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翼字文若原文及译文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6.72 KB
- 文档页数:5
于翼传翻译赏析_于翼传阅读答案的意思于翼字文若,是太师、燕公于谨的儿子。
风度潇洒,有识见器量。
十一岁时,娶太祖之女平原公主为妻,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平县公,食邑一千户。
大统十六年(550),晋封郡公,加大都督衔,率领太祖随从,为皇宫宿卫。
升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武卫将军。
于谨平定长江以南,把赏赐的奴婢物品,分给儿子们。
于翼什么也不要,只挑选关内名门oRg子弟中有士人风度的,给以优遇。
太祖听说,特地赐给奴婢二百人,于翼坚决推辞,不敢接受。
随即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衔。
六官设置以后,被任命为左宫伯。
孝闵帝登基,出任渭州刺史。
于翼之兄于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昔者,天地初开,万物并育。
鸟之翼,乃天赐之物,为飞鸟翱翔之利器。
故古之人,常以翼为飞翔之象征,寓意着自由与远大之志。
《诗经》有云:“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此翼,非彼翼,乃鸟之翼也。
鸿雁之翼,宽大而坚韧,犹如君子之胸怀,容万物而不易折。
故译曰:“鸟翼飞翔,肃肃其羽。
”此翼,既为鸟之翼,亦为君子之胸怀。
《楚辞》中,屈原以翼为比喻,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其《离骚》云:“高余飞兮,抢扶桑之枝;横绝四海兮,翼载云霓。
”此翼,非实指鸟翼,而是比喻自己之志向,欲如鸟之翼,承载重负,翱翔于四海之上。
译曰:“高飞如翼,欲扶桑之枝;横跨四海,翼载云霓。
”此翼,乃志向之翼,象征着不屈之精神。
《庄子》一书,翼之用意更是深远。
庄子以逍遥为宗旨,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此处之翼,非实指鸟翼,而是比喻人生之局限。
译曰:“生命有限,知识无限。
以有限随无限,终究疲惫。
”此翼,乃人生之翼,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把握当下。
在古代诗词中,翼亦常被用来比喻友情、爱情。
如李清照《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其中“绿肥红瘦”一句,以花之绿肥红瘦,比喻人生之短暂,爱情之易逝。
译曰:“昨日雨疏风骤,浓睡难消余酒。
询问卷帘之人,却道海棠依旧。
是否知道?是否知道?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此翼,乃爱情之翼,提醒人们珍惜眼前人。
至于现代汉语中,翼之含义亦不断拓展。
如“翼下之风”,比喻助力、支持;“翼德”,指有德之人。
译曰:“翼下之风,助力之喻;翼德,有德之人。
”总之,翼在文言文中含义丰富,既可指鸟之翼,亦可用作比喻,象征着飞翔、自由、友情、爱情等诸多美好品质。
在翻译过程中,需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翼之含义,以传达古人之意。
---以上散文以文言文中的“翼”为题材,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其在文言文中的含义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翻译,字数超过五百字。
《周书·于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周书·于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周书·于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周书·于翼传》原文及翻译周书原文:于翼字文若,太师、燕公谨之子。
美风仪,有识度。
孝闵帝践阼,出为渭州刺史。
翼兄寔先莅此州,颇有惠政。
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
时吐谷浑入寇河右,凉鄯河三州咸被攻围,使来告急。
秦州都督遣翼赴援,不从。
寮属咸以为言。
翼曰:“攻取之术,非夷俗所长。
此寇之来,不过抄掠边牧耳。
安能顿兵城下,久事攻围!掠而无获,势将自走。
劳师以往,亦无所及。
翼揣之已了,幸勿复言。
”居数日问至,果如翼所策。
贺兰祥讨吐谷浑,翼率州兵先锋深入。
以功增邑一千二百户。
寻征拜右宫伯。
世宗崩,翼与晋公护同受遗诏,立高祖。
天和三年,皇后阿史那氏至自突厥,高祖行亲迎之礼,命翼总司仪制。
狄人虽蹲踞无节,然咸惮翼之礼法,莫敢违犯。
遭父忧去职,居丧过礼,为时辈所称。
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建德二年,出为安随等六州五防诸军事、安州总管。
时属大旱,涢水绝流。
旧俗,每逢亢阳,祷白兆山祈雨。
高祖先禁群祀,山庙已除。
翼遣主簿祭之,即日澍雨沾洽,岁遂有年。
民庶感之,聚会歌舞,颂翼之德。
四年,高祖将东伐,朝臣未有知者,遣纳言卢韫等前后乘驿,三诣翼问策焉。
翼赞成之。
及军出,诏翼率荆、楚兵二万,自宛、叶趣襄城,大将军张光洛、郑恪等并隶焉。
旬日下齐一十九城。
所部都督,辄入民村,即斩以徇。
由是百姓欣悦,赴者如归。
属高祖有疾,班师,翼亦旋镇。
开皇初,拜太尉。
三年五月,薨。
赠本官、加蒲晋怀绛邵汾六州诸军事、蒲州刺史,谥曰穆。
翼性恭俭,与物无竞,常以满盈自戒,故能以功名终。
(选自《周书·于翼传》,有删改)译文:于翼字文若,是太师、燕公于谨的儿子。
于玺传翻译赏析_于玺传阅读答案的意思于玺字伯符,父亲于翼,仕北周为上柱国、幽州总管、任国公。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尉迟迥作乱,派人引诱于翼。
于翼抓了使者,送到长安,高祖很高兴。
高祖受禅后,于翼入朝,皇上为迎接他,从榻上下来,与他握手,非常高兴。
几天后,授他为太尉。
过了一年多,去世,谥号为“穆”。
于玺小时就有才干,仕北周,开始任右侍上士。
不久授他仪同,兼管右羽林军,升任少胥附。
周武帝时,他随齐王宇文宪在洛阳打败北齐军队,因功赐他丰宁县子的爵位,食邑五百户。
不久随武帝平定北齐,加授开府,改封为黎阳县公爵,食邑一千二百户。
授为职方中大夫。
到周宣帝即位后,他转任右勋曹中大夫,不久兼管右忠义军。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加授他上开府。
高祖受禅后,升他任大将军,授他汴州刺史。
他很有才名,皇上知道了称赞他,下诏书褒奖他,赐他布帛上百匹。
不久升他为上大将军,晋爵位为郡公。
转任邵州刺史,在州里几年,很有恩惠。
后任检校江陵总管,州里人张愿等几十人,到朝廷上表,请求留下于玺。
皇上叹赏很久,让他回到邵州。
州里父老们相互庆贺。
不久调任洛阳刺史,又任熊州刺史,都有仁政。
因病调回京师。
仁寿末年,在家中去世。
谥号叫“静”。
有儿子名叫于志本。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晋书·庾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晋书·庾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庾翼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庾翼字稚恭。
风仪秀伟,少有经纶大略。
京兆杜㐅、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见桓温总角之中,便期之以远略,因言于成帝曰“桓温有英雄之才,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壻畜之,宜委以方邵之任,必有弘济艰难之勋。
”苏峻作逆,翼时年二十二,兄亮使白衣领数百人,备石头。
亮败,与翼俱奔。
事平,如辟太尉陶侃府。
在公府,雍容讽议。
顷之,除西阳太守,抚和百姓,甚得欢心。
及邾城失守,石城被围,翼屡设奇兵,潜致粮杖。
石城得全,翼之勋也。
及亮卒,授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安西将军,假节,代亮镇武昌。
翼以帝舅年少超居大任遐迩属目虑其不称翼每竭志能劳谦匪懈戎政严明经略远数年之中公私充实人情翕然称其才干由是自河以南皆怀归附,石季龙汝南太守戴开率数千人诣冀降。
又遣使东至辽东,西到凉州,要给二方,欲同大举。
慕容皝,张骏并报使请期。
翼雅有犬志,欲以灭胡平蜀为己任,言论慷慨,形于辞色。
时东土多赋役,百姓乃从海道入广州,刺史邓岳大开鼓铸,诸夷因此知造兵器。
翼表陈东境国家所资,侵扰不已,逃逸渐多,夷人常伺隙,若知造铸之利,将不可禁。
康帝即位,翼欲率众北伐,于是并发所统六州奴及车牛驴马。
时欲向襄阳,虑朝廷不许,故以安陆为辞。
帝及朝士皆遣使譬止,车骑参军孙绰亦致书谏。
翼不从,遂违诏辄行。
翼时有众四万,诏加都督征讨军事。
师次襄阳,大会僚佐,曰:“我之行也,若此射矣。
”遂三起三叠,徒众属目,其气十倍。
胡贼五六百骑出樊城,翼遣冠军将军曹据追击于挠沟北,破之,获马百匹。
翼绥来荒远,务尽招纳之宜,缮修军器,欲图后举。
永和元年卒,时年四十一。
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
(节选自(晋书•庾翼传》) 译文:庚翼,字稚恭。
风度仪态俊秀奇伟,年轻时便有经世大略。
京兆杜㐅和陈郡殷浩都才名为世之冠,但是庾翼却不看重他们,每每对人说:“这些人应该被搁置一边,等天下太平,再考虑他们的职务吧。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217( C )A .怵.(cù)惕 恻.(cè)隐 孺.(rú)子B .要.(yào)誉 恶.(wù)其声 羞恶.(è)C .外铄.(shuò) 庶.(shù)民 强.(qiǎnɡ)恕D .荑.(yí)稗 安宅.(zhá) 荑稗.(bài)【解析】 A 怵:chù,B 要:yāo,D 荑:tí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忽然B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发端C .我固.有之也 牢固D .舜明于庶.物 众【解析】 固:本来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E )A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 .非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E .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解析】 A 内—纳,B 要—徼,C 然—燃,D 希—稀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218(A )A .⎩⎪⎨⎪⎧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 非恶.其声而然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C .⎩⎪⎨⎪⎧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樊迟未达.。
D.⎩⎪⎨⎪⎧ 我固.有之。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解析】 两个“斯”都当“那么,就”讲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 46924219( AC )A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B .则盍反.其本矣。
C .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
D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解析】 都当“反省”讲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220( B )例: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于令仪不责盗》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整理《于令仪不责盗》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在学习中,大家最不生疏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仿照它的作品。
是不是有许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于令仪不责盗》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作品简介《于令仪不责盗》又称《于令仪济盗成良》。
选自《渑水燕谈录》宋代王辟之作。
这篇散文多被作为中学语文考试文言文阅读的考题。
作品原文于令仪济盗成良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1),长厚不忤物(2),晚年家颇丰富。
一夕,盗入其室(3),诸子擒之,乃邻子也(4)。
令仪曰:“汝素寡悔(5),何苦而为盗邪(6)?”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11)以衣食(7)。
”如其欲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14)使(12)去(8)。
"盗大感(29)愧,卒(13)为良民。
乡里称君为善士。
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30),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31)。
作品解释(1)市井人:做生意的人,市井:经商。
(2)长(zhǎng)厚:年长而厚道(厚:宽厚)。
(3)盗:贼。
(4)乃:原来。
(5)素:一直。
(6)邪:同“耶”,表疑问、反问语气。
(7)十千:指十千(铜钱)。
(8)去:离开,使去:拿走。
(9)延:聘请。
掖:教育。
(10)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11)足:足够。
(12)使:让。
(13)卒:最终,最终。
(14)明:今之次,下一个。
(15)物:人。
(16)既:已经。
(17)忤(wǔ)物:做事情违反天理和人情。
忤:违反、抵触的意思。
(18)寡悔:很少有后悔,意为很少做错事。
即为人谨慎当心。
(19)诘:追问。
(20)负:背。
(21)颇:很(22)掖:教育(23)为:被(24)夕:晚上(25)耳:语气词(26)欲:想要(27)恐:恐惊(28)愧:惭愧(29)感:感动,不译为“感到”(30)延:聘请。
一、翼在文言文中的运用1. 形容鸟翼之美文言文中,翼常用于描绘鸟翼的美丽。
如《诗经·周南·关雎》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其中,“关关雎鸠”形容鸟翼飞翔的优雅姿态。
2. 比喻人之臂膀在文言文中,翼亦比喻人之臂膀,表示支持、保护。
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有“大翼之佐,无忘于小翼之劳。
”意为伟大的臂膀,不要忘记小臂膀的辛劳。
3. 形容势力、权势翼在文言文中,还比喻势力、权势。
如《战国策·齐策》中有“齐有翼,赵不敢东向。
”意为齐国势力强大,赵国不敢东向进攻。
二、翼在文言文中的翻译1. 直接翻译对于翼的直接翻译,通常将其翻译为“翅膀”。
如《诗经·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为:“关关雎鸠,在河的洲岛上。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其中,“关关雎鸠”直接翻译为“鸟儿飞翔的样子”。
2. 比喻翻译对于翼的比喻翻译,需根据上下文具体分析。
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的“大翼之佐,无忘于小翼之劳。
”翻译为:“伟大的臂膀,不要忘记小臂膀的辛劳。
”其中,“大翼”和“小翼”分别比喻国家和个人。
3. 形容翻译对于翼的形容翻译,需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翻译。
如《战国策·齐策》中的“齐有翼,赵不敢东向。
”翻译为:“齐国势力强大,赵国不敢东向进攻。
”其中,“翼”翻译为“势力”。
三、总结翼在文言文中的运用丰富多样,既可形容鸟翼之美,又可比喻人之臂膀、势力。
在翻译过程中,需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直接翻译、比喻翻译和形容翻译等方法。
通过对翼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意境和内涵。
于的一词多义及例句文言文“于”这个字在文言文中是一个非常常见且用法多样的字。
它的含义丰富,理解和掌握其不同的意义对于读懂文言文至关重要。
“于”可以表示“在”的意思。
例如在《论语·学而》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中“吾日三省吾身”一句,“省”是反省的意思,“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我每天多次在自身上反省”,这里的“于”就是“在”的意思。
“于”也有“到”的含义。
像《庄子·逍遥游》里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徙于南冥”指的是迁徙到南海。
有时,“于”还表示“对于”。
比如《孟子·梁惠王上》中的“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意思就是“我对于治理国家,算是尽心的了”。
“于”能够表示“从”。
在《左传·僖公五年》中的“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假道于虞”就是从虞国借路。
它还有“比”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于翼字文若原文及译文解析
于翼字文若,太师、燕公谨之子。
美风仪,有识度。
孝闵帝践阼,出为渭州刺史。
翼兄寔先莅此州,颇有惠政。
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
时吐谷浑入寇河右,凉鄯河三州咸被攻围,使来告急。
秦州都督遣翼赴援,不从。
寮属咸以为言。
翼曰:“攻取之术,非夷俗所长。
此寇之来,不过抄掠边牧耳。
安能顿兵城下,久事攻围!掠而无获,势将自走。
劳师以往,亦无所及。
翼揣之已了,幸勿复言。
”居数日问至,果如翼所策。
贺兰祥讨吐谷浑,翼率州兵先锋深入。
以功增邑一千二百户。
寻征拜右宫伯。
世宗崩,翼与晋公护同受遗诏,立高祖。
天和三年,皇后阿史那氏至自突厥,高祖行亲迎之礼,命翼总司仪制。
狄人虽蹲踞无节,然咸惮翼之礼法,莫敢违犯。
遭父忧去职,居丧过礼,为时辈所称。
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建德二年,出为安随等六州五防诸军事、安州总管。
时属大旱,涢水绝流。
旧俗,每逢亢阳,祷白兆山祈雨。
高祖先禁群祀,山庙已除。
翼遣主簿祭之,即日澍雨沾洽,岁遂有年。
民庶感之,聚会歌舞,颂翼之德。
四年,高祖将东伐,朝臣未有知者,遣纳言卢韫等前后乘驿,三诣翼问策焉。
翼赞成之。
及军出,诏翼率荆、楚兵二万,自宛、叶趣襄城,大将军张光洛、郑恪等并隶焉。
旬日下齐一十九城。
所部都督,辄入民村,即斩以徇。
由是百姓欣悦,赴者如归。
属高祖有疾,班师,翼亦旋镇。
开皇初,拜太尉。
三年五月,
薨。
赠本官、加蒲晋怀绛邵汾六州诸军事、蒲州刺史,谥曰穆。
翼性恭俭,与物无竞,常以满盈自戒,故能以功名终。
(选自《周书·于翼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B.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C.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D.寻有诏/起令视事高祖/又以翼有人伦之鉴/皇太子及诸王等相傅以下/并委翼选置/其所擢用/皆民誉也时/论佥谓得人/ 11.下列对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师,西周置,为辅弼国君之臣,三公之首。
文中为加衔,无实际职权。
B.河右,河西的别称。
古代泛指黄河以西地区,相当于今宁夏和甘肃一带。
C.出,此处指朝官降职为地方官,在古代类似的表达还有黜、谪、贬、放、窜等。
D.驿,旧时可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可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翼治理有方,得到民众爱戴。
在孝闵帝即位后,于翼担任渭州刺史,施政宽和简便,夷夏各族百姓都感激喜悦,把他比做大小冯君。
B.于翼通晓礼法,别人不敢违犯。
高祖迎亲时,于翼总管礼仪制度。
狄人虽然蹲坐没有礼节,可是都害怕于翼的礼法,没有人敢于违犯。
C.于翼熟知军务,深受皇帝信任。
高祖东征时,先派人到于翼那里请教计谋。
等到大军出发的时候,又下诏命令于翼率领军队参与作战。
D.于翼谦虚恭谨,做官得到善终。
于翼为人恭顺节俭,与人无争,常以骄傲自满为戒,死后获得追赠本来官职和追加蒲州刺史等优待。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劳师以往,亦无所及。
翼揣之已了,幸勿复言。
(2)旬日下齐一十九城。
所部都督,辄入民村,即斩以徇。
参考答案
10.B
11.C(“降职”错)
12.A(“把他比作大小冯君”错,应是把他们兄弟俩比作西汉的冯野王、冯立兄弟俩)
13.(1)出动军队前往,也不能赶上。
我估计抄掠这件事已经结
束,请不必再说。
(“劳”“及”“了”“幸”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通顺1分)
(2)十天之内,就攻占齐国的十九座城池。
他统领的都督,擅自进入村庄,立即斩首示众。
(“旬”“部”“辄”“徇”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于翼字文若,是太师、燕公于谨的儿子。
风度潇洒,有识见器量。
孝闵帝登基,出任渭州刺史。
于翼的哥哥于寔原先在该州任职,施政颇为仁惠。
于翼又以诚相待,展示信用,施政注重宽和简便,夷夏各族百姓都感激喜悦,把他们比作西汉的冯野王、冯立兄弟俩。
当时吐谷浑入侵黄河以西,凉、鄯、河三州都被围攻,派使者前来告急。
秦州都督派于翼赶去援救,于翼不服从命令。
下属的官员都为此议论纷纷。
于翼说:“进攻取城的战术,不是夷人擅长的。
这次敌人来侵,不过是抢掠边境牧民罢了。
怎能屯兵城下,长期围攻?抢掠而没有收获,势必自行退去。
出动军队前往,也不能赶上。
我估计抄掠这件事已经结束,请不必再说。
”过了几天传来消息,果然和于翼预料的那样。
贺兰祥讨伐吐谷浑,于翼率领州兵担任先锋,深入敌境。
凭借战功增加食邑一千二百户。
随即召入朝廷,授右宫伯。
世宗驾崩,于翼与晋公宇文护一同接受遗诏,立高祖为帝。
天和三年(568),皇后阿史那氏从突厥来到,高祖行迎亲的礼仪,命令于翼总管礼仪制度。
狄人虽然蹲坐没有礼节,可是都害怕于翼的礼法,没有人敢于违犯。
于翼后来因父亲去世而离职,服丧时过于哀伤,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
不久皇上下诏,起用他就职。
高祖又认为于翼善于鉴别人才,皇太子和诸王等人的老师及以下官员,一并委托于翼挑选设置。
他提拔任用的人,都是百姓赞誉的,当时舆论都认为他能够选拔称职的人才。
建德二年(573),出任安随等六州五防诸军事、安州总管。
当时大旱,涢水断流。
过去的风俗,每逢大旱,要到白兆山祷告求雨。
高祖之前禁止各种祭祀,山庙已经被拆除。
于翼派主簿前去祈祷,当天就大雨滂沱,这年获得丰收。
百姓感激他,聚会歌舞,称颂于翼的功德。
建德四年(575),高祖准备东征,朝廷大臣中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高祖派遣纳言卢韫等人先后乘坐驿马,三次(或多次)到于翼那里请教计谋。
于翼赞同并协助高祖。
等到大军出发的时候,诏命于翼率领荆、楚士兵二万人,从宛、叶二城出发,向襄城推进,大将军张光洛、郑恪等人都隶属于他。
十天之内,就攻占齐国的十九座城池。
他统领的都督,擅自进入村庄,立即斩首示众。
百姓因此欢欣喜悦,投奔的人如同归家一般。
适逢高祖患病,下令撤军,于翼也回到了他原来的方镇。
开皇初年(581),授太尉。
三年(583)五月去世。
追赠原任官职,加蒲晋怀绛邵汾州诸军事、蒲州刺史封号。
谥号为“穆”。
于翼为人恭顺节俭,与人无争,常以骄傲自满为戒,因此以功成名就终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