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zo Piano 伦佐 皮亚诺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81 MB
- 文档页数:36
伦佐·皮亚诺∙简介∙作品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建筑师,1937年9月14日,伦佐•皮亚诺出生在热那亚一个建筑商家庭。
1964年他毕业于米兰理工学院的建筑学校。
1964年—1970年间主要在米兰从事建筑设计。
1970年起他开始了与里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s)的合作,成立了皮亚诺•罗杰斯(Piano & Rogers)设计事务所,并成功的完成了蓬皮杜中心的建筑设计工作。
这是皮亚诺建筑设计的第一成熟期,也是他第一风格的顶点和终结。
与此同时,他开始了与彼德•雷斯(Peter Rice)的合作,1977年,成立了称为皮亚诺•雷斯(Piano & Rice)设计事务所。
1980年以后,他的事务所改称为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并在巴黎和热那亚设立常驻办公机构。
1998年,皮亚诺荣获普利兹建筑奖(Prizker Architecture Prize)。
皮亚诺注重建筑艺术、技术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结合。
他的工作涉及到人文学科以及现代技术的大部分领域。
他的建筑思想严谨又舒情,在对传统的继承和改造方面,大胆创新又勇于突破。
用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来实现与先辈大师诸如达•芬奇、米开朗杰罗同样深远的理想——人、建筑与环境完美的统一。
并以热诚的态度关注着建筑的可居住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皮亚诺的作品范围惊人,从博物馆、教堂到酒店、写字楼、住宅、影剧院、音乐厅以及空港和大桥。
在他的作品中,广泛地体现着各种技术、各种材料和各种思维方式的碰撞,这些活跃的散点式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真正的具有洞察力的大师和他所率领的团队所要奉献给全人类的礼物。
这是本世纪乃至前几个世纪的大师们的共同理想。
他重视材料的运用,对材料有着特殊的敏感,他更重视技术对材料性能的进一步发掘,经他手使用的材料都被发挥到了材料性能的极至。
这种敏感,可以说来自于工匠世家深厚的家学和传统,来自于天性和勤奋。
转自: 专筑网 建筑大师Renzo Piano 3 伦佐·皮亚诺1966-2005年作品选3佐·皮亚诺基本信息伦佐·皮亚诺(RenzoPiano,1937年9月14日-)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建筑师。
1998年第二十届普利兹克奖得主。
因对热那亚古城保护的贡献,他亦获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
他出生于热那亚,目前仍生活并工作于这一古城。
他受教并于其后执教于米兰工学院(MilanPolitecnico)。
1965年-1970年,他为路易·康和Makowsky工作。
1971年-1977年,他与理查德·罗杰斯共事,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为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1977)。
伦佐·皮亚诺的生平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于1937年9月14日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Genoa)一个建筑商世家,皮亚诺的祖父、父亲、四位叔伯和一个兄弟都是建筑商人,当他还是个小男孩时,就爱在工地上攀来爬去,对沙石神奇地变成房屋与桥梁惊诧不已。
由于整日泡在建筑工人中间,他对建筑艺术与材料的崇敬与日俱增。
1964年,皮亚诺从米兰科技大学获得建筑学学位,开始了他永久性的建筑师职业生涯。
他先是受雇于费城的路易斯·康工作室、伦敦的马考斯基工作室,其后在热那亚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在那里,他开始了一系列试验性的设计:炼油厂、展览馆的陈列厅、多功能医院等等。
尽管皮亚诺深受多位建筑大师作品的影响,但自出道之日起,他就特立独行,决不墨守成规、拾人牙慧,并且始终偏爱开放式设计与自然光的效果。
1969年,皮亚诺得到了第一个重要的设计项目:位于日本大阪的工业亭。
这个设计吸引了许多赞赏的目光,包括一位出生于法国、说着英语的年轻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
他们发现彼此有许多的共同点。
1971年,一个工程商建议皮亚诺与罗杰斯合作参加巴黎的蓬皮杜中心国际竞赛,他们最终赢得了这个竞赛。
大师的思想伦佐·皮亚诺(RenzoPiano相信意大利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的草图表达是许多人热爱上建筑设计的缘由,也是众多设计师效仿的对象。
其草图表达清晰,线条精炼至极,偶尔的色彩点缀让画面顿生美感,活泼灵动!是一种自信而成熟的建筑设计思维的直接流露~“灵感”怀着高涨的热情整理了一套大师的手稿供各位赏析,如果补充请联系站长。
(以下文字来自网络:伦佐·皮亚诺的自我剖析:反叛与自由)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的创作思路和作品让人有种看三维立体画的感觉,第一面远观的整体印象并不足以充分理解他,但当你贴近了再离远了去看他,似乎才能真的看到作品背后的深意。
和许多大师一样,他有超强的动手能力,但也有独特的个性。
成长的建筑观1937年,我出生在意大利热那亚一个建造者的家庭,我的父亲是建筑工人,他对我的影响最大,因为我在七、八、九岁跟他学到的事情,会一辈子难忘。
我真正的热情并不只是盖房子,而是打造建筑物。
我在成长过程中,曾想和父亲一样当个建筑工人,但是在此同时,我又想摆脱热那亚,于是和我父亲年纪一样大的普维,就成为我的建筑工人典范:他智慧,为人处事果断。
1964年在米兰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我到他位于巴黎的美术工艺学校(Ecole des Artset Metiers)就读,他教导年轻人如何靠着双手来做事。
我还记得普维教我的练习:他给你一张纸,然后要你造一座桥,连接位于这张纸两端的点!之后他会回来,把铅笔放在你的桥梁上,如果桥垮了,你得再做一遍。
用这种方式,年轻人就会明白材料的特性,也了解到折叠可以强化其中一边的力量,但在另一个方向会较小。
因此,要找出的形式必须有稳定的表现,而不是迷人却不可行的即兴想法。
多亏有这些抗体,我能够安然度过年轻建筑师最困难的时光,那时你很容易陷入形式与学术概念的陷阱。
反叛与自由我年轻时一直很不听话,老是惹得母亲流泪。
一·建筑师背景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解析大胆创新勇于突破:伦佐·皮亚诺伦佐·皮亚诺(RenzoPiano)于1937年9月14日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Genoa)一个建筑商世家。
由于整日泡在建筑工人中间,他对建筑艺术与材料的崇敬与日俱增。
1964年,皮亚诺从米兰科技大学获得建筑学学位,开始了他的建筑师职业生涯。
他于1998年获第二十届普利兹克奖皮亚诺注重建筑艺术、技术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结合。
他的建筑思想严谨而抒情,在对传统的继承和改造方。
皮亚诺的作品范围惊人,从博物馆、教堂到酒店、写字楼、住宅、影剧院、音乐厅以及空港和大桥。
在他的作品中,广泛地体现着各种技术、各种材料和各种思维方式的碰撞,这些活跃的散点式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真正的具有洞察力的大师和他所率领的团队所要奉献给全人类的礼物。
这是20世纪乃至前几个世纪的大师们的共同理想。
他重视材料的运用,对材料有着特殊的敏感,他更重视技术对材料性能的进一步发掘,经他手使用的材料都被发挥到了材料性能的极至。
代表作:蓬皮杜艺术中心提巴欧文化中心 Beyeler基金会博物馆波茨坦广场改造保罗·克利中心关西国际机场AuditoriumParcodellaMusica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George Rogers,Baron Rogers of Riverside,1933年7月23日-) 英国建筑师。
1933年,他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
1962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
在耶鲁,他结识了同学诺曼·福斯特,两人回英格兰即组建了小组四,成员为他俩及其各自的夫人Su Rogers和Wendy Cheesman。
他们很快以“高技”设计知名。
罗杰斯最知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早期的作品:他和伦佐·皮亚诺在1977年设计的巴黎乔治·蓬皮杜中心。
罗杰斯和皮亚诺当时是合伙人,在1971年的国际竞赛中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