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在故宫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故宫的历史变迁时间顺序作文《故宫的历史变迁》嘿,朋友们!你们知道故宫吗?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地方!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故宫的历史变迁。
想当年,故宫那可是皇帝住的地方,多威风啊!就好像我们学校里的校长办公室一样重要,只不过规模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最早的时候,故宫是在明朝永乐年间开始修建的。
那时候的皇帝叫朱棣,他一声令下:“给朕建一座最宏伟的宫殿!”于是,工匠们就忙得不可开交。
他们就像勤劳的小蜜蜂,从全国各地赶来,一点一点地把故宫给建起来了。
建成后的故宫,那叫一个壮观!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到处都透着皇家的威严。
这就好比一个巨大的宝藏盒子,里面装满了无数的宝贝和秘密。
明朝的时候,故宫里的皇帝们过着奢华的生活。
他们在里面处理国家大事,举行盛大的典礼。
宫女和太监们穿梭其中,忙忙碌碌。
你能想象到那种场景吗?就好像我们学校开运动会的时候,到处都是人,热闹极了!后来,到了清朝,故宫又迎来了新的主人。
清朝的皇帝们也在这里住下,继续着故宫的辉煌。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变了。
皇帝没了,故宫也不再是皇家的专属。
这就好像我们长大了,不再玩小时候的玩具一样,故宫也迎来了它的新使命。
现在的故宫,已经成为了一个让大家都能参观的地方。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世界各地赶来,想要亲眼看一看这座古老的宫殿。
当我走进故宫,我仿佛能听到那些古老的声音,看到曾经在这里发生的故事。
我忍不住想:“那些皇帝们要是知道现在的故宫变成了这样,会是什么心情呢?”故宫见证了太多的历史变迁,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老人,静静地看着时代的变化。
它经历过辉煌,也经历过风雨,可它依然屹立在那里,让我们感受着过去的魅力。
朋友们,难道你们不想亲自去故宫看一看,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吗?我觉得,故宫的历史变迁真的太神奇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值得我们永远珍惜和保护!。
故宫简介作文结尾
今天,我又一次步入故宫啦!站在这巍峨耸起的宫殿前,我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回古代,变成了一个小宫女。
紫禁城!好大的名字,也真的好大呀!金色的琉璃瓦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样。
高高的宫墙,仿佛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我好奇地四处张望,看到了许多宫殿,还有许多雕刻着龙凤的精美柱子。
走在故宫的长廊里,我仿佛听到了古代皇帝和大臣们在里面谈论国家大事的声音,看到了宫女们在花园里采花的情景。
我还想象着,古代的皇帝会不会在夜晚偷偷地溜出来,在月光下和他的妃子们散步呢?
我最喜欢太和殿,它是故宫里最大的殿堂。
它庄严肃穆,让人肃然起敬。
我站在台阶上,仰望着宫殿般的屋顶,心想:古代皇帝在这里举行大典的时候,一定很威风凛凛吧!
走入故宫,夕阳的余晖洒在我的脸上,我不舍地转身望去,那一座座金色的宫殿,仿佛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会永远记得今天看到的壮美景色,也会永远记得故宫的故事。
关于故宫的唯美诗句
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一个关于它的唯美诗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关于故宫的几句唯美诗句:
一、长城外的烟雨里,故宫的钟声依旧悠扬。
昔日的英雄气概,如今它依然凝固不变。
二、故宫里的青砖红瓦,繁华过往,尘封历史。
静静端坐,思索过去,把握当下,勇敢前行。
三、穿越时光,看着故宫,悬挂的幡布,像天地之间的桥梁,将过去和现在联系在一起。
四、故宫绵延数百里,砖雕玉琢蔚为绝美。
金碧辉煌灯火通明,清歌动听传唱千古。
五、拥抱故宫,把握时光,无论悠远的历史还是清新的文化,都能让你感受到一份浓浓的爱。
六、故宫内的景色,让人惊叹不已,犹如神话中的仙境,它的神奇之处超乎想象。
七、故宫的宏伟建筑,藏着历史的秘密,它的美丽,令人神往,看着它,心潮澎湃。
八、故宫的古老建筑,古色古香,它把历史的记忆融入到现代生活中,让你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九、把握故宫,把握时光,百年风华,让我们感受这份深沉的历史。
十、故宫,它是一片绿荫,它是一片安宁,它是一片温暖,它是一片祥和,它是一片记忆,它是一片宝藏。
故宫藏着历史的秘密,它的存在代表着中华文明的传承,它的古老建筑、精美的装饰,都让人流连忘返。
它的美丽宏伟,让人沉醉其中,它的精美雕刻,蕴含着千年的历史,它的精粹之处,可以激起人们对历史的热爱。
从故宫回到现实的文案文案一:我刚从故宫出来,那感觉就像是从一场华丽的旧梦一下子被拽回了现实。
在故宫里,我仿佛是个穿越者,周围的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就像一位位沉默的老贵族,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荣耀。
每一块地砖,可能都被无数古人踩过,那种厚重的历史感,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可一踏出故宫的大门,喧嚣声、汽车喇叭声就像一群调皮的小恶魔,猛地把我拉回了现代。
我站在那儿,有点懵,心里就想,这现代世界怎么就这么着急忙慌的呢?故宫里的时光像一首慢悠悠的古曲,现代生活却像是一首节奏超快的摇滚。
这反差也太大了吧!我还真有点怀念故宫里那种静谧又庄重的氛围呢。
赏析:这个文案通过生动的比喻,如将故宫的建筑比作老贵族,将现代的喧嚣比作调皮的小恶魔,把故宫与现代生活的对比鲜明地呈现出来。
使用第一人称“我”,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从故宫回到现实的那种落差感,口语化的表达,如“有点懵”等词增加了文案的真实感。
文案二:你知道从故宫回到现实是啥感觉吗?就像是从仙境掉进了凡俗。
我和朋友在故宫的时候,感觉自己像走进了历史的画卷。
那些宫殿,宏伟得不像话,像一个个巨人在守护着过去的秘密。
我们在里面走啊走,就像在和古人对话。
可当我们走出故宫,妈呀,那车水马龙的,简直是另一个世界。
我朋友当时就喊:“这也太突然了吧!”可不是嘛,在故宫里我们还沉浸在几百年前的宁静,这一下子,就被现代的热闹给包围了。
这就好比从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直接被扔到了繁华的大都市街头。
我真觉得现代生活有时候太吵了,不像故宫里,每一处角落都透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宁静。
赏析:文案以第二人称发问,引起读者的兴趣。
运用比喻和类比,如将故宫比作仙境、历史画卷、桃花源等,形象地描绘出故宫的独特魅力。
朋友的话增加了互动性,口语化的“妈呀”等感叹词让文案更接地气,最后表达出对故宫宁静的怀念之情。
文案三:他从故宫走出来,像是一个梦游者突然被叫醒。
在故宫的时候,他感觉自己被历史的大手温柔地包裹着。
那朱红色的宫墙,在他眼里就像凝固的火焰,充满了力量和神秘。
故宫深秋赏红叶秋风乍起,叶子渐渐变黄,漫天纷飞。
而对于喜欢旅游的人来说,深秋是一个理想的季节。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故宫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欣赏秋叶的美丽。
在淡黄的墙壁和殿宇的陪衬下,红叶更显得瑰丽多彩。
接下来,我将带您一起深入到故宫,一同赏红叶。
一、故宫介绍故宫是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一个庞大的古建筑群,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它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耗时14年才完工。
整个故宫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15万平方米。
故宫由前朝的宫殿、庭院、花园和庙宇组成,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的行宫和居住地。
二、故宫的红叶景观深秋时分,故宫内的枫树变得火红。
在红叶的衬托下,整个故宫变得更加古朴而美丽。
游客们从南门进入故宫,会先经过著名的午门,午门正对着天安门广场,是故宫的正门。
走进午门,便可见到故宫的内廷,即乾清宫。
这里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办公场所,也是游客们游览的起点。
进入故宫后,沿着宽阔的中轴线向北走,首先是太和殿和中和殿。
这两座庙宇是古代帝王举行重大典礼和祭祀的场所。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欣赏到红叶和壮丽的建筑相互融合的绝美景色。
继续向北走,我们来到了乾清宫。
乾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的生活和办公区域。
这里有不少花园和陈设,与红叶相映生辉。
在乾清宫的东侧是景仁宫和菊园,菊园拥有丰富的菊花和红叶,是游客们欣赏秋叶的理想场所。
途经景仁宫和菊园后,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北门,北门紧邻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内的秋叶同样美不胜收,游客们在欣赏完故宫的红叶后,还可以继续漫步北海公园,体验更多的秋意。
三、欣赏红叶的最佳时间每年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是故宫秋叶最美的时节。
这段时间,天空多晴朗,阳光透过红叶的间隙,将整个故宫映照得金光闪闪。
特别是在早上和傍晚,太阳的角度刚好,红叶的颜色更加艳丽,给游客们带来极致的视觉享受。
四、注意事项在故宫赏红叶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乱丢乱扔废弃物,保持环境整洁;2.不触摸红叶或其他建筑物,以免对景区造成损坏;3.遵守游览秩序,不乱窜、不喧哗;4.遵守禁烟规定,不吸烟。
漂来的紫禁城-五年级漂来的紫禁城-五年级暑假里,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故事书,名字叫《故宫一千零一夜——漂来的紫禁城》,刚看到这个名字,我感到非常奇怪:紫禁城那么大,怎么会漂呢?于是,带着疑问我走进了故事。
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位叫天郎的小王子,他住在宇宙里的一颗孤独星球上。
天郎为了帮助他的外婆见到自己的太外公和太外婆——牛郎和织女,竟然冒着风险来到地球上寻找答案,然而这个答案是藏在地球中国的故事宫殿(故宫)的“天书里的.。
于是,天郎对故宫充满了向往,但地球上没有他在自己的宇宙中呼吸的一种神秘能量——“爱你基,因此他的身体便慢慢的虚弱了。
读到这里让我十分佩服天郎,他是多么懂事的孩子啊,他为了外婆不顾生命的危险,这种孝心真是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也愿意像天郎一样孝敬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故事中天郎还是个幸运的孩子,他遇到了巫师萨尔蛮多,善良的巫师见天郎身体虚弱,便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心爱的巫豆。
神奇的巫豆可以变成任何你想要的东西,萨尔蛮多将它们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城堡、一位胖胖的大管家、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丝塔和一个调皮的小男孩雨点,萨尔蛮多带着他们和天郎一起住进了这所温馨的城堡。
萨尔蛮多每天晚上都给天郎和孩子们讲故事,帮助天郎补充“爱你基,遇到孩子们不懂的难题时,大管家总是耐心地为他们一一解答,丝塔和雨点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关切地去看看天郎的身体怎么样了。
看到这些,我再次被深深地感动了,因为巫师萨尔蛮多的善良无私,因为大管家的诲人不倦,还因为丝塔和雨点的关心友爱。
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我觉得小天郎的“爱你基一定会越来越多,最后他也一定能够帮助外婆见到牛郎和织女的。
而在我的生活中,我应该学习他们每一个人的优点,让自己变得更加善良与宽容,真诚与友善。
少数民族政权对故宫建筑格局变化之影响作者:崔柏晟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03期一、故宫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的核心代名词,承载了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多方面内容。
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1420年(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
是明成祖朱棣在大臣丘福等人的建议下,在朱棣曾经的封地北平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
设计者是一个叫做蒯祥的鲁班师傅,动用了100多万民工,耗时14年之久而建,据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等。
紫禁城的总体建筑格局是在明朝成型,但是一直处在不断扩建变化的状态之中。
紫禁城的建筑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叫做“前朝”,是皇帝处理朝政和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地方;后半部分叫做“内廷”,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帝后嫔妃们生活起居的地方。
故宫建筑都是以院落的形式展开,而且每个建筑都体现出有主有从,有正有配的特点,以建筑的手段反映了中国封建礼制等级制度的政治形态。
这样的建筑形制,是受当时明朝统治集团“承朱儒学”思想影响,而在尊儒思想的桎梏下,少数民族文化及符号对故宫的格局与装饰基本上没有多大影响。
二、少数民族政权清王朝统治下的故宫公元1644年,清王朝统治者顺治代替明统治者成为紫禁城的主人,少数民族政权下的紫禁城面临着一次重大的变革,这既是统治集团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也是时代性的要求,更是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的必然结果。
1.太和殿的重建与格局变化明朝时,太和殿并不叫太和殿,而是叫皇极殿,因为是少数民族入关当政,“和”既包含着他们对天下和平的期盼,又是对自身统治秩序的教化。
今天的故宫太和殿,规格与形制有异于初建时。
公元1679年,太和殿西侧膳房意外失火,太和殿在这次大火中被烧毁,在之后长达18年时间里,太和殿一直是一片废墟。
故宫午门的故事传说
《故宫午门的故事传说》
嘿,你知道故宫的午门吗?那可是个充满故事和传说的地方啊!
传说啊,在很久很久以前,每当天黑之后,午门就会变得异常热闹。
有个小侍卫就好奇呀,这大晚上的怎么会有动静呢?有一晚,他就偷偷躲在角落里想一探究竟。
结果你猜怎么着,他竟然看到一群穿着古代衣服的人在午门那儿走来走去,就好像在举行什么盛大的仪式一样!这难道不是很神奇吗?这就好像我们突然穿越到了古代一样啊!
还有啊,据说午门曾经见证过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呢。
有个宫女和一个侍卫相爱了,可宫里有规矩呀,他们不能在一起。
但他们的爱情那可是坚如磐石啊!有一天晚上,他们相约在午门见面,想要一起私奔。
那紧张的气氛,就像我们考试前等待发卷一样。
宫女含着泪说:“我们真的能逃走吗?”侍卫坚定地回答:“一定能!”虽然不知道最后他们到底有没有成功,但这份爱情真的让人感动啊!
你说,这午门是不是充满了神秘和魅力?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盒子,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它更多的故事呢!。
故宫的空间顺序作文说到故宫,真是让我心潮澎湃啊!一想到那片金碧辉煌的地方,我就像个孩子一样兴奋,恨不得立刻跳进去。
你知道的,故宫可不是一般的宫殿,那里可是历史的见证,是无数故事的发源地。
走进故宫,仿佛穿越了时空,感觉自己一下子就变成了古代的皇帝或者妃子,真是太酷了!一进门,哇,眼前就是那雄伟的大门,红墙黄瓦,真的是美得让人想哭。
门口那些守卫的小兵们,站得笔直,像是刚从画里走出来的。
走进去,我的脑海里就开始闪现各种电视剧的场景,像《甄嬛传》、或者《延禧攻略》,我忍不住想象自己在里面演一出大戏。
不过,要是我真是妃子,估计也得担心被皇后打吧,哈哈!那种千年不变的气氛,真的是让人忍不住感慨,历史就是这么的厚重啊。
往里走,走到太和殿,那可是故宫的心脏,简直像是皇帝的舞台。
想象一下,昔日的皇帝在这里举行大典,下面跪了一地的官员,个个都绷得紧紧的,生怕一个动作错了就要倒霉。
而我站在这里,看着那金光闪闪的龙椅,心里真有种莫名的敬畏感。
谁说当皇帝就好?那么多规矩,真是让人头疼。
不过这儿的景色真是让人赏心悦目,细看那些雕刻,每一个细节都那么精致,简直是艺术品啊!继续往里走,经过那些充满历史感的小巷子,空气中仿佛都飘着古人的气息。
路边的小商店里,卖的都是一些小玩意儿,像是绣品和手工艺品,真是让人忍不住想买几样。
说实话,我在那儿花了一堆钱,买了些好看的小饰品,想着回家给朋友们炫耀,哈哈,谁让这儿的东西这么吸引人呢?每一件都像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让人觉得有点恋恋不舍。
到了御花园,哇,那个地方真是个世外桃源啊!绿树成荫,花香四溢,走进去就像走进了一个梦。
坐在长椅上,听着鸟儿的鸣叫,感觉自己就像在享受古代文人墨客的闲适生活。
想当年,这里可是皇帝和妃子们休闲娱乐的地方,想想就觉得幸福。
旁边的小池子里,几只小鸭子在游来游去,真是萌翻了!忍不住想拿出手机拍几张照片,发个朋友圈,哈哈,绝对能引来一波点赞。
走到出口的时候,我的心情有点复杂。
“变”在故宫:在古与新、禁与放、精
与博之间寻找平衡
冷与热
丰富的博物馆资源满足人们的学习、欣赏需求,使人们找到人文关怀的精神家园
故宫博物院火了!在2015年建院90周年之际,推出18个展览、新开放四大区域、举办首届紫禁城论坛……整整一年,故宫博物院丰富的活动掀起一个个高潮。
尤其是汇集了隋朝展子虔《游春图》、唐朝韩滉的《五牛图》、宋朝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等书画精品的“石渠宝笈特展”,更引发了轰动。
排队看《清明上河图》的观众络绎不绝,许多观众需要排3到6个小时的队,才能入内参观。
曾任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的李季回忆,10年前也展出过《清明上河图》,那时专业人士对此感兴趣,在社会上则显得波澜不惊,观众也处于不温不火。
而此次石渠宝笈展览开幕那天,就盛况空前,直到后来持续引发的社会热潮,成为文化热点。
“10年间,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博物馆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
”李季说。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当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之后,就必然将目光转向文化,转向休闲,转向人的自身全面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面临着发展的有利机遇。
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学习、欣赏需求,能够使人们找到人文关怀的精神家园。
以故宫博物院为例,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每年接待观众数量都在千万人次以上,近三年参观人数更是在1500万左右,比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世界级博物馆均高出数百万人次。
尽管人数众多,但不少观众都是沿着中轴线走马观花,像这次为了一个展览排起长队还属鲜见。
“这说明人们对博物馆的文化需求更为精细。
”单霁翔说,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政府有能力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也逐步增加。
另一方面,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
因此,博物馆在其中大有可为,可使人们通过接受博物馆文化,敬畏历史、重视文脉、关心社会。
另一方面,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博物馆也在努力修炼内功。
目前,故宫博物院不断开辟新的展厅,增加展示文物的数量和质量,提升展览效果。
另外,依托丰厚的藏品、扎实的研究水平,不仅举办各类涉外展览,还经常支持国内其他博物馆举办展览,每年组织参与境外展览10余场,境内展览10余场,年均展出文物近1万件。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加,与很多国际著名博物馆建立起包括展览、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的合作关系,无论是制度建设、摸清家底、古建修缮、藏品保护、科学研究、陈列展览,还是安全保卫、观众服务、文化传播、两岸交流、科学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全面的发展。
而新媒体技术运用,更让其增添了活力,增加了与观众的互动。
李季说,以前在国外博物馆,看到人来人往、扶老携幼,而我们的博物馆门可罗雀,很是感慨。
“或许不远的将来,人们也能经常进博物馆,让其成为文化生活一部分。
”
旧与新
让古老的紫禁城、现代的博物院以安全、健康、震撼人心的姿态迎接观众
位于北京“心脏”的故宫博物院,拥有将近600年历史的古建筑群、106公顷的用地和9000余间房屋,静静地诉说着流转的历史和无尽的沧桑。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
90年间,故宫博物院历经了民国、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新世纪等时期,其发展历程也浓缩了近代中国历史变迁。
故宫是古老的,又是崭新的。
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副处长许凯说,这种新,在他看来,是工作方式和模式、媒体传播方式等的改变,更贴近生活、更切合社会。
如今,各种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展览,是博物馆与观众接触的最直接形式。
故宫博物院的陈列展览从建院之始就确定了宫廷原状与历史艺术的陈列体系,即从故宫博物院的皇宫建筑和文物藏品出发,通过不断改进与发展,形成了拥有包括宫廷原状陈列、固定专题展馆和临时专题展览在内的完整展览体系。
“今年故宫博物院展出的文物藏品将增加50%以上,形成以原状陈列为核心特色,精品常设展览为亮点,专题展览精彩不断,传统展陈与数字效果相结合的展览格局,全面提升博物馆氛围与展陈效果。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说。
为优化文化传播功能,故宫博物院不仅通过御花园环境改造提升,在端门广场及院内增设座椅,开展室内外环境清理等措施优化开放环境;通过试行年票、单日内分流、主题日参观等限流分流方案,平衡淡旺季观众流量分布,改善观众参观体验。
同时,众多文创产品的面世让故宫变得“萌萌哒”,故宫博物院已自主研发《每日故宫》APP等文创产品7000多种。
而正在实施的数字故宫项目,旨在搭建一个以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为核心和主入口,由官方网站群、微故宫建设、App 应用、多媒体数据资源等各种信息构成,线上线下互通互联的一站式平台。
社会教育是现代博物馆的重要职责,故宫博物院的社会教育拥有的“故宫知识课堂”、动手教育等品牌活动颇受孩子及其家长喜欢。
面向北京市民、京外民众的讲座活动,面向中学校长的中华传统高级研修班,面向中小学书法教师的培训,融入中小学课堂的教育项目等都在持续进行。
目前,故宫博物院正在实施将太和门广场西侧作为常态化的社会教育场地。
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项目,人们改变了对故宫博物院的刻板认识,加深了对故宫及其文化的了解。
单霁翔说,通过古建修缮、“平安故宫”工程建设、文物普查清理,解决最紧急、最关键的安全问题,让古建筑和文物保持健康安全的状态,这也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作为每年接待上千万观众的博物馆,为观众提供优质服务与安全工作同样重要,需要同步推进、不断完善各类服务;此外,作为越来越被公众关注的文化创意产业,故宫博物院也在不断加强研发力度,让更多观众能够“把故宫文化带回家”。
“故宫博物院希望能够让古老的紫禁城、现代的博物院以安全、健康、震撼人心的姿态迎接世界各地的观众,让精彩、深刻、丰富、震撼的文化体验长留每位观众的心间。
”单霁翔说。
恒与变
在发展和保护、综合实力提升和文化传统捍卫之间找到平衡点
从2012年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起,单霁翔说他每一天的感受都是新鲜的、紧迫的、深刻的。
而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两难,“每一项工作都要左顾右盼、三思而行”。
故宫博物院发展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矛盾。
一方面是发展,一方面是保护;一方面是综合实力的提升,一方面是文化传统的捍卫。
在单霁翔看来,这其中具体包括了“禁”与“放”、“堵”与“疏”、“古”与“新”、“慢”与“快”、“减”与“增”、“闭”与“开”、“精”与“博”、“雅”与“俗”、“内”与“外”、“学”与“研”和“思”与“行”等方面的辩证关系。
单霁翔说,“禁”与“放”,即禁止各种威胁文物建筑、文物藏品、观众安全的行为,放开隐患排除、服务观众、提高效率的设施和空间。
“堵”与“疏”,堵住损害观众文化权益的违法行为,疏通维护观众正常参观秩序的通道。
“古”
与“新”,使故宫古建筑群经过整体维修保持健康状态,通过新的安全防范系统确保各项文物资源的安全。
“慢”与“快”,增加文物科技保护的科学性和计划性,加快文物科技保护基础设施和平台的建设。
“减”与“增”,减少和消除故宫博物院在安全方面的各类隐患,增加为观众服务的各项公共设施。
“闭”与“开”,通过合理采取闭馆措施使文物得到保养,通过不断扩大开放区域使观众获得舒适的参观环境。
“精”与“博”,通过精品展览使观众感受故宫文化的精美绝伦,通过多样化陈列展示使观众了解故宫文化的博大精深。
“雅”与“俗”,通过文化产品研发和信息化技术,展示故宫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使故宫文化融入广大民众日常生活。
“内”与“外”,缓解紫禁城内日趋紧张的“人、地、房”空间压力,开辟更加开阔的文物藏品科技保护和陈列展览空间。
“学”与“研”,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培养事业发展合格人才,通过整合科学研究资源支撑未来发展。
“在他们之间找到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平衡点,才能实现共同促进,协调发展。
”
如今,故宫博物院正从“宫”走向“院”,向着世界一流博物馆目标进军。
再过5年,故宫博物院将迎来紫禁城建成600年。
在不同的场合,单霁翔都重复着一句话——“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希望到那时故宫能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保护故宫古建筑群、文物藏品、观众平安,提升博物馆专业化功能、发挥博物馆社会职能,迈进世界一流博物馆行列。
”
李季说,他理想中故宫博物院,既拥有神秘和威严,同时又是有亲和力的,与时俱进的;既有庙堂之高,又有江湖之远。
单霁翔希望,在保护好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文物资源,促成文物保护成果创造性转化,以汇聚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培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同时代表中国文化进行跨文化交流,成为服务于大家的故宫、走向世界的故宫。
《人民日报》( 2015年11月05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