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体育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备考的几点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中考体育正面双手原地前掷实心球教发探讨内容摘要:正面双手原地前掷实心球是今年初中考生选修项目,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发现存在很多问题。
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提出了提高中考体育正面双手原地前掷实心球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考体育正面双手原地前掷实心球下面我在考生训练实践中,对考生学习此项技术动作与同仁共同研究和讨论。
一、阐释中考体育正面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技术四个关键词:1.厘米,以一脚为轴心,身体重心可以大幅度移动,易于加快出手速度和控制身体平衡。
2.双手:表明双手持球,出手时双手同时将力作用于球上。
3.头上:表明实心球的运动轨迹,从头上掷出,沿掷球者身体的垂直方向出球。
4.前掷:前掷方向,抛属投掷项目的范畴,要求有鞭打动作的形成。
(一)持球:只有合理持球,才能有效拨球,持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手指自然张开,手心空出,握球的后3/4部分,两食指接触,两拇指靠近且成“八”字,二是手指自然张开,手心空出,握球的后3/4部分,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两拇指相对成倒“八”字,前一种持球方法,由于两手的生理结构因素,两个肘关节不会张得很开,从而在出手时有明显的拨球鞭打动作,相对个人而言提高成绩的空间较大,后一种持球方法,拇指相对必然会引起两个肘关节张开较大,两手后引幅度受限,出手时不能充分拨球,鞭打形成推的动作成分较多,这种方法容易练习,但不可挖掘出惊人的成绩,个别女生可以采用,持球于头上后、要抬头、挺胸、身体重心提起,从心里学的角度来说,给人一种气势、信心和力量。
(二)预摆成“满弓”预摆是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良好条件,预摆次数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当最后一次预摆时,此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上体后仰,持球手后引,腿、腰、胸、臂的连线像,“弓”一样的向后反张,形成了掷球前的反弓身体姿势,即“满弓”,预摆是完成身体反弓的预备过程,上体是头部后仰加之后腿膝关节稍弯曲,脚跟稍抬起,是在头部反射作用下形成身体反弓动作,双手持球后引于脑后,构成手臂的反弓动作,从而完成整个身体形成“满弓”姿势。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是一项常见的体育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在原地站立,双手将实心球抛投至头顶,并着地接住。
这项运动项目的技术要求较高,对运动员的综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运动员在进行这项运动项目时,还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对成绩的影响。
本文将从物理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成绩的因素。
影响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成绩的因素之一是投掷力量。
投掷力量是指运动员将实心球从手中抛至头顶的力量大小。
投掷力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实心球的飞行轨迹和高度。
一般来说,投掷力量越大,实心球的飞行高度和距离也会越远。
运动员需要在练习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力量,以提高投掷力量,从而提高成绩。
姿势与技巧对成绩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运动员在进行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时,需要采取合适的姿势和运用正确的技巧。
正确的姿势和技巧能够帮助运动员更有效地控制实心球的飞行轨迹和高度,从而提高成绩。
一个合适的姿势和技巧能够使运动员的力量得到更好地传导,并将其转化为实心球的飞行能量。
运动员需要在练习中不断地改进姿势和技巧,以提高成绩。
运动员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成绩。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包括体能、柔韧性、平衡能力等方面。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在进行这项项目时的表现。
身体柔韧性较好的运动员,在投掷实心球时能够更好地发挥肌肉的伸展性,从而能够提高投掷的高度和飞行距离。
而身体平衡能力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在投掷实心球时的稳定性。
运动员需要在训练中全面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以提高成绩。
心理素质也是影响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理素质包括对比赛的心态、情绪调控能力和抗压能力等方面。
在进行这项项目时,运动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平静的情绪,并且能够应对比赛中的各种压力。
一个稳定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够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调动自己的体能和注意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同学之间能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
对动作的认识有自己的分析、理解,掌握较快。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少讲解,多提示,多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多进行积极性评价如努力、好、很好。
通过以前掷实心球动作的学习,学生对此动作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但是由于教学目标的不同,学生存在着上下肢动作不协调,不能调动全身力量投掷;出手速度不快或出手角度过小或过大等毛病,本课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此。
通过仰卧、跪姿、站姿等不同姿势的投掷,让学生领悟并学会运用双臂、腿部以及腰腹力量进行投掷。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本课以初三年级学生为教学主体。
在初二年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前掷实心球的持球动作(手型),出手时机的判断以及手臂鞭打的动作,但由于学生腰腹力量较弱,很少学生能做出挺髋满弓动作,不会利用腰腹力量发力,仅仅凭借手臂力量进行投掷。
因此,学生实心球成绩也略显一般。
到了初三年段,随着成绩要求的提高,学生逐渐意识光靠手臂力量投掷往往是不够的,通过教师的讲解也逐渐明确投掷实心球过程中展髋挺胸动作的重要性。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之前教学的经验,光靠教师讲解挺髋、超越器械的动作,学生不容易掌握。
而且,在要求学生形成动作定式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徒手做出挺髋动作后保持几秒钟,部分身体柔韧性较差的学生就会感觉到“腰酸背痛”,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还可能出现其他情况,如部分学生挺髋动作做出来了,但手臂却屈肘挂在脑后;学生在做出挺髋动作后出现停顿,身体协调发力动作不连贯。
这些都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3.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在体育技能动作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以动作模仿开始。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先通过图片上的内容,自我学习,自我动作体会,小组内部讨论引入到本课的学习重点上。
通过游戏,继续探索投掷动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两一组进行相应的练习;随着练习要求的逐级提高,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分层进行练习。
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教学反思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教学反思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教学反思1双手掷实心球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有着良好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的掌握用力方式,达不到教学的要求,对于实心球教学来说教学重点是由下往上的用力顺序,教学难点出手的角度和速度,我们教师一定要把握这两点。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体会实心球学习的每步用力顺序。
由分解练习到动作的整合练习的过程,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发力过程并能协调用力,以此来提高教学实效。
重点讲解拿球的姿势、用力的顺序、最后出手,其中用力顺序重点讲解,强调力由腿、腰、手到球的出手,最后出手要保持抬头、挺胸姿势,腰一定要成背弓,达到全身力集中到一点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练习一定要听教师指挥,教师统一用哨声指挥,学生统一掷球、捡球。
教师可适当采取个别示范的方法,提出其中的优点、缺点,让学生更一步体会动作的要点。
学生在尝试练习时候,球出手时一定要抬头挺胸。
另外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设置球出手高度的标志线。
如男生可设高度在1.8—2.5,投掷线也可设分2米、3米、4米等距离远的标志线进行分层教学。
通过每一步的练习让学生充分体会技术动作的过程,并不断练习加以巩固,当动作到位,动作频率快速,球出手快的时候实心球的成绩也会有相应的得到提高。
总之,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采用了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激发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完成本堂体育课的教学任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这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在传接实心球比赛教学中,由于自己的组织失误,导致后面比赛成了一排队伍,学生有说话胡,显得有点零乱;在学练掷实心球过程中,学生则显得有点急燥,还没等老师把要求说完,就捡投实心球。
以后在教学实践中要对各环节细致、深化,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教学反思2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是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力量素质的主要练习手段,并且作为中考体育加试的选项项目日益受到学生、家长的`重视,由于此项目对基本技术的要求较高,动作规范与对成绩的影响较大,因此,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尤其是帮助同学建立正确的出手动作尤其重要,以下是本人在日常教学中在培养同学建立正确的出手角度学习中的一些体会。
《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总结本次课的设计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个中心,积极采用新型的教学法“体悟式”教学法开展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游戏整体参与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达到对某种抽象认识或抽象的教学目标的深刻感悟。
让学生在“体验—思考--启发—顿悟-体验”在激发思维和能力拓展中掌握运动技能。
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能力。
投掷实心球是一项需要一定力量的比较枯燥的运动。
是以练习活动为主要手段,发展学生上下肢、腰腹、肩部、背部力量和身体的协调素质。
通过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只有发展速度力量和掌握合理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本课参与对象是水平三,五年级的学生。
具有一定的辨别思维和动手能力,注意力指向性较强,并对新生事物感到好奇认知和技能有一定的提高,学习新知识速度快模仿能力强,具备一定的探索知识自主创新的能力。
本课采用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师生之间教与学互动,增强学生对上好体育课和乐于参加各种技能学习信心。
多种教学练习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本节课从队形变化慢跑开始、双人体操、实心球传球接力游戏、实心球的游戏式辅助练习,通过各种方式的练习竞赛激发学生投掷的兴趣,达到活动身体腰部、肩部等,导入课题的目的;接着学习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使学生上肢和腰腹力量得到发展;利用报纸球改进动作、设置一定高度的标志线、投远比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练习场地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合作,拓展能力,获取技能;学生超越自我,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在学生对动作要领能初步运用了,通过投过高度进行巩固,在这期间老师通过学生间相互指导,老师发现学生典型对比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腰部用力的要领。
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远度投相应的高度,发展学生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
接着通过比谁投的远来检验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
初中体育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教学设计
及反思
教材分析
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是投掷者用双手持球,用全身的力量,采用投掷的方式,将具有一定重量的实心球向前上方掷出的投掷运动。
由于实心球具有一定的重量,在投掷实心球时不仅需要正确、合理的动作方法,而且需要全身肌肉协调和爆发性得用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投掷效果。
因此,掷实心球可以发展全身(尤其是上肢)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有效提高投掷能力,并能培养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
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阶段的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动作的学习,学生对此动作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但是由于教学目标的不同,学生存在着上下肢动作不协调,不能调动全身力量投掷;出手速度不快或出手角度过小或过大等毛病,本课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此。
通过三种不同姿势的投掷,让学生领悟并学会运用腿部以及腰腹力量进行投掷。
教学目标
1 运动参与目标:让学生体验投掷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 知识技能目标:基本掌握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动作方法,了解投掷运动基础知识
3 身体发展目标:通过投掷实心球,发展上下肢和腹背力量,提高全身协调用力能力
4心理发展目标:激发运动兴趣,培养积极练习态度,树立不断进取信心
5 社会适应目标:增强自我锻炼意识,从而提高利用环境、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能运用腿部以及腰腹力量进行投掷
难点:上下肢动作协调,调动全身力量投掷。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在原地以双手向上抛实心球,并在实心球下落时准确接住。
这项运动项目不仅考验了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力量和灵活性,同时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成绩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如何提高成绩。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影响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身体素质包括力量、灵敏度、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力量是运动员投掷实心球所必需的,它决定了实心球的抛出高度和速度。
而灵敏度和柔韧性则影响了运动员接住实心球的稳定性,平衡能力则决定了运动员在接住实心球时的稳定性。
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大大提高运动员的投掷实心球成绩。
技术动作的正确性也是影响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运动员在进行投掷实心球的动作时,需要注意双手的位置、力量的控制、身体的协调等方面的技术细节。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技术动作,运动员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心理素质也会对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成绩产生影响。
自信、专注和耐心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心理素质。
自信可以让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加从容,专注可以让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加集中注意力,耐心可以让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加冷静。
这些心理素质能够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训练量和训练质量也是影响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成绩的重要因素。
持续的训练和高质量的训练能够使运动员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并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提高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成绩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重视对上述因素的控制和调整。
运动员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灵敏度、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运动员需要加强对技术动作的练习,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动作,以确保技术动作的正确性。
运动员需要通过心理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自信、专注和耐心。
持续的训练和高质量的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自己的水平,从而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浅谈原地正面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教学摘要:原地正面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是河北省保定市连续五年体育中考自选项目之一。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技术总体上讲属于综合速度和力量的投掷项目。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要正确、快速地掌握原地正面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技术存在一定的难度,下面是我在多年的体育课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此项技术和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的一些总结,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实心球教学方法易犯错误 一、指导思想与学情分析 学习原地正面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从而提高学生实践中的协做能力,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的健身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投掷实心球是九年级毕业班学生体育考试中的一项,学生们都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理想的成绩,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欲望较高,运动积极性活跃,学习兴趣浓厚。
男生身体素质好于女生,男生爆发力较强,女生柔韧性较好但是力量较差。
二、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技术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在技术层面上包括:持球技术、预备姿势、发力阶段和实心球出手后维持身体平衡四个环节。
1. 动作要领: 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身体重心落在右脚(后面那只脚)上,两膝微屈,双手举球至头的后上方,然后利用双脚蹬地,收腹,挥臂的力量将球用力由头后向前斜上方38--42度角掷出。
2. 投掷实心球动作方法: (1)持球:因人而异,采用两种不同的持球方法: “包裹”式和“八”字式。
(2)站位:两脚前后站位,两脚与肩同宽,前脚站在投掷线后,前后脚距离大概同肩宽,身体重心在预加速前放在两脚之间,加速时重心后移落在后脚上。
(3)预摆:将球握好后,持于体前下方。
双臂伸直放松,向上举球的同时身体重心后移。
手臂伸直,同时髋关节向前送,腰腹充分展开,胸部前挺。
手臂尽可能后伸,手臂在发力前,应向头后远端送,以加大做功的距离。
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教学反思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教学反思导语:教学工作经过课堂实践后,总会有很多发现和缺陷,需要教学反思,进行总结和改进。
教学反思怎么写?以下文章“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教学反思”由小编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教学反思(一)投掷实心球是一项枯燥又乏味的项目,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技术,提高实心球成绩是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实心球的项目特点实心球是一项力量性和动作速度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以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
影响实心球成绩有三个因素,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其中出手初速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实心球出手初速度主要是由最后用力投掷球的距离和时间决定,用力距离越大,时间越短,则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就越大,出手初速度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及掌握正确的投掷实心球技术。
实心球的出手角度对投掷成绩也有较大的影响,最佳出手角度不是不变的,在一定范围内它随着出手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出手角度因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而变化,男生可以大一点而女生应小一点。
实心球的出手高度对每位学生来说是相对稳定的,它取决于学生的身高臂长及对该项目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
(如个别学生蹬地送髋不够或最后用力出现屈肘动作,都会影响其自身的出手高度。
)二、投掷实心球的技术1、握球和持球握球的方法: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撑,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男生两食指接触,女生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
握球后,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这样可以节省力量,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握球和持球时应注意:①球应握稳,两臂肌肉放松;②在动作过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预备姿势两脚前后开立,前脚掌离起掷线约20——30厘米,前后脚距离约一脚掌,左右脚间距离半脚掌,后脚脚跟稍微离地,两手持球自然,身体肌肉放松,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偏前,眼睛看前下方。
中考体育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备考的几点思考
摘要:中考体育实心球考试对体育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如何使学生科学、有效的提高成绩是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心球备考中几点思考,浅析一些相关的技术要点与难点,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与练习的方法。
关键词:实心球因素技术动作辅助手段
实心球是中考体育测试的项目之一,全称为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
如何教授最科学的技能、如何进行最合理的训练模式,从而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令人满意的成绩,是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备考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几点思考以供大家商榷、共勉。
1.实心球的项目特点
实心球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以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
力量是指蹬腿力量、腰部力量与手臂力量;动作速度细分则包括蹬腿速度、顶髋速度与最后的出手速度。
1.1四个关键词
1.1.1原地:指掷球前的身体状态。
两脚前后站立,相距50-80厘米,以一脚为轴心,身体重心可以大幅度移动,易于加快出手速度和控制身体平衡。
1.1.2双手:表明双手持球,出手时双手同时将力作用于球上。
1.1.3头上:表明实心球的运动轨迹,从头上掷出,沿掷球者身体冠状面垂直方向出球。
1.1.4前抛:前指方向;抛属投掷项目的范畴,要求有鞭打动作的形成。
1.2三个因素
影响实心球成绩有三个因素,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其中出手初速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1.2.1根据动量定理,在掷实心球项目中,为了增加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就要增加器械的出手动量,即增加在最后用力阶段对球的冲量,也就是发挥最大力量的同时,延长力的作用时间。
根据人体肌肉用力特点,如果一味地放慢动作去延长作用时间,则会降低肌肉收缩的力度,不利于肌肉的爆发收缩,也就不能达到增加冲量(即增加器械的出手动量)的目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预摆过程中使身体尽可能超越器械,一方面可使原动肌充分拉长,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即增强爆发力保证发挥肌肉最大用力;另一方面可延长最后用力的作
用距离从而延长作用时间,达到增大冲量的目的。
1.2.2实心球的出手角度对投掷成绩也有较大的影响,最佳出手角度不是不变的,在一定范围内它随着出手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出手角度因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而变化,男生可以大一点而女生应小一点。
1.2.3实心球的出手高度对每位学生来说是相对稳定的,它取决于学生的身高臂长及对该项目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
个别学生蹬地送髋不够或最后用力出现屈肘动作时,都会影响其自身的出手高度。
2.技术动作环节
2.1持球
只有合理持球,才能有效拨球。
持球方法有两种,一是手指自然张开,手心空出,握球的后3/4部分,两食指接触,两拇指靠近且成正“八”字。
二是手指自然张开,手心空出,握球的后3/4部分,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两拇指相对成倒“八”字。
前一种持球方法,由于两手的生理结构因素,两个肘关节不会张得很开,从而在出手时有明显的拨球、鞭打动作,相对个人而言提高成绩的空间较大。
后一种持球方法,拇指相对必然会引起两个肘关节张开较大,两手后引幅度受限,出手时不能充分拨球、鞭打,形成推的动作成分较多。
这种方法容易练习,但不可挖掘出惊人的成绩,个别女生可以采用。
持球于头上后,要抬头、挺胸,身体重心提起,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给人一种气势、信心和力量。
2.2预摆成“满弓”
预摆是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良好条件,预摆次数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当最后一次预摆时,此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上体后仰,持球手后引,腿、腰、胸、臂的连线像“弓”一样的向后反张,形成了掷球前的反弓身体姿势,即“满弓”。
预摆是完成身体反弓的预备过程;上体、头部后仰加之后腿膝关节稍弯曲、脚跟稍抬起,是在头部反射作用下形成身体反弓动作;双手持球后引于脑后,构成手臂的反弓动作,从而完成整个身体形成“满弓”姿势。
良好的“满弓”姿势是充分用力的前提,使身体各个部位用力更加流畅。
2.3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是投掷实心球的主要环节,动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实心球的初速度及抛球角度,通过蹬地、伸膝、收腹、向前引球、拨球→鞭打、控制重心来完成。
当预摆结束时,整个力是从右腿的蹬地开始的(前提是确保身体重心全部转移到右腿),通过顶髋将力带至上体,身体以更快的速度向前运动,造成髋部横轴运动速度超越肩部横轴的运动速度,使器械
落在身体的后面,以胸带臂,两手持球用力从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摆,腰腹急震,拨指甩腕,完成鞭打。
出手理想角度应在35度---39度之间,出手后要注意降低身体重心控制身体平衡。
3.几种教学辅助手段
3.1规范动作练习,技术动作是根本,只有有正确的技术动作才会有更好的成绩。
方法:单人徒手模仿练习,多做抬头预摆练习,摆到头后最大值,将肩关节充分拉开,使下肢超越躯干、躯干(胸部)超越上肢。
双人练习,两人一组,前后站立,前者两脚前后站站立,两臂上举双手叠加,身体成反弓,后者一手执前者双手后上引,一手推其肩背,动作要缓慢。
并令前者试着向前上方引臂。
作用:巩固技术动作,增大工作距离,体会如何发力。
3.2背向拉杠铃片,此练习是受摔跤运动员训练启发。
方法:将杠铃片系到长绳一端,通过定滑轮悬挂起来,另一端练习者手执。
(定滑轮可用足球门横梁和树木横枝代替)
要求:将带有杠铃片的绳子引直,保持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最后用力前的姿势,然后蹬地、两臂发力,伴随身体以前脚为支点向前倾,将杠铃片迅速拉起。
作用:能最大限度的拉长肌肉的初长度,有效的发展爆发力,提高肩背和上肢力量。
3.3拉自行车内胎练习,自行车换下的内胎是原地上抛实心球最佳的辅助工具。
方法:根据自己的身高、臂展高度,将自行车内胎绑在适当高度的树或其它物体上,手执自行车内胎另一端做向前引臂练习,同时注意体会前脚支撑。
作用:1、自行车内胎弹性大,便于体会如何发力。
2自行车内胎高度随人而异,可有效防止发力造成的动作变形。
3、可以很好的感觉如何全身用力。
3.4垫上平躺直臂举杠铃片练习
方法:平躺在跳高垫子上,肩与垫沿齐,手执杠铃片直臂前举慢慢下放,要使杠铃片着地,然后直臂快速抬起至前举位。
要求:1、力量练习要体会慢下快起,每组6-9次为宜。
2、杠铃片必须向下去,是为了更好的拉开头与手臂的剪角,增大工作距离。
3.5腹肌和背肌练习,腹肌和背肌力量在原地上抛实心球动作过程中非常重要。
方法:“两头起”,练习腹肌时平躺在垫子上,收腹手和腿伸直同时抬起手触脚面,然后放下再迅速抬起。
练习背肌时腹卧在垫子上,手抱头,头、上体与绷直的腿同时抬起,动作熟练后要有一定的频率,练习次数以15次/组为宜,3-4组。
3.6小球、大球练习
方法:针对学生发力,动作易变形,采用小球练习,巩固技术动作,练习出手速度,初学阶段适用。
针对学生成绩稳定在一定水平,提高不明显,采用大球练习,提高学生力量素质,大球与考试用球的重量差,可以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优势,容易提高成绩,力量增长,成绩也全增长。
4.容易产生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4.1持球后引不充分或是上肢用力过早
如果后引不充分,在前抛实心球过程中对球做功距离短,影响投掷远度。
如果上肢用力过早,没有“鞭打”动作,出手速度大打折扣。
纠正方法:双手后引握肋木,后引时腹肌有明显拉伸感,充分体会送髋、挺髋、制动、挥臂鞭打动作,体会自下而上发力。
4.2支撑腿弯屈
送髋时,如果前腿弯屈,无法形成有效前支撑制动,重心降低前移超过支撑点,也就无法形成双肩制动及“鞭打”动作。
纠正方法:两腿前后开立,双手背后,重心落在后腿上,然后重心前移,前腿伸直,当重心前移到前腿时,前脚掌撑地,前腿伸直上顶。
4.3投掷实心球时腰腹收缩与两臂用力不协调。
原因:投掷时单纯用两臂力量将球投出,而腰腹没有协调做动作。
纠正方法:先进行徒手练习,注意蹬地,收腹,投球协调,再由轻球到重球进行练习。
4. 4投掷实心球时两个肘关节过早下降或摔小臂现象,造成出手角度过小。
原因:球出手时肩部前移过早,上臂用力不当,使球出手点低,投掷近。
纠正方法:两个肘关节不能过早弯屈,投球时不能低头,眼看前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