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多样的天气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科学第1课多样的天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的概念和天气现象的多样性;2. 掌握几种不同的天气类型的特征和表现形式;3.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4. 培养学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天气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天气的概念和天气现象的多样性;2. 几种不同的天气类型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观察、记录和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2. 学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天气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天气图片、天气情景图片;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不同天气形象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对天气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Step 2 展示天气图片(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天气图片,比如晴天、雨天、多云天等,让学生研究图片特征。
2. 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天气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Step 3 学习天气现象的多样性(10分钟)1. 教师利用PPT展示天气情景图片,如雷暴天气、雾霾天气等,并简要介绍每种天气的特征。
2. 学生观察图片,猜测并描述不同天气特征所代表的实际现象。
Step 4 学习天气类型的特征和表现形式(10分钟)1. 教师将天气现象分成晴天、多云天、雨天、雪天、刮风天几个类型,向学生详细介绍每种天气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2. 学生在学习笔记本上记录每种天气类型的特征和描述。
Step 5 观察、记录和描述天气现象(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到室外观察天气情况,并记录天气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2. 学生回到教室,小组之间交流观察结果,归纳并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
Step 6 天气保护意识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关于不同天气类型的保护意识,如在雨天使用雨伞、在刮风天减少户外活动等。
2. 学生讨论并展示自己的天气保护意识措施。
Step 7 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确认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第三单元《认识天气》教学设计1、多样的天气一、教学目标1.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2.初次经历较长时间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了解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方面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学准备各种天气的图片、录像,天气符号图片,活动手册,记录表,喜羊羊头饰或者手偶,等。
三、教学重点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四、教学难点初次经历较长时间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谈话:(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今天是什么天气?你觉得这种天气怎么样?(若学生说“天气好”或“天气不好”,师追问“具体的,你觉得今天天气体哪里好/不好?”)2.讲话: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天气。
板书“天气”。
二、活动一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教师准备一个“喜羊羊”手偶或者头饰,教师扮演喜羊。
1、创设情境谈话,师: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参加了环游中国的活动,刚从中国海南三亚回来,三亚是天然的温室,每天天气都非常的温暖,太阳高照,还有微微的海风吹拂,你看我拍回来的照片(课件出示海南风景图)。
请学生谈谈看到图片你觉得这种天气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初步认识晴天的天气现象)认识雪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2、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像这种阳光明媚的天气,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它的名字吧。
有哪位小朋友知道它的名字。
3、师:(出示图片晴天),我们可以在记录表上写上“晴天”。
记录时除了可以写字,还可以用画符号的方式来记录天气,小朋友们那你能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晴天?4、师:小朋友想象力可真丰富,设计了这么多形象直观的天气符号。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喜羊羊”环游中国时用什么符号来记录晴天的。
展示天气符号。
5、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和你设计的一样?仔细观察,找出差异。
6、师: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非常重要,你的爸爸妈妈是通过什么知道天气情况呢?(生各抒己见)现场播放天气预报,我们一起聆听,除了晴天还会有哪些天气呢?7、师:你们都听到哪些天气呢?(生把听到的各类天气说出来后,教师总结:阴天、雨天、风、雪天、雾)出示五张不同图片的天气,请学生分别说说每张图片你看到什么?知道了哪些天气的信息,引导学生找出五种天气的主要特征。
小学科学多样的天气(教案)标题:小学科学课教案——多样的天气引言: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天气现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日常活动,还能够增加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有趣的活动帮助小学生们学习和理解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对天气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一、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如晴天、多云、雨天等。
2.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天气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天气现象来预测未来的天气。
4. 学生能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减少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天气记忆游戏(15分钟)将包括晴天、多云、雨天等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记住这些图片。
然后,将图片拿下,学生尽可能回忆并描述黑板上的天气图片。
2. 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现象(30分钟)a. 准备好几张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如晴天、多云、雨天、下雪等。
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观察这些图片,并尽量详细地描述每种天气现象的特征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b. 学生代表轮流向全班汇报他们观察和描述的结果,并促进全班学生的交流和讨论。
3. 天气预测实验——温度和湿度的影响(40分钟)a. 在实验开始前,老师向学生解释温度和湿度对天气的影响,并介绍常见的气象仪器,如温度计和湿度计。
b.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测量教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记录测量结果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
c. 学生讨论不同温度和湿度对天气现象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预测今天的天气。
4. 制作天气观察日记(30分钟)a. 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小本子,作为天气观察日记。
他们每天都要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包括温度、湿度、天气现象、风向等。
b. 学生在课后将自己的观察日记带回家,与家人一起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并在第二天的课上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5. 总结与扩展活动(15分钟)a.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回答一些与天气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夏天比冬天温暖?”、“为什么下雨时我们需要带伞?”等。
多样的天气-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2.能够初步认识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并初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3.了解天气预报的作用和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1.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
2.了解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1.认识天气变化的规律并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作用和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1. 引入老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看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们认识到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并启发学生们思考天气是如何变化的。
2. 探究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观察认识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可以请同学们分享他们在经历过的不同天气中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引导学生们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3. 了解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引导学生们思考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在晴天我们可以做什么,雨天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了解天气变化对我们的影响。
4. 了解天气对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布置任务等方式,了解天气对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如在雨天,农田、新鲜事物就会受到影响,交通也受到影响等等。
5. 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通过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图、告诉学生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数据,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并了解如何根据天气数据推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6. 了解天气预报的作用和基本内容向学生们介绍天气预报的作用和基本内容,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如何通过科学手段预测天气。
教学方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法 ),让学生们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学习到一些科学知识。
教学手段课件、智能板或黑板,多媒体设备、相关现象图片等。
教学评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平时考察、小组报告等。
教学过程设计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5分钟引入:播放天气预报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们认识天气的影响。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多样的天气》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1.多样的天气》是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的多样性,包括晴、雨、雪等不同天气现象。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天气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他们观察天气、关注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他们对天气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总结天气的多样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的多样性,知道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关注环境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的多样性。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并能够进行观察和总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不同的天气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天气的多样性,让学生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3.实例讲解: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天气,如晴、雨、雪等,让学生观察和总结。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喜欢的天气,并说明原因。
5.成果展示: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小组讨论成果。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天气的多样性,强调关注环境、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7.课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天气的观察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观察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单元第1课多样的天气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2)科学探究初次经历较长时间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科学态度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4)STSE了解到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学准备各种天气的图片、录像,天气符号图片,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天气,与我们密切相关。
这节课,我们要开始学习有关天气的科学。
(二)新课学习1.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1)这是什么天气?依次出示晴、阴、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2)找晴天和阴天的特征首先出示不同地点的晴天图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没有被云遮住)。
接着出示不同地点的阴天图片,找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被云遮住了)。
(3)用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首先同时出示同一地点的晴天和阴天图片两张。
提问:用图形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怎么画才好区分呢?学生试画,然后交流。
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晴天和阴天的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4)用符号表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依次出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多个图片。
找上述每种天气的主要特征。
学生试画,然后交流。
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相应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5)看符号认天气出示不同的天气符号,学生认天气。
2. 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1)明确任务任务1: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学校,每天9点、12点、下午3点)任务2:不同地点,同一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不同区域的两家住地,每天7点)(2)领取任务同学们选择任务,相同任务的几个人组成小组。
(3)记录指导(4)交待注意事项课后观察,坚持观察一周。
及时记录和交流。
注意安全。
3. 说一说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1)亲自观察、测量(2)电视、广播中播放的天气预报(3)其他有天气信息的设备或人员(三)整理,下课。
多样的天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如晴、雨、雪等。
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能设计风、雨、雪、阴、晴等天气符号,并能用自己设计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探究目标1.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如蓝天、白云、雪景等。
)2.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天气现象的多样性,产生探究天气的兴趣。
2.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
【教学重点】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用阴晴雨雪来科学表示天气的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天气符号的表格。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部有关大自然的动画片《海尔兄弟》的主题歌,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动画片《海尔兄弟》主题歌)一、设问:同学们,你注意到这首歌的歌词是根据什么写的吗?生:回答。
(天气现象)师:对,是根据天气现象来写的。
歌中唱到:“打雷要下雨,下雨要打伞,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可见,天气是变化多样的。
我们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有时风和日丽,有时大雨滂沱,有时烈日炎炎,天气现象又是瞬息万变的,刚刚还是艳阳高照,不一会就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了,但是这些天气现象又与我们密不可分,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多样的天气。
(板书)二、了解天气变化,学会描述天气。
1.认识多样的天气。
师:说到天气,同学们并不陌生,谁能把今天的天气和大家说一说?生:描述天气。
(引导:阴晴雨雪冷热风等方面)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从阴晴、冷热、风力风向等方面(根据学生回答)描述了天气。
师:那么,究竟什么是天气呢?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
2.描述多样的天气。
师:老师找了几张关于天气现象的图片,请同学们看一下可以用哪些词汇来描写它们呢?(大屏幕分写显示晴天、雨天、雾天、雪天的图片)师:这些天气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吗?生:雨中的闪电,雨后的彩虹,龙卷风、朝霞晚霞……刚才展示的这些天气现象,有的是我们熟悉的,有的又是不常见到。
2天气的影响【教学分析】本课围绕旅游照片观察不同天气情况下动植物和人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天气现象对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搜集更多相关的资料、信息,巩固这一认知。
【教学目标】1.知道并能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认识到天气的影响是要一分为二地辩证地来看。
3.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流畅地描述天气的影响。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能反映不同天气现象下动植物或人类活动的照片。
老师:将学生提供的照片分类制作旅游照片小展板若干套,每套有不同的天气现象,能反映动植物或人的活动。
【教学过程】1.观察交流照片反映的与天气现象相关的信息师出示两张照片(对比晴天烈日下戴太阳帽、墨镜的人群和雨中打伞的人群),请2-3名学生用“因为……(天气),所以……(人或动植物行为)”的句式,描述照片信息。
师小结:这些照片不仅能看出是什么天气现象,也能看出在不同的天气现象中人们有不同的行为。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观察拿到的旅游照片集,在小组内说说照片中有什么天气现象,照片中的动植物和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天气现象中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2-3名学生的训练,指导学生描述照片,在指导时有意识地通过“因为……(天气),所以……(人或动植物行为)”的句式训练,使学生关注照片中天气、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等信息,对于帮助学生学会用语言完整、流畅地进行描述也有一定的帮助。
在指导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小组活动。
学生在活动中关注到不同的天气现象对动植物和人类活动都有不同的影响,在与同学交流中,语言描述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交流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各种影响(1)同种天气现象对动植物或人类的影响一样吗?师出示课本中P8四幅图片,请学生观察后发表意见。
师小结:不同的天气变化,对不同的动植物或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相同的天气现象,对不同的动植物或人类的影响也不同;相同的天气变化,相同的动植物或人类,在不同的场合下,有的影响受欢迎,有的不受欢迎。
《多样的天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阴、晴、雨、雪、风等常见天气现象;认识多种常见的天气符号。
2.正确利用天气符号对天气进行记录和描述。
3.愿意倾听、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
4.能对探究大自然产生一定的兴趣;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规范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学会记录一周的天气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师:请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谜语。
(出示谜语:小白花,飞满天。
落到地上像白面,落到水里看不见。
)猜到的同学一定要举手告诉老师。
同学们好像都猜到了,大家一起说!生齐说:雪。
师:我们一起揭开谜底。
(教师出示谜底:雪)师:你经历过这样的天气吗?你还经历过哪些天气?生:晴天、雨天、阴天等。
师:天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多样的天气。
(板书课题:7.多样的天气)(二)讲授新课:1.看图片了解天气现象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有关天气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上都有哪些天气现象?(出示图片)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你看到了图片上的哪些天气变化?(教师板书:阴、晴、雨、雪、风)我们看到的阴、晴、雨、雪、风等都是天气现象。
2.描述今天的天气这些天气现象都是大自然的必然规律,正是有了这多样的天气滋润了大地万物,因此我们要关心天气,了解天气。
你能描述描述今天的天气吗?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再指名个别同学来描述。
(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指名个别同学来描述。
)同学们像个小小天气预报员,能描述今天的天气。
3.设计天气符号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多种多样,有时风和日丽、有时艳阳高照、有时乌云密布、有时大雨倾盆!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指名个别学生回答)同学们能把自己喜欢的天气,用简单的画或是符号表示出来吗?看到你设计的符号或是画就能知道你喜欢哪种天气。
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每人设计一到两个,最多两个,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设计更多。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 多样的天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多样的天气》是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天气的定义、天气的多样性以及天气的观察和描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观察天气、描述天气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于天气的认识比较模糊,但是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观察和描述事物充满热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认识天气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天气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的定义,知道天气的多样性,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天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的定义,天气的多样性,观察和描述天气的方法。
2.教学难点:天气的多样性,观察和描述天气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
2.探究新知:a.介绍天气的定义,使学生明确天气的概念。
b.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的天气,如晴天、阴天、雨天等,使学生掌握观察和描述天气的方法。
c.讨论天气的多样性,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观察校园或家里的天气,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4.总结提升:通过学生总结和教师点评,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对天气的认识。
5.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自然界大气层的变化•多样性:晴天、阴天、雨天等•观察描述:观察-记录-描述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天气概念的理解程度。
主备人:教学设计第4份
备课时间10 月19日星期4第2 课时新授
课型
计划授
课时间
月日星期第节
课题多样的天气准备
多媒体课件、设计天气符号。
教学目标
1、能感知天气变化的多样性,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2、能用科学的术语描述天气的变化。
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
3、经历较长时间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4、了解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方面的方法与途径。
学习目标
1. 能用文字词语(包括诗歌)描述各种天气现象(如阴、晴、雨、雪、风、雾等),并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表示风、雨、雪、阴、晴的图形符号。
2.能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重点
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
难点
能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景):师:今天早上起床推开窗,你发现天气如何?你的心情
怎样?出门要准备什么?生自由谈感受
谈话: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汇报。
小结: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情、生活、学习。
这节课
我们就来探究各种天气:(板题:多样的天气)。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1)谈话: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词汇来描述天气?文学家
常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天气?2、多样的天气
冷、暖、干、湿、阴、晴、雨、雪、风力风向等。
2)学生思考,汇报。
(3)观看课件:“天气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天气变化,让不同学生用自己的方式
描述这些情境下的同种天气,引导学生比较该种天气现象在不同情境
中的异同,找出共同特征,归纳关键特征要素,并将该要素用简洁的
图形符号表达出来。
(4)1.谈话:“你最喜欢什么天气,和小组成员口头交流”
2记录我喜欢的天气(可以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记录)
3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4。
各组展示我们记录的天气。
(5)教师评价,总结。
活动二: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
.1.布置任务:一周内每天中午,什么样的天气最多?
一周内每天上午10时,什么样的天气最多?
.一周内每天下午3时,什么样的天气最多?
……
2.各小组学生领取某个任务。
3.帮助各组学生制定观察计划。
4.指导学生记录。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获得天气的方法?
学生回答。
三,总结全课:1.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拓展:你知道中央播放天气预报时用到的图形符号吗?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请同学们阅读科学在线。
达标检测我知道的天气有(晴)、(多云)、(阴)、(雨)等,我是通过(天气预报)知道的。
天气预报会报道天气的(温度)、( 湿度)、(降水)、(风向和风力)等。
板书设计
2、多样的天气
冷、暖、干、湿、阴、晴、雨、雪、
风力风向等。
记录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