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削加工工艺范围及铣削方式
- 格式:doc
- 大小:492.00 KB
- 文档页数:7
页脚内容1数控铣削加工工艺范围及铣削方式铣削是铣刀旋转作主运动,工件或铣刀作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
铣削的主要工作及刀具与工件的运动形式如图所示。
在铣削过程中,根据铣床,铣刀及运动形式的不同可将铣削分为如下几种:(1)根据铣床分类根据铣床的结构将铣削方式分为立铣和卧铣。
由于数控铣削一个工序中一般要加工多个表面,所以常见的数控铣床多为立式铣床。
(2)根据铣刀分类根据铣刀切削刃的形式和方位将铣削方式分为周铣和端铣。
用分布于铣刀圆柱面上的刀齿铣削工作表面,称为周铣,如图6-2(a )所示;用分布于铣刀端平面上的刀齿进行铣削称为端铣,如图6-2(b )所示。
图中平行于铣刀轴线测量的切削层参数ap 为背吃刀量。
垂直于铣刀轴线测量的切削层参数ac 为切削宽度,fz是每齿进给量。
单独的周铣和端铣主要用于加工平面类零件,数控铣削中常用周、端铣组合加工曲面和型腔。
(3)根据铣刀和工件的运动形式公类根据铣刀和工作的相对运动将铣削方式分为顺铣和逆铣。
铣削时,铣刀切出工件时的切削速度方向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同,称为顺铣如图(6-3)a 所示;铣削时,铣刀切入工件时的切削速度方向与工件进给方向相反,称为逆铣,如图(6-3)b所示。
顺铣与逆铣比较:顺铣加工可以提高铣刀耐用度2~3倍,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较小,尤其在铣削难加工材料时,效果更加明显。
铣床工作台的纵向进给运动一般由丝杠和螺母来实现,采用顺铣法加工时,对普通铣床首先要求铣床有消除进给丝杠螺母副间隙的装置,避免工作台窜动;其次要求毛坯表面没有破皮,工艺系统有足够的刚度。
如果具备这样的条件,应当优先考虑采用顺铣,否则应采用逆铣。
目前生产中采用逆铣加工方式的比较多。
数控铣床采用无间隙的滚球丝杠传动,因此数控铣床均可采用顺铣加工。
数控铣削主要特点(1)生产率高(2)可选用不同的铣削方式(3)断续切削(4)半封闭切削数控铣削主要加工对象(1)平面类零件页脚内容2加工面平行或垂直水平面,或加工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定角的零件为平面类零件。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与编程一、数控铣削主要加工对象数控铣削是机械加工中最常用的加工方法之一,它主要包括平面铣削和轮廓铣削,还可以对零件进行钻、扩、铰、镗、锪加工及攻螺纹等。
数控铣床有立式、卧式、龙门式三类,数控铣床加工工艺以普通铣床加工工艺为基础,数控加工中心从结构上看是带刀库的镗铣床,除铣削加工外,也可以对零件进行钻、扩、铰、镗、锪加工及攻螺纹等,因此数控铣床与数控加工中心从工艺上看加工工艺类似,主要适用于下列几类零件的加工。
1、平面类零件平面类零件是指加工面平行、垂直于水平面或其加工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定角的零件,这类零件的特点是,各个加工表面是平面,或展开为平面。
如图4-1所示的三个零件都属于平面类零件,其中的曲线轮廓面M和正圆台面N,展开后均为平面。
图4-1 平面类零件2、变斜角类零件加工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呈连续变化的零件称为变斜角类零件。
图4-2是飞机上的一种变斜角梁缘条,该零件在第②肋至第⑤肋的斜角α从3°10′均匀变12肋又均匀化为2°32′,从第⑤肋至第⑨肋再均匀变化为1°20′,最后到第○变化至0°。
变斜角类零件的变斜角加工面不能展开为平面,但在加工中,加工面与铣刀圆周接触的瞬间为一条直线。
加工变斜角类零件最好采用四坐标和五坐标数控铣床摆角加工,在没有上述机床时,也可在三坐标数控铣床上进行二轴半控制的近似加工。
图4-2 变斜角零件3、曲面类零件加工面为空间曲面的零件称为曲面类零件。
曲面类零件的加工面不仅不能展开为平面,而且它的加工面与铣刀始终为点接触。
加工曲面类零件一般采用三坐标数控铣床。
加工曲面类零件的刀具一般使用球头刀具,因为其他刀具加工曲面时更容易产生干涉而过切邻近表面。
加工立体曲面类零件一般使用三坐标数控铣床,采用以下两种加工方法。
(1)行切加工法采用三坐标数控铣床进行二轴半坐标控制加工,即行切加工法。
如图4-3所示,球头铣刀沿XY平面的曲线进行直线插补加工,当一段曲线加工完后,沿X方向进给ΔX再加工相邻的另一曲线,如此依次用平面曲线来逼近整个曲面。
数控铣床概述图1-1 立式数控数控铣床概述一.数控铣床的工艺范围数控铣床(Numerical Control Milling Machine)适合于各种箱体类和板类零件的加工。
它的机械结构除基础部件外,还包括主传动系统和进给传动系统,实现工件回转、定位的装置和附件,实现某些部件动作和辅助功能的系统和装置,如液压、气动、冷却等系统和排屑、防护等装置,特殊功能装置,如刀具破损监视、精度检测和监控装置,为完成自动化控制功能的各种反馈信号装置及元件。
铣削加工是机械加工中最常用的加工方法之一,它主要包括平面铣削和轮廓铣削,也可以对零件进行钻、扩、铰、锪及螺纹加工等。
二.数控铣床的分类1.按主轴布置形式分类按机床主轴的布置形式及机床的布局特点分类,可分为数控立式铣床、数控卧式铣床和数控龙门铣床等。
(1) 立式数控铣床一般可进行三坐标联动加工,目前三坐标数控立式铣床占大多数。
如图1-1所示,数控立式铣床主轴与机床工作台面垂直,工件装夹方便,加工时便于观察,但不便于排屑。
一般采用固定式立柱结构,工作台不升降。
主轴箱做上下运动,并通过立柱内的重锤平衡主轴箱的质量。
为保证机床的刚性,主轴中心线距立柱导轨面的距离不能太大,因此,这种结构主要用于中小尺寸的数控铣床。
此外,还有的机床主轴可以绕X 、Y 、Z 坐标轴中其中一个或两个做数控回转运动的四坐标和五坐标数控立式铣床。
通常,机床控制的坐标轴越多,尤其是要求联动的坐标轴越多,机床的功能、加工范围及可选择的加工对象也越多。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机床结构更加复杂,对数控系的要求更高,编程难度更大,设备的价格也更高。
数控立式铣床也可以附加数控转盘,采用自动交换台,增加靠模装置来扩大它的功能、加工范围及加工对象,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2) 卧式数控铣床卧式数控铣床与通用卧式铣床相同,其主轴轴线平行于水平面。
如图1-2所示,数控卧式铣床的主轴与机床工作台面平行,加工时不便于观察,但排屑顺畅。
数控加工零件的工艺分析与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数控加工是指利用计算机数控系统,通过编写程序控制机床工作来加工零件的一种加工方式。
在工业生产中,数控加工因其高精度、高效率、高灵活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其中数控铣削是一种常见的数控加工方式,本文将从工艺分析、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控加工零件的工艺分析工艺分析是数控加工的一项前置工作,它的目的是确定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和刀具,制定加工程序等,从而保证加工质量和效率。
具体而言,工艺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零件的材质和形状:不同材质的加工性能不同,加工时需要选择相应的切削参数和刀具;而零件的形状和结构也会影响加工难度和精度,需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2. 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根据零件的要求,确定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切削参数和工艺措施。
3. 工序分析:对零件进行逐个工序分析,确定加工顺序、加工方向、加工路径和刀具选择等重要内容,同时把握好每个工序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4. 刀具选择:根据加工材料、零件形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刀具尺寸,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5. 加工程序制定:通过数控编程软件,编写机床加工程序,包括各种切削参数、刀具路径、指令参数等信息,为数控加工提供参考。
二、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数控铣削是一种高速旋转的刀具在工件表面上进行切削的加工方式,它广泛应用于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件的加工中。
数控铣削在工件制作中具有大量价值和应用,且数控铣削加工工艺也是半自动化和自动化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
要把好铣削的关,需要具备以下几点:1. 刀具选择:刀具的选择是影响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需要考虑切削材料,选择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等材质的刀具;其次要考虑刀具尺寸和形状,根据零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
2. 切削参数:切削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等,这些参数的选定与零件材料、刀具材料、刀具尺寸和表面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分析数控铣削加工是现代制造业中常见的加工方式之一,它使用数控铣床进行金属材料的削除加工。
与传统的手工和半自动铣削相比,数控铣削具有高效、精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本文将从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和加工工具选择等方面,对数控铣削加工的工艺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工艺流程1.加工准备:明确加工件的尺寸要求、材料和加工工艺要求,并选择合适的加工刀具和夹具。
2.编写加工程序:根据零件的几何形状和加工要求,编写数控机床可识别的加工程序。
3.加工装夹:根据加工程序,选择适当的夹具和装夹方式,在数控铣床上夹紧工件。
4.设定工艺参数:根据加工材料的性质和加工要求,设置合理的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等参数。
5.加工加工:启动数控机床,进行自动化加工,监控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6.加工检验: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检验,检查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7.加工记录:记录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和检验结果,以备后续生产参考。
二、工艺参数1.切削速度:是指刀具在单位时间内切削的长度。
根据加工材料的硬度和切削性能,合理选择切削速度,既能保证加工效率,又能保证刀具寿命。
2.进给速度:是指刀具在单位时间内在加工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进给速度的选择应考虑切削力和切削表面的要求。
3.切削深度:是指刀具在一次进给过程中所削除的材料层厚度。
切削深度的选择应使得切削力合理,既能保证加工效率,又能避免切削表面的质量。
4.刀具半径补偿:数控铣床会自动根据刀具半径补偿值进行补偿,使得加工轮廓与设计轮廓一致。
5.加工顺序:根据零件的几何形状和切削力的分布情况,合理选择加工顺序,避免零件变形和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过大。
三、加工工具选择1.刀具材料:刀具材料应具有一定的硬度、耐磨性和耐冲击性,常用的刀具材料有硬质合金、高速钢和陶瓷等。
2.刀具形状:根据零件的几何形状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形状,如平面铣刀、立铣刀、球头铣刀等。
3.切削刃数:根据加工材料的硬度和切削性能,选择合适的刀具刃数,既能保证加工效率,又能保证刀具寿命。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围及铣削方式铣削是铣刀旋转作主运动,工件或铣刀作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
铣削的主要工作及刀具与工件的运动形式如图所示。
在铣削过程中,根据铣床,铣刀及运动形式的不同可将铣削分为如下几种:(1)根据铣床分类根据铣床的结构将铣削方式分为立铣和卧铣。
由于数控铣削一个工序中一般要加工多个表面,所以常见的数控铣床多为立式铣床。
(2)根据铣刀分类根据铣刀切削刃的形式和方位将铣削方式分为周铣和端铣。
用分布于铣刀圆柱面上的刀齿铣削工作表面,称为周铣,如图6-2(a)所示;用分布于铣刀端平面上的刀齿进行铣削称为端铣,如图6-2(b)所示。
图中平行于铣刀轴线测量的切削层参数ap为背吃刀量。
垂直于铣刀轴线测量的切削层参数ac为切削宽度,fz是每齿进给量。
单独的周铣和端铣主要用于加工平面类零件,数控铣削中常用周、端铣组合加工曲面和型腔。
(3)根据铣刀和工件的运动形式公类根据铣刀和工作的相对运动将铣削方式分为顺铣和逆铣。
铣削时,铣刀切出工件时的切削速度方向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同,称为顺铣如图(6-3)a 所示;铣削时,铣刀切入工件时的切削速度方向与工件进给方向相反,称为逆铣,如图(6-3)b所示。
顺铣与逆铣比较:顺铣加工可以提高铣刀耐用度2~3倍,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较小,尤其在铣削难加工材料时,效果更加明显。
铣床工作台的纵向进给运动一般由丝杠和螺母来实现,采用顺铣法加工时,对普通铣床首先要求铣床有消除进给丝杠螺母副间隙的装置,避免工作台窜动;其次要求毛坯表面没有破皮,工艺系统有足够的刚度。
如果具备这样的条件,应当优先考虑采用顺铣,否则应采用逆铣。
目前生产中采用逆铣加工方式的比较多。
数控铣床采用无间隙的滚球丝杠传动,因此数控铣床均可采用顺铣加工。
数控铣削主要特点(1)生产率高(2)可选用不同的铣削方式(3)断续切削(4)半封闭切削数控铣削主要加工对象(1)平面类零件加工面平行或垂直水平面,或加工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定角的零件为平面类零件。
目前,在数控铣床上加工的绝大多数零件属于平面类零件。
(2)变斜角类零件加工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呈连续变化的零件称为斜角类零件。
这类零件多为飞机零件,如飞机上的整体梁、框、橡条与肋等。
(3)曲面类零件加工面为空间曲面的零件称为曲面类零件。
如模具、叶片、螺旋桨等。
加工曲面类零件一般采用三坐标数控铣床。
当曲面较复杂、通道较狭窄、会伤及毗邻表面及需刀具摆动时,要采用四坐标或五坐标铣床。
数控铣削的刀具与选用对数控铣削刀具的基本要求(1)铣刀刚性要好(2)铣刀的耐用度要高此外,铣刀切削刃的几何参数的选择及排屑性能也非常重要。
铣刀的种类(1)面(端)铣刀面铣刀的圆周表面和端面上都有切削刃,端部切削刃为副切削刃。
由于面铣刀的直径一般较大,为直径50~500mm,故常制成套式镶齿结构,即将刀齿和刀体分开,刀齿为高速或硬质合金,刀体采用40cr制作,可长期使用。
高速钢面铣刀按国家标准规定,直径d=直径80~250mm,螺旋角β=10度,刀齿数Z=10~26.硬质合金面铣刀与高速钢铣刀相比,铣削速度较高,加工效率高,加工表面质量也较好,并可加工带有硬皮和淬硬层的工件,故得到广泛应用。
硬质合金面铣刀按刀片和刀齿的安装方式不同,可分为整体焊接式、机夹一焊接式和可转位式三种(见图6-4)。
面铣刀主要以端齿为主加工各种平面,主偏角为90度的面铣刀还能用时加工出与平面垂直的直角面,但这个面的高度受到刀片长度的限制。
面铣刀齿数对铣削生产率和加工质量有直接影响,齿数越多,同时工作齿数也多,生产率高。
铣削过程平稳,加工质量好。
可转拉面铣刀的齿数根据直径不同可分为粗齿,细齿,密齿三种(参见下表)。
粗齿铣刀主要用于粗加工;细齿铣刀用于平稳条件下的铣削加工;密齿铣刀的每齿进给量较小,主要用于薄壁铸铁件加工。
(2)立铣刀立铣刀是数控铣床上用得最多的一种刀具,主要有高速钢立铣刀和硬质合金立铣刀两种类型,其结构如图6-5所示。
立铣刀的圆柱表面和端面上都有切削刃,它们可同时进行切削,也可单独进行切削,主要用于加工凸轮、台阶面、凹槽和箱口面。
为了能加工较深的沟槽,并保证有足够的备磨量,立铣刀的轴向长度一般较长。
为了改善切屑卷曲情况,增大容屑空间,防止切屑堵塞,刀齿数比较少,容屑槽圆弧半径则较大。
一般粗齿立铣刀具数Z=3~4,细齿立铣刀齿数Z=5~8,套式结构Z=10~20。
容屑槽圆弧半径r=2-5cm。
直径较小的立铣刀,一般制成带柄形式。
(3)模具铣刀模具铣刀由立铣刀发展而成,可分为圆锥形立铣刀、圆柱形球头立铣刀和圆锥形球头立铣刀三种,其柄部有直柄、削平型直柄和莫氏锥柄。
(4)键槽铣刀键槽铣刀有两个刀齿,圆柱面和端面都有切削刃,端面刃延至中心,可以短距离的轴向进给,既像立铣刀,又类似钻头。
加工时先轴向进给达到槽深,然后沿键槽方向铣出键槽全长,如图所示:按国家标准规定,直柄键槽铣刀直径d=2~22mm,锥柄键槽铣刀直径d=14~50mm。
键槽铣刀直径偏差有e8t和d8两种。
(5)鼓形铣刀如图所示是一种典型的鼓形铣刀,它的切削刃分布在半径为R的圆弧上,端面无切削刃。
加工时控制刀具上下位置,相应改变刀刃的切削部位,可以在工件上切出从负到正的不同斜角。
R越小,鼓形铣刀所能加工的斜角围越广,但所获得的表面质量也越差。
这种刀具的缺点是刃磨困难,切削条件差,而且不适于加工有底的轮廓表面。
(6)成形铣刀图6-10是常见的几种成形铣刀,一般都是为特定的工件结构或加工容专门设计制造的,如角度面、凹槽、特形孔或特形台等。
除了上述几种典型的铣刀类型外,数控铣刀的结构还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中,例如图6-11所示铣刀(俗称牛鼻铣刀)的刚度、刀具而用度和切削性能都较好。
铣刀的选择(1)铣刀类型的选择铣刀类型应与工件表面形状与尺寸相适应,加工较大的平面应选择面铣刀;加工凹槽、较小的台阶面及平面轮廓应选择立铣刀;加工空间曲面、模具型腔或凸模成形表面等多选用模具铣刀;加工封闭的键槽选择键槽铣刀;加工变斜角零件的变斜角面应选用鼓形铣刀;加工各种直的或圆弧的凹槽、斜角面、特殊孔等应选用成形铣刀。
(2)铣刀参数的选择1.面铣刀主要参数的选择标准可转位面铣刀直径为16~630mm。
铣刀的直径应根据铣削宽度、深度选择,一般铣前深度、宽度越大、越深,铣刀直径也应越大。
精铣时,铣刀直径要大些,尽量包容工件整个加工面宽度,以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并减小相邻两次进给之间的接刀痕。
铣刀齿数应根据工件材料和加工要求选择,一般铣削塑性材料或粗加工时,选用粗齿铣刀;铣削脆性材料或半精加工、精加工时,选用中、细齿铣刀。
面铣刀几何角度的标注见图。
前角的选择原则与车刀基本相同,只是由于铣削时有冲击,故前角数值一般比车刀略小,尤其是硬质合金面铣刀,前角数值一般减小得更多些。
铣削强度和硬度都高的材料时可选用负前角。
前角的数值主要根据工件材料和刀具材料来选择。
铣刀的磨损主要发生在后刀面上,因此适当加大后角可减少铣刀磨损。
常取a=50~120,工件材料较软时取大值,工件材料硬取小值,细齿铣刀取大值。
铣削时冲击力大,为了保护刀尖,硬质合金面铣刀的刃倾角常取λS= -50~ -150。
只有在铣削低强度材料时,取λS= 50。
主偏角κγ在450~900围选取,铣削铸铁常用450,铣削一般钢材常用750,铣削带凸肩的平面或薄壁零件时要用900。
2.立铣刀主要参数的选择立铣刀主切削刃的前角在法剖面测量,后角在端剖面测量,前、后角的标注如图(6-5b)所示。
前、后角都为正值,根据工件材料和铣刀直径选取,其具体数值可分别参考表6.3和表6.4。
立铣刀的有关尺寸参数如图6.13所示,推荐按下述经验数据选取。
●刀具半径R小于零件轮廓面的最小曲率半径Rmin,一般取R=(0.8~0.9)Rmin.●零件的加工高度H小于等于1/4~1/6 R,以保证刀具有足够的刚度。
●对不通孔(深槽),选取1=H+(5~10)mm(1为刀具切削部分长度,H为零件高度)。
●加工外型及通槽时,选择1=H+r+(5~10)mm(r为端刃圆角半径)。
●加工助时,刀具直径为D=(5~10)b(b为肋的厚)。
●粗加工轮廓面时,立铣刀最大直径D可按下式计算(见图6-14)。
式中:D 轮廓的最小凹圆角半径;δ圆角邻边夹角等分线上的精加工余量;δ1 精加工余量;φ圆角两邻边的最小夹角。
切削用量的选择切削用量的基本选择原则,在保证加工质量和刀具耐用度的前提下,使生产率达到最大,从而获得最大的切削效益。
切削用量的确定顺序,粗加工时,先选取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或侧吃刀量,其次选定尽可能大的进给速度,最后根据刀具耐用度确定最佳切削速度。
精加工时,先根据粗加工后的余量确定背吃刀量,其次根据零件表面粗糙度要求,选取较小的进给速度,最后在保证刀具而用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大的切削速度。
背吃刀量(端铣)或侧吃刀量(圆周铣)如图所示,背吃刀量ap为平行于铣刀轴线测量的切削层尺寸。
端铣时,ap为切削层深度;而圆周铣削时,ap为被加工表面的宽度。
侧吃刀量ap为垂直于铣刀轴线测量的切削层尺寸。
端铣时,ap为被加固工表面宽度;圆周铣削时,ap为切削层深度。
背吃刀量或侧吃刀量的选取主要由加工余量的多少和对表面质量的要求决定。
当侧吃刀量ac小于d/2(d为铣刀直径)时,取ap-(1/3~1/2)d当侧吃刀量d/2小于等于d时,取ap=(1/4~1/3)d;当侧吃刀量ac=d(即满刀切削)时,取ap-(1/5~1/4)d。
当机床的刚性较好,且刀具的直径较大时,ap可取得更大。
粗加工的铣削宽度一般取0.6~0.8倍刀具的直径,精加工的铣削宽度由精加工余量确定。
进给速度进给速度vf是单位时间工件与铣刀沿进给方向的相对位移。
对铣削一般采用每齿进给量fz表示。
每齿进给量fz的选取主要取决于工件材料和刀具材料的力学性能、工件表面粗糙度值等因素。
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较高,fz越小;反之则取大值。
刀具材料的硬度越高,fz可取大值;反之则fz越小,硬质合金铣刀的每齿进给量一般高于同结构高速钢铣刀的每齿进给量。
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越小,fz就应越小。
工件刚性差或刀具强底低时,应取小值。
每齿进给量的确定可参考下表选取。
进给速度vf与铣刀每齿进给量fz、铣刀齿数Z及主轴转速n(r/min)的关系为:fv=f.z(min/ r)或vf=n.f.z(mm/min)切削速度铣削的切削速度计算公式为:由上式可知铣削的切削速度与刀具耐用度T,每齿进给量fz,背吃刀量ap,侧吃力量ac以及铣刀齿数Z成反比,而与铣刀直径成正比。
此外,铣削的切削速度也可参考下表选取。
主轴转速n(r/min)与铣削速度vc(m/min)及铣刀直径d(mm)的关系为:零件图的工艺性分析(1)数控铣削加工容的选择(2)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图样尺寸的正确标注●保证获得要求的加工精度●尽量统一零件轮廓圆弧的有关尺寸●保证基准统一原则●分析零件的变形情况(3)零件毛坯的工艺性分析●毛坯应有充分,稳定的加工余量●分析毛坯的装夹适应性●分析毛坯的余量大小及均匀性装夹方案的确定(1)定位基准的选择选择定位基准时,应注意减少装夹次数,尽量做到在一次安装中能把零件上所有要加工的表面都加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