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认识初步] 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2.00 KB
- 文档页数:9
认识图形(复习教案)第一章:平面图形的认识1.1 复习基本平面图形学习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和性质。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形,识别和描述这些基本图形。
1.2 学习图形的对称性介绍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找出图形中的对称轴或对称中心,并折叠或旋转图形验证对称性。
第二章:立体图形的认识2.1 复习基本立体图形学习球体、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和性质。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立体图形,识别和描述这些基本立体图形。
2.2 学习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概念和作用。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将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与立体图形相对应,并理解展开图的构成。
第三章:图形的面积和体积3.1 复习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和应用题,巩固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2 复习图形的体积计算学习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和应用题,巩固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图形的变换4.1 学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及其对图形的影响。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平移和旋转对图形位置和形状的变化。
4.2 学习图形的轴对称变换介绍轴对称的概念和轴对称变换的性质。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找出图形中的对称轴,并进行轴对称变换。
第五章:图形的分类和归纳5.1 学习图形的分类介绍按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对给定的图形进行分类,并培养分类思维能力。
5.2 学习图形的归纳介绍从一组图形中找出共同特征和规律的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从一组图形中找出共同特征和规律,并进行归纳总结。
第六章:图形的组合与分解6.1 学习图形的组合介绍将多个基本图形组合成复杂图形的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会将基本图形组合成更复杂的图形,并描述组合图形的特征。
6.2 学习图形的分解介绍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的方法。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单元复习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及平面展开图,根据三视图画出一些简单的实物图;2.过程与方法经历相关内容的归纳、总结,巩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了解图形的分割和组合,探索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对图形的认识和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应用的过程中,体验推理的意义,获取学习的经验.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及一些重要的概念、性质等.解决方法:通过观察、测量、折叠、模型制作与团队合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对图形的认识与运用.解决办法:通过实践操作;加强对图形的认识与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设计:例2 如图,从正面看A、B、C、D四个立体图形,分别得到a、b、c、d四个平面图形,把上下两行相对应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用线连接起来.作业:1.圆锥是由个面围成,其中个平面,个曲面.2.如图中的几何体有个面,面面相交成线.3.把一块学生用的三角板以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是.4.薄薄的硬币在桌面上转动时,看上去像球,这说明了_________.5.六棱柱有个顶点,个面.七棱锥有个顶点,个面.6.圆柱的侧面是,侧面展开图是.7.下列平面图形中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A. B. C. D.8.如图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每一个面标有一个汉字,与“和”相对的面上的字是()A.构B.建C.郑D.州9、如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立体图形的三种视图.那么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小正方体有()A. 4个B. 5个C. 6 个D. 7个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10、如图,是一个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则能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少是________个.州郑谐和建构主视图 左视图 112221111121主视图 俯视图11、用4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模型,其主视图与左视图如图所示,则该立方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 ( )主视图 左视图 A . B . C . D .12、 如图是由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简单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那么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多为________个.13、已知下图为一几何体的三视图:(1)写出这个几何体的名称;(2)任意画出它的一种表面展开图;(3)若主视图的长为8cm ,俯视图中圆的半径为3cm ,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π取3)俯视图:圆左视图:长方形主视图:长方形答案:1、两、一、一;2、3,曲;3. 圆锥;4. 面动成体;5. 12,8,8,8;6. 曲面,长方形;7、A ;8、D ;9、B ;10、9;11、D ;12、7; 13、(1)圆柱 (2)略 (3)表面积2198cm ,体积3216cm。
图形初步认识复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全部知识;2.对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3.经历相关内容的归纳、总结,巩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了解图形的分割和组合,探索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难点是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框图二、具体知识点梳理⎧⎨⎩⎧⎨⎩(一)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1、几何图形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主(正)视图---------从正面看 2、几何体的三视图 侧(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俯视图---------------从上面看(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4、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射线、线段1、基本概念2、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单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度量法(2)用尺规作图法4、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定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图形:A M B符号: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BM=1AB,AB=2AM=2BM.26、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7、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8、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点在直线上(2)点在直线外.(三)角1、角: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2、角的表示法(四种):3、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4、角的分类5、角的比较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6、角的和、差、倍、分及其近似值7、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借助三角尺能画出15°的倍数的角,在0~180°之间共能画出11个角.(2)借助量角器能画出给定度数的角.(3)用尺规作图法.8、角的平线线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图形:符号:9、互余、互补(1)若∠1+∠2=90°,则∠1与∠2互为余角.其中∠1是∠2的余角,∠2是∠1的余角.(2)若∠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其中∠1是∠2的补角,∠2是∠1的补角.(3)余(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余)角相等.10、方向角(1)正方向(2)北(南)偏东(西)方向(3)东(西)北(南)方向四、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延长射线OPB、延长直线CDC、延长线段CDD、反向延长直线CD2、下面是我们制作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每个平面内都标注了字母,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和A面所对的会是哪一面?(2)和B面所对的会是哪一面?(3)面E会和哪些面相交?3、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思考:n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4、已知平面内有四个点A、B、C、D,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最少可画多少条直线,最多可画多少条直线?画出图来.5、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CD=2.5厘米,请你求出线段AB、AC、AD、BD的长各为多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应用本章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对图形的认识能力,探索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方法3.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推理的意义,获取学习的经验。
《图形认识初步》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概念,能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体得到的平面图形;2.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角这些基本图形的概念、性质、运算、表示方法和画法;3.初步学会应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教学重点】理解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并掌握与它们相关的基本事实、性质和运算【教学难点】能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并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化间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多姿多彩的图形1. 几何图形的分类练习:如图中的几何体有________个面,面面相交成________线.归纳:在给几何体分类时,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结果.2.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1)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把立体图形按一定的方式展开就会得到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几何图形⎧⎨⎩练习:1.如图是某个几何题的展开图,该几何体是( )A.三棱柱B.圆锥C.四棱柱D.圆柱2.一个几何体的展开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 )A 、棱柱B 、棱锥C 、圆锥D 、圆柱3.如图,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折叠后它们的相时两面的数字之和相等.请你求出的值.归纳:①对一些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要非常熟悉,例如正方体的 11种展开图,三棱柱,圆柱等的展开图; ②不同的几何体展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同一几何体沿不同的棱剪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那么排除障碍的方法就是:联系实物,展开想象,建立“模型”,整体构想,动手实践.(2)从不同方向看:主(正)视图---------从正面看 几何体的三视图 (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练习:1.8.下列四个立体图形中,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相同的是( ) A. B. C. D.2.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为( ) A. B. C. D.3.如图是由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其左视图是( ) A. B. C. D.归纳:①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②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3)几何体的构成元素及关系几何体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动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线动成面,面与面相交成线;面动成体,体是由面组成.1.练习:如图,矩形绕它的一条边MN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是()要点二、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与联系2. 基本性质(1)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练习: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缩短船舶航行的路程,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 ). A.垂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两点之间,直线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归纳:①本知识点可用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 如:要在墙上固定一个木条,只要两个钉子就可以了,因为如果把木条看作一条直线,那么两点可确定一条直线.②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度量法:可用直尺先量出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2)用尺规作图法:用圆规在射线AC 上截取AB=a,如下图:练习:如图,C 是线段AB 外的一点,按要求画图:(1)画射线CB;(2)反向延长线段AB;(3)在线段BC 上任取一点D (不同于B 、C )连接线段AD.4.线段的比较与运算(1)线段的比较: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常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度量法;一种是叠合法.(2)线段的和与差:如下图,有AB+BC=AC ,或AC=a+b ;AD=AB-BD 。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复习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概念,能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制作立体模型,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掌握关于直线和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了解这些性质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理解两点之间距离的意义;直观地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具有相交与不相交两种位置关系;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6.初步认识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初步应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对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知识结构:基础知识:1、立体图形举例:。
2、平面图形举例:。
3、点、线、面、体。
4、直线、射线、线段。
5、直线的性质是:。
6、线段的性质是:。
7、两点的距离。
8、角。
9、1周角=0,1平角=0,1直角=0。
10、角的平分线。
11、互为余角。
12、互为补角。
13、补角的性质是:。
14、余角的性质是:。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图形的能力,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图形的特征。
3.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各种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图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 引导学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计算图形的面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复习各种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图形的能力。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平面图形。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不同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思考。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平面图形的实物模型和图片。
2. 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 准备黑板和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的图形知识。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观察和描述不同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合作交流:分组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图形作品,并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总结各种图形的特征。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总结和疑问,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强调各种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练习1. 连线题:将各种平面图形的名称和实物模型或图片进行连线。
2. 选择题:根据题干,选择正确的图形或描述。
3. 设计题:让学生设计一个图案,运用所学的图形知识。
八、课后作业1. 总结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并绘制一个图形特征表。
认识图形(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识别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2. 复习常见平面图形的特点,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复习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通过展示图形让学生口头描述其特征。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对不同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3. 进行图形识别练习,让学生在图中找出指定的平面图形。
第二章:复习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识别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复习常见立体图形的特点,如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复习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通过展示图形让学生口头描述其特征。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对不同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3. 进行立体图形识别练习,让学生在图中找出指定的立体图形。
第三章: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学生对图形面积和体积计算的方法和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面积和体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回顾和巩固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2.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面积和体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复习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2. 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面积和体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和经验。
第四章:图形的变换和组合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学生对图形变换和组合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变换和组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回顾和巩固图形变换和组合的方法和技巧。
2.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图形变换和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复习图形变换和组合的方法和技巧。
图形认识初步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这是章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共分2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复习几何图形的相关概念和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性质;第二课时主要复习角的相关概念、性质及计算。
在第二课时最后出示全章知识框架图,形成知识体系。
总体的复习结构为:诱导(出示目标,激发兴趣)---回忆(以小题带概念)---梳理、归纳(补充、完善,画龙点睛)---综合(落实点线面体、拓展)。
尽可能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引导者的地位。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识别几何图形并归纳相关概念;2.对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3.掌握线段、直线的性质;4.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1、对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2、掌握线段、直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手段】引导——活动——讨论【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量角器、圆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复习目标1、会识别几何图形,归纳相关概念2、进一步熟悉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会计算线段的和、差、倍、分。
【设计意图】上课开始,教师直接出示复习课题,接着把预设的复习目标出示出来。
教学目标不仅是向学生提出的,也是对教师提出的。
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着目标组织教学,就像写文章不能“跑题”一样,复习课也不能“离标”,而应有的放矢。
二、师生活动,梳理知识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以小题带概念。
(一)多姿多彩的图形1、对于各种各样物体,我们数学主要是关注的是物体的、和。
2、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在各种几何图形中,若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我们称它们为;若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我们称它们为。
3、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的关系: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
其中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4、夜幕中一颗流星划过天空,给你留下的印象是说明了5、说出以下图形是哪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第四章《图形初步认识》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全部知识;2.对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过程与方法经历相关内容的归纳、总结,巩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了解图形的分割和组合,探索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应用的过程中,体验推理的意义,获取学习的经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难点是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框图二、具体知识点梳理(一)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1、几何图形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主(正)视图---------从正面看2、几何体的三视图侧(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俯视图---------------从上面看(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4、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体:几何体也简称体.(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二)直线、射线、线段1、基本概念2、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单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度量法(2)用尺规作图法4、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定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图形:A M B符号: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BM=12AB,AB=2AM=2BM.6、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7、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8、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点在直线上(2)点在直线外.(三)角1、角: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2、角的表示法(四种):3、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4、角的分类5、角的比较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6、角的和、差、倍、分及其近似值7、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借助三角尺能画出15°的倍数的角,在0~180°之间共能画出11个角.(2)借助量角器能画出给定度数的角.(3)用尺规作图法.8、角的平线线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图形:符号:9、互余、互补(1)若∠1+∠2=90°,则∠1与∠2互为余角.其中∠1是∠2的余角,∠2是∠1的余角. (2)若∠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其中∠1是∠2的补角,∠2是∠1的补角. (3)余(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余)角相等.10、方向角(1)正方向(2)北(南)偏东(西)方向(3)东(西)北(南)方向四、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延长射线OPB、延长直线CDC、延长线段CDD、反向延长直线CD2、下面是我们制作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每个平面内都标注了字母,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和A面所对的会是哪一面?(2)和B面所对的会是哪一面?(3)面E会和哪些面相交?3、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思考:n条直线两两相交有几个交点?4、已知平面内有四个点A、B、C、D,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最少可画多少条直线,最多可画多少条直线?画出图来.5、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CD=2.5厘米,请你求出线段AB、AC、AD、BD 的长各为多少?6、已知线段AB=4厘米,延长AB到C,使B C=2AB,取AC的中点P,求PB的长.五、作业设计课本第147~148页复习题4第1~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