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抑郁a
- 格式:ppt
- 大小:376.50 KB
- 文档页数:33
脑卒中后抑郁如何药物治疗
至少有40%〜50%的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有抑郁的体验,多发生在脑卒中后2个月〜1年。
由于抑郁反应的发生非常隐蔽,不易被察觉,有些患者由于存在语言障碍,使抑郁症状不能被检出,往往直到意外事件发生后才知道。
如果对抑郁状态的表现早有所认识,多注意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这种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临床上对脑卒中后出现的抑郁首先选择药物治疗。
主要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去甲替林、阿米替林、丙米嗪等,以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舍曲林、西酰普兰等。
药物治疗一般要服用3~6个月或更长时间,如能正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抑郁症状可以完全消除,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使患者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尽快得到恢复。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而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也随之上升。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指在脑卒中发生后出现的抑郁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以下就是相关研究的综述。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据世界卫生组织抑郁症诊断标准,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 患者在脑卒中发生后至少出现了两周的抑郁症状。
2. 抑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为两周以上。
3. 抑郁症状凸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4. 抑郁症状和脑卒中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神经递质、神经元、神经回路等方面的变化。
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主要和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导致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患者在脑卒中发生后,会引起脑神经元的免疫反应,释放出一系列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等,最终导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
2. 神经变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病理过程主要涉及神经纤维的变性和脑细胞的死亡。
研究表明,神经变性可以导致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变化,进而影响患者的情绪和行为。
3. 神经回路的改变:脑卒中后抑郁症也跟神经回路的改变有关,这些改变包括:大脑皮层-丘脑下核-杏仁体-扣带回路、大脑皮层-脑干-杏仁体回路等,这些神经回路的改变会影响患者的情感处理和认知能力,从而引发抑郁症状的发生。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目前,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1.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经常被用来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
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症状。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0年6月第7卷第2期J N e urol N euror ehabi l,J u ne2010,V01.7.N o.2卒中后抑郁脑影像学研究进展唐学梅,仇剑鲞(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11)卒中后抑郁(pos t.s t r oke depr essi 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严重影响着中风的预后,目前对于抑郁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脑功能影像学的阶段,并且方兴未艾,而PSD的脑影像学相对比较滞后,但是近年来也有一些报道出现,本文就P SD的脑影像学研究就结构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进展两部分进行综述。
卒中常常可以引起多种躯体缺陷,而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卒中后的心理问题¨J。
直到1977年,Fol st ei n等旧。
报道抑郁是卒中后常见的伴随症状,其发病率约为30%一40%。
此后,有关P SD的研究才逐渐成为一项研究的热点。
随着对卒中患者的随访时间的延长,调查从急性卒中期到卒中后3年以上,人们发现P SD的发病率达到25%一79%,甚至更高,已经成为卒中后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PS D往往可以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升高,一项研究表明卒中后发生抑郁的患者死亡率是没有发生抑郁的卒中人群的3倍"J,且卒中后发生抑郁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差,在医院治疗的时间延长,对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加重,所以正确的识别P SD非常重要H1。
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PS D完全可以通过及时的治疗而得到改善…。
但是目前P S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识别和量表评估,主观性明显,而缺乏有效的生化指标、影像学等方面的客观诊断方法,因而容易误诊、漏诊,尤其是对于具有语言障碍或者无法进行交流评估的患者。
所以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PSD在影像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而为PS D的早期诊断、发病机制、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帮助。
1PSD结构影像学研究1.1病灶部位与PSD的关系对于PSD的影像学研究早期主要是为了说明卒中的部位、面积、数目是否与PS D的发生、严重程度有关,PSD与卒中病灶有关的结论也将临床表现同神经生物结合起来,为心境障碍的神经生物学理论打下基础。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
卒中后抑郁是指在卒中后出现的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责、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
以下内容:
1. 症状持续时间:症状持续时间至少为2周以上。
2. 心境低落:患者出现明显的心境低落,表现为悲伤、绝望、无助等
情绪。
3. 兴趣减退:患者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不再感到愉悦。
4. 自我评价下降:患者对自己的评价出现下降,自责、自我否定等情
绪出现。
5. 焦虑: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症状,表现为紧张、不安、害怕等情绪。
6. 睡眠障碍:患者出现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等
症状。
7. 身体症状:患者出现身体症状,如头痛、胃痛、背痛等。
8. 社交障碍:患者出现社交障碍,不愿意与他人交往,避免社交场合。
以上是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是否符合卒中后抑郁的诊
断标准。
对于确诊的患者,医生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
治疗、心理治疗等,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情绪和生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