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_黄疸
- 格式:ppt
- 大小:446.00 KB
- 文档页数:55
黄疸诊断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 黄疸的临床症状不包括以下哪项?A. 皮肤黄染B. 尿液深黄C. 粪便呈白色D. 体重增加答案:D2. 哪种类型的黄疸是由肝脏疾病引起的?A. 溶血性黄疸B. 肝细胞性黄疸C. 胆汁淤积性黄疸D. 混合性黄疸答案:B3. 以下哪项检查可以用于区分黄疸的类型?A. 血常规B. 肝功能检查C. 尿常规D. 粪便常规答案:B二、多选题1. 黄疸的常见病因包括:A. 肝炎B. 胆结石C. 贫血D. 遗传性代谢病答案:A、B、D2. 以下哪些检查有助于黄疸的诊断?A. 血清胆红素测定B. 肝脏超声C. 血常规检查D. 腹部CT答案:A、B、D三、判断题1. 所有类型的黄疸都会伴有尿液深黄和粪便浅白。
()答案:错误2. 黄疸患者必须进行肝功能检查以确定黄疸类型。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黄疸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黄疸的三种主要类型包括:- 溶血性黄疸: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快,释放大量非结合胆红素,常见于溶血性疾病。
- 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常见于肝炎等肝脏疾病。
- 胆汁淤积性黄疸:由于胆汁排泄受阻,导致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胆道疾病。
2. 黄疸患者应进行哪些常规检查?答案:黄疸患者应进行的常规检查包括:-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排除溶血性疾病。
- 肝功能检查:测定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评估肝脏功能。
- 肝脏超声或腹部CT:观察肝脏和胆道结构,排除胆道疾病。
五、案例分析题1. 患者,男性,35岁,因皮肤黄染、尿液深黄就诊。
体检发现肝大,肝功能检查显示ALT、AST明显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
请分析可能的黄疸类型及原因。
答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可能的黄疸类型为肝细胞性黄疸,原因可能是肝炎,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具体病因,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
2. 患者,女性,28岁,因皮肤黄染、尿液深黄、粪便浅白就诊。
诊断学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一、名词解释1.黄疸: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2.杂音:指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湍流所致的室壁、瓣膜或血管振动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是具有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噪杂声。
3.棒状小体:为白细胞胞质当中出现的红色细杆状物质1个或数个,长约1-6微米,故称为棒状小体。
棒状小体一旦出现在细胞中,就可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4.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5.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
6.杵状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增宽、增厚,指甲从根部到末端拱形隆起呈杵状。
7.奔马律:是舒张期额外心音的一种,是出现在第二心音后的附加心音,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组合而成的韵律酷似马奔跑时马蹄触地发出的声音,故称奔马律。
8.病理性Q波:①Q波宽度≥0.04s;②Q波振幅大于同导联R波的1/4;③不该出现Q波的导联上出现了Q波。
9.Kussmaul呼吸:主要由于代谢性酸中毒所致,临床常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表现为慢而深长规则的呼吸,可伴有鼾声,称为Kussmaul呼吸10.Murphy征阳性:左手大拇指压在胆囊点,其余四指与肋骨垂直,令病人深吸气,胆囊下降,碰到拇指,产生疼痛,并中止吸气动作。
意义:急性胆囊炎11.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12.Courvoisier征:梗阻性黄疸、胆囊显著肿大、胆囊无压痛,胰头癌压迫总胆管所致。
13.奇脉:指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或消失,系左心室搏血量减少所致。
正常人脉搏强弱不受呼吸周期影响。
14.板状腹: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为板状腹。
黄疸诊断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黄疸的定义是:A. 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值B. 皮肤和黏膜出现黄染C. 尿液颜色加深D. A和B答案:D2. 下列哪种疾病不会引起溶血性黄疸?A. 地中海贫血B.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D. 肝硬化答案:D3. 下列哪项检查结果不支持阻塞性黄疸的诊断?A. 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B. 尿液中胆红素阳性C. 尿液中尿胆原阴性D. 血清碱性磷酸酶正常答案:D4. 下列哪项是肝细胞性黄疸的特点?A. 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B. 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C.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间接胆红素正常D. 血清总胆红素正常,间接胆红素升高答案:B5. 下列哪种药物可能导致药物性肝细胞性黄疸?A. 青霉素B. 红霉素C. 氯霉素D. 苯妥英钠答案:D6. 下列哪项检查结果提示胆道梗阻?A. 腹部B超显示胆总管扩张B. 腹部CT显示肝脏弥漫性增大C. 腹部MRI显示胰腺增大D. 腹部B超显示胆囊壁增厚答案:A7. 下列哪种疾病常表现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A. 新生儿溶血症B. 新生儿肝炎C. 新生儿胆道闭锁D. 新生儿胆汁淤积症答案:A8. 下列哪种检查方法对于诊断肝外胆管梗阻最有价值?A. 腹部B超B. 腹部CTC. 腹部MRID.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答案:D9. 下列哪项检查结果提示肝内胆管梗阻?A. 肝功能检查提示转氨酶升高B. 肝功能检查提示碱性磷酸酶升高C. 肝功能检查提示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D. 肝功能检查提示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答案:D10. 下列哪种疾病可导致胆汁酸代谢异常?A. 肝硬化B. 胰腺炎C. 胆囊炎D. 胆汁淤积症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黄疸根据病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答案: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2. 溶血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黄疸一、填空题:1、在正常情况下,血清中胆红素(TB)正常值为umol/L,其中直接胆红素(CB)为〃mol/L2、黄疸按病因学分类分为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3、Charcot三联征是指、、。
常常提示___的诊断。
4、实验检查中,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支持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支持____________________ 。
5、胆汁瘀积性黄疸,实验检查可见,血清结合胆红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尿胆红素试验 _____________ ,尿色_____________ ,大便呈_______________ 。
二、判断题:1、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疸。
( )2、旁路胆红素约占总胆红素15-20%( )3、PTC是区别肝内或肝外胆管阻塞的最好辅助检查()4、Charcot三联征是指黄疸、右上腹痛、肝肿大。
()三、名词解释:1、黄疸2、隐性黄疸3、胆红素的肠肝循环4、旁路胆红素5、Girlbert 综合征6、核黄疸四、选择题:A型题1、旁路胆红素不包括:()A、过氧化物酶B、细胞色素氧化酶C、幼稚红细胞D、肌红蛋白E、衰老红细胞2、引起黄疸的疾病中,下列哪项不是后天获得性溶血性黄疸?()八、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海洋性贫血C、伯氨喹啉引起的溶血D、新生儿溶血E、蛇毒引起的贫血3、下列哪项不属于胆汁瘀积性黄疸:()A、肝内胆管结石B、长期服用甲基睾丸酮所致黄疸C、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D、肝硬化E、妊娠复发性黄疸4、下列那种疾病可引起肝细胞性疾病黄疸?()A、蚕豆病B、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C、毛细胆管型炎病毒性肝炎D、胆总管结石E、中毒性肝炎5、区别肝外或肝内胆管阻塞的部位,下列哪项检查最好:()A、X线检查B、CTC、B型超声波D、ERCPE、PTC6、下列哪项不属于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A、Girlbert 综合征B、Crigler-Najiar 综合征C、Mirizzi综合征D、Roter综合征E、Dubin-Johnson 综合征7、全身黄疸,粪便呈白陶土色,可见于:()A、胰头癌B、溶血性贫血C、钩端螺旋体病D、肝硬化E、重症肝炎8、血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增高,结合胆红素下降,粪便颜色加深,提示:()A、溶血性黄疸B、肝细胞性黄疸C、胆汁瘀积性黄疸D、Roter综合征E、核黄疸9、下述药物哪种易出现溶血性黄疸?()A、氯丙嗪B、卡铂C、伯氨喹啉D、甲基睾丸酮E、甲基硫氧嘧啶10、下列哪项有助于鉴别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瘀积性黄疸:()A、尿胆元定性和定量检查B、有无血红蛋白尿C、血中结合胆红素增高D、皮肤粘膜颜色E、尿胆红素阳性11、Charcot三联征常常提示:()A、肝脓肿B、急性化脓性胆管炎C、胆道蛔虫病D、原发性肝癌E、钩端螺旋体病B型题A、溶血性黄疸B、肝细胞性黄疸C、胆汁瘀积性黄疸D、Crigler-Najiar综合征E、Rotor综合征1、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故可产生核黄疸(见于新生儿)()2、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增加()3、血清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加()4、血清中总胆X型题1、按病因学分类,黄疸可分为:()A、肝细胞性黄疸B、胆汁瘀积性黄疸C、溶血性黄疸D、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E、药物性黄疸2、引起溶血性黄疸的疾病包括:()八、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蚕豆病C、海洋性贫血D、阵法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E、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3、下列哪些疾病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A、钩端螺旋体病B、病毒性肝炎C、败血症D、蚕豆病E、酒精性肝硬化4、引起黄疸的疾病中,下列哪些是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A、新生儿溶血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E、海洋性贫血5、黄疸伴右上腹痛可见于:()A、肝脓肿B、原发性肝癌C、胆总管结石D、病毒性肝炎E、胆道蛔虫症6、下列检查结果中,提示黄疸的为:()A、总胆红素>17.1umol/LB、肝功能转氨酶明显增高C、粪便呈白陶土色D、还原血红蛋白>50g/L£、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增高7、下列各项符合胆汁瘀积性黄疸的有:()A、皮肤黄染较轻,呈柠檬色B、长期服用氯丙嗪可发生C、粪便颜色呈白陶土色D、易出现肝性脑病£、常有寒战、高热8、肝细胞性黄疸时,下述检验哪项符合:()八、血清总胆红素增加8、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非结合胆红素减少C、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尿胆元增高E、尿胆红素定性试验阴性9、下列疾病哪些可出现黄疸伴胆囊肿大:( )A、胰头癌B、蚕豆病C、肝脓肿D、胆总管结石E、胆道蛔虫病10、关于黄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A、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疸B、尿胆红素试验对鉴别溶血性黄疸与胆汁瘀积性黄疸无意义C、Charcot三联征是指黄疸、右上腹痛、肝肿大D、ERCP是区别肝内或肝外胆管阻塞的最好辅助检查E、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皮肤搔痒,大便呈白陶土色五、问答题:1、从实验室检查方面鉴别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瘀积性黄疸2、简述黄疸的问诊要点,并举例说明六、病案分析:患者xxx,男性,36岁,未婚,干部,湖南长沙人。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黄疸的临床表现
医学诊断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帮助大家梳理知识。
黄疸临床表现
1.溶血性黄疸
(1)黄疸一般为轻度,呈浅柠檬色,不伴皮肤瘙痒。
(2)急性溶血时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即尿呈酱油或茶色。
(3)急性肾功能衰竭一般为严重患者;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除伴贫血外尚有脾肿大。
2.肝细胞性黄疸
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浅黄至深黄色,可伴有轻度皮肤瘙痒,其他为肝脏原发病的表现,如疲乏、食欲减退,严重者可有出血倾向、腹水、昏迷等。
3.胆汁淤积性黄疸
皮肤呈暗黄色,完全阻塞者颜色更深,甚至呈黄绿色,并有皮肤
瘙痒及心动过速,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本组疾病临床上少见:
(1)GiIbert综合征:黄疸外症状不多,肝功能也正常。
是由肝细胞摄取UCB功能障碍及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致血中ucB增高而出现黄疸。
(2)Dubin-Johnson综合征:由肝细胞对CB及某些阴离子向毛细胆管排泄发生障碍,致血清CB增加而发生的黄疸。
(3)crigIer-Najjar综合征:由肝细胞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致uCB不能形成CB,导致血中UCB增多而出现黄疸,本病由于血中ucB甚高,故可产生核黄疸,见于新生儿,预后极差。
(4)Rotor综合征:由肝细胞对摄取uCB和排泄cB存在先天性缺陷致血中胆红素增高而出现黄疸。
黄疸诊断学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选题1. 黄疸的直接原因不包括以下哪项?A. 溶血B. 肝细胞损伤C. 胆汁淤积D. 甲状腺功能亢进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黄疸的临床表现?A. 皮肤和巩膜黄染B. 尿液颜色加深C. 粪便颜色变浅D. 体重增加答案:D3. 黄疸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哪项检查?A. 血常规B. 肝功能检查C. 心电图D. 胸部X光答案:B4. 以下哪种黄疸属于病理性黄疸?A. 生理性黄疸B. 溶血性黄疸C. 肝前性黄疸D. 肝后性黄疸答案:B5. 以下哪项不是黄疸的治疗措施?A. 光疗B. 药物治疗C. 手术治疗D. 节食答案:D二、多选题1. 黄疸的常见原因包括以下哪些?A. 遗传性代谢疾病B. 肝脏疾病C. 胆道疾病D. 血液疾病答案:ABCD2. 黄疸的诊断需要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黄疸的起始时间B. 黄疸的持续时间C. 黄疸的严重程度D. 伴随症状答案:ABCD3. 黄疸的鉴别诊断包括以下哪些?A. 溶血性黄疸B. 肝细胞性黄疸C. 胆汁淤积性黄疸D. 假性黄疸答案:ABCD三、判断题1. 黄疸患者尿液颜色加深是其典型症状之一。
(对)2. 所有黄疸患者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错)3. 黄疸的诊断必须依赖肝功能检查。
(对)4. 黄疸患者粪便颜色变深是其典型症状之一。
(错)5. 黄疸患者需要进行光疗治疗。
(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黄疸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答案: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新生儿期出现,持续时间较短,不需要特殊治疗。
病理性黄疸则包括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其特点为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伴有其他症状,需要针对原因进行治疗。
2. 黄疸的诊断依据是什么?答案:黄疸的诊断主要依据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胆红素水平、转氨酶水平等指标。
此外,还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五、案例分析题患者,男,35岁,主诉近期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诊断学名词解释症状: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称为症状。
体征:是医生给病人检查时发现的具有诊断意义的征候。
问诊(inquiry):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做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法。
主诉( chief complaints ):是患者感受最主要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是本次就诊最主要原因和持续时间。
多于一项就按照发生的先后次序列出,并记录每个症状的持续时间。
主诉要简明精炼,不超过1—2句,20字左右。
现病史( 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围绕主诉进行描写,记述患者患病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既往史( past history):包括患者以往健康状况和过去曾患过的病( 包括各种传染病),外伤、手术及输血史,预防接种、药物过敏,特别是与本病有关疾病。
病历记录:是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等资料经过医学的思维归纳、分析和整理,加工成书面记录咯血(Hemoptysis):是指喉及喉一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
牵涉痛:是指除患病器官的局部疼痛外,还可见远离器官某部体表或深部组织的疼痛。
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改变。
三凹征:是指严重吸气性呼吸困难出现的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的体征。
心源性哮喘:是指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睡眠中突感胸闷气急,咳粉红色泡沫痰,重者可有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出汗、哮鸣音及肺底湿罗音。
恶心:为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的感觉,可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皮肤苍白、出汗、流涎、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等,常为呕吐的前奏。
一般恶心后随之有呕吐,但也可仅有恶心而无呕吐,或仅有呕吐而无恶心。
呕吐:是通过胃的强烈收缩迫使胃或部分小肠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
呕血(Hematemesis):上消化道疾病(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诊断学名词解释诊断学第七版名词解释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发热.中枢性发热:炙热因素不通过内源性致热源而直接作用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使体温升高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度,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咯血: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称咯血。
牵涉痛:是指内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的疾病引起的疼痛,可在体表的某一部位也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区。
发绀:又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中心性发绀:由于心肺疾病导致SaO2降低所指的发绀.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由于睡眠中迷走神经兴奋刺激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或者仰卧时肺活量减少肺淤血加重,因这种呼吸困难多在夜间睡眠中发作,故称.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
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黄疸: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现象称黄疸.它是症状,也是体征。
血尿:尿液离心沉淀后,镜检下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3个以上,即为血尿。
少尿:正常成人如果24小时尿量小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尿量小于17毫升,称为少尿。
多尿: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超过2500毫升诊断学名词解释尿三杯试验:患者一次排尿,将最初10~20毫升尿液留于第一杯中,中间30~40毫升尿液留在第二杯中,终末5~10毫升留在第三杯中。
抽搐: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或强直。
惊厥:惊厥是指肌群收缩表现为强直性或阵挛性。
惊厥的抽搐一般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
发热:是由于各种原因使机体产热和散热失衡,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在39~40℃或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
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高热期。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消耗热,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间歇热: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波状热: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回归热: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不规则热: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煽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心源性哮喘:重度呼吸困难。
呼吸有哮鸣声,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
两肺底部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增快,有奔马律。
此种呼吸困难称“心源性哮喘”。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夜间睡眠中突感胸闷气短、被迫坐起,惊恐不安。
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
三凹征:为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胸骨上凹、锁骨上凹和肋间隙凹陷,此时亦可不伴有干咳及高调希奇性喉鸣。
主要是由于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加所致。
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
Kussmaul呼吸:表现为深长而规则的呼吸,可伴有鼾音,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