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骨折内固定材料的种类
- 格式:pdf
- 大小:4.70 MB
- 文档页数:50
可吸收骨钉1简介众所周知,传统的骨折内固定材料通常由不锈钢、钛及其合金制成,但长期植入会引发蚀损、过敏、因应力遮挡作用而导致骨质疏松,术后再次骨折,且多数还需要二次取出。
近年来, 已有较多可汲取材料制作的骨折固定物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内固定效果。
与金属内固定物相比,其最具有临床吸引力的优点是,同意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装置进行骨折内固定的病例,在骨折愈合后无需再做一次取出手术。
可汲取板、钉通常使用可汲取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制成。
聚乳酸对人体无毒性,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引起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与异物排斥反应。
其降解产物是羟基乙酸与乳酸, 可参与体内糖类代谢循环, 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后降解成为二氧化碳与水排出体外。
无残留,对组织无刺激,无任何毒副作用。
此外,聚乳酸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与弹性模量,通过调节分子量、选择不一致的聚合方式及成型手段, 能够调节并操纵聚乳酸的力学性能与降解速度, 以满足不一致的临床需要。
过去,可汲取生物降解内固定物的机械性能较弱,限制了其被广泛应用。
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务必具备相当硬度、足够的稳固性与在人体内最终能完全降解等物理性能,并不能产生任何并发症。
多年来,经国外研究人员不断创新攻关,高分子生物降解植入装置己经具备上述要求,并达到了预定目标。
现在临床常用的材料有几种,芬兰Bionx公司研制的聚乳酸可汲取固定板还具有在常温下可任意弯制的特点,更方便临床应用。
固定板厚度为112mm,宽度为515mm,螺钉长度4~40mm,直径214mm。
材料初始抗弯曲强度为175Mpa, 抗剪切强度为120Mpa,强度维持时间12~18周,3年内可被机体完全汲取。
刚子(R)可汲取夹板及螺钉由日本Gunze公司生产,成分为聚L-乳酸(PLLA)。
注册商标为刚子(R)及Grand Fix(R)。
夹板厚度:1.5mm,宽度:5mm,孔径:2.2mm;夹板长度: 22~28 mm(4孔),34 mm(6孔);螺钉长度:7 mm,直径:2.2mm;救急螺钉长度:7 mm, 直径:2.3mm 。
外科手术技术中的植入物使用植入物在外科手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通过手术方法将人工材料植入患者体内,以修复或替代组织、器官的功能。
外科手术中的植入物广泛应用于骨科、胸腔外科、神经外科、心脏外科等多个领域。
植入物的种类包括金属、塑料、陶瓷、生物材料等。
其中,金属植入物如不锈钢、钛合金、铬合金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塑料植入物如聚乙烯、聚乙烯醇、聚氨酯等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生物相容性。
陶瓷植入物如氮化硅、氧化锆等具有高强度、耐磨损和生物相容性。
生物材料植入物如骨骼支架、膜片、腱骨连接器等则能够促进自体组织的生长和修复。
在骨科手术中,植入物的使用是非常常见的。
骨折修复包括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种方法,常用的内固定植入物有金属钢板、钢钉、螺钉等。
这些植入物通过锚定骨骼的方式,提供稳定性和支撑,加速骨折愈合。
外固定植入物则通过外部装置将骨折端固定,降低骨折部位的应力,促进骨折的愈合。
胸腔外科手术中,心脏支架是一种常见的植入物。
在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经过冠状动脉的血流受到阻塞,需要搭建一个新的通路来绕过阻塞部位。
这时,外科医生会将心脏支架植入冠状动脉,恢复血液的正常流动,减轻心脏负担。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植入物主要包括脑起搏器和脑植入电极。
脑起搏器可以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疾病,通过电刺激神经元来改善症状。
脑植入电极则用于记录脑电信号,用于研究和治疗癫痫、抑郁症等疾病。
心脏外科手术中,植入物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心脏支架、心脏瓣膜、人工心脏和心脏起搏器是最常见的植入物。
心脏支架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通过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血流。
心脏瓣膜则用于替代或修复病损心脏瓣膜,恢复心脏功能。
人工心脏和心脏起搏器则通过电刺激来帮助心脏维持正常的节律和功能。
总之,植入物在外科手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过修复、替代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植入物的种类和应用范围广泛,医生在选择和使用植入物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目的和风险。
常见骨折的固定方法
夹板固定法:这是一种外固定方法,通常用于四肢骨折。
医生会使用夹板、石膏或绷带等材料将骨折部位固定住,以保持骨骼的稳定性和防止进一步损伤。
夹板固定法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和肿胀,促进骨折愈合。
石膏固定法:石膏固定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固定方法,通常用于手腕、脚踝和手臂等部位的骨折。
医生会将石膏绷带缠绕在受伤部位,然后用水浸泡使其硬化。
石膏固定法可以有效地固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并减轻疼痛和肿胀。
牵引固定法:牵引固定法通常用于颈椎、腰椎和股骨干等部位的骨折。
医生会在受伤部位施加牵引力,使骨折部位对齐并保持稳定。
牵引固定法可以通过外部装置(如牵引床或牵引架)或内部装置(如钢针或钢板)实现。
支架固定法:支架固定法是一种外部固定方法,通常用于四肢骨折。
医生会使用金属支架将骨折部位固定住,以保持骨骼的稳定性和防止进一步损伤。
支架固定法可以调整角度和长度,以适应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的骨折。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固定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固定方法,如外固定器固定、内固定等。
不同的骨折类型和部位需要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固定方案。
总之,正确的固定方法对于治疗骨折至关重要。
患者应该及时就医,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固定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健康。
医用植入材料分类医用植入材料是指经过人工加工和设计,用于修复、替代或增强人体组织功能的材料。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骨科、牙科、心血管、神经等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
根据其组成、用途和材料特性,医用植入材料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
一、金属类植入材料金属类植入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常用于修复骨骼缺损、牙科种植和血管支架等。
常见的金属类材料有钛合金、不锈钢、镍钛合金等。
钛合金由于其轻便、高强度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在医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生物降解类植入材料生物降解类植入材料是指在人体内可以逐渐降解、被吸收或代谢的材料,不需要二次手术进行取出。
这种材料可以为组织提供支撑和保护,并帮助组织恢复正常功能。
常见的生物降解类材料有聚乳酸(PLA)、聚羟基乙酸(PHA)等。
它们可以用于缺损骨折的修复、软骨组织修复、腱骨修复等。
三、聚合物类植入材料聚合物类植入材料是指由聚合物构成的材料,具有多样的形态和性质,可以满足不同的植入要求。
聚合物类材料在医学上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柔韧性和可塑性。
常见的聚合物类材料有聚乙烯醇、聚乳酸、聚己内酯等。
它们在软组织修复、心脏血管修复和腹腔手术等方面应用广泛。
四、生物活性类植入材料生物活性类植入材料是指能够与人体组织进行活性相互作用的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释放出生长因子、药物或其他活性物质,促进组织的生长和修复。
常见的生物活性类材料有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等。
它们在骨组织修复、牙科种植和软组织修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作用。
五、复合类植入材料复合类植入材料是指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
通过优势互补,它们可以兼具多种特性,如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力学性能等。
常见的复合类材料有聚乳酸-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己内酯等。
复合类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为医疗领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总结起来,医用植入材料根据其材料特性和应用领域可以分为金属类、生物降解类、聚合物类、生物活性类和复合类等不同分类。
四种固定材料在肋骨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及比较高晓天;梁克;谢占强;张展飞【摘要】目的比较钢丝、可吸收髓内钉、记忆合金环抱器、条形钢板四种肋骨内固定材料在肋骨骨折内固定中的差异.方法近4年来我科共实施肋骨骨折内固定术83例,其中钢丝固定者11例,可吸收髓内钉固定者34例,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者25例,条形钢板固定者13例.比较四种固定方式在手术费用,手术时间,胸廓畸形矫正程度,断端复位情况,牢固程度及疼痛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钢丝肋骨固定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费用低廉,断端复位情况及牢固程度较差,且不可吸收.可吸收髓内钉肋骨固定手术费用较高,断端复位情况及牢固程度较差,但可吸收.记忆合金环抱器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费用较高,断端复位情况及牢固程度好.条形钢板手术操作简单,断端复位情况及牢固程度可,术后无肋间神经卡痛现象,但不可吸收,放射线下表现明显.结论四种材料的肋骨固定各有其优缺点,临床上应结合固定材料的特点,病情以及患者经济能力综合考虑应用.【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年(卷),期】2017(017)002【总页数】4页(P209-212)【关键词】肋骨骨折;内固定;临床应用;比较【作者】高晓天;梁克;谢占强;张展飞【作者单位】524001 广东湛江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524001 广东湛江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524001 广东湛江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524001 广东湛江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1肋骨骨折在胸部创伤中较为常见,简单的肋骨骨折一般经过简单的保守处理即可。
但多根的肋骨骨折或伴有合并症患者如慢性支气管肺炎,伴随骨折的肋骨数增多,肋骨骨折将成为预后不佳的严重影响因素[1,2]。
尽管通过外科手术进行肋骨骨折的内固定没有明确的标准治疗路径,但内固定已广泛开展,并越来越趋向于微创化[3,4]。
目前常用固定材料为钢丝,可吸收髓内钉,钢板以及记忆合金环抱器四种材料。
内固定钢板分类标准
内固定钢板是一种常用的骨折治疗方法,其分类标准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1. 材质:内固定钢板可以由不锈钢、钛合金、钴铬合金等不同材料制成。
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如耐腐蚀性、强度和生物相容性。
2. 固定方式:内固定钢板可以分为螺钉固定和钢板固定两种方式。
螺钉固定是将钢板与骨骼固定在一起,而钢板固定则是将钢板直接插入骨骼中。
3. 形状:内固定钢板的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骨折部位而有所不同。
例如,直钢板适用于长骨骨折,而钩状钢板适用于腕关节骨折。
4. 适用人群: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内固定钢板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儿童骨折需要选择适合儿童生长的内固定钢板,而老年人的骨骼较为脆弱,需要选择更加稳定的内固定钢板。
5. 国产与进口:国产内固定钢板和进口内固定钢板在品质、价格和使用效果上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进口内固定钢板在材料、工艺和品质方面更加优秀,但价格也相对较高。
总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钢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骨折部位、经济条件等因素,以及医生的建议和手术要求。
骨科内固定的材料主要分类骨科内固定材料是许多骨折病人手术时需要用到的手术器材。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传统骨科内固定材料主要有不锈钢系列、钴铬钼合金、钛和钛合金等,这些都是永久性植入材料。
(1)不锈钢系列:均为奥氏体的铁基合金。
以奥氏体不锈钢为基础,再加入钛元素,使材料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性能。
加入了钼元素,并相应地减少硫、磷等杂质,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和耐腐蚀性。
镍在不锈钢中的主要性能是防锈、抗腐蚀、提高材料的韧性。
316、316L、317、3l7L牌号的不锈钢,惰性好、耐蚀性强。
它的机械性能也适合制作内固定器材,是目前国际选用最广的医用不锈钢材料。
(2)钴、铬、钼合金:钴的硬度大,耐腐蚀性好;钼在合金中含量较不锈钢系列高,故合金的硬度大、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缺点是钴对细胞的毒性较大.植入人体后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甚至有致癌作用。
而且价格昂贵,制品加工困难,现已少用。
(3)钛及钛合金:包括纯钛和钛基合金两大类。
钛元素较活泼,晶体表面极易氧化。
材料表面氧化后形成一层钝性氧化膜,性质稳定、惰性大、耐酸、耐腐蚀性和组织相容性好,对细胞的毒性极低。
而且质量轻,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较不锈钢、钴铬钼合金低。
弹性模量接近人体皮质骨,作为骨折内固定材料有其优点,并有广泛应用价值。
纯钛的硬度低、质轻、不耐磨。
如在真空800摄氏度氮化炉中经表面氮化处理后,可增加它的硬度、耐磨性和惰性。
常用的钛合金内固定材料有两种。
a.T-6A1—4V:国产牌号为TC4。
其硬度和耐腐蚀性大于纯钛.而且质轻,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内固定金属材料之一。
b.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好,耐腐蚀性强。
它在低温下可产生可塑性变形,当温度升高后又能恢复原来形状,故可制作特殊需要的内固定用品,如特殊形状的钉和Ender针等。
但记忆复形的机械强度有限,目前尚不能广泛应用,还须进一步研究。
骨折固定器使用指南骨折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创伤之一,当骨折发生时,准确地使用骨折固定器可以起到稳定骨部的作用,促进骨折的愈合。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个骨折固定器使用指南,以便正确地应对骨折的处理。
一、骨折固定器的种类及选择原则骨折固定器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不同,有多种不同的种类可供选择。
常见的骨折固定器有夹板、石膏、外固定器和内部固定器等。
选择适当的骨折固定器需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考虑:1. 骨折的类型:不同类型的骨折需要不同种类的固定器进行固定,如简单骨折可选择夹板、石膏,而复杂骨折可能需要外固定器或内部固定器。
2. 骨折的位置:根据骨折所在部位的不同,需要选择能够覆盖并固定到骨折部位的固定器。
3. 个人特点:考虑到患者的年龄、体重、活动水平等个人特点,选择相应的固定器,以便满足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
二、骨折固定器的正确使用方法1. 夹板固定器:夹板是一种常见的简便、经济的骨折固定器。
在使用夹板固定器时,应注意以下步骤:- 选择适当长度的夹板,确保能够覆盖到骨折部位的两端,并使夹板与骨干保持一定的间距。
- 将夹板垫在骨折部位的两侧,用绷带或细绳轻柔地绑扎固定,并确保骨折部位能够保持适当的稳定。
2. 石膏固定器:石膏固定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固定手段,使用石膏固定器时需要注意以下步骤:- 在骨折部位固定前,应采取适当的预处理,如清洁皮肤、调整骨折至正确位置等。
- 使用适当长度的石膏布,将其在骨折部位上展开,确保能够充分覆盖到骨折部位两侧,并留出相应的观察口。
- 在覆盖好石膏布后,塑造石膏固定器形状,使其能够在保证固定骨折的同时保持适当的柔软度。
- 最后,使用绷带将石膏布固定好,并注意避免绷带过紧或过松。
3. 外固定器:外固定器常用于复杂骨折或软组织损伤较严重的情况。
使用外固定器时应注意以下步骤:- 先将外固定器的各个零部件组装好,确保调校好其长度和角度。
- 将外固定器的框架固定在身体部位上,并根据骨折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