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4.16 MB
- 文档页数:52
静电带来的危害与防护措施静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它产生于物体表面由于摩擦、接触或分离所引起的电荷不平衡。
尽管静电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看起来无害,但实际上静电带来的危害并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静电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护措施。
静电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电击伤害:静电在积累一定程度的电荷后,会导致放电,而人体如在放电的时候接触带电体,就会产生电击。
电击伤害轻者可能只是短暂的疼痛和麻刺感,重者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2. 火灾爆炸:在一些有易燃气体或蒸气的环境中,静电的放电可能会引起火灾或爆炸。
特别是在化工、石油、天然气行业,由于生产设备和管道以及化学产品的摩擦、输送等操作,很容易产生静电,一旦放电就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3. 设备损坏:静电也可能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
静电放电可能对计算机、电视、音响等电子产品的微电子元件造成损坏,造成设备性能降低甚至无法使用。
而在工业生产中,静电带来的放电也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
为了有效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1. 排静电:排静电是指通过导电材料或导电装置将静电释放到大气中。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设备和地面进行接地处理,或者使用导电地坪和导电防静电工具来排除静电。
2. 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消除静电的设备,通常采用离子风、雷管、脉冲式放电器等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消除静电,减少静电带来的危害。
3. 环境控制:在易燃气体或蒸气的环境中,需要加强环境控制,采取通风排气等方法,降低静电放电引发火灾或爆炸的风险。
4. 人身防护:在一些静电浓度较大的环境中,人们可以通过穿着防静电服装、鞋等来减少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5. 设备保护:在电子设备中,可以通过使用静电屏蔽材料、增加接地装置等措施来保护设备免受静电损害。
静电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为了有效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护措施。
只有加强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以及采取科学、专业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降低静电带来的危害,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促进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防止静电危害基本措施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电荷不平衡引起的自然现象,在很多情况下会造成危害。
静电危害主要表现为火花放电、电击和对设备的损坏。
为了防止静电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基本措施:1.衣物选择:选择抗静电的衣物,如纯棉或纯麻织物,避免使用纤维和合成材料。
避免穿着易产生静电的衣物,如尼龙、涤纶等。
另外,可以选择安全鞋,以防止脚底与地面的接触产生静电。
2.湿润环境:保持工作环境的适度湿度,湿度控制在40%~50%之间。
湿度高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可以使用加湿器、喷水等方式来增加室内的湿度。
3.避免摩擦:减少或避免摩擦,避免与易产生静电的物质摩擦。
如避免穿戴塑料材质的鞋底,避免与塑料制品、塑料地毯等摩擦。
4.接地保护:合理设置和使用接地设施,如接地线、接地极等。
对于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可以采用接地保护措施,将其电荷通过接地导流,减少静电的积累。
5.静电消除装置:安装静电消除装置,如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喷雾剂等。
这些装置可以有效地消除静电,降低静电积累的风险。
6.防止火花放电:在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环境中,要注意防止火花放电。
可以采用非产生火花的工具和设备,并对可燃物质进行合理的存放和使用。
7.使用静电防护设备:对于静电敏感的设备和材料,可以使用防静电包装材料、防静电地垫等,来防止静电对其产生危害。
8.静电安全教育:对于从事易产生静电的工作人员,要进行静电安全教育和培训,宣传静电危害和防护措施,提高他们的静电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总之,静电危害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合理的措施和预防,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降低静电危害的风险。
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防静电措施的选择和实施,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静电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方法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静电荷,即带正电或负电。
当两个带有静电荷的物体靠近或接触时,电荷会发生移动,导致电荷不平衡,从而产生静电危害。
静电危害主要表现为电击、火花、设备故障、引发火灾等。
为了防止静电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基本方法:1.消除静电荷:静电荷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物体与地面或其他带电物体之间的电位差引起的。
可以通过接地、增加湿度等方式来消除静电荷。
对于带电物体,可以通过接地线将电荷引到地面上,或者使用静电消除器等装置来中和电荷。
对于自身带电的物体,可以调节和增加周围环境的湿度,减少静电的产生。
2.选择合适的材料: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选择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材料可以防止静电的积聚。
例如,在电子设备生产过程中,使用导电材料来防止积电绝缘物质,减少静电危害。
3.增加湿度:湿度的增加能够提高空气中的导电性,减少静电的积聚。
在干燥的环境中,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来防止静电的产生。
使用加湿器、喷湿水等方法可以增加环境的湿度,减少静电危害。
4.使用导电工具和设备:在进行静电敏感操作时,可以使用具有导电性的工具和设备。
对于需要进行静电防护的设备和工具,可以使用导电材料来制造,以防止静电的积聚和危害。
5.注意接地和绝缘:对于一些静电敏感的设备和材料,需要注意合理的接地和绝缘。
对于容易积聚静电的物体,可以通过合适的接地措施将电荷引到地面上,减少静电的危害。
同时,对于需要绝缘的设备和物体,可以使用绝缘材料来包裹,阻止静电的传导。
6.合理使用防静电装备:在一些特殊的工作场所,例如化学实验室、电子工厂等,为了预防静电危害,需要合理使用防静电装备。
例如穿戴防静电服、鞋、手套,使用防静电地垫、静电消除器等设备,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危害。
7.培训和宣传: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对静电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培训员工正确使用静电防护装备,正确处理带电材料,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静电危害的发生。
静电危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注意控制。
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静电是指由于材料带电引起的电荷积累,通常会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和潜在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静电产生的问题,如穿着衣服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电击、电脑或手机屏幕积聚了大量的静电,甚至引起火灾等。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避免静电危害。
首先,认识静电危害的产生原因是必要的。
静电产生主要有三个条件:摩擦、分离和绝缘。
当两种不同材料相互接触并分离时,可能会导致电子从一个材料转移到另一个材料上,使得它们带电。
一些常见的静电产生的原因包括衣物与人体的摩擦、合成材料与天然材料的摩擦以及人体与金属表面的接触等。
静电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静电电击:当人体与带有静电的物体接触时,可能会发生静电电击,给人带来不适或疼痛感。
尤其是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电击的感受更为明显。
2.静电破坏:静电可以引起电子元器件的破坏,尤其是对于集成电路和其他敏感电子设备来说。
静电放电会产生高能电流和电压,可能导致电路元件的熔断、开路等故障。
3.火灾爆炸:在易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环境下,静电会引发火花放电,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静电火花的能量足以引燃可燃物质,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在这些环境下的防范。
针对静电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1.控制静电产生:主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防止摩擦来控制静电产生。
例如,穿棉质或天然纤维的衣物,避免与合成纤维的材料进行摩擦;在操作敏感电子器件时,可以佩戴防静电手套等防护措施。
2.接地导电:接地是最常用的防止静电危害的方法之一、通过将带电的物体与地面接触,可以将静电电荷迅速释放到地面上。
在静电敏感的工作场所,可以使用防静电垫、防静电脚垫等设备,将人体与地面直接连接起来,以达到防静电的目的。
3.使用除静电设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使用除静电设备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例如,静电除尘器可以清除空气中的静电和浮尘,防止粉尘积聚造成火灾;静电除湿器可以降低空气中的湿度,减少静电产生。
生产中静电的危害及其预防静电是指物体在摩擦、接触、分离等行为中,由于电子的转移而产生的电荷积聚现象。
在生产环境中,静电可能会带来很多危害,包括触发火灾或爆炸、损坏电子设备、损坏产品、电击人体等。
因此,对于静电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静电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触发火灾或爆炸:在许多工业领域,如化工、石油、制药等,存在可燃气体或蒸气。
当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引起放电,从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2. 损坏电子设备:静电对电子设备的损坏是十分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敏感的电子元件来说。
静电放电可能会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进而导致设备的故障或系统的不正常运行。
3. 损坏产品:在一些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对于涉及电子元件、塑料制品、纺织品等的生产,静电可能对产品的质量造成损坏。
静电会导致产品的吸附和粘附、附着灰尘或杂质、引起产品的起毛、损坏产品的表面光洁度等。
4. 电击人体:在干燥条件下,人体与带电物体或积聚的静电之间的放电可能会导致人体电击。
这种电击不仅会给人体带来疼痛和不适,还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特别是在操作电器设备时。
为了避免静电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控制湿度:静电通常在干燥环境中更容易产生,因此,通过控制环境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适当增加空气湿度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积聚。
2. 接地处理:将物体接地可以消除或减少静电的积聚。
对于静电敏感的设备和产品,应采取接地措施,将静电释放到大地中,防止静电累积到危险程度。
3. 使用抗静电设备或材料: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可以使用抗静电设备或材料,如抗静电地板、抗静电工作台等,来消除或减少静电的产生。
4. 定期清洁工作环境:定期清洁工作环境,特别是清除积聚在地面、工作台上的灰尘和杂质,有助于减少静电的生成。
5. 增加防护设备:对于操作高压设备或易导电的物质的人员,应增加防护设备,如抗静电手套、抗静电鞋等,减少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6. 增加静电监测与防护系统: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可以安装静电监测与防护系统,及时监测静电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防护的目的。
静电的危害与防护一、静电的危害(一)爆炸和火灾爆炸和火灾是静电危害中最为严重的事故。
在有可燃液体作业场所(如油料装运等),可能因静电火花放出的能量超过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值,引起爆炸和火灾;在有可燃气体或蒸气、爆炸性混合物或粉尘、纤维爆炸性混合物(如氧、乙炔、煤粉、面粉等)的场所如果浓度已达到混合物爆炸的极限,可能因静电火花引起爆炸及火灾。
静电造成爆炸或火灾事故情况在石油、化工、橡胶、造纸印刷、粉末加工等行业中较为严重。
(二)静电电击静电电击可能发生在人体接近带电物体时,也可发生在带静电的人体接近接地导体或其他导体时。
电击的伤害程度与静电能量的大小有关,它所导致的电击,不会达到致命的程度,但是因电击的冲击能使人失去平衡,发生坠落、摔伤、造成二次伤害。
(三)妨碍生产生产过程中如不清除静电,往往会妨碍生产或降低产品质量。
静电对生产的危害有静电力学现象和静电放电现象两个方面。
因静电力学现象而产生的故障有:筛孔堵塞、纺织纱线纠结、印刷品的字迹深浅不均等。
因静电放电现象产生的故障有:放电电流导致半导体元件及电子元件损毁或误动作,导致照相胶片感光而报废等。
二、静电危害的防护清除静电危害的方法有:加速工艺过程中的泄漏或中和;限制静电的积累使其不超过安全限度;控制工艺流程,限制静电的产生,使其不超过安全值等。
(一)泄漏法这种方法是采取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添加剂等措施,使已产生的静电电荷泄漏、消散、避免静电的积累。
1.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危害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
静电接地的连接线应能保证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连接牢固可靠,不得有任何中断之处。
静电的接地电阻要求不高,1000欧姆即可。
2.增湿增湿即增加现场的相对湿度。
随着湿度的增加绝缘体表面上结成薄薄的水膜能使其表面电阻大为降低,从而加速静电的泄漏。
还可以通过安装空调设备、加湿喷雾器来增加湿度。
增湿应根据生产具体情况而定,从消除静电危害角度考虑,保持相对湿度在70%以上较为合适。
防静电规范防静电规范是为了防止静电对设备、人员和环境的损害,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范。
以下是一个防静电规范,共1000字。
一、静电的概念和危害静电是指物体在摩擦、接触或分离时带上的电荷,静电的积累有可能导致火灾、爆炸、设备损坏和工作人员受伤。
二、工作区域的防静电措施1. 将工作区域的地面铺设防静电地板,并定期检查地板的导电性。
2. 使用静电导电橡胶垫作为工作台面,并保持其清洁。
3. 安装静电消散器,保证工作区域的离子平衡。
三、工作服和防静电设备的选择和使用1. 工作服应选择抗静电性能好的材料制作,如防静电呢料。
2. 工作服上的金属配件应使用带连接线的方式,并确保连接线之间导电良好。
3. 工作服应定期清洗,以保持其良好的防静电性能。
四、防静电的个人防护装备1. 使用防静电手套,减少电荷的积累和释放。
2. 佩戴防静电鞋,以便将静电通过脚底释放。
3. 使用防静电眼镜,防止静电引起的电击。
五、防静电的操作规范1. 在操作前,应将双手浸湿,以便提高防静电性能。
2. 禁止在干燥空气中进行工作,可以使用加湿机保持空气湿度。
3. 禁止穿着尼龙、丝质等易产生静电的服装。
4. 在操作过程中,禁止使用带有纤维类材料的工具。
5. 避免长时间接触金属或导电介质,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六、防静电的设备和材料的选择和使用1. 选择带有防静电功能的设备和材料,如防静电电脑、防静电包装材料等。
2. 使用专用的防静电清洁剂,保持设备的清洁,并减少积聚的静电。
3. 定期检查设备和材料的防静电性能,并修理或更换有问题的部件。
七、培训和教育1. 定期进行静电防护培训,提高员工的防静电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员工要定期参加有关防静电的知识培训,以更新自己的防静电知识。
3. 在工作现场设置防静电标志和警示牌,提醒工作人员注意防静电。
八、事故处理1. 如果发生静电事故,应迅速采取紧急救援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
2. 对生产设备和材料进行检查和修理,以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化工行业静电危害及预防化工行业是一个充满了危险的行业,其中一个常见的危害就是静电。
静电在化工行业中产生的原因很多,例如物体的接触、摩擦、分离等,电荷的累积导致静电的生成。
静电的累积和释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险,包括火灾、爆炸、电击等。
在化工行业中,静电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火灾和爆炸风险:静电的累积和释放可能引起火花,当静电接触到易燃物质或可燃气体时,就有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火花的能量和密度足以引起可燃物质的点燃,导致严重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2. 电击危险:静电的累积和释放可能导致人员电击。
尤其在处理高电压设备或操作电气设备时,如果发生静电放电现象,就有可能对人员造成电击,持续电击甚至可以导致生命危险。
3. 仪器和设备故障:静电的累积和释放也可能对仪器和设备造成故障。
静电的较大能量可以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问题,给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1. 接地:接地是防止静电积聚最常用的措施之一。
通过将设备和物体接地,可以有效地将静电荷释放到地面,避免积聚和释放可能引起危险的静电火花。
2. 消除静电:使用一些专门的静电消除器具,如静电消除棒、静电消除器等,可以有效地消除物体表面的静电电荷,降低静电带来的危险。
3. 控制湿度:在适当的条件下,控制空气中的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累积。
湿度越高,空气中的静电电荷越容易被湿气中的水分吸引和中和。
4. 使用导电材料:在化工行业中,选择使用导电材料,如导电地板、导电管道、导电涂层等,可以帮助快速释放静电荷,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累积。
5. 静电防护服和防静电鞋:在一些特殊工作环境中,穿戴静电防护服和防静电鞋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累积,从而降低静电带来的危险。
6. 定期维护和检查:定期对化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防止设备故障引发危险的静电现象。
总结起来,化工行业中静电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带来的危险。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汇报人:目录•静电基础知识•静电对人体健康危害•工业生产中静电危害及案例•预防措施一:接地处理•预防措施二:空气湿度调节•预防措施三:员工培训和安全意识提升01对人体的危害电击静电电压很高,人体接触后可能发生电击,严重时可能致命。
心理压力静电电击会刺激人的神经系统,造成心理压力和恐惧。
静电放电可能导致电子设备中的元器件损坏,影响其正常工作。
静电放电可能干扰电子设备的存储系统,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
对电子设备的危害数据丢失元器件损坏对工业生产的危害火灾和爆炸静电放电可能点燃易燃物质,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产品质量下降静电吸附灰尘和污染物,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02静电基础知识静电产生原理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如手摩擦塑料袋会产生静电。
接触带电两个物体接触后分离,使得其中一个物体带上电荷,如手触摸金属门把手会产生静电。
感应带电一个带电物体靠近另一个物体时,会在另一个物体上感应出电荷,如静电感应现象。
高电位、小电流、作用时间短、受环境影响大。
分类正静电和负静电,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
特点静电特点与分类VS01带有静电的物体会吸附周围的灰尘、纸屑等,如电视机屏幕上的灰尘。
静电吸附02当两个带有不同电荷的物体靠近时,会发生静电放电现象,如手触摸金属门把手时产生的电击感。
静电放电03在易燃易爆场所,静电放电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静电引起火灾静电现象实例03静电对人体健康危害静电放电时,人体作为导体,电流会流过人体,造成电击伤害。
电击伤害的程度取决于电流的大小、持续时间以及流经人体的路径。
轻度电击可能仅引起皮肤刺痛,而重度电击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甚至死亡。
静电放电产生的火花可能导致皮肤灼伤,尤其是当静电电压较高时。
灼伤的程度取决于火花的能量和持续时间,轻度灼伤可能表现为红肿和疼痛,而重度灼伤可能导致皮肤溃烂和感染。
电击灼伤直接伤害:电击、灼伤等引发火灾静电放电产生的火花可能点燃易燃物质,从而引发火灾。
防静电的安全工作措施怎么写静电是指电荷在物体表面的不平衡状态。
在许多工作环境中,静电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电击等危险情况。
为了防止这些风险的发生,采取一系列的安全工作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防静电安全工作措施,并详细阐述如何实施这些措施,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一、静电的危害1. 火灾、爆炸风险:静电可引发可燃气体、液体和粉尘的火灾和爆炸。
2. 电击伤害:静电放电会给人体带来电击感,造成伤害。
3. 电子设备故障:静电会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尤其是在电子制造和处理行业。
二、工作场所防静电安全工作措施1. 消除静电的源头:静电的产生主要有摩擦、分离、接触和电容四种方式。
为了消除静电,可以采取以下工作措施:a. 使用防静电设备:如静电消除器、静电泄放棒等,可以有效地消除静电产生的源头。
b. 控制湿度:保持适当的湿度可以降低静电的发生率,在干燥环境中,静电容易产生和积聚。
c. 使用导电材料:使用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或产品,如导电地板、导电手套等,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的产生。
2. 防止静电积聚:除了消除静电源头外,还需要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的积聚和堆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措施:a. 正确使用防静电工具:在操作过程中,使用合适的防静电工具,如防静电手套、静电防护鞋等,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的积聚。
b. 静电接地:在工作环境中,建立良好的静电接地系统,确保设备和材料能够及时、有效地释放静电。
c. 防止电荷积聚:定期清洁工作区域,保持地面、设备表面的干净,避免静电的积聚。
d. 避免高风险区域:避免进入可能产生高静电场的区域,如机房、高压设备附近等。
3. 增强员工培训意识:防静电工作措施的执行和效果取决于员工的培训和意识。
以下是一些培训措施:a. 静电知识培训:对员工进行静电知识培训,使其了解静电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b. 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员工在操作过程中的防静电要求和措施。
c. 定期演练和检查:定期组织演练和检查,以确保员工对防静电措施的理解和执行。
静电有哪些危害,如何防范1.静电的产生与静电电荷的积累静电是指绝缘物质或者孤立导体上携带的相对静止的电荷,它是由不同物体接触摩擦时,在物质间发生了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带电现象。
例如,人们很早就发现用玻璃棒或琥珀毛、纸片和尘埃等轻小物体。
静电电荷只能聚积于物体的表面上,不能像在导体里的电流与毛皮摩擦一阵再分开时,前者就带了正电荷,后者就带了负电荷,能够吸引或排斥羽那样容易流动,因而称之为静电。
1.1静电的产生机理众所周知,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着原子核做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
电子在原子核外不停地高速旋转,有离开原子核的倾向,但电子又与带正电的原子核互相吸引,两个方向相反的力达到平衡,因此电子只能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量与全部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是呈电中性的。
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电子逸出功,它反映了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力或者吸引力的大小,不同原子或者说是不同物质的电子逸出功是不相同的。
当两种物体在一起互相摩擦,两者做相距小于25x10-8cm的紧密接触时,电子受到相反两个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力之差——净作用力就是电子逸出功之差。
在其作用下,部分电子能摆脱原物质原子核的束缚,从逸出功小的物体转移到逸出功大的另一个物体上去,这样,逸出功小的物体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逸出功大的物体因电子过剩而带负电。
由于两物体各自带有电荷相反的静电荷,就形成了双电层。
双电层还不是静电,当两物质做相对运动,如固体间相互摩擦、液体在管道中流动、粉状物料在布袋中滑动,部分电子来不及复位就随物质离开了,结果是各自带上了静电荷——即静电。
静电电荷的量与相接触的两物质的电子逸出功之差有关,差值越大即性质相差越大,静电电荷越多。
同时,静电电荷还与移动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静电电荷越多。
一种物质在摩擦过程中带什么电荷,与电子逸出功的相对大小有关。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培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静电可能会成为造成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静电是一种电荷累积的现象,当两种不同的材料摩擦或分离时,会形成电子移动(正电子和负电子分别移动到每个材料)。
如果没有完全释放这些电荷,电子会积聚在物质表面或在材料之间形成电场。
这些电荷有时可能会引发火花,导致危险情况,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静电的危害,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静电的危害静电可能会引起以下几种危险情况。
火灾和爆炸静电火花可以引起火灾或爆炸的风险,尤其是在易燃液体或气体池或管道附近的情况下。
静电引起的火灾和爆炸是非常危险的,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人身安全问题静电的危害不仅限于火灾和爆炸,还包括人员安全问题。
静电充电会导致电荷的积累,可能会分散到接地或其他金属物体,这些电荷可以通过人体排放或聚集。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电解质,例如汽油或溶剂是涉及其中的,可能会导致电流之间传递,这可能会造成人员身体的抽搐。
破坏电气设施静电也可能损坏电子设备,例如计算机芯片。
静电放电在电子设备上形成的瞬间电流非常大,可能会破坏电子设备中的微小电路,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预防措施了解静电的危害后,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减少静电损害的风险。
消除惰性在工业生产和个人生活中,我们需要使用电阻值较低的材料,例如金属和碳,这样可以促进电荷的传导,最小化电荷的积累,并减少静电释放,降低静电火花的危险。
接地将金属体或其他良好导电的物体接地是减少静电风险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接地的目的是将静电电荷从物体中释放到地面中,这是一种最安全和最普遍的消除静电的方式。
防止人体接地人的身体也可以成为静电电荷的储存器,因此不接触带电物体是非常重要的。
在处理静电设备时,人员应该戴上合适的防静电手套和护腕器,避免接触带电部分。
加湿在过于干燥的空气中,静电会更容易形成。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加湿来减少静电的发生,从而减少静电释放的风险。
控制静电产生过程在处理静电设备时,需要遵守正确的流程,这样能减少静电的产生。
静电的危害及消除静电的措施1. 静电是什么,为什么让人烦?说到静电,大家可能会想起那些冬天干燥的日子,打开车门的时候啪的一声,手上蹭了一下。
哎呀,真是让人毛骨悚然!其实,静电就是一种静止的电荷。
当物体表面的电子因为摩擦或接触而分离时,就会产生静电。
想象一下,像小孩子打架一样,电子们因为不高兴就分开了,结果产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麻烦。
你看,静电的危害可大了。
首先,它会影响到电子设备,比如手机、电脑。
静电一来,设备就可能出现故障,甚至数据丢失。
这就好比说你正在写论文,突然电脑蓝屏,你说气不气?再者,静电在一些工厂里,尤其是化工行业,简直就是个定时炸弹。
一个小小的火花,可能就会引发一场大火,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咱们可得重视这个静电的家伙,别小看了它哦!2. 静电的危害2.1 影响电子设备静电对电子设备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静电放电(ESD)会导致元器件损坏。
这就像你在打电话的时候,突然掉线,让你瞬间心慌。
其次,静电也可能导致数据错误,像程序崩溃一样,真让人无奈。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工作环境中,比如办公室、实验室等地方,电子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静电的危害。
2.2 造成安全隐患更严重的是,静电能引发安全事故。
在一些易燃易爆的场合,静电放电简直就像是个“隐形杀手”。
想象一下,在一个化学品仓库,突然来了个静电火花,结果...哎,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候,大家都得提心吊胆,真是让人心里发慌。
所以,静电绝对不是个好东西,必须重视起来。
3. 如何消除静电?3.1 日常生活中的措施那么,咱们该怎么消除静电呢?首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保持湿度。
干燥的空气容易产生静电,所以在冬天,别忘了开个加湿器,让空气湿润点,这样静电就没那么容易出现了。
另外,穿天然材质的衣物,比如棉质的衣服,也能减少静电的产生。
你看看,化纤的衣服可真是“静电制造机”,穿上去像个“小雷神”,一碰就炸!3.2 工作环境中的措施在工作环境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防静电设备,比如防静电垫、手环。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CONTENTS1静电相关定义2静电产生因素3事故案例4防静电措施PART 01静电相关定义静电并不是静止时的电,是宏观暂时停留在某处的电,静电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带电现象。
日常生活中,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或脱下合成纤维衣料的衣服时,有时能听到轻微的“噼啪”声,在黑暗中可见到放电的闪光,这些都是静电现象。
当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时,一种物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就会越过界面,进入另一种物体内,这种物质把电子传给另一种物质而带上正电,另一种物质得到电子带负电,这种电它不能象电线中的电荷那样定向移动,人们称之为静电荷,简称静电。
静电的常用参数为电压,单位是“千伏”(KV)静电的特点:感应放电将导体移入带电与接地体之间,可感应静电,并对带电体和接地体产生火花放电;尖端放电导体尖端,曲率最大。
电荷密度大,容易发生电晕放电和发展成火花放电;能量不大一般不超过数豪焦耳,少数达数十豪焦耳;电压高当电量不变,电压和电容成反比,由于工艺过程中电容变化很大,使静电电位可以高达数千伏至上万伏;绝缘体上静电泄漏很慢静电泄漏的快慢决定于材料介电常数和电阻率的乘积。
而绝缘体的介电常数和电阻率都很大,所以静电泄漏很慢,保留危险状态时间长。
静电是如何产生的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
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
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
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
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
通常在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
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
为什么气体也会产生静电呢?因为气体也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当空气流动时分子、原子也会发生“接触分离”而起电。
所以在我们的周围环境甚至我们的身上都会带有不同程度的静电,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
我们都知道摩擦起电而很少听说接触起电。
实质上摩擦起电是一种接触又分离的造成正负电荷不平衡的过程。
摩擦是一个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
因此摩擦起电实质上是接触分离起电。
在日常生活,各类物体都可能由于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工作桌面、地板、椅子、衣服、纸张、卷宗、包装材料、流动空气、流动的液体、漏斗等。
另一种常见的起电是感应起电。
除物体接触后分离能起电外,当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在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负电和正电。
PART 02静电产生的因素静电产生的主要因素:01材料性质包括材料内在化学组成,物质内部结构、应力应变力学特征、材料形状和导电性等。
02周围环境条件包括接触物体(材料)周围气体组成与压力、温度、湿度等。
03机械作用情况包括两种材料接触的类型、接触时间、接触面积、分离速度以及材料作用力的性质等。
04材料配合种类不同材料间的摩擦,会产生不同极性的静电。
不同材料附有不同的静电强度。
影响静电产生的主要因素:液体静电的产生因素液体在搅拌、沉降、流动、冲击、喷射、飞溅等接触及分离的相对运动,形成双电层而产生静电。
①灌注液体流速越快,摩擦越剧烈,产生静电电压越高。
②空气越干燥,静电越不容易从空气中消除,电压越容易升高。
③液体管出口与液面的距离越大,液体与空气摩擦越剧烈,液体流对液面的搅动和冲击越厉害,电压就越高。
④管道内壁越粗糙,流经的弯头阀门越多,产生静电电压越高。
油品在输转中含有水分时,比不含水分产生的电压高几倍到几十倍。
⑤非金属管道,如帆布、橡胶、石棉、水泥、塑料等管道比金属管道更容易产生静电。
⑥管道上安装滤网其栅网越密,产生静电电压越高。
过滤网产生的静电电压更高。
流动带电摩擦静电剥离带电喷出带电利用管道输送液体时,由于液体与配管等固体接触,在液体和固体的接触面上形成双电层。
随着液体流动双电层中一部分电荷被带走,产生静电;由于物体相互摩擦,发生接触位置的移动和电荷的分离,从而产生静电;相互密切结合的物体剥离时引起电荷分离产生静电;液体、气体和粉尘从截面很小的开口部位喷出时他们越喷面的摩擦以及相互之间的撞击,变成飞溅的飞沫而产生大量的静电;冲撞带电破裂带电飞沫带电滴下带电粉尘类的粒子之间或粒子与固体之间冲撞形成飞快的接触和分离,产生静电;固体或粉体类,当其破裂时出现电荷分离,破坏正负电荷的平衡,产生静电;喷在空间的液体,由于扩展、飞散和分离,形成许多小滴组成新液面而产生静电;附着于器壁的固体表面上的珠状液体逐渐增大后,其自重形成滴液,当其坠落时,出现电荷分离,产生静电。
PART 03静电的危害及案例静电危害中最严重的是静电放电引起可燃物的起火和爆炸。
在炼油、化工行业,静电是火灾和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静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物质有: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可燃粉尘。
危险化学品在管线输送中,虽然有静电的产生,但由于管线中充满危险化学品而没有足够的空气,不具备爆炸着火的条件。
但当把带有电荷的危险化学品装入储罐,则因电荷不能迅速泄掉便积聚起来,使液面具有一个较高的电位,这时若液面上部空间形成了爆炸混合气体,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
在储罐区,静电所引起的电击虽然不会致人死亡,但是往往会导致二次事故,因此也要加以防范有静电电荷产生,并足以发生火花的静电电荷积聚1使静电电荷发生火花间隙放电。
2火花间隙放电中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气体、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浓度静电放电火花能量达到爆炸混合物最小点火能量。
3静电形成危害的条件化工生产中静电事故案例:静电引起甲苯装卸槽车爆炸起火事故事故经过某年7月22日9时50分左右,某化工厂租用某运输公司一辆汽车槽车,到铁路专线上装卸外购的46.5t甲苯,并指派仓库副主任、厂安全员及2名装卸工执行卸车任务。
约7时20分,开始装卸第一车。
由于火车与汽车槽车约有4m高的位差,装卸直接采用自流方式,即用4条塑料管(两头橡胶管)分别插入火车和汽车槽车,依靠高度差,使甲苯从火车罐车经塑料管流入汽车罐车。
约8时30分,第一车甲苯约13.5t被拉回仓库。
约9时50分,汽车开始装卸第二车。
汽车司机将车停放在预定位置后与安全员到离装卸点20m的站台上休息,1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车,接过地上装卸工递上来的装卸管,打开汽车槽车前后2个装卸孔盖,在每个装卸孔内放入2根自流式装卸管。
4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后,槽车顶上的装卸工因天气太热,便爬下汽车去喝水。
人刚走离汽车约2m远,汽车槽车靠近尾部的装卸孔突然发生爆炸起火。
爆炸冲击波将2根塑料管抛出车外,喷洒出来的甲苯致使汽车槽车周边一片大火,2名装卸工当场被炸死。
约10min后,消防车赶到。
经10多分钟的扑救,大火全部扑灭,阻止了事故进一步的扩大,火车槽基本没有受损害,但汽车已全部烧毁。
二、背景材料据调查,事发时气温超过35℃。
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没有严格执行易燃、易爆气体灌装操作规程,灌装前槽车通地导线没有接地,也没有检测罐内温度。
三、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是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火花无法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引发事故。
(2)间接原因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因而引发爆炸事故。
事发时气温超过35℃。
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静电引起醋酸乙烯反应釜爆炸某年12月,在江苏丹阳某厂浆料车间,工人用真空泵吸醋酸乙烯到反应釜,桶中约剩下30kg时,突然发生了爆炸。
工人自行扑灭了大火,1名工人被烧伤。
经现场察看,未曾发现任何发生事故的痕迹,电器开关、照明灯具都是全新的防爆电器。
吸料的塑料管悬在半空,管子上及附近无接地装置,有一只底部被炸裂的铁桶。
此案例为较典型的静电事故,此次爆炸事故的原因是:醋酸乙烯的物料在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产生静电积聚,当塑料管接触到零电位桶时,形成高底压电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爆了空气中的醋酸乙烯蒸气。
具体分析如下:(1)醋酸乙烯是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曝光容易聚合成固体。
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氧化剂有火灾危险。
闪点:-7.78℃;爆炸极限:2.6%-13.4%。
属于易燃液体。
(2)物料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有静电积聚现象,塑料管由于其导电性能差,使静电积聚情况更加严重,物料中及塑料管壁上含有高位静电。
(3)醋酸乙烯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
(4)当带有高位静电的塑料管接触到铁桶时,形成放电,产生火花,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
巴顿溶剂公司静电火灾爆炸2007年7月17日,美国堪萨斯州巴顿溶剂厂发生了爆炸,并引发了大火,大火摧毁了整个油库,火灾中有40多个规格为3000 到20000 加仑的储油罐被点燃,事故造成11名居民和消防员接受治疗。
巴顿溶剂厂停产。
爆炸将储油罐罐顶抛向空中,炸飞130英尺远,片刻,又破坏了两个储油罐,导致这两个罐中成分泄漏。
随着火势蔓延,附近储罐中的成分被释放和点燃,一些碎片四溅并击中一个移动房屋和临近的商店。
事故造成6000居民被疏散。
爆炸产生的浓烟飘散到空中超过200英尺,数公里外都能看到。
(美国化学安全调查委员会)调查发现,这起事故的发生与储油罐中的金属浮动液位计有关。
据分析:这起事故的发生是由于静电火花引起的,静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石脑油在经过管线、泵时产生静电,同时,油品在从油罐车中用泵抽取液体到储罐内的过程中,由于有空气进入,产生泡沫和紊流,加剧了油品静电的产生。
处于储油罐油面上方的金属浮动液位计,正常情况下应是接地的。
此时,虽然油品带电,但金属液位计不会带电,但随着液位计移动,液位计的浮子与钢尺之间会形成缝隙,这个连接点能够产生轻微的分离、从而使金属浮子处于绝缘状态,产生静电积聚,使带电的金属浮子与接地的钢尺发生静电放电,引燃了储罐内达到爆炸极限的油气蒸气。
因此,这起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两个金属部分间,浮子与钢尺的静电火花点燃爆炸性混合物引起的。
巴顿溶剂公司静电火灾爆炸预防措施CSB(美国化学安全调查委员会)给OSHA(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和其他单位提出了非导电可燃液体的MSDS(物质安全数据表)中必备信息的要求。
CSB也建议主要的6个石油和化工公司及他们的成员,提高可燃液体MSDS (物质安全数据表)中因易产生静电的告诫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