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光光度法
- 格式:docx
- 大小:27.81 KB
- 文档页数:9
1.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的关系电磁波谱: X射线 0.1~100 nm远紫外光 10~200 nm近紫外光 200~400 nm可见光 400~760 nm近红外光 750~2500 nm中红外光 2500~5000 nm远红外光 5000~10000 nm微波 0.1~100 cm无线电波 1~1000 m2日光:紫蓝青绿黄橙红2014-11-33♥复合光: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光。
如白光(太阳光)♥单色光:只具有一种波长的光。
要求:∆λ=±2nm 。
♥互补色光:如果把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也可以得到白光,这两种光就叫互补色光。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的吸收作用而产生的。
如:CuSO 4呈兰色。
♥物质呈现的颜色和吸收的光颜色之间是互补关系。
光的互补:蓝 黄日光7♥ (1)不同物质吸收曲线的形状和吸收波长不同。
MnO 4-531吸收曲线2014-11-38♥(2)同一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同一物质不同浓度,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
♥吸收曲线是特性的,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3.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耳定律λ吸光度A: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
定义:A=lg(I0/I t)A越大,表示对光的吸收越大,透过光越弱。
9λ1760年朗伯(Lambert)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层厚度的关系:A∝b•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A∝c二者的结合称为朗伯—比耳定律,A∝bc1011朗伯—比耳定律数学表达式:A =lg (I 0/I t )= εb c 式中:A ,吸光度,无量刚; b ,液层厚度(光程长度),cm ; c ,溶液的浓度, mol · L -1 ; ε称为摩尔吸光系数,L·mol -1·cm -1,仅与入射光波长、溶液的性质及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第六节分光光度法(一)基础知识分类号:W6-0一、填空题1.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朗伯—比尔定律,根据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对光信号具有不同的,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
答案:吸光度(或吸光性,或吸收)2.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校正波长是为了检验波长刻度与实际波长的,并通过适当方法进行修正,以消除因波长刻度的误差引起的光度测定误差。
答案:符合程度3.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表面不清洁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当测定有色溶液后,一定要充分洗涤。
可用涮洗,或用浸泡。
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比色皿脱胶损坏。
答案:相应的溶剂(1+3)HNO3二、判断题1.分光光度计可根据使用的波长范围、光路的构造、单色器的结构、扫描的机构分为不同类型的光度计。
( )答案:正确2.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试样测定时,由于不同浓度下的测定误差不同,因此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
一般来说,透光度在20%~65%或吸光值在0.2~0.7之间时,测定误差相对较小。
( )答案:正确3.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常量组分含量。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微量组分。
4.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同一组比色皿之间的差值应小于测定误差。
(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测定同一溶液时,同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相差应小于0.005,否则需进行校正。
5.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摩尔吸光系数随比色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比色皿厚度无关。
三、选择题1.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下列因素中不是产生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原因。
( )A.所用试剂的纯度不够的影响B.非吸收光的影响C.非单色光的影响D.被测组分发生解离、缔合等化学因素答案:A2.分光光度计波长准确度是指单色光最大强度的波长值与波长指示值。
( )A.之和B.之差C.乘积答案:B3.分光光度计吸光度的准确性是反映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一般常用标准溶液进行吸光度校正。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于分析、确定物质浓度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物质溶液通过一束光束,然后通过光学系统使光束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样品液和对照液,最终两束光束再重合形成一个荧光强度差。
待测物质会对入射光束进行吸收,导致出射光束的强度减弱,而对照液不会对光束产生吸收作用,出射光束强度不变。
通过测量两束光的强度差异,可以推断待测物质的浓度。
分光光度法使用光栅或棱镜使入射光束通过色散,然后通过滤光片选择特定波长的光,再通过样品液和对照液后,出射光会被光电池或光电二极管接收,转化为电信号。
根据输出的电信号强度,可以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分光光度法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灵敏度高、操作简便。
它可以在高浓度样品中进行测量,可以使用各种波长的光来进行分析。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对色散(波长漂移)的影响比较大,需要定期校准光谱仪器。
此外,分光光度法对于有色物质的测量更准确,对于无色物质的测量精度较低。
分光光度法测螯合物组成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可以用于测定化合物的浓度和分析化合物的组成等。
在化学领域中,螯合物是一种能够和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有机分子,其在生物和化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螯合物的组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原理介绍在分光光度法中,螯合物络合度的测定可以通过测定金属离子和螯合物之间的络合反应的吸收光谱来进行。
螯合物金属络合反应时会在一定波长范围内产生特征波长的吸收,所以可以利用吸收比值法来计算螯合物的组成。
2. 实验步骤(1)准备试剂和设备需要准备所需要的试剂和设备,包括测量吸收光谱的分光光度计、样品测试管、拖尾管、空白管、待测样品及其吸收溶液、实验室用的纯水等。
(2)将螯合物样品溶解按照所要测的螯合物进行溶解,加入足量的溶剂,如水、氯化铵等,将溶解后的样品加入到样品测试管中。
(3)测量空白光谱将空白溶液加入样品测试管中,使用分光光度计来记录样品测试管上方的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
这个光谱后用于校准样品的吸收光谱。
使用同样的方式测量样品的吸收光谱。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室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照度等对光谱的影响,应该尽可能地消除。
(5)数据分析在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数据分析时,需要按照所测试的螯合物的不同要求设置波长范围和波长间隔,直接从样品的吸收光谱中读取吸收值,然后使用计算机软件或手动计算计算出螯合物吸收比值,进而计算出螯合物的组成。
3. 实验注意事项(1)在测量样品和空白试管的吸收光谱前,应该清洁好实验室的环境因素,如分光光度计和测试管,以避免误差。
(2)在样品制备和测量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免可能污染试液的活动,如减少冷却和加热试样品等。
(3)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所测试剂和设备的规范进行操作。
(4)要记录实验中所用的所有试剂和测量设备的参数和结果,以便检查实验证明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4. 结论与评价分光光度法可以准确地测定螯合物的组成,原理简单、操作方便、分析结果可靠,因此在生物和化学领域的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分光光度法测定步骤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分光光度法测定的那些事儿。
分光光度法啊,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能帮我们解开好多物质的秘密呢!咱先得准备好各种家伙什儿呀,比如果仪器设备啦,什么分光光度计、比色皿之类的,这可都是咱的得力助手。
就好像战士上战场得有趁手的兵器一样,咱搞分光光度法测定也得有这些好东西才行。
然后呢,就得制备标准溶液啦。
这就好比是给魔法盒子设定一个标准,让它知道啥样的才是对的。
要精确地称量溶质,再用合适的溶剂溶解,可不能马虎哟!不然这个魔法盒子可就不灵啦。
接下来,就是绘制标准曲线啦。
这就像是给我们的测定之路铺上一条轨道,让我们能沿着它稳稳地前进。
把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放进分光光度计里测一测吸光度,再把这些数据点连起来,嘿,一条漂亮的标准曲线就出来啦。
再之后呀,就是样品的处理啦。
这可不能瞎搞,得根据样品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就像医生看病得对症下药一样。
把样品处理得妥妥当当的,才能让后面的测定更准确呀。
处理好样品,就该让它进入魔法盒子啦,也就是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眼睛紧紧盯着那仪器,心里默默祈祷着一定要准呀!测出来吸光度,再对照着标准曲线,嘿嘿,样品中物质的含量不就出来啦。
你说这分光光度法神奇不神奇?就这么一步步操作下来,就能知道我们想知道的东西啦。
不过可别小瞧了这些步骤哦,每一步都得认真对待,不然结果可就不靠谱啦。
想象一下,如果在制备标准溶液的时候马马虎虎,那标准曲线还能准吗?如果样品处理得不好,那测定出来的结果能对吗?所以呀,每一个环节都得像对待宝贝一样小心翼翼。
分光光度法测定呀,就像是一场有趣的探险,我们带着好奇和认真,一步步去揭开物质的神秘面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细心、耐心,还得有点小技巧。
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就一定能从这个魔法盒子里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反正我是觉得分光光度法测定特别有意思,特别有挑战性。
你们觉得呢?是不是也想来试试这个神奇的魔法盒子呀!。
六价铬分光光度法
六价铬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检测水中六价铬含量的方法,其原理是在酸性溶液中,六价铬可与二苯碳酰二肼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比色定量。
在实际操作中,实验人员会先配置一定浓度梯度的六价铬标准溶液,并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显色剂,使其充分反应。
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反应后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最后,将待测水样与二苯碳酰二肼显色剂反应,并测量其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水样中六价铬的含量。
六价铬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领域的分析方法。
分光光度法公式分光光度法相关公式如下:一、朗伯 - 比尔定律(Lambert - Beer law)1. 基本表达式。
- A = lg(I_0)/(I)= varepsilon bc- A:吸光度(Absorbance),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无单位。
- I_0:入射光强度(Intensity of incident light)。
- I:透射光强度(Intensity of transmitted light)。
- varepsilon:摩尔吸光系数(Molar absorptivity),单位为L· mol^-1·cm^-1,它反映了吸光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与吸光物质的性质、入射光波长、温度等因素有关。
- b:光程长度(Path length),即溶液厚度,单位为cm。
- c:吸光物质的浓度(Concentration),单位为mol/L。
2. 从吸光度计算浓度。
- 根据朗伯 - 比尔定律c=(A)/(varepsilon b),如果已知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varepsilon、光程长度b和测得的吸光度A,就可以计算出该物质的浓度c。
二、多组分体系的分光光度法。
1. 吸光度的加和性。
- 对于含有n种吸光组分的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吸光度之和,即A = A_1+A_2+·s+A_n=∑_i = 1^nvarepsilon_ibc_i。
- 例如,对于两种组分1和2的混合溶液,A=varepsilon_1bc_1+varepsilon_2bc_2。
如果能在两个不同波长λ_1和λ_2下测量吸光度,就可以得到联立方程:- 在λ_1下:A_λ_1=varepsilon_1,λ_1bc_1+varepsilon_2,λ_1bc_2- 在λ_2下:A_λ_2=varepsilon_1,λ_2bc_1+varepsilon_2,λ_2bc_2- 解这个联立方程就可以求出两种组分c_1和c_2的浓度。
第七章分光光度法【基本要求】1.1 掌握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Lambert-Beer定律,能熟练运用Lambert-Beer 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1.1 掌握吸光度、透光率、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的概念。
1.2 明确溶液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
1.3 了解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光谱。
1.4 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
1.5 了解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物质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的基本原理。
【重点难点】2.1 重点分光光度法原理-Lambert-Beer定律。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2.2 难点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
【讲授学时】4学时4.1 第一节概述一、比色分析法比色分析法:利用比较溶液颜色深浅的方法来确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含量。
有色物质溶液颜色越深,浓度越大;颜色越浅,浓度越小。
二、比色分析法测定步骤①选择适当显色剂,使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物质,称为显色阶段。
测定无色溶液时要进行显色阶段。
②选择最佳条件测定溶液的深浅度,称为比色阶段。
三、发展过程:目视比色法→光电比色法→分光光度计(吸光光度法)四、比色与分光光度法的特点比色和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测定微量组分。
1、灵敏度高:测定试样中微量组分(1~0.001%)常用方法,甚至可测定10-4 ~ 10-5%的痕量组分。
2、准确度高:一般比色法相对误差为5~10%,分光光度法为2~5%,其准确度虽比重量法和滴定法低,但对微量组分的测定已完全满足要求。
如采用精密蓝450-480紫400-450红650-750青蓝480-490青490-500绿500-580黄580-600橙600-650白光分光度计,误差将减少至1~2%。
3、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4、操作简便、快速,仪器设备也不复杂。
例如:试样中含Cu 量为0.001%,即在100mg 试样中含Cu 0.001mg ,用比色法可以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