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学设计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学设计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学设计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学设计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学

设计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学设计

张家港市鹿苑中学陈颂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

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4.使学生了解苏州地区工业的发展和工业部门的分布概况,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

国的情感。

5.通过学生讨论和分析工业地区、工业城市的分布的因素,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工业的空间分布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由漫画“新唐僧师徒”图,直接引出工业。

【新课传授】

一、【工业与我们】

学生活动1

通过“汽车生产过程”和“衣服生产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工业的生产过程”,并进而分析得出工业生产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阶段。

学生活动2

引导学生观察我们的教室,找出工业产品,并说出相关的工业部门,

引导学生观察照片“同学的家”,说出家中主要的工业产品并讨论部分工业产品涉及的生产部门,引导学生了解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活动3

出示一组轻重工业的图片,请学生按照工业产品的性质分类:轻工业、重工业。使学生掌握工业的分类及其依据。

学生活动4

调查学生父母的职业,请学生说明父母所从事的职业同哪些工业产品有关,让学生体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二、【工业的空间分布】

学生活动5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事先准备好的中国区域图上大胆设计我国工业的布局,各组推荐一名代表说明如此布局的理由。(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结合工业的空间分布图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活动6

出示《辽中南工业基地》图,组织学生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a.辽中南地区有哪些丰富的资源

b.辽中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工业属于哪一类

c.辽中南地区发展优势条件是什么

学生活动7

学生观看视频短片《张家港工业》,结合张家港工业的发展情况,帮助学生认识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课堂小结,对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课后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使工业的分布和农业紧密结合起来,请课后通过社会或者借助网络调查一下乡镇企业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

五年级品社下册 第三单元《迅猛发展的现代工业》教案 冀教版

迅猛发展的现代工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工业产品并试着分类 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工业”。 2、对家里的生活用品分类,了解自己喜爱的一样工业食品生产过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工业”。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继农业以后,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我们今天就生活在工业社会。 二、说一说: 1、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工业产品? 提示:教室里——电扇、日光灯、课桌、凳子、门窗、班训、垃圾桶等 学习用具——书包、课本、本子、笔、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 个人穿戴——衣服、帽子、鞋袜、红领巾等 家里用品——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沙发、电脑、餐桌、炊具、餐具等、 2、你对“工业”有怎样的认识? 三、练一练:试着给家里的生活用品分类。 四、议一议:冰激凌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当你吃到甜美的冰激凌时,你知道有哪些行业的人们付出了劳动?(结合P75插图) 五、画一画:选择你喜爱的另一种工业食品,画一画这种食品的生产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穿衣与工业 教学要求:了解衣料生产过程、衣服缝制过程,认识穿衣与工业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衣料生产过程、衣服缝制过程,认识穿衣与工业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远古人类没有衣服穿,冬天披兽皮保暖。后来,人们学会了用动物的毛编制成柔软的织物,这是最初的纺织品。今天,纺织工人用纺织机把棉、毛或人造纤维纺成纱线,再用织布机将纱线织成布料,经过漂洗和染色,制成各种各样的布料和纺织品。 二、衣料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1、观察P77插图,了解衣料生产过程。 2、说一说:衣料生产过程 棉花、蚕丝、动物毛等天然纤维→纱线→布料→布料纺织品 木材、煤、石油等原料经过化学合成制造出来的化学纤维 三、衣料怎样变成漂亮衣服穿在我们身上的呢?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人教版]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情分析】 本课所讲授的对象—初一学生,初一历史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历史的第一步,初一学生可能对历史这门课程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中传授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热爱历史这门学科。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继第一课基础上,讲述原始的农耕生活,目的要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展示出土文物图片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采用读图,用视觉效果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然后通过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对原始农耕文化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最古老的人类,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穴和树上,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这种状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

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我国工业的分布》图进行技术处理,把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做成闪动,使学生观察更清楚。 学生准备:以《我的小天地》为题照出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相片。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提问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学习用具,使学生清楚工业产品是由众多的工厂生产的。被称为工业部门。 观察图“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小组讨论: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总结:利用插图,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查找数据证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理解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在教师引导下说出工业的

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铁路线,了解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引入:同学们,今天早上来上学,我们都使用了什么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时哪生产的? 学生:自行车、汽车。工厂生产。 教师:当然,我们同学还知道许多的工厂,如:化肥厂、钢铁厂、拖拉机制造厂等。有众多的工厂组成的部门,我们称为工业部门。工业部门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今天我们要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课题: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观察图“什么是工业”,有三幅图片。看一下这三幅图片都说了什么。 学生:依据图片说明回答 教师:请同学讨论三幅图片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第一幅图:通过挖掘、开采、提取的方式,可以从自然界获得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还可以从自然界取得棉花、木材等资源。即从自然界中挖掘、开采、提取工业原材料是工业生产的一个环节。 第二幅图:对原材料进行加工

高中历史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案1 岳麓版必修

高中历史《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案1 岳麓版 必修 课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冶炼、纺织、陶瓷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梳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历程及分析公私手工业的消长,培养学生归纳概括以及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手工业的发展演变进程;通过具体史实引导学生归纳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掌握中华民族高超的手工业技艺,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冶炼技术商代青铜铸造技术已比较成熟,数量多,种类齐备,使用广泛,技艺精湛。 2钢铁冶炼技术(1)产生: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发明了冶炼生铁和块炼钢的技术。 (2)炼钢技术的演变:春秋时期是块炼钢,南北朝时期发明了更先进的灌钢法。 3冶铁燃料的进步(1)汉代开始用煤冶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2)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3)南宋末年,我国开始使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深化拓展】 想一想:为什么把夏商周时期称作“青铜时代”? 提示: 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造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它相当于我国的夏商周时期(即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 个世纪);之所以称为“青铜时代”其主要依据是:第一,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第二,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第三,青铜铸造是商周时期的主要手工业部门。 二衣被天下1丝织技术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1)相传上古时代的黄帝时期发明了养蚕缫丝。 (2)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3)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4)唐代出现缂丝技艺,使丝织品更加具有艺术神韵。 2棉纺织技术(1)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 (2)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技术,并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3)由于先进技术的推广,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4)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主要衣料。 【深化拓展】

设计的魅力教案

工业设计的魅力 一、教材分析: 《工业设计的魅力》这课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七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教材中介绍了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椅子,以此为突破口,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印象,了解有关工业美术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还介绍了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国外一些经典作品,通过欣赏与评述,提高和完善学生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美术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堂课的主体是初二的学生,他们的具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观察、记忆、想象、诸种能力迅速发展。本堂课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多欣赏图片,多与学生交流探讨,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设计的兴趣与爱好,在学生掌握设计要素和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创造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中工业设计产品的赏析,了解不同设计风格的工业产品并能进行简单的评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工业产品的欣赏与评述,能够运用工业设计的构成元素和设计方法,设计一件别具一格的工业产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高,学会用设计美化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优秀的现代工业产品,体会工业设计之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形成设计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产品的相关图片、课件、教具 学生准备:纸张、马克笔 六、教学方法: 教法:本课主要采用直观欣赏、图片展示、多媒体、问答等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有效利用现有设计作品联系实际生活,从而达到符合学生年龄思维发展的需要。 学法:自主研讨学习、互动学习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我的教学思路是 视频导入—探究新知—尝试设计—作业展评—总结拓展 1、视频导入 目的在于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设计的兴趣。 2、直观欣赏,表达感受 欣赏各种各样的椅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提示:从功能、风格、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目的在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对工业设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3、自主研讨,激发创意。 (1)师生讨论:如果让你设计一把椅子,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材料、造型、

我国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第三节我国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1、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通过读图来掌握) 2、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通过活动分析讨论得出)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三个标题内容,这三部分内容是前后联系的,形成一个整体。教材内容贯穿的一条主线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现状,工业 未来发展方向。 (工业未来发展方向列为下一节讲解:即高新技术产业。)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教学用具:材插图、地图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1、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通过读图来掌握) 2、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通过活动分析讨论得出)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三个标题内容,这三部分内容是前后联系的,形成一个整体。教材内容贯穿的一条主线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现状,工业 未来发展方向。 (工业未来发展方向列为下一节讲解:即高新技术产业。)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教学用具: 教材插图、地图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复习我们上一节课的内容。 1、什么叫工业? 2、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那些?(请举例说明) 3、我国工业的分布: A.沿铁路线的分布:(要求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京广线、京沪线、哈大 线等几条主要铁路) B.沿河流分布:1)、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2)长江沿线以四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发展。

工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列举身边的工业产品,了解工业的重要性。 2.能够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基本布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3.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2.读图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的条件。 教学难点:1.认识我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2.从图中归纳出我国高新技术中心主要集中的三个地区。 三、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竞赛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大家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出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由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 2.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回答下列各题: (二)工业及其重要性 1.教学引入:观察图组“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2.小组讨论:(1)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结合图片,举例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 (三)我国工业的分布 活动一:读图验证 1.角色扮演 师:下面就让我们当一回来华投资的外商,如果你准备在华投资开办外销加工厂,你认为把你的工厂放在哪才能最赚钱?讨论完毕,让各组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说明原因。 生:回顾《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分小组讨论,在教师发放的《中国工业分布空白图》中标注自己的厂址,并到实物投影上展示、说明理由。 2.读图验证 教师幻灯片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沿长江分布。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可由学生讨论总结,后由老师做出总结。 师:通过观察,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我们可以用这样一首顺口溜来记忆: 工业分布似弓箭,弓在沿海箭穿江。东密中多西部少,四个基地沿海靠。辽中南、津京唐,长珠三角少不了。 3.合作探究一: 教师展示《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图》,主要工业基地的区域图,学生分组探究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教师可进一步对每个区域进行介绍,如各个区域的位置、主要工业城市等。(此为扩展性的内容,老师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斟酌。)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教案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教案 www.5y kj.co m 〖教学实录〗 师: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历史这门学课应该有一个点感性认识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 (板书,黑体字为板书内容,下同) 我们已经学过中国远古人类,知道了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远古人类(稍稍停顿,让学生来回答。)――元谋人,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170万年。我省目前所知最早的人类――和县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北京人,北京人的食物的主要――采集和狩猎,他们使用的石器――旧石器,打制石器,他们已经会用――火。 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后至约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农耕时代,为了大家学习这一时代的历史,教材精心挑选了两个文化遗址: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他们分别代表中国的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南方(长江流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3页看图“我国农业先民遗址分布图”,在图中找到这两个文化遗址。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然后回答两个简单问题:代表

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文化遗址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问题,先说相同点,后说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肥沃这个相同点学生不易注意到。 家畜饲养和种植庄稼畜(chu4):禽兽,现专指家养的禽兽。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春联“六畜兴旺”。其中“六畜”指的是猪、牛、羊、马、鸡、狗(没有一个学生知道“六畜”为何物,但都能“猜”出几个来)。家畜饲养和谷物栽培,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人类开始进入原始农耕时代。有了比较的食物,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原始农业和定居,只要学生讲出来一项,就引导学生找出另一项来,我的几个班的学生都是先讲出家畜饲养和种植庄稼。) 定居或半定居生活聚落:村落,人们聚居的地方。遗址:古人遗留下来的城堡、村落或寺庙等建筑基地。遗迹:前人留下的痕迹。遗产:先人所遗留下来的财富。 (向学生指明这几个词的本意,以免用错。) 制作陶器指导学生看“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及“半坡尖底瓶”。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动脑筋”。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这时因瓶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倒置水中。注满水后,重心移到瓶的中下部,恢复了正平

《工业》教案

《工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掌握我国工业中心、工业基地的分布;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能用图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能用图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我国工业的发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我国主要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分布。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讨论分析法等。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像资料、电脑、图片文字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第三节工业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出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由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通过同学们所举的实例可以看到,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工业产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国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生:联系教室实物及自己有关工业部门的知识储备回答。 可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生产知识的兴趣。 老师引导学生血阅读课文P100-102,了解工业及其重要性,并了解21世纪以来,我国加强工业研发,鼓励技术创新,努力打造国产品牌,正在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板书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工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我国的工业是如何分布的呢? 同学们先自读课文P103,并结合图4.21,看看我国工业的分布。(增加学生对工业生产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明确: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通过观察,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再由教师展示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区域图,可进一步对每个区域进行介绍,如各个区域的位置、主要工业城市等。(此为扩展性的内容,老师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斟酌。)指导学生完成P104页活动题。 板书三、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学生活动)用电脑打出有关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图片资料:航天飞机、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卫星,使用克隆技术克隆植物等。让学生结合这些图片资料讨论这些产品在生产要求上与一般产品(如服装、家具等)有什么不同,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 (教师总结)高新技术产业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7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诞生而兴起的一种产业。第三次技术革命以原子能的开发、利用为先导,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广泛研究与开发应用为主导标志,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在这次技术革命推动下,形成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遗传工程、激光工业等。所以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学生讨论)同一品牌的手机、电脑在半年前、一年前、二年前流行款式是否相同?同一款式的手机、电脑价格有无变动?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提前让学生调查手机、电脑款式、价格的变动情况及原因,课上进行讨论。最后落实:手机、电脑更新换人快。 (承转过渡)产品更新换代快是高技术产业的一个主要特点。现在是市场经济,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不同产品有不同的喜好,谁能最先掌握市场的需求情况,谁才能获得最大的市场。所以各厂家都为拓宽市场,随消费群体喜好的变化,产品款式也日新月异,让人目不暇接。除此之外,高技术产业还有哪些特点?我们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典范——中关村为例作分析。 教师:我国的各类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迅速发展。请同学观察图4.25“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讨论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

必修2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学案

第4 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导学案 【课程标准】 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重点】我国古代冶金业、丝织业、制瓷业的成就 【难点】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知识链接】 1.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2.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于河南西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等地,文化遗物的特征介于龙山文化晚期和商文化早期之间,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典型代表。这处遗址的最下层被众多知名学者认定为夏文化。 3.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作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商代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西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又有新的发展。这时期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上有长篇铭文,有的多达三、四百字。 【自主学习】 一、主要部门和发展概况 1.冶金业 (1)冶铜业: 青铜时代:是指从到。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技艺相当成熟。特点是:数量较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使用广泛。 (2)冶铁业: 春秋时期:发明冶炼和的技术。这是我国冶金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 (3)燃料: ①汉代:人们开始用作燃料,并用来冶铁。北宋相当普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②南宋末年:开始用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2.纺织业: (1)丝织业: ①上古时代:人们已经学会养蚕缫丝。 ②西周: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发展,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③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称号。 ④唐代:出现技艺,以“”手法自由变换色彩,纹饰极具艺术神韵。 (2)棉纺织业: ①以来:棉花种植由边疆迅速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②元代:全面推广先进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③明代后期:已取代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3.陶瓷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时期主要成就 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 的主 要陶 瓷器 成就 东汉晚期 南北朝白瓷 隋唐制瓷业成为独立的部门,瓷器大量出口 宋朝出现地方瓷窑体系,成为瓷都 元朝出现和,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明朝和 清朝和 二、主要经营形态——生产方式的变化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而独立;夏商周时期:手工业发展,但由官府垄断;春秋 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出现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1.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 (1)特点:与相结合。 (2) 影响:对于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2.官营手工业: (1)产生:西周时期。从到,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2)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集中的大作坊;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生产不计成本;工匠职业世袭;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明代以前占据主导地位。 (3)优势和不足: ①优势: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利于细密分工和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利于技艺水平提高。 ②不足:官府提供原料,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采取手段,引起工匠反抗。 3.私营手工业: (1)兴起:春秋战国时期 (2)发展:春秋之后,在曲折中发展,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成份。以后,在制瓷、 纺织、矿冶等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3)特点: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4)经营方式的变化:唐代以前,以农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组织生产。唐宋以来, 商品经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明朝中后期使用众多工人的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 多,并孕育出关系。 【自主探究】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 蚕桑也。”------(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 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乾隆《苏州府志》卷3 请回答: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第1课时工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教案人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三节工业 课时1 工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 1.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 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工业分布的大势和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的分布。理解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2.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3.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学们,大家能在我们的教室(学生互相观察彼此身上)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 (承转)我国的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吗?你对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部门知道多少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要来了解的内容。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承转)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我们以汽车为例来分析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 1.汽车生产有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开采铁矿石、冶炼钢铁、生产汽车) 2.各阶段的生产原料是什么?前后生产阶段有何联系?(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

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的正常进行,生产是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生产,而非盲目生产) 3.铁矿石是来自于什么地方?(自然界) 4.生产汽车对铁矿石进行了几次加工?(两次) (师问)谁来总结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生答)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 教师总结:针对工业产品的不同,对原料加工的次数也有多有少。 提问:汽车的生产反映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呢?(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 教师总结:工业生产是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每个加工阶段都形成相应的工业部门,工业部门间又通过产品发生联系。有的工业产品需要多种零部件共同装配合成,所以往往与许多工业部门发生联系。(比如汽车生产不仅需要钢材,还需要轮胎、玻璃) 出示板书: 工业: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或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生产部门。 从工业生产的过程看,工业可分成哪几种类型呢?每种类型有哪些工业部门?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的工业——采煤工业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工业——钢铁工业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业——汽车工业 教师承转提问:每一种工业产品都与多个工业部门有关,这么多工业部门是如何分类的? (教师指导) 1.完成课本P102“活动”:依照“家具厂沙发的生产联系图”做餐桌、面包的生产联系图。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案第一课时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够了解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生产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3?了解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现状。 4?能运用实例和数据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明白工业的分布特点,与我们地区相关。 2?初步学会阅读《我国工业分布图》,能够在地图上查找主要的工业基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我国工业的分布,培养学生对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工业的现状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讨论分析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刖学案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物品,都是工业产品。因为生产要求不同,自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一持续协调发展工业。(使用“学乐师生”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 (一)工业与我们它们往往产APP拍照

师:刚才我们说到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物品,都是工业产品 请思考:说说教室里有哪些工业产品,哪些是产自本地? 学生代表发言(粉笔,电脑,课桌,书,文具等) 师:回答的好,这些都是工业产品,有工业产品就要生产,哪什么是工业生产呢? 师:请你们把书上第82页画起来,工业生产的概念。 师:工业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对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国防等有重要影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请思考: 工业对国防、交通、农业有什么影响?(书上第82页思考题) 师:显而易见,影响是巨大的!现代工业是国防和交通的支柱,工业的发展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对于现代,没有工业就没有国防和交通!工业直接影响着国防和交通的发展!工业与农业是一对兄弟,也是一个矛盾体,可以这么说,没有农业做基础,就不可能有工业(人都吃不饱,怎么工作?)。同时工业的高度发展必须缩减农业的份额,且会造成环境污染,透支以环境为基础的农业!对于一个国家必须平衡发展工农业,合理规划,科学利用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工业的分布 我国工业分布是怎样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请同学们分组交流。阅读书上83页至85页,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2 ?说说我国工业城市分布的东西差异? 3?我国工业分布特点是怎样? 学生轮流代表发言。 生1:气候因素:气候决定农业的分布,决定人口的分布,良好的气候因素必然使该地 区拥有众多的人口,必然使使该地区出现各种工业成为可能。 地形因素:地形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山地人口相对较少,而大平原人口则相对较多。人口的多少也会决定部分工业的分布。 海陆因素:河流因素会决定该地区的交通状况,从而影响该地区的工业分布。例如:沿海、长江流域就有许多发达的城市,它们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该地区发达的海水运交通。 政治因素:人为的改变一个地区的交通状况将会对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发生影响,进而影 第2页 响该地区的工业水平,政治中心也必然会有大量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的配套第三产业和轻工业、部分

第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在学习了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对远古人类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要从距今的年代、生产生活状况等方面来学习。因而本课决定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既积极学习现在要学的知识,又联系过去学过的知识,通过对比比较,自己学会归纳总结采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除了渔猎之外,山顶洞人还怎样获取食物?(采集)这种方法有什么不方便?如何改进它? 集体朗读“导入框”内容,指出那时人们已从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但这仅是神话而已,还有大量考古发现的文物可以证明。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就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请大家阅读教材第8页“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并找出这两种居民所在的地点及生活的河流流域。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浙江余姚,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居住在陕西西安,生活在黄河流域。这两个遗址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请大家阅读教材第7页的材料《白虎通》原文。这一段话的意思是:神农氏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制造工具,教人种植。那么,天时、地利指的是什么呢?是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土、植被等。因为这些直接影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让我们带着疑问、好奇走进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感受一下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落实目标)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正文并“动脑筋”: 1、学生观看第7页的骨耜图,讨论回答:你觉得这把骨耜可以做什么事情(翻土、打猎等)?怎样操作才会省力?(脚踩横棒) 2、学生先看第11页的“自由阅读卡”,再观看第10页的“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讨论回答:你能说出这种陶器的用途吗?(蒸食物) 3、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学生讨论)开始种植农作物,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种植水稻、建筑房屋、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一起总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 从食物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渔猎;而河姆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会挖掘水井,饮水更方便。 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河姆渡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 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河姆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并用耒耜耕地,而且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4、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第8页遗址图,回答:图上有哪几个遗址?它们分别位于哪条江河之旁?为什么要在江河之旁定居?(红山、半坡、大汶口、河姆渡,辽河、黄河、长江,农耕对于沃土和水源的需要。)

八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工业设计的魅力》教案2浙美版

工业设计的魅力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设计风格的工业产品并能进行简单的评价。 2.通过对工业产品的欣赏与评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素养。 3.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与享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2学情分析 课前谈话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是对于经典的设计作品及其设计的背景了解的甚少,无法从多元文化的视角进行设计艺术的赏析,所以,教师必须要降低学习的难度,大量补充相应的知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与感受设计的魅力,在作品欣赏的角度、切入点做进一步的指导。 3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教材中的经典设计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设计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引入,导出课题。 课件展示一组椅子图片,教师提问:你喜欢哪一个椅子?为什么? 教师小结提示:风格、材料、色彩、舒适度、造型……(板书) 教师总结:一把椅子引出了这么多精彩的话题,这是为什么呢?要我说,这就是工业设计的魅力。(教师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概念解释,初步感知。 课件展示工业设计的相关概念,教师解释说明。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经典的工业产品设计。 学生齐读概念 活动3【活动】经典欣赏,加强体验。 课件展示一组经典工业产品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并解释补充。 教师:刚才我们从材质、色彩、造型、功能等方面对经典的工业设计进行了赏析,下面请大家再欣赏一组图片。 学生欣赏,讨论并发表自己见解。 活动4【活动】比较分析,探寻规律。 课件展示明式木椅和潘顿椅的对比。 教师提问:从这两把椅子你看出什么异同? 教师小结:从制作工艺可看出,一个是手工业时代的经典,一个是工业化时代的经典。工业化时代,设计师会从造型、色彩、材质、功能、舒适度等方面去进行考虑。更加注重产品材料的选择和色彩的运用,追求实用和美观的和谐。彰显产品的审美性和人文性。接下来请大家继续来欣赏一段精美的视频——史上最牛的椅子。 教师提问: 这把牛椅让我们觉得现代设计更注重的是什么? 学生欣赏,讨论并发表自己见解。 活动5【活动】创意寻源,启发想象。 教师播放相关图片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第1课时工业与我们 1.下列工业属于基础工业的是() A.食品工业 B.纺织工业 C.石油化学工业 D.钢铁工业 CD点拨:习惯上,我们把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燃料、动力、原材料、技术装备的工业部门,称为基础工业。 2.对国防现代化和人民生活水平影响极大的产业是()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旅游业 B点拨: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国防现代化需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而武器装备的生产,离不开工业提供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 3.你是否注意过以下词语: 化工厂水泥厂食品厂手表厂自行车厂机械厂制药厂服装厂造纸厂发电厂钢铁厂飞机制造厂 制糖厂 我们将这些词语分类整理一下: 重工业: 轻工业: 答案:重工业:化工厂、水泥厂、机械厂、发电厂、钢铁厂、飞机制造厂 轻工业:食品厂、手表厂、自行车厂、制药厂、服装厂、造纸厂、制糖厂 4.以下各工业部门为重工业部门,为轻工业部门。 a.机械工业 b.造纸工业 c.文化用品制造 d.家用电器制造 e.钢铁工业工造船工业g.食品加工工业 重工业:机械工业、钢铁工业、造船工业 轻工业:造纸工业、文化用品制造、家用电器制造、食品加工工业 1.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A.农业 B.林业C.工业 D.矿业 2.下列工业部门中,属于重工业的是() A.纺织 B.医药 C.造船 D.造纸 3.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A.工业 B.交通业 C.商业 D.旅游业 4.下列不属于基础工业的是() A.机械工业 B.钢铁工业 C.煤炭工业D.制糖工业 5.下列工业部门属于轻工业的是() A.造纸工厂 B.机床工业 C.化工工业 D.汽车工业 6.下列四组工业全部属于重工业的是() A.纺织、食品、轮船制造 B.钟表、煤炭、飞机制造 C.电力、化学、机械制造 D.航天、医药、钢铁工业 7 发电厂 8 1.从我国工业分布图上会发现:我国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少,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我国工业的分布,沿海与内地相比,不论是工业发展的历史、工业基础,还是技术力量,都有较强的实力,如

上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

第1课时工业与我们 设计思想 “工业与我们”标题下,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利用景观图片结合文字说明,形象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工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鉴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宜采取“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思路,对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和授课顺序作如下调整:工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工业生产过程、类型工业的地位、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认识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各类工业产品和景观图片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工业的地理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富民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指导探究法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 学生:互联网上收集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大家能在我们的教室(学生互相观察彼此身上)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

(采用竞答(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内容的引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知识的兴趣。) [教师承转]我国的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吗你对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部门知道多少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一起要来了解的内容。 (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出示板书]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第1课时工业与我们 [出示课件、提问]对照“汽车生产过程”图,你能说出工业生产的三个阶段吗? (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抢答]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阶段。 [出示板书]1.工业: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或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生产部门。 [小组活动]汽车轮胎“追根寻源”:合成橡胶工业──石油工业 [出示课件]精彩视频:汽车工业的生产过程 [教师指导]引导学生分析汽车工业与轮胎制造业相互按比例发展的关系。归纳生产过程的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的特点。 [教师承转]从工业生产的过程看,工业可分成哪几种类型呢每种类型有哪些工业部门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的工业──采煤工业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工业──钢铁工业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业──汽车工业 [教师承转提问]每一种工业产品都与多个工业部门有关,这么多工业部门是如何分类的?

人教版原始农耕生活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原始农耕生活教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可能对历史这门课程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但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授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热爱历史这门学科。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继第一课基础上,讲述原始的农耕生活,目的要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展示出土文物图片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不同风格原因,理解建筑艺术和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采用读图,用视觉效果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然后通过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对原始农业的发展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温故而知新: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2.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人类是,距今约年。 3、北京人发现的地点是,距今约年使用石器,过着生活,会使用,还会保存火种。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4、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最古老的人类,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穴和树上,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