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之: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
- 格式:pptx
- 大小:257.99 KB
- 文档页数:18
第八章民事责任第一节民事责任概述一、民事责任的概念民事责任,对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实施了民事违法行为,根据民法所承担的对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或者基于法律特别规定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176条: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当事人约定,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属于法律责任的一种,是保障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实现的重要措施,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它主要是一种民事救济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权益得以恢复。
二、民事责任特征1、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法律规范所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违反民事法律规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二是侵害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及他人财产和人身的。
2、民事责任是以补偿性质为主的一种法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主要是对国家的责任,而民事责任主要是违法行为人对受害人所承担的责任。
因为,民事责任的主要功能在于对受害人提供补救,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得到恢复。
3、民事责任具有强制性和一定程度的任意性法律责任都具有强制性,民事责任也不例外。
但民事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的区别在于:民事责任兼具强制性和任意性两方面特性。
民事责任的任意性表现在:受害人可以不请求责任人承担民事责任,责任人也可以与受害人通过协商的方式确定民事责任的承担。
当事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合同责任作出事先安排。
民事责任确定以后,受害人可以与行为人达成和解协议处分其权利;民事责任的强制性表现在:如果受害人请求责任人承担责任而责任人拒绝承担时,受害人有权请求法院运用国家公权力强制责任人承担。
同时,如果当事人之间关于民事责任的约定不符合法律要求时,该条款也将会被宣告无效或撤销,从而适用法定的民事责任。
4.民事责任是以财产责任为主的一种法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不触及责任主体的生命和人身自由。
第二节民事责任的分类一、合同责任与非合同责任(根据责任发生根据的不同)民事责任可以分为合同责任与其他责任。
《民法典》总则编的重点制度理解与适用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总则编成为各分编的基石和指导性文件。
总则编涉及的制度涵盖了民法典的核心概念、基本原则、法律适用、权利义务等方面,对于各领域的民法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本文将重点关注总则编中的几个重要制度,分别是民事主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民事责任、法定代表人和民事诉讼等,对其理解和适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民事主体制度是总则编的核心制度之一,它规定了民事主体的基本要素、法律地位以及法律行为能力等内容。
其中,法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最基本的权利,是实现个人意志自由的前提条件。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民事主体的实际情况,合理判断其法律行为能力,以保障其合法权益。
其次,民事权利和义务制度是总则编的另一重要制度,它包括民事权利的种类、内容和取得方式,以及民事义务的履行方式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权利义务的平衡原则,合理判断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效力,促进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维护合法权益。
第三,民事责任制度是总则编的重要制度之一,它包括侵权责任、合同责任、无过错责任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判断是否存在侵权行为或合同违约等,以确定责任的承担方式和责任的范围。
第四,法定代表人制度是总则编的另一重要制度,它规定了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表人。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民事主体的实际情况,确定其法定代表人,并判断其代表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最后,民事诉讼制度是总则编的重要制度之一,它规定了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诉讼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民事诉讼的程序规定和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合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民事纠纷的有效解决。
综上所述,总则编中的这些重要制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约束力,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认真理解和适用。
只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才能有效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民法总则包括哪些内容民法总则是我国民法的基础性法律,是整个民法体系的总纲。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一般规定。
民法总则首先对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规定。
其中包括了民事权利的保护、民事主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法律行为和意思表示、民事责任和民事诉讼等内容。
这些一般规定为整个民法体系的适用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确保了民事关系的正常运转。
二、人格权。
人格权是指个人在法律上享有的关于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等方面的权利。
民法总则对人格权的保护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了对个人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方面的保护,确保了个人在这些方面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
三、财产权。
财产权是指个人在法律上享有的关于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利。
民法总则对财产权的保护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了对不动产、动产、金钱、知识产权等各种形式的财产权的保护,确保了个人在财产方面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
四、合同和侵权责任。
民法总则对合同和侵权责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了对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等方面的规定,以及对侵权行为的认定、责任承担和赔偿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为个人在合同和侵权方面的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五、继承和赡养。
民法总则对继承和赡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了对继承的方式、继承的范围、继承的顺序、继承的放弃等方面的规定,以及对赡养的义务、赡养的方式、赡养的范围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为个人在继承和赡养方面的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六、法律责任。
民法总则对法律责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了对违约责任、侵权责任、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等各种形式的法律责任的认定、责任承担和赔偿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为个人在法律责任方面的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总之,民法总则是我国民法体系的基础,它对个人在人格权、财产权、合同和侵权责任、继承和赡养、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权利进行了充分的保障,确保了民事关系的正常运转,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民法典民事法律总则民事法律总则是民法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民事关系的基本原则、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法律行为的成立和效力、民事责任的承担以及民事诉讼程序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全面阐述民事法律总则的相关内容。
一、民法总则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总则确立了一系列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民事关系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平等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法律行为时,应当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任何强制或欺诈行为都不得凌驾于个人自由意志之上。
其次,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是指法律应当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禁止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再次,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进行法律行为时应当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以欺诈、误导等手段实施不正当行为。
最后,公平合理原则是指法律应当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公平、合理的处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二、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他们在民事活动中享有一系列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例如,自然人享有生命权、姓名权、人格权等基本权益,同时也承担着支付税收、遵守法律等义务。
法人和其他组织则享有诉讼能力、财产权等权益,也需要遵守公司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
三、法律行为的成立和效力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或其他方式进行的受法律保护的行为。
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包括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非禁止原则等。
一旦法律行为成立,就会产生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表现为生效、无效和撤销等不同情况,其中生效的法律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
四、民事责任的承担民事责任是指因违反法律规定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责任的形式包括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
财产责任通常以赔偿损失为主要内容,非财产责任则包括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等。
民事责任的承担应当符合因果关系、过错原则、伤害责任等基本要求。
五、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通过法院的审判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总则编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总则编更是整个民法典的基石和纲领。
总则编规定了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对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重要内容作出了基础性的规定。
一、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则根据年龄和精神健康状况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
例如,年满 18 周岁的成年人通常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 8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的未成年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
营利法人如公司,以取得利润并分配给股东等出资人为目的成立;非营利法人像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营利目的成立;特别法人包括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等。
非法人组织则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
二、民事权利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利益范围和实施一定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
总则编对各类民事权利进行了概括性规定,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人格权如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是保障人的尊严和自由的重要权利。
身份权如亲属权等,与特定的身份关系相关。
财产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
物权是对物的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如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债权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Life is to live beautifully and walk sonorously.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民法总则9条的内容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解决我国民事权利、民事责任和民事法律行为的重要法律。
对处理生活中的相关案件和琐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法律。
其中重要的民法总则9条的内容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说明一下民法总则9条的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解决我国民事权利、民事责任和民事法律行为的重要法律。
对处理生活中的相关案件和琐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法律。
其中重要的民法总则9条的内容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说明一下民法总则9条的相关内容。
民法总则9条的内容一、基本规定: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十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一条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自然人(一)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五章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第一节民事权利概述一、民事权利的概念民事权利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
包括:1、权利人在法定范围内享有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2、权利人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3、权利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国家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给以保护。
130条: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受干涉。
131条: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时,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和当事人约定的义务。
二、民法典规定的民事权利的种类(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1、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权109条: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2、人格权110条1款: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3、个人信息111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4、身份权112条: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5、继承权124条:自然人依法享有继承权。
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财产,可以依法继承(二)法人、非法人组织的民事权利110条2款: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三)民事主体享有的其他民事权利1、财产权(物权和债权)财产权利平等保护。
113条: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物权的概念:114条: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115条: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116条: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注意117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债权的概念:118条: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民法总则讲要民法总则是民法的基础性法律规范,是我国民法的法律总章,以其“全章立法”的设计理念,确立了民法规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具有最高效力和最广泛的适用范围。
该法律明确规定了人的民事权利、义务、法律行为和民事责任等方面的基本规范,对于保护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本条文将介绍民法总则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其法律效力、适用范围、法律行为、民事权利和义务、民事责任等方面。
一、法律效力民法总则是我国民法的总章,它具有最高效力。
其他的法律规范都必须依据民法总则的规定进行制定。
立法机关及其他机关、组织、个人都必须遵守民法总则的规定,不得违反其规定。
如果违反了民法总则规定,其产生的效果是不存在的并被视为无效。
二、适用范围民法总则适用于实体民事法律关系,并不包括程序性问题。
对于包括合同、不当得利等在内的民事范畴的事务均在民法总则的规范范围之内。
同时,民法总则的适用范围不限于国籍、民族等条款,适用于一切在中国境内的法律主体和法律关系。
三、法律行为民法总则明确了法律行为的效力、法定代表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等基本内容。
法律行为的效力是指当事人依据法律产生的一种意思表示行为。
法定代表人则是指法律规定的代表人,比如父母代表未成年子女履行法律行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对一定人群在进行法律行为时所加以限制,如未成年人等。
四、民事权利和义务民事权利和义务是民事关系的核心,在民法总则中也有详细规定。
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知识产权、婚姻家庭权利等方面的权利。
民事义务则是指依法产生的从事某种行为或不得进行某种行为的义务。
五、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当事人因违反民事法律关系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民法总则中对民事责任的规定很严谨,区分了侵权责任、合同责任等多种责任形式,并对于不同责任的赔偿条件、赔偿方式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
总之,民法总则是我国民法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法律,建立和完善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制度和基本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民法总则第176条是怎么规定的?我国民法总则是对公民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作出规定的一部法律。
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拥有各种各样的民事权利,这些民事权利一旦遭到侵犯,债权人应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
我国民法总则第176条就规定了民事责任的承担。
下面请跟随律师365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该条法规的具体内容吧。
我国民法总则是对公民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作出规定的一部法律。
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拥有各种各样的民事权利,这些民事权利一旦遭到侵犯,债权人应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
我国民法总则第176条就规定了民事责任的承担。
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该条法规的具体内容吧。
▲一、民法总则第176条是怎么规定的?民法总则第一百七十六条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
▲二、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继续履行;(八)赔偿损失;(九)支付违约金;(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十一)赔礼道歉。
▲三、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1、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损害是指因一定的行为或事件使民事主体的权利遭受某种不利的影响。
权利主体只有在受损害的情况下才能够请求法律上的救济;2、行为的违法性。
指对法律禁止性或命令性规定的违反。
除了法律有特别规定之外,行为人只应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作为构成民事责任要件的因果关系指行为人的行为及其物件与损害事实之间所存在的前因后果的必然联系;4、行为人的过错。
行为人的过错是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具备的心理状态,是构成民事责任的主观要件。
▲四、民事责任的主体当事人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但一方是在为对方的利益或者共同的利益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损害的,可以责令对方或者受益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权益的,同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确有困难的,可以责令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担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