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79.64 KB
- 文档页数:1
双孢菇种植技术_双孢菇种植技巧大家知道怎么种植双孢菇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双孢菇种植的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双孢菇的种植技术建造菇棚1、简易地棚式:说明:实验性种植,100-200平方,投资3000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种植蔬菜的简易小棚,不搭设立体棚架,直接地面栽培。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一次性备料成功,不要二次发酵。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初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2、塑料大棚式:说明:实验性种植,500平方左右,投资2万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种植蔬菜塑料大棚,搭设立体棚架,每层高60厘米。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使用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初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3、旧房屋改造式:说明:实验性种植,根据房屋高度搭设立体棚架,根据种植面积计算投资金额,一般每平方30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废旧厂房、废旧农舍、废旧地瓜大屋窖、废旧防空洞等,根据实际情况搭设棚架,每层高60厘米。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使用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4、标准菇棚式:说明:建设框架式温室大棚或者房屋式菇棚,属标准化、规模型模式。
第一步:聘请技术员,设计生产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实行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由技术员自己生产栽培种,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5、企业化生产模式:说明:属资金雄厚的或者国家投资的项目,可以不分季节实现全年种植。
第一步:聘请技术员,设计生产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机械化备料上料。
第三步:标准化生产菌种,采取控温方式,全年工厂化栽培。
菇棚管理棚温过高或过低,含水量过大、渗水、菌丝自溶、盲目用药、菌丝生理不成熟等,均可导致不出菇。
温度降至8℃以下时一般不再出菇,采取生火炉等方式加温也无法满足正常出菇时,应进入冬季管理阶段。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也是市场上最常见的蘑菇品种。
双孢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同时生长速度较快,容易栽培。
下面是双孢菇的栽培技术要点。
1.培养基准备双孢菇的培养基主要是由牛粪、蘑菇渣、秸秆等有机物组成。
首先将这些原料进行堆堆发酵,使其温度可以达到50-65℃,并保持在这个范围内发酵10-15天。
发酵完成后,将堆料整理平整,制成层叠的菌棒。
2.菌棒灭菌将菌棒放入大型高温灭菌锅中,将锅内的温度升至110-120℃,保持2-3小时以杀灭有害细菌和真菌,为真菌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3.菌棒接种将灭菌的菌棒移入接种室进行接种。
接种一般采用稀缩孢子悬液或菌丝糊进行。
悬液和菌丝糊的制备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防止杂菌的侵入。
将接种好的菌棒放在栽培箱中,然后进行下一步的栽培。
4.栽培环境控制双孢菇的栽培一般需要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的控制。
菌棒接种后,将栽培箱放置在温度为22-25℃、湿度为80-90%的环境中。
保持适当的湿度可以促进双孢菇的生长,同时避免过高的湿度对真菌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双孢菇对光照的需求不高,一般在栽培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半阴暗状态即可。
5.喷水保湿双孢菇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助于真菌的正常生长。
在栽培过程中,可以定时进行喷水保湿,但避免过多的水分积聚。
当发现菌体表面有结露时,应立即停止喷水。
6.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是双孢菇栽培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排除污浊的空气和增加新鲜空气的流通,可以提高菌丝生长的环境。
在栽培箱中设置通风口,定时进行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7.收获和储存双孢菇一般在菌棒接种后的20-25天左右可以开始收获。
当菌盖完全展开,并且菌褶开始裂开时,说明双孢菇已成熟。
收获时应将整个菌盖割下,避免菌丝破损。
收获后的双孢菇可以用湿纸巾包裹,放入塑料袋中进行冷藏保存。
总结:双孢菇是一种较容易栽培的食用菌类,只需要进行一定的环境条件控制,就可以获得丰收的成果。
林下双孢菇栽培技术林下双孢菇栽培技术是一种在森林下种植双孢菇的方法,它可以利用森林废弃物,如枯落的树叶、树枝等,为双孢菇提供养分和生长环境。
这种栽培技术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森林资源,还可以提供可持续的农产品供应。
1. 选择合适的森林:选择栽培双孢菇的森林,通常选择阴湿、有遮荫的森林地区。
这样可以为双孢菇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 收集森林废弃物:收集森林废弃物,如枯落的树叶、树枝等,作为双孢菇的床料。
床料要充分腐熟,以提供足够的养分。
3. 制备菌种:选择优质的双孢菇菌种,进行培养和繁殖。
通常的方法是将菌种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然后进行无菌装瓶保存。
4. 准备菇床:将收集到的森林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加入适量的菌种。
菇床的厚度通常为20-30厘米,宽度和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5. 菇床管理:保持菇床的湿润和适宜的温度,通常保持在20-25摄氏度。
定期喷水保持菇床的湿度,避免菇床变干。
6. 菌丝生长:培养菌床后,菇丝会在菌床内扩散生长。
菌丝生长期通常为1-2周,这个阶段需要维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
7. 露头生长: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会形成小菇头。
此时需要控制适宜的温湿度,增加光照以促进菇头生长。
8. 采摘和贮存:菇头逐渐长大后,可以采摘。
采摘时应小心,不要伤害菇床和菇丝。
采摘后,将菇头用适当的方式贮存起来,以保持新鲜度。
以上就是林下双孢菇栽培技术的主要步骤。
这种栽培技术简单、易于实施,并且不需要大面积的土地,适合一些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
它还可以增加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益,提供可持续的农产品供应,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这份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太详细了!一、栽培季节栽培季节应根据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合理安排。
选择播种期是以当地昼夜平均气温能稳定在20~24℃,约35天后下降到15~20℃为依据的。
因双孢蘑菇属偏低温型菌,故播种期多安排在秋季,大部分产区在8月中旬~9月上旬播种。
栽培季节过早,前期温度高,容易发生病虫害;栽培季节过迟,播种后发菌慢,出菇迟,影响产量。
二、菌种制备根据播种时间推算出适宜的制种时间,以保证栽培使用的菌种有适宜的菌龄。
双孢蘑菇母种15天左右可长满试管斜面;原种和栽培种约40~45天长满菌瓶或菌袋。
为了使菌丝充分生长,一般要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延长培养7天左右。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栽培的双孢菇品种,且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强,菌丝生长旺盛。
三、菇房及床架设置双孢蘑菇栽培可以利用闲置民房、山洞、防空洞、半地下室、塑料大棚等。
菇房一般坐北朝南,有利于通风换气,能提高冬季室温和减少西晒。
菇房面积在150~200平方米为宜,过大不利于管理,通风换气不均匀,温湿度难以控制;过小则利用率不高,不经济。
菇房应具有保温、保湿、通风、易于防治病虫害、蔽光等特点。
菇房顶部及墙面上、中、下要设通风口,地面和墙壁要光滑,易于清洗、消毒。
菇房内可放置木板、竹片或钢筋结构的多层床架,每层之间高为60~70厘米,底层距地面20厘米以上,顶层距房顶要大于lm,菇床宽1.3~1.4米,床与床之间和床与墙壁之间要留70~80厘米的过道。
栽培前要对菇房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石灰浆、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进行涂、喷,有条件的菇房可通入蒸汽进行高温、高湿杀菌杀虫,也可利用在菇房中进行二次发酵时的高温对菇房进行杀菌、消毒。
四、原料及配方(一)原料可用于栽培双孢蘑菇的原料很多,可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原料。
主要原料有稻草、麦秸、玉米秸、牛粪、马粪、鸡粪、猪粪、羊粪等;辅料主要有各种饼肥、石灰粉、石膏粉、尿素等。
粪便要晒干捣碎后使用,湿粪便不易发热,堆肥质量不高;稻草、麦秸等要晒干并切成5~10厘米的小段,玉米秸达成2~3厘米的小段,饼肥要粉碎。
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作者:巴国超梁富军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2年第08期一、优质菌种选择双孢菇种植菌种要保证种性纯正、优质、高产和无病虫害,母种菌丝白色,纤细蓬松,分为气生型和匍匐型菌丝。
15天左右长满试管,菌种菌丝灰白色,密集蓬松,呈现细绒状,均匀一致。
气生菌丝多,有特有的菇香气味。
二、双孢菇菌丝培养期管理技术(一)温度调控双孢菇播种前菇房温度可略微高一些,菇房温度控制在25~26 ℃为宜。
双孢菇播种3天后菌种开始萌发,菇房温度可降为23~25 ℃,5~7 d菌丝生长进入培养料,菇房温度保持在23~25 ℃,7~10 d菌丝伸入培养料50%左右时,菇房温度可降为20~23 ℃,将培养料内的温度控制在22~26 ℃,最高不能超过28 ℃。
菇房温度高于28 ℃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而发黄。
(二)环境湿度控制双孢菇菌丝体生长初期,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以促进菌丝迅速萌发,占领料层,抑制杂菌生长。
当菌种萌发吃料,菌丝体覆盖料面后,通风降温,使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
如果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5%时,应向菇房内喷水增湿。
(三)光线调控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期不需要光照,避光培养,大棚栽培至少使用2层避光度95%的黑网遮阴避光。
(四)通风调控双孢菇播种后2~3 d以保湿为主,尽量少通风。
3天后菌种开始萌发,可逐渐增加菇房通风量。
5~7 d菌丝已经进入培养料,此时要逐漸加大菇房内的通风量。
7~10 d菌丝伸入培养料5 cm左右时,加强通风,适度吹干料面,促使菌丝进一步向料内生长,直至菌丝长满培养料。
三、双孢菇覆土期管理技术双孢菇从覆土到出菇需要15~20 d。
覆土后2~3 d,根据覆土层水分情况先调水,通小风12 h左右,达到内湿外干状态,然后关闭门窗。
“吊菌丝”2~3 d,这期间多通风,温度保持在22~25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
(二)覆土中期当扒开土层见菌丝后,应逐渐加大菇房的通风量,白天开窗对流。
双孢菇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双孢菇是一种很常见的食用菌,今天我们介绍一种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利于小拱棚栽培双孢菇。
主要内容:1、双孢菇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2、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供参考。
一、双孢菇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小拱棚内气象因子变化比较快,很容易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所以选择好栽培季节既能省工、省时,还能高产、稳产。
根据周口市气候状况:堆料应在7月底~8月底,播种应在8月中旬~9月底,收菇在10~12月。
此期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要求。
其他地区依当地气候条件适当决定栽培时间。
同时,为了保证双孢蘑菇生长后期对温度的需求,栽培时应选择低温品种。
二、双孢菇的二次发酵法堆料方法培养料是双孢蘑菇生长好坏的前提,选择好的配方,进行科学堆制,提高其转化率,是双孢蘑菇高产、稳产的基础。
培养料的配方最好选择天然的粪草培养料配方:麦草或稻草1000千克,粪(鸡粪和猪粪)1000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石膏粉15~20千克,生石灰20千克,尿素10千克,草木灰20千克。
1、第一次发酵(前发酵)先将麦秸淋湿或浸泡,使含水量达70%左右,粪肥要晒干,提前打碎、堆闷2~3天,并喷药杀虫。
一般将料堆成长方形,宽1.8~2米,高1.5~1.8米,顶部为龟背形。
先堆一层麦秸,厚20厘米,再撒一层粪肥及辅料,以后一层麦秸一层粪肥及辅料,建堆至所需高度。
从第3层起,视水分情况,边堆边加足水分,一般下层少加,上层多加。
翻堆时一定要把上层、外层和底层的料翻到中间,把堆中间的翻到上层、外层和底层,每次翻堆时还要视料情况补足水分,以保证发酵的质量。
2、二次发酵(后发酵)首先对棚内喷洒800倍的辛硫磷乳油杀死地下虫卵,然后按每20平方米用0.5千克甲醛溶液薰蒸杀菌。
方法是在棚内放煤火,每一千克甲醛加1千克水加热薰蒸,结束后打开通风口通风,无甲醛气味即可进料。
第一次发酵后,将原料迅速移入棚内一个畦床上,利用这个季节的高温,再加上塑料棚的升温,使棚内温度迅速上升到50~55℃,保持此温度并维持3~5天,进行二次发酵。
双孢菇的新型栽培技术:冷库周年栽培法利用闲置冷库生产双孢蘑菇,能保证一年四季不断生产。
冷库内生产双孢蘑菇,温、湿度易控制,产量高,质量好,菇体圆正,洁白柔嫩,出菇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
建菇床一般为竹木结构,床架一般为角铁或水泥结构菇床长度不限,挡板高20厘米,层间高55~60厘米,底层距地面20厘米左右,走道宽不低于50厘米。
一般冷库可搭5~6层床架。
通风设施改造将原有的通风口加上空气过滤装置,将制冷机改为既能抽取新鲜空气,又能使冷库的空气循环两种用途。
增加冬季取暖设备,如安装暖气片,或制土灶供暖。
培养料配方:麦秸3000千克,湿鸡粪2.4米3,石膏200千克,尿素20千克,石灰100千克,过磷酸钙60千克。
建堆与发酵。
建堆前3天,先把麦秸预湿,同时加入2%石灰,然后一层麦秸一层鸡粪进行堆制。
湿鸡粪要打成糊状并将尿素拌入料堆宽2米,高1.8米,长度不限,堆要整齐,边要垂直,堆顶为龟背形,料堆水分为75%。
料内温度每天测2~3次,最理想的温度为70~80℃。
约7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并把过磷酸钙均匀加入。
复堆改为宽1.8米,高度不变。
约6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并把石膏和尿素均匀加入,这次应适当调整水分,水分不可过大,堆宽度缩为1.6米,高度不变。
第三次翻堆时,结合料干湿情况决定是否加水,含水量为68%,此时应测pH值,偏低时要用石灰或石灰水进行调节。
每次翻堆应在料温往下降时进行。
具体的翻堆次数,还应根据料堆温度等情况灵活掌握,般为4~5次。
20天左右结束前发酵。
二次发酵:即将前发酵的培养料运到经严密消毒、杀菌的菇房内,由上到下平铺在床架上,采用蒸汽升温,让室温达到57℃,料温达到58~60℃,保持6~8小时,然后料温降至55℃,保持12小时。
以后每天降2~3℃,8~10天降到28℃以下即可播种。
没有蒸汽升温条件的可采用大堆改成两小堆的方法,进行控温、灭菌处理。
具体做法:将大堆改成宽1.5米、高1米的两个弧形小堆,料底层中间用砖或架板垒起一个高30厘米、宽50厘米的通风道,再用塑料薄膜盖上,让料温升到55~60℃保持2天,然后打开通风口降温,总共需要7~8天时间。
无公害双孢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为了使双孢菇生产进一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根据多年栽培实践,总结出适合酒泉市大力推广的无公害双孢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双孢菇;高产;栽培1选种选种是取得高产高效的前提条件,种植双孢菇要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强、丰产、商品性好的品种。
2原料主料有麦秸、牛粪,辅料有尿素、磷肥、石灰、石膏等。
通常100m2菇床需要麦秸2 000kg,干牛粪1 300kg,饼肥80kg,过磷酸钙30kg,石膏粉50kg,碳酸氢铵30kg,石灰粉50kg。
3发酵技术培养料是双孢菇生产的物质基础,双孢菇是腐生菌,原料必须发酵后才能被充分利用,发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产量的高低,栽培的成败。
发料场所应选在距菇房水源近、干燥且地面坚实的地方,避免堆料时养分损失。
3.1预湿先把麦秸用水浇湿或大水浸泡捞出,预湿1~2d,干牛粪扎碎后同时浇水拌湿,预湿1~2d,预湿时把白灰加入料中,牛粪越细越好,建堆前把辅料全部拿出拌匀。
3.2建堆先将预湿的秸秆铺在底层20~25cm,加一层牛粪,然后再铺20cm厚的秸秆,把拌匀的辅料均匀的撒上,再加一层牛粪,再加秸秆加辅料,这样循环建堆,一直堆到高1.50m,宽2~2.30m,顶部成弓形,这样建好堆后,上面浇水直到底部有水渗出为止,一般堆长8~10m的可供100m2的菇棚栽培。
建堆时底层不喷水,中层少喷水,最上层多喷水,直到四周有水渗出为止,下大雨前把堆顶盖严塑料布,堆也挖好排水沟,防止泡堆,建好堆后测量料温,一般24h后开始升温,65~75 ℃为宜。
料堆宜南北走向以防光照不匀、温差过大。
3.3翻堆从建堆到培养料上架全过程约17~20d,其间需翻堆5次,相隔时间是6d、5d、4d、3d、1d,每次翻堆分别加入尿素、石膏、过磷酸钙和石灰粉,最后用1%甲醛和25%敌敌畏杀菌。
3.4二次发酵二次发酵分前发酵和后发酵,前发酵和后发酵的湿度环境要求是不同的。
前发酵,建堆后的第7d、第6d各翻1次堆,每次翻时,按每100m2原料再加5kg 碳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