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507.30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星)
()的芽儿()的花儿
()的豆角()的丝瓜
()的青蛙()的伞
二、用“√”标出下列词语中带波浪线字的正确读音。
(2星)
(shì tì) 抽屉趴着 (bā pā)
(wěi wéi) 伪装船篙 (gāo hāo)
(gāo gǎo) 稿纸萌芽 (mén méng)
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星)
1.要在青叶间,长成长长的豆角。
2.运动场上有一根撑竿长长的。
3.这次活动全班大部分同学都参加了。
四、阅读提升。
(4星)
1.本文的结构是( )。
A.分-总
B.总一分C总一分-总
2.全文一共有()自然段。
第()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
用一个问题引出下文。
第()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告诉我们
铅笔还有很多梦想。
3.发现铅笔的梦想十分有趣,它的梦想主要是( )。
A.一心为自己着想
B.热心帮助别人
五、续写梦想。
(5星)
铅笔七年后梦想是(),它要当( ),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铅笔十年后梦想是(),它要当( ),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慢条斯理”、“鲜嫩”、“孕育”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学会列提纲,按一定顺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2. 过程与方法: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二、教学内容学习《一支铅笔的梦想》这篇习作例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慢条斯理”、“鲜嫩”、“孕育”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学会列提纲,按一定顺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铅笔的梦想具体化。
如何指导学生将想象内容写具体,写生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 新课学习: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助想象,复述故事。
学习列提纲,写具体。
3. 巩固练习:小组讨论,交流心得。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课题:一支铅笔的梦想提纲:1. 铅笔的梦想2. 梦想的实现3. 梦想的启示七、作业设计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梦想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梦想吗?你们的梦想是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展示实物:展示一支普通的铅笔,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么一支普通的铅笔,你们觉得它会有梦想吗?它的梦想会是什么?”这样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同时注意学习和积累生字词。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1.阅读习作例文,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激起想象的兴趣,感受想象的快乐。
2.联系旁批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新鲜有趣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新鲜有趣的故事。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阅读例文,梳理想象1.阅读“交流平台”,梳理想象的特点。
(1)学生分组朗读“交流平台”。
(2)师小结:想象——超越现实,十分奇特。
2.聚焦题目,复述课文。
(1)回忆本单元两篇课文的内容。
(2)请学生复述课文的大致内容。
(3)师小结:两篇课文都围绕题目展开了合理的想象。
3.板书习作例文题目,齐读题目。
4.默读思考,梳理想象。
(1)学生默读例文,边读边思考:铅笔有了梦想,它想做些什么?(2)学生交流汇报:铅笔有五个梦想。
(课件出示五个梦想)5.交流提炼,绘制思维导图。
师生交流,绘制思维导图。
(课件出示思维导图)【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想象的特点,再从课文题目入手,让学生知道题目和内容之间的关联。
通过读例文,理清例文思路,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想象的内容。
板块二互相交流,揭秘想象1.交流探讨,想象奥秘。
(1)铅笔一下子有了五个梦想,故事里是怎样描写这些大胆、奇妙的想象的呢?(2)同桌间交流:铅笔为什么要展开这样的想象呢?2.关注旁批,体会梦想。
(1)铅笔和豆角、丝瓜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认为第三个梦想的想象合理吗?豆角、丝瓜和铅笔一样,都是细长的,所以铅笔的这些想象合理、自然。
(2)铅笔为什么想为小松鼠当撑竿,为小猴子当标枪?铅笔的第五个梦想是跑到运动场上帮助别人,它是一支乐于助人的铅笔。
3.自由朗读,总结写法。
(1)自由选读文段,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把故事写得这么奇妙的?(2)讨论交流,提炼写法。
方法一:借助一个有趣的事物。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目标1.阅读习作例文,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激起想象的兴趣,感受想象的快乐。
2.联系旁批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联系旁批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阅读习作例文,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激起想象的兴趣,感受想象的快乐。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课文,梳理想象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两篇课文,作者大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生:把自己想象成其他的事物。
如,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
生:想象事物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如,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师:奇妙的想象真有趣,这样的文章读起来也很有意思。
同学们还想读这样的文章吗?生:想。
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张晓楠,去认识一支“不甘寂寞”的铅笔。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借助例文,学习想象师:请同学们默读例文,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提示:①铅笔有几个梦想?②每个梦想分别是什么?③怎样才能实现这些梦想?师:铅笔的第一个梦想是什么?生:第一个梦想是到山坡上萌芽,还要在头顶上开出一朵漂亮的花。
师:你找得很准。
我们可以用关键词概括成“萌芽”“开花”。
这个梦想要到哪里才能实现呢?生:溜出教室。
师: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按照刚才读第一个梦想的办法,接着读铅笔的其他梦想,自主完成下面的表格。
课中导学单(学生自主阅读,填表。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填的?生:铅笔的第一个梦想是溜出教室,到山坡上萌芽、开花。
第二个梦想是跳进荷塘里,为小鱼虾撑伞。
第三个梦想是躲到菜园里,长成豆角或伪装成丝瓜。
第四个梦想是来到小溪边,为玩水的鸟当船篙,为蚂蚁当木筏。
第五个梦想是跑到运动场上,当小松鼠的撑竿、小猴子的标枪。
(教师相机出示活动一答案)师:你信息提取得真棒,全都说对了。
铅笔一下子有了五个梦想,请同学们联系例文批注,想一想:小铅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生:在第三个梦想中,豆角、丝瓜和铅笔一样,都是细长的,都符合铅笔自身的特点,所以这些想象合理、自然。
三年级下册语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一支铅笔的梦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会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准备:1. 课文《一支铅笔的梦想》的课本和课件。
2. 一些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想象过自己变成其他事物?会是什么样子?Step 2 学习课文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2. 分段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 提问学生: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铅笔有什么梦想?Step 3 分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事物进行想象和描述。
2.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想象结果和描述。
Step 4 语言表达1. 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点和变化,例如:“如果我变成了一只小鸟,我会飞到天空中。
”2.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其他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Step 5 小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2. 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回家想象自己变成其他事物,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一下,并写成一篇小短文。
Step 6 课堂作业完成拓展任务,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变成其他事物的样子和特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语言表达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拓展任务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一支铅笔梦想》三年级下册《主题同步阅读》中《我的家在月亮上》和《阿德的梦》【教学目标】“一主”目标:1.阅读习作例文,学习想象的方法,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感受想象的快乐。
2.运用图像化策略,领会图文的转化,学习想象故事的写作要点,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
3.集体交流、创编故事、展评故事。
“两翼”目标:阅读《我的家在月亮上》和《阿德的梦》,感受想象的神奇,拓展想象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图像化策略,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
教学难点:创编故事、完善故事。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绘本图片,学习任务单,手指印画,故事创作纸【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熟读了三篇文章,是哪三篇?(《一支铅笔的梦想》《我的家在月亮上》《阿德的梦》)你有没有发现三篇文章的内容都离不开本单元的主题——想象!(板书:想象)今天,我们除了跟着三位作家放飞想象,还要走进文中去探索他们写作的奥秘。
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二、阅读例文,探秘想象(一)精读《一支铅笔的梦想》1、搜索全文,捕捉信息:铅笔有哪些梦想?师:我们从课本里的文章《一支铅笔的梦想》开始,请你快速从文中捕捉信息:铅笔有哪些梦想?师:谁来说说?(指一生回答,随之出示课件。
)2、观察语句,领悟写法(1)师:请你仔细观察这几个句子,有什么特点?(排比句)这样写好不好?(好)怎么好?(整齐划一,一目了然)总结:排比句式使文章结构整齐、层次鲜明、节奏感强,一目了然。
我们写作时可以借鉴。
(2)提示:再注意看这几个红体词,有什么特点?(动词)可不可以换成其他的动词?为什么?(不可以,找学生分析)此刻,关于写作,你有了什么启发?(用词准确等)师总结:概括非常准确,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不管是动词还是形容词,最好在写作前结合语境仔细斟酌。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一支铅笔的梦想》,让题目与想象故事建立联系,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有趣,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的兴趣。
2.拓展阅读《新主题阅读》中的《假如我是一支笔》,进一步感知想象的有趣。
教学内容
1.“一主”教材:《一支铅笔的梦想》。
2.《新主题阅读》:《假如我是一支笔》。
教学过程
一、“一主”教材学习
(一)“‘一主’教材学习”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一主’教材学习”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板书“梦想”,谈话导入。
指名谈一谈自己的梦想。
2.揭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铅笔也有梦想,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支铅笔的梦想》。
(板书)
3.自学提示。
自由朗读课文,用“______”画出铅笔的梦想。
4.交流汇报。
5.交流讨论:铅笔和这些梦想有什么关联?
6.指名汇报。
(列图表,对比总结:想象的自然、合理)
7.学习文章的写作支架。
二、以文带文
(一)“以文带文”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以文带文”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过渡:想象有时候是自然的、合理的;想象有时候也是神奇的、不可思意的。
1.自学提示:自主阅读《新主题阅读》中的《假如我是一支笔》,用“______”画出想象神奇的语句。
2.交流汇报。
3.学习文章的写作支架。
三、读写联动
(一)“读写联动”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读写联动”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名言过渡:
想象,这是种特质。
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
——[法国] 狄德罗
1.放飞想象:如果你是一支铅笔,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梦想?
2.交流汇报。
3.妙笔生花:仿照两篇文章的写作框架(二选一),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