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18
绝密★启用前【百强校】2016届吉林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上第二次摸底考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一如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点化了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昂扬活力。
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片苍茫的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留出的空白,意味深远。
①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 ②只有雪野的空旷③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 ④才能凸显生命的充实 ⑤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 ⑥只有雪天的凄冷 ⑦江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A .①⑦③②④⑥⑤B .③①⑦②④⑥⑤C .①⑦③⑥⑤②④D .③①⑦⑥⑤②④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不容易译好,它要求翻译人员具有相当高的政治水平试卷第2页,共11页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B .中国大量的音乐暴发户不惜自掏腰包也要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献演,是因为金色大厅的权威性,足够蒙骗不知底细的中国人和音乐新秀。
C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教材,它对每一个与人精神状况有关的字的解释,都是合乎情理的。
D .作家喜欢把相反的力量、个性加诸一人身上,让他面目不清、身份游移,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就是这样。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在那荒唐的十年中间,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____________的程度,谎言变成了真理,说真话倒犯了大罪。
2016年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曹晖所谓“视觉文化时代”,也称“读图时代”,是指全球化以来,文化出现了一种从以文字和语言为中心的理性形态,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形态的变迁。
20世纪最后十年,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审美日益摆脱精英姿态而向社会生活领域渗透和泛化,最终结果是艺术和审美的生活化、普泛化,而其伴随的表现形态就是生活世界的视觉化、图像化。
可以说,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正在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堆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然而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视觉文化时代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人的创造力的美育,却面临着诸多困难。
我们以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影中“奇观”效果以及“暴力美学”为例,分析美育在内容和方法上面临着何种冲击与影响。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格外青睐一种被称为“奇观化”的艺术表现方式。
“奇观化”主要指电影借助高科技手段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奇幻影像,作为一种电影表现手法,它轻叙事而重场景,因此契合了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
视觉文化时代的电影更将奇观效应作为电影构成的主要支撑,注重场景的铺陈和空间的展示,弱化时间,突出空间,大幅度地削弱情节和叙事。
如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该片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电影所呈现的场景奇观:在色彩上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交替铺陈画面来营造视觉交响,黄叶漫天、红衣舞动、湖面如镜、武者交流;粗犷的敦煌沙漠、壮阔的内蒙古胡扬林,秀美的九寨沟风景。
在《英雄》中,一切都是视觉的震撼以及对于高科技媒介的顶礼膜拜。
奇观虽然带来了审美的震撼,满足了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但它往往忽视了这种奇观表面下人们对精神和文化的审美需求,忽视了一部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
“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因为以图像来传达意义,注重眼睛的“可视”而忽视了人脑的“可思”,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将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形成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这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学科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命题人:孙立权洪伟王迎新审题人:王瑞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
“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唯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
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和回忆可靠吗?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
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任何当事人都不可能知道历史的全貌,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
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
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
旁观者呢?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吗?有时候恰恰是当事者清旁观者迷。
因为当事者知道事件的真相,知道事件的全过程。
旁观者只凭自己的见闻了解历史事件,而获得见闻的五官常常会欺骗我们。
并非所有眼见都是真实,并非所有耳闻都是真实。
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没有选择的历史记录是不存在的。
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历史文献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褒贬。
我们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记录的历史”。
“记录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差距,至于这个差距有多大,我们已经无从考评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log 2log 212(A )21 (B )21- (C )23 (D )23- (2)命题”“023,2=+-∈∃x x R x 的否定是 (A ) 023,2=+-∈∀x x R x (B ) 023,2≠+-∈∃x x R x(C ) 023,2≠+-∈∀x x R x (D )023,2>+-∈∃x x R x(3)若ππ42cos log ,3log ,332.0===c b a ,则 (A )a c b >> (B )c a b >> (C )c b a >> (D )b a c >>(4)已知函数=='∈+=x x f x x x x f 则且,0)(),,0(,cos sin )(π(A )4π (B )43π (C )3π (D )6π (5)已知幂函数{}3,1,1,2,)(--∈=n x x f n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1()2(f f >- (B ))1()2(f f <- (C ))1()2(f f = (D ))1()2(->-f f(6)“b a >”是“22b a >”的(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7)曲线),()(R n a ax x f n ∈=在点)2,1(处的切线方程式24-=x y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函数)(x f 是偶函数且有最大值 (B )函数)(x f 是奇函数且有最大值(C )函数)(x f 是偶函数且有最小值 (D )函数)(x f 是奇函数且有最小值(8)若)(x f 是R 上的周期为5的奇函数,且满足2)2(,1)1(==f f ,=-+)14()23(f f(A )-1 (B )1 (C )-2 (D )2(9)函数21)(x x x f -=的图像大致是(A ) (B )(C ) (D ) (10)已知函数c bx ax x g x x x f ++=+-=22)(,22)(,若这两个函数的图像关于)0,2(对称,则=)(c f(A )122 (B )5 (C )26 (D )121(11)如果一个正方体的体积在数值上等于V ,表面积在数值上等于S ,且0≥--m S V 恒成立,则实数m 的范围是(A )]16,(--∞ (B )]32,(--∞ (C )]16,32[--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12)若函数)(x f 满足:在定义域D 内存在实数0x ,使得)1()()1(00f x f x f +=+成立,则称函数)(x f 为“1的饱和函数”.给出下列五个函数:①x x f 2)(=;②x x f 1)(=;③)21lg()(2-=x x f ;④xe x xf 12)(-=. 其中是“1的饱和函数”的所有函数序号为(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m e b e a ==-,2,且1=⋅b a ,则=m .(14)已知集合{}{}{}==-==B A B A a b B a A 则且,1,1,,0,,32 .(15)若命题“02,2<--∈∀ax ax R x ”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16)若函数342)(22-++=a x a x x f 有三个不同的零点,则函数)1()()(++-=a a f x f x g 的零点个数是 个.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函数x x x f m 2)(-=,且27)4(=f . (1)判断)(x f 的奇偶性;(2)写出不等式1)(>x f 的解集(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1)2sin(2)(++=φx x f 的图像过点)0,0(,且02<<-φπ.(1)求φ的值;(2)求函数)(x f 的最大值,并求此时x 的值.(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等比数列{}81,3,52==a a a n .(1)求7a 和公比q ;(2)设n n n a a b 3log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的和.(20)(本小题满分12分)设关于x 的方程)(0222R a ax x ∈=--的两个实根为)(βαβα<、,函数14)(2+-=x a x x f . (1)求)(),(βαf f 的值(结果用含a 的最简形式表示);(2)函数)(x f 在R 上是否有极值,若有,求出极值;没有,说明理由.(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23,3(A 是椭圆)0(12222>>=+b a b y a x 上一点,椭圆的离心率21=e . (1)求椭圆的方程;(2)过点)3,0(P 的直线m 与椭圆交于B A ,两点.若A 是PB 的中点,求直线m 的方程.(22)(本小题12分)已知函数)(1)1()(,ln )(2R a x a ax x g x x x f ∈++-==.(1)当0=a 时,求)()(x g x f +的单调区间;(2)当1≥x 时,x x g x f ln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文科数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BCCAB ACABA BD二、填空题 13. 2 14. {0,1,2,3}15. ](08,- 16. 4三、解答题17.(I )可得 奇函数),()(,1x f x f m -=-=.(II ))()(.201∞+⋃-,,18. 解析:(I )由已知得,,所以又602,21sin πϕϕπϕ-=<<--= (II )解:由(I )得()().3.162sin 2x =+⎪⎭⎫ ⎝⎛-=ma x f x x f 所以π 此时由().32,2262Z ∈+=+=-k k x k x πππππ得 19. 解:.729,318,3752==∴==I a q a a 可求公比)((II )由已知可得.13log ,S n }{b ,313n n 1-+=+==--n a a b a n n n n n n 项的和为的前设则2132)1(31312--+=-++--=n n n n n S n n n 20.解析:(I ).416,41622++=+-=a a a a βα ()21616822a a a a f ++-=+-=α ().21616822a a a a f -+=++=β (II )设(),222--=ax x x g 2222222)1()4(2)1(4)1()1)(4()1()4()(+--+=+'+--+'-='x a x x x x x a x x a x x f ()()()().12122222222+-=+---=x x g x ax x因为当α<x 时,0)(>x g ,所以0)(<'x f ;当βα<<x 时,0)(,0)(>'<x f x g当β>x 时,0)(,0)(<'>x f x g .())(.,是减函数在函数α∞-∴x f在().上是增函数,βα在()()().216.2a a f x f ++-=∞+αβ有最小值所以上是减函数, 极大值().2162a a f -+=β22.解析:(Ⅰ)设()()()().ln ,1ln x x h x x x x g x f x h ='∴+-=+=由())())((∞+∈>'∈<',1,0;1,0,0x x h x x h 得由得 ()))((.110单调递增,单调递减,在,在∞+x h(Ⅱ)(法一)由()()()()(),1,11ln 1,ln ≥--≤-+≤x x ax x x x x g x f 因为得 所以:i)当.1R a x ∈=时,ii)当1>x 时,可得1ln -≤ax x ,令1ln )(--=x ax x h ,则只需01ln )(≥--=x ax x h 即可因为()110.1<<-='xx a x h 且 i)当()()()()这与单调递减,且可知,在得时,021,00<-=∞+<'≤ae e h x h x h a 01ln )(≥--=x ax x h 矛盾,舍去;ii)当()())(上是增函数,此时,在得时,∞+--=>'≥11ln 01x ax x h x h a()().0111ln ≥-=>--=a h x ax x hiii)当10<<a 时,可得)(x h 在)1,1(a 单调递减,在),1(+∞a 单调递增. ().0ln )1(min 矛盾<==∴a ah x h综上:当()().ln 1恒成立时,x x g x f a +≤≥(法二)(分离常数)略.。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魏晋以来,在玄学思潮的推动下,开创了在文学创作中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旨趣。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对此有大量论述,这是众所周知的。
由此,许多人认为这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歌理论独有的特征,因而不同于西方美学理论重视文学作品严密的逻辑性和理性的分析,不重视以有限的形式容纳无限的内涵。
但事实并非如此。
现代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指出,一部文学作品中总是存在许多意义空缺部分。
德国康士坦茨学派的伊瑟尔认为,作品本身是作家有意识活动的产物,只能部分地左右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其中总包含一些“空白”或“不明确的因素”。
这一点在现代文学中尤其明显。
伊瑟尔在《隐含的读者》一书中,从对英国古典作家班扬到现代作家贝克特的作品进行的历史考察中,发现这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作品总的趋势是“空白”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因而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有主观因素的积极参与。
西方现代接受美学也把追求空白和不确定性,作为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水准高下的重要尺度。
上述事实都说明,重视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言不尽意和以少寓多,并不只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特征,而可以说是人类审美的普遍现象。
这一人类经验的普遍特征,同人类语言的特点有着内在的联系。
正是由于人类语言在表达意义和情感时普遍存在局限性,因此无论怎样详尽的语言描述也不可能把现象世界的全貌呈现于人们的面前,而必须以形象去调动人们的想象,来弥补自然语言在表意方面的不足,“穷理析义,须资象喻”,形象可以启示联想,“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
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答案1.D2.C3.C4.B5.B6.C7.(1)君主遭忧是臣子的耻辱,按道义应当如此(或“这样”),反而凭借这个接受赏赐吗?(2)高宗不断告知辅弼大臣宽慰爱惜民力,大概是惩戒于秦桧的苛刻政治,希望这样使百姓安定。
8.首联运用用典、对比手法。
(2分)首先,诗人借司马相如的典故来写老友的才华横溢;整联又将高才与不遇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凌云”,一是“陆沉”。
(2分)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怀才不遇的同情和愤懑(或对执政者的谴责)。
(1分)9.①才华横溢,位沉下僚:首句说老友有像司马相如那样的才华却只是身处下僚。
(2分)②迫于生计,委身官场:“头白眼花”却仍奔走仕途,“儿婚女嫁”之后,才可挂冠归去。
写友人为官是迫于生计,非其本愿,见出他的品格。
(2分)③壮心犹在,盛年已逝:“心犹未死”,说明内心仍有所追求;“春不能朱镜里颜”,春天能使万物复苏,但不能恢复他青春的红颜。
(2分)10.(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1.(1)①小说采取插叙方式,以公司的六个小伙子之所以约“德哥”去关外一日游为主线,插叙了多年前主人公当兵时的一段故事。
(2分)②平缓客观的叙述语调使小说看似水波不兴,但与追忆人的世事沧桑的主观情绪交织,却使小说暗涌波澜,别有意味。
(2分)③小说把笔墨多用于概述六个小伙子的故事,却更能衬托出主人公“德哥”的心境。
(1分)(2)①为人热心诚恳,古朴开朗。
看他下了长途汽车,主动问他去哪,在他等待过程中热心相待等。
②兢兢业业,责任心强。
已是寒冷的初冬,天色已晚,环境恶劣,依然坚守。
③做事讲方法、有条理。
经过汉子的“调教”,驴子训练有素,每头驴专管前往一个村子,把客人送到后,自动返回。
④坚守原则。
知道“他”是解放军,说什么也不肯收脚力钱。
(3)第一处: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以及严寒的气候条件。
绝密★启用前【百强校】2016届吉林大学附中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234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藏舞是中国民族歌舞园地里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它的旋律优美,风格独特,舞蹈动作有的轻盈舒缓,有的粗犷奔放。
;另外,还有圆润舒展的弦子舞、金玲银鼓相伴的热巴舞、后藏大鼓舞和前藏腰鼓等。
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可以说“家家有舞,人人能跳”。
每逢节假日,不论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男女老少随歌起舞。
A .圆圈歌舞、踢踏舞、宫廷歌舞等舞蹈是西藏民间歌舞的主要形式 B .西藏民间歌舞种类繁多,主要有圆圈歌舞、踢踏舞、宫廷歌舞等 C .圆圈歌舞、踢踏舞、宫廷歌舞等舞蹈构成了种类繁多的西藏民间歌舞 D .西藏民间歌舞种类繁多,不仅有圆圈歌舞、踢踏舞、宫廷歌舞等试卷第2页,共12页第II 卷(非选择题)二、作文(题型注释)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高中举行“微时代的利与弊”辩论会。
正方:微时代滚滚而来,微博、微信在我们生活中已不可或缺。
寥寥数十字或短短1分钟,便可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也可表明观点、启迪思想。
微,让表达门槛变低;人人都可走上前台、展示自我、分享生活,很多平凡的人生在微时代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反方:微时代繁荣背后,便是隐忧。
网络上擅长“微新闻”的标题党,每每断章取义;沉迷“微媒体”的低头族,看的不是知识而是花边新闻……往往缺乏整体思考,懒于深刻认识。
当只言片语的吐槽变成众生喧哗的狂欢,价值观被“微”成肤浅化!你作为正方或反方(任选)的主辩手,做总结性发言,写一篇辩论稿。
市普通高中2016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9分)1.[参考答案]B[解析]强加因果,另外“中国最古老的指印泥印大约出现在距今2000多年前”证据不足。
[命题立意]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主要概念的含义理解的能力。
2.[参考答案]A[解析]逻辑错误。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和理解能力。
3.[参考答案]C[解析]对所“说明”容的分析言过其实。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3分)[参考答案]D[解析]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
[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
5.(3分)[参考答案]C[解析]“迁”指改官。
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如“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升迁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衡传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 ,如“元和十年,予左迁郡司马”,即指白居易被降为江州司马。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6.(3分)[参考答案]B[解析]“常常出错”表述有误。
[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容的能力。
7.(10分)[参考答案](1)(5分)当时正连续下雨,契丹人用皮子做弓弦,弓弦浸湿后乏力无法使用,王显趁机大败敌人。
(“方”1分,“堪”1分,“因”1分,句意2分)(2)(5分)况且现在西部边疆不安定,如果北部的部落和他们结盟互相援助,那么中原的祸患不可估量了。
(“鄙”1分,“傥”1分,“中国”1分,句意2分)[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与翻译的能力。
(二)(11分)8.(5分)[参考答案]雪天(冬天)客居他乡的孤寂和无奈;(2分)对家乡与亲人的深切思念,对小儿女的怜爱和想念,尽快与亲人相见心情的急切。
专题8 英语百强校汇编之语法填空1.【江西省九江市七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材料,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Scientists are working hard to develop better aerials(天线)for mobile phones, a spokesman for Phikia Phones said today.“It really 61 (annoy) users when they lose the signal in the middle of a call , 62 we are developing new aerials that will enable users 63 (receive)stronger signals. Many users reported that when they 64 (travel),the signal was often lost” ,said the spokesman. The new aerials are designed to avoid losing the signal 65 receiving the message on a wider range of radio frequencies. “we have learnt that this is a major concern for phone users”, said the spokesman. The new phones have a 66 (flexibility) external aerial , which users will have to get used to 67 (touch) their ear or head. The aerials that make the phones able to pick up a wider range of signals. The company spokesman insisted 68 this was not a potential danger. “Every safety regulation has been followed”, he told our reporter.“If I 69 (have)one of these phones this morning, I wouldn’t have missed my train coming here”, 70 (joke) the spokesman.2.【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诊断】语法填空:共10 题每题1 分共10 分One day a farmer’s donkey fell down into a well. The animal cried piteously 41 hours as the farmer tried to figure out what to do. Finally, he decided the animal was old, and the well needed 42 (cover) up anyway; it just wasn't worth 43 to save the donkey.He invited all his neighbors to come over and help him. They all grabbed a shovel(铲) and began to shovel dirt into the well. At first, the donkey realized 44 was happening and cried horribly. Then, to everyone’s amazement, he quieted down. A few shovel loads later, the farmer finally looked down the well. He 45 (astonish) at what he saw. With each shovel of dirt __ 46 ____ hit his back, the donkey was doing something 47 (amaze). He would shake it off and take a step up.48 the farmer’s neighbors continued to shovel dirt on top of the animal; he would shake it off and take a st ep up. Pretty soon, everyone was amazed as the donkey stepped up over 49 edge of the well and happily ran off! Each of our troubles is a stepping stone. We can get out of the deepest wells just 50 not giving up! Shake it off and take a step up.3.【安徽省合肥一中、芜湖一中等六校教育研究会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材料,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1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的定义也无须再做论证,套用库切《何谓经典》中说的话,那些“历经最糟糕的野蛮攻击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就是经典”。
当然,撇开其讲演的特殊语境,那些历经后人最诚挚的颂扬而光景常新的作品,无疑也在其列。
越是越出惯常的理解,不能仅将经典局限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上,许多人文社科类著作,包括一部分自然科学著作,因对人的处境有真切的关心,对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命运有深刻周彻的肯认,对人内心经验有感同身受的体谅,并精鹜八极,鞭辟入里,也都是经典,都应成为我们阅读的重点。
传统人文社科类经典大多着力于揭示人与世界的终极奥旨,字里行间,洋溢着个人与人类及宇宙深切的同体感。
那种既重视个体世间安顿,又时时仰望精神天空,不懈追索两者相携相成的执着与热忱,还有让一己放心落下的同时,努力让人类全体身心和谐的高尚追求,是人自身全部尊严的最好注释。
其中,作为“知识之王”的哲学经典,尤其具有范式意义,尤应认真阅读和了解。
一方面,它强调主体的自由出场和自我证明,故在根本处与文学艺术相近。
好的艺术经典以形象诠释人生,好的哲学经典(有时包括宗教经典)则以抽象演绎人生。
它们探讨的虽是“宇宙秩序”,但归结在“生活秩序”,面对同一个世界,回答同一个问题,所以可相资相益,相互参证。
这也是许多时候,一个哲学家同时又是一个诗人的原因。
另一方面,又不能不认识到,这个出场和证明有其更决绝的姿态和更犀利的表达。
它不以叙述性的描写渲染为满足,而重在反思与究问,并且在本原性的究问方面有时还远胜于科学,故更能体现主体思考的问道特性。
对科学来说,主要是答案;对哲学来说,主要是问题。
它提出和究原这些问题,并让你在这种追究中做成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以自己的自由意志来裁量事理,度衡一切,有解构的冲动和批判的本能,是为“君子不器”。
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学科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命题人:孙立权洪伟王迎新审题人:王瑞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
“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唯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
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和回忆可靠吗?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
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任何当事人都不可能知道历史的全貌,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
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
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
旁观者呢?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吗?有时候恰恰是当事者清旁观者迷。
因为当事者知道事件的真相,知道事件的全过程。
旁观者只凭自己的见闻了解历史事件,而获得见闻的五官常常会欺骗我们。
并非所有眼见都是真实,并非所有耳闻都是真实。
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没有选择的历史记录是不存在的。
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历史文献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褒贬。
我们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记录的历史”。
“记录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差距,至于这个差距有多大,我们已经无从考评了。
有时候,“记录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竟然会截然相反。
就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而言,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只是在个别叙述文字上透露了“真实的历史”的部分原貌。
我们只有细心阅读文本,才能发现琴挑文君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场周密计划和安排的事件。
“传播的历史”更为复杂。
它存在两个极端:一是神话,二是丑化。
神话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
偶像,包括政治偶像、娱乐偶像、学术偶像等。
宋元明清直至今天,大量的戏剧、小说演绎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说明此类故事塑造的卓文君的形象受到了观众和读者的热烈追捧。
但是,这些演绎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使得相如“琴挑”文君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
神话也是一种对历史解读的方法,不过它是一种极端的解读。
为什么这些远离了历史真实的故事能够如此受到追捧?因为现实需要偶像。
现实并不完美,现实本身具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偶像恰恰弥补了现实的不足。
比如说现实中的爱情与婚姻存在着太多的不足,因此人们特别需要有爱情与婚姻的偶像。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作为一对艺术偶像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尽管这种理想只是一种神话,但是这种神话的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
历史文献往往具有多义性。
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也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话与丑化的现实可能。
特别是“文君夜奔”的多义性更加丰富:第一,浓烈的自由爱情与自由婚姻;第二,不以贫富论婚姻;第三,才子与佳人的完美结合;第四,女儿的慧眼与父亲婚恋观的冲突等等。
事件本身的多义性为“解读的历史”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话琴挑。
丑化和神话一样是对“记录的历史”的另类解读。
出于某种现实诉求,传播的历史也会出现神话的反面——丑化。
从“历史”一词建构的四层意义来看,“接受的历史”是“历史”一词的终极意义。
历代百姓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了解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婚姻真相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读者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了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
所以,经过数百年的沿习,今天我们如果讲出《史记》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反而会被许许多多的读者和观众看成是有意翻案,刻意颠覆。
(选自《历史建构与文学阐释》,有删节)1.下列与“记录的历史”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记录的历史”若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可信的口述与回忆记录下来的,也就是“真实的历史”。
B.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据此记录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往往有较大差别。
C.因为历史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史学家书写历史本身受到的种种制约,史学家记录的历史必然是有所选择的。
D.《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而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可见其是“记录的历史”,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2.下列与“传播的历史”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传播的历史存在“神话”和“丑化”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是对“记录的历史”的一种另类解读。
B.传播的历史中的“神话”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能弥补现实的不足,因而受到大众的追捧。
C.寄托了人们某种理想的“神话”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而其反面——“丑化”的出现也是出于某种现实的诉求。
D.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使历史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走向神话和丑化两个极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元明清直至今天,演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的大量戏剧、小说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
B.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
C.今天的许多读者和观众很难接受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美丽爱情“神话”背后的婚姻真相,因为他们都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记载深信不疑。
D.“文君夜奔”本身的多义性为这个故事的解读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话琴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称臣。
乃欲以新造..通使。
君王宜郊迎,北面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
”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
《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词。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
《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
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
《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
指臣服于人。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
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
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
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
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释】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