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373.00 KB
- 文档页数:27
双孢菇种植技术_双孢菇种植技巧大家知道怎么种植双孢菇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双孢菇种植的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双孢菇的种植技术建造菇棚1、简易地棚式:说明:实验性种植,100-200平方,投资3000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种植蔬菜的简易小棚,不搭设立体棚架,直接地面栽培。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一次性备料成功,不要二次发酵。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初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2、塑料大棚式:说明:实验性种植,500平方左右,投资2万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种植蔬菜塑料大棚,搭设立体棚架,每层高60厘米。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使用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初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3、旧房屋改造式:说明:实验性种植,根据房屋高度搭设立体棚架,根据种植面积计算投资金额,一般每平方30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废旧厂房、废旧农舍、废旧地瓜大屋窖、废旧防空洞等,根据实际情况搭设棚架,每层高60厘米。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使用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4、标准菇棚式:说明:建设框架式温室大棚或者房屋式菇棚,属标准化、规模型模式。
第一步:聘请技术员,设计生产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实行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由技术员自己生产栽培种,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5、企业化生产模式:说明:属资金雄厚的或者国家投资的项目,可以不分季节实现全年种植。
第一步:聘请技术员,设计生产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机械化备料上料。
第三步:标准化生产菌种,采取控温方式,全年工厂化栽培。
菇棚管理棚温过高或过低,含水量过大、渗水、菌丝自溶、盲目用药、菌丝生理不成熟等,均可导致不出菇。
温度降至8℃以下时一般不再出菇,采取生火炉等方式加温也无法满足正常出菇时,应进入冬季管理阶段。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也是市场上最常见的蘑菇品种。
双孢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同时生长速度较快,容易栽培。
下面是双孢菇的栽培技术要点。
1.培养基准备双孢菇的培养基主要是由牛粪、蘑菇渣、秸秆等有机物组成。
首先将这些原料进行堆堆发酵,使其温度可以达到50-65℃,并保持在这个范围内发酵10-15天。
发酵完成后,将堆料整理平整,制成层叠的菌棒。
2.菌棒灭菌将菌棒放入大型高温灭菌锅中,将锅内的温度升至110-120℃,保持2-3小时以杀灭有害细菌和真菌,为真菌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3.菌棒接种将灭菌的菌棒移入接种室进行接种。
接种一般采用稀缩孢子悬液或菌丝糊进行。
悬液和菌丝糊的制备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防止杂菌的侵入。
将接种好的菌棒放在栽培箱中,然后进行下一步的栽培。
4.栽培环境控制双孢菇的栽培一般需要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的控制。
菌棒接种后,将栽培箱放置在温度为22-25℃、湿度为80-90%的环境中。
保持适当的湿度可以促进双孢菇的生长,同时避免过高的湿度对真菌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双孢菇对光照的需求不高,一般在栽培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半阴暗状态即可。
5.喷水保湿双孢菇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助于真菌的正常生长。
在栽培过程中,可以定时进行喷水保湿,但避免过多的水分积聚。
当发现菌体表面有结露时,应立即停止喷水。
6.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是双孢菇栽培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排除污浊的空气和增加新鲜空气的流通,可以提高菌丝生长的环境。
在栽培箱中设置通风口,定时进行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7.收获和储存双孢菇一般在菌棒接种后的20-25天左右可以开始收获。
当菌盖完全展开,并且菌褶开始裂开时,说明双孢菇已成熟。
收获时应将整个菌盖割下,避免菌丝破损。
收获后的双孢菇可以用湿纸巾包裹,放入塑料袋中进行冷藏保存。
总结:双孢菇是一种较容易栽培的食用菌类,只需要进行一定的环境条件控制,就可以获得丰收的成果。
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作者:巴国超梁富军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2年第08期一、优质菌种选择双孢菇种植菌种要保证种性纯正、优质、高产和无病虫害,母种菌丝白色,纤细蓬松,分为气生型和匍匐型菌丝。
15天左右长满试管,菌种菌丝灰白色,密集蓬松,呈现细绒状,均匀一致。
气生菌丝多,有特有的菇香气味。
二、双孢菇菌丝培养期管理技术(一)温度调控双孢菇播种前菇房温度可略微高一些,菇房温度控制在25~26 ℃为宜。
双孢菇播种3天后菌种开始萌发,菇房温度可降为23~25 ℃,5~7 d菌丝生长进入培养料,菇房温度保持在23~25 ℃,7~10 d菌丝伸入培养料50%左右时,菇房温度可降为20~23 ℃,将培养料内的温度控制在22~26 ℃,最高不能超过28 ℃。
菇房温度高于28 ℃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而发黄。
(二)环境湿度控制双孢菇菌丝体生长初期,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以促进菌丝迅速萌发,占领料层,抑制杂菌生长。
当菌种萌发吃料,菌丝体覆盖料面后,通风降温,使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
如果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5%时,应向菇房内喷水增湿。
(三)光线调控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期不需要光照,避光培养,大棚栽培至少使用2层避光度95%的黑网遮阴避光。
(四)通风调控双孢菇播种后2~3 d以保湿为主,尽量少通风。
3天后菌种开始萌发,可逐渐增加菇房通风量。
5~7 d菌丝已经进入培养料,此时要逐漸加大菇房内的通风量。
7~10 d菌丝伸入培养料5 cm左右时,加强通风,适度吹干料面,促使菌丝进一步向料内生长,直至菌丝长满培养料。
三、双孢菇覆土期管理技术双孢菇从覆土到出菇需要15~20 d。
覆土后2~3 d,根据覆土层水分情况先调水,通小风12 h左右,达到内湿外干状态,然后关闭门窗。
“吊菌丝”2~3 d,这期间多通风,温度保持在22~25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
(二)覆土中期当扒开土层见菌丝后,应逐渐加大菇房的通风量,白天开窗对流。
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张春晓临朐县植保站邮编:262600前言:土洞(防空洞)栽培生产食用菌不占耕地,不仅具有冬暖夏凉,温度恒定、湿度适中的特点,且不易感染病害,所产双孢菇完全达到有机食品标准,同时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充分利用资源。
临朐县自1998年引进双孢菇后,根据其生育特点结合我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了土洞塔架分层栽培,经过10多年的努力总结出一套系统性的栽培技术措施,在相同条件的地区完全可以大面积推广。
目前效益平均单产可达13kg/m2,长50m、宽2.5m土洞一层栽培面积为110 m2,可产鲜菇1430kg,产值1.2万元左右,每平方米平均近110元,经济效益显著。
1、双孢菇对外界条件的要求双孢菇是好气性、厌光性真菌,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3—27℃,子实体生长的最是温度为14-16℃。
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应保持在62—65%,空气相对湿度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85—90%为宜,菌丝体生长阶段最适PH值7左右,发酵好的培养料PH值在7.2—7.5之间,覆土层PH值在7.5左右为佳。
2、培养料及其堆制料配比2.1 原材料选用新鲜未淋过雨和无腐烂霉变的麦草;晒干的纯牛粪、鸡粪等有机肥;石膏、过磷酸钙和石灰等矿物质。
2.2 栽培100M2培养料配比2.2.1 麦草2000KG,鸡粪1500KG,豆饼50KG,石膏80KG,石灰25KG,过磷酸钙40KG,尿素20KG。
2.2.2麦草2000KG,牛2000KG,豆饼50KG,石膏80KG,石灰25KG,过磷酸钙40KG。
尿素35KG。
2.2.3麦草2000KG,牛粪1000KG,鸡粪1000KG,豆饼40KG,石膏75KG,石灰30KG,过磷酸钙30KG,尿素35KG。
3、堆制发酵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是蘑菇栽培中取得高产优质的关键。
没有经过高温发酵的堆肥,很难生长蘑菇,可因病虫害蔓延而遭致失败。
过度腐熟的堆肥,因营养大量消耗,即使再补充营养物质,也难以获得理想收成。
双孢菇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双孢菇是一种很常见的食用菌,今天我们介绍一种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利于小拱棚栽培双孢菇。
主要内容:1、双孢菇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2、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供参考。
一、双孢菇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小拱棚内气象因子变化比较快,很容易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所以选择好栽培季节既能省工、省时,还能高产、稳产。
根据周口市气候状况:堆料应在7月底~8月底,播种应在8月中旬~9月底,收菇在10~12月。
此期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要求。
其他地区依当地气候条件适当决定栽培时间。
同时,为了保证双孢蘑菇生长后期对温度的需求,栽培时应选择低温品种。
二、双孢菇的二次发酵法堆料方法培养料是双孢蘑菇生长好坏的前提,选择好的配方,进行科学堆制,提高其转化率,是双孢蘑菇高产、稳产的基础。
培养料的配方最好选择天然的粪草培养料配方:麦草或稻草1000千克,粪(鸡粪和猪粪)1000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石膏粉15~20千克,生石灰20千克,尿素10千克,草木灰20千克。
1、第一次发酵(前发酵)先将麦秸淋湿或浸泡,使含水量达70%左右,粪肥要晒干,提前打碎、堆闷2~3天,并喷药杀虫。
一般将料堆成长方形,宽1.8~2米,高1.5~1.8米,顶部为龟背形。
先堆一层麦秸,厚20厘米,再撒一层粪肥及辅料,以后一层麦秸一层粪肥及辅料,建堆至所需高度。
从第3层起,视水分情况,边堆边加足水分,一般下层少加,上层多加。
翻堆时一定要把上层、外层和底层的料翻到中间,把堆中间的翻到上层、外层和底层,每次翻堆时还要视料情况补足水分,以保证发酵的质量。
2、二次发酵(后发酵)首先对棚内喷洒800倍的辛硫磷乳油杀死地下虫卵,然后按每20平方米用0.5千克甲醛溶液薰蒸杀菌。
方法是在棚内放煤火,每一千克甲醛加1千克水加热薰蒸,结束后打开通风口通风,无甲醛气味即可进料。
第一次发酵后,将原料迅速移入棚内一个畦床上,利用这个季节的高温,再加上塑料棚的升温,使棚内温度迅速上升到50~55℃,保持此温度并维持3~5天,进行二次发酵。
无公害双孢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为了使双孢菇生产进一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根据多年栽培实践,总结出适合酒泉市大力推广的无公害双孢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双孢菇;高产;栽培1选种选种是取得高产高效的前提条件,种植双孢菇要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强、丰产、商品性好的品种。
2原料主料有麦秸、牛粪,辅料有尿素、磷肥、石灰、石膏等。
通常100m2菇床需要麦秸2 000kg,干牛粪1 300kg,饼肥80kg,过磷酸钙30kg,石膏粉50kg,碳酸氢铵30kg,石灰粉50kg。
3发酵技术培养料是双孢菇生产的物质基础,双孢菇是腐生菌,原料必须发酵后才能被充分利用,发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产量的高低,栽培的成败。
发料场所应选在距菇房水源近、干燥且地面坚实的地方,避免堆料时养分损失。
3.1预湿先把麦秸用水浇湿或大水浸泡捞出,预湿1~2d,干牛粪扎碎后同时浇水拌湿,预湿1~2d,预湿时把白灰加入料中,牛粪越细越好,建堆前把辅料全部拿出拌匀。
3.2建堆先将预湿的秸秆铺在底层20~25cm,加一层牛粪,然后再铺20cm厚的秸秆,把拌匀的辅料均匀的撒上,再加一层牛粪,再加秸秆加辅料,这样循环建堆,一直堆到高1.50m,宽2~2.30m,顶部成弓形,这样建好堆后,上面浇水直到底部有水渗出为止,一般堆长8~10m的可供100m2的菇棚栽培。
建堆时底层不喷水,中层少喷水,最上层多喷水,直到四周有水渗出为止,下大雨前把堆顶盖严塑料布,堆也挖好排水沟,防止泡堆,建好堆后测量料温,一般24h后开始升温,65~75 ℃为宜。
料堆宜南北走向以防光照不匀、温差过大。
3.3翻堆从建堆到培养料上架全过程约17~20d,其间需翻堆5次,相隔时间是6d、5d、4d、3d、1d,每次翻堆分别加入尿素、石膏、过磷酸钙和石灰粉,最后用1%甲醛和25%敌敌畏杀菌。
3.4二次发酵二次发酵分前发酵和后发酵,前发酵和后发酵的湿度环境要求是不同的。
前发酵,建堆后的第7d、第6d各翻1次堆,每次翻时,按每100m2原料再加5kg 碳铵。
双孢菇一年两作栽培技术传统的双孢菇种植模式,一般为每年一批,以山东为例,一般于9月上中旬播种,翌年5月底清棚,需时长达9个月之多,从占用菇棚、占用劳动力等方面考虑,均是不合算的。
打破常规,在同一菇棚中实现一年两作,一个生产年度内投料2批,在提高菇棚复种指数的基础上,可以同步大幅提高生产效益。
1.菇棚处理:将菇棚改建为日光增温(冬暖式)棚,有投资实力的可修建标准菇棚,并配置水温空调,即可实现11月以后的低温和3月份以后的偏高温时段均正常出菇的目的。
对菇棚使用百病去无踪等药物进行彻底的消杀处理后,在进料播种前5天左右,向棚内灌水,任其自然流渗,使充分灌透,一则增加棚湿,二则降低棚温。
2.发菌管理:一般可安排8月中旬播种,开启水温空调控温在25℃左右,即可实现正常发菌。
第二批播种在1~2月份,则需开启水温空调进行升温。
3.出菇管理:调控适宜温度,保障出菇要求:一般可调控温度在14℃~20℃范围,低温季节可趋向下限附近。
加强通风管理,减少病虫危害:改变以往保温时段不通风、病害严重,高温时段大通风、基料失水的粗放管理模式,保持棚内氧气供应,并经常喷洒赛百09等预防或杀灭各种侵入的病菌。
配合控潮减潮,实现总产不减:通过后熟培养等技术手段,确保第一潮菇产量高而稳,收获后应补水,同时补充一些速效营养,令菌丝快速恢复初始健壮态势,并保持一个后熟时间,再次出菇时,其产量与此前几无差别,连续收获三潮菇,即与传统方法的五六潮相当。
至12月底,第一批投料可做清棚处理,使用百病去无踪配合百病傻等药物对菇棚进行杀菌后,翌年1月份即进行第二批投料,2月下旬即进入出菇管理,5月底结束。
至此,即可实现一年两作的栽培。
其他管理均同常规。
(来源:中国百科网)。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双孢菇的栽培技术一、引言双孢菇(Scientific Name)是一种优质食用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具有高营养价值。
本文将介绍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包括选种、育苗、栽培环境、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对于想要开始双孢菇的种植的农户有所帮助。
二、选种1.品种选择双孢菇广泛分布,有多个优良品种可供选择,如品种、品种等。
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市场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品种。
2.种子选择选择种子时应注意种子的外观完整、无真菌病害、无虫害等。
种子的发芽率和菌丝生长力也是重要的选择标准。
经过专业繁育的种子更加可靠。
三、育苗1.培养基制备栽培基质是育苗的关键。
常用的基质材料包括木屑、麦秸、蘑菇渣等。
将这些材料混合适量的有机肥料,进行消毒处理,制作成适宜的育苗基质。
2.培养方法将消毒处理好的基质放入培养盒中,撒上菌种,覆盖一层保鲜膜,使其保持湿润环境。
放置于适宜的温度下,观察发菌情况。
四、栽培环境1.温度双孢菇适宜在15-25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最适温度为20摄氏度。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双孢菇的生长发育。
2.湿度双孢菇对湿度要求比较高,最适湿度为80%-85%。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菌丝生长不良或感染病菌。
3.光照双孢菇是中性光菌,对光照的要求不高。
适宜的光照条件为每天4-6小时的光照。
五、日常管理1.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是双孢菇生长的重要条件。
定期开窗通风,以降低CO2含量,增加新鲜空气的供应。
2.水分管理双孢菇对水分的要求较高。
保持基质湿润,但又不能积水,以免引起病害的发生。
定期喷水,以增加湿度。
3.病虫害防治常见的病虫害有病害、虫害等。
定期巡视,一旦发现病害或虫害,及时进行防治,以防扩散。
六、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内容为:双孢菇的种植日志表格、栽培基质制作方法。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解释或说明。
2.法律名词:解释或说明。
林下双孢菇栽培技术林下双孢菇栽培技术是一种将双孢菇种植在林下的一种方法。
林下双孢菇栽培技术具有不占用土地、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林地等地方。
林下双孢菇栽培技术的流程如下:选择一片适宜的林地。
这片林地应该有足够的阴凉和湿润的环境条件,适宜于双孢菇的生长。
准备好双孢菇的菌种。
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上的双孢菇菌种,或者是自己从野生双孢菇中分离培养。
接下来,进行土壤准备。
需要清除杂草和枯枝败叶等杂物。
然后,进行灌溉,保持土壤的湿润度。
在土壤上覆盖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以保持土壤的湿度和温度。
然后,进行菌种接种。
将双孢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准备好的林下土壤上。
接种密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一般为每平方米1-2克左右。
然后,用一层湿润的稻草或木屑覆盖菌种。
这可以帮助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并提供适合菌丝生长的环境。
接下来,进行养护管理。
在菌种接种后的几天内,需要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并保持一定的温度。
一般来说,最适宜的温度是20-25摄氏度。
还需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进行收获。
双孢菇的生长周期大约为30-60天。
当双孢菇的菌盖完全展开,成熟时,可以进行采摘。
采摘时需要注意,用小刀切割菌盖的脚部,避免损伤菌盖。
林下双孢菇栽培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双孢菇种植方法。
通过合理的土壤准备、菌种接种和养护管理,可以获得高产的双孢菇。
这种种植方法不仅可以提供食用菇,还可以改善林下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
林下双孢菇栽培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双孢菇俗称蘑菇,是国内外栽培规模最大生产数量最多的一种著名的食用真菌。
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常食用有助于消化,降低血压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所以双孢菇在食品中占有重要位置。
我国的双孢菇生产以福建最多。
栽培的方式主要是以手工为主,一般1平方米产量10-15公斤。
在“南菇北移”大潮的推动下,北方省份发展很快。
近年来作为我县农村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在种植成功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在高产高效栽培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试验,总结出这套较先进可行的双孢菇栽培实用技术以供广大菇农参考。
一、生长发育条件要求影响双孢菇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营养、温度、湿度、空气、光线、酸碱度和土壤等。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双孢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因此在生产上只有创造和满足双孢菇对各个生长条件的要求,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高产、稳产。
双孢菇是一种腐生异养真菌,它不能利用太阳进行光合作用,要完全依靠菌丝细胞分泌的各种胞外酶来分解和利用自然界现成的或人工调制的营养物质进行发育。
对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线、通风、酸碱度要求高。
1.营养:双孢菇属草腐生菌类。
需大量的氮源,来自秸秆、粪肥,能为双孢菇提供氮营养的物质叫氮源。
双孢菇不能同化硝态氮,但能同化铵态氮,不能直接吸收蛋白质,但能很好地利用其水解产物如氨基酸、尿素等。
但有机氮优于无机氮,此外磷、钾、钙、镁、硫等也是双孢菇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
2.温度:是双孢菇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孢子萌发期最适宜的温度24度左右,一般7-15天就能萌发,每天可长4-6毫米。
子实体分化生长的温度范围是7-28度,最适宜为13-18度,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子实体生长速度适中,菌柄粗壮、肉厚、产量高。
高于20席子实体生长快,菌柄细长、薄皮易开伞、质量差。
低于12度生长慢,菇大、肥厚、组织致密、单菇重、但产量低。
3.水分及湿度:水是双孢菇生长不可缺少的,一般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左右。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双孢菇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品种之一,其生长适应度广泛,且易于栽培。
本文将介绍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包括菇种的选择、基质的制备、接种方法、生长环境以及收获和处理。
一、菇种的选择双孢菇是一种侵染性强的真菌,其最适生长环境为温度在22℃~25℃、湿度在70%~80%、光照强度在3500LX以上的环境。
在选择双孢菇种时,建议选用产量高、生长快、抗逆能力强的品种,如香菇、平菇、柳松菇等。
二、基质的制备双孢菇的生长基质通常采用麦秸、玉米秸、秸秆、麦麸等有机废料,不同基质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双孢菇的采收量和品质。
基质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清洁无异味、酸碱度适宜的原料进行浸泡,避免使用有害化学药品,以免影响双孢菇的品质。
2、将处理好的基质倾入大桶或地坑中,用石灰、硫黄熏蒸,保持潮湿状态。
3、当基质温度降至30℃左右时,用低温发酵剂蒸熟基质,使其温度达到60℃左右,持续2-3天,使基质内部均匀升温,杀灭细菌病毒,消除杂质。
4、将蒸熟的基质装入菇包,放在阴凉通风处,保存至接种时使用。
三、接种方法接种是双孢菇栽培的重要环节之一,影响其生长速度和采收量。
常见的接种方法包括棒接法、袋接法、筒接法等。
在接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保证接种菌株的质量,建议选用新鲜的白菌种,同时在消毒后应立即使用。
2、接种应在基质通风好、温度合适的环境下进行,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保持基质的湿度,促进菌体的发育。
3、在接种过程中,必须在消毒的基质上制作好菌种,并将其插入到基质中。
另外,一般要求接种厚度在5-10cm左右,接种后及时补充水分。
四、生长环境双孢菇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速度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促进双孢菇的生长,通常需要控制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双孢菇的适宜生长温度在22℃~25℃,建议在不同阶段控制不同的温度,以提高采收量和质量。
2、湿度:双孢菇需要在湿度70%~80%的环境下生长,长期处于干燥的环境下会导致菇丝死亡,影响采收量和品质。
河南农业2016年第5期(上)随着保健潮流的兴起,双孢菇以其特有的营养价值和药用效果,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双孢菇鲜菇蛋白质含量为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称。
台前县的双孢菇种植兴起于2010年,并逐年扩大,目前形成了以打渔陈镇田庄村、侯庙镇碱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中心的双孢菇种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为16%~20%。
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过干或过湿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
(四)空气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五)光照条件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但不能强光照射。
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5~8,pH pH 值,2 200 尿素1.5m、打孔,料温可达天2~3d 进8,蒸消毒,也可用石灰粉在菇房的门口和地面上均匀地洒一遍,可以起到消除杂菌的作用。
(三)铺料播种发酵好的培养料要趁热进入菇房,铺料厚度25cm 左右,注意铺的时候中间厚边缘薄。
每吨培养料可铺45~50m 2,待料温稳定降至28℃以下时方可播种。
播种量为1.5~2瓶/m 2。
播种时,凡与菌种接触的手、工具都要用0.2%高锰酸钾或0.25%新洁尔灭清洗消毒。
将菌种掰成小块,2/3种块均匀撒在料面,用手将种块翻入料内3~5cm,剩下1/3种块均匀撒在料面,用少量培养料覆盖,要薄,呈若隐若现状,最后料面轻轻拍平。
(四)发菌播种后菇房温度控制在28℃以下,以25~26℃较好,相对湿度控制在75%左右,播种后1~3d 内,关闭门窗,微通风,使菇房保持一定湿度,促进菌种萌发。
3~4d 后,当种块菌丝在料面定植生长时,适当加大通风量,促进菌丝封面和向料内生长。
菌丝长满菌床后就要进行覆土工作了。
(五)覆土当菌丝长至料厚的3/4时,即可覆土。
双孢菇菇房床架式高产栽培食用菌,栽培技术1、菇房、床架结构菇房东西长19.6m,南北宽9m,前后墙高2.5m,山墙高3.5m。
墙用石灰泥垒砖。
外面水泥抹缝;里面先用石灰泥抹一遍,再用石灰泥刷一遍。
前后墙对着走道上下分别留4个25cm×20cm的通风窗,第1个通风窗距地面20cm。
前墙两头留门,宽1.0m,高1.8m,地面铺砖,水泥灌缝。
房顶用竹杆薄膜搭建。
床架长7.8m,宽1.5m,高2.3m,共5层。
第1层距地面10cm,以上各层层间距55cm。
靠前墙1个东西走道宽0.7m;10个南北走道,每个宽0.65m,栽培面积共500平方米。
2、栽培时间安排双孢菇栽培一般在春秋两季。
我市麦草栽培预湿时间为8月5~15日;播种期9月5~15日;而棉子壳预湿时间为9月10~15日;播种期为9月15~20日。
3、菌株选择选择高产、抗杂能力强、适应性广的As2796菌株。
4、培养料配方(按实际栽培面积100平方米计算)①麦草3000kg,鲜鸡粪3.5立方米(或干鸡粪900kg),尿素35kg,过磷酸钙35kg,石膏粉100kg,石灰粉50kg,碳酸钙50kg;②棉子壳1500kg,双孢菇专用肥100kg,石膏粉30kg,石灰粉15~20kg。
5、培养料制备5.1、麦草料制备①前发酵:按照时间安排,预湿麦草。
预湿越透、越匀越好,做到宁湿勿干。
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在事先挖好的坑中用0.5%石灰水浸泡,吸足水分后捞出与预堆的鸡粪按比例拌匀建堆;二是在硬质地面上平铺麦草40~60cm后,喷水让其充分吸收;第2日堆成高1m的堆,在其周围喷5%石灰水;第3日继续喷水,最终使麦草湿透而匀,含水量达60%左右(抽出几根麦草,用手绞拧,能见水渗出)。
但应注意不要在预湿中直接撒石灰粉。
同样与预堆鸡粪按比例充分拌匀。
建堆前1日,在堆底撒一层石灰粉或洒一遍10%的浓石灰水,第2日建堆时把尿素均匀加入拌好的麦草内,同时把局部没有湿透的麦草放在事先挖好的水坑内浸泡后放在堆顶,南北堆向,宽1.6~1.8m,高2m左右,长度不限,四周垂直,堆顶呈龟背形,覆盖草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