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精)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4
静电对化工生产的危害及相应的预防消除措施
静电是指物体表面或界面带电状态,当静电放电时会造成火灾、爆炸等危险,对化工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是静电对化工生产的危害及相应的预防消除措施:
1. 危害:静电可能造成火灾与爆炸,尤其是在容易发生静电的混合物及气体环境中。
这种情况下的火源极为敏感,可能会导致爆炸。
预防消除措施:应采取防爆措施,如使用抗静电材料或在液体储存器中加入电导剂。
工人应戴抗静电手套和鞋,以减少或消除静电。
2. 危害:电离辐射属于静电现象,可能会对化工生产的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
预防消除措施:应采取防爆措施,包括使用防辐射材料,必要时可借助遮蔽、散射等方法减轻辐射。
3. 危害:在化工过程中,静电可能会引发火花或电击。
预防消除措施:应使用抗静电装置和设备,并在需要时采取可减少或消除静电的方法。
4. 危害:静电可能导致产品的污染和损坏。
预防消除措施:应使用防静电织物、屏蔽材料和电导性材料来防止静电。
总之,在化工生产中,应当严格控制和管理静电现象,采取必要的防范和预防措施来确保生产场所、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秋冬季一到,风干物燥引起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脱衣服时“噼里啪啦”的小电光,触碰金属时指尖传来的一阵麻酥......静电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简单的“触电感”,它还存在着巨大的事故隐患你知道吗?一、静电是怎么产生的?静电的发生机制。
由于不同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物体相互靠近时,电子就会在物体之间发生转移,从而导致电荷在物质系统之间的不均匀分布,打破原本的平衡状态。
所谓静电,其实就是这些发生转移、在某一物体上积累下来的电荷,而由这些电荷引发的诸多现象,如头发炸毛、电脑屏幕粘上灰尘等,就是静电现象。
当我们活动时,身体、衣物会和地面、空气等产生摩擦,使电子在它们之间发生转移,从而使身体带电。
我们的鞋子大多是绝缘的橡胶底,身体累积的电荷不可能通过鞋导给大地,于是身体的电荷逐渐累积,也就产生了静电。
静电现象在冬天比在夏天更为常见,这与不同湿度下空气的导电能力有关。
相对湿润时,空气中漂浮着大量微小液滴,可以转移身体的一部分电荷,而冬天气候干燥,室内外温差更大,大的温差会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因此摩擦带来的电荷很容易积累起来。
二、静电有哪些危害?1、对人体: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环境干燥、摩擦、穿戴化纤衣物等原因,经常导致身体产生静电,在与金属接触时,就会有疼痛感,给人们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有研究表明,当人体长期处于静电的辐射下时,人会出现精神紧张、焦躁、胸闷等不适症状,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对工业:比如加油站,汽油属于易燃液体,当环境温度升高或出现异常情况时,油品挥发出的可燃蒸汽与空气就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一旦有火花出现,就可能发生火灾,甚至爆炸,而静电放电则恰恰能够提供火花。
由此可见,静电作为能够提供火花的一种点火源,且其隐蔽性、潜在性、随机性和复杂性为油库火灾或爆炸危害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三、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静电现象呢?(一)日常生活防静电1 多摄入水分。
多吃蔬菜、水果、酸奶等酸性食品,多饮水,同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C,提高身体的湿度,能有效地减少静电。
静电带来的危害与防护措施静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它产生于物体表面由于摩擦、接触或分离所引起的电荷不平衡。
尽管静电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看起来无害,但实际上静电带来的危害并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静电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护措施。
静电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电击伤害:静电在积累一定程度的电荷后,会导致放电,而人体如在放电的时候接触带电体,就会产生电击。
电击伤害轻者可能只是短暂的疼痛和麻刺感,重者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2. 火灾爆炸:在一些有易燃气体或蒸气的环境中,静电的放电可能会引起火灾或爆炸。
特别是在化工、石油、天然气行业,由于生产设备和管道以及化学产品的摩擦、输送等操作,很容易产生静电,一旦放电就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3. 设备损坏:静电也可能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
静电放电可能对计算机、电视、音响等电子产品的微电子元件造成损坏,造成设备性能降低甚至无法使用。
而在工业生产中,静电带来的放电也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
为了有效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1. 排静电:排静电是指通过导电材料或导电装置将静电释放到大气中。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设备和地面进行接地处理,或者使用导电地坪和导电防静电工具来排除静电。
2. 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消除静电的设备,通常采用离子风、雷管、脉冲式放电器等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消除静电,减少静电带来的危害。
3. 环境控制:在易燃气体或蒸气的环境中,需要加强环境控制,采取通风排气等方法,降低静电放电引发火灾或爆炸的风险。
4. 人身防护:在一些静电浓度较大的环境中,人们可以通过穿着防静电服装、鞋等来减少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5. 设备保护:在电子设备中,可以通过使用静电屏蔽材料、增加接地装置等措施来保护设备免受静电损害。
静电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为了有效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护措施。
只有加强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以及采取科学、专业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降低静电带来的危害,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促进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1 静电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一、静电的产生与危害静电通常是指相对静止的电荷它是由物体间的相互摩擦或感应而产生的。
在干燥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可以听到清晰的“噼啪”放电声夜晚脱毛衣时还能够看到明亮的蓝色小火花握手时双方骤然缩手或几乎跳起的喜剧场面这是由于人在干燥的地毯或木质地板上走动电荷积累又无法泄漏发生了轻微电击的缘故。
可能引起各种危害的静电如未能采用科学方法加以防护则会造成各种严重事故静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与火灾静电放电还可能直接给人以电击而造成伤亡静电的产生和积聚会妨碍正常生产与工作的进行。
例如人们不大在意的狂风卷起砂砾会因摩擦而带有大量静电它不仅会中断通信有时还会引起铁路、航空等自动信号系统失误造成严重事故。
所以对静电可能造成的危害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
二、静电引发爆炸或火灾的原因放电火花的能量超过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时即会引起爆炸或火灾。
静电爆炸和火灾多由于火花放电引起对于引燃能量较小的爆炸性气体或蒸汽混合物也可由刷形放电而引发爆炸和火灾。
带静电的绝缘体经过一两次火花放电后其上仍然可能会残存危险的静电导体的火花放电却正相反它只能发生一次火花放电其上静电即全部消失。
所以导体的火花放电因是其积聚能量的集中释放故具有更大危险性。
三、防止静电危害的技术措施2 防止静电危害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创造条件加速工艺过程中静电的泄漏或中和限制静电的积累使其不超过安全限度二是控制工艺过程限制静电的产生使之不超过安全限度。
第一条途径包括两种方法即泄漏和中和法。
接地、增湿、添加抗静电剂、涂导电涂料等具体措施均属泄漏法运用感应中和器、高压中和器、放射线中和器等装臵消除静电危害的方法均属中和法。
第二条途径包括就材料选择、工艺设计、设备结构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静电防护的主要措施有下列四种: 一静电控制法控制静电产生的方法有1保持传动带的正常拉力防止打滑。
2以齿轮传动代替带传动减少摩擦。
3灌注液体的管道通至容器底部或紧贴侧壁避免液体冲击和飞溅。
静电对化工生产的危害及预防措施静电是指由于电荷不平衡而产生的电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
在化工生产中,静电常常会带来许多危害,如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因此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这些危险。
1.火灾和爆炸:静电的产生和积累会引起火花放电,如果周围存在易燃气体或蒸气,就会引发火灾和爆炸。
2.毒气泄漏:静电的产生和积累也会导致化学品的泄漏,使有毒气体扩散到空气中,对工人和环境造成危害。
3.设备损坏:静电可能引起电气设备的短路、故障和损坏,导致生产过程中断和生产线停机。
为了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排静电:通过将导电件或接地器与地线连接,将静电电荷导入地面,从而减少静电的积累。
常用的方法包括接地导线、接地屏蔽和金属接地板等。
2.静电消除器:在容易积累静电的设备和管道上安装静电消除器,通过电离放电或电子冷冻等方式,将静电电荷释放掉,避免积累。
3.使用防静电设备:在易产生静电的场所,如粉尘环境中,使用防静电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操作。
例如,选择带有防静电材料的地板、防静电衣物和鞋子。
4.控制湿度:保持空气湿度合适,通常在40%-60%之间,可以减少静电产生和积累的可能性。
5.做好防护措施:对具有易燃、易爆性的化学品,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密闭储存、防爆设备等。
6.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员工了解静电的危害和防护措施,并指导他们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工具。
7.建立应急预案:制定应对静电引起的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处置措施,以减少事故对人员和设备的伤害。
总之,静电对化工生产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为了预防和减少静电带来的危害,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和消除静电。
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静电的危害性,合理运用防护措施,才能有效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人员的健康。
静电对化工生产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化工生产的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接触酸、碱、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危险品。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装置、人员的因素会产生静电,有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静电控制,可能会发生严重事故。
因此在化工生产中要注意分析静电产生的原因、危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一、静电产生的原因(一)静电内因1.物质的溢出功不同。
任何两种固体物质,当两者作相距小于25x10—8cm的紧密接触时,电子转移将发生在接触界面上,这是由于各,种物质溢出功的不同的缘故。
两物质相接触时,溢出功较小的一方失去电子带正电,而另一方就获得电子带负电。
2.物质的电阻率不同。
电阻率高的物体,其导电性能差,带电层中的电子很难移动;构成了静电荷集聚的条件。
3.介电常数(电容率)不同。
在具体配置条件下,物体的电容和电阻的组合决定了静电的耗散规律。
如果液体的介电常数大于20,并以连续性存在及接地,一般说来,无论是运输还是储存都不可能积累静电。
(二)静电的外部原因1.紧密的接触和迅速的分离。
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不光滑,所谓的接触是多点接触,当接触距离小于25 x10^8cm时,就有电子转移,即形成双电层。
若分离得足够快,物体就带电。
2.附着带电。
一定极性的离子或带电粉尘粘附在与地面绝缘的固体上,能使该固体带上静电或改变其带电状况。
物体获得电荷的多少,取决于该物体对地电容及周围情况。
人在有带电微粒的场合活动后,由于带电微粒吸附于人体,因而会带电。
3.感应起电。
在工业生产中,有一种现象是,带有静电的物体可以使附近未连接的导体通电。
4.电解起电。
将金属浸入电解溶液中,或在金属表面形成液体薄膜,由于界面的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离子将向溶液里扩散;即形成界面电流,随着这一过程的进行,界面上出现双电层,形成电位差。
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个电位差足以防止金属离子继续溶解,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时,金属离子继续扩散,形成电流。
5.压电效应起电。
一些固体材料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会产生电荷。
化工行业静电危害及预防化工行业是一个充满了危险的行业,其中一个常见的危害就是静电。
静电在化工行业中产生的原因很多,例如物体的接触、摩擦、分离等,电荷的累积导致静电的生成。
静电的累积和释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险,包括火灾、爆炸、电击等。
在化工行业中,静电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火灾和爆炸风险:静电的累积和释放可能引起火花,当静电接触到易燃物质或可燃气体时,就有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火花的能量和密度足以引起可燃物质的点燃,导致严重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2. 电击危险:静电的累积和释放可能导致人员电击。
尤其在处理高电压设备或操作电气设备时,如果发生静电放电现象,就有可能对人员造成电击,持续电击甚至可以导致生命危险。
3. 仪器和设备故障:静电的累积和释放也可能对仪器和设备造成故障。
静电的较大能量可以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问题,给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1. 接地:接地是防止静电积聚最常用的措施之一。
通过将设备和物体接地,可以有效地将静电荷释放到地面,避免积聚和释放可能引起危险的静电火花。
2. 消除静电:使用一些专门的静电消除器具,如静电消除棒、静电消除器等,可以有效地消除物体表面的静电电荷,降低静电带来的危险。
3. 控制湿度:在适当的条件下,控制空气中的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累积。
湿度越高,空气中的静电电荷越容易被湿气中的水分吸引和中和。
4. 使用导电材料:在化工行业中,选择使用导电材料,如导电地板、导电管道、导电涂层等,可以帮助快速释放静电荷,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累积。
5. 静电防护服和防静电鞋:在一些特殊工作环境中,穿戴静电防护服和防静电鞋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累积,从而降低静电带来的危险。
6. 定期维护和检查:定期对化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防止设备故障引发危险的静电现象。
总结起来,化工行业中静电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带来的危险。
静电有哪些危害,如何防范1.静电的产生与静电电荷的积累静电是指绝缘物质或者孤立导体上携带的相对静止的电荷,它是由不同物体接触摩擦时,在物质间发生了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带电现象。
例如,人们很早就发现用玻璃棒或琥珀毛、纸片和尘埃等轻小物体。
静电电荷只能聚积于物体的表面上,不能像在导体里的电流与毛皮摩擦一阵再分开时,前者就带了正电荷,后者就带了负电荷,能够吸引或排斥羽那样容易流动,因而称之为静电。
1.1静电的产生机理众所周知,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着原子核做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
电子在原子核外不停地高速旋转,有离开原子核的倾向,但电子又与带正电的原子核互相吸引,两个方向相反的力达到平衡,因此电子只能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量与全部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是呈电中性的。
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电子逸出功,它反映了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力或者吸引力的大小,不同原子或者说是不同物质的电子逸出功是不相同的。
当两种物体在一起互相摩擦,两者做相距小于25x10-8cm的紧密接触时,电子受到相反两个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力之差——净作用力就是电子逸出功之差。
在其作用下,部分电子能摆脱原物质原子核的束缚,从逸出功小的物体转移到逸出功大的另一个物体上去,这样,逸出功小的物体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逸出功大的物体因电子过剩而带负电。
由于两物体各自带有电荷相反的静电荷,就形成了双电层。
双电层还不是静电,当两物质做相对运动,如固体间相互摩擦、液体在管道中流动、粉状物料在布袋中滑动,部分电子来不及复位就随物质离开了,结果是各自带上了静电荷——即静电。
静电电荷的量与相接触的两物质的电子逸出功之差有关,差值越大即性质相差越大,静电电荷越多。
同时,静电电荷还与移动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静电电荷越多。
一种物质在摩擦过程中带什么电荷,与电子逸出功的相对大小有关。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静电概念及产生因素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
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
当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时,一种物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就会越过界面,进入另一种物体内,这种物质把电子传给另一种物质而带上正电,另一种物质得到电子带负电,这种电它不能象电线中的电荷那样定向移动,人们称之为静电荷,简称静电。
静电的常用参数为电压,单位是“千伏”(KV)。
二、静电的产生方式静电是一种客观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很多,有感应起电、介质的极化起电、温差起电、压力起电、吸附起电、电解起电和接触起电。
其中接触起电是产生静电的主要方式。
在实际工作中下列情况会产生静电:1、树脂在兑稀、过滤和调漆搅拌过程,物料与容器和滤网的摩擦产生静电运输中,溶剂受震荡、与车、桶罐壁冲击和碰撞产生静电。
2、粉料投料时,粉体与容器壁或其他器具摩擦和碰撞时产生静电。
使用溶剂或采用碱洗法清洗容器或器具时产生静电。
1、物体接触和分离产生静电(1)磨擦起电(2)冲流起电(3)喷射起电(4)剥离起电(5)沉降起电(6)溅泼起电(7)喷雾起电(8)破裂起电(9)碰撞起电(10)滴下起电2、液体运动产生静电液体在搅拌、沉降、流动、冲击、喷射、飞溅等接触及分离的相对运动,形成双电层而产生静电。
3、灌装产生静电(1)喷溅式灌装(2)液料混合(3)沉降液翻动(4)灌装停止到液面产生最大电位时间(23.6小时)4、人体静电人体穿着化纤、晴纶类服装时,因摩擦会产生静电。
通常限制人体带电不得超过1.5KV,通过触摸静电球可以导除人体静电。
三、静电高低与下例因素有关:①灌油流速越快,摩擦越剧烈,产生静电电压越高。
②空气越干燥,静电越不容易从空气中消除,电压越容易升高。
③油管出口与油面的距离越大,油品与空气摩擦越剧烈,油流对油面的搅动和冲击越厉害,电压就越高。
安全培训:静电的危害与预防1. 引言静电是指物体表面电荷失衡所产生的现象。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静电带来了很大的潜在危害,不仅可能导致设备损坏,还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电击伤害。
因此,针对静电危害进行相关安全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静电的危害,并提供预防措施,以帮助工作人员做好静电安全防护。
2. 静电的危害2.1 设备损坏静电会导致设备故障和损坏的风险增加。
在电子设备制造、半导体生产等行业中,静电会对电子元件产生影响,甚至导致元件的完全损坏。
因此,如果在这些领域工作的人员不加以防范,会对设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火灾和爆炸静电积聚在易燃气体和粉尘等可燃物体表面时,会成为火花的源头,从而引发火灾和爆炸。
这对生产车间和工作人员的安全都会带来严重威胁。
静电火花引发火灾和爆炸的案例并不罕见,因此加强对静电的预防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2.3 对人体的危害当静电电量较大时,如果人体触碰到带有电荷的物体,可能会引发电击伤害。
这种伤害可能会导致肌肉痉挛、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从事静电风险较高的工作的人员来说,了解和预防静电危害至关重要。
3. 静电的预防为了预防静电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接地接地是最基础的静电防护措施之一。
通过将设备和工作区域的金属部件接地,可以有效地将静电荷分散到地面上,降低静电积聚的可能性。
3.2 使用抗静电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抗静电材料来减少静电带来的危害。
例如,在电子元件装配车间,使用抗静电工作台和抗静电手套等工具,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对元件的损坏。
3.3 控制湿度湿度是影响静电积聚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控制工作区域的湿度,可以降低静电的产生。
在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如半导体制造,通过提高湿度可以有效地消除静电问题。
3.4 避免摩擦静电往往是由于物体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
因此,在工作中需要尽量避免摩擦引起的静电问题。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使用润滑剂减少物体之间的摩擦,或者减少人员与静电产生物体接触的机会。
静电对化工生产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静电经常会产生,它不仅对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还会对生产设备和产品造成损害。
因此,在化工生产中,静电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保障生产安全和质量。
静电的危害静电在化工生产中的危害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安全静电在化工生产中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安全问题。
静电产生后能够积累大量的电荷,一旦带电体与接地体形成放电通路时,放电时所释放的大量电能会导致爆炸、火灾等事故。
静电产生的导电性液体等物质,如汽油、酒精等,其火灾爆炸危险性更大。
同时,静电还可以引起人体电击,对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设备静电还会对生产设备产生损害。
静电所积累的能量可以将保护层击穿,破坏设备表面。
这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导致设备的寿命缩短,并带来昂贵的维修费用。
产品静电对化工产品也有影响。
静电不仅会对产品表面造成损害,还会造成表面缺陷、结疤以及颜色不均等问题,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在制造高精度电子元器件时,静电还会导致元器件损坏。
静电的预防措施针对静电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静电的危害:接地接地是预防静电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
通过接地将带电体上的电荷释放到大地上,从而防止带电体突然放电,避免造成事故。
在化工生产中,需要将容器、管路、设备等接地,以保证设备和物质在处理时的安全。
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一种通过释放正负电荷中和的方法来消除静电的装置。
可以通过定位、缠绕等方式将消除器安装在需要消除静电的设备上,或者固定在静电固有的区域内,以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
静电消除器在消除一些较强的静电时比较有效,但是针对一些难以消除的较弱静电效果则不够明显。
防静电涂层防静电涂层是一种可以防止静电积累和放电的特殊涂层。
这种涂层可以在化工设备的表面上进行涂装,有效地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防静电涂层还可以在生产区域内进行涂装,以避免带电体在运转中放电,避免带电物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描述:任何物体内部都是带有电荷的,一般状态下,其正,负电荷数量是相等的,对外不显出带电现象,但当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时,一种物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就会越过界面,进入另一种物体内,静电就产生了。
而且因它们所带电荷发生积聚时产生了很高静电压,当带有不同电荷的两个物体分离或接触时出现电火花,这就是静电放电的现象。
产生静电的原因主要有摩擦、压电效应、感应起电、吸附带电等。
在工农业生产中,静电具有很大的作用,如静电植绒、静电喷漆、静电除虫等,同时由于静电的存在,也往往会产生一些危害,如静电放电造成的火灾事故等。
随着石化工业的飞速发展,易产生静电的材料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其火灾危险性也随之加大。
一、火灾危险性
1.当物体产生的静电荷越积越多,形成很高的电位时,与其他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形成很高的电位差,并发生放电现象。
当电压达到300伏以上,所产生的静电火花,即可引燃周围的可燃气体、粉尘。
此外,静电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危害,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固体物质在搬运或生产工序中会受到大面积摩擦和挤压,如传动装置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固定物质在压力下接触聚合或分离;固体物质在挤出、过滤时与管道。
过滤器发生摩擦;固体物质在粉碎。
研磨和搅拌过程及其他类似工艺过程中,均可产生静电。
而且随着转速加‘快。
所受压力的增大,以及摩擦。
挤压时的接触面过大、空气干燥且设备无良好接地等原因,致使静电荷聚集放电,出现火灾危险性。
3、一般可燃液体都有较大的电阻,在灌装、输送、运输或生产过程中,由于相互碰撞、喷溅与管壁摩擦或受到冲击时,都能产生静电。
特别是当液体内没有导电颗粒、输送管道内表面粗糙、液体流速过快等,都会产生很强摩擦,所产生的静电荷在没良好导除静电装置时,便积聚电压而发生放电现象,极易引发火灾。
4.粉尘在研磨。
搅拌。
筛分等工序中高速运动,使粉尘与粉尘之间,粉尘与管道壁、容器壁或其他器具、物体问产生碰撞和摩擦而产生大量的静电,轻则妨碍生产,重则引起爆炸。
5.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因其中含有液体或固体杂质,从管道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
时,都会在强烈摩擦下产生大量的静电,导致燃烧或爆炸事故。
二、预防措施
1.为管道、储罐。
过滤器、机械设备、加油站等能产生静电的设备设置良好的接地装置,以保证所产生的静电能迅速导入地下。
装设接地装置时应注意,接地装置与冒出液体蒸气的地点要保持一定距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敷设在地下的部分不宜涂刷防腐油漆。
土壤有强烈腐蚀性的地区,应采用铜或镀锌的接地体。
2.为防止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管道之间。
管道与容器之间产生电位差,在其连接处,特别是在静电放电可引起燃烧的部位,用金属导体连接在一起,以消除电位差,达到安全的目的。
对非导体管道,应在其连接处的内部或外部的表面缠绕金属寻线,以消除部件之间的电位差。
3、在不导电或低导电性能的物质中,掺入导电性能较好的填料和防静电剂,或在物质表层涂抹防静电剂等方法增加其导电性,降低其电阻,从而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静电的火灾危险性。
4.减少摩擦的部位和强度也是减少和抑制静电产生的有效方法。
如在传动装置中,采用三角皮带或直接用轴传动,以减少或避免因平面皮带摩擦面积和强度过大产生过多静电。
限制和降低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在管道中的流速,也可减少和预防静电的产生。
5.检查盛装高压水蒸汽和可燃气体容器的密封性,以防其喷射。
漏泄引起爆炸,倾倒或灌注易燃液体时,应用导管沿容器壁伸至底部输出或注入,并需在净置一段时间后才可进行采样、测量、过滤、搅拌等处理。
同时,要注意轻取轻放,不得使用未接地的金属器具操作。
严禁用易燃液体作清洗剂。
6.在有易燃易爆危险的生产场所,应严防设备、容器和管道漏油、漏气。
勤打扫卫生清除粉尘,加强通风等措施,以降低可燃蒸汽。
气体。
粉尘的浓度。
不得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易产生静电的场所。
7.可采用旋转式风扇喷雾器向空气中喷射水雾等方法,增大空气相对湿度,增强空气导电性能,防止和减少静电的产生与积聚。
在有易燃易爆蒸气存在的场所,喷射水雾应由房外向内喷射。
8.在易燃易爆危险性较高的场所工作的入员,应先以触摸接地金属器件等方法导除人体所带静电,方可进入。
同时还要避免芽化纤衣物和导电性能低的胶底鞋。
以预防人体产生的静电在易燃易爆场所引发火灾及当人体接近另一高压电体时造成电击伤害。
9.可在产生静电较多的场所安装放电针(静电荷消除器),使放电范围的空气游离,空气成为导体,中和静电荷而无法积聚。
但在使用这种装置时应注意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因它的电压较高,防止伤人。
10、预防和消除静电危害的方法还有金属屏蔽法(将带电体用间接的金属导体加以屏蔽可防止静电荷向人体放电造成击伤);惰性气体保护法(向输送或储存易
燃。
易爆液体、气体及粉尘的管道、储罐中充入二氧化碳或氮气等惰性气体以防止静电火花引起爆燃等)。
史帝克:消除静电原理及措施
描述:消除静电的措施,可用物理的方法,也可用
化学的方法:一般可归结为一靠“地”;二靠“器”(装
消除器);三靠“剂”(加抗静电剂);四靠“屏蔽”。
静电消除器(空气电离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在关键性场合被用于控制或中和静电荷,其原理为:空气电离子发生器制成静电消除器实际上是使空气足以导电,以消除绝缘体及被绝缘的导体上的静电。
空气离子是空气中得到或失去电子的分子,离子存在于正常空气中,但在通过过滤和空调后被删除,离子再将高电压施加于尖端物体时引起辐射放射而产生,即电晕放电现象。
所有的空气电离化系统,都是向空气中喷入大量正的或负的离子而运作的,当电离化空气与带电物体表面接触时,该表面就吸引相反极性的离子,聚积在产品或设备表面上的静电因此得以中和而消除。
静电消除器按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感应式静电消除器、交流型静电消除器、稳态直流型静电消除器、脉冲直流型静电消除器和同位素静电消除器。
静电危害的防止措施主要有减少静电的产生、设法导走或消散静电和防止静电放电等。
其方法有接地法、中和法和防止人体带静电等。
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应结合生产工艺的特点和条件,加以综合考虑后选用。
(1)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它可以迅速地导走静电。
但要注意带静电物体的接地线,必须连接牢固,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否则在松断部位可能会产生火化。
(2)静电中和:绝缘体上的静电不能用接地的方法来消除,但可以利用极性相反的电荷来中和,目前“中和静电”的方法是采用感应式消电器。
消电器的作用原理是:当消电器的尖端接近带电体时,在尖端上能感应出极性与带电体上静电极性相反的电荷,并在尖端附近形成很强的电场,该电场使空气电离后,产生正、负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分别向带电体和消电器的接地尖端移动,由此促使静电中和。
(3)防止人体带静电:人在行走、穿、脱衣服或座椅上起立时,都会产生静电,这也是一种危险的火花源,经试验,其能量足以引燃石油类蒸气。
因此,在易燃的环境中,最好不要穿化纤类衣物,在放有危险性很大的炸药、氢气、乙炔等物质的场所,应穿用导电纤维制成的防静电工作服和导电橡胶做成的防静电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