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1
湖南初中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湘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提高学生对湖湘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学习湖湘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湖湘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湖湘文化的特点及代表性人物3. 湖湘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湖湘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湖湘文化中的代表性人物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湖湘文化的内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湖湘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了解湖湘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3. 案例分析:分析湖湘文化中的代表性人物,如毛泽东、曾国藩等,了解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贡献。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湖湘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湖湘文化的特点、影响和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湖湘文化,传承家乡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湖湘文化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湖湘文化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课件:湖湘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网络资源:湖湘文化相关的网站、文章等。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湖湘文化遗址、景点等,增强学生对湖湘文化的感知和体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湖湘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走进湖湘文化感受曾氏精神》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主题了解湖湘地域文化感受曾氏精神2.要点提示湖湘地域文化对曾国藩的影响,曾国藩为湖湘文化做出的主要贡献,曾氏精神对故里双峰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了解湖南的地域特点及所形成的湖湘民风与地方特色。
2·理解湖湘地域文化对人的影响。
3·认识一代名臣--曾国藩,了解曾国藩为湖湘文化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感受曾氏精神对他故里双峰所产的影响。
4·指导学生认识湖湘文化,弘扬湖湘文化中“敢为人先”的精神和“经世致用”的学风。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湖湘文化与曾氏精神的精髓。
难点了解湖湘文化与曾国藩之间的相互影响。
四、教学过程1·引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推而言之,一方特定区域的人创造一方文化。
2·人物简介:介绍曾国藩一生主要经历和事功成就。
3·了解地域文化对曾国藩的影响。
一方面:“筚路褴褛,以启山林”的艰苦创业中,铸造了楚人倔强执著,淳朴重义,自强不息的地方特性和独特民风。
另一方面:两宋以后,湖南成为“理学之邦”,从宋代湖南学派创立时便已形成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在湖南人中代代相传,“经世致用”即理论要联系实际,学问要有益于国事,故此造就了湖南文化中政治意识极为强烈的现象。
曾国藩将这两方面不露痕迹的融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适应当时特定环境的儒雅的血性特征和性格特征。
4.了解曾国藩对湖湘文化做出的贡献。
(1)弘扬和提升了湖湘文化中固有的本质。
(2)为湖湘文化注入了新时代的内涵。
5.感受曾氏精神对故里双峰产生的影响。
首先曾氏的耕读思想被后人所秉承并发扬光大培养出了崇耕尚读诗礼传家的纯厚民风。
双峰人的品性也延续着曾国藩刚毅挺拔愈挫愈勇的豪情,辛亥革命志士禹之谟首倡革命,中共元勋蔡和森卓绝大义。
今天的双峰人在经济大潮中敢打敢拼,能做大事的气概也日益显露出来,近三年全县引进国内外项目三十多个,资金二十多亿元。
八年级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第一章:湖南地理与环境1. 学习目标:了解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特点,掌握湖南的基本地理知识。
2. 教学内容:湖南省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主要河流、湖泊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湖南地理环境图片和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第二章:湖南历史文化1. 学习目标:了解湖南的历史演变,掌握湖南的历史文化特点,培养学生对湖南历史文化的兴趣。
2. 教学内容:湖南的历史演变、湖南的古代文化、湖南的近现代历史事件等。
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述法,以湖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湖南的历史文化。
第三章:湖南民俗风情1. 学习目标:了解湖南的民俗风情,掌握湖南的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培养学生对湖南民俗风情的热爱。
2. 教学内容:湖南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湖南的饮食文化等。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湖南的民俗活动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湖南的民俗风情。
第四章:湖南名人故事1. 学习目标:了解湖南的著名人物,掌握他们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培养学生对湖南名人的敬仰之情。
2. 教学内容:湖南的历史名人、文学名人、科学名人等。
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述法,以湖南名人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湖南名人的贡献和精神品质。
第五章:湖南特色产业1. 学习目标:了解湖南的特色产业,掌握湖南的主要经济支柱,培养学生对湖南特色产业的兴趣。
2. 教学内容:湖南的农业产业、工业产业、旅游业等。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湖南的特色产业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湖南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第六章: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1. 学习目标:了解湖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掌握其保护与传承情况,培养学生对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湖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代表性项目、保护与传承措施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湖南省祁东县金娃小学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为规范我校的教学工作,特制订此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要求我校的教学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与掌握科学的教育作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通过我校的教学形式,使广大教师明确党的教育方针,了解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了解学校教育规律、办学思想、思路和校规校纪;认识特色教育的意义、作用,增强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通过我校的教学,要求不同学段的学生了解自身生理、心理与智力发展特点,并为其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培养孩子良好的的学习习惯,科学的指导孩子学习;开发孩子非智力因素,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要求教师言传身教,通过学校生活塑造孩子的优良品德,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
二、教学原则1、目的性原则我校的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家长素质和育人水平。
2、科学性原则我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教学活动的组织及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科学原理。
3、系统性原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要系统、严密;教学内容各学段要相互衔接,保持系统性。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校授课对象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差距较大,教学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授课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尽可能地结合本校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某一方面的理论知识。
5、可接受性原则我校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要时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内容不宜过深过多,讲课时间不宜过长。
6、实用性原则我校授课内容和各种活动,都要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学到手,用得上,特别要注意讲授教学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
通过各种形式解决学生的困惑,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
7、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性,讲课方法要灵活,要注意讲与听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辅导和自觉相结合的原则由于我校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大部分学生基础差,因此教学形式需要更多的采取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达到普及文化知识的目标。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和特色。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湖南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名人和风景名胜有一定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2. 湖南的民间艺术3. 湖南的传统节日4. 湖南的名人5. 湖南的风景名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名人和风景名胜。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湖南地方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湖南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湖南地方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4. 采用问答法,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湖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引发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讲解湖南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湖南的特色。
(2)展示湖南的民间艺术,如湘剧、岳阳楼、醴陵瓷等,让学生感受湖南的地方魅力。
(3)介绍湖南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清明节等,让学生了解湖南的节日习俗。
(4)讲述湖南的名人故事,如毛泽东、刘少奇等,培养学生对家乡名人的敬仰之情。
(5)展示湖南的风景名胜,如张家界、岳阳楼等,让学生欣赏湖南的自然美景。
3.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湖南地方文化的特点。
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湖南文化,传承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常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名人和风景名胜等方面的知识。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提问等,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评价学生在课后拓展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主动了解湖南地方文化、是否能传承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等。
初中湖南地方文化教案一、教学指导思想: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弘扬湖南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以家乡为荣的思想感情。
2. 让学生熟识教学内容、熟知家乡各方各业的发展情况。
3. 让学生了解湖南现今的发展情况,清楚知道我省的概况。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主要涉及湖南的现代的交通运输业、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文化业。
为学生们呈现的是湖南现在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与前景。
四、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湖南的交通运输业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交通运输网络布局,掌握湖南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方式的发展状况。
2. 探讨湖南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经济发展的意识。
第二课时:湖南的工业1. 介绍湖南的主要工业部门,如机械、化工、食品、医药等,以及湖南工业的发展优势和现状。
2. 分析湖南工业的发展对家乡经济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工业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课时:湖南的旅游业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如张家界、岳阳楼、毛泽东故居等。
2. 探讨湖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培养学生为家乡旅游事业献计献策的能力。
第四课时:湖南的商贸业1. 介绍湖南的商贸市场布局,掌握湖南电子商务、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2. 分析湖南商贸业的发展对家乡经济的推动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商贸业的发展。
第五课时:湖南的文化业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传统文化,如湘剧、湘绣、湘菜等。
2. 探讨湖南文化业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责任感。
五、教学措施:1. 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全面了解湖南地方文化。
2. 开展社会实践课,让学生走进社会,亲身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提高学生关注家乡建设的积极性。
3. 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八年级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特色文化。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湖南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2. 湖南民间艺术:湘剧、花鼓戏、岳阳楼记等3. 湖南传统节日: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等4. 湖南特色美食:臭豆腐、糖油粑粑、姊妹团子等5. 湖南名人: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湖南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和名人。
2. 教学难点:湖南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的详细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湖南的风景、民间艺术、特色美食等图片和视频。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湖南的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进行深入解读。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湖南的名人及其贡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湖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
2. 新课内容展示:分别讲解湖南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和名人。
3. 案例分析:深入解读湖南的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湖南的名人及其贡献,分享讨论成果。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湖南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和名人的资料,进行进一步了解。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湖南文化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湖南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和名人。
2. 邀请湖南的民间艺术家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湖南的民间艺术。
3. 开展湖南文化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湖南文化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活动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了解学生对湖南文化的实际了解情况。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优秀教案第一章:湖南地理与文化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省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气候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湖南的历史文化底蕴,包括湖湘文化、屈原文化、濂溪文化等。
3. 培养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湖南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2. 湖南气候特点3. 湖湘文化简介4. 屈原文化与濂溪文化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湖南的风景名胜、历史建筑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故事引入:通过讲述湖南历史名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关注。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湖南地方文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步骤1. 介绍湖南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2. 讲解湖南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湖南的气候优势。
3. 介绍湖湘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湖南的历史文化底蕴。
4. 讲述屈原文化与濂溪文化,让学生了解湖南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湖南地方文化的特点。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搜集有关湖南地方文化的资料,加深对湖南地方文化的了解。
第二章:湖南民俗风情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民间习俗、节日庆典、传统手工艺等民俗风情。
2. 培养学生对湖南民俗风情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湖南民间习俗2. 湖南节日庆典3. 湖南传统手工艺三、教学方法1. 视频播放:播放湖南民俗风情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湖南的民俗风情。
2. 实物展示:展示湖南的传统手工艺品,让学生亲手触摸,了解其制作工艺。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湖南民俗风情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步骤1. 播放湖南民俗风情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湖南的民间习俗。
2. 讲解湖南节日庆典,让学生了解湖南的节日习俗。
3. 展示湖南传统手工艺品,让学生了解湖南的传统手工艺。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湖南民俗风情的特点。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搜集有关湖南民俗风情的资料,加深对湖南民俗风情的了解。
湖湘文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湖湘文化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特点;2. 学生能掌握湖湘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事件、遗址及文化象征;3. 学生能了解湖湘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分析、整合,提升对湖湘文化的研究能力;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报告展示,提高沟通协作及表达能力;3.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与湖湘文化相关的艺术作品,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湖湘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2. 学生在了解湖湘文化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3. 学生通过学习湖湘文化,激发对其他地区文化的兴趣,促进文化交流与尊重。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湖湘文化为主题,结合历史、地理、文学等学科知识,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湖湘文化,培养其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课程设计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同时关照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湖湘文化概述:介绍湖湘文化的历史渊源、地理环境、文化特点,关联课本第二章“湖湘地域文化”。
- 历史渊源:楚文化、汉文化、明清文化等的发展脉络;- 地理环境:长江、洞庭湖、湘江等地理特点对湖湘文化的影响;- 文化特点:湖湘文化的独特性、包容性、创新性等。
2. 湖湘文化重要人物:学习湖湘文化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关联课本第三章“湖湘文化名人与历史事件”。
- 人物介绍:屈原、贾谊、毛泽东等;- 成就分析:诗词、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3. 湖湘文化遗址与象征:了解湖湘地区的文化遗址、民间艺术、习俗等,关联课本第四章“湖湘文化遗址与民俗”。
- 遗址介绍:岳麓书院、马王堆汉墓等;- 民间艺术:湘绣、湖南花鼓戏、岳阳楼对联等;- 习俗风情:端午节赛龙舟、湖湘美食等。
《湖湘文化通论》第一至第三章教案2、秦汉时期,湖南农业继续向前发展,铁农具的使用以十分普遍。
3、隋唐时期,湖湘地区农业又有了新的发展。
除了粮食作物外,此时的茶叶也成为湖南的重要经济作物。
...《湖湘文化通论》第一至第十四章教案绪论一、文化的内涵“文”字的意义最基本的义项有五种:1、纹理、花纹、纹路2、文采、辞采3、文字4、礼乐制度与教化5、礼仪法度“化”字的主要义项有三种:1、转移人心风俗,如:“潜移默化”等2、造化、自然的功能3、化生、化身之物文化是复合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和习惯。
二、文化的诸现象什么是文化现象?凡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经验、感知、知识、科学、技术、理论以及财产、制度、教育、语言等,都属于文化现象。
文化包括两种形态类别:一是智能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物质文化(房屋、器皿、机械)二是规范文化(社会组织、制度、政治和法律形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语言、教育等)和精神文化(宗教、信仰、审美意识、文学、艺术等)第一类属于子自然科学范畴,第二类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
三、文化的多种划分1、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劳动成果。
狭义文化-----指人类的精神产品,也就是指智能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
2、文化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文化的时代性决定了文化Shiite变化的、迁移的和发展的将文化按照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社会形态的划分、既有其阶级属性的一面、又有其时代新的特征。
文化的民族性产生于其所具有的共同语言、共同的地理环境、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历史渊源和共同的文化制度等。
决定文化地域性的主要因素则是某一人群所生存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生活,以及由此所构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历史渊源。
3、文化的结构层次4、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四、湖湘文化的内涵湖湘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它是历代(包括现实)湖湘民众在湖湘大地上所创造的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的综合。
《湖湘文化》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湖湘文化》课程是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立项建设的特色课程,是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弘扬湖湘文化精神、打造地方特色课程品牌、提升学校整体品牌形象的重大举措。
本课程为公共选修课,3学分,课内学时54,适用于开放教育、高职高专及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开设一学期。
二、教学主要内容与整体目标湖湘文化是一个兼具时间(历史)与空间(地理)双重属性的区域文化系统。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文化及湖湘文化的涵义:湖湘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环境及其历史发展轨迹: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或湖南人的精神:湖湘哲学;湖湘教育:湖湘文学:湖湘艺术;湖湘史学;湖湘科技:湖湘宗教:湖湘饮食文化:湖湘民俗风情:湖湘风物名胜;湖湘文化与湖南现代化。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湖湘文化的内涵及其在中国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了解湖湘文化与其它地域文化的异同,掌握湖湘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历史发展轨迹及其各个子系统,增强对湖湘乡上的热爱,自觉以自己的行动加速湖南的现代化建设。
本课程理论知识层面的教学,基本上可以分为了解、理解与掌握三个层次。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根据湖湘文化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我们选择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和网络文本资源三种主要教学资源。
(-)文字教材文字教材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本课程采用的文字教材为聂荣华教授主编的《湖湘文化通论》一书,约43万字,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录像教材录像教材是对主教材内容的系统讲授,共12讲。
录像教材由聂荣华教授等湖湘文化名家担任主讲教师,以岳麓书院等湖湘文化胜地为场景,将全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梳理, 强调重点,解答难点,同时穿插大量的素材(包括音像资料和各种照片、图片),使录像教材生动形象、内容丰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文字教材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
初中湖湘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湖湘文化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湖湘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湖湘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湖湘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湖湘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湖湘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3. 湖湘文化在湖南地区的影响和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湖湘文化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湖湘文化在湖南地区的影响和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文化特色,激发学生对湖湘文化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湖湘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湖湘文化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湖湘文化。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湖湘文化在湖南地区的影响和价值,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
6. 总结提升: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湖湘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的决心。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湖湘文化的研究性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湖湘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湖湘文化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内容,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传统文化常识教学计划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了解和研究湖南地方传统文化的常识,培养他们对湖南文化的兴趣,并加深对湖南地方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内容1. 湖南地方传统文化概述:介绍湖南地方传统文化的起源、特点和重要性。
2. 火山文化:讲解湖南火山文化的背景和特色,包括火山活动的影响、火山形成的地理条件等。
3. 湘绣:介绍湘绣的历史、技艺和艺术特点,鼓励学生参与湘绣的实践活动。
4. 渔文化:探讨湖南渔文化的渊源、传承和特色,了解湖南人民的渔耕生活。
5. 湘剧:介绍湘剧的起源、发展和演出形式,欣赏湘剧表演并理解其艺术魅力。
6. 名人故里:研究湖南地方名人的事迹,了解他们对湖南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展示湖南地方传统文化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湘绣工坊、渔村等地,亲身感受湖南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湖南地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4. 互动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湘剧表演、湘绣制作等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评估1. 小测验: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研究笔记:要求学生每节课做好研究笔记,以便检查他们的研究进展。
3. 项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项目作业,如湘绣作品展示、湘剧表演等,评估他们在实践中的能力和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根据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科书来辅助教学。
2. 多媒体设备:确保教室配备了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以展示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3. 实地考察安排:联系相关的湘绣工坊、渔村等地,提前安排学生的参观活动。
4. 研究资料:准备相关的研究资料,如报纸、杂志、图片等,以供学生参考。
时间安排注:每学时为45分钟。
结束语通过本教学计划,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湖南地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湖湘文化课程总结一、背景介绍湖南省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也是中国的文化名片之一。
湖南地处中南部,素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湖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湖南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包括楚文化、岳麓文化、湘绣等。
二、湖湘文化课程介绍为了传承和弘扬湖南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许多学校开设了湖湘文化课程。
这些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楚汉风云:介绍楚国和汉国之间的历史事件和战争。
2.岳麓山:介绍岳麓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人文景观。
3.长沙城:介绍长沙城的历史沿革、名胜古迹和现代建筑。
4.星城花鼓戏:介绍星城花鼓戏的起源、演出形式和表演技巧。
5.良心糕点:介绍湖南的传统糕点,如麻花、芝麻糊等。
6.湘绣艺术:介绍湘绣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和发展现状。
7.湖南民俗:介绍湖南的传统节日、民间舞蹈和民俗习惯。
三、湖湘文化课程实施效果开设湖湘文化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土文化,提高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湖南的历史、地理、文化和风俗习惯,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此外,这些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探究欲望。
四、开设湖湘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虽然开设湖湘文化课程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缺乏相关教材和教师培训,一些学校在开设这些课程时面临困难。
其次,由于一些学生对本土文化缺乏兴趣,他们可能不愿意学习这些课程。
最后,一些学校在开设这些课程时可能会忽视其他学科的教学,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结论总之,湖湘文化课程是传承和弘扬湖南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设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土文化,提高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但是,在实施这些课程时需要注意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其教育效果和教育质量。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通过学习湖南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等,增强学生对湖南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 湖南的民间艺术:湘剧、湖南花鼓戏、岳阳楼记等3. 湖南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4. 湖南的特色美食:臭豆腐、口味虾、糖油粑粑等5. 湖南的旅游胜地:张家界、岳阳楼、韶山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湖南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和旅游胜地。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湖南文化的精神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湖南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和旅游胜地的具体案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湖南文化的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湖南的旅游景点,深入了解湖南文化。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湖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湖南文化的兴趣。
2. 讲解湖南的民间艺术:介绍湘剧、湖南花鼓戏、岳阳楼记等,让学生感受湖南民间艺术的魅力。
3. 讲解湖南的传统节日:介绍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湖南人的节日习俗。
4. 讲解湖南的特色美食:介绍臭豆腐、口味虾、糖油粑粑等,激发学生的食欲和兴趣。
5. 讲解湖南的旅游胜地:介绍张家界、岳阳楼、韶山等,吸引学生去实地考察。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湖南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和旅游胜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7. 案例分析:分析湖南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湖南文化。
8.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去湖南的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湖南文化的认识。
9.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湖南文化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反思如何传承和弘扬湖南文化。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湖南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的掌握程度。
第一课:湖湘旅游文化概述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确湖湘文化内涵,了解湖湘文化历史渊源教学重点及难点:湖湘文化的内涵与发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视频教学教学内容:1.请各位同学谈谈对湖南的认识2.知识点拓展:三湘四水;芙蓉国,北宋四大书院3.湖湘文化的内涵与地位(广义和狭义的定义以及其精髓)4.播放视频文件---《湖湘讲堂》5.湖湘文化的源流和演变过程6.对宋明理学的评价7.历代湖湘名人简介8.拓展练习(选择题)教学课时:2课时第二课:岳麓书院教学目的:了解岳麓书院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对湖湘旅游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有更深刻的了解。
教学重点及难点:岳麓书院的文化背景以及与湖湘旅游文化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视频教学教学内容:1.请各位同学谈谈对岳麓书院的认识2.知识点拓展:北宋四大书院及其各自的文化背景3.岳麓书院中的代表景点: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大成殿4.播放视频文件---《湖南导游词---岳麓书院》5.重点讲解内容:岳麓书院大门对联的来历和含义、讲堂中三块匾额的含义、御书楼,大成殿的文化背景等6.分析宋明理学对湖湘文化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评价宋明理学教学课时:2课时第三课:马王堆西汉古墓教学目的:了解马王堆西汉古墓的文化背景,掌握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中184件文物的意义,特别是镇馆三宝的具体知识,让学生对湖湘旅游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有更深刻的了解。
教学重点及难点:马王堆西汉古墓的文化背景以及与湖湘旅游文化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视频教学教学内容:1.请各位同学谈谈对马王堆西汉古墓和女尸辛追的认识2.知识点拓展:古尸分类以及中国墓葬文化3.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中的代表展品:辛追夫人复原蜡像,各式漆器,素纱襌衣,T型帛画,4.播放视频文件---《湖南导游词---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千年贵妇不腐之谜(上)》5.重点讲解内容:镇馆三宝(素纱襌衣,T型帛画,千年女尸辛追)6.分析女尸辛追千年不腐的原因教学课时:2课时第四课:炎帝陵教学目的:了解炎帝陵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对湖湘旅游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有更深刻的了解。
湖湘文化课程教学大纲《湖湘文化》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湖湘文化》课程是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立项建设的特色课程,是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弘扬湖湘文化精神、打造地方特色课程品牌、提升学校整体品牌形象的重大举措。
本课程为公共选修课,3学分,课内学时54,适用于开放教育、高职高专及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开设一学期。
二、教学主要内容与整体目标湖湘文化是一个兼具时间(历史)与空间(地理)双重属性的区域文化系统。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文化及湖湘文化的涵义;湖湘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环境及其历史发展轨迹;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或湖南人的精神;湖湘哲学;湖湘教育;湖湘文学;湖湘艺术;湖湘史学;湖湘科技;湖湘宗教;湖湘饮食文化;湖湘民俗风情;湖湘风物名胜;湖湘文化与湖南现代化。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湖湘文化的内涵及其在中国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了解湖湘文化与其它地域文化的异同,掌握湖湘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历史发展轨迹及其各个子系统,增强对湖湘乡土的热爱,自觉以自己的行动加速湖南的现代化建设。
本课程理论知识层面的教学,基本上可以分为了解、理解与掌握三个层次。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学时分配序号内容课内学时1 绪论 12 湖湘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43 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 34 湖湘教育 45 湖湘哲学 36 湖湘文学 57 湖湘艺术 58 湖湘史学 39 湖湘科技 310 湖湘宗教 411 湖湘饮食文化 412 湖湘民俗风情(上) 313 湖湘民俗风情(下) 314 湖湘风物名胜 615 湖湘文化与湖南现代化 3 合计 54学时二、教学资源根据湖湘文化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我们选择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和网络文本资源三种主要教学资源。
(一)文字教材文字教材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本课程采用的文字教材为聂荣华教授主编的《湖湘文化通论》一书,约43万字,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录像教材录像教材是对主教材内容的系统讲授,共12讲。
录像教材由聂荣华教授等湖湘文化名家担任主讲教师,以岳麓书院等湖湘文化胜地为场景,将全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梳理,强调重点,解答难点,同时穿插大量的素材(包括音像资料和各种照片、图片),使录像教材生动形象、内容丰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文字教材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
(三)网络文本资源网络文本资源是本课程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网络文本资源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指南,结合录像教材和文字教材的内容编写,包括各种指导性的教学文件、系统的教学辅导、学术动态、复习指导等内容,以满足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要求,确保教学质量。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文化的含义2、理解文化的两种基本形态与结构层次3、掌握湖湘文化的内涵[教学内容]1、文化的内涵2、文化的诸现象3、文化的多种划分4、湖湘文化的内涵[教学建议]1、可对地域文化进行概说,拓展学生知识面2、可简要论述湖湘文化在中国文化体系中的地位第一章湖湘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1、熟悉湖南的自然地理环境,理解湖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湖湘文化的影响2、了解湖湘行政地理历史变迁及“湖南”与“湖湘”专有名词的产生3、重点掌握宋元明清至近代时期湖湘文化的蓬勃发展4、理解湖湘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教学内容]1、湖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对湖湘文化的影响2、湖湘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历史环境3、湖湘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4、湖湘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教学建议]1、可采用教学挂图(电子地图)来阐述湖湘的自然地理环境2、重点关注湖湘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典型事件与标志性成果第二章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湖湘文化精神特质要素的的三个层面六条线索2、掌握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3、熟悉湖湘文化精神特质影响下的精英人物 [教学内容]1、湖湘文化精神特质要素的基本构成(1)民族文化层面(2)思想文化层面(3)社会阶级(阶层)层面2、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湖南人的精神)3、湖湘文化精神特质影响下的精英人物[教学建议]1、多引用经典文本来阐述问题,如陈独秀先生的《欢迎湖南人底精神》。
2、可导入湖南近现代五大人才群体,拓展学生知识面。
第三章湖湘教育 [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湖湘古代官办教育与民办教育2、掌握湖湘古代书院教育(重点是岳麓书院)3、熟悉湖湘著名教育家与教育机构 [教学内容]1、湖湘古代官办教育2、湖湘古代书院教育3、湖湘古代民办教育4、近现代湖湘教育和变革5、湖湘著名教育家和教育机构[教学建议]可实地参观、考察湖湘著名教育机构,如组织学生参观岳麓书院,并要求学生提交学习报告。
第四章湖湘哲学 [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湖湘哲学的基本特征2、了解湖湘哲学的发展脉络,重点掌握周敦颐、王夫之、胡宏、谭嗣同几位哲学家及其主要观点。
[教学内容]1、湖湘哲学的基本特征(1)穷究天人,把握大本(2)吐纳百家,综合创新(3)调和义利,统一理欲(4)废虚返实,实事求是2、湖湘著名哲学家及哲学著作[教学建议]1、多引用经典文本来阐述湖湘哲学思想2、可导入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拓展学生知识面。
第五章湖湘文学[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湖湘文学的发展脉络,熟悉古代诗歌散文2、重点掌握现代文学3、熟悉历代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教学内容]1、湖湘古代文学2、湖湘近代文学3、湖湘现代文学4、湖湘民间文学5、湖湘历代著名文学家[教学建议]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湖湘文学的代表作品,或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如沈从文的《边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等作品,或与学生共同鉴赏,引导学生在与教师、文本、作者的多重对话中,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第六章湖湘艺术 [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各种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掌握湘剧与花鼓戏2、了解其他表演艺术及各种书法篆刻和美术,重点掌握湘绣、陶瓷艺术3、熟悉历代著名艺术家[教学内容]1、湖湘戏剧艺术(1)传统戏曲(2)现代戏剧2、其他表演艺术3、湖湘书法篆刻和美术4、湖湘工艺美术和民间美术5、湖湘历代著名艺术家[教学建议]以名家名作为主线,以鉴赏为主题,在教学中运用多种素材、手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第七章湖湘史学[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湖湘史学的发展脉络,重点掌握繁荣时期的现代湖湘史学2、熟悉历代著名的史学家及其代表作[教学内容]1、神话传说建构的湖湘早期史学2、初创时期的汉唐湖湘史学3、发展时期的宋元明清湖湘史学4、经世致用的近代湖湘史学5、繁荣时期的现代湖湘史学[教学建议]重点掌握呂振羽、翦伯赞、周谷城几位史学家的史学贡献第八章湖湘科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湖湘天文学、数学、湖湘医学的主要成就2、掌握湖湘采矿、冶铸技术和湖湘农业的代表性成就3、掌握蔡伦造纸及新化邹氏家族的地理学成就[教学内容]1、湖湘天文学2、湖湘数学3、湖湘采矿、冶铸技术4、湖湘农业5、湖湘医学6、湖湘其他科学技术[教学建议]可导入三湘院士风采(科技湘军),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自信心与自豪感。
第九章湖湘宗教[教学目的要求]1、熟悉湖湘佛教、道教的发展脉络及其代表性成就2、熟悉基督教、天主教在湖湘的主要社会文化事业及教案,理解基督教、天主教在湖湘受强烈抵制之原因3、了解湖湘伊斯兰教及民间宗教[教学内容]1、湖湘佛教2、湖湘道教3、湖湘伊斯兰教4、湖湘基督教5、湖湘天主教6、湖湘民间宗教[教学建议]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湖湘宗教胜地,在游览中学习、体验。
第十章湖湘饮食文化 [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湖湘饮食文化的发展源流2、重点掌握湘菜的三大流派及其特色3、熟悉湖湘风味小吃及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教学内容]1、湖湘饮食文化发展源流2、湘菜的三大流派及其特色3、湖湘风味小吃4、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教学建议]结合生活实际来阐述,沟通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如有条件,多给学生创造品味、动手的机会。
第十一章湖湘民俗风情(上) [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湖湘建筑居住习俗2、熟悉湖湘服饰习俗、饮食习俗、恋爱婚姻习俗3、了解湖湘生育习俗、丧葬习俗、卫生习俗[教学内容]1、湖湘建筑居住习俗2、湖湘服饰习俗3、湖湘饮食习俗4、湖湘恋爱婚姻习俗5、湖湘生育习俗6、湖湘丧葬习俗7、湖湘卫生习俗[教学建议]结合生活实际来阐述,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实地考察、切身体验的机会。
第十二章湖湘民俗风情(下) [教学目的要求]1、熟悉湖湘农林生产习俗与岁时节令习俗2、了解湖湘工商行业习俗、交通运输习俗、游艺娱乐习俗3、了解湖湘风土习俗著作[教学内容]1、湖湘农林渔猎生产习俗2、湖湘工商行业习俗3、湖湘交通运输习俗4、湖湘岁时节令习俗5、湖湘游艺娱乐习俗6、湖湘风土习俗著作[教学建议]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多种素材、具体事例来阐述问题。
第十三章湖湘风物名胜 [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上谷传说中的湖湘山川风物及湖湘风物名胜的发展脉络2、掌握湖湘风物名胜的开发与建设途径3、重点掌握“瀟湘八景”与湖湘风景名胜区4、熟悉湖湘风物集粹,了解湖湘民族风物集粹[教学内容]1、上谷传说中的湖湘山川风物2、湖湘风物名胜的开发与建设3、潇湘八景与湖湘风物名胜格局的初步形成4、湖湘风物名胜的发展与繁荣5、湖湘风物名胜的衰败与再度辉煌6、湖湘风景名胜区7、湖湘风物集粹8、湖湘民族风物集粹[教学建议]1、可以播放湖湘风光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湖湘乡土的热爱。
2、如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湖湘文化胜地,并要求学生提交学习报告。
第十四章湖湘文化与湖南现代化[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2、了解湖湘精神文化、器物文化与湖南现代化的关系3、理解湖湘文化的负面因素并能独立思考湖湘文化的现代化问题[教学内容]1、思想道德文化与湖南现代化2、精神文化、器物文化与湖南现代化3、湖湘文化的负面与湖南现代化[教学建议]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辩论,也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学术小论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