,濠州郡定远县人。
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暗地里读孙武、曹操的著作。
董槐相貌魁梧,额头很宽而且面颊丰满,又有漂亮的胡须,谈论事情慷慨激昂,自比诸葛亮、周瑜。
父亲董永,对待董槐很严厉,听到他自比诸葛亮、周瑜,生气地嘲笑他说:“不努力读书,又喜欢说大话,这是个狂妄书生,我不希望这样。
”董槐心感惭愧,于是跟从永嘉的叶师雍读书学习。
嘉定十四年,被起用担任广德军录事参军,有百姓诬陷富人李桷私自铸造兵器结交豪杰来响应李全,郡里把李桷抓起来关进牢里,董槐察觉李桷受了冤枉,将情况报告给太守,太守说:“替造反的人辩解,要受灭族之罪。
”董槐说:“官吏明明知道案情有冤屈,却将他处死来附会刑法,法律难道说被告无论冤枉不冤枉,都可以杀掉吗?”太守不听从。
不久,太守因遭丧离职,董槐代理通判州事,叹息道:“李桷确实冤枉,现在不替他洗去冤屈,活命没有门路了。
”于是替他翻案,说明他没有造反,文书上报,终于解除李桷的案子。
绍定三年秋天,特差代理通判镇江府。
到州上,适逢李全叛乱,渡过淮河逼近长江,大府立即派出州军。
董槐当天带领军队渡过长江往西,李全逃走,董槐于是返回。
嘉熙元年,出朝廷担任常州知州。
三天,提点(官名,含提举点检之意)湖北刑狱。
常德部队骚乱,夜里放火喧闹。
董槐骑马带着几个人到了起火的地方,并询问骚乱的原因。
喧闹的人说:“将军马彦直占取我们每年的军饷,我们要责令他偿还,不是作乱。
”董槐坐在马上,叫来马彦直斩于马前,骚乱的人回到队伍之中。
嘉熙三年,担任江州知州。
这年秋天,流民渡江来归附的有十多万,评论的人都说:“正是军队打仗的时候,州里紧急储备粮食,没有功夫管老百姓吃饭。
”董槐说:“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来救济他们,为什么不可以?”归附的人就像回到家里一样。
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发现小吏侵夺得很厉害,下达教令说:“我到任,小吏还做偷盗之事不知道自己悔过的,我将处死他们!”小吏于是震惊害怕,愿意改过自新。
董槐趁机除去百姓的患害,副将卢渊凶暴狡猾不听从命令,斩首在军中示众,军中敬畏。
皇帝一天天地信任董槐,董槐论事没有隐瞒,用意在于纠正君主的错误想法而不是为了取悦。
皇帝询问修建太乙祠,董槐就说:“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调得疲惫,这不是用来事奉上天的做法。
”皇帝询问边事,董槐回答说:“外部有敌对国家,那么首先应该考虑自己的国家强大。
自己强大别人害怕我们,我们不害怕别人。
”董槐每次上奏,皇帝都称赞他奏得好。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晚上,天下大雨,狂风雷电,董槐起来穿衣戴冠坐着,挥手叫妇女出去,给各位门生说《兑》、《谦》二卦,问现在是什么时候?众门生回答说半夜,于是去世。
8.比喻和夸张。
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手法2分,具体解说2分,作用2分)9.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
(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