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的诊断治疗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7.63 MB
- 文档页数:87
食管裂孔疝医学课件•食管裂孔疝概述•食管裂孔疝的症状与诊断•食管裂孔疝的治疗•食管裂孔疝的预防与康复•食管裂孔疝与其他疾病的联系目•食管裂孔疝的最新研究进展录01食管裂孔疝概述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而形成的疾病。
定义根据疝囊是否与胃相连,食管裂孔疝可分为滑动型和非滑动型两类。
分类定义与分类1发病机制23食管裂孔扩大是食管裂孔疝发生的主要原因。
食管裂孔扩大由于腹腔内压力增加,食管受到向外的牵拉,导致食管缩短,进而引起食管裂孔疝。
食管缩短慢性咳嗽、便秘、妊娠等可导致腹内压增加,促使腹腔内的脏器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
腹内压增加03相关因素肥胖、慢性咳嗽、便秘等因素可增加食管裂孔疝的发病风险。
流行病学01发病年龄食管裂孔疝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高发年龄为40~60岁。
02发病率食管裂孔疝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女性多于男性。
02食管裂孔疝的症状与诊断吞咽困难食管裂孔疝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这是由于食管裂孔疝使得食管变得弯曲和缩短,造成吞咽障碍。
胃灼热食管裂孔疝患者可能会出现胃灼热的症状,这是由于胃酸逆流至食管所导致。
反酸食管裂孔疝患者可能会出现反酸的症状,这是由于胃酸逆流至食管所导致。
胸痛食管裂孔疝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的症状,这是由于食管裂孔疝使得胸膜受到刺激,或者是由于裂孔疝引起的炎症反应所导致。
症状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食管裂孔疝的重要方法,可以在内镜下观察到食管裂孔疝的形态、位置和大小。
诊断方法X线钡餐检查X线钡餐检查是另一种常用的诊断食管裂孔疝的方法,可以在X线下观察到食管裂孔疝的形态和位置。
CT检查CT检查可以显示食管裂孔疝的大小、位置和程度,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周围组织的受压情况。
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是另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与食管裂孔疝相似,包括吞咽困难、胸痛、胃灼热和反酸等。
但是,胃食管反流病通常不会出现食管裂孔疝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
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出现嗳气、返酸、呕吐、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
手术治疗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主要方法,术后护理对于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为食管裂孔疝术后护理措施:一、术后体位1. 术后患者应采取高半卧位,以减少胃食管反流现象,减轻不适。
2. 保持床头抬高30-45度,有利于呼吸和减少胃食管反流。
3. 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二、饮食护理1. 术后6小时内禁食禁水,以免引起恶心、呕吐。
2. 术后6-8小时,若患者无不适,可给予少量温开水,观察有无不适反应。
3. 术后1-2天,可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稀饭等,避免过热、过冷、过硬、过辣的食物。
4. 术后3-5天,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面条、粥等。
5. 术后1周,可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
三、活动与运动1. 术后早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出血、疼痛。
2. 术后1-2天,可在床上进行适当活动,如翻身、踢腿等,促进血液循环。
3. 术后3-5天,可下床活动,但要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
四、口腔护理1. 术后患者口腔易滋生细菌,应保持口腔清洁。
2. 术后1-2天,可用盐水漱口,每天3-4次。
3. 若患者出现口腔异味、疼痛等,应及时通知医生。
五、呼吸道护理1. 术后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痰液,应鼓励患者咳嗽、咳痰。
2. 若患者无力咳嗽,可用吸痰器协助排痰。
3. 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如有呼吸困难,及时通知医生。
六、导尿管护理1. 术后患者如有留置导尿管,应保持导尿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
2. 观察尿液颜色、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 术后1-2天,可开始夹紧闭尿管,每隔2小时开放一次,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4. 术后3-5天,若无异常,可拔除导尿管。
七、伤口护理1.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2. 术后3-5天,可拆除伤口缝线。
3. 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出等异常情况,如有,及时通知医生。
食管裂孔疝(隔疝)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卫生出版社,2009年)。
食管裂孔疝是由于膈肌食管裂孔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后或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食管的膈下段和胃的上部经裂孔进入胸腔。
若胃食管结合部和胃移位至膈肌上方,称为滑动型食管裂孔疝。
若胃食管的结合部仍在正常位置,但一部分胃沿食管旁移位至胸腔,称为旁型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可引起胃食管反流并降低食管对酸的清除,因而导致胃食管反流病。
1.临床表现忠者往往并发反流性食管炎而有胸痛、心窝部烧灼感或烧心,常在饱食或饮酒后诱发。
偶尔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2.诊断要点:(1)X线检查:①胸部透视或摄片:如在纵膈内发现大气泡,左上腹胃泡影消失,应考虑为食管裂孔疝,②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当造影剂充盈胃底时,可发现责门、胃底不同程度地移位于横膈上方,可见胃粘膜皱襞通过裂孔出现在疝宾中,造影剂反流进入疝囊;膈上可见到对称性环状切迹,其上为扩张的食管末端,其下为疝入膈上的胃。
发现贲门、胃底不同程度地移位于横膈上方,可见胃粘膜皱襞通过裂孔出现在疝囊中,造影剂反流进入疝囊;膈上可见到对称性环状切迹,其上为扩张的食管末端,其下为疝入膈上的胃。
(2)内镜检查:可见齿状线上移(距门齿<40cm),在疝囊与膈肌食管裂孔处可见二个狭窄环。
内镜检查还可以确定有无反流性食管炎,以及与食管癌相鉴别。
(二)证候诊断1.肝胃郁热证:胸痛,烧心,胸胁胀满,嗳气反食,嘈杂易饥,舌红苔薄白或腻,脉弦。
2.脾胃湿热证:胸胁胀痛,烧心,口苦口干,食少纳呆,嗳气反酸,身重困倦,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3.脾胃虚寒证:嗳气反酸,胸胁胀满,烧心,泛吐清水,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神疲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弱。
4.气郁痰阻证:胸痛,胸胁胀满,吞咽困难,烧心,呕吐痰涎,嗳气呃逆,情绪舒畅可减轻,舌红苔白腻,脉弦滑。
5.气虚血瘀证:胸痛,干呕频频,胸胁胀满,固着不移,甚及后背,呕血或黑便,烧心反酸,神疲纳呆,少气懒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食管裂孔疝的诊断标准
食管裂孔疝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史及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胸骨后痛和反胃等表现,应了解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发作的时间,与进食及体位的关系,有无放散等。
2. 体检发现:可能无明显异常,无特殊体征。
3. 辅助检查:主要依靠X线检查确诊,常规胸部透视及胸部平片注意在心脏的后方或心影两侧有无含气的囊腔及气液平面,吞钡检查时注意有无膈上疝囊和疝囊内出现胃粘膜影,并观察膈上食管胃环的出现。
如钡餐检查出现上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征象,滑动型裂孔疝的诊断基本可以成立。
内窥镜检查可用于排除食管溃疡,炎症、狭窄及占位性病变等,可见到齿状线上移。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相关检查结果,可以综合判断是否患有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食管裂孔疝(esophagealhiatushernia)是胃的一部分经膈肌食管裂孔突入胸腔。
按其病变部位及形态,一般分为滑脱疝、食管旁疝及混合型疝。
滑脱疝最多见,占85%~90%,是膈下食管段、贲门及胃上部通过松弛及扩大的食管裂孔滑脱至胸腔,常于平卧时出现,站立时消失,较多发生胃食管反流。
食管旁疝也称滚动疝,较少见,是胃体前壁或胃底大弯侧从食管左前方疝入胸腔,而贲门仍在正常位置。
由于膈下段食管及食管-胃交接角仍保持正常位置,故较少发生胃食管反流,但巨大食管旁裂孔疝易发生嵌顿。
混合型裂孔疝指前两种裂孔疝并存。
食管裂孔疝多见于中老年人。
发生在儿童的裂孔疝常伴有先天性短食管。
体质肥胖、多孕、慢性便秘及其他原因使腹内压增高者,裂孔疝的发病率增高。
【诊断提示】1.由反流引起的症状食管裂孔疝患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与胃酸反流的程度有关。
有的基本无症状,而是在胃肠道钢剂检查时偶然发现。
典型反流症状是胸骨后烧灼样不适、疼痛、反酸、暧气和腹胀。
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样疼痛,多在饱餐后发生。
平卧、弯腰等可加重。
站立、半卧位、散步时或呕吐食物后可减轻。
伴有食管炎或溃疡者常有咽下困难及疼痛,开始为间歇性,进过冷、过热食物时发作。
2.裂孔疝嵌顿或扭转产生的症状裂孔疝疝入胃,如发生嵌顿可引起胃潴留、急性胃扩张,患者出现胸骨后闷胀和压迫感,常随着暧气和反流而减轻。
胃扩张可造成患者胸痛,类似心绞痛。
疝入胃嵌顿后血供差可致胃出血。
如发生疝入胃扭转,引起食管胃连接部和幽门完全梗阻,发生绞窄、坏死、破裂穿孔,胃内容物进入胸腔和纵隔,患者可剧烈胸痛甚至休克。
3.X线检查巨大的食管裂孔疝在胸透或胸部平片中,可在心脏左后方见到含气的囊腔,吞岸贝检查直接征象为疝囊内可见胃黏膜影,有膈上食管胃环,食管下段括约肌升高。
间接征象为膈食管裂孔增宽>2cm,钢剂反流入膈上囊>4cm,食管胃角变钝,膈上3cm以上出现功能性收缩环。
食管裂孔疝的内科诊断标准食管裂孔疝是指食管下端的括约肌和胃的上部通过食管裂孔移到胸腔内形成的一种疾病,患者的食物从食道进入胃部时,胃的一部分常常随着食管下端的括约肌而移位。
由于疝囊内具有一定的感染和炎症刺激性,其临床表现复杂。
因此,对于怀疑患有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医生需要进行内科诊断。
一、临床症状食管裂孔疝的临床症状因患者的疾病程度、疝囊大小等不同而异,常常表现为:•不适感:患者常有食物堵塞感、灼热感、胃部胀气等症状。
•胸口疼痛:食管裂孔疝患者胸口剧痛、烧灼感、胃酸反流等。
•呼吸道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声音嘶哑、哮鸣声、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疾病严重时可引起呕吐、嗳气、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二、体征检查食管裂孔疝患者在体检过程中,医生常常能够发现以下几个特征性体征:1.反流性食管炎:胃内容物反流会引起食管炎症,并可能出现二、三度食管乳头水肿、糜烂、溃疡等。
因此,医生可以通过内镜检查来诊断反流性食管炎。
2.贲门括约肌松弛现象:经过X线的检查,医生可以发现贲门括约肌松弛现象。
疝囊的大小、位置是判断贲门括约肌松弛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3.对称胸腹部检查:医生通过对称胸腹部检查发现疝囊时,常常检查到心脏、肺、肝脾等器官是否受压和移位。
三、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诊断食管裂孔疝。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辅助检查方法:1.X线检查:胃肠钡餐、食管钡餐可以明确贲门区是否松弛、疝囊的大小、位置、形态等信息。
2.放射性核素食管-胃-肠道三相造影:可以了解疝囊的大小、血流情况等。
3.24h食管及胃pH监测:包括食管酸反流时间百分比、最长酸反流时间、胃食管反流的细胞计数等参数,对睡眠时间胃内容物反流的症状有较高命中率。
4.食管内镜检查:可以对食管黏膜病变、反流性食管炎等进行诊断。
同时,该检查可以观察食管与贲门周围的病变和压迹情况,排除其他疾病。
也可以在检查中进行了食管下括约肌活检以排除食管癌等疾病。
四、总结综上所述,食管裂孔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不适感、胸口疼痛、呼吸道症状以及消化系统症状等,医生可以通过临床症状、体征检查以及辅助检查方法来确定食管裂孔疝的诊断。
食管裂孔疝注意什么食管裂孔疝,又称食管裂孔疝气胸,是指食管穿过膈肌裂孔向上移位,导致胃部一部分或全部脱出胸腔。
正常情况下,食管通过位于膈肌下方的食管裂孔进入腹腔,并与胃相连。
但是,当食管裂孔出现异常情况时,就会发生食管裂孔疝,造成胃部进入胸腔。
这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特殊的注意事项来管理和防治。
首先,饮食方面需要特别留意。
患者在饮食上应遵循“细嚼慢咽”的原则,避免进食过快或吃得过饱。
快速进食或暴饮暴食会导致胃部过度膨胀,加重食管裂孔疝的症状。
此外,患者应避免摄入大量的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咖啡、酒精等,因为这些食物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刺激食管黏膜,导致反流和疼痛。
其次,姿势和体位也十分重要。
患者应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久坐或久站。
长时间处于俯卧位或弯腰伏案工作会加重腹内压力,增加胃部向上移位的风险。
因此,患者在长时间工作或休息时,应进行适当的休息,保持躺卧位或站立姿势。
在休息时,可以使用有助于膈肌下降的床枕或枕头,以减轻胸腔内压力。
此外,及时治疗与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旦被确诊为食管裂孔疝,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进胃肠动力,减轻食管反流的症状。
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修补食管裂孔和重建食管与胃部的正常解剖位置,以恢复胃部在腹腔内的位置。
患者还需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定期复查和随访。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接受M R I、C T等检查,以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
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自身症状的变化,如果出现胸闷、胸痛、呕吐、吞咽困难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最后,患者需要避免一些诱发病情加重的因素。
如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举重等活动,避免饱餐一顿后直接躺下,还要远离吸烟等恶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心理健康也要得到重视,避免情绪激动、压力过大等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
总之,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常见且潜在危险的疾病,患者需要密切关注日常饮食、体位与姿势的调整,接受规范的治疗与管理,并注意预防病情加重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