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建设发展概况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53.68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高铁发展的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分析中国高铁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前景。
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文献,本报告总结了中国高铁建设的历史背景、发展模式、技术创新、经济效益以及面临的挑战。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铁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投资回报率、环境影响和运营安全等方面。
在未来,中国高铁将面临机遇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加强安全管理并推动国际合作。
引言:中国高铁发展自2008年以来取得了巨大进展,成为全球高铁建设和运营的领导者。
高铁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撑。
然而,高铁建设和运营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投资巨大、安全管理和环境影响等方面。
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以及中国高铁发展的前景。
一、中国高铁发展的历史背景1.1 高铁在中国的起步阶段中国高铁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当时中国政府意识到现有铁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开始考虑引入高速铁路技术。
1.2 高铁建设的加速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中国加快了高铁建设的步伐,大规模投资兴建高速铁路线路,并引入国外技术和设备。
1.3 高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高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吸引了国际合作伙伴的关注和参与,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交流的重要领域。
二、中国高铁发展的模式和特点2.1 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国高铁建设注重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高标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线路的安全和可靠性。
同时,高铁线路的管理也得到了精细化和智能化的提升。
2.2 技术创新与研发中国积极进行高铁技术创新和研发,包括列车设计、轨道系统、信号控制等方面。
中国高铁在动车组技术、轨道技术和通信信号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3 运营模式与商业化发展中国高铁实行了商业化运营模式,注重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便利的旅行体验。
同时,高铁还积极拓展商业合作和多元化发展,开展票务、餐饮、物流等业务。
三、中国高铁的经济效益3.1 高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高铁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简述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首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
此后,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末,全国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超过4.2万公里,占全球高速铁路总里程的70%以上,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得益于政府大力投入和铁路企业的强大技术实力。
从技术上来说,我国高速铁路采用了多项自主创新技术,如“复兴号”高速列车、自动驾驶技术等,不断提升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同时,高速铁路的发展也带动了全国铁路运输的现代化建设,使国内铁路运输网络更加密集,有效地提高了我国的物流和旅游业发展水平。
未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高速铁路技术的国际化,为全球交通运输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高速铁路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技术的研究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本文将介绍高速铁路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一、研究现状目前,高速铁路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是高速铁路运行的关键,影响着列车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都在加强列车运行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2.轨道与路基技术高速铁路的路基和轨道是其运行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着列车的安全和舒适性。
因此,轨道与路基技术的研究对于高速铁路的发展至关重要。
3.车辆制造技术高速铁路列车的制造技术包括车辆的设计、制造和维护等多个环节。
在现代高速列车制造技术中,轻量化和节能减排是主要研究方向。
4.智能化技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高速铁路的智能化技术也在逐步应用。
智能化技术能够提高列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效率,为高速铁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研究趋势在当前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1.发展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具有高效节能、智能化、安全可靠等优点,因此正在成为高速铁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热点。
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追踪和质量控制等功能,同时还能够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为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开发新型材料新型材料是高速铁路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积极开发新型材料,例如碳纤维、纳米材料等,以提高列车的安全性和轻量化程度,同时还能够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
3.推广智能化运维智能化运维是高速铁路技术研究和发展的趋势之一。
通过过程化和智能化的运维手段,高速铁路能够实现更高效的修建、更快速的维护和更准确的预测,从而提高整个运行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4.开展协同研发高速铁路技术的研究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才能够实现全面升级和优化。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正在积极展开合作,推动高速铁路技术的协同研发,为高速铁路技术的上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浅谈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前景中国高速铁路是中国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交通运输的骄傲。
自2008年开始运营首条高速铁路至今,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经历了飞速的跨越,从初期的“赶超世界”到如今的“引领世界”,中国高速铁路正在刷新着世界速度记录,为世界铁路技术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本文将从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未来前景三个方面来浅谈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前景。
一、发展历程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开始引进先进的铁路技术和设备,逐步开始了高速铁路的规划和建设。
2008年,中国首条高速铁路——京沪高铁正式开始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速铁路的时代正式开启。
从那时起,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不断拓宽运营线路,提高列车时速和运营能力,构建了横纵交错的高速铁路网络,使得中国高速铁路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最高运营速度、最为密集的高速铁路网之一。
二、技术特点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速度。
中国高速铁路列车的运行速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多次刷新了世界高铁速度记录。
其次是准点率和安全性。
中国高速铁路的准点率和安全性一直是世界公认的最佳,保障了高速铁路的高效运营和乘客的出行安全。
再者是智能化。
中国高速铁路在车辆、信号、通信等方面均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化技术,保障了列车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最后是环保和节能。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均采用了一系列环保和节能措施,确保高速铁路的可持续发展。
三、未来前景中国高速铁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首先是高速铁路网络的不断完善。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铁网将不断扩大,连接更多的城市和地区,实现城乡之间的快速通达。
其次是技术的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将不断更新换代,推动高铁的速度、安全性、智能化和节能环保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再者是出境和进口市场的拓展。
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和设备将会走出国门,投入到国际市场,与其他国家的高速铁路合作,共同推动世界铁路事业的发展。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是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
2008年,国家根据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一、中国高速铁路的创新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宏伟目标,中国铁路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在体制创新方面,创建了合资建路的崭新模式。
铁道部与31个省市自治区签订了加快铁路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新线建设项目基本上都是与地方政府或战略投资者合资,广泛吸引各方面资金投资铁路建设,形成了集全社会之力建高铁、推进铁路现代化的生动局面。
——在管理创新方面,充分发挥我国铁路路网完整、运输集中统一指挥的优势,统筹利用铁路内外的各方面科研力量和人力资源,形成强大合力。
在铁路建设中,无论是工程管理部门,还是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都协调行动,组织起了强大的工程建设队伍;在技术装备制造中,无论是运营单位,还是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都统一步调,形成了强大的研发制造体系。
这种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我国高速铁路网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统一组织,形成一个“拳头”,坚持整个铁路技术创新体系一盘棋,在引进和掌握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统一搭建了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平台,走出了一条铁路自主创新的成功之路。
我国高速铁路的工程建造技术、高速列车技术、列车控制技术、客站建设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运营维护技术不仅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体系。
二、中国高速铁路现状与未来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中国大陆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920营业公里。
其中,新建时速250~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有4044营业公里;既有线提速达到时速200~250公里的高速铁路有2876营业公里。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与发展研究第一章:介绍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一路走来,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高速铁路运营模式。
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迎来了更高的发展机遇,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及发展做进一步的研究。
第二章: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历史与现状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中国还没有高速铁路,仍然停留在传统铁路时代。
1989年,中国开始规划首条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
1997年,京沪高速铁路正式开工建设。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高速铁路覆盖整个国家;2011年,“和谐号”动车组的问世让中国高速铁路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网络,高铁运营里程超过3.5万公里。
第三章:中国高速铁路运营模式的特点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中国高铁运营模式也日趋成熟。
与其他国家的高速铁路不同,中国高速铁路有着自己的独特运营模式。
中国高层地铁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运营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高速铁路购票更加便捷,可以通过网络购票、电话订票、手机App购票,提高了订票的效率和用户体验。
这一系列特点,使得中国高速铁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第四章: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阻碍高速铁路建设和发展是需要花费巨额资金和人力的,这是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首要问题。
同时,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会对高速铁路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困难。
此外,高速铁路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储备也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
寻求可持续的高铁经营模式以提高经济效益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五章:中国高速铁路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特色化和网络化。
多元化发展方向体现在高铁上不仅只能运输人,还应该优先考虑运输物资等不同物品。
特色化发展方向体现在高速铁路运营及服务模式上应该不断创新,通过特有的服务来吸引更多的人搭乘,使得高铁有更专业化、医疗化、休闲化的服务。
浅谈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前景【摘要】中国高速铁路在中国交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本文从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背景、建设优势和意义入手,详细介绍了中国高铁的建设历程、网络规模与运营状况,以及技术创新与发展。
对中国高速铁路的未来发展规划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结合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的成就,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并分析了其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影响与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对中国交通事业的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背景、建设优势、发展意义、建设历程、网络规模、运营状况、技术创新、未来规划、国际地位、成就、前景、影响、启示。
1. 引言1.1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背景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2008年以前,当时中国的铁路运输系统被广泛认为是滞后且不发达的。
由于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和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中国政府开始考虑引入先进的高速铁路技术来改善国内铁路运输状况。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中国大胆启动了一项名为“和谐号”的高速铁路建设计划,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货物运输需求。
高速铁路的发展背景主要是基于中国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需求。
随着城市之间的通勤和商业活动增多,传统铁路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快速、便捷的交通需求。
引入高速铁路成为了中国政府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
高速铁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旅客和货物运输效率,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间的互联互通。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背景可以概括为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和交通需求的共同推动。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高速铁路逐步建设完善,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2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优势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规模庞大,可以有效缩短城市间的距离,提高交通效率,方便人民出行。
目前中国的高速铁路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份和地区,成为中国城市间快速交通的主要工具。
高速铁路建设的现状和发展高速铁路建设是中国交通建设的重大突破,在中国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如今,中国的高速铁路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网,达到了3.5万公里。
这一数字仅次于中国的公路总长。
高速铁路的建设,不仅改善了中国的交通状况,更加快了中国城市间的联系,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对高速铁路建设的现状及其未来进行探讨。
一、现状中国的高速铁路事业起步于2007年,从那时起到现在不到15年的时间,中国的高速铁路网已经覆盖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城市。
在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中,交通网络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高速铁路的建设,大大推动了中国城市化的过程。
同时,开启了进出大城市之间的高速通道,在经济、环保、安全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高速铁路的建设,也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积极影响。
比如,高速铁路可以极大的缩短城市之间的距离,使得物资在城市之间的运输变得更加高效,从而推动了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交流等各方面的流动。
同时,高速铁路的建设也让远程劳动力更加繁荣,人们出行变得更加经济,休闲需求也有了新的释放。
另外,高速铁路的建设也带来了城市的人口流动和城市的增加,这也使得社会资源的分布变得更加合理,同时也带动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二、未来高速铁路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较小的问题,更关系到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未来,高速铁路发展不仅需要投资,更需要倡导和支持。
1. 投资。
高速铁路建设的大规模投资是铁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保证中国铁路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
中国在高速铁路的建设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离不开中国政府在投入方面的良心。
在未来,中国政府将会加大对于高速铁路的投入,对于没有高速铁路车站的县市和农村地区进行高速铁路的建设,同时,会推动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设施的升级,使得高速铁路的运营质量更好,效率更高。
2. 支持。
高速铁路建设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在未来,应建立垂直铁路等政策,从这一角度控制区域内的铁路建设,同时推动高速铁路产业的发展。
郑铁科技通讯 4 / 200641. 高速铁路建设发展概况目前,世界上运行速度在200km以上的新建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约5300公里,若包括运行时速200km的线路,总营业里程已超过15000km。
这些铁路占世界铁路总营业里程的1.5%,却担负着各拥有国铁路较大的客运量。
如日本的四条新干线,约占其铁路总营业里程的9%,却承担着约1/3的旅客周转量;法国三条新建高速铁路和TGV通行网络分别占其总营业里程的4%和18%,却承担着50%以上的旅客周转量。
正是由于高速铁路发展不断体现出的巨大优越性,才使得世界铁路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第二个新时代”。
如今,高速铁路技术在世界上已经成熟,高速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铁路发展的趋势。
1.1 国外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状况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德、法、日本等国都开展了大量的有关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
1903年10月27日,德国用电动车首创了试验速度达210km/h的历史记录;1955年3月28日,法国用两台电力机车牵引三辆客车试验速度达到了331km/h,刷新了世界高速铁路的记录。
至20世纪60年代,高速铁路技术进入了实用阶段。
1964年10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的东海新干线正式投入运营,时速达到210km,突破了保持多年的铁路运行速度的世界纪录,从东京到大阪只须运行3小时10分钟(后来又缩短到2小时56分)。
由于其旅行速度比原有铁路提高一倍,但票价较飞机便宜,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旅客,使东京至名古屋间的飞机航班不得不因此而停运。
这是世界上铁路与航空竞争中首次取胜的实例。
继东海道新干线之后,又陆续建成山阳、东北、上越等新干线。
之后,法国在1981年建成了它的第一条高速铁路(TGV东南线),列车时速到270km;后来又建成了TGV大西洋线,时速达到300km;1990年5月13日试验的最高速度已达515.3km/h,可使运营速度达到400km/h。
1993年TGV北线(也称北欧线)开通运营,全长333km。
它可由巴黎经里尔,穿过英吉利海峡隧道通过伦敦,并经欧洲北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东连德国的科隆,北通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为一条重要的国际通道。
被称为“欧洲之星”的高速列车于1994年11月在法、英、比三国首都间正式投入运营。
1997年12月以巴黎、布鲁塞尔、科隆、阿姆斯特丹四大城市字首命名的TGV-PBKA高速列车开始运行。
1994年5月大巴黎区外环线建成后,北线、东南线和大西洋线可绕过巴黎相对连接成为一个高速铁路网系统。
法国的高速铁路后来居上,在一些技术、经济指标上超过日本而居世界领先地位,现在已有高速铁路1200多公里,而且由于TGV列车可以延伸到既有线上运行,因此郑铁科技通讯 4 / 20065TGV 的总通车已达5921km ,覆盖了大半的法国国土。
在日本、法国修建高速铁路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世界上许多国家掀起了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美国、意大利、德国、原苏联、西班牙、韩国等国也先后新建或改建了高速铁路。
2004年4月1日,韩国高速铁路(KTX)在京釜线(汉城—釜山)、湖南线(汉城—木浦)同时开通,继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时速300km/h 高速铁路的国家。
1.2 国内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状况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相继引进或者自行开发了快速和准高速列车。
1994年,完全依靠中国自己力量建成的广深准高速铁路开通,时速达160km/h ;1995年,沪宁等省成功进行了时速170公里的提速实验;1996年4月1日,京广、京沪等线开行了“夕发朝至”的快速列车。
秦沈客运专线是一条以客运为主的双线电气化快速铁路,1999年8月16日全面开工,2003年7月1日开通运营,线路全长404.65km ,试验最高时速达321km/h ,开通伊始的列车速度即可达到160km/h ,设计速度200km/h ,基础设施预留提速至250km/h(甚至更高)的条件,是我国目前速度最快的铁路,使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 高速铁路的建设模式 当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建设发展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2.1 日本新干线模式: 全部修建新线,旅客列车专用。
2.2 法国TGV 模式: 部分修建新线,部分旧线改造,旅客列车专用。
2.3 德国ICE 模式: 全部修建新线,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混用。
2.4 英国APT 模式: 既不修建新线,也不对旧有线进行大量改造,主要靠采用由摆动车体的车辆组成的动车组;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混用。
我国在高速铁路建设中主要采用的为修建客运专线,旅客列车专用模式。
3. 高速铁路的优越性研究 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高速铁路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能耗小、污染小、占地少、安全性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3.1 全天候。
高速铁路不受恶劣天气条件的限制影响,风雨无阻,可正常按时到发和运行。
3.2 运量大。
高速客运专线双向年输送能力可达1.2亿人以上;日本东海道新干线1975年运送旅客达1.57亿人。
3.3 速度快。
高速铁路的旅行速度约为高速公路的2-3倍。
从节省旅途时间角度来看,高速铁路的经济距离约在200km ~1000km 之间。
3.4 能耗小。
据日本统计,每人公里的能耗量,普通铁路:高速铁路:长途汽车:小汽车:民用航空为1∶ 1.42∶ 1.45∶ 8.2∶ 7.44,高速铁路仅为小汽车和民用航空的五、六分之一。
3.5 污染小。
交通运输污染环境主要是废气和噪声。
高速铁路若采用电力牵引,没有废气污染;噪声污染因仅为一条线,波及范围不大,还可以修建隔音墙、减少危害程度。
3.6 占地少。
四车道的高速公路路面宽26m ,而高速铁路路面宽度仅13.0m 左右,仅为高速公路的一半。
3.7 安全性高。
高速铁路由于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所以其安全程度是其他交通工具不可比的。
据统计日本的新干线安全性就很高,其事故仅为公路的1/1570,为航空的1/63。
3.8 经济效益好。
高速铁路的造价低于高速公路,完全相同的旅客周转量,高速铁路的机车购置费远低于小汽车的购置费。
日本东郑铁科技通讯 4 / 20066海道新干线开通后仅7年就收回了全部建设资金。
4. 高速铁路建设未来发展趋势 21世纪,正当航空、高速公路等运输方式不断受到来自环境、能源、安全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时,高速铁路又一次以其诸多的优越性,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并得到快速发展。
4.1 世界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趋势今后高速铁路发展的趋势是联线成网。
欧洲各国原来已经建成和正在修建的高速铁路基本上都是各自独立,今后将发展成沟通国内、国际间的高速铁路网,并与既有线相衔接,以充分发挥其优势。
由于这将涉及到欧洲共同体等十几个国家,因此在轨距、信号、供电、机车车辆等技术设备方面都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形成一个综合性整体。
计划分别于1995年、2005年和2015年分三个阶段竣工,新建或改建1.9万公里可满足时速250km 以上的高速铁路网以及1.1万公里的时速160~200km 连络线和支线,以便连接欧洲所有的主要城市。
届时,欧洲将出现世界上最方便、经济的地面高速运输系统,把欧洲各大城市都连接起来。
同时,随着俄罗斯计划与欧洲其他国家高速铁路联网,铁路网还将向亚洲延伸,形成洲际的高速铁路网。
此外,美国、日本、韩国以及印度、埃及等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高速铁路路网规划,并在实施中。
4.2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路网规划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缺乏运力的国家之一。
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上半叶,仍应是我国铁路建设的高峰时期,路网规模应达到12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应达到8000公里,客货混跑快速客运网应有2.2万公里,所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任务巨大。
200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我国铁路网中长期建设目标和任务。
按照蓝图规划,郑州—西安、石家庄北—太原、武汉—合肥的客运专线已于2005年开工,2020年以前我国还将建成京沪客运专线(高速铁路)、沪杭客运专线、京广客运专线(武昌—广州段已开工)、京哈客运专线、沈大客运专线、陇海客运专线徐州—郑州、西安—兰州段、青岛—太原客运专线以及杭州—长沙客运专线等。
届时,我国高速铁路将达7000-8000公里,形成连接华北、东北、华东、中南等几大区域,覆盖全国20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90%,50 万至100万人口城市的40%左右的高速铁路网,所有大中城市都可直接或间接与高速网相通,形成我国快速客运大通道的骨干网架。
其中,预计2006年内开工的京沪高速铁路采用轮轨式铁路,正线全长约1318km ,与既有京沪铁路的走向大体并行,全线为新建双线,设计时速达350km ,初期运营时速为300km ,工程预计总投资达一千三百多亿元,五年左右完成,2010年投入运营。
京沪高速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也将是中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
目前,我国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还面临着资金不足、技术难题未解等许多困难,但我们相信,随着多种融资渠道的不断畅通和各项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的宏伟目标一定可以顺利实现。
(上接第9页)参考资料:[1]《铁路运输调度实用手册》.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2] 《铁路行车组织》.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3] 《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4]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年12月第9版[5] 《铁路运输调度规则》.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6] 《行车调度安全》.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