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申报表填表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982.50 KB
- 文档页数:75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一般纳税人)》及其附表填表说明一、《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填表说明(一)“税款所属时间”填写纳税人申报的增值税应纳税额的所属时间,应填写具体的起止年、月、日。
(二)“填表日期”填写纳税人填写本表的具体日期。
(三)“纳税人识别号”填写税务机关为纳税人确定的识别号,即:税务登记证。
(四)“所属行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的小类行业填写。
(五)“纳税人名称”填写纳税人单位名称全称,不得填写简称。
(六)“法定代表人”填写纳税人法定代表人的。
(七)“注册地址”:填写纳税人税务登记证所注明的详细地址。
(八)“营业地址”填写纳税人营业地的详细地址。
(九)“开户银行及”填写纳税人开户银行的名称和纳税人在该银行的结算。
(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按税务登记证填写。
(十一)“”填写纳税人注册地和经营地的。
(十二)“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列,填写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政策的增值税应税行为。
该列数据为“一般货物及劳务”列的其中数。
(十三)“本年累计”列,填写年度各月数之和(本填表说明另有填报要求的除外)。
(十四)第1栏“(一)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填写本期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应税行为销售额。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应税服务也在本栏填报,涉及应税服务应填报“当期应税减除项目金额”(详见附件一)减除之前不含税销售额。
本栏包含在财务上不作销售但按税法规定应缴纳增值税的视同销售和价外费用的销售额,外贸企业作价销售进料加工复出口的销售额,税务、财政、审计部门检查按税率计算调整的销售额。
(本栏“一般货物及劳务”的“本月数”列应等于《附列资料(一)》第8行加第7行的“小计”栏填报)(十五)第2栏“应税货物销售额”:填写本期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货物销售额。
含在财务上不作销售但按税法规定应缴纳增值税的视同销售和价外费用销售额,以及外贸企业作价销售进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
《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A表)填表说明(仅取得境内综合所得年度汇算适用)一、适用范围本表适用于居民个人纳税年度内仅从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照税法规定进行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
居民个人纳税年度内取得境外所得的,不适用本表。
二、报送期限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申报,并报送本表。
三、本表各栏填写(一)表头项目1.税款所属期: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当年的第1日至最后1日。
如: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2.纳税人姓名:填写居民个人姓名。
3.纳税人识别号: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上载明的“公民身份号码”;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填写税务机关赋予的纳税人识别号。
(二)基本情况1.手机号码:填写居民个人中国境内的有效手机号码。
2.电子邮箱:填写居民个人有效电子邮箱地址。
3.联系地址:填写居民个人能够接收信件的有效地址。
4.邮政编码:填写居民个人“联系地址”对应的邮政编码。
(三)纳税地点居民个人根据任职受雇情况,在选项1和选项2之间选择其一,并填写相应信息。
若居民个人逾期办理汇算清缴申报被指定主管税务机关的,无需填写本部分。
1.任职受雇单位信息:勾选“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并填写相关信息。
按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单位,视同居民个人的任职受雇单位。
其中,按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的劳务报酬包括保险营销员和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收入,以及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实习取得的劳务报酬。
(1)名称:填写任职受雇单位的法定名称全称。
(2)纳税人识别号:填写任职受雇单位的纳税人识别号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2.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主要收入来源地:勾选“户籍所在地”的,填写居民户口簿中登记的住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纳税申报表(A类)》填报说明一、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申报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的非居民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用。
二、本表表头项目:1、“税款所属期间”: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
企业年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季度的最后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位)。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中的纳税人全称。
三、各列的填报:1、“据实预缴”的纳税人第2行-第9行:填报“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填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季度(或月份)最后一日的累计数。
纳税人当期应补(退)所得税额为“累计金额”列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的数据。
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第11行至14行及“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第16行:填报表内第11行至第14行、第16行“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
四、各行的填报:本表结构分为两部分:1、第一部分为第1行至第16行,纳税人根据自身的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包括非居民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至9行;实行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1至14行;实行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6行。
2、第二部分为第17行至第22行,实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在填报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填报第18至20行;分支机构填报第20至22行。
五、具体项目填报说明:1、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收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收入填报。
2、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成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成本(费用)填报。
A109000《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填报说明本表适用于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的纳税人填报。
纳税人应根据税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及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2)40号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公告》(2012年第57号发布,国家税务总局2018年第31号修改)规定计算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应缴的企业所得税、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应分摊的企业所得税。
仅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汇总纳税企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参照上述文件规定制定企业所得税分配管理办法的,按照其规定填报本表。
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1.第1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表A100000第31行的金额。
2.第2行"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表A100000第29行的金额。
3.第3行”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填报表AIOOOOO第30行的金额。
4.第4行"用于分摊的本年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填报第1・2+3行的金额。
5.第5行"本年累计已预分、已分摊所得税额”:填报企业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的分支机构本年累计已分摊的所得税额、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项目部本年累计已预分并就地预缴的所得税额。
填报第6+7÷8÷9行的合计金额。
6.第6行"总机构直接管理建筑项目部已预分所得税额":填报建筑企业总机构按照规定在预缴纳税申报时,向其总机构直接管理的项目部所在地按照项目收入的0.2%预分的所得税额。
7.第7行"总机构已分摊所得税额":填报企业在预缴申报时已按照规定比例计算缴纳的由总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
8.第8行"财政集中已分配所得税额〃:填报企业在预缴申报时已按照规定比例计算缴纳的由财政集中分配的所得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申报表填表说明附件4《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及其附列资料填表说明一、名词解释(一)本申报表及本《填表说明》所称“应税货物”,是指增值税应税的货物。
(二)本申报表及本《填表说明》所称“应税劳务”,是指增值税应税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三)本申报表及本《填表说明》所称“应税服务”,是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应税服务。
(四)本申报表及本《填表说明》所称“应税服务扣除项目”,是指按照国家现行营业税政策规定差额征收营业税的纳税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允许其从取得的应税服务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的项目。
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填表说明(一)填报范围本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填报。
本表“应税货物及劳务”与“应税服务”各项目应分别填写,不得合并计算。
应税服务有扣除项目的纳税人,应填报本表附列资料。
(二)填报项目1.本表“税款所属期”是指纳税人申报的增值税应纳税额的所属时间,应填写具体的起止年、月、日。
2.本表“纳税人识别号”栏,填写税务机关为纳税人确定的识别号,即:税务登记证号码。
3.本表“纳税人名称”栏,填写纳税人单位名称全称,不得填写简称。
4.本表第1项“应征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栏数据,填写应税货物及劳务、应税服务的不含税销售额,不包括销售使用过的应税固定资产和销售旧货的不含税销售额、免税销售额、出口免税销售额、稽查查补销售额。
对应税服务有扣除项目的纳税人,本栏数据为减除应税服务扣除额后计算的不含税销售额,其数据与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附列资料》第8栏数据一致。
5.本表第2项“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含税销售额”栏数据,填写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合计。
6.本表第3项“税控器具开具的普通发票不含税销售额”栏数据,填写税控器具开具的应税货物及劳务、应税服务的普通发票注明的金额换算installation and the cable wiring, and GIS and the network control real estate cabinet installation and the cable wiring, and boiler room, and steam room instrument tube laying, and boiler room, and steam room Bridge frame installation and the cable laying, and unit electric dust 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cycle pump room equipment, and pipeline installation and the paint, and unit chemical water system equipment and the pipeline的不含税销售额。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写说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写说明一、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写说明填写顺序一般纳税人按照以下顺序填写申报表:1.销售情况的填写第一步: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第1至11列;第二步: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第三步: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第12至14列。
第四步:填写《增值税减免税申报明细表》。
2.进项税额的填写第五步: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第六步:填写《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
进项税额抵扣业务的纳税人填写)第七步: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第八步:填写《本期抵扣进项税额结构明细表》。
3.税额抵减的填写第九步: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4.主表的填写第十步: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一般业务的填写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的一般业务,只需要填写附表一、附表二、进项结构明细表和主表中的部分项目。
其他表格不需要填写。
1.销售情况的填写一般计税方法的填写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业务,当期取得的收入根据适用不同的税率确定的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分别填写到对应的“开具增值专用发票”、“开具其他发票”、“未开具发票”列中。
简易计税方法的填写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业务,当期取得的收入根据适用不同征收率确定的销售额和应纳税额,分别填写到对应的“开具增值专用发票”、“开具其他发票”、“未开具发票”列中。
2.进项税额的填写申报抵扣的进项税额的填写纳税人当期认证相符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填写在“认证相符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栏次中。
当期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经稽核比对相符后,根据稽核比对结果通知书注明的相符税额合计,填写到附表二第5栏“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栏次中。
当期取得的农产品收购发票或销售发票计算的进项税额,填写到附表二第6栏“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栏次中。
实行农产品核定扣除的企业,计算出的当期农产品核定扣除进项税额也填写在此栏中。
消费税纳税申报表税款所属时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填表日期: 年月日金额单位:元纳税人识别号:消费税纳税申报表填表说明一、“税款所属期"是指纳税人申报的消费税应纳税款的所属期间,填写具体的起止年、月、日.本表所属期间以月度公历起讫日期为准。
二、“填表日期”指纳税人填写本表的具体日期.三、“纳税人识别号",填写税务机关为纳税人确定的税务登记码.四、“纳税人名称”栏,填写纳税人单位全称,不得填写简称。
五、“法定代表人"栏,填写纳税人法人代表的姓名。
六、“营业地址"栏,填写纳税人详细经营地址。
七、“开户银行及帐号”栏,填写纳税人开户银行的名称和纳税人在该银行的结算帐号.八、第1项“产品名称”按具体的税目内容填写,根据应税消费品适用不同的税目、税率的,应分别填列.九、第2项“适用税目”应按国家税务总局计会统计报表规定的消费税税目填写。
十、第3项“销售数量”是指纳税人申报期实现的销售数量。
十一、第5项“视同销售数量”:是指纳税人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和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提供劳务以及用于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换取资料、投资入股、抵偿债务等方面的消费品数量。
十二、第4项“销售额”是指纳税人申报期实现的销售收入。
十三、第6项“视同销售金额”是指纳税人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和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提供劳务以及用于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换取资料、投资入股、抵偿债务等方面的消费品按规定计算的金额十四、第11项“本期准予扣除税额”是指本期按规定准予扣除的消费税税额十五、第13项“减征税额”是指按规定应减征的消费税税额.十六、第15项“本期已交税金”是指纳税人本期入库的消费税税款。
附件4《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及其附列资料填写说明本纳税申报表及其附列资料填写说明(以下简称本表及填写说明)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
一、名词解释(一)本表及填写说明所称“货物”,是指增值税的应税货物。
(二)本表及填写说明所称“劳务”,是指增值税的应税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三)本表及填写说明所称“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是指销售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以下简称应税行为)。
(四)本表及填写说明所称“扣除项目”,是指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在确定销售额时,按照有关规定允许其从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价款的项目。
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填写说明本表“货物及劳务”与“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各项目应分别填写。
(一)“税款所属期”是指纳税人申报的增值税应纳税额的所属时间,应填写具体的起止年、月、日。
(二)“纳税人识别号”栏,填写纳税人的税务登记证件号码。
(三)“纳税人名称”栏,填写纳税人名称全称。
(四)第1栏“应征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3%征收率)”:填写本期销售货物及劳务、发生应税行为适用3%征收率的不含税销售额,不包括应税行为适用5%征收率的不含税销售额、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和销售旧货的不含税销售额、免税销售额、出口免税销售额、查补销售额。
纳税人发生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行为且有扣除项目的,本栏填写扣除后的不含税销售额,与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附列资料》第8栏数据一致。
(五)第2栏“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含税销售额”:填写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额合计。
(六)第3栏“税控器具开具的普通发票不含税销售额”:填写税控器具开具的货物及劳务、应税行为的普通发票金额换算的不含税销售额。
(七)第4栏“应征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5%征收率)”:填写本期发生应税行为适用5%征收率的不含税销售额。
纳税人发生适用5%征收率应税行为且有扣除项目的,本栏填写扣除后的不含税销售额,与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附列资料》第16栏数据一致。
《公司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表》及填表说明税款所属时期 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 _____年____月____日纳税人辨别名:金额单位:元(列□□□□□□□□□□□□□□□□至角分)纳税人名称项目行累计金额次推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填列以下第1—11 行:收益总数1加:纳税调整增添额2减:纳税调整减少额3减:填补从前年度损失4应纳税所得额( 1+2-3-4)5合用税率6应纳所得税额(5×)67减免所得税额8汇总纳税成员公司就地预缴比率9实质已预缴的所得税额10应补(退)的所得税额11[(7-8-10)或(7-8)×9-10]推行按上年实质数分期预缴的纳税人填列以下第12—14 行:上一年度实质缴纳的公司所得12税额本季(月)应预缴所得税额13(12 行÷4或 12 行÷ 12)今年实质已预缴的所得税额14纳税人公章:代理申报中介机构公主管税务机关受经办人:章:理专用章:申报日期:年经办人执业证件号码:受理人:月日代理申报日期:年受理日期:年月日月日《公司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表》填报说明一、本表合用于查帐征收公司所得税的纳税人在季度(月)预缴公司所得税时使用。
二、推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 1 至 11 行;推行按上年实质数分期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 12 至 14 行。
三、详细项目填报说明1.第 1 行“收益总数”:填报按财务会计制度核算的收益总额。
2.第 2、3 行:填报依据税收规定应做纳税调整的项目。
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纳税人的”收益总数”应包含本期获得的预售收入计算的估计收益 ;在将预售收入结转为销售收入的当期 ,减去已计算缴纳公司所得税的原预售收入计算的估计收益。
3.第 4 行“减:填补从前年度损失”:填报按税收规定本期可填补的从前年度还没有填补的损失额(用正数表示,不得大于第1+2-3 行后的金额)。
4.第 5 行“应纳税所得额”填报第1+2-3-4 行后的余额,第5 行不得为负数,若第1+2-3-4 行为负数,则第 5 行应填零。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填表说明目录附表一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1)《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填报说明 (2)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一(1) 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 (8)附表一(1)《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填报说明 (9)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一(2)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 (11)附表一(2)《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填报说明 (12)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 (14)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填表说明 (15)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 (17)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填表说明 (18)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二(2)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 (20)附表二(2)《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填报说明 (21)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二(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支出项目明细表 (23)附表二(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支出项目明细表》填表说明 (24)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三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 (25)附表三《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填报说明 (26)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四纳税调整增加项目明细表 (29)附表四《纳税调整增加项目明细表》填报说明 (30)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纳税调整减少项目明细表 (33)附表五《纳税调整减少项目明细表》填报说明 (34)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六税前弥补亏损明细表 (36)附表六《税前弥补亏损明细表》填表说明 (37)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七免税所得及减免税明细表 (38)附表七《免税所得及减免税明细表》填报说明 (40)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八捐赠支出明细表 (42)附表八《捐赠支出明细表》填报说明 (43)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九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额明细表 (44)附表九《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额明细表》填报说明 (45)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十境外所得税抵扣计算明细表 (46)附表十《境外所得税抵扣计算明细表》填报说明 (47)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十一广告费支出明细表 (48)附表十一《广告费支出明细表》填报说明 (49)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十二工资薪金和工会经费等三项经费明细表 (50)附表十二《工资薪金和工会经费等三项经费明细表》填报说明 (51)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十三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 (53)附表十三《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填报说明 (54)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十四(1)坏账损失明细表 (56)附表十四(1)《坏账损失明细表》填报说明 (57)金融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十四(2)呆账准备计提明细表 (59)附表十四(2)《呆账准备计提明细表》填报说明 (60)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十四(3) 保险准备金提转差纳税调整表 (61)附表十四(3)《保险准备金提转差纳税调整表》填报说明 (62)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表 (63)《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表》填报说明 (64)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核定征收企业) (65)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核定征收企业)填报说明 (6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执行口径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70)附表一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税款所属期间:年月日至年月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填报说明一、使用对象及报送时间使用对象: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报送时间要求:年度终了后四个月内。
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情形,并进行清算的,应在办理工商注销登记之前,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纳税人有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停止生产、经营之日起6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二、表头项目“税款所属期间”:一般填报公历某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的,应填报实际开始经营之日至同年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按规定需要清算的,应填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并按《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国税发[2005]200号)的规定进行纳税申报。
1.“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统一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
2.“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所载纳税人的全称。
三、表间结构及与附表的勾稽关系1.第1行=附表一(1)第1行或附表一(2)第1行或附表一(3)第3至7行合计。
2.第2行=附表三第4列第17行。
3.第3行=附表三第6列第17行。
4.第5行=附表一(1)第16行或附表一(2)第16行或附表一(3)第10行和第11行合计。
5.第7行=附表二(1)第1行或附表二(2)第1行。
6.第9行=附表二(1)第29行或附表二(2)第39行。
7.第10行=附表三第9列第17行。
8.第11行=附表二(1)第17行或附表二(2)第26行或附表二(3)第14行。
9.第14行=附表四第41行。
10.第15行=附表五第21行。
11.第16行=第13+14-15行。
12.第17行=附表六第10列第6行,且第17行≤第16行。
13.第18行=附表七“一、免税所得合计”,且第18行≤第16-17行。
14.第20行=附表八第5列“一、公益性捐赠合计”。
15.第21行=附表九第7行第6列,且第21行≤第16-17-18+19-20行。
16.第22行=第16-17-18+19-20-21行。
17.第25行≤第24行。
18.第26行=附表十第7列“合计”行。
19.第27行=附表十第12列或第8列+第11列的“合计”行,且≤第9列(当第8列≤第9列)或等于第9列(当第8列>第9列)。
四、收入总额项目填报纳税人当期发生的,根据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所有应税收入项目。
1.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根据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视同销售收入。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1)《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第1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2)《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第1行;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第3至7行合计。
2.纳税人经营业务中发生的现金折扣计入财务费用,其他折扣以及销售退回,一律以净额反映在“主营业务收入”。
3.第2行“投资收益”:填报纳税人取得的债权投资的利息收入和股权投资的股息性收入。
债权性投资利息收入填报各项债权性投资应计的利息,包括国债利息收入;股息性收入填报股权性投资取得的股息、分红、联营分利、合作或合伙分利等应计股息性质的收入。
金额无需还原计算,等于附表三《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第4列第17行。
4.第3行“投资转让净收入”:填报各项投资资产转让、出售、处置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之和)扣除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金额等于附表三《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第6列第17行。
5.第4行“补贴收入”:填报纳税人收到的各项财政补贴收入,包括减免、返还的流转税等。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金额等于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第2行。
6.第5行“其他收入”:填报除上述收入以外的按照税收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其他收入。
包括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外收入”,以及在“资本公积金”中反映的债务重组收益、接受捐赠资产、资产评估增值及根据税收规定应在当期确认的其他收入。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1)《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第16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2)《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第16行;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第10和第11行合计数。
7.第6行“收入总额合计”:金额等于本表第1至5行合计数。
五、扣除项目填报纳税人当期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当期扣除的成本费用项目。
1.第7行“销售(营业)成本”: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以及与视同销售收入相对应的成本。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第1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2)《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第1行。
2.第8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填报纳税人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相对应的应缴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3.第9行“期间费用”:填报纳税人本期发生的销售(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数。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第29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2)《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第39行。
4.第10行“投资转让成本”:填报转让投资资产(包括短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必须按税收规定计算投资成本调整。
金额等于附表三《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第9列第17行。
5.第11行“其它扣除项目”:填报与第5行“其他收入”相对应的成本支出(包括“营业外支出”中按照税收规定可以扣除的项目、资产评估减值等),以及其他扣除项目。
但不包括公益救济性捐赠、非公益救济性捐赠及赞助支出。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第17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2)《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第26行;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金额等于附表二(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支出项目明细表》第14行。
6.第12行“扣除项目合计”:金额等于本表第7至11行合计数。
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第13行“纳税调整前所得”:金额等于本表第6-12行。
2.第14行“纳税调整增加额”:填报纳税人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金额大于税收规定标准,应进行纳税调整增加所得的金额。
纳税人如有未在收入总额中反映的收入项目或者不应在扣除项目中反映的支出项目,以及超出税收规定的扣除标准的支出金额,房地产业务本期预售收入计算的预计利润等,也在本行填列。
金额等于附表四《纳税调整增加项目明细表》第3列“纳税调增金额”第41行。
3.第15行“纳税调整减少额”:填报根据税收规定可在税前扣除,但纳税人在会计核算中没有在当期成本费用中列支的项目金额,以及在以前年度进行了纳税调整增加,根据税收规定从以前年度结转过来在本期扣除的项目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