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现象”与美国外交
- 格式:pdf
- 大小:594.02 KB
- 文档页数:15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节目编排策略分析闻名全球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Cable News Network),其电视网络覆盖21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42个分部。
它不仅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天候24小时滚动播送新闻的频道,而且它的运作方式和编排特色对中国新闻频道的建立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一、CNN概述1980年6月,记者出身的特德·特纳买下亚特兰大一家濒临倒闭的小电视台,创办了CNN,向美洲国家24小时不间断播放电视新闻。
1982年,CNN创办了简明新闻频道(Headline News),经常抢到突发事件的独家新闻,并进行及时、详尽的现场报道。
在刚成立的几年内,由于美国市场已被大电视网垄断,CNN连续亏损。
直到1986年,CNN在报道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中脱颖而出,在竞争中站住了阵脚。
此后,在里根遇刺、美军入侵巴拿马、拆除柏林墙、苏联解体、波黑战争等重大新闻事件上,CNN率先做的现场报道都抢尽了风头。
真正值得大书特书的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
当时,伊拉克把巴格达所有外国记者都驱逐出境,唯独留下CNN的记者报道海湾战争。
战争期间,CNN迅速、及时、详尽地报道了多国部队在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行动,成为各国首脑和舆论界了解实际战况的主要渠道,甚至有人称:“海湾战争有3个参战者——布什、萨达姆和CNN。
” 1985年,CNNI国际频道开始面向欧洲24小时播出,迈出了CNN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这年成为CNN第一个盈利年。
而CNN的国际化步伐,采取的是国际化与本地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比如,1987年它建立了北京记者站,随后又设立了马尼拉、汉城、曼谷、香港等记者站,并于1995年在香港设立了亚洲地区制作中心,在CNNI亚洲版当中,关于亚洲的报道日益增加。
本地新闻的增加,吸引了大量的本地观众。
而1988年开办了西班牙语节目,1997年开办了24小时西班牙语频道,也体现了CNN通过吸引特定人群而扩大国际市场和影响的策略。
CNN傲慢与偏见隐含国家利益的精细考量解剖CNN的傲慢与偏见(1)2008-04-22 13:10:14 新华网【大中小】查看评论CNN骨子里的那种“傲慢与偏见”,源自历史形成的优越感,也隐含国家利益的精细考量“何苦挖空心思,想要弄假成真,做人别太CNN,你又怎么可能,让周杰伦变成李宇春?”“我宁愿你们,只是很傻很天真。
”一首《做人别太CNN》的歌曲,正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
而歌曲的主角,正是近来“以傲慢与偏见著称”的CNN。
近一段时间以来,以CNN为代表的一部分西方媒体对中国做出了一系列歪曲事实的报道。
其中以4月10日CNN主持人杰克·卡弗蒂诋毁和侮辱的言论为一大“典型”。
尽管在中国外交部的要求下,CNN在其网站上发表了所谓“道歉”声明。
但仔细品味这份声明,虽然出现了“道歉”的字眼,但丝毫没有认错的意思,反而在字里行间透露出骨子里的那种傲慢与偏见。
用CNN的话说,无论是该电视网还是卡弗蒂本人,都没有意图冒犯中国人民,他们愿意向那些因卡弗蒂言论而感到冒犯的人道歉。
其言下之意是说,CNN看不出卡弗蒂的言论有什么不当之处,如果有人认为他的有冒犯之意,那是因为这些人曲解了它的意思。
CNN在声明中援引卡弗蒂的“澄清”说法,指出他的“批评”言论不是针对中国人民,而是中国政府。
首先,说中国产品全是“垃圾”,中国人“一直是呆子和暴徒”、难道只是“批评”?这种言论完全可以等同于诽谤和侮辱。
第二,从他当时发表言论的原文,根本无法看出只是针对中国政府,即便如此,这种挑拨离间的招术路人皆知。
CNN还试图利用所谓“新闻原理”包庇卡弗蒂,并与此事撇清关系。
声明说除了依据事实报道新闻,也会邀请一些评论员提出“有力的观点”,以激发辩论。
然而,即便是对新闻评论员或分析人士,没有事实依据的信口胡言和口头攻击,也为新闻职业道德所不容。
CNN的最后一招更是逻辑不清,说卡弗蒂以前还批评过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多个国家政府。
难道,这就能证明他不分青红皂白攻击中国人民和政府的做法正确?“卡弗蒂们”的心态其实西方媒体当中还有众多的“卡弗蒂们”,比如那个教观众“如何让中国人出丑”的福克斯电视台主持人奥雷利。
媒体与国际关系—国际传播政治学导论一)【媒化世界】人对世界的感知, 除了直接经验以外,主要是依靠媒介获得的。
这种通过感知构建的世界是被新闻媒体选择和解释过的世界,因为媒介的报道是对现实世界片段的再现或者重构。
二)从政治角度看新闻传播权力:媒介对人的支配和控制价值:媒介体现的道德和观念秩序:新闻信息的跨国流动三)传播与政治的关系1、传播——〉政治传播与政治参与传播与政治权力的取得传播与政治权力的保持和运用2、政治——〉传播政治观念对传播的推动政治利益分化与传媒多样化政治环境对传媒的制约政治思想文化和新闻理念一、新闻媒介作为一种权力一)媒介的权力属性1、【权力】1)影响和支配他者的意志和行为的能力。
2)权力与力量3)权力的源泉:暴力;财富;知识4)软权力2、媒介作为一种权力1)知识权力依赖传播渠道2)媒介是一种可以施加影响的传播渠道二)【媒介权力】媒介通过对信息的占有、选择、解译,实现对大众的引导和劝服,影响公众议程,乃至政治决策的能力。
”事件”因媒介得以发生,媒介影响事件如何发生,界定问题并对问题提供解释,由此塑造公众意见。
具体表现:1、事件因媒介得以发生:媒介制约人们所见所闻【例】美国了解亚洲的途径:传媒占50%以上,而旅行仅占16%2、媒介参与事件的发生:兼具旁观者和参与者双重身份3、媒介决定公共议程和解释框架4、媒介是塑造舆论的主要因素之一:【例】新闻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三)新闻媒介的权力来源1、特性赋予:单向;适众;迅捷;选择2、公众赋予:整体托付论;部分托付论3、强权化身:自上而下的代表4、政治发展过程:与争取政治自由的过程伴随5、功能赋予四)媒介的权力重要性1、新闻传媒影响力的上升 表现: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对政治生活的影响2、权力向国家下层次的转移3、权力内涵的转化二、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媒介功能的概念 1、【媒介功能】指新闻媒介通过完成报道活动而产生的社会作用或者功用。
2、新闻媒介功能的层次(拉斯韦尔的分析): 1)基本功能:传播2)属性功能:守望、解释(教育\舆论)、社会化 3)工具功能:监督、宣传、动员——〉政治功能:政治监督;政治沟通和协调;政治控制,政治分解(裂) 政治宣传:动员和蒙蔽;政治斗争的平台经济功能:媒介作为一种产业;媒介的经济润滑注1:属性功能和工具功能的区别与联系——效果,即对社会整体或个体产生的实际影响 注2: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四种模式:包容说;交叉说;重合说;并列说 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注3:口传社会和大众传播社会部分社会功能承载比较功能 口传社会大众传播社会监测 个人(守望人、报讯人) 个人、新闻媒介协调 个人(领袖)、会议 个人、政府及执法机构、民意媒介 教育家庭、学徒、示范家庭、学校、教育媒介娱乐 戏班、游行、集会 现场表演、娱乐媒介 二)制约媒介功能的环境因素 1、制度环境决定媒介功能发挥2、社会政治的发展和需要制约媒介功能发挥【例】1987-1990全国优秀电视新闻评选批评性报道所占比重102030405060701987198819891990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一)媒体调控1、定义【媒体调控】指国家\政府、政党、社会集团和行业组织等利用法律的、政策的、物质的等手段,对新闻媒体进行的硬性或软性的管理和约束。
2013.5CONTEMPORARY WORLD61当代世界CNN 对华报道的关注焦点与影响因素■ 赵 磊 张环环/文国际形象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地积极建构本国形象,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获取权力和赢得博弈的重要途径。
当前大多数国家国际形象的主导权一直掌握在西方传媒大国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以及在传媒技术中的优势地位,从软、硬两方面帮助推广西方的政治理念、价值观念,谋求影响和引导世界未来的方向。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作为国际传媒界的主力,是美国国内和全球范围最重要的电视新闻提供者,在全球信息传播领域享有广泛的影响力。
因此,本文以2011年CNN 对华报道内容为案例,重点分析西方媒体对华报道的关注焦点,从而希望能够针对性地改善中国在对外传播中的被动地位。
CNN 对中国的关注焦点2011年CNN 对华报道关注度最高的领域是政治领域,报道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议题领域,如人权问题、民族问题等。
在人权领域,报道基本以负面报道和负面评价为主。
在西藏问题上,CNN 通过对西藏骚乱事件的报道,极力渲染个别西藏僧侣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影响了国外民众对中国西藏问题的认知。
很多美国人在西藏问题上对中国有很深的误解,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网络自由是近来较热的话题之一,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全球网民交流的平台,CNN 对网络自由和网络安全的重视度也日益上升,这方面的对华报道以负面报道为主, CNN 歪曲事实,着力强调中国“盗取”美国技术,“刺探”美国军情。
在国际政治中,中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增长背景下的“大国责任论”成为外媒频频使用的观点,在朝核危机、中东变局中一再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问题上,CNN 的态度褒贬不一,既有评论赞同“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实力增长威胁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也有倡导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应当和平共处,互利共赢。
CNN,ABC,FOX美国新闻台比较CNN: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CNN的国际知名度得到提升,他们关于战争的现场报导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由于CNN是通过与美国政府紧密合作而取得大多数的新闻的,很多人指责CNN并不试图做出准确的报导,而只是一个宣传工具。
由于遭到了很多关于「太美国中心」的指责,以及来自BBC和天空新闻的竞争,CNN国际现在为世界不同地区提供不同的新闻。
CNN在各地的新闻中心也聘请了很多当地记者,以确保能从更国际的观点来报导新闻。
在美国,CNN 则被保守派指责太过倾自由,而且在市场份额方面已经输给了福克斯新闻,目前是美国第二大新闻频道。
最著名的节目当属每晚的《拉里·金现场》,该节目是CNN(美国有线新闻网)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节目开播于1985年,播出不久,就成为了CNN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而拉里·金也成为了第一个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播出时间:每一到周六18:00,周日17:00。
如今我们依旧能在CNN领略这位从业50载、73岁高龄的世界最富盛名的王牌主持人风采。
拉里·金2007年与CNN续约4年,年薪1400万美元,成为了历史上身价最高的男性新闻工作者。
拉里·金的做访谈节目的特点在于:直接、有人情味以及随机性。
直接体现在他那单刀直入的提问方式,从来都不拐弯抹角;虽然他的提问通常一针见血,却不会显露咄咄逼人的气势,反而是温文尔雅,注重受访者的感受;而随机性则在于他并不会在访谈之前进行过多的准备,在访谈过程中随时组织自己的问题。
FOX:尽管FOX NEWS新闻台影响力正因为在政治与娱乐之间得不到平衡而越来越得不到观众的信赖,但是它仍然是现在美国收视份额最高的电视新闻频道。
FOX NEWS的政治立场偏向保守中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最早揭露美军虐囚丑闻的,正是FOX 的新闻节目。
比起真人秀,FOX NEWS充分利用了它24小时不间断新闻频道的优势,因此除了常态的新闻报道之外,FOX也会做脱口秀节目。
传媒经典案例1. 苹果公司的广告苹果公司在传媒领域有许多经典案例,其中最著名的是1984年的苹果电视广告。
这则广告以乔布斯为导演,展现了一种反叛主义的主题,暗指传统的计算机产业被苹果公司的创新所颠覆。
这则广告在播出后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成为传媒史上的经典之作。
2. 纽约时报披露维基解密秘密文件2010年,纽约时报、卫报和德国《明镜周刊》共同披露了由维基解密泄露的美国外交电文和军事文件。
这些文件暴露了美国政府在全球各地的秘密行动和外交政策,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这个案例不仅揭示了传媒的调查报道力量,也引发了对言论自由和政府透明度的讨论。
3. CNN报道海湾战争1990年,CNN成为首个在实时直播中报道战争的电视新闻机构。
CNN的记者在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沙漠中设立了直播基地,向全球观众传递了实时的战争信息。
这一报道方式改变了传媒行业的格局,提高了电视新闻的实时性和全球覆盖范围。
4. 脸书与剑桥分析数据泄露事件2018年,脸书与英国数据分析公司剑桥分析之间的数据泄露丑闻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争议。
剑桥分析通过脸书的用户调查数据,为政治活动家和选举竞选人提供了定制的选民操纵策略。
这一事件揭示了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在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性,并引发了对社交媒体平台监管的讨论。
5. 华盛顿邮报的“沃特戈特案”1972年,华盛顿邮报的两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揭露了尼克松政府的捕水门事件。
他们通过长时间的调查报道和保密消息的揭示,最终揭开了政府内部的丑闻和腐败。
他们的报道不仅导致了尼克松总统的辞职,也树立了新闻媒体揭露政府丑闻的权威地位。
CNN案例分析:一、大环境、大趋势分析1、地理因素CNN的地理因素是十分有利的。
这是因为美国地域辽阔,无线网络无法覆盖的地方就存在有线网。
虽然亚特兰大不是美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但是公司总部在纽约有新闻采集处,可以削弱这一缺陷。
尤其是亚特兰大的运动历史悠久,有利于做有线台,进行体育活动的转播。
此外,亚特兰大的基础设施中包括许多有线台和闲置的频道,有很好的资源。
2、政治因素六、七十年代,越战失败后,美国人产生了一种情绪——美洲人的美洲,既只关心自己的国家,而不关心其他国家,因此美国人对本国新闻有一种非常认同的情结,逐渐兴起对国家新闻、国内新闻的关心,形成美国人喜欢看新闻的热潮。
此外,美国人对政府的可信度也产生了一种怀疑,希望产生一个独立、客观的电视台。
尤其是发生水门事件、尼克松总统下台后,人们对政府更加不信任,而且新闻从业人员的地位大幅度提高,因此透纳备受欢迎。
电视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广告媒介,比电台广告、报章广告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美国是一个言论比较开放的国家,新闻有比较大的自由;70年代,美国有线台建立,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也取消了跳蛙的决定(“跳蛙”的规定,是指限制有线电视系统挑选在本地市场以外地区开播的独立电视台。
在这项规定之下,有线电视系统只能在附近城市选择两、三个非本地的独立电视台。
这项规定的作用在于限制“超级”电视台的出现,“超级”电视台意指能将信号输送到全美各市场的电视台。
)。
FCC同时放宽了接收卫星信号的碟形天线的最小尺寸。
3、社会文化因素(1)人口结构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社会产生了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婴儿潮,四、五十年代的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上升。
这一代婴儿到了七、八十年代恰好是三十岁左右,正是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新闻传播的重点。
这代人的受教育程度通常都比较高,有能力独立自主,可以根据工作地点进行迁移,很多人居住在大城市,有许多看电视的机会。
他们工作繁忙,晚上迟归,希望随时看到定点播出的电视节目。
屏幕不相隔——CNN的内幕新闻
佚名
【期刊名称】《传媒观察》
【年(卷),期】1993(0)3
【摘要】美国南部亚特兰大的CNN是一个由12架巨大的卫星天线守护的电视庄园,它不仅以一天24小时不停地播放新闻而著称于世,而且还是一个开放的,别具一
格的透明的媒介世界。
走进CNN中心大楼,宛如来到美国航天航空局的一个控制
中心。
从高处俯视,它和谐美妙,
【总页数】2页(P61-62)
【关键词】内幕新闻;CNN;卫星天线;美国航天;美国南部;控制中心;太空时代;现场报道;游览胜地;玻璃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6.2
【相关文献】
1.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看美国CNN新闻中的对华报道——以CNN关于中国新疆乌鲁木齐暴力事件的新闻报道为例 [J], 隋俊俊
2.电视新闻的制胜策略——读《狐狸也疯狂——福克斯电视网和CNN的竞争内幕》[J], 孙卫华;白丽
3.基于CNN的可见光屏幕通信识别与解析机制 [J], 刘文楷;徐一鸣;武梦龙
4.基于LBP的屏幕内容图像评价CNN模型 [J], 李瑞东; 刘海; 杨环
5.特朗普骂CNN报假新闻,实际却是CNN的救世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NN在国际传播中的经验及启示CNN在国际传播中的经验及启示CNN又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由特纳广播公司(TBS)董事长特德·特纳在1980年6月创办于美国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在全美8600万个家庭和89万个宾馆房间可以收看到CNN,全球212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10亿人可以收看到CNN。
CNN还是美国第二大新闻频道,目前为时代华纳所有。
20多年来。
CNN凭借覆盖全球的国际重大新闻现场直播报道,不仅形成了影响新闻界、政治界、经济界的“CNN现象”,而且还在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和传播效果等几个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一在传播内容上,CNN将传统传媒处于支配地位的“国际新闻”,作为最重要的主题即时广泛的传播;从含义结构论出发,CNN第一次使受众强烈地感受到“地球村”的符号含义和观念指向。
二在传播渠道上,CNN首次印证了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预言的,传播工具在未来的三大特征,即信息高速度一CNN对重大国际新闻即时现场播报;复杂的科技含量—CNN 首次使用卫星、移动式接受天线、有线电视网;大量的机器设备一CNN的电子设备数量和规模远远超过传统的电视传媒:第一次实现电视网不间断地向全球24小时播出。
三在受众上,CNN第一次在较大范围内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实时需求,其精英受众的理论和实践,拓展了美国传播学者M·梅弗勒关于受众选择性和首因效应的理论。
CNN在海湾战争等重大国际事件中的独家新闻现场直播,在很大程度上演绎出以精英受众为主的从众现象,并造成“先入为主”的受众认同效应。
四在传播效果上,由于CNN现场直播重大国际事件,往往直接影响许多事主国家尤为美国统治集团做出重大决策。
此外CNN作为第一个全天候24小时报道的新闻频道。
自1980年起为新闻频道的后来者们树立起了一种范式,即它不仅开创了随时随地在电视屏幕上展示新闻事件的全新报道方式,而且把传统的新闻报道推到了“全球化新闻”的新境界。
这种国际传播模式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空前的广泛性、密切了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及时的接收了来自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反馈。
CNN国际新闻的传播策略凭着遍布全球重要城市的记者站的努力,CNN(美国有线新闻网)每天都能获得并及时播出充沛的新闻和信息,它已经超过英国路透社,跃升为举世最大的新闻收集、播出机构。
2001年9.11事件、2003年伊拉克战争,CNN 国际新闻报道都成为国际电视传媒的主要新闻来源。
其传播策略引起国际传播学界的广泛关注。
一、受众理论:精英受众是CNN受众理论的核心CNN总裁特德·特纳在创办新闻网之初,就十分明确首批受众主要是政治家、企业家和中产阶级,在初始阶段不惜一切代价扩大订户。
他宣告,“有线新闻网开播第一个月后,我们会有超过300万观众,超过《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和《华盛顿邮报》销量的总和”。
其实,CNN开播当月,订户就达到170万。
为了扩大在精英受众中的影响,特纳采取了超乎寻常的做法。
一是设法占有首都华盛顿的精英电视市场。
他投资替美国参议院装上了卫星天线,并连接到每个议员的办公室。
二是在世界各国提出免费为政府首脑供应新闻有线网的电视转播播出,结果全球超过100个国家的首脑接受了这个“小小的服务”,随之而来的是各国政府的外交、情报等与首脑关系密切的部门不得不成为CNN的收费用户。
三是低价在各国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安装CNN 新闻网接收解码器,使常年在外奔波的政界和商界成功人士在第一时间了解美国和全球的重大新闻。
CNN的精英受众的定位,使CNN的国际报道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从区域到全球。
CNN发端于美国南部的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
创始初期被美国三大广播公司排斥在重大新闻采访之外,甚至白宫也拒绝CNN的采访。
这个被三大广播公司蔑称为“南部的小台”的CNN,在开播的当年,即使在总部所在地亚特兰大,也只有12万订户,而CNN在10年后拥有了全美三分之一的2000多万用户,并在全球拥有4000多万用户,受众超过美国本土人数。
二是从广播到窄播。
三大广播网为代表的美国电视传媒的节目安排,一般分为4个部分,新闻类、娱乐消遣类、生活服务类和影视剧类,其中新闻常规在早间和晚间播出各30分钟,其他三类节目占据屏幕的绝大多数时间。
CNN创始人特德·特纳:充满矛盾的成功者作者:风语来源:《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14年第01期【人物档案特德·特纳】特纳,全美最大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创办者。
他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天候24小时滚动播送新闻的频道,这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国际电视频道。
1991年《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2001年担任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副董事长,个人资产高达48亿美元,在美国超级富豪中排名第26位。
1991年1月16日,美国,伊拉克,所有的眼光在这里聚焦。
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行动已经开始。
美国开始对巴格达实施空袭,空袭后3小时内,巴格达对外通讯中断,CNN的驻巴格达记者成为全世界唯一的消息源。
从那天夜里起,CNN一直连续17个小时昼夜报道巴格达遭到空袭的情况。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韦伯斯特通过间谍卫星获悉伊拉克发射了“飞毛腿”导弹的消息,他马上把这个信息告诉了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斯考克夫特。
斯考克夫特问韦伯斯特:“它会落在什么地方呢?”“打开电视看看,看CNN说它落在什么地方。
”韦伯斯特满怀信任地说。
这就是CNN,在那一刻,世界记住了它和特纳的宣告:“即使到了世界末日,CNN也要现场转播那一刻。
”建立自己的传媒王国1938年12月19日,特德·特纳出生于美国辛辛那提。
由于母亲带着妹妹跟当海军的父亲四处奔波,特德·特纳一直独自在家乡的寄宿学校生活。
不过,孤独的生活不但没使幼小的他消沉,相反,他继承了父亲那外向的性格和母亲的美貌。
出于小孩子希望引起父母关注的幼稚心理,小特德·特纳整天调皮捣蛋,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
结果和他期望的恰恰相反,粗暴的父亲对他的胡闹经常报以拳脚,让他吃尽苦头。
由于逆反心理作怪,特德·特纳从此变本加厉,荒废学业。
在大学二年级,被校方“中止学业”后,特德·特纳索性直接退学,回家和父亲一起做广告生意。
特纳的父亲虽然经常打他,不过也挚爱这个独子。
国际电视的开创者: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作者:刘笑盈来源:《对外传播》2009年第07期2008年,也许没有那一个外国媒体像CNN一样为中国人所熟知。
由于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报道中,出现了CNN主持人卡夫蒂的辱华报道,随着上千万网民的抗议及“做人不能太CNN”等网络流行语的出现,CNN在中国的名气大增。
发展简史与现状CNN的全称为美国有线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1980年美国新闻界狂人泰德·特纳在亚特兰大创办了全天24小时提供新闻节目的有线电视网——CNN。
20世纪90年代,CNN开始进入发展高峰。
特别是1991年春天开始的对海湾战争的连续独家报道,使CNN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最快消息来源。
一时间,人人争看CNN的电视新闻,其他电视新闻机构也纷纷转播CNN的电视新闻节目。
许多体育迷居然不看体育节目而改看CNN有关海湾战争的新闻报道,创造了世界电视史上几天内几乎无体育节目观众的奇迹。
CNN占尽风头,自此一跃成为享誉世界的头号电视新闻媒体。
《时代》杂志还因此将泰德·特纳评为该年度的“风云人物”。
CNN的风头之劲以至于还出现了CNN效果一词。
CNN效果是指电视现场及时进行全球传播,由此导致对国家政策的影响。
由于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1992年的美国出兵索马里行动中,CNN的报道扮演了重要作用。
1994年4月美国国会众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专门开会讨论电视转播与对外政策的互动,会后产生了“CNN Effect”这个词。
媒体的作用超出了传播的意义。
1996年,特纳有线电视公司并入时代华纳公司。
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宣布以1650亿美元收购时代华纳公司,CNN则在其旗下继续发展。
CNN总部设在美国亚特兰大市,目前有员工近4000人,其中海外记者上千人,这在所有国际电视台中是最多的。
CNN有40家海外新闻机构和近900家附属电视台,在全球拥有30多个演播室,同时还有600个新闻网点为它提供节目。
CNN的“神话”作者:李小川来源:《视野》2008年第12期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时,全世界的观众都领略到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推出的有关战争情况的“24小时实时新闻”电视节目。
海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的最高领导人,美国的布什总统和伊拉克的萨达姆总统,都通过CNN电视不仅向对方传达信息,并且还通过观看CNN电视节目了解战争状况。
由于CNN电视新闻的时效性以及滚动播放,一时间,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百姓都把CNN当作当今世界报道国际事件和新闻速度最快、内容最新的信息来源。
很快,CNN电视台的国际新闻就被广泛称为领导全球新闻的领袖。
结果,具有60多年历史的英国BBC不得不推出“BBC环球电视服务”节目,以便同CNN电视台的国际新闻节目争夺国际电视市场。
世界媒体大亨默多克新闻集团也把他下属的SKY、STAR和FOX三个频道的新闻合在一起,组建庞大的新闻电视网来与CNN抗争。
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在众多的国际政治事件中,CNN电视台的国际新闻对各国的外交活动显得越来越具有影响力,以至于有政治家将CNN说成是“联合国15国成员组成的‘安全理事会’中的第16个成员”。
还有人将CNN电视比喻成“外交掮客”或“电视外交大臣”。
美国前国防部长施莱辛格说,在后冷战时代,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受制于“情绪与形象”。
在这个时代,政策,特别是在民主国家,越来越受制于电视屏幕闪烁的画面。
美国媒体不再仅仅是观察者和信使,它们现在成了政府中的主要演员。
处在新闻实时报道中的人是没有时间思考的,政府作出反应的时间被压缩了,CNN 24小时广播改变了每日新闻周期的观念、处理突发事件的节奏。
总之,CNN在国际政治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政治家对它潜在的影响和力量也表现得越来越重视。
在当今世界,仿佛哪里有了CNN电视镜头,哪里就有新闻故事;反之,哪里没有CNN电视镜头,哪里就没有新闻故事。
显然,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和议程或多或少都要受到新闻媒体的影响,于是,“CNN效应”的神话诞生了。
透视CNN与BBC探寻中国对外传播之路苏静媛【摘要】1980年成立的CNN由一个南方的小台成为了影响世界的传媒巨子.1922年成立的BBC,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了当今世界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组织.他们的对外传播都有着适合自己独特的特点,才使他们获得如今的成功.而屹立于东方的中国也在探寻着适合自己发展的广播电视发展之路.【期刊名称】《中国传媒科技》【年(卷),期】2013(000)008【总页数】2页(P122-123)【关键词】CNN;BBC;对外传播;中国对外传播【作者】苏静媛【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1 对外传播的环境分析而对于不同国家的人们来说,语言、宗教、社会环境、国家性质都不同,要进行交流就显得更加的困难了。
如果需要让国外的公众了解与认识到我们国家,塑造中国在他们心中的形象,推进中华文化的影响,那么我们就需要通过积极而又有效的方式给世界传播我们的文化。
而传播文化不是人与人交流那么简单,我们需要一个媒介来进行文化传播,纸媒与广播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了,避免不了的会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阻碍,而电视媒体覆盖面比较广,类型形式丰富,视与听上都能带来满足,因此使得电视媒体更有理由成为对外传播的主要途径。
在《传媒效果概论》一书中,作者这样写道:“电视已成为美国(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大众的学习课堂。
它既是社会生活的镜子同时也引导社会生活。
它最初是我们的故事讲解员,而现在它已成为流行文化图像信息的主要发布者。
电视给我们展示生活并告诉我们有关生活的信息-人、环境、竞争、权利和命运。
它讲述了好的和坏的、高兴的和沮丧的、强大的和弱小的人或事,让我们了解相关的事物,以及什么是成功和失败。
[1]”对外传播的最终目的都只有一点,那就是让世界了解自己。
而面对这纷繁多样的世界,中国的电视媒体如何让人家注意到自己,怎样把吸引力放到最大,还是一个值得探寻的道路。
2 CNN与BBC概况2.1 CNNCNN,全名为Cable News Network,它成立于1980年,现如今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并且也是专门播放新闻的电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