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5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中经常涉及的两个概念。
它们在溶液的导电性、溶解性和化学反应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解释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一、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产生导电的原因是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根据电离程度的不同,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物质,能够产生大量的离子。
强酸、强碱和盐类属于强电解质。
它们在溶液中能够迅速分解成离子,从而导致溶液具有较高的导电性。
举个例子,将氯化钠(NaCl)投入水中,它会立即分解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这两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够自由运动,产生电流。
强电解质的溶液通常能够导电,因为其中离子的浓度较高。
2. 弱电解质弱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只部分电离的物质,产生的离子相对较少。
弱酸和弱碱是弱电解质的代表。
它们在溶液中只有一小部分分解成离子,并且处于平衡状态。
举个例子,将乙酸(CH3COOH)投入水中,只有部分乙酸分子会离解成乙酸根离子(CH3COO-)和氢离子(H+)。
溶液中的H+浓度较低,导致溶液的导电性相对较弱。
二、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产生离子的物质,因此不能导电。
非电解质通常是由分子组成的,不会在溶液中电离成离子。
常见的非电解质包括水、糖类、醇类和酮类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在溶液中不会产生离子,因此无法形成电流。
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应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日常生活中的电解质应用饮料、果汁和运动饮料中的电解质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矿物质和离子,维持电解质平衡。
此外,电解质也被广泛应用于电池、电解水制氢和电镀等领域。
2. 工业生产中的电解质应用电解质在冶金、化工、电子等工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电解铜工艺利用电解质将铜离子还原成纯铜金属,用于制备导电材料。
电解浸渗技术则利用电解质将金属镀层沉积在基体表面,提高金属表面的耐腐蚀性和硬度。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概念: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有机物(蔗糖,酒精,甲烷),非金属氧化物(CO2,SO2)等.3)易错点:金属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O2、SO2等虽溶于水能导电,但导电实质是H2CO3和H2SO3,不属于电解质,H2CO3和H2SO3则是电解质.混合物不是电解质2、注意事项: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SO2、CO2③条件:水溶液或融化状态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④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例如:BaSO4、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⑤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不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⑥水时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典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是非电解质B.NH3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C.液态Cl2不导电,所以Cl2是非电解质D.BaSO4溶于水的部分能够电离,所以BaSO4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以此来解答.典例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硫酸B.铜C.酒精D.蔗糖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注意电解质首先必须是化合物.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全部电离出离子的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部分盐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部分电离出离子的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类别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物质的两个主要类别,其差异在于它们在溶解时是否能够导电。
1. 电解质(Electrolyte)是指在溶解或熔融时能够产生带电粒
子(离子)的化合物。
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
-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离解为离子,并且能够形成高浓度
的电解质溶液。
常见的强电解质包括盐类(如氯化钠、硫酸铜)、强酸(如盐酸、硫酸)和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部分离解为离子,生成的离子浓度较低。
弱电解质包括部分酸(如乙酸)、部分碱(如氨水)和一些有机物质(如醇类和糖类)等。
2. 非电解质(Non-electrolyte)是指在溶解或熔融时不能产生
带电粒子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通常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它们在溶解时不会离解为离子,因此在溶液中不导电。
常见的非电解质包括糖类(如葡萄糖)、醇类(如乙醇)、有机酸(如醋酸)、醚类(如乙醚)和一些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基甲酰胺)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不导电,但它们同样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导电,例如在固体或气体状态下的电导现象。
解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都就是高中化学中十分重要得概念,正确理解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其内涵与外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更准确理解,归纳如下: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得化合物,如酸、碱、盐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够导电得化合物,如非金属氧化物、酒精、蔗糖等。
从树状分类这个角度上可以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两类。
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两类。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金属能导电,但它们不就是化合物,因此金属即不就是电解质,也不就是非电解质。
(2)SO2、NH3溶于水,能导电,导电离子就是H2SO3、NH3·H2O电离出来得,故SO2、NH3不就是电解质。
HCl、H2SO4等溶于水,能导电,导电离子就是自身电离出来得,故它们就是电解质、酸、碱、盐就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都不就是电解质。
(3)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Al2O3等,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就是因为它们自身能电离出离子,Al2O3(熔) 2 Al3+ + 3O2-,就是电解质、(4)难容物(如CaCO3等)得水溶液导电能力很弱,但熔融状态能导电,就是电解质、(5)酒精、蔗糖等大多数有机物就是非电解质、(6)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强碱与盐等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或溶于水时能够导电。
酸在固态或液态(熔融状态)时只有分子,没有自由移动得离子,因而也不导电,在水溶液里受水分子得作用,电离产生自由移动得离子,而能够导电。
(7)不导电得物质不一定就是非电解质,能导电得物质不一定就是电解质。
电解质、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O2不导电,铁、铝能导电,但它们既不就是电解质,也不就是非电解质。
(8)电解质溶液得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与特性在化学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与特性。
一、电解质的定义和特性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根据电解质的离解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离解,生成大量的离子。
这些离子能够自由运动,从而导致溶液具有良好的电导性。
常见的强电解质包括盐类和强酸强碱。
2. 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部分离解,生成少量的离子。
由于离子浓度较低,溶液的电导性较弱。
典型的弱电解质有醋酸、乙醇等。
电解质的溶液通常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首先,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
这是因为离解的离子能够在溶液中传导电流。
其次,电解质溶液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由于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电解质能够更好地溶解于溶剂中。
此外,电解质溶液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折射率等也会受到离子的影响。
二、非电解质的定义和特性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物质。
非电解质分子在溶液中不会离解,因此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与电解质不同,非电解质的溶液通常不具有导电性。
这是因为非电解质分子在溶液中不会分解成离子,因此无法传导电流。
此外,非电解质的溶解度通常较低,因为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非电解质的溶液在物理性质上与纯溶剂相似。
溶液的密度、折射率等物理性质通常与纯溶剂相近。
此外,非电解质的溶液通常不会改变溶质分子的化学性质。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电解质能够导电,而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这是由于电解质能够产生离子,而非电解质不能产生离子。
其次,电解质的溶液通常具有较高的溶解度,而非电解质的溶解度较低。
这是因为电解质的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有利于溶解。
而非电解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溶解度较低。
另外,电解质的溶液通常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导电性、电解质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等。
考点7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提升对电解质概念及电解质电离理论的理解,涉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判断及实验证明。
【精确解读】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自身电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化合物.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而只有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时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后才能导电.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某些共价化合物也能在水溶液中导电,但也存在固体电解质,其导电性来源于晶格中离子的迁移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中几乎完全发生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完全发生电离的电解质.强弱电解质导电的性质与物质的溶解度无关.强电解质一般有:强酸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大多数盐,如:碳酸钙、硫酸铜.也有少部分盐不是电解质;弱电解质(溶解的部分在水中只能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弱电解质是一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一般有:弱酸、弱碱,如;醋酸、一水合氨(NH3•H2O),以及少数盐,如:醋酸铅、氯化汞.另外,水是极弱电解质。
3.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以盐酸和醋酸为例):(1)通过测定同浓度、同体积的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来鉴别实验:等体积、浓度均为0。
5mol•L—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表明,盐酸的导电能力比CH3COOH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得多.因为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是由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的大小决定的.规律1: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溶液,酸越弱,其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弱;(2)通过测定同浓度溶液的pH大小来鉴别实验:在常温下,用pH试纸的测定0.1mol•L-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的pH,盐酸的pH为1,CH3COOH溶液的pH 约为3.这就表明盐酸是完全电离的强酸,CH3COOH是部分电离的弱酸;规律2: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溶液,酸性越弱,溶液的pH越大.若两种酸溶液的pH相同,酸越弱,溶液的浓度越大;(3)通过比较同浓度、同体积的溶液与同一种物质反应的速率快慢来鉴别实验:分别用3.25g锌与体积都为200mL、浓度都为1mol•L—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反应,观察到锌与盐酸反应剧烈,产生H2的速率快,锌很快反应完;锌与CH3COOH溶液反应慢,产生H2的速率缓慢,锌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才消耗完.这表明盐酸是强酸,CH3COOH是弱酸.规律3: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酸,酸越弱,其c (H+)越小,反应速率越慢(4)通过测定同浓度的酸所对应的钠盐溶液的pH大小来鉴别实验:在常温下,用pH试纸测定0。
导电、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这些在化学领域中常常被提及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性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理解。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从简到繁地介绍这些概念,并共享我对它们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导电导电是指物质能够传导电流的性质。
在化学中,通常导电的物质包括金属、电解质溶液和石墨等。
导电的物质具有良好的电子传导性能,能够在外加电压作用下形成电流。
导电物质在电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广泛用于电子设备和电工行业。
二、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电解质通常包括酸、碱和盐等化合物,在溶液中能够分解成离子,从而导致溶液导电。
电解质在化学反应和生物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三、非电解质相对于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不会导电的物质。
非电解质通常是分子化合物,如葡萄糖、乙醇等。
这些物质在水中不发生离子化,因此不能导电。
非电解质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如食盐和砂糖等。
四、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完全离解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的溶液能够导电,因为其中的离子能够自由移动。
常见的强电解质包括盐酸、硫酸和氢氧化钠等。
这些物质在水中能够迅速离解成离子,形成高导电能力的溶液。
五、弱电解质相对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只部分离解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较强电解质弱,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较低。
常见的弱电解质包括醋酸、碳酸氢钠等。
这些物质在水中只能部分离解成离子,因此导电能力较强电解质差。
在化学中,导电、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这些概念相互通联、相辅相成。
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溶液性质和生物代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介绍,您能对这些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总结回顾:在本篇文章中,我从简到繁地介绍了导电、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这些概念。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中溶液的性质和应用。
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这些概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我们需要了解和区分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进行归纳整理。
一、电解质的定义及特点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当电解质溶解或熔融时,其中的粒子会分散并带有电荷。
根据电解质的溶解度,可以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完全离解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强电解质有盐酸(HCl)、硫酸(H2SO4)等。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形成离子,并能够导电。
2. 弱电解质:指在溶液中部分离解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弱电解质有乙酸(CH3COOH)、甲酸(HCOOH)等。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形成离子,并能够导电,但导电能力较强电解质弱。
二、非电解质的定义及特点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无法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大部分为分子化合物,在溶液中不会形成带电离子。
常见的非电解质有蔗糖(C12H22O11)、醇类等。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下面将根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不同特点给出几种区分方法:1. 导电性区分法:将待测物质溶解于水中,观察其是否能够导电。
若能导电,则为电解质,若不能导电,则为非电解质。
2. pH值区分法:通过测量溶液的pH值来区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通常会呈酸性或碱性,其pH值小于7或大于7;而非电解质溶液通常呈中性,其pH值接近于7。
3. 溶解度区分法:某些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通常情况下,电解质的溶解度较高,而非电解质的溶解度较低。
四、实例演练为了更好地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下面给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划分:1. 水(H2O):无机物,非电解质。
2. 盐酸(HCl):无机酸,强电解质。
3. 乙醇(C2H5OH):有机物,非电解质。
4. 醋酸(CH3COOH):有机酸,弱电解质。
5. 蔗糖(C12H22O11):有机物,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溶解和导电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进行详细讨论,并对它们的特性和应用进行比较。
一、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离解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
根据溶液中电解质的离解程度,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离解成离子。
这些离子能够自由移动并导电。
常见的强电解质包括盐类和强酸。
例如,NaCl是一个强电解质。
在水中,它会完全分解为Na+和Cl-离子。
这些离子会在溶液中自由移动,产生电流。
2. 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一小部分分解成离子。
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并导电。
常见的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和弱碱。
例如,醋酸(CH3COOH)是一个弱电解质。
在水中,它只有一小部分分解为CH3COO-和H+离子。
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醋酸溶液的导电性较差。
二、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能离解成离子的化合物。
它们通常是由共价键连接的分子。
非电解质溶液无法导电。
常见的非电解质包括糖类、醇类和饱和脂肪。
例如,蔗糖(C12H22O11)是一个非电解质。
在水中,蔗糖分子不会离解为任何离子,因此无法导电。
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1. 溶解性电解质能够在溶液中离解成离子,因此具有较好的溶解性。
而非电解质通常以分子形式存在,溶解性较差。
一般来说,极性物质更容易溶解。
2. 导电性电解质能够在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具有较好的导电性。
非电解质由于无法产生离子,无法导电。
3. 应用电解质的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反应活性,因此在电池、电解槽和化学反应中得到广泛应用。
非电解质则常用于溶剂、溶液中的稀释剂和用于溶解其他物质。
结论电解质是在溶液中能够离解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它们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溶解性。
非电解质是无法离解成离子的化合物,溶液无法导电,溶解性较差。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
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理解溶液的性质和物质的导电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的应用。
一、电解质的定义和特点电解质是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它们在溶解或熔融后会分解成带电离子,使溶液能够导电。
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是指在溶解或熔融时完全离解,生成大量的离子。
它们具有很高的电导率,能够有效地导电。
常见的强电解质有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
2. 弱电解质弱电解质是指在溶解或熔融时只部分离解,生成少量的离子。
相对于强电解质,它们的电导率较低。
常见的弱电解质有醋酸、甲酸等。
二、非电解质的定义和特点非电解质是指在溶解或熔融时不会离解成离子,不能导电的物质。
非电解质通常是由分子组成的,溶解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不易分解。
常见的非电解质有水、乙醇等。
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应用1. 电解质的应用电解质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电解质溶液可以用于电池中,通过离子的移动实现电能的转化;电解质还可用于电刷和导线涂料中,用于保护金属表面;此外,电解质在化学分析和实验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2. 非电解质的应用非电解质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也有各种应用。
例如,非电解质水在饮用和烹饪中是必不可少的;非电解质溶液常用于实验室中,用于储存和溶解不耐水的物质;此外,非电解质还可以用于某些合成反应的反应介质。
结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物质的导电性具有重要作用。
电解质在溶解或熔融后能够完全或部分离解成离子,从而导致溶液具有导电性;非电解质则不会离解成离子,不能导电。
两者在生活和实验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对于化学学习者来说,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特点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0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辨析一、知识梳理1、概念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如HCl、NaOH、NaCl、BaSO4电解质:化合物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如H2CO3、NH3·H2O、H2O 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如SO2、CO2、C6H12O62、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且电解质属于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属于共价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没有必然联系。
二、典例分析例题1、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NaCl固体B.盐酸C.CH3COOH D.Cl2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盐,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等.根据定义即可解答.解答:A.NaCl固体属于盐,在水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变成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属于强电解质,故A正确;B.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所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醋酸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CH3COOH CH3COO-+H+,属于弱电解质,故C错误;D.氯气是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强电解质的判断,抓住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平时学习注意概念的辨析、基础知识的积累.三、实战演练1、下列电解质中,哪些是强电解质?哪些是弱电解质?①NaCl ②NaOH ③NH3·H2O ④CH3COOH ⑤BaSO4⑥AgCl ⑦Na2O ⑧K2O ⑨H2O ⑩HCl。
电解质知识点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化合物为电解质,其本质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也能导电,但这些物质自身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质不属于电解质。
如:SO 2、SO 3、CO 2、NO 2等。
3.常见电解质的范围: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则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则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定义 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 共价化合物某些具有弱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电离程度 几乎100%完全电离 只有部分电离 电离过程 不可逆过程,无电离平衡 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水分子不计) 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 电解质分子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实例 绝大多数的盐(包括难溶性盐) 强酸:H 2SO 4、HCl 、HClO 4等强碱:Ba (OH )2 Ca (OH )2等 弱酸:H 2CO 3 、CH 3COOH 等。
弱碱:NH 3·H 2O 、Cu (OH )2 Fe (OH )3等。
电离方程式 KNO 3→K ++NO 3—H 2SO 4→2 H ++SO 42—NH 3·H 2O NH 4++OH _H 2S H ++HS _ HS _H ++S 2-1.强、弱电解质的范围: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2.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定义种类本质区别相同点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否发生电离均为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多数有机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水除外)和氨气等深化理解(1)化合物是电解质的本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离子,而不是与水反应的产物电离。
例如SO2、SO3、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它们与水反应后生成的H2SO3、H2SO4、NH3·H2O 电离所致,并非自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SO2、SO3、NH3为非电解质,而H2SO3、H2SO4、NH3·H2O是电解质。
(2)电解质本身不一定导电,如NaCl晶体,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金刚石。
2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教材P56·实验3-1酸0.1 mol/L盐酸0.1 mol/L醋酸pH 1 >1导电能力强较强与镁条反应的装置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反应平缓,产生少量气泡实验结论Mg与盐酸的反应速率大,而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的反应速率小,表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盐酸中的c(H+)较大,说明在水溶液中,HCl易电离,CH3COOH较难电离;②由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与醋酸的pH、导电能力及与活泼金属反应的剧烈程度可知,在稀溶液中,HCl完全电离,CH3COOH只有部分电离(2)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比较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在水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不可逆过程,全部电离可逆过程,部分电离水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水分子及由水电离出的H+和OH-不计)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电解质分子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电离方程式(举例)KNO3===K++NO-3,H2SO4===2H++SO2-4CH3COOH H++CH3COO-,NH3·H2O NH4++OH-共同特点在水溶液中均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3)强、弱电解质的分类名师提醒(1)强弱电解质的划分依据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化学反应中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的过程,其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特点、作用以及应用。
一、电解质的定义与特点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主要包括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种类型。
1.1 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离解,产生能够导电的离子。
典型的强电解质包括盐类、强酸和强碱。
以盐类为例,当氯化钠(NaCl)溶解在水中时,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完全分离,并可以导电。
1.2 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只有一部分分子能够离解为离子,其离解程度较强电解质低。
醋酸就是一个典型的弱电解质,它在水中只部分离解为乙酸离子(CH3COO-)和氢离子(H+),不完全离解所以电导性较差。
二、电解质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电解质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从溶解、中和反应和电解过程等方面来探讨其作用。
2.1 溶解作用电解质在溶解时会离解成离子,这些离子在溶液中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以氯化钠为例,当氯化钠溶解在水中时,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参与其他物质的反应,例如钠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2.2 中和反应强酸和强碱反应时会中和,生成盐和水。
在中和反应中,强酸和强碱会分解成离子,然后这些离子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化合物,并释放出热量。
这种反应在各种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例如在制药工业中常用于调节药品的酸碱度。
2.3 电解作用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起到导电的作用。
当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通过电流,正离子(阳离子)会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则会向阳极移动,在极板上发生电化学反应。
这种电解过程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电镀、电解制氧等。
三、非电解质的定义与特点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没有离子产生。
常见的非电解质包括葡萄糖、酒精、苯等。
非电解质的特点是溶解在水中时分子间没有离解,因此无法导电。
以葡萄糖为例,葡萄糖在水中形成水合层,没有产生离子,所以无法导电。
高考化学基础知识点——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
比较
3.强弱电解质通过实验进行判断的方法(以HAc为例):
(1)溶液导电性对比实验:相同条件下,HAc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弱于强酸(盐酸、硝酸)
(2)测0.01mol/LHAc溶液的pH>2
(3)测NaAc溶液的pH值:常温下,PH>7
(4)测pH= a的HAc稀释100倍后所得溶液pH<a +2
(5)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6)中和10mLpH=1的HAc溶液消耗pH=13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于10mL (7)将pH=1的HAc溶液与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8)比较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溶液与盐酸,分别与同样的锌粒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后者快。
特别提醒:
1.SO2、NH3、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它们仍属于非电解质
2.电解质强弱的判断,关键是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
电解质电离程度与溶解度无直接关系,溶解度大的不一定是强电解质(如醋酸),溶解度小的不一定是弱电解质(如硫酸钡)。
3.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多少。
一般来说,相同浓度的强电解质的导电性明显强于弱电解质。
弱酸(碱)与弱碱(酸)反应生成了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增强。
4.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没有直接的关系。
如难溶物BaCO3,它溶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故属于强电解质,但溶液的导电性几乎为零。
解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都是高中化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正确理解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更准确理解,归纳如下: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非金属氧化物、酒精、蔗糖等。
从树状分类这个角度上可以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类。
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非电解质相同点均为化合物
不同点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水溶液或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
本质区别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
身能发生电离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发生电
离
所含物质类型酸:H2SO4、H3PO4
碱:NaOH、NH3·H2O
盐:NaCl、BaSO4
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
水
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
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3
部分有机物:C2H5OH、C12H22O11
(1)金属能导电,但它们不是化合物,因此金属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SO2、NH3溶于水,能导电,导电离子是H2SO3、NH3·H2O电离出来的,故SO2、NH3不是电解质。
HCl、H2SO4等溶于水,能导电,导电离子是自身电离出来的,故它们是电解质。
酸、碱、盐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都不是电解质。
(3)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Al2O3等,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因为它们自身能电离出离子,Al2O3(熔) 2 Al3+ + 3O2-,是电解质。
(4)难容物(如CaCO3等)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很弱,但熔融状态能导电,是电解质。
(5)酒精、蔗糖等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
(6)电解质不一定导电。
强碱和盐等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或溶于水时能够导电。
酸在固态或液态(熔融状态)时只有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也不导电,在水溶液里受水分子的作用,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能够导电。
(7)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电解质、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
O2不导电,铁、铝能导电,但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8)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9)判断电解质是否导电,关键看电解质是否发生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还要看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的大小。
如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溶于水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很小,故认为其水溶液不导电。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比较项目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定义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
电解质在水
溶液中存在
形式
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子、阴离子和阳离子
电离方程式用“===”
多元强酸酸式盐电离方程式:
NaHSO4=Na+ + H+ + SO42-
多元弱酸酸式盐电离方程式:
NaHCO3=Na+ + HCO3-
用“”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分步书写电
离方程式如:
H2CO3H+ + HCO3-
HCO3-H+ + CO32-
常见类别和
举例强酸:HCl、HNO3、H2SO4
强碱:NaOH、KOH、Ba(OH)2
绝大多数盐
弱酸
弱碱
水、极少数盐
联系研究范围:电解质;研究电离的环境:水溶液
三、注意常见的思维定势
1、电解质的强弱和溶解性没有必然联系
判断电解质的强弱仅仅从它们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角度思考,CaCO3、BaSO4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强电解质,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自身是完全电离的。
2、电解质的强弱和浓度没有必然联系
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不一定大,弱电解质的浓度不一定小。
如强电解质CaCO3、BaSO4即使饱和溶液,浓度也极稀,强电解质HNO3溶液可以很浓;弱电解质醋酸可以和水任意比互溶,浓度可以很大,Fe(OH)3难溶解于水,饱和溶液的浓度也极稀。
3、电解质的强弱和溶液导电能力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的不一定是强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弱的不一定是弱电解质溶液;因为电解质导电能力的直接决定因素是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不是电解质的强弱。
4、同条件下同浓度的电解质导电能力强弱可以判断电解质的相对强弱,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质电离程度相对较大,但不能说明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电解质溶液,一定是弱电解质溶液,溶质一定是弱电解质。
四、例题分析
【例题1】有下列物质:①烧碱固体②铁丝③氯化氢气体④稀硫酸⑤SO2⑥氨水⑦碳酸钠粉末⑧蔗糖晶体⑨熔融氯化钠⑩胆矾。
请用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
(4)属于电解质但在上述状态下不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
解析:①烧碱固体、⑦碳酸钠粉末、⑩胆矾属于电解质,在该状态下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不能导电;②铁丝属于单质,即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③氯化氢气体属于电解质,但在该状态或纯液态时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不能导电;④稀硫酸、⑥氨水属于混合物,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⑤S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不是电解质,但属于非电解质;⑧蔗糖晶体是有机物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⑨熔融氯化钠属于电解质,在该状况下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可以导电。
答案:(1)②④⑥⑨(2)①③⑦⑨⑩(3)⑤⑧(4)①③⑦⑩
【例题2】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及在水溶液中的存在说法正确的是
A、NaCl溶液中只有阴阳离子存在,没有分子存在
B、物质全部以离子形式存在时,该物质导电能力强,是强电解质
C、乙酸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CH3COOH、CH3COO-、H+、OH-、H2O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E、0.05mol的NaOH晶体分别加入到体积都是100ml的自来水、0.5mol/L的乙酸、
0.5mol/L的盐酸和0.5mol/L的NaCl溶液中,溶液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自来水。
F、在相同温度下,浓度都为0.1mol/L的硝酸溶液、硫酸溶液和乙酸溶液中,PH最小的是硫酸。
G、BaCO3、浓硫酸和HCl都是强电解质
H、凡是溶液中既有阴、阳离子,又有分子存在的溶液,都是弱电解质溶液
I、在相同温度下,a强电解质,b弱电解质,c金属Al的导电能力相同,升高温度后它们的导电能力都增强。
解析:A错,NaCl溶液中有溶剂分子。
B错,固体NaCl是离子晶体,全部以离子形式存在,但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晶体NaCl 不导电。
C正确,溶液中存在两个电离平衡,即
H2O H+ + OH-,CH3COOH CH3COO-+ H+。
D错,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离子带电荷的多少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直接的关系。
E错,NaOH在自来水中电离出Na+和OH-,NaOH加入乙酸中刚好生成强电解质乙酸钠,加入NaCl溶液中电离出Na+和OH-离子,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都明显增强;加入盐酸中刚好完全反应,原来的H+换成等浓度的Na+,溶液导电能力几乎不变。
F正确,在相同温度下,浓度都为0.1mol/L的硝酸溶液、硫酸溶液和乙酸溶液中的c(H+)分别是为0.1mol/L、为0.2mol/L、小于0.1mol/L。
G错,浓硫酸是混合物
H错,任何电解质水溶液中一定有水分子,也有阴、阳离子。
I错,温度升高,a的离子浓度几乎不变,导电能力几乎不变;b电离程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c的电阻增大,导电能力减弱。
答案: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