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法在磐石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51.36 KB
- 文档页数:3
1 总论1.1 项目来源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工业与人口的进一步增长,磐石市城区现有的供水能力将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为此,磐石市供水公司提出了城区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并编制项目建议书,经磐石市计委批准立项后编制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而开展该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
1.2 水资源论证目的和任务本次工作的目的: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水文地质勘察资料、成果以及水文观测资料对拟建供水水源地进行水资源论证,作为建设项目取水(预)申请的技术依据。
其主要任务是:1、对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进行分析;2、结合已有的水文、水文地质资料,对建设项目取水水源及取水可行性与可靠性进行分析论证;3、进行取水影响分析,分析取水对区域水资源和其他用户的影响;4、进行退水影响分析,确定退水处理方案和达标情况,做出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以及排污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5、提出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措施。
1.3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磐石市城市总体规划》;3、《吉林省磐石市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4、《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15号,2002.3.24;5、《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 322—2005);6、《水资源评价导则》(SL/T 238—1999);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 4848—93);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10、《水文地质手册》;1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12、《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13、《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DB22/388-2004);14、《吉林市水资源保护十一·五规划》;15、《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16、《磐石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数值法在计算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中的应用董玉兴;折书群;王国栋【摘要】为计算XX矿区拟建供水水源地的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在分析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边界条件、含水层及地下水流动状态进行概化,建立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通过抽水试验动态资料对数值模型进行识别,通过均衡分析,计算获得区内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18 091.59 m3/d.【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3(035)002【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数值法;地下水补给资源量;XX矿区;水均衡分析【作者】董玉兴;折书群;王国栋【作者单位】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21;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21;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1XX矿区位于干旱—半干旱的蒙古高原,由于水资源比较匮乏,矿区的正常生活生产活动已受到一定的影响,为彻底解决矿山的供水问题,拟在矿区北部20km范围内寻找满足矿山正常生产用水的供水水源地,本文在对水源地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并圈定具有供水前景的富水地段的基础上,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对供水水源地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价,计算出水源地的补给资源量,为矿区未来的供水方向提供了依据。
1 研究区概况XX矿区位于蒙古国苏赫巴托尔省额尔敦查干县境内,为典型的大陆性草原气候,季节变化明显,春季较冷、干燥,有强风和尘暴;夏季温暖有弱风,为降雨集中期;秋季温差变化大;冬季严寒且漫长。
历年平均降水量241.8 mm,降水年际分布不均匀,最大年降水量457.3 mm(1998年),最小年降水量140.4 mm(2006年),区内水系不发育,无常年性河流,南北向主沟谷为季节性河流,地表水与地下水垂向交替频繁。
区内地层自老到新有奥陶系、志留-泥盆系,石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主要含水层为白垩系砂岩、粉砂岩裂隙-孔隙含水层组,在研究区东南部与火成岩风化裂隙含水层组相接,在中间沟谷及两侧被第三系、第四系地层覆盖,在外围基岩直接裸露地表。
2013年第1期东北水利水电数值法在磐石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应用韩京龙1,黄丽丽2,刘春玲3,李立军3,马静1[摘要]为了保护地下水,实现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建立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是必要的。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法对磐石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进行了划分。
首先采用地下水流动模型MODFLOW 建立研究区的数值模拟模型;然后根据2007年由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中的时间标准,运行MODPATH ,用示踪粒子的逆向轨迹,划定各级保护区的范围。
[关键词]地下水水源地;数值模拟;保护区;磐石市[中图分类号]P641.8[文献标识码]A(1.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延边分局,吉林延吉133000;2.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辽宁大连116024;3.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吉林长春130000)[文章编号]1002-0624(2013)01-0029-02磐石市地处吉林省中南部,位于松嫩平原向长白山过渡地带。
区内地表水资源量较少,并且多由地下水补给,城镇供水目前全部依赖地下水。
地下水水源地分布区位于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河谷区,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易直接或间接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人口的不断增加,工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对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已呈现出市区地下水水质恶化和开采水位降落漏斗扩展的趋势。
特别是磐石市城市供水采用直供方式,没有净水厂,保护水源地不受污染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磐石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对磐石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使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发挥其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划分地下水水源地的保护区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磐石市饮用水源地概况磐石市市政供水水源地分布在城区的北部及西部,主要用于磐石市市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及郊区农村生活用水,共有3个水源地,供水井20眼,日平均开采地下水13400m 3,供水人口6.8万。
磐石市城市地下水安全现调查王晓川磐石市区是一座完全依赖于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的城市,目前城区地下水总开采量为2.6万吨/日(含自备水源),同时磐石市还存在地源热泵的地下水开采现象,目前估算量为0.4万吨/日。
一、地下水开采现状与化学特征1.地下水开采状况市区用于城市供水水源的有五个,分别为城区北部一水源地(北蚂蚁-仙人洞);二水源地(西小甸子村附近);三水源地(西纸坊村-星光村);四水源地(城区北部常家村一带);五水源地(西兴利村南部高铁锰水区),市区目前总的地下水开采量约为2.6万吨/日(含自备水源)。
一、二、三、四水源地水质很好,水文地质环境为孔隙潜水、花岗岩裂隙水、中石炭系灰岩裂隙溶洞水、第四系孔隙水和花岗岩风化裂隙水,这类水质主要特点是水质完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指标,但相对于地表水钙、镁离子含量较高(在国家允许范围内)。
第五水源地水文地质环境为花岗岩风化裂隙水,但水中铁、锰含量较高,远远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指标,感官上为黄色或褐色,需要进一步处理后作为城市生活饮用水,这部分水源主要集中于城区南部(磐石河以南)。
2.地下水化学特征根据2002年10月、2003年7月取样分析结果及磐石市供水公司水质动态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磐石市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如下:⑴.地下水的物理性质:水中基本无肉眼可见物;色度大部分小于5度,局部地段水质分析结果显示色度小于15度;浊度小于3度;水温5°C-12°C。
⑵.PH值:地下水的PH值一般在6.5-6.7之间,属弱酸性水,部分地段地下水的PH值在8.1-8.25之间变化,属弱碱性水;东兴立一带地下水的PH值为6.0,为酸性水。
⑶.总硬度(以CaCO3计):大部分地段总硬度在120-300mg/L之间,一般小于450mg/L,极个别地段硬度较大,七个顶子山前水泥厂、农药厂一带,城区北侧世纪花园、水利局一带地下水的总硬度较大,在590-650mg/L之间变化。
数据采集和分析在水源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随着近年来城市化发展的迅速推进,水资源作为生命之源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尤其是水源地保护,不仅事关民生和生态环境,而且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这一保护过程中,数据采集和分析发挥着重要作用。
1. 数据采集在水源地保护中的应用数据采集是获取和收集数据的过程。
而在水源地保护中,数据采集需要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1.1 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是影响水资源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水源地周边土地利用状况的调查和监测,可以采集到土地种植、开垦、建设、治理等方面的数据,为水源地保护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1.2 水质水量水质和水量的监测是保护水源地的必要手段。
常用的水质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等。
通过水源地周边的水文测站,可以采集到水质和水量的实时数据,帮助监测水源地的水质、水量状况,维护水源地的水资源安全。
1.3 气象状况水源地的水量和水质都与气象状况有密切关系。
通过气象站采集到气象数据,如降雨量、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能够更好地了解水源地降雨量和蒸发量情况,进而推断水源地的水量变化情况。
1.4 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环境是水源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数据采集方式相对困难,但也是必须的。
通过生态调查和监测,可以采集到水源地内部和周边生态环境数据,如植被指数、河流水生态环境指数、水中营养盐含量、藻类、藻毒素等指标,为水源地保护提供更多科学数据支撑。
2. 数据分析在水源地保护中的应用数据分析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在水源地保护中,数据分析不仅能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还能够进行多维度的深层次分析,从而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2.1 土地利用状况分析通过采集得到的土地利用数据,可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分布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土地利用分析,可以了解土地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水源地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浅谈基于DEM提取磐石市水文特征上的应用运用GIS软件ARC/INFO、ArcView,以磐石市地形资料为例,探讨了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建立并介绍其基本原理及其基本应用。
本次DEM的建立以磐石地区1:10000地形纸图为数据源,矢量数据内插生成DEM的方法,并提取该地区的水文特征。
标签:ArcView;DEM;GIS;水文特征提取1 引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水利工作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水文是水利的重要基础,今后水文工作的发展方向必将是自动化和信息化。
在此背景下,研究水文特征,收集水文资料、进行水文分析、关注水文情势预测、预报、预警,则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的防汛抗洪中,水文监测预报为科学有序地防洪抢险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说明了水文工作在社会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地球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采集、储存、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作为一种多信息源的空间化、动态化、多学科交叉的信息科学和技术,其优势正好符合反映流域或区域水文系统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的要求。
因此它成了流域水文模拟研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2 研究区概况2.1 研究区地理位置磐石市为饮马河、辉发河、富太河、挡石河等河的发源地,地理坐标东经125°40′~126°40′,北纬42°39′~43°27′。
磐石市地处吉林省中南部,吉林市南部,东靠桦甸市,南邻辉南县,西与梅河口市、东丰县、伊通县接壤,北与双阳县、永吉县毗连。
2.2 研究区气象水文磐石市地处内陆山区的中纬度亚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温差变化显著,多年平均气温4.72摄氏度,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97.2mm(其中约有80%降水量集中在6~8月份)。
该区冬季多受西伯利亚高空寒冷高气压带影响,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