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周测试卷一二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14
高一语文周测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以乱易.整,不武易:容易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D.老者衣.帛食肉衣:穿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故民之从之.也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B.提刀而.立,为之四顾夜缒而.出,见秦伯C.阙秦以.利晋樊哙侧其盾以.撞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吾其.还也3.下列各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以其无礼于晋B.臣之所好者道也是寡人之过也C.若属皆且为所虏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夫晋,何厌之有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桓晋文之事》阐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和王道主张。
2021级第二周语文学科周练卷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班级姓名说明:训练HY时间是40分钟;全卷100分;卷面书写、格式过关可评2分,不过关可扣5分。
一、语言根底〔每一小题3分,一共6分〕1.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六七十岁的老人______这样认真地学习电脑,何况我们这些年轻人呢?②他这个设计方案,我认为有多处不妥,______应该再让大家讨论讨论。
③日晕发生的时候,峨金顶上空先出现了环绕太阳的晕圈,后来______形成了两个相交的椭圆。
A.还似乎逐渐 B.也好似逐渐 C.还好似逐步 D.也似乎逐步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局部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局部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B.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地语音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兴趣。
C.文章里的中心思想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组织、选择材料。
D.雷雨阵阵,埋葬了HY一个错乱的时代;爱情悲壮,谱写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赞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
为沛厩司御。
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
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
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
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
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
还定三秦,从击项籍。
至彭城,项羽大破汉HY,汉王败,不利,驰去。
见孝惠、鲁元,载之。
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
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
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
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
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
高一下语文第一次周考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下列各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其黄而陨(yǔn渐(jīān车帷裳纤(xiān细剽(biāo悍B、相形见绌(chù饮鸩(zhân止渴溘(kâ然纨(wán素C、望风披靡(mǐ 白头偕(xiē老巷(xiàng道镂(lîu空D、夙(sù兴夜寐酾(shī酒临江垣(yuán 墙鹄舫(fāng答案:B A剽(piāo悍 C巷(hàng道鹄舫(fǎng2、下列各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踯躅(zhú葳蕤(ruí匪我愆(qi ān期沐猴而冠(guānB、弥(mí望细腻( nì浑身解(xiâ数敷衍(yān塞责C、渐(jiān染便(pián言弄巧成拙(zhuï王事靡盬(gǔD、阴晦(huì果脯(fǔ涸(hã辙之鲋咥(xì其笑矣答案:D A 沐猴而冠(guàn B敷衍(yǎn塞责C弄巧成拙(zhuō3、下列各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执著赍钱一张一弛青青子衿B、恪守磐石是非屈直何时可掇C、帐簿羁縻怨声载道前倨后恭D、伶俜聘请虎视眈眈篷筚生辉答案:A B是非曲直C账簿D 蓬荜生辉4.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推诿装潢直截了当信口开河B.喋血烂漫留连忘返浑水摸鱼C.盘据内讧义无反顾小题大做D.斑驳车厢按捺不住必恭必敬答案:A(B 流连忘返C盘踞D毕恭毕敬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 _______学习外语呢?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______受损。
A.国是况且荣誉B. 国事何况名誉C.国是何况名誉D. 国事况且荣誉答案:C6、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最近,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弹冠相...庆.。
答题卡班级:姓名:分数:一、语言文字运用(二)文字题(每题6分,共12分)9、①②③10、,;,。
二、古代诗歌阅读(每题5分,共10分)11、12、三、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3、(1)(2)(3)(4)(5)(6)高一语文周练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前段时间,旨在关注“渐冻人”的“冰桶行动”在整个中国掀起了一股热潮,大批名人明星身体力行,支持善举。
B.国际足联主席对巴西成功举办世界杯充满溢美之词,他说,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巴西的组织工作可以得9分。
C.雾霾天气与工业污染、煤炭燃烧、汽车尾气等休戚相关,但现实中,淘汰落后产能、改变能源结构等措施的落实步履维艰。
D.电视剧《红高粱》讲述了一段关于爱与恨、征服与被征服的充满生命力的传奇故事,情节波澜壮阔,获得了观众一致好评。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_________,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②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_________。
③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结果却是________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A.自食其果玩火自焚作茧自缚B.玩火自焚自食其果作茧自缚C.作茧自缚自食其果玩火自焚D.作茧自缚玩火自焚自食其果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伦敦奥运会大约65%左右的日用品和纪念品都是“中国制造”,难怪有人惊呼伦敦奥运几乎就是一个“MADE IN CHINA"的盛会。
B. 山东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在全国率先出台允许非户籍考生在我省参加高考,充分考虑了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高一语文周末测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尚书》里的尧、舜等英雄人物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
他们的语言通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不容置疑。
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
A.不动声色高屋建瓴肃静B.不苟言笑高屋建瓴肃穆C.不动声色高嘴远嘱肃穆D.不苟言笑高瞻远瞩肃静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记得数年前第一次踏上徽州这块土地,但见烟树葱茏,掩映着栉比而立的黛瓦粉墙,将徽州民居衬托在山光水色之中,▲▲,▲▲,▲▲①勾勒出疏树寒村的山水胜境②犹如丹青妙手在用枯笔淡墨③强烈地吸引着我深入画境④寻幽探胜而陶然忘返⑤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⑥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牵人情思A.③②①⑥④⑤ B.③⑥④②①⑤C.⑥②①⑥③④ D.⑤⑥③②①④3.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表示“成年”意思的项是(3 分)A.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
(唐●陈陶)B.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
(唐李商隐)C.束发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
(宋●曹勋)D.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
(宋.林光朝)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项是(3分)A.今天是小女婷婷的十岁生日,借此机会,聊备薄酒,感谢各位亲友多年来对我全家的关怀和帮助,请大家开怀畅饮!B.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你送我的笔简显不贵重,但盛满浓浓的友情,我就笑纳了,一定好自珍藏!C.这么多年来承蒙你的关怀照顾,我是受益匪浅。
现在你家里遇到了难处,我自然也该鼎力相助,竭诚回报。
D.杨总率先发言,抛砖引玉,提出不少建设性的建议。
接下来,请未发言的同志不吝才智,献计献策,畅所欲言。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焚琴子传顾天石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也。
为人磊落不羁,伤心善哭,类古之唐衢、谢翱,而才情过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摆脱不了平庸的纠缠,那些曾经让读者心动不已的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中国诗歌正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缺乏艺术杰作的窘境。
造成当前中国诗歌创作难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导致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
诗人把握现实生活既不是对当下生活时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浅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
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点,诗人绝不是为了创作的目的才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普通民众的生活作为出发点,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
如同秘鲁作家马里奥·略萨所说,作家的责任就是“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
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形态是复杂多样而又千差万别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把握绝不是在诗歌中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而是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
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来的人性思索。
文学是一个民族特定时代里的精神产物,理所当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打上了无法替代的特定民族的烙印。
然而,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国界和跨越时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人类共同追寻的普遍精神的表达。
因此,好诗歌就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一个时代的民族现实生活状况的展现上,而是要以此为出发点,善于发现隐藏在自己民族精神底层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共同价值,诸如对真的肯定,对善的弘扬,对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对自我的超越,对个人自由的肯定,对人格尊严的尊重等等。
2022年高一语文2月周测卷统编版高一必修下(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Ι(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如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手机客户端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但由此而带来的“碎片化”阅读趋势也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
身处其中的青年人应如何对待这样的阅读方式?其实,“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快速阅读方式,也并非全无是处。
有人认为,“碎片化”阅读可以使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以概念和模块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比如“知乎”等问答网站的兴起,让知识的获取更加方便,大家可以迅速找到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现实指导性的建议,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见得是坏事。
但另一个共识是,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提高思维能力,获取某个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来说,“碎片化”阅读显然是不够的。
入职某金融公司不久的小楠就在努力抵抗“碎片化”阅读对自己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
“微信上的内容太多太杂,但是时间太少了。
如果有大段的时间,比如周末或者晚饭后,我还是愿意坐下来,有系统地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他说。
“碎片化”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孰优孰劣?无法一概而论。
其实一次阅读是否深入有效,关键在于阅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而非阅读方式的选择。
手捧畅销的成功学书籍,和认真阅读一些有含金量的微信推送文章,两者高下,不言而喻。
(摘编自《如何做一个靠谱的阅读者》)材料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成为常态,上下班通勤、等人排队、出差途中,这些碎片化时间都可以成为阅读时间。
一篇篇微信、一条条微博、一段段抖音小视频、一个个喜马拉雅音频,内容涵盖时政新闻、明星八卦、育儿心得、心灵鸡汤甚至广告软文……我们从早到晚看微信、刷微博,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仿佛天下事十之八九尽在胸中。
可这种泛化阅读并没有带来个人真正的成长,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觉。
这一方面与互联网的内容呈现特点有关,跳跃式的非线性阅读,使得人们的思维不断被分散,注意力很难集中于某一个主题,结果阅读变成浏览,知识的获取变成了简单的资讯检索。
高一年级周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它能否真正超越人类,而在于它是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工具和人类是否对其拥有充分的控制权。
就像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那样,虽然它们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但人类拥有绝对控制权,所以人们相信它们是安全的。
为了实现对其控制的目标,首先需要对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进行限定。
虽然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人类智能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目前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还远不如人类智能。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信息存储、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让它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做人类的高级智囊,但最终的决定权仍在人类。
比如,当我们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军事领域时,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评估危险程度,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但是否应该发动战争、如何作战等重大决策,还是需要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
正如霍金斯所说的那样:“对于智能机器我们也要谨慎,不要太过于依赖它们。
”与限定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类似,我们也需要对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定。
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
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短短六十年取得的巨大进步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将来它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从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高度重视的现实情况来看,想要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是不现实的,但为了安全起见,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我们应当还需要成立“人工智能安全工程”学科,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确保人工智能不能自我复制,以及在人工智能出现错误时能够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安全。
人们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担忧的另一主要根源在于,人工智能的复制能力远胜于人类的繁衍速度,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
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安全标准中,对人工智能的复制权必须掌握在人类手中。
第四次语文单周测试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②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
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③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
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
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
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
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
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
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④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
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
高一语文周周清试题命题:高一备课组审核:时量:45分钟总分:100分姓名:座位号一、解释下列加点字或词的意义。
(70分,每空1分)1、群贤毕.全:2、少长咸.集:3、修.竹:4、流觞.曲水:5、列坐其次.:6、丝竹管弦之盛.:7、所以..游目骋怀:8、极.视听之娱:9、所以游目骋.怀:10、信.可乐也:11、取诸..:..怀抱:12、取诸怀抱13、悟.言室之内:14、因.寄所托:15、因寄.所托:16、因寄所托..:17、放浪..之外:..形骸之外:18、放浪形骸19、趣.舍万殊:20、趣舍.万殊:21、趣舍万殊..:22、暂.得于己:23:所之.既倦:24、情随事迁.:25、向.之所欣:26、以.之兴怀:27、以之兴.怀:28、修短随化.:29、终期.于尽:30、临.文嗟悼:31、临文嗟.悼:32、临文嗟悼.:33、不能喻.之于怀:34、不能喻之于怀.:35、虽.世殊事异:36、其致.一也:37、举酒属.客:38、纵.一苇之所如:39、纵一苇之所如.:40、凌.万顷之茫然:41、凌万顷..:..之茫然:42、凌万顷之茫然43、冯.虚御风:44、冯虚.御风:45、冯虚御.风:46、击空明..兮溯流光:47、击空明兮溯.流光:48、击空明兮溯流光..:49、倚.歌而和之:50、不绝如缕.:51、正襟危坐..:52、山川相缪.:53、骤得..:54、盈.虚者如彼:55、盈虚.者如彼:56、盈虚者如彼.:57、卒莫消长..:58、吾与子之所共适.:59、既白..:60、慧褒始舍.于其址:61、有泉侧.出:6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63、四人拥.火以入:64、其至又加少..:65、盖.余所至:66、火尚足以明.也:67、既其.出:68、则或咎.其欲出者:69、非常之观.:70、无物以相.之:二、理解性默写(10分,每空1分)1、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 ______,_____ ___ __。
高一语文周测参考答案1.C(竟,最终,一直到。
)2.A3.B4.B(“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有误。
原文“杀其骑且尽”中“且”是“将要”。
)5.(1) ①如果让你生在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哪里值得谈起呢!(“子”,你,1分;“令”,让,使,1分;整体句意,1分,共3分。
)②这时正好天色渐晚,匈奴人始终感到这伙人可疑,没敢轻易出击。
(“会”,适逢,正好;“怪”,意动,感到奇怪;整体句意各1分,共3分。
)③卫青要给皇上上书报告这次军情详细的情况。
(“报”,给……上报,1分;曲折,详细情况,1分;整体句意,各1分,共3分。
)④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生”,通“性”,本性,天生的资质,1分;“假”,借助,1分;整体句意,1分,共3分。
)⑤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出”,超出,1分;问,请教,1分;整体句意,1分,共3分。
)(2)①饮食与士共之;②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③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6.(1)宫怨诗;对比(反衬)(每空2分)(2)白诗:“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写夜来不寐,梦想君王临幸;忽闻前殿歌声,君王来幸无望;(2分)“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茏坐到明。
”写红颜犹在,君恩已断之苦;再幻想君王可能来幸,于是斜倚熏笼,坐待至天明,终成泡影。
(2分)(3)顾诗以景衬情,(2分)用环境的清幽来侧面表现出宫人的哀怨之情。
(2分)7.(1)沧海月明珠有泪(2)陟罚臧否(3)万里悲秋常作客(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一尊还酹江月(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8)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8. 画线句的描写(或“排比”、“拟人”、“移情”亦可),既是作者所见的客观景物,又带有主观的“悲伤”情感。
“那铁轨,那月台,那路旁开得灿烂的野花”由短句到长句,形成紧凑而舒缓的语势,突现了海子卧轨的地点、时节,更透露出作者为海子哀伤的情绪;使客观的景物中包含着浓烈的伤感,把读者带入了深切怀念海子的基调中。
周周测2语言文字运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中央多次出台反腐倡廉文件,三令五申,严禁收受贿赂,可是有些人不顾中央的谆谆告诫,依然顶风违纪,不肯收手。
....②园林建成后,近处的亭阁台榭与远处的竹林草坪水乳交...融.,各处的雕刻、碑石、小桥、流水,也无不与园林整体风格相谐调。
③这场全民性的自发地捍卫经典作品、呵护民族历史的行动、麻木冷漠。
令人欣慰,这表明中国人再也不复当年的浑浑噩噩....④尽管安格尔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自认为是一位承的是,他最伟大的遗产是肖继大卫传统的历史画家,但毋庸置疑....像画。
的服装品牌,但是在电商经济大⑤“喜得龙”曾是路人皆知....发展的时期,它未能与时俱进,最终破产了,真是令人遗憾。
⑥有些人对《黄河大合唱》进行了所谓“创新”,或把歌词,或用夸张的动作引人发笑,这实在是对经典的践改得面目全非....踏。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
①谆谆告诫:恳切、耐心地教导、规劝。
本成语语气较温和,不带有强制性,所以在此不正确。
②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不合语境。
③浑浑噩噩:形容无知无识、糊里糊涂的样子。
符合语境。
④毋庸置疑:用不着怀疑。
符合语境。
⑤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
用于贬义,用在本句中,感情色彩与语境不合。
⑥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
符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声临其境》中那些匠心独具的演员给浮躁的娱乐圈扎扎实实上了一课——为作品添彩增色的,不是浮华的形式,而是内在的魅力。
B.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在完成了冰雪艺术画廊的施工后,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兴奋地徜徉其间,犹如置身于北国童话世界。
C.网瘾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他们一旦罹患网瘾,不仅生理和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损害,还会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
语文周测(二)答案1.B项,错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会出现焦虑现象”这个地方。
文章重点谈论的是青年,如“大学生”“14-35”“年轻人”等的焦虑现象。
2.B项,错在“按照古今中外的顺序”这个地方。
文章只是谈了举了我国青年和英国的调查问卷,原文是“不独独是中国青年的烦恼。
英国格林威治大学Oliver教授主持了一个“四分之一人生危机”的调研,访问了1100名年轻人”,没有古今方面的举例,而只是总结了一句“古今中外的年轻人,其实都是概莫如此”。
3.C项,范围扩大,从第6自然段“不过,焦虑过度,乃至抑郁,这就需要‘减压’了。
”是指“过度焦虑”需要“减压”,而不是所有形式的焦虑。
故选C。
答案:4.A(小说开头“老兵伤疤的可怕”不能反衬出“他内心的美好”,“老兵内心的美好”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渐表现出来的。
)5.①朴实本分。
经常穿着旧军装,挎着绿军包。
虽然知道自己可以胜任门卫工作,但由于自己脸上有疤,被人家拒绝毫无怨言。
②吃苦耐劳。
没多久就把一批家具搬到五楼,尽管旧军装被汗水湿透了也不多说什么。
③做人有原则。
尽管很需要钱,干活也很累,但毫不犹豫地退还“我”多给的三十块钱。
④有家庭责任感。
出来求职赚钱是为了给媳妇治病。
(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①作为见证者,“我”见证了老兵在城里求职的遭遇,以及他的坚持,视角更客观,人物形象更有真实感。
②人物形象上,作品通过“我”的感受和言行,更能凸显老兵高尚的人格,表现我对他的尊重与肯定。
③情节上,“我”进入场景,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主旨上,通过“我”对老兵的敬重,表现了朴实善良的正能量具有强大感染力的主题,升华主题。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B。
(台儿沟的姑娘们仿照城里姑娘的样子武装自己,表现了她们对城市生活的艳羡,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希望得到火车上乘客的认可,是自卑而非谦卑好客。
)8.B香雪执意用鸡蛋换铅笔盒,映衬出香雪的自尊心强以及执著的性格;9.结合文本谈一谈《哦,香雪》的自然美和人性美。
高一语文周测一、阅读《合欢树》(30分)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思想家。
著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短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散文__________________。
(4分)2.“合欢树”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3.《合欢树》是按什么顺序感知母爱呢?(2分)4. 课文中写了在我生病后母亲的哪些事?(4分)5.从中我们能感受到母亲怎样的形象?(4分)6.为什么我后来到院子里想去看而又不去看那棵合欢树?(4分)7.“悲伤也成享受”似乎是一个悖论,如何理解“悲伤”与“享受”?(8分)二、阅读《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完成下列各题。
(62分)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1.填空:(9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_______,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_学派创始人。
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
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周测试卷(1)答案和解析【答案】14. ①侧面欲扬先抑②肖像赞赏美貌多情③封建卫道者叛逆本质寓褒于贬(或似贬实褒)15.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B. D 2.说明四老爷思想上陈旧,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
3.《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解析】1. “阜”读fù,“矩”读jǔ,“怯”读qiè,“嬷嬷”读mā。
项,分别读guàn/guān,huǎng/huáng,guàn/guān;B项,分别读píng/bǐng,xīng/xīng,chēn/shèn;C项,分别读lóng/lǒng,rù/rù,pín/pín;D项,分别读lǎo/liáo,zǐ/zhì,hān/hān。
3. 都是描写人物的哭,情形大不相同。
可结合语境、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判断。
4.“妆饰”,①打扮;②打扮出来的样子。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标致”,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女子)。
“标志”,①名词,表明特征的记号;②动词,表明某种特征。
“委曲”,①(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曲折;②事情的底细和原委。
“委屈”,①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②让人受到委屈。
5.解答本题要注意评语和原文内容的一致。
6 ~ 8.文中用反语的修辞概括了宝玉的性格。
①③均无比喻的修辞手法。
9 ~ 11.(1)此题考查的是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根据上下文看,“气派”应指的是黛玉的风度仪表。
(2)此题考查的是个性化的语言的表达作用,王熙凤在贾母面前夸黛玉主要是为讨得贾母的欢心,说黛玉“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言外之意嫡亲的孙女都是很气派的,这样恭维黛玉,也不得罪在场的三位小姑。
(3)题干中最恰当的“最”不容忽视。
第 1 页 高一语文周测试卷(一)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总分为150分,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教育永恒的支柱 肖川 文学是虚构的艺术,是想象的殿堂。无论什么时代,文学都是对于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的象征性的解答,因此而成为生活的教科书;文学还是人类灵魂的守护神:文学之于读者,是精神得以寄托与憩息的殿堂;读者之于文学,应该是走进这殿堂寻找自我的一个过程。 有作家说,小说是什么?小说是碰触人类伤口之后流出来的血。好的小说是过渡读者精神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桥梁,我们可以抵达广阔的精神彼岸,奔向崭新的精神天地。好的作家,会让不同的人在自己修筑的殿堂里找到恰当的座位,让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地走进去流连忘返。想一想,古往今来有多少可以构筑这华美殿堂的超凡圣手。手捧他们的作品,读着读着,我们久已忘却的梦想和沉沦的激情也渐渐升起来了。想起安徒生,想起美人鱼,我们就不可避免地想起了爱与美,那是隐藏于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它们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使我们平凡的生命焕发出非凡的亮丽。 然而,我们有一种很令人沮丧的阅读习惯:人们会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要求文学作品富有更多的社会意义,或者哲学意义,或者其他什么意义。这种功利性极强的阅读习惯由来已久,文学的艺术价值丧失了其独立存在的意义,文学沦落为宣传的工具。这种比较浅薄和恶劣的阅读习惯,导致我们的语文教学成为枯燥乏味的、模式化的流程。 在文学经典那里找到的可能是自己的形骸,也可能是一束思想、一点灵光、一把可以拾得起的记忆……莱昂内尔·特里林说,文学是教会我们人类多样性的范围与这种多样性之价值的唯一武器。相信人生许多感悟,就在捧卷细读之时——感谢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茶烟轻扬,书香浮动,风尘仆仆的心灵终于可以回家了。抑或在那幽静的夜晚,我们守在小窗前,望着那灿烂的星空,憧憬着美妙的人生境界,吟咏着自己宽广而又温柔的心灵。久而久之,我们的身心都与那广阔的星空、美妙的境界融为了一体,实现着人生的超越。 我们倡扬人文教育,其目的并不在于熟识作品名称、文人姓氏,而在于引导学生迈进价值观念、学术思想的角斗场,竞才智之技,将学生引领到广袤的时空之中,感受博大、丰富、深邃。唯其如此,人文精神方有望养成,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让学生从伟大人物的传记中、从文学作品中,去感悟生命的伟大,去感悟人性的美好,去感悟人生的创造之美、奋斗之美,激发和推动他们追求比生活本身更高远的东西,这就是文学的教育价值。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历史、文学、人物传记,并不能直接地参与世界的改造,但它却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渴望改造世界的冲动和欲望,能唤起人之所以为人的自豪感,能唤起一个人坚信自己内在的力量无坚不摧的信念。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 2 页
A.阅读文学作品,能唤醒读者忘却的梦想,使之找回失落的激情。 B.文学能成为生活的教科书,因为文学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很多问题。 C.文学可以成为我们的武器,是因为它教会我们人类多样性的范围与多样性的价值。 D.文学能唤起人改造世界的冲动,作为人的自豪感及对自身力量的自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对读者来说,他可以在文学的殿堂实现精神寄托与憩息,也可以在其中寻找真正的自我。 B.我们不能超越时代而要求文学作品具有更多的社会意义或者哲学意义。 C.好的小说能让读者找回梦想和激情,发现爱与美,使生命焕发光彩。 D.倡扬人文教育,能养成人文精神、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好的小说会让不同的读者找到契合自己心灵的东西,乐意徜徉其中。 B.要求文学具有更多的文学以外的意义和功能,是过于功利化的思想在作祟。 C.文学沦为宣传工具、功利性极强的阅读习惯,两者导致语文教学枯燥和模式化。 D.熟悉作家作品名称,虽不能说完全没有价值,但对于学生精神的养成并无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乡村英文 ——乡村纪事之一 韩少功 玉梅是一个热心的女人,与左邻右舍处得很热闹。她家门前有一水泥坪,遇到邻家的金花来借坪晒谷,她二话没说,满口答应,当下把自家柴垛移开,把落叶和鸡粪扫净,让出一片明净的场地。她还兴冲冲地忙前忙后,将自家的大堂屋腾空,以便傍晚时就近收谷入门,避开露水和雾气,好第二天再晒。 不料,她不知因何事上火,第二天一大早就立在坪前高声叫骂。先是骂鸡:“养不亲的货呵!吃了老娘的谷,还要上灶拉屎怎么的?就不怕老娘扭断你颈根拔你的毛?”接着骂狗:“你贱不贱?老娘请你来了吗?老娘下了红帖,还是发了轿子?这不是你的地方,你三尺厚的脸皮赖在这里,有本事就死回去发你的瘟呵!阴计烂肚的,算哪门本事……” 她骂得鸡飞狗跳日月无光。远处的金花听得心疑,脸渐渐拉长了,上前来问:“玉梅姐,你骂谁呢?” 玉梅没好气地说:“谁心中有鬼,就是骂谁!”“没……没什么人得罪你吧?”“谁得罪了,谁知道!”这就等于把话挑明了,把脸撕破了。 金花扭歪了一张脸,咚咚咚大步离去,叫来两三个帮手,一担担地把稻谷搬走。她的尖声也在篱笆那边隐隐传来:“……以为没有她一块坪,我就只能糠拌饭么?神经病,脑膜炎,一大早踩了猪粪吧?” 帮手中的一位,后来私下问玉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玉梅开始不说,实在气不过,才道出心中悲愤。原来她早上见天气不错,打算帮那妖婆子搬谷入坪摊晒,一心做点好事 第 3 页
呵,却发现谷堆上画有暗号,是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顿时就气炸了肺:呸,什么意思呵?留暗号不就是防贼么?留在她家屋里不就是防她么?怕她认出来,居然不写汉字,还写成了英文,就是电视上那种洋字码……也太小看人了!我玉梅别说有吃有穿,就算穷,就算贱,就算讨饭,也不会稀罕你几粒谷吧? 冤仇就这样结下了。金花事后不承认什么暗号,声称对方血口喷人,居然诬她写洋字码,为何不说她写了蝌蚪文呢?天地良心,她要是写得了洋文,还会嫁进这个倒霉的八溪峒,还会嫁给一个烂瓦匠,还会黑汗横流地晒谷? 两家断了往来,连鸡鸭也不再互访。一旦它们悄悄越界,必有来自敌方的石块,砸得越界者惊逃四散。一些妇人曾经想从中调解,但怎么也说不通,只能摇头叹气。 玉梅还说,那贼婆子曾经约她进城去看戏,抢先掏钱给她买了车票和戏票。她以前一直心怀感激,现在也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什么看戏?不就是要显摆自己有钱,显摆娘家有人发了财并且让她沾光,要当众戳她的痛处吗?……往事历历在目,件件滴血,桩桩迸泪,眼下都恍然大悟,反正什么事都往心里堵。 数日以后,住在山坳里的公公找来了,什么话也不说,要玉梅跟着走一趟。她来到了公公家的谷仓,顺着老人的手看去,发现那里的谷堆表面也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与她不久前见到的完全一样。谷仓前有两三只地鳖虫,大概是爬过谷堆、留下沟痕的,已被踩死,散发出一种刺鼻的酸腥味 公公嘟哝了一句,听不太清楚。但媳妇捂住嘴,愣住了,冒出一张大红脸。她低着头回了家。去菜园里锄草,顺手把金花家的两块地也锄了。去扎稻草人赶鸟,也顺手在金花家的田边戳了一个。但金花没见到这一切,而且她那张门一直紧闭,悄无声息。玉梅事后才得知,收完稻谷后,金花就外出打工了,去了很远的北方。 第二年,金花没有回来。 第三年,金花还是没有回来。 第四年的一天,人们悄悄传说,可怜的金花回不来了,不久前在一次工厂的火灾中她不幸遇难。丈夫怕她婆婆和女儿伤心,迟迟没有说破。不过,她女儿后来上学时骑的那辆红色自行车,玉梅知道,大家也知道——是用一个女人的赔命钱买的。女儿不知道这个来由,奋车飞驰时经常放声大笑。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玉梅骂鸡骂狗的一段话,言语犀利、流畅,表现出她的能说会道,为其后她与金花争吵并获胜作了铺垫。 B.本文通过描写玉梅的行为渐次向读者展示她的形象:先是言语辱骂,再到驱赶对方的鸡鸭,进而写她对过去的交往事件产生谬想。 C.从玉梅“捂住嘴”的细节可看出她的醒悟和吃惊,而“冒出一张大红脸”则表现出她为自己误解金花并做出错事而惭愧、内疚的感情。 D.本文以“乡村英文”作为小说矛盾的触发点,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因沟通不畅而产生 第 4 页
误解、矛盾这一社会现象。 5.小说中的玉梅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的结尾描写金花女儿骑着红色自行车飞驰时放声大笑的情景,有人评价说“画龙点睛”,也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作品陈述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增强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让人们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舒缓内心的压力。《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却拉近了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