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文集
- 格式:docx
- 大小:16.42 KB
- 文档页数:2
陶行知全集篇目索引
陶行知全集篇目索引
一、竹书篇
1. 论语: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
2. 孟子:离娄篇、梁惠王篇、公孙丑篇、尽心篇
3. 中庸:至治篇、让王篇、民主篇、仁义篇
4. 大学:敬让篇、法家篇、申江篇、亚夫篇
5. 韩非子:五言德篇、劝学篇、择善而从篇、劝学第二篇
6. 荀子:本谅篇
7. 庄子:入道篇、过往篇、养生篇、学道篇
8. 孔子家语:艰难封禅篇、颜渊篇、樊迟孝篇
二、洞笛篇
1. 公羊传:上兴篇、谏逐客书篇、下兴篇
2. 管子:正义篇、治官篇、行君篇、精诚篇、成物篇
3. 韩非子:分曹篇、政论篇
4. 颜回:文论篇、刑曹篇
5. 顾炎武:书信篇
6. 司马光:新五代史篇
7. 李贽:史记篇
三、文安篇
1. 劝学第三篇
2. 九章算法篇
3. 前汉纪篇
4. 后汉书篇
5. 平阳百官历篇
6. 魏书篇
7. 晋书篇
8. 隋书篇
9. 唐书篇
10. 宋史篇
11. 齐书篇
12. 明史篇
13. 清史篇
四、宋玉篇
1. 尚书:仪礼篇
2. 战国策:秦策篇、赵策篇、韩策篇、楚策篇、魏策篇、燕策篇、齐策篇
3. 诗经:邶风篇、卫风篇、夔府篇、寒食篇、湘夫人篇、大雅篇、小雅篇
4. 诗:古诗十九首篇
5. 曲:古曲七首篇
6. 词:梅花三弄篇
7. 乐谱:乐府古调篇
五、翰墨篇
1. 书法:郑则先文篇、石破天书法篇
2. 国画:唐宋书画篇
3. 油画:明清书画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全集)陶行知,1891年生,原名文濬,后改知行,又改行知。
安徽歙县人。
毕业于金陵大学文学系。
后留学美国,曾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学习。
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推动平民教育运动,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
陶行知原籍浙江绍兴府会稽县陶家堰,后迁居安徽古溪地方,不久又移居古城徽州(歙县)城西黄潭源村。
陶行知的父亲名位朝,字槐卿。
接管了祖上的一片酱园,后因社会经济萧条而破产倒闭。
母曹翠(Lè)。
陶行知生活的年代,是祖国的危难之际,多事之秋。
自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由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到被帝国主义列强们用枪炮打开国门,被迫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陶行知,亲眼见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们过着贫穷、愚昧、落后,受压迫、受欺凌的悲惨生活,,出过洋,亲眼见到了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中的先进的东西。
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强烈反差,重重地刺激着陶行知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陶行知自小十分聪敏好学。
六岁时,曾在邻居家厅堂玩耍,看见厅堂墙上挂着对联,便坐在地上临摹起来,被邻村方庶咸秀才看见,以为神童,免费为其开蒙。
后入家乡蒙童馆吴尔宽处就读。
十五岁时,其母在歙县一所教会中学"崇一学堂"帮佣,陶行知经常到那儿帮母亲做些事,被学校校长英国人唐敬贤看中,免费让他入学读书。
他在睡觉的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抒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激励自己为祖国早日走向现代化而发奋学习。
他三年的课程两年学完,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
想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
但是,因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入教的学生,他不愿意自己思想受外国人的随意摆布,入学仅三天,他即愤而退学。
1909年他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文科。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陶行知文集》所收录的文章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些代表作品,其中包含了他关于教育、学习、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这些文章,我深深被陶行知先生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深度所吸引,也从中受到了许多启发和教益。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我对陶先生独特的教育理念深感敬佩。
他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而非简单地灌输知识。
在《我对教育的看法》一文中,他写道:“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智力、体力、情感和意志。
要变成这样的人,首先他的智力要有发展,开始悠久的未工程。
其次,他的体力要好,要身强体壮,一切都容易。
”陶先生的教育理念远见卓识,超前于时代,一直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也深信,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现行教育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
其次,我被陶先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努力所感动。
《我的学习》一文中,陶先生透露了自己对于学习的渴望和追求。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
他写道:“我的学习,是我的快乐。
我不知道活到世上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快乐。
我独自在笔记本上写些方程式,自己又消还,独自数学,独自写文章,独自看这一本又那一本书,……只有独自方会有荣光,……“这段话深深震撼了我,也让我反思自己对于学习的态度。
陶先生以自身的努力和毅力成就了伟大的学业,他的榜样使我更加坚定了追求学识的信念。
此外,我也被陶先生对于生活的智慧和理解所触动。
陶先生非常注重平凡生活中的点滴,他深知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是幸福和快乐的源泉。
在《人的幸福》一文中,他写道:“我明白,一个人的幸福,不在于他是否能够拥有很多很多的财产和受人们钦佩的地位,而应该找到一个能够使他内心快活平安的地方。
”这一观点让我深思。
陶先生的智慧告诉我们,生活的幸福源于内心的牢固和满足,而非外在的物质和地位。
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并决心更加懂得珍惜和享受每一天的生活。
最后,我也惊叹于陶先生对于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的关注与投入。
陶行知文集原文摘抄
1. 教育可不是那闷头闷脑的老学究,它像个调皮的精灵,在孩子的心田里蹦跶,一会儿播下好奇的种子,一会儿撩拨起创造的小火苗。
2. 有些书本知识啊,就像没放盐的菜,看着有模有样,可吃起来寡淡无味,要是不把它们放到生活的大锅里翻炒翻炒,就永远只是些干巴巴的菜叶子。
3. 那些死读书的人,脑袋就像个塞满稻草的麻袋,看似鼓鼓囊囊,可风一吹就瘪了,啥有用的东西都倒不出来。
4. 学校不是囚禁孩子灵魂的笼子,而是放飞想象的飞机场,要是把它变成了鸟笼,那飞出来的只能是些没精打采的小麻雀,而不是展翅翱翔的雄鹰。
5. 老师要是只会照本宣科,那简直就像个只会念咒的老和尚,学生们在下面听着就像听天书,脑袋里全是嗡嗡作响的苍蝇。
6. 教育的真谛可不是把孩子捏成一模一样的泥娃娃,那是扼杀个性的刽子手所为,教育应该像个神奇的魔法师,让每个孩子都绽放出独特的花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紫的像梦。
7. 传统教育里的一些规矩,就像紧箍咒一样套在孩子的头上,稍微一动就头疼欲裂,哪还有心思去探索那十万八千里外的精彩世界。
8. 学知识要是不懂得联系实际,那就像在沙漠里种庄稼,白费力气,最后只能收获一捧捧干巴巴的沙子,还幻想着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呢。
9. 有些家长只看重分数,眼睛里的分数就像那能点石成金的魔法石,孩子其他的闪光点都被这石头的光芒给掩盖了,仿佛孩子是个只会生产分数的机器。
10. 真正的教育者不能像个木头人一样站在讲台上,而应该像个活力四射的小丑,用各种有趣的方式把知识的糖果抛给孩子们,让他们在欢笑中一口吞下。
陶行知文集主要内容
陶行知文集收录了陶行知写就的百余篇文章,内容涉及社会思想、政治、史学、文学评论、哲学、礼乐、舆论活动、地理学、法律、教育、军事、农林渔牧等领域,被誉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社会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化
家的经典著作。
文集体现了陶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刻认识,表现了他
的严正的道德态度、正确的政治观、宽厚的爱国情怀、开创性的教育思想,是中国近代社会思想发展史上的瑰宝。
文集包括“今朝法令”、“性论”、“读书记录”、“备考”、“校刊”、“读英公论”等重要著作,内容主
要涉及对政治、社会、经济、教育、文学、哲学、历史等诸多领域的批判
与研究,表现出他的深刻思想批判力、独到的文学表达力以及独特的历史观。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摘抄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他的文集时,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从其中摘抄的一些精彩片段及个人的感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句话深刻地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无私奉献的教育精神。
他倡导教育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不为名利,只为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这种纯粹的教育情怀让我为之动容。
在当今社会,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压力,但我们应当始终铭记这一理念,坚守教育的初心,用爱去教育每一个学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真实、正直、有道德的人。
这让我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诚实守信、有责任感的人。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教育的契机。
这让我想到,我们不能把教育局限在课堂和书本中,而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学生可以学会自理和承担责任;通过社区服务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做合一。
”这一观点指出了教、学、做三者应当紧密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学生也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要积极参与到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
例如,在科学课上,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科学原理,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也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这句话强调了提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善于提问是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寻找答案。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文集《彷徨》、《生活的艺术》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在阅读陶行知的文集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同时也受到了他的文字魅力和情感的感染。
陶行知的作品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用平实的语言,深刻的思想,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在《彷徨》中写道,“生活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我们都是在路上的人。
”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生活就像一条没有终点的路,我们都在不断地前行,不断地探索,不断地体验,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让我深受启发。
陶行知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关于人性、情感、生活的深刻见解。
他在《生活的艺术》中写道,“生活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
”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生活就像一种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用心去品味,用心去体验。
在这个物质丰富而精神贫乏的时代,我们往往忽略了生活的美好,忽略了人性的温暖,忽略了情感的真挚。
陶行知的作品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重新审视了人性,重新审视了情感,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感受到了情感的真挚。
这种对人性、情感、生活的深刻见解,让我深受启发。
陶行知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关于人生态度、人生观念的思考。
他在《彷徨》中写道,“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在这个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我们往往只注重结果,只注重目的地,而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忽略了看风景的心情。
陶行知的作品让我重新审视了人生,重新审视了人生态度,重新审视了人生观念,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感受到了人生态度的重要,感受到了人生观念的深刻。
这种对人生态度、人生观念的思考,让我深受启发。
总的来说,陶行知的作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感悟。
他用平实的语言,深刻的思想,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重新审视了人性,重新审视了情感,重新审视了人生,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感受到了情感的真挚,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感受到了人生态度的重要,感受到了人生观念的深刻。
陶行知文集原文摘抄1. 教育就像一场奇妙的魔术,陶行知先生仿佛那手持魔法棒的魔术师,轻轻一点,便能让知识在学生心间开出绚烂的花,那花大得像能装下整个宇宙的奥秘。
2. 生活即教育,这理念好似一阵怪风,吹进那传统教育的沉闷小屋,把那些古板的观念吹得七零八落,就像被龙卷风席卷过的破旧茅屋。
3. 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这就如同要打开那被紧紧锁住的宝藏箱,孩子们的头脑里装着无数颗比星星还闪亮的奇思妙想。
4. 先生倡导的教育是一场热闹的集市,每个孩子都是带着独特货品的小商贩,他们叫卖着自己的创意,那声音大得像要冲破九霄云外。
5. 他的教育思想像一把奇特的梳子,把那些杂乱无章的教育乱发梳得整整齐齐,每一根发丝都代表着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仿佛能闪闪发光。
6. 按照陶行知的想法,培养孩子如同种一棵超级大树,这棵树的根须深深扎入生活的土壤,那根须壮得像能撑起整个地球。
7. 教育不应该是沉闷的监狱,陶行知先生想把它变成欢乐的游乐场,孩子们在里面像自由的小鸟,欢快的笑声震得云朵都要掉下来。
8. 他的教育理论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孩子内心那扇紧闭的大门,那扇门后面是一个比童话世界还精彩的知识王国。
9. 陶行知觉得教师应该是个超级厨师,把知识这道菜烹饪得色香味俱全,那香味飘得比孙悟空的筋斗云还远。
10. 生活教育如同一个大染缸,孩子们在里面染上生活的各种色彩,那色彩斑斓得像天上的彩虹喝醉了酒。
11. 先生眼中的孩子像一群精力无限的小怪兽,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小怪兽对能量的贪婪,永远也填不满。
12. 他的教育理念像一阵调皮的风,在传统教育的湖面吹起层层波澜,那些波澜大得像一座座移动的小山丘。
13. 陶行知要让教育成为一场盛大的狂欢,每个孩子都是狂欢中的精灵,他们跳跃着、欢笑着,那笑声能把月亮都震得晃三晃。
14. 教育在他看来是一场奇妙的旅行,孩子们是无畏的探险家,他们的行囊里装满了梦想,那梦想大得像一个个膨胀的热气球。
《陶行知教育名篇》(全集)《陶行知教育名篇》(全集)《陶行知教育名篇》(1—25)01、陶行知教育名篇——序一02、陶行知教育名篇——序二03、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学合一04、陶行知教育名篇——第一流的教育家05、陶行知教育名篇——新教育(上)06、陶行知教育名篇——新教育(下)07、陶行知教育名篇——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08、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09、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与科学方法10、陶行知教育名篇——学问之要素11、陶行知教育名篇——社会改造之出发点12、陶行知教育名篇——预备钢头碰铁钉13、陶行知教育名篇——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14、陶行知教育名篇——师生共生活15、陶行知教育名篇——平民教育概论(上)16、陶行知教育名篇——平民教育概论(下)17、陶行知教育名篇——学生的精神18、陶行知教育名篇——整个的校长19、陶行知教育名篇——学做一个人20、陶行知教育名篇——我之学校观21、陶行知教育名篇——我们的信条22、陶行知教育名篇——无锡小学之新生命(上)23、陶行知教育名篇——无锡小学之新生命(下)24、陶行知教育名篇——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25、陶行知教育名篇——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陶行知教育名篇》(1—25)《陶行知教育名篇》(26—50)26、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改进27、陶行知教育名篇——答石民佣等的信28、陶行知教育名篇——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29、陶行知教育名篇——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30、陶行知教育名篇——给全体同学的信31、陶行知教育名篇——行是知之始32、陶行知教育名篇——从野人生活出发33、陶行知教育名篇——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34、陶行知教育名篇——如何教农民出头35、陶行知教育名篇——“伪知识”阶级(上)36、陶行知教育名篇——“伪知识”阶级(下)37、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学做合一38、陶行知教育名篇——以教人者教己39、陶行知教育名篇——答朱端琰之问(上)40、陶行知教育名篇——答朱端琰之问(下)41、陶行知教育名篇——生活即教育42、陶行知教育名篇——儿童用书选择标准43、陶行知教育名篇——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44、陶行知教育名篇——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45、陶行知教育名篇——送科学丛书46、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上)47、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下)48、陶行知教育名篇——注重养生而不杀生49、陶行知教育名篇——儿童科学教育50、陶行知教育名篇——国难与教育《陶行知教育名篇》(26—50)《陶行知教育名篇》(51—86)51、陶行知教育名篇——从教育上谋国难的出路52、陶行知教育名篇——创造的教育53、陶行知教育名篇——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54、陶行知教育名篇——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55、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的新生56、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与用书57、陶行知教育名篇——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58、陶行知教育名篇——小先生与民众教育59、陶行知教育名篇——生活教育之特质60、陶行知教育名篇——中国大众教育问题(上)61、陶行知教育名篇——中国大众教育问题(中)62、陶行知教育名篇——中国大众教育问题(下)63、陶行知教育名篇——每天四问64、陶行知教育名篇——致育才之友书65、陶行知教育名篇——育才十字诀66、陶行知教育名篇——育才二十三常能67、陶行知教育名篇——创造宣言68、陶行知教育名篇——民主的儿童节69、陶行知教育名篇——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70、陶行知教育名篇——创造的儿童教育71、陶行知教育名篇——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72、陶行知教育名篇——民主73、陶行知教育名篇——民主教育74、陶行知教育名篇——民主教育之普及75、陶行知教育名篇——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76、陶行知教育名篇——生活教育的创立与成长77、陶行知教育名篇——试验主义与新教育78、陶行知教育名篇——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79、陶行知教育名篇——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80、陶行知教育名篇——评陈著之《家庭教育》81、陶行知教育名篇——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82、陶行知教育名篇——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83、陶行知教育名篇——幼稚园之新大陆84、陶行知教育名篇——平等与自由85、陶行知教育名篇——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86、陶行知教育名篇——社会大学颂《陶行知教育名篇》(51—86)。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
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向人类贡献的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
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大家景仰的"万世师表"。
先生的名言虽然朴实,却极富哲理,并且贴近我们的教育世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
先生的"为人、为学、为师" 这六个字不知什么时候已悄然印入我的心田,深入到骨子里,给我强大的精神动力,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为师先为学,为学先为人。
(一)"为人"诚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
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
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陶行知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
”他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以不倦的教诲,谆谆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是啊!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榜样,是一本书,是一幅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风尚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
(二)"为学"严谨
教师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因此必须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
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永远无止境的。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发明家,不做一个教书匠。
他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
记不清曾有多少个夜晚,我端坐在桌前,以笔为伴,以书为侣,精心地设计着一份份教案,为某个教学环节苦苦思索,为突然闪现的灵感而喜悦。
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对于要讲解的教材,只有深入钻研,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
当我走进教室看到讲台下几十双眼睛晶亮如星星、几十张笑脸天真如蔚蓝的天空,我的心里特别地踏实。
因为我知道,我窗前那盏疲惫的灯一定会照亮孩子们心中希望的灯!
和同事们的热烈切磋,到外面的取经学习,一本本教学理论、教科研杂志开拓了我的视野,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活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就必须要善于利用时间,做一个严谨笃学的人,像海绵吸水那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通过刻苦钻研和积极实践,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新的姿态与新的风貌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为师"行胜于言
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
"陶行知
教育思想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前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造就人,发展人。
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如果真正感悟学陶实质,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就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不断创新,有所建树,实现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之"做"。
如果我们满足于一幅标语、一个口号、一种形式,则新课改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我总是鼓励自己多想一些困难,少一些畏难;多学一些理论,少一些空论;多做一些行动,少一些被动,自觉接受新课改"三个挑战",即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挑战,教育角色的转变与挑战,教育方式及技术革新与挑战。
在新课改实践中,养成剖析反思的习惯,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从而不断重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课堂教学是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塑造灵魂,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老师发挥才智,谱写青春乐章的立体大舞台。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也为了成就我们最美丽的事业,我愿意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弹奏最美妙的人生乐章。
教师是一项需要献身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激情的事业。
"为人、为学、为师"都要全身心地投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
当我再次咀嚼那一句句至理名言时,觉得做教师升华了我的生活,铸造了我的信念,萃取了我的人生真谛,也让我看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源泉.。
教师朋友们,让我们做一棵树吧,播撒绿荫的同时也壮大着自己;让我们做一条河,灌溉田地的同时也丰富着自我;让我们作一条路,虽然千压万踏也能延伸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