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在冠脉介入中的临床应用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31.42 MB
- 文档页数:15
冠脉重构血管内超声研究进展(完整版)随着腔内影像学在PCI术中的广泛应用,冠状动脉重构再次引起广大介入医生的关注。
近年研究发现,冠脉重构与冠脉病变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本文主要对在血管内超声下的冠脉重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一、冠状动脉重构的定义病理学家Glagov在1987年通过对136例人冠状动脉尸检发现,部分冠状动脉在发生粥样硬化时存在管腔增大,认为是血管在冠脉斑块进展早期的一种代偿性扩张。
之后人们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行冠状动脉检查时发现,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管腔面积明显大于其近端参考段的面积,进而提出了冠脉正性重构的概念。
近年,随着血管内超声(IVUS)的发展,这一现象在众多研究[2]中得到了证实。
美国心脏病学会与欧洲心脏病学会的血管内超声专家共识中指出,当血管外弹力膜(EEM)横截面积代偿性扩张时称为正性重构,而EEM横截面积缩小则定义为负性重构[3]。
而2018年发布的《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4]指出,推荐应用重构指数(RI)来描述冠脉重构的程度及趋势。
以距离病变最狭窄处10 mm以内正常且无分支开口的血管为参考血管,测定近远端参考血管的外弹力膜横截面面积(EEM-CSA)。
RI=病变处EEM-CSA/参考血管EEM-CSA平均值。
RI>1.05为正性重构,RI<0.95为负性重构。
二、冠状动脉重构的机制及斑块性质冠状动脉重构的机制目前考虑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病变局部机械力学因素(血流剪切应力和压力)、体液因素(血管活性物质、生长介质和炎症介质)和斑块性质[5]等。
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正性重构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是血管狭窄后的代偿性扩张,其多发生于内皮剪切力较低的区域,常伴有显著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
组织病理学发现,大多正性重构的病变内含有丰富的脂质成分和巨噬细胞,具有斑块易损的病理特性。
任国瑞[7]等发现,软斑块较硬斑块更易发生正性重构,重构指数明显大于硬斑块。
血管内超声检查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摘要:血管内超声以其优越的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已在冠心病介入领域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目前已成为冠心病的诊断及冠脉介入治疗的重要工具,被称为冠脉介入手术医生的另一只“眼睛”,它能够准确的观察血管腔的形态、管壁之间的关系,测量血管狭窄程度和判断斑块的性质,指导冠脉介入手术。
本文就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冠心病;诊断和治疗血管内超声(IVUS)显像技术是将微型化的超声换能器通过导管技术植入血管腔内,再经电子成像系统显示心血管横断面的形态。
因此,IVUS可提供血管的横截面图像,从而不仅可观察管腔的实时形态,还可以观察血管管壁的构造,从而直接将位于管壁上的病变显像出来。
本文就IVUS在各病变中的运用作以下综述。
1 IVUS在冠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定义是指冠状动脉造影狭窄呈50%且<70%的病变,其主要是由于斑块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它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性状。
按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为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IVUS出现之前,冠状动脉造影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冠状动脉形态的金标准。
实际上CAG仅仅是造影剂填充冠状动脉来间接显示血管内腔长轴的二维图像而已,只能显示血管腔径,不能观察血管壁的结构,特别是对于狭窄严重程度不清的临界病变。
对于这样的病变,单纯通过冠脉造影的结果往往有可能使医生低估冠脉狭窄的程度而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而IVUS可以精确测量血管的直径及横截面积,清晰显示血管壁及粥样硬化斑块的组织形态学特征,以确定其狭窄程度及病变类型,被认为是血管检查新的金标准。
早期研究提示,对于非左主干包括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近段病变,介入治疗的IVUS界限值为血管管腔面积狭窄>70%、最小管腔直径≤1.8 mm、最小血管管腔面积(MLA)≤4.0 mm2。
近年来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1],对于临界病变,是否需要进行合适的血运重建,还需对参考血管进行分析:对非左主干、参考血管直径>3 mm 的病变,介入治疗的IVUS 界限值为最小管腔面积(MLA)<2.8 mm2;对参考血管直径<3 mm 的病变,介入治疗的 IVUS 界限值为MLA<2.4 mm2 2 [] 因此,现临床上建议当CAG提示临界病变时,进一步行IVUS检查明确病变程度,以准确确定是否进行血运重建。
血管内超声技术在冠脉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一直以来,冠脉造影定量分析技术(QCA)通过测量冠脉血管直径变化,用于冠脉病变的诊断,指导冠脉介入手术,同时为冠脉介入治疗前后、以及后续治疗跟踪疗效提供依据。
随着心脏血管病变复杂性增加,冠脉支架植入手术难度及技术技术方法的不断更新,作为传统的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评价罪犯病变的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临床上需要更清晰的血管内影像学技术来检测血管病变特征并指导介入治疗。
1988年,Yock发明了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技术,弥补了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不足,迄今已有30年的历史。
在此技术上不断发展的冠状动脉影像技术,如射频IVUS(包括虚拟组织学IVUS、集成后散射IVUS)、IVUS的光学模拟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以及可检测血管壁内脂质的近红外光谱学(NIRS),不只是用于科学研究,还逐渐用于临床医疗实践,协助临床冠脉疾病的诊疗[1]。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作为医学超声的一个分支,其原理与传统B 超相同,是利用超声原理探测血管内、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
血管内超声(IVUS)与传统B超的区别在于IVUS的超声探头小到可以放入血管腔内,显示血管横截面图像,其成像轴直径小,分辨率高,投射深度深,扫描范围长,能够精确测定管腔、血管直径以及判断病变严重程度及性质。
而且由于血管内超声利用的是声波的反射现象,不仅有利于显示深部结构,还不受血管的血流影响,在检测过程中不需要阻断血流。
因此,血管内超声在临床医疗中识别冠状动脉病变和指导介入治疗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不少研究者对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冠脉造影术和血管内超声检查的对比研究后得出结论,血管内超声检查在冠心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对偏心病变、钙化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2]。
IVUS 较冠脉造影术能更准确地检测冠脉临界病变范围,更灵敏地诊断血栓和心肌桥,利于全面优化临界病变的诊疗[3]。
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中的应用
章钦;程自平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
【年(卷),期】2013(017)004
【摘要】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是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有创性的导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相对于通过造影剂填充管腔来间接反映冠状动脉血管上的病变的冠脉造影,IVUS可以准确掌握血管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指导支架置入,以及植入后对冠状动脉的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2页(P684-685)
【作者】章钦;程自平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合肥,2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J], 李松森;牛晓华;张守彦
2.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J], 王敬萍;卢丽芳;高勇莉;李保;安健;杨滨;王仲朝;王日军;张悟棠;雷新宇;王慧仙
3.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中的应用比较 [J], 许美珍;罗来树;李颐;吴延庆;姜醒华;徐劲松
4.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的应用分析 [J], 金雷
5.血管内超声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J], 蒋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卫生部冠脉介入治疗高级培训教程学习辅导手册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医师培训项目《冠脉介入治疗高级培训教程》学习辅导手册1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尊敬的医生:您好~很高兴您能够来到医院接受为期6个月的卫生部心血管疾病冠脉介入诊疗的高级培训课程。
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您在医院学习的6个月期间,教授会担任您的带教老师,辅导手册会协助您掌握学习进度、重要临床知识和技能,每个月末以及培训后有考核帮助您全面掌握。
如果考核成功,卫生部会发给您认证证书,祝您学习愉快~2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培训基地概况医院名称医院地址心内科主任姓名主任电话及联系方式心脏导管室电话带教教师姓名带教老师联系方式3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1. 冠脉介入治疗高级培训课程1.1带教老师对学员在第1个月的评语:1.该学员在第1个月进行作为第一助手冠脉介入例2.该学员作为二助完成冠脉介入治疗例3.对学员本月表现是否满意 : 是否4.带教老师对学员的总体评语(意见和建议):带教老师姓名:学员姓名:学习时间: ——总体评语:签名:4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1.2第一个月的辅助问题(请在第一个月内回答以下问题) 1. 冠脉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是什么,2. 冠脉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主要包括哪些,3. 请描述现代冠脉介入治疗病例操作的完整步骤,4. 抗血小板药物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重要意义,5. 如何合理地确定冠脉介入治疗的方案,6.在药物洗脱支架时代,如何看待冠脉介入治疗和冠脉搭桥的策略的选择,5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7.如何评价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策略的不同,8.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选择策略,何为直接PCI、易化PCI、转运PCI和联合PCI,9. 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策略的确定应该考虑哪些因素,10. 如何最佳化地完成心原性休克患者的介入治疗,6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2. 冠脉介入治疗高级教程2.1带教老师对学员在第二个月的评语:1.该学员在第二个月作为一助冠脉介入例2.该学员作为二助完成冠脉介入治疗例3.对学员本月表现是否满意 : 是否4.带教老师对学员的总体评语(意见和建议):带教老师姓名:学员姓名:学习时间: ——总体评语:签名:7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2.2第二个月的辅助问题(请在第二个月内回答以下问题) 1. 简述导引导管的选择原则,2. 评价导引导管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如何获得良好的支撑力,3. 导引导管操作的技巧是什么,冠脉开口方向不同时,如何合理地选择导引导管,4. 导引导丝的基本机构包括哪些,评价不同导引导丝的主要参数是什么,5.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是导引导丝选择的主要原则,6.简述冠脉球囊的主要类型,评价球囊的主要参数指标为何,8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7.请问切割球囊的适应症,“对吻”技术对球囊的要求如何,8. 请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简述冠脉支架的种类,评价冠脉支架的主要参数是什么,9. 何为药物洗脱支架,其主要适应证是什么,10. 相对于金属裸支架,药物洗脱支架优势是什么,药物洗脱支架存在哪些不足,9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3. 冠脉介入治疗高级教程3.1带教老师对学员在第三个月的评语:1.该学员在第三个月作为一助冠脉介入例2.该学员作为二助完成冠脉介入治疗例3.对学员本月表现是否满意 : 是否4.带教老师对学员的总体评语(意见和建议):带教老师姓名:学员姓名:学习时间: ——总体评语:签名:10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3.2第三个月的辅助问题(请在第三个月内回答以下问题) 1. 简述支架内血栓的定义和分期,2. 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相关因素有哪些,3. 如何更好地预防和处理支架内血栓的形成,4. 冠脉穿孔的定义和类型,5. 冠脉穿孔的形成机制和危险因素是什么,6.如何识别心包填塞的发生,如何处理冠脉穿孔,11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7.慢血流和无复流的主要形成机制,危险因素包括什么,8.如何更好地预防和处理慢血流和无复流,9.冠脉急性闭塞多见于哪种情况,如何处理,10. 支架断裂的定义和分型,易患因素包括什么,12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4. 冠脉介入治疗高级教程4.1带教老师对学员在第四个月的评语:1.该学员在第四个月作为一助冠脉介入例2.该学员作为二助完成冠脉介入治疗例3.对学员本月表现是否满意 : 是否4.带教老师对学员的总体评语(意见和建议):带教老师姓名:学员姓名:学习时间: ——总体评语:签名:13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4.2第四个月的辅助问题(请在第四个月内回答以下问题) 1. 简述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2. 请评价血管内超声在左主干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3. 简述分叉病变的分型,4. 简述分叉病变的治疗术式,5. 完成“对吻”球囊扩张对导引导丝和球囊的选择和技术有何要求,14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6. 开口病变的定义和分类,7. 左主干和右冠脉开口病变支架置入术技术要领,8. 前降支和回旋支开口病变的处理原则,9. 围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的技术操作和药物治疗的策略,10. 药物洗脱支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的证据是否充分,15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5. 冠脉介入治疗高级教程5.1带教老师对学员在第五个月的评语:1.该学员在第五个月作为一助冠脉介入例2.该学员作为二助完成冠脉介入治疗例3.对学员本月表现是否满意 : 是否4.带教老师对学员的总体评语(意见和建议):带教老师姓名:学员姓名:学习时间: ——总体评语:签名:16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5.2第五个月的辅助问题(请在第五个月内回答以下问题) 1.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适应症,介入成功的预测因素,2. 简述逆行导丝技术在CTO介入治疗的应用,3. CTO病变介入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和处理,4. 简述用于CTO介入的特殊导丝和导管,5. 钙化病变PCI的难点是什么,旋磨术在钙化病变治疗的应用价值是什么,17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6. 如何把握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时机,7. 支架内再狭窄的定义和类型,8. 支架内在狭窄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9. 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和治疗策略,10. 药物洗脱支架在CTO介入治疗应用的价值和预后情况如何,18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6. 冠脉介入治疗高级教程6.1带教老师对学员在第六月的评语:1.该学员在第六个月作为一助冠脉介入例2.该学员作为二助完成冠脉介入治疗例3.对学员本月表现是否满意 : 是否4.带教老师对学员的总体评语(意见和建议):带教老师姓名:学员姓名:学习时间: ——总体评语:签名:19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6.2第六个月的辅助问题(请在第六个月内回答以下问题) 1. 小血管病变的定义,小血管病变与再狭窄的关系,2. 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治疗技术要领,3.长病变的定义 ,长病变介入治疗的技术要领,4. 扭曲成角病变的介入器械选择的要点是什么,5.简述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6.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治疗,20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7. 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并发症,8. 简述药物洗脱支架的结构设计的特点,其降低再狭窄的主要机制,9.药物洗脱支架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10.请总结在介入培训中心学习六月来的体会,21 学员: 带教老师: 学习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
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万征;刘克强
【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杂志》
【年(卷),期】1999(004)002
【摘要】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和指导冠脉成形术(PTCA)的金标准。
但它存在着某些局限性:①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的病变,而冠脉造影只能显示血管腔,通过血管腔丢失的程度来判断冠脉病变的程度;②冠脉是复杂的三维结构,有许多分支和弯曲,通过多个不同断面的造影,仅显示出血管长轴断面影像;③粥样硬化是一个复杂的弥漫病变过程,冠脉造影是根据病变段的冠脉和正常段的冠脉的比较来证实冠脉疾病。
相反,血管内超声(IVUS)提供了一种可穿透冠脉壁的成像技术.
【总页数】6页(P121-126)
【作者】万征;刘克强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天津30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J], 林虹
2.血管内超声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J], 陈小节;严金川;丁澍;李璇;孙涛
3.冠脉血管内超声显像指导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价值 [J], 傅宴;张元春;涂伟玲;尹庆;吴家宽;戴磊
4.血管内超声的临床应用进展 [J], 王景芳
5.血管内超声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J], 蒋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VUS在冠脉病变中的新应用心内科潘婷婷摘要:血管内超声(IVUS)是利用超声原理探测血管内、血管壁及周围组织的结构,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创性诊断层显像技术。
不仅对血管壁的构造可以定量化,而且可以判定冠脉病变的形态及性状,并具有准确、直观等优点。
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方法。
关键词:IVUS ;冠心病介入治疗;新应用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 angio graphy , CAG )向来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只能评价血管内腔的大小,而不能描绘冠脉斑块的特征,在诊断冠心病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血管内超声(IVUS)作为医学超声的一个分支,是利用超声原理探测血管内、血管壁及周围组织的结构,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创性诊断层显像技术。
IVUS不仅对血管壁的构造可以定量化,而且可以判定冠脉病变的形态及性状,具有准确、直观等优点,从而在冠脉病变的诊断及介入治疗中可以提供其他检查方法不能得到的重要情况。
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方法。
1 IVUS原理血管内超声(IVUS)作为医学超声的一个分支,是利用超声原理探测血管内、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是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创性断层显像技术。
血管内超声(IVUS)的原理与传统B超相同,其区别在于IVUS将超声探头做的小到可以放入血管腔内,可以360°实时从内部观察血管壁的情况。
2 方法通过心导管将微型化的超声探头插入心血管腔内进行探测,再经电子成像系统显示心血管断面的形态和血流图形,可提供血管的横截面图像,清晰显示管壁结构的厚度、管腔大小和形状,精确测量血管腔径及截面积,辨认钙化、纤维化和脂质池等病变,还可以发现冠脉造影不能显示的血管早期病变,IVUS被认为是血管检查的新的“金标准”。
3 IVUS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3.1 IVUS在冠状动脉支架术中的指导意义冠状动脉造影与IVUS检查在评价病变的严重程度方面的相关程度大约为0.77~0.98,但对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常低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冠脉支架植入术中血管内超声的应用李延辉;陈瑶;李成洋;郝艳丽【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内超声在冠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4年6月~2018年6月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观察支架植入的效果,对于扩张不理想者予以二次植入.结果:首次植入术中经血管内超声观察,所有患者的病变均达到了理想的冠脉支架植入标准,但符合血管内超声理想标准者仅45.16%.54.84%未达标者接受二次扩张后,有88.24%达到理想标准.结论:血管内超声可以为冠脉支架植入提供指导,提高植入效果,为成功手术提供保障.【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9(025)008【总页数】2页(P132-133)【关键词】冠脉支架植入术\r;血管内超声;\r应用价值【作者】李延辉;陈瑶;李成洋;郝艳丽【作者单位】辽宁省金秋医院心内四科辽宁沈阳 110016;辽宁省金秋医院心内四科辽宁沈阳 110016;辽宁省金秋医院导管室辽宁沈阳 110016;辽宁省金秋医院心内四科辽宁沈阳 1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近几年来,血管内超声因其自身的优势开始在冠脉支架植入术中被广泛应用。
和传统的冠脉造影技术相比,血管内超声是一种新型的诊断方法,不仅包含了无创的影像技术,也包含了有创性的心导管技术,除了能测量管腔和斑块的大小之外,还能够反映出斑块的组织学特点,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1]。
鉴于此,血管内超声已经成为评价介入治疗效果的金标准。
为了探讨该技术在冠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本院选取92例患者开展了如下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本院2014年6月~2018年6月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共124处病变,其中男性56例,女性36例;年龄50~87岁,平均(70.43±13.26)岁。
从疾病类型来看,急性冠脉综合征62例,心绞痛30例。
血管内超声—心内介入医师的“火眼金睛”传统的冠脉造影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冠脉病变的金指标。
但是,这种方法在临床实际应用当中也表现出诸多不足之处。
如,它只能显示管腔的情况,不能显示病变所在的管壁和粥样斑块,不能提供粥样斑块形态和性质的详细情况,有可能使医生低估冠脉狭窄的程度。
这就使得依据冠脉造影评价冠脉粥样硬化和介入治疗疗效的准确度降低。
尤其是近年来冠脉重塑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评价冠脉造影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可靠性。
在冠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随着粥样斑块面积的增大,冠脉呈代偿性扩张,管腔面积可无狭窄,这一过程即冠脉重塑。
此时冠脉造影往往无异常表现。
血管内超声(IVUS)是利用导管将一高频微型超声探头导入血管腔内进行探测,再经电子成像系统来显示心血管组织结构和几何形态的微细解剖信息。
由于超声探头直接置于血管腔内探测,因此,血管内超声不仅可准确测量管腔及粥样斑块或纤维斑块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它可提供粥样斑块的大体组织信息,在显示因介入治疗所致的复杂的病变形态时明显优于造影。
IVUS在辅助诊断冠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优势:一是用它可明确冠脉造影不能确定的狭窄。
在用冠脉造影诊断怀疑存在狭窄或临界病变,需要进一步确认是否有必要进行冠脉的重建时,或冠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不符合时,可借助IVUS进行诊断。
二是用它协助诊断冠脉弥漫性病变。
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血管内膜弥漫性增生,但常规冠脉造影常显示正常,而IVUS检查可检测内膜增生的程度。
三是可用它观测冠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消退。
在冠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由于冠脉重塑现象的存在,冠脉造影常常显示为正常。
而IVUS 检查可提供冠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情况,反映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措施对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治疗效果。
早期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多为富含脂质的软斑块,虽然未造成严重的冠脉狭窄,但容易在一些诱发因素(如血压的升高、剪切力的增加)的作用下破裂,致使脂质溢出,引起血小板集聚,血栓形成,血管阻塞或血管痉挛,从而导致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在内的急性冠脉症候群,故其危险性很大。
本原理及临床应用超声波基本原理•声波是一种机械振动,其穿过任何物理介质均引起相应的折射和压缩。
•声波用下列术语进行描述:频率、传播速度、波长、振幅1s频率(f ):次/秒=赫兹(Hz )波长振 幅传播速度(c ,单位m/s )λ = c / f超声波基本原理•频率(f):是声波在1秒间期的振动次数,测量单位为赫兹(Hz),1000次/秒的频率是1千赫兹(kHz),1百万次/秒的频率是1兆赫兹(MHz)。
人类可听见的声波频率在20Hz到20kHz之间,振动频率在20kHz以上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传播速度(c):声波穿越体内的速度,依其传播的介质而异。
骨质的传播速度快,肺组织的传播速度慢,软组织包括心肌、瓣膜、血管及血液等的速度基本是一致的,大约为1540m/s。
•波长(λ):声波峰与峰之间的距离。
超声波透入身体的深度与波长直接相关,较短的波长穿透的深度短,但图像分辨率高。
•λ = c / f超声波基本原理•声波在心脏的传播速度为1540m/s,如果探头频率为5MHz,其发射的波长为:1540/5000000=0.000308m=0.308mm•超声图像的分辨率不会超过1-2个波长,通常约为1mm,波长越短,图像分辨率越高。
•超声波透射入身体的深度与波长直接相关,较短的波长穿透的深度短。
•因此,在图像分辨率与穿透深度之间需要平衡。
超声波与组织的相互作用•声学阻抗(Z):超声波在体内传播产生的超声图像及多普勒数据依赖于组织特性,称之为声学阻抗。
声学阻抗依赖于组织密度及在该组织中的传播速度。
•声学阻抗决定超声波在组织中的传播,不同的声学阻抗将会影响超声波在组织界面的反射。
超声波与组织的相互作用•反射:超声显像的基础是穿过组织的超声信号的反射。
超声的反射发生于组织边缘或不同界面之间,反射的多少取决于:①界面两侧组织的声学阻抗的差别;②反射的角度。
•散射:超声波于较小组织结构上(如血细胞)在多个方向的放射,仅有小部分散射信号能到达接收的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