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税收理论(公共经济学-厦门大学杨志勇)
- 格式:ppt
- 大小:226.50 KB
- 文档页数:71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和答案杨志勇《公共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目录本资料是杨志勇《公共经济学》(第4版)教材的配套题库。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
收录了中央财大、北邮、首都经贸、南开大学、中南财大、浙江财大、东北财大、山东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进行分类,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通过本部分的练习,可以帮助考生掌握命题规律和出题特点。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详解。
根据教材和公共经济学相关资料对本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资本性支出[中央财大2011年研]答:资本性支出是指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其中有用于建筑厂房、购买机械设备、修建铁路和公路等生产性支出,也有用于建筑办公楼和购买汽车、复印机等办公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
这种支出的明显特点是,它的耗费的结果将形成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
所以,资本性支出不能全部视为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因为它所形成的成果有一部分是在当期受益,但更多的是在以后的较长时间内受益,与此相对应,资本性支出的一部分应在当期得到补偿,而大部分应分摊到未来的使用期;如果用当年税收去补偿全部的资本支出,就等于将未来公共物品的成本提前到本期,这样也会使公共物品的受益与公共物品的付费在时间上发生差异。
2经常性支出[中央财大2009年研]答:经常性支出是指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
这种支出的特点是,它的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比如,行政管理费包含公务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修缮费等,这些费用的消耗就会成为当期服务的公共物品——行政管理、社会秩序、社会安定、经济信息等。
经常性支出直接构成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按照公平原则,当期公共物品的受益应与本期公共物品的成本相对应,如果人们消费了本期公共物品却没有支付相应的代价,那就会违背公平原则。
公共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与政策在现代社会中,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公共服务的目标起着重要作用。
公共经济学研究了税收的理论和政策,以支持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职能和责任。
本文将探讨公共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与政策,以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一、税收理论1. 税收的定义和功能税收是指政府依法从居民和企业收取的财政收入。
税收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财政收入、调整收入分配、实现经济稳定和调控、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等。
通过税收,政府能够筹集足够的财政收入来满足公共需求,同时调整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2. 税收理论的发展税收理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则提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通过适当的税收政策可以调节经济波动。
现代公共经济学则强调了税收与公共物品供给之间的关系,以及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3. 税收理论的主要模型现代公共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涉及多个模型,最常见的是纳税人行为模型和税收效应模型。
纳税人行为模型研究了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的反应,包括逃税行为和税务遵从行为等。
税收效应模型则研究了税收对经济产出、消费和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二、税收政策1. 直接税与间接税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缴纳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间接税是指由企业或其他机构代表纳税人向政府缴纳的税款,如增值税和消费税。
直接税与间接税在税收政策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有时也会相互结合。
2. 税收制度和税率设计税收制度包括税法、税率和税收征管等方面,它们直接影响到税收的征收和分配。
税率设计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状况等因素,以实现税收公平和有效的财政收入。
一般来说,税收制度应该简化、透明,并且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变化。
3. 税收优惠和激励政策税收政策不仅仅是征税,也包括税收优惠和激励政策。
通过给予税收优惠,政府可以鼓励特定行业的发展,促进创新和投资。
目录第零章 .........................................................一、名词解说 . ...............................................第一章市场无效与公共经济......................................一、名词解说 . ...............................................二、图示模型 . ...............................................第二章公共产品................................................一、名词解说 . ...............................................二、图示模型 . ...............................................四、定理证明推理. ...........................................第三章公共选择................................................一、名词解说 . ...............................................二、图示模型 . ...............................................三、意义影响 . ...............................................第四章公共支出理论............................................一、名词解说 . ...............................................二、图示模型 . ...............................................三、意义影响 . ...............................................四、定理证明推理. ...........................................第五章购买性支出..............................................一、名词解说 . ...............................................二、图示模型 . ...............................................三、意义影响 . ...............................................第六章转移性支出..............................................一、名词解说 . ...............................................三、意义影响 . ...............................................四、定理证明推理. ...........................................第七章税收理论................................................一、名词解说 . ...............................................二、图示模型 . ...............................................三、意义影响 . ...............................................四、定理证明推理. ...........................................第八章商品税..................................................一、名词解说 . ...............................................三、意义影响 . ...............................................第九章所得税..................................................一、名词解说...................................................三、意义影响 . ...............................................四、定理推理证明. ...........................................第十章其余税收................................................一、名词解说 . ...............................................三、意义影响 . ...............................................第十一章国有经济..............................................一、名词解说 . ...............................................三、意义影响 . ...............................................第十三章政府估算..............................................一、名词解说 . ...............................................三、意义影响 . ...............................................第十四章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一、名词解说 . ...............................................三、意义影响 . ...............................................四、定理证明推理. ...........................................第十五章政府间财政关系........................................一、名词解说 . ...............................................二、图示模型 . ...............................................三、意义影响 . ...............................................第零章一、名词解说政府:对居住在某一社会中的个人活动进行管理、供给基本服务,并为此类服务供给资本的组织。
《公共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公共经济学是一门横跨政治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门类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行为的一门学科,又是政治学几个分支之中的一个研究对象,是政治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公共经济学就是一门经济学角度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特殊规律的分支学科,是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来解释、分析和规范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的一门学科。
二、公共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要弄清楚政府是什么;第二,要研究政府应该做什么,要履行哪些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国家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的职能,如调节社会分配和完善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
)政府与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以及“如何做出生产决策”等方面。
三、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以事实依据和调查材料为基础,对客观对象进行观察和描述,来解释事物现象的本事和内在运行规律。
也就是说,会带事物现象本身“是什么”以及“将会怎样”这些问题是实证研究法的核心。
用事实说明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回答是什么(What is)规范研究法:以一定的判断标准为出发点,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
四、公共经济学学科定位1、与微观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看来,最基本的单个经济单位是居民和企业,前者是经济中的消费者,后者是经济中的生产者,每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实现最大化。
2、与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正式借鉴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并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政府行为进行了更广泛研究,细致考察了政府经济行为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后果。
3、与福利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把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效用函数和边际效用、效用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等基本概论作为自己评价政府经济行为的出发点。
4、与财政学:公共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财政收支本身;而公共经济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问题,而且还研究财政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人文学院中文系初试参考书目:“语言文学基础”考试科目参考书目:1、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0年。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朱栋霖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917-1997》(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5、李明滨主编:《世界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写作”考试科目参考书目:1、杨春时等:《文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注:“文学评论写作”以古今中外文学经典名作为评论对象。
“语言学”考试科目参考书目:1、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0年。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叶宝奎:《语言学概论》(修订本),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叶宝奎、陈明娥:《语言学概论学习参考》,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
5、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复试参考书目:文艺学专业:1、《文学概论》,杨春时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3、《美学》,杨春时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选讲部分不考)。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1.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非计算语言学方向考生复试用书)2.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3.苏新春《汉语词义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4.齐沪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5.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唐大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计算语言学方向复试用书,其他同上)汉语言文字学专业:1.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目录第零章........................................................................一、名词解释..............................................................第一章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一、名词解释..............................................................二、图示模型..............................................................第二章公共产品...............................................................一、名词解释..............................................................二、图示模型..............................................................四、定理证明推理..........................................................第三章公共选择...............................................................一、名词解释..............................................................二、图示模型..............................................................三、意义影响..............................................................第四章公共支出理论...........................................................一、名词解释..............................................................二、图示模型..............................................................三、意义影响..............................................................四、定理证明推理..........................................................第五章购买性支出.............................................................一、名词解释..............................................................二、图示模型..............................................................三、意义影响..............................................................第六章转移性支出.............................................................一、名词解释..............................................................三、意义影响..............................................................四、定理证明推理..........................................................第七章税收理论...............................................................一、名词解释..............................................................二、图示模型..............................................................三、意义影响..............................................................四、定理证明推理..........................................................第八章商品税.................................................................一、名词解释..............................................................三、意义影响..............................................................第九章所得税.................................................................一、名词解释..................................................................三、意义影响..............................................................四、定理推理证明..........................................................第十章其他税收...............................................................一、名词解释..............................................................三、意义影响..............................................................第十一章国有经济.............................................................一、名词解释..............................................................三、意义影响..............................................................第十三章政府预算.............................................................一、名词解释..............................................................三、意义影响..............................................................第十四章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一、名词解释..............................................................三、意义影响..............................................................四、定理证明推理..........................................................第十五章政府间财政关系.......................................................一、名词解释..............................................................二、图示模型..............................................................三、意义影响..............................................................第零章一、名词解释政府:对居住在某一社会中的个人活动进行管理、提供基本服务,并为此类服务提供资金的组织。
目录第零章 (3)一、名词解释 (3)第一章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3)一、名词解释 (3)二、图示模型 (5)第二章公共产品 (5)一、名词解释 (6)二、图示模型 (6)四、定理证明推理 (6)第三章公共选择 (6)一、名词解释 (6)二、图示模型 (8)三、意义影响 (8)第四章公共支出理论 (8)一、名词解释 (8)二、图示模型 (9)三、意义影响 (9)四、定理证明推理 (10)第五章购买性支出 (10)一、名词解释 (10)二、图示模型 (10)三、意义影响 (11)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11)一、名词解释 (11)三、意义影响 (12)四、定理证明推理 (12)第七章税收理论 (12)一、名词解释 (12)二、图示模型 (16)三、意义影响 (17)四、定理证明推理 (17)第八章商品税 (17)一、名词解释 (17)三、意义影响 (19)第九章所得税 (19)一、名词解释 (19)三、意义影响 (20)四、定理推理证明 (20)第十章其她税收 (21)一、名词解释 (21)三、意义影响 (22)第十一章国有经济 (22)一、名词解释 (22)三、意义影响 (23)第十三章政府预算 (23)一、名词解释 (23)三、意义影响 (24)第十四章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 (25)一、名词解释 (25)三、意义影响 (27)四、定理证明推理 (28)第十五章政府间财政关系 (28)一、名词解释 (28)二、图示模型 (29)三、意义影响 (29)第零章一、名词解释0、2、1政府:对居住在某一社会中的个人活动进行管理、提供基本服务,并为此类服务提供资金的组织。
公共企业: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的企业。
非营利性组织:以执行公共事务为目的而成立的公益组织。
政府有机论:社会就是自然的有机体,每个人都就是有机体的一部分,政府就是有机体的心脏,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
政府机械论:政府就是个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人就是社会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