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四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科化学试卷.doc
- 格式:doc
- 大小:535.13 KB
- 文档页数:8
宣化四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A(答案)1.C(原文表述为“不会对手的灵巧性产生太大影响”,说明影响还是有的)2.B(“从来没让第六根手指存在”错,原文是“并没有……使其永久存在”。
)3.B (“利用计算机技术验算”错,原文是“源自于计算机网络的节点原则”。
)4.B5.C6.D7.(1)那些跟他交游的人,都只懂得爱慕曼卿卓异超群的气度,却不懂得他的才华可以用来为世所用。
(游1分,定语后置1分;落落可奇1分;有以1分;用 1分)(2)范讽因进言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些人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决推辞不就,(范讽)才作罢。
(见幸1分;引1分;止1分;遽1分;省略句1分)【解析】4.试题分析:稍:逐渐。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①说明他少年有豪气,②只说他做出选择要做官,⑥是他的处事态度。
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6.试题分析:“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错。
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宣化四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文科)出卷人:王晓丹审卷人:孙志霞武婷婷(总分:100分时间:90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 儒道墨法B. 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2.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康有为在宣传西方政治学说时对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地位提出了挑战。
其思想特点是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D.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3、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A.对人类社会的研究B.对自然界的研究C.对人的伦理道德的探D.对人性的研究4、普罗泰戈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他的思想体现了:A.资产阶级的本质B.人文主义的本质C.封建主义的本质D.启蒙运动的本质5、“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禁欲主义B.蒙昧主义C.人文主义D.理性主义6、历史班的一堂关于启蒙运动的综合探究课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的观点:①启蒙思想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②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③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④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7、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的绝对化的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辨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的成就是A.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B.相对论的提出C.量子论的提出D、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8、证明“造物主”即神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使人的思想发生跃进的学说是A.微积分B.太阳中心说C.生物进化论D.牛顿力学9、毛泽东的下列思想产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③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②④③1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宣化四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文科物理A 卷出卷人:袁文飞审卷人:陈世海说明:1、本试卷共3页,三道大题,33道小题,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Ⅰ卷选择题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Ⅰ卷不交,一定带回,讲评试卷用。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下列单位都属于力学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的是A.N、kg、mB.J、m、sC.kg、m、sD.W、kg、s2.某同学在操场上向北走40m,接着又向南走30m,他的合位移大小是A.10m B.30m C.40m D.70m3.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A.甲、乙两车的初速度均为零B.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C.甲车的速度始终小于乙的速度D.甲车的位移始终小于乙的位移4.下列四个物理量中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是A.位移B.速度C.力D.功5.如图所示,手沿水平方向将书压在竖直墙壁上,使其保持静止。
现增大手对书的压力,则书A.将沿墙壁滑动B.受到的合外力减小C.对墙壁的压力不变D.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6.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月球表面,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铁锤和羽毛,则A.铁锤下落的快B.受到的合外力增大C.铁锤和羽毛下落的一样快D.铁锤和羽毛都不会下落7.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弹簧秤,左端通过细线与固定木板相连,右端用细线经定滑轮悬挂着一质量为0.4kg的物块,则弹簧秤示数和其所受合外力大小分别为A.8.0N , 0 B.0, 4.0NC.4.0N, 0 D.4.0N, 4.0N8.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必须系好安全带。
安全带能起作用的是汽车在平直公路上A.加速前进时 B.匀速行驶时 C.紧急刹车时 D.缓慢倒车时9.如图所示,高大的桥都要造很长的引桥,这是为了A.减小汽车受到的重力B.减小汽车对桥面的压力C.增大汽车重力沿桥面方向的分力D.减小汽车重力沿桥面方向的分力10.如图所示,电梯内水平放置的体重计上站着一个人,当电梯向上加速运动时A.人处于超重状态B.人处于失重状态C.人处于平衡状态 D.人处于完全失重状态11.如图所示,在孩子与爸爸“掰手腕”的游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爸爸“掰倒”孩子时,爸爸对孩子的力大于孩子对爸爸的力B.爸爸“掰倒”孩子时,爸爸对孩子的力等于孩子对爸爸的力C.孩子“掰倒”爸爸时,孩子对爸爸的力大于爸爸对孩子的力D.孩子“掰倒”爸爸时,孩子对爸爸的力小于爸爸对孩子的力12.2013年6月23日10时07分,“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在距地球表面343km 的轨道上成功对接成组合体,如图所示。
2015-2016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四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文科)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到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对NaCl的分类正确的是()A.混合物B.化合物C.氧化物D.有机物2.下列元素处于周期表第三周期的是()A.S B.H C.N D.C3.下列物质中不含钙元素的是()A.生石灰B.干冰 C.石灰石D.漂白粉4.标准状况下,CO的摩尔质量是()A.28 B.28g C.28g/mol D.22.4L/mol5.下列各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A.O B.F C.P D.Cl6.3717Cl﹣中含有的电子数是()A.17 B.18 C.20 D.377.在反应:H2+CuO═Cu+H2O 中,H2是()A.还原剂B.氧化剂C.还原产物 D.氧化产物8.食用油和油中含有的主要成分属于()A.糖类 B.维生素C.无机盐D.油脂9.铜与稀硝酸反应,不能生成的物质是()A.Cu(NO3)2B.NO C.H2O D.H210.下列试剂不小心见到皮肤上,会是皮肤变黄的是()A.苏打水B.浓硝酸C.氯化铵溶液D.食盐水11.下列选项中互为同位素的是()A.H2O B.H2O2C.11H、21H D.1940Ca和2040Ca12.当光束通过稀豆浆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表明稀豆浆属于()A.浊液 B.溶液 C.纯净物D.胶体13.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木炭反应,是因为浓硫酸具有()A.吸水性B.强酸性C.脱水性D.强氧化性14.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水中,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Na浮在水面上B.Na在水面上游动C.Na沉在水面下D.Na熔成光亮的小球15.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煮沸后产生沉淀的颜色为()A.蓝色 B.白色 C.砖红色D.淡黄色16.下列物质不能溶于Al(OH)3的是()A.氨水 B.稀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 D.浓盐酸17.第ⅡA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A.原子半径 B.电子层数 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18.现有100mL 0.1mol/L NaCl 溶液,从中取出10mL,此10mL NaC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1mol/L B.0.01mol/L C.0.001mol/L D.无法确定19.原电池工作时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是()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化学能转化为光能2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释放能量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键无关C.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释放能量D.NH4Cl晶体与Ba(OH)2•8H2O反应释放能量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OH﹣═H2OB.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CO32﹣+2H+═CO2↑+H2O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D.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3+Fe═2Fe2+22.对于化学反应:2H2O2═2H2O+O2↑,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A.减小H2O2溶液的浓度B.降低温度C.加入少量MnO2粉末D.向溶液中加入蒸馏水23.能证明次氯酸是弱酸的事实是()A.能与NaOH溶液反应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见光能分解D.向Ca(ClO)2溶液中通入CO2能生成次氯酸24.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的实验是()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用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制取乙酸乙酯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D.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制取氨气25.设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1gCl2中含氯原子数为2N AB.1molO3中含原子数为2N AC.1mol/L K2SO4溶液中含K+数为N AD.标准状况下,22.4LH2O中含水分子数为N A三.双向选择题(本题包括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全部正确的得3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化学与生活》模块26.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泥是常见的硅酸盐产品B.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蚕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27.了解用药常识,有利于自我保健.下列药物使用正确的是()A.阿司匹林课解热镇痛,常用于治疗感冒B.氢氧化钠能中和胃酸,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蚕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华北地区水资源十分匮乏,必须节约用水B.明矾能沉降水中的悬浮物,又能杀菌消毒C.活性炭既可以吸附水中的异味,又可以降低水的硬度D.长期饮用纯净水,不利于人体健康29.微量元素摄入不当会导致疾病.下列做法的主要目的与补充微量元素有关的是()A.酱油加铁强化剂B.咖啡加糖C.炒菜家味精D.食盐加碘30.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推广使用一次性纸杯B.用天然气替代煤作燃料C.开发利用太阳能D.鼓励公民用私家车替代公共交通出行四、填空题3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a、b、c、d、e、f各代表一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IA 0族周期1 a ⅡAⅢAⅣA V A ⅥA VⅡA2 b c d3 e f (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由b元素和(填字母)元素组成的;(2)e的元素符号是;(3)b、c、d、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填减弱或增强);(4)a元素和f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32.如图是自然界中氮循环的一部分,其中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反应③的氧化剂为(填序号);(3)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源之一,治理的一种方法是用催化剂使尾气中的NO与CO反应生成CO2和N2,该反应中生成1molN2时,被还原的NO为mol.33.乙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化成乙酸.A、B、C、D、E为有机物,以乙烯为原料,生产各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2)B+D→E的反应类型为;(3)CH2=CH2和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_ .五、实验题(6分)34.实验室可以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氯气.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 的名称为(2)装置C中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充满氯气的装置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六、计算题(6分)35.向一定量Fe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的2mol/L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出224ml 气体(标准状况).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试回答下列问题:(1)标准状况下,224m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2)原混合物中铁单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2015-2016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四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到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对NaCl的分类正确的是()A.混合物B.化合物C.氧化物D.有机物【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析】氯化钠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根据物质分类中各个类别的概念来回答.【解答】解:氯化钠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无机化合物,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分类知识,可以根据物质的来别结合概念来理解掌握,难度中等.2.下列元素处于周期表第三周期的是()A.S B.H C.N D.C【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ⅦA族,则原子结构中有3个电子层,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S的原子结构中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故A选;B.H位于第一周期,故B不选;C.N的原子结构中有2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故C不选;D.C的原子结构中有2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结构与元素位置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3.下列物质中不含钙元素的是()A.生石灰B.干冰 C.石灰石D.漂白粉【考点】元素.【分析】根据物质的成分解题,生石灰为氧化钙,干冰为二氧化碳,石灰石为碳酸钙,漂白粉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解答】解:A.生石灰为氧化钙,含钙元素,故A错误;B.干冰为二氧化碳,不含钙元素,故B正确;C.石灰石为碳酸钙,含钙元素,故C错误;D.漂白粉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含钙元素,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明确物质的组成元素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4.标准状况下,CO的摩尔质量是()A.28 B.28g C.28g/mol D.22.4L/mol【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在数值上等于摩尔质量,注意单位为g/mol,以此解答.【解答】解: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等分子质量,单位为g/mol,则CO的摩尔质量是28g/mol,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摩尔质量的考查,注意把握相关概念以及公式的理解和运用,难度不大.5.下列各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A.O B.F C.P D.Cl【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分析】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核电荷数对核外电子吸引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弱,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F、Cl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小,则非金属性:F>Cl;O、F,P、Cl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则非金属性:F>O、Cl>P,所以非金属性最强的为F,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非金属性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元素周期律内容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6.3717Cl﹣中含有的电子数是()A.17 B.18 C.20 D.37【考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分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氯离子,据此解答.【解答】解: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氯离子,阴离子的电子数等于阴离子原子所具有的电子数+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17+1=18.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阴离子的电子数=阴离子原子所具有的电子数+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7.在反应:H2+CuO═Cu+H2O 中,H2是()A.还原剂B.氧化剂C.还原产物 D.氧化产物【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该反应中H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则氢气是还原剂,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基本概念,明确元素化合价变化与氧化剂、还原剂关系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8.食用油和油中含有的主要成分属于()A.糖类 B.维生素C.无机盐D.油脂【考点】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和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判断,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据此分析.【解答】解:A.糖类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及制品中,如大米、面粉、玉米等,故A错误;B.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分别广泛存在于动物的脂肪和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故B错误;C.无机盐广泛存在于人类所摄取的各种食物中,故C错误;D.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的摄主要通过食用油来完成,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油脂的来源,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9.铜与稀硝酸反应,不能生成的物质是()A.Cu(NO3)2B.NO C.H2O D.H2【考点】硝酸的化学性质.【分析】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解答】解: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3Cu+8HNO3=3Cu(NO3)2+2NO↑+4H2O,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硝酸性质的分析,主要是硝酸和金属反应的产物判断,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10.下列试剂不小心见到皮肤上,会是皮肤变黄的是()A.苏打水B.浓硝酸C.氯化铵溶液D.食盐水【考点】硝酸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可以解答本题,浓硝酸遇到含苯环的蛋白质会显色为黄色;【解答】解: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具有活性的蛋白质与浓硝酸接触后,由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此时蛋白质会变成黄色,因此人体的皮肤会变成黄色,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硝酸性质分析,主要是浓硝酸的显色反应实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11.下列选项中互为同位素的是()A.H2O B.H2O2C.11H、21H D.1940Ca和2040Ca【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分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互为同位素原子具有以下特征: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研究对象为原子.【解答】解:A.H2O是化合物,不是原子,不属于同位素,故A错误;B.H2O2是化合物,不是原子,不属于同位素,故B错误;C.11H、21H都是氢元素的不同原子,属于同位素,故C正确;D.1940Ca和2040Ca的原子序数为20,不是40,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同位素为概念的理解,注意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题目难度不大.12.当光束通过稀豆浆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表明稀豆浆属于()A.浊液 B.溶液 C.纯净物D.胶体【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分析】依据分散系的分类和性质分析,胶体分散系具有丁达尔现象,只要判断出分散系是胶体即可.【解答】解:溶液和浊液在当光束通过时无丁达尔现象;豆浆是蛋白质形成的胶体,当光束通过时会产生丁达尔现象;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散系的判断,胶体的性质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掌握分散系线的性质和特征即可解答.13.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木炭反应,是因为浓硫酸具有()A.吸水性B.强酸性C.脱水性D.强氧化性【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分析】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方程式,C+2H2SO4(浓)CO2↑+2SO2↑+2H2O,依据反应物浓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浓硫酸的性质,据此解答.【解答】解: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方程式,C+2H2SO4(浓)CO2↑+2SO2↑+2H2O,反应物浓硫酸中的硫元素化合价降低,浓硫酸做氧化剂,表现为强的氧化性,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浓硫酸的性质,明确发生反应的实质及硫元素化合价变化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4.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水中,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Na浮在水面上B.Na在水面上游动C.Na沉在水面下D.Na熔成光亮的小球【考点】钠的化学性质.【分析】钠密度小与水,熔点低,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据此解答.【解答】解:钠密度小与水,熔点低,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所以钠投入水中会看到现象: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到处游动,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明确钠的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5.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煮沸后产生沉淀的颜色为()A.蓝色 B.白色 C.砖红色D.淡黄色【考点】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专题】有机反应.【分析】含醛基的物质能与新制的Cu(OH)2,加热煮沸后产生氧化亚铜沉淀,据此解题.【解答】解:葡萄糖含醛基,含醛基的物质能与新制的Cu(OH)2,加热煮沸后产生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难度不大,注意掌握醛基的检验方法.16.下列物质不能溶于Al(OH)3的是()A.氨水 B.稀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 D.浓盐酸【考点】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分析】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能够与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能够溶于强碱生成偏铝酸盐,据此解答.【解答】解:A.氨水中一水合氨为弱碱,所以氢氧化铝与氨水不反应,故A选;B.稀硫酸与氢氧化铝发生酸碱中和生成硫酸铝和水,故B不选;C.氢氧化钠与强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故C不选;D.浓盐酸与氢氧化铝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铝的性质,明确氢氧化铝是两性物质,熟悉两性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注意氢氧化铝只能与强碱反应,题目难度不大.17.第ⅡA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A.原子半径 B.电子层数 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如果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解答】解: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第ⅡA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都容易失去2个电子,所以D正确;故选D.【点评】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18.现有100mL 0.1mol/L NaCl 溶液,从中取出10mL,此10mL NaC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1mol/L B.0.01mol/L C.0.001mol/L D.无法确定【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分析】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体积大小无关,据此判断取出的10mL 该氯化钠溶液的浓度.【解答】解:100mL 0.1mol/L NaCl溶液,从中取出10mL,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则此10mL NaC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仍然为0.1mol/L,【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溶液的性质,题目浓度不大,明确溶液具有均一性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19.原电池工作时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是()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化学能转化为光能【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分析】原电池是一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据此分析.【解答】解:原电池是一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工作时,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常见能量的转化形式,原电池是一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需要注意实际上转化率不是百分百.2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释放能量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键无关C.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释放能量D.NH4Cl晶体与Ba(OH)2•8H2O反应释放能量【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不是吸热就是放热;B、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和反应实质有关,即拆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C、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D、NH4Cl晶体与Ba(OH)2•8H2O反应过程是吸热反应.【解答】解:A、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不是吸热就是放热,故A错误;B、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和反应实质有关,即拆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键有关,故B错误;C、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D、NH4Cl晶体与Ba(OH)2•8H2O反应过程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和应用,主要是常见反应能量变化的掌握,题目较简单.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OH﹣═H2OB.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CO32﹣+2H+═CO2↑+H2O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D.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3+Fe═2Fe2+【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漏写生成硫酸钡的离子反应;B.碳酸氢根离子在离子反应中不能拆分;C.还原剂为Al,氧化剂为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D.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电子、电荷不守恒.【解答】解:A.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SO42﹣+Ba2++2H++2OH﹣═2H2O+BaSO4↓,故A错误;B.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HCO3﹣+H+═CO2↑+H2O,故B错误;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Al+2OH﹣+2H2O═2Al O2﹣+3H2↑,故C正确;D.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Fe3+Fe═3Fe2+,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题目难度不大.22.对于化学反应:2H2O2═2H2O+O2↑,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A.减小H2O2溶液的浓度B.降低温度C.加入少量MnO2粉末D.向溶液中加入蒸馏水【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常见增大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增大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加入催化剂以及增大固体的表面加等,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减小H2O2溶液的浓度,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A 错误;B.降低H2O2溶液的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B错误;C.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二氧化锰起到反应的催化剂的作用,可增大反应速率,故C正确;D.加入少量蒸馏水,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等问题,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23.能证明次氯酸是弱酸的事实是()A.能与NaOH溶液反应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见光能分解D.向Ca(ClO)2溶液中通入CO2能生成次氯酸【考点】弱电解质的判断.【分析】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要证明次氯酸是弱酸,只要证明次氯酸部分电离即可,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次氯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和水,说明次氯酸是酸,但不能说明次氯酸电离程度,所以不能证明次氯酸是弱酸,故A错误;B.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现象体现次氯酸的漂白性,不能说明次氯酸电离程度,所以不能证明次氯酸是弱酸,故B错误;C.次氯酸见光易分解,说明次氯酸不稳定,但不能说明次氯酸电离程度,所以不能证明次氯酸是弱酸,故C错误;D.向Ca(ClO)2溶液中通入CO2能生成次氯酸,碳酸是弱酸,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说明次氯酸是弱酸,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判断,为高频考点,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电离程度,与电解质稳定性、溶解性无关,易错选项是C.24.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的实验是()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用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制取乙酸乙酯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D.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制取氨气【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分析】由实验装置可知,反应装置的特点是加热液体生成气体(或蒸汽),且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说明气体易溶于水,应防止倒吸,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实验室制备氧气应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固体,试管口应向下倾斜,且生成氧气应用排水法收集,故A不选;B.实验室用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制备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中混用乙醇、乙酸,导管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防止倒吸,故B选;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反应生成水,为防止生成的水倒流,试管口应向下倾斜,故C不选;D.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备氨气,为固体,试管口应向下倾斜,且生成氨气用排空气法收集,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以及制备方法,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25.设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1gCl2中含氯原子数为2N AB.1molO3中含原子数为2N AC.1mol/L K2SO4溶液中含K+数为N A。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二部分,本试卷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12 O:16 Mg:24 He:4 S:32 N:14 Al:27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A. B. C. D.2、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使用合理的是( )A .在容量瓶中溶解氢氧化钠固体并配制溶液B .用100mL 的量筒量取5.2mL 的盐酸C .用托盘天平称取25.2gNaClD .用分液漏斗来过滤NaCl 溶液中泥沙3、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主要取决于 ( )A . 气体分子数目的多少B .气体分子微粒大小C.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D .气体分子量的大小5、在盛有碘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片刻后 ( )A .整个溶液变紫色B .整个溶液变棕色C . 下层无色,上层紫红色 D. 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6、碘是一种重要的药用元素,缺乏碘能导致甲状腺肿大等.为预防碘缺乏病,目前我国的食盐都是“加碘食盐”.“加碘食盐”中加的是含碘元素的物质是碘酸钾(KIO 3),KIO 3属于( )A.酸 B.碱 C.盐D.氧化物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Cl-的结构示意图B. S2-的结构示意图:C. 纯碱的化学式:NaHCO3D. 硫酸的电离方程式:H2SO4 === H2+ + SO42-8、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组合正确的是()9、下列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C.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D.用分液漏斗分离汽油和水10、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0.l N AB. 在常温常压下,1 mol He含有的原子数为N AC. 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 FeCl3溶液中Cl﹣的数目为1.5N A11、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实验室中酒精灯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C. 皮肤上不慎沾上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D.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12、下列各组离子在强酸性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是()A.Cu2+、Cl﹣、K+、SO42﹣ B.CO32﹣、Na+、K+、SO42﹣C.Mg2+、Cl﹣、K+、NO3﹣ D.Ag+、NO3﹣、K+、Cl﹣13、下列现象或新技术的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B.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线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1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H++SO42﹣+Ba2++OH﹣=BaSO4↓+H2OB.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O32﹣+2H+=CO2↑+H2OC.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Ag++Cu=Cu2++AgD.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15、下列实验装置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是()A.用甲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B.用乙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C.丙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D.用丁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16、在等体积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AgNO3溶液,恰好都完全反应,则以上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1:2:3 B.3:2:1 C.1:1:1 D.6:3:217、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A.胶体粒子带电荷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B.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能通过滤纸空隙C.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D.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而且能产生丁达尔现象18、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CH4、CO2、O2、SO2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O2的是()A.B.C. D.19、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本试卷包括两部分,第Ⅰ部分为21个选择题,共50分,将试卷填涂到答题卡,第Ⅱ部分为主观题,共5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请注意答题时间为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S:32 Cl :35.5 Si :28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合计26分)1、2014年4月22日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结合当前国土资源工作重点和社会关注热点,确定2014年地球日活动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
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B、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对水的需求C、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减少“白色污染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D、大量开发新能源,减少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2、可逆反应2SO2+O22SO3,在2L密闭容器中,如果SO2的起始物质的量为4mol,2 min 后SO2的浓度为1.8mol·L-1,则用S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A.1 mol·L-1·min-1B.0.9mol·L-1·min-1C.0.2mol·l-1·min-1D.0.1 mol·L-1·min-1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的AB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4、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A.c(OH-)﹤c(H+)的溶液B.含有H+离子的溶液C.滴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D.pH小于7的溶液5、已知:2H2(g)+O2(g)=2H2O(g);ΔH=-270kJ·mo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mol水蒸气分解成2mol氢气与1mol氧气吸收270kJ热量B.2mol氢气与1mol氧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水放出热量大于270kJC.在相同条件下,2mol氢气与1mol氧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水蒸汽的能量D.2个氢气分子与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蒸汽分子放出270kJ热量6、室温下,对于0.10 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用HNO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显中性B、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H4+)·c(OH—)变大C、与AlCl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D、在室温下,该溶液的pH=137、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8、在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水稀释,溶液中c(H+)一定增大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9、下列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Cl2+H2O H++Cl-+HClOB、HCO3-+ H2O H3O+ + CO32-C、CO32—+ H2O H CO3-+ OH—D、Fe3++ 3 H2O Fe(OH)3↓+3H+10、下列应用与盐类的水解有关的是()A.热的纯碱溶液用于清洗油污B.NaCl可用作防腐剂和调味剂C.FeCl3用于印刷线路板D.次氯酸钠常用作消毒剂1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熵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无关B、熵变为正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C、化学反应的熵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D、熵变为正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12、对于反应A2(g) + 2B2(g)2AB2(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变化符合勒夏特列原理的是()1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s)+ 1/2 O2(g)= ZnO(s)ΔH= -351.1 kJ·mol-1Hg(l)+ 1/2 O2(g)= HgO(s)ΔH= -90.7 kJ·mol-1由此可知Zn(s)+ HgO(s)= ZnO(s)+ Hg(l)的反应热ΔH为()A.、-260.4 kJ·mol-1B、+260.4 kJ·mol -1C、- 441.8 kJ·mol-1D、+ 441.8 kJ·mol-1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合计24分)14、―嫦娥奔月‖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的中国神话故事,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由长三甲火箭送入预定的轨道,长三甲火箭第三级推进剂采用低温液氧/液氢燃料。
宣化四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职掌卜筮,是先秦史官与《周易》关系之最突出的纽带。
在先秦,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史官们对这一职责的履行可谓是不遗余力。
阅读先秦文献,人们有时会为史官们据《易》占筮的准确而感到惊讶。
例如,周史运用《周易》为陈国占筮,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陈侯的后代将在齐国昌盛并执掌大权,二是陈国将在那时衰败。
后来历史的发展果如其言。
如何来解释史官们的这一类“神奇的”预测呢?其关键,是先秦史官对《周易》变化观精髓的理解和运用。
《周易》是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
前人称“易”有三义,即变易、简易、不易等。
不少先哲认为:“易”之精义实为“变易”。
《说文解字》引《秘书》:“易”原为象形字,上日下月,日为阳,月为阴,阴阳交合变成宇宙间万事万物,阴阳者,变化也。
《周易》之基本要素“爻”的意蕴、“卦”的构成方式、八卦及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以及“十翼”对《周易》义理的阐述等等,无不突出地表现出一种变化观。
从表面上看,周史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是占筮的结果,其实,周史在为陈国占筮之前,已对陈、齐等国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定的了解,即“先人事而后说卦”,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周易》的变化观去分析、推测其前景,就得出了这些结论。
知道了这个例子所蕴含的道理,就明白了先秦史官的《易》筮有时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历史发展变化结局的奥秘。
先秦史官以《易》占筮,又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以《易》占筮,凭蓍草这类植物去推断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人事,从根本来说是难以成功的。
尽管有时占筮者在推断中也会结合对历史和现实的了解,但这类占筮法总体上笼罩在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气氛之中,并非科学的方法。
其次,先秦史官的以《易》占筮,在具体操作上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根据《左传》《国语》的记载,春秋时期人们讲《周易》要讲八项。
然而,在每次占筮时,并不会八项内容都讲,因为甲项与乙项的结论很可能不一致,甚至是对立的。
宣化四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10月考生物试卷(文科)出卷人:徐颖审卷人:郝军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A.体液 B.细胞内液 C.消化液 D.细胞外液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组织液增加B.组织液减少C.血浆量增加 D.淋巴减少4、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关于A液、B液和C液三者之间联系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5、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④影响渴觉的形成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6、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
该物质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
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 )A.血流自动调节 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7、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8、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9、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A.比较缓慢B.比较广泛C.时间比较长D.迅速准确10、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增加、增加、减少、降低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D.减少、减少、增加、不变11、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宣化四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A卷第Ⅰ卷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我们所说的姓氏,包含了“姓”和“氏”两个概念。
姓,代表了氏族血统,最早来源于氏族的图腾。
氏族在交往中通过展示氏族图腾的徽记来表明其身份,区别不同的氏族和方位,氏族徽记就是姓的最早雏形。
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是私有制社会的特种产物,表示功勋和地位。
一般认为中国人是先有姓,后有氏。
事实上,姓和氏一直混合使用,其关系也在互相转变。
在夏朝之前,氏为大氏族、部落、国家、氏族联盟的称呼,这时姓是氏的分支。
比如:中国最早的姓就产生在伏羲氏时期,伏羲氏的后代姓风,是中国第一个姓。
夏朝时,氏的本意发生了变化,氏可以代表姓族中重要的分支。
周武王灭商后,重新确立了姓、氏的关系:姓明婚姻,同姓不婚;氏辨贵贱,随时更移。
由于分封制分出的诸侯都有自己的氏,而姓不变,导致先秦时保留下来的姓仅仅在三十个左右,而保留下来的氏却有近千个。
到秦并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政权,姓、氏也混而为一,汉朝以后姓和氏也就不再进行严格区分了。
考察一个地区姓氏数量的多少以及分布的集中程度如何,可以用同姓率这个量来表示。
一个地区的同姓率就是在这个地区随机抽取两个人,他们具有相同姓氏的概率,这个值的大小能大致反映一个地区姓氏多样性的状况。
如果一个地区姓氏数量多,且分布不集中,则同姓率低,说明姓氏的多样性好。
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同姓率最低的地区。
这是因为在南北宋时期,特别是在南宋,由于蒙古人入侵,人们向南迁移,以躲避战争,逃至长江受到阻隔,而长江流域又很适合人类生活,便定居下来,与原有的居民混居在一起;同时,长江以南的人也经常会往北方迁移,最终导致这些地区的人口比较混杂,姓氏的多样性比较好。
相反,在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少数民族的姓氏比较单一,又和外界比较隔绝,导致这些地区的同姓率很大。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科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3页,包括六道大题,共35道小题,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以答案在答题纸上作答,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3.做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选涂答案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l:35.5;Fe:56;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到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对NaCl的分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B.化合物C.氧化物D.有机物2.下列元素处于周期表第三周期的是( )A.SB.HC.ND.C3.下列物质中不含钙元素的是( )A.生石灰B.干冰C.石灰石D.漂白粉4.标准状况下,CO的摩尔质量是( )A.28B.28gC.28g/molD.22.4L/mol5.下列各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OB.FC.PD.Cl6.3717Cl-中含有的电子数是( )A.17B.18C.20D.377.在反应:H2+CuO == Cu+H2O 中,H2是( )A.还原剂B.氧化剂C.还原产物D.氧化产物8.食用油和油中含有的主要成分属于( )A .糖类 B.维生素 C.无机盐 D.油脂9.铜与稀硝酸反应,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Cu(NO3)2B.NOC.H2OD.H210.下列试剂不小心见到皮肤上,会是皮肤变黄的是( )A.苏打水B.浓硝酸C.氯化铵溶液D.食盐水11.下列选项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A.H2OB.H2O2C.11H、21HD.1940Ca和2040Ca12.当光束通过稀豆浆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表明稀豆浆属于( )A.浊液B.溶液C.纯净物D.胶体13.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木炭反应,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A.吸水性B.强酸性C.脱水性D.强氧化性14.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水中,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Na浮在水面上B.Na在水面上游动C.Na沉在水面下D.Na熔成光亮的小球15.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后生成沉淀的颜色为( )A. 蓝色B.白色C.砖红色D.淡黄色16.下列物质不能溶于Al(OH)3的是( )A.氨水B.稀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浓盐酸17.第ⅡA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A.原子半径B.电子层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18.现有100 mL 0.1mol/L NaCl 溶液,从中取出10 mL,此10 mL NaC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mol/LB.0.01mol/LC.0.001mol/LD.无法确定19.原电池工作时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是( )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化学能转化为光能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释放能量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键无关C.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释放能量D.NH4Cl晶体与Ba(OH)2.8H2O晶体反应释放能量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OH-=H2OB.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CO32-+2H+=CO2↑+H2O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3++2OH-+2H2O=2AlO2-+3H2↑D.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3+Fe=2Fe2+22.对于化学反应:2H2O2==2H2O+O2↑,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减小H2O2溶液的浓度B.降低温度C.加入少量MnO2粉末D.向溶液中加入蒸馏水23.能证明次氯酸钠是弱酸的事实是( )A.能与NaOH溶液反应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见光能分解D.向Ca(ClO)2溶液中通入CO2能生成次氯酸24.实验室可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的实验是(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用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制取乙酸乙酯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D.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制取氨气25.设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1gCl2中含氯原子数为2N AB.1molO3中含原子数为2N AC.1mol/L K2SO4溶液中含K+数为N AD.标准状况下,22.4LH2O中含水分子数为N A三.双向选择题(本题包括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全部正确的得3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化学与生活》模块26、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泥是常见的硅酸盐产品B.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蚕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27、了解用药常识,有利于自我保健。
下列药物使用正确的是( )A.阿司匹林课解热镇痛,常用于治疗感冒B.氢氧化钠能中和胃酸,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蚕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华北地区水资源十分匮乏,必须节约用水B.明矾能沉降水中的悬浮物,又能杀菌消毒C.活性炭既可以吸附水中的异味,又可以降低水的硬度D.长期饮用纯净水,不利于人体健康29、微量元素摄入不当会导致疾病。
下列做法的主要目的与补充微量元素有关的是( )A.酱油加铁强化剂B.咖啡加糖C.炒菜家味精D.食盐加碘30、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推广使用一次性纸杯B.用天然气替代煤作燃料C.开发利用太阳能D.鼓励公民用私家车替代公共交通出行四、填空题31、(6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a、b、c、d、e、f各代表一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由b元素和_____________(填字母)元素组成的;(2)e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3)b、c、d、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_____(填减弱或增强);(4)a元素和f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6分)下图是自然界中氮循环的一部分,其中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3)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源之一,治理的一种方法是用催化剂使尾气中的NO与CO反应生成CO2和N2,该反应中生成1molN2时,被还原的NO为_________mol。
33、(6分)乙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化成乙酸。
A、B、C、D、E 为有机物,以乙烯为原料,生产各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D→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C H2=CH2和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五、实验题(6分)34、(6分)实验室可以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氯气。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 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C中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___;(3)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充满氯气的装置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计算题(6分)35、(6分)向一定量Fe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的2mol/L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出224ml气体(标准状况)。
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试回答下列问题:(1)标准状况下,224m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mol;(2)原混合物中铁单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科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二、单项选择题(本小题包括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三、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全部正确的得3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根据自己的选修情况选择一个模块的试题作答,两个模块都作答,按照得分高的模块计分)四、填空题(本题包括3道小题,共18分) 31、(6分)(1)a (2)Na (3)增强 (4) 32、(6分,每空2分)(1)2NO+O 2=2NO 2 (2)NO 2 (3)2 33、(6分) (1)--[--CH 2--CH 2--]n --- (2)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3)CH 2=CH 2+H 2O→(一定条件)CH 3CH 2OH 五、实验题(6分) 34、(6分)(1)分液漏斗(2)Cl 2+2OH-=Cl -+ClO -+H 2O (3)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六、计算题(6分)35、(6分)(1)0.01(2)设混合物中铁的物质的量为x,三氧化二铁的物质的量为y,反应生成H2需铁的物质的量为aFe-------H21mol 22.4Lamol 0.244L a=0.01molFe2O3----2Fe3+----Fe1mol 1molY (x-0.01)Y=x-0.012x+4y=0.1L*2mol/L解得:x=0.04molY=0.03mol铁单质的质量:0.04mol*56g/mol=2.2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