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天文系课程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105.55 KB
- 文档页数:13
天文学入门1. 简介天文学是研究地球以及宇宙中其他天体的科学领域。
它探索宇宙的起源、结构、发展以及其中存在的各种天文现象。
天文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天体物理学、宇宙学、行星科学等。
本文将介绍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2. 天体观测了解天文学的第一步是进行天体观测。
天体观测可以通过肉眼观测、望远镜观测以及天文台等设备进行。
肉眼观测主要包括观测星星、行星、星团等。
望远镜观测可以获得更精细的图像,进一步研究天体的特征和性质。
天文台则是专门用于观测和研究天体的设施,常常配备有先进的观测设备和实验室。
3. 天体物理学天体物理学是研究天体物理现象和宇宙物理学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从物理的角度分析和解释天体的光度、能谱、星系结构以及恒星、行星、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通过天体物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宇宙中的物质组成、引力、辐射、星体运动等基本特性。
4. 星系和宇宙学星系是由星体、星团以及星际物质组成的巨大系统。
宇宙学是研究宇宙整体以及其演化、结构的学科。
通过研究星系和宇宙学,我们可以了解宇宙的形成与演化,黑洞和暗物质的存在,探索宇宙间的宇宙背景辐射等重要问题。
5. 行星科学行星科学是研究行星、卫星以及其他天体的学科。
它包括行星的形成、内部结构、大气层以及其上存在的各种地质和气象现象的研究。
通过对行星科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球以及其他行星的演化过程,也可以为太空探测和太空旅行提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
6. 天文学的发展与应用天文学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应用价值。
天文学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扩大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可以为航天技术、导航系统以及天气预报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支持。
此外,天文学在文化、艺术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启发了许多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
7. 结语天文学是一门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学科,它让我们了解到宇宙的浩瀚和多样性。
本文简单介绍了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领域,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天文学的兴趣,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宇宙的奥秘。
225 ||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天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课程模块课程分类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周学时修读学期准入/准出理论/实践学生毕业应修总学分构成通识通修通识教育通识 可选修全校通识教育课程,要求不少于14个学分 本模块应修学分总数:63通修课程英语 通修 00020010A 大学英语(一) 4 4 一 理论 通修 00020010B 大学英语(二) 4 4 二 理论 计算机通修 00030031 C 语言程序设计 4 8 二 理论+实践数学通修00010011A 微积分Ⅰ(第一层次) 5 5 一 理论 通修 00010011B 微积分Ⅱ(第一层次) 5 5 二 理论 通修 00010011C 线性代数(第一层次) 4 4 三 理论 思想政治通修0000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2/1 二 理论+实践通修00000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1 一 理论+实践通修0000030A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部分) 3 3 六 理论 通修 0000030B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部分)3 暑期三 实践 通修 00000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三 理论 通修 00000050A 形势与政策(上) 1 1 一 理论 通修 00000050B 形势与政策(下) 1 1 二 理论 体育通修00040010A 大学体育(一) 1 2 一 理论+实践通修 00040010B 大学体育(二) 1 2 二 理论+实践通修 00040010C 大学体育(三) 1 2 三 理论+实践通修00040010D 大学体育(四) 1 2 四 理论+实践军事通修 00050010 军事理论与军事高科技2 2 二 理论 通修 00050020 军训 1 一 实践 学科专业学科平台平台 24020010A 大学物理 4 4 二 准入 理论 本模块应修学分总数:53 平台 24020010B 大学物理 4 4 三 准入 理论 平台12000070 数学物理方法 4 4 四 准入 理论 平台 12000080 理论力学 4 4 三 准入 理论 平台 12000140 统计物理 4 4 四 准入 理论 平台 12000120 电动力学 3 3 五 准出 理论 平台 12000110 量子力学 4 4 五 准出 理论 专业核心核心21000010A 普通天文学(上) 4 4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21000010B 普通天文学(下) 3 3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21000020 普通天文学实习 1 2 三 准出 实践 核心21000080原子物理22四准出理论| 226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计划227 || 228229 |拔尖计划天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课程模块课程分类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周学时修读学期准入/准出理论/实践学生毕业应修总学分构成通识通修通识教育通识 可选修全校通识教育课程,要求不少于14个学分本模块应修学分总数:64通修课程英语通修41000030A 英语口语 2 2 一 理论 通修 41000030B 英语口语 2 2 二 理论 通修 41000021A 英语视听 2 2 一 理论 通修 41000021B 英语视听 2 2 二 理论 通修41000080高级英语词汇与写作22三理论计算机 通修22000010程序设计基础47一理论+实践数学通修 11100120A 高等数学 5 5 一 理论 通修 11100120B 高等数学 5 5 二 理论 通修 11100120C 高等数学3 3 三 理论 思想政治通修 0000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2/1二 理论+实践通修 00000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2/1一 理论+实践通修0000030A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部分) 3 3 六 理论 通修 0000030B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部分) 3 暑期三 实践 通修 00000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三 理论 通修 00000050A 形势与政策(上) 1 1 一 理论 通修 00000050B 形势与政策(下) 1 1 二 理论 体育通修00040010A 大学体育(一) 1 2 一 理论+实践通修 00040010B 大学体育(二) 1 2 二 理论+实践通修 00040010C 大学体育(三) 1 2 三 理论+实践通修00040010D 大学体育(四) 1 2 四 理论+实践军事通修 00050010 军事理论与军事高科技2 2 二 理论 通修 00050020 军训 1 一 实践 学科专业学科平台平台 24020010A 大学物理 4 4 二 准入 理论 本模块应修学分总数:53 平台 24020010B 大学物理 4 4 三 准入 理论 平台12000070 数学物理方法 4 4 四 准入 理论 平台 12000080 理论力学 4 4 三 准入 理论 平台 12000140 统计物理 4 4 四 准入 理论 平台 12000120 电动力学 3 3 五 准出 理论 平台 12000110 量子力学 4 4 五 准出 理论 专业核心核心21000010A 普通天文学(上) 4 4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21000010B 普通天文学(下) 3 3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21000020 普通天文学实习 1 2 三 准出 实践 核心 21000080原子物理22四准出理论| 230231 |拔尖计划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课程模块课程分类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周学时修读学期准入/准出理论/实践学生毕业应修总学分构成通识通修通识教育通识 可选修全校通识教育课程,要求不少于14个学分本模块应修学分总数:64通修课程 英语通修 41000030A 英语口语 2 2 一 理论 通修41000030B 英语口语 2 2 二 理论 通修 41000021A 英语视听 2 2 一 理论 通修 41000021B 英语视听 2 2 二 理论 通修41000080 高级英语词汇与写作 2 2 三 理论 计算机通修 22000010 程序设计基础 4 7 一 理论+实践数学通修11100120A 高等数学 5 5 一 理论 通修 11100120B 高等数学 5 5 二 理论 通修11100120C 高等数学3 3 三 理论 思想政治通修 0000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2/1二 理论+实践通修 00000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1一 理论+实践通修0000030A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部分) 33六理论通修 0000030B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部分)3 暑期三 实践 通修 00000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三 理论 通修 00000050A 形势与政策(上) 1 1 一 理论 通修 00000050B 形势与政策(下) 1 1 二 理论 体育通修00040010A 大学体育(一) 1 2 一 理论+实践通修 00040010B 大学体育(二) 1 2 二 理论+实践通修 00040010C 大学体育(三) 1 2 三 理论+实践通修00040010D 大学体育(四) 1 2 四 理论+实践军事通修 00050010 军事理论与军事高科技2 2 二 理论 通修 00050020 军训 1 一 实践 学科专业学科平台平台 24020010A 大学物理 4 4 二 准入 理论 本模块应修学分总数:55平台 24020010B 大学物理 4 4 三 准入 理论 平台12000080 理论力学 4 4 三 准入 理论 平台 12000070 数学物理方法4 4 四 准入 理论 平台 12000050 光学 3 3 四 准入 理论 平台 18000031 电路分析 4 3/1四 准入 理论+实践平台 18000061 模拟电路 4 3/1五 准入 理论+实践平台 21000010A 普通天文学(上) 4 4 三 准出 理论 平台 21000010B 普通天文学(下) 3 3 四 准出 理论 平台 21000020普通天文学实习12三准出实践| 232。
天文学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一、天文学系概况南京大学天文学系现有在职教师26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教授16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拥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20名(占76.9%)。
天文学系目前的两个学科方向(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都是国家重点学科, 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同时具备这两个学科方向的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单位。
“九五”、 “十五”期间均受到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支持。
该系教师曾主持两项国家攀登计划、一项“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科研项目。
近年来每年发表(第一作者)被国际学术榜收录的论文约在35篇左右。
强大的科研力量、充足的研究经费是天文学系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993年南京大学天文学系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1997年起基地和南京大学投资100万元建造了65公分反射望远镜。
该望远镜完全由计算机控制,并购置了CCD测光和光谱仪等终端设备。
目前该望远镜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教学用望远镜之一,现已开始投入教学实习。
从1995年起天文基地与天文学系共投资近100万元在鼓楼校区和浦口校区建立了两个多媒体教学实验室。
实验室共有微机80多台,并建立局域网和互联网。
本科生基本上可以做到每天都可以上机。
目前天文系现有3个实验室:为本科教学服务的中心实验室(包括鼓楼实验室和浦口实验室),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太阳塔实验室,为科研和研究生教学服务的天文数据分析与计算物理国家专业实验室. 实验室同时能满足天文实验课程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实习和早期科研的需要。
以上三个实验室2009年将合并组织成现代天文与天体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验收后正式启动。
天文系现有藏书近17000册,拥有国内外主要天文期刊374种。
基地向高年级学生开放系图书室。
同时有适宜低年级同学使用的最新教学参考书和高级科普读物。
天文学课程重点知识汇总天球:就是以观测者为中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的一个假想的球体,是天文学上用来表示天体视位置的辅助工具。
恒星日:以天球上的某恒星(或春分点)作为参考点的地球自转周期叫恒星日,是指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或春分点)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
星空区划:根据一定的法制,把天空划分成一定的区域。
在历史上,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星空区划。
国际通行的星空区划88个星座。
中国古代的星空区划——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星图:是把天体在天球曲面上的视位置投影到平面上而绘制成的图,它可以表示天体的位置、亮度和形态等,是天文观测所必备的。
如何使用活动星图?使用方法:使用时,旋转底盘,使底盘上的日期和上盘时间正好与观测的日期和时刻相吻合,则上盘地平圈透明窗口内显露出来的部分星象即为当时可见的星空。
然后,把活动星图举过头顶,使星图上的南北方向同大自然的南北方向一致, 便可以按图所示去辨认星座。
星表:记载天体各种参数(如坐标、运动、星等、光谱型)和特征的表册。
实际上就是天体的档案,人们可以在星表中查知天体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按星表给出的坐标到星空中寻找所要了解的天体。
四季星空的特点:(1)春季星空:大熊座高悬北天。
春季星空最显眼的是春季大三角,它是由牧夫座的大角星,室女座的角宿一和五帝座构成的。
还有一颗亮星为狮子座的轩辕十四。
(2)夏季星空:夏季星空最引人注目的是夏季大三角,它是由天鹅座的天津四,天鹰座的牛郎星和天琴座的织女星构成的。
夏季星空中的代表星座是位于南天正中的天蝎座,而该星座的最亮的一颗星为心宿二。
人马座位于夏季银河最明亮的部分。
(3)秋季星空:最靠近北天极的为仙后座。
秋季星空最引人注目的是由飞马座a 星、β星、γ星和仙女座a星构成的秋季四边形。
秋季星空中还有一颗在南天的亮星,即北落师门。
(4)冬季星空:冬季星空中最显眼的是冬季大三角,它是由小犬座的南河三,大犬座的天狼星和猎户座的参宿四构成的。
除外,由小犬座南河三,大犬座天狼星,猎户座的参宿七,金牛座的毕宿五,御夫座的五车一和双子座的北河二构成冬季六边形也让人注日。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一、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概况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成立于2011年3月,其前身天文学系始建于1952年,是目前全国高校中历史最悠久、培养人才最多的天文学专业院系。
学院素以专业设置齐全、学历层次完备、师资力量雄厚、治学严谨而享有盛誉,在历届全国高校天文学科评比中均排名第一。
拥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中心实验室、太阳塔实验室、现代天文与天体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南京大学深空探测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
目前拥有天文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包括天体物理学、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今年新增空间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具备扎实基础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空间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从事空间科学和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工作。
???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约30名,包括4名中科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7名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和5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近年来,学院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科研成果显着,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
学院与国内外多个科研和教学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与人员交流联系和合作。
在南京大学“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支持下,学院正努力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天文学教学和科研中心。
2010年,南京大学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共同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建设“南京天文与空间科学技术园区”,即将开工建设的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办公大楼将坐落在该园区。
大楼总建筑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将是一幢集科研、实验、教学、学术活动于一体的智能化建筑,将能够满足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未来20年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发展需要,并容纳多个研究中心,同时也是本学院教师与研究生科研、本科生实习的场所。
大学排名:天文学专业前五名大学排名:天文学专业前五名天文学在中国是稀有专业,真正比较有研究氛围的高校天文学专业在国内很难找出十个来,学术界一般都只提及中国有四个本科天文学专业——南大,科大,北大,北师大。
其中,南大的天文系是新中国第一个天文系(现在改名叫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也是国内最大最全面、唯一一个拥有天文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天文院系;而科大和北大的天文系都隶属物理学院,并且基本都是研究天体物理学(在天体物理方面,两校不弱于南大),当然天体物理本来就是当今天文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最主流的研究方向;这三个天文学院系当是国内最好的天文专业。
另外,北师大天文系也是很有传统的,清华大学也有天体物理中心,在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广西大学等高校也分布着天文学术力量。
下面百年育才为大家介绍一下排名前五的天文学专业院校。
1.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全系现有教师约30名,包括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一批年富力强、成果卓著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近年来,天文学系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科研成果显著,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
本系和国内外多个科研和教学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与人员交流联系和合作。
在南京大学“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支持下,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正努力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天文学教学和科研中心。
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等均有合作,毕业后主要去向为科研、国防、院校及事业单位,如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三江航天集团设计所等。
2.中国技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的前身天体物理中心创建于1972年。
1978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在科大成立的系级研究单位,王绶琯院士担任首届主任。
1998年学校在天体物理中心和基物理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天文与应用物理系,2008年改名为天文学系。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一、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概况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成立于2011年3月,其前身天文学系始建于1952年,是目前全国高校中历史最悠久、培养人才最多的天文学专业院系。
学院素以专业设置齐全、学历层次完备、师资力量雄厚、治学严谨而享有盛誉,在历届全国高校天文学科评比中均排名第一。
拥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中心实验室、太阳塔实验室、现代天文与天体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南京大学深空探测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
目前拥有天文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包括天体物理学、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今年新增空间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具备扎实基础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空间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从事空间科学和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工作。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约30名,包括4名中科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7名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和5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近年来,学院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科研成果显著,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
学院与国内外多个科研和教学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与人员交流联系和合作。
在南京大学“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支持下,学院正努力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天文学教学和科研中心。
2010年,南京大学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共同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建设“南京天文与空间科学技术园区”,即将开工建设的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办公大楼将坐落在该园区。
大楼总建筑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将是一幢集科研、实验、教学、学术活动于一体的智能化建筑,将能够满足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未来20年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发展需要,并容纳多个研究中心,同时也是本学院教师与研究生科研、本科生实习的场所。
二、指导思想培养的指导思想为: 按大理科设置基础课,以拓宽知识结构,加强天文实验课程建设和早期科研训练能力培养,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天文学基础和创新能力的大理科人才”。
三、培养目标与思路培养目标:1.系统地掌握大理科通才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方法,受到较严格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训练,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天文基础,具备较强的参与国际竞争和服务社会的能力;2.掌握天文专业方向或空间科学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实测技术,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的实际工作能力,对天文学或空间科学的最新发展有比较广泛的了解;3. 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4. 较熟练掌握英语,通过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及相近专业的外文书刊, 熟悉文献检索和上网等其它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
培养思路:一、二年级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15名拔尖生纳入匡亚明学院数理模块,按英才培养计划进行学习。
其余同学在本系学习通识通修类课程。
三、四年级进行专业课程学习。
四、专业介绍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目前设有天文学专业以及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
天文学专业下面主要有两个学科方向: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根据国际天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将适当加强在天文技术方面的教学工作。
数学和物理课程是本专业的重要知识基础,计算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另外,因为当前天文学研究的国际化程度很高,本专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普通天文学》、《普通天文学实习》、《天体力学基础》、《球面天文学》、《实测天体物理》、《实测天体物理实习》、《理论天体物理》等。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备扎实基础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空间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从事空间科学和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电路分析》、《电子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基础》、《航天器轨道力学》、《空间天气学》、《行星科学》、《空间天体测量》等。
五、课程模块设置与学分学时分配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课程体系分三大块。
(I)通识通修课程模块:一、二年级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拔尖生纳入匡亚明学院的英才培养计划学习。
其余学生在本系学习。
一、二年级主要有通识通修类课程,包括10门必修课程(50学分)以及其它一些选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共需修满不少于14个学分。
(II)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天文学专业包括6门学科平台课和7门专业核心课,共51个学分,为必修课程。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包括10门学科平台课和3门专业核心课,共55个学分为必修课。
主要供三、四年级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
(III)开放选修课程模块,包括专业选修课、一级学科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加之参加早期科研训练外出实习、毕业论文一篇。
毕业前必须完成150个总学分。
在以上学分构成中,天文学专业有101个学分是必修的;空间科学与技术有105个学分是必修的。
其余均为选修课程,这为学生依据个人的兴趣和条件,有目的地进行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方便。
六、培养规格和途径1.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设有天文学、空间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
在一、二年级,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15名拔尖学生纳入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的教学计划以便于培养宽口径的复合型理科人才。
其余学生在本系学习。
从三年级起学习天文学、空间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的相应课程,此外可根据需要选修系里指定的数学、力学或计算机应用等不同方向的课程,只要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2. 优秀学生可以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并进行一些科研工作,三年级后大部分同学可以到各天文台进行科研实习。
高年级学生可以自行设计早期科研训练项目并向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提出申请,系里审批后给予经费支持。
自三年级起, 优秀学生可以获得院里的奖学金(覆盖面50%以上)。
优秀生可以免试推荐研究生(30人以内比例为65%左右)3.专业准入天文学专业与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好的数学、物理、计算机、英语等基础。
允许非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学生转入本专业学习,但一般应该在一、二年级转入。
准入条件主要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应修读过与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相应年级难易程度相当的相关课程,并通过相应的转系考试(含笔试和面试)。
转系事宜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进行,通常在一、二年级下学期结束前完成,笔试内容主要为解答一份综合试卷,其中包括数学、物理、英语等内容,难度与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相应年级同学的知识程度相当。
面试在笔试后进行。
4.专业准出本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数学、物理基础,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和英语,并应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
天文学专业总学分为51分,具体:(1)完成以下基本学科平台课程的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学分:《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2)完成以下基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学分:《普通天文学》、《普通天文学实习》、《天体力学基础》、《球面天文学》、《实测天体物理》、《实测天体物理实习》、《理论天体物理》等。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总学分为55分,具体(1)完成以下基本学科平台课程的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大学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光学》、《电路分析》、《电子电路基础》、《普通天文学》、《普通天文学实习》、《球面天文学》;(2)完成以下基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学分:《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基础》、《天体力学基础》、《航天器轨道力学》等。
5.多元化培养路径及建议。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本科毕业生预计有80%左右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可取得免试推荐研究生的资格(30人以内比例为65%左右),另外20%左右的毕业生则选择直接就业。
希望将来进行天体物理研究的同学,建议尽可能选修如下专业选修课程和一级学科选修课程:《宇宙学导论》、《星系物理》、《近代天文讲座》、《广义相对论基础》、《光学》、《早期科研训练实习》、《FORTRAN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处理》、《流体力学》、《数值计算方法》等。
希望将来进行天体力学或天体测量学研究的同学,则应尽可能选修如下专业选修课程和一级学科选修课程:《近代天文讲座》、《广义相对论》、《航天动力学引论》、《光学》、《早期科研训练实习》、《FORTRAN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处理》、《数值计算方法》、《近代应用数学》。
希望将来进行空间科学研究的同,建议尽可能选修如下专业选取修课程和一级学科选修课程:《行星科学》、《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空间天气学》、《空间天体测量》《早期科研训练实习》。
取得免试推荐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资格的同学,应根据自己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在毕业前尽可能全部取得上述建议的相关方向的课程学分。
选择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同学,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就业意愿,自由选读相应课程。
我们鼓励所有学生在达到学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跨院系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个性化发展。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学生总共必须修满150个学分,方能正常毕业。
6.其它院系的学生,如果辅修天文学专业或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原则上只要达到上述专业准出条件中的第(2)条的要求(即:完成基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即可授予其天文学专业的辅修学位。
这里天文学专业的基本专业课程指的是:《普通天文学》、《普通天文学实习》、《天体力学基础》、《球面天文学》、《实测天体物理》、《实测天体物理实习》、《理论天体物理》等。
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基本专业课程指:《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基础》、《天体力学基础》、《航天器轨道力学》等。
七、天文学专业教学计划天文学专业详细教学计划见下面的表格,其中名称后面标注有*的课程,是其它院系学生辅修天文学专业时,获得天文学专业的辅修学位所必须修读的课程。
专业的辅修学位所必须修读的课程。
八、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详细教学计划见下面的表格,其中名称后面标注有*的课程,是其它院系学生辅修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时,获得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得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辅修学位所必须修读的课程。
九、拔尖班教学计划文学专业的辅修学位所必须修读的课程。
(2)一般情况下,上述教学计划中的一些重要基础或专业选修课程,如《大学语文》、《星系物理》、《近代天文讲座》、《光学》、《早期科技训练实习》、《数据处理》、《Fortran语言与程序设计》、《流体力学》、《数值计算方法》、《广义相对论》等,英才班学生必须修读。
(3)标注为“拔尖班指选”的课程,拔尖班学生必须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