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俄亥俄州的获奖者
- 格式:doc
- 大小:9.50 KB
- 文档页数:1
1901年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B%D5%C0%FB %26%238226%3B%C6%D5%C2%C0%B6%E0%C4%B7&in=28331&cl=2&lm=-1&pn=2&rn= 1&di=8141983410&ln=1&f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fb=0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1839年—1907年),法国第一个以诗歌著称的天才作家。
原名勒内·弗朗索瓦·普吕多姆。
苏利·普吕多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普吕多姆从抒情诗转而创作哲理诗又最终转向散文,他认为自己是在转向更伟大更有意义的工作。
他的众多读者一致称他为那一时代至高无上的、最重要的哲理诗人,因为诗人的世界观基于该世纪的科学新发现之上。
1903年比昂斯滕·比昂松(Bjørnstjerne MartinusBjørnson)比昂斯滕·比昂松(Bjørnstjerne MartinusBjørnson)(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
主要作品有剧作《皇帝》、《挑战的手套》,诗集《诗与歌》等。
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1904年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法国诗人。
注:本文由水木社区BBS世纪清华版(TsinghuaCent)整理,各项资料来自清华大学网站、清华大学新闻网、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网站和水木社区BBS世纪清华版等。
正文:本文将系统总结2009年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师生校友荣获的各类学术和社会荣誉、学科竞赛成绩以及学校在教学科研领域中获得的各类成果。
限于篇幅,在关于各类获奖成果的统计中,本文仅统计获得过一等奖、金奖(国家科学技术奖除外)以上的成果(绩)。
一.最高学术荣誉●2012年2月,我校建筑学院吴良镛院士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良镛院士是我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曾获联合国世界人居奖、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和荷兰克劳斯亲王奖等多项荣誉。
●2012年1月,化学系邱勇教授等完成的―有机发光显示材料、器件与工艺集成技术和应用‖项目获得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此外我校还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之首。
二.当选院士/会士/工程设计大师、工艺美术大师●2011年6月,我校校友、加拿大BCTC公司首席工程师李文沅(1968年电机系毕业)当选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1年6月10日,我校建筑学院杨旭东教授(1988年热能系学士)当选为国际室内空气质量学会会士(fellow of ISIAQ Academy)。
●2011年6月27日,中国国家画院公布了我国16名首批中国国家画院院士名单,我校美术学院教授张仃、吴冠中、袁运甫和钱绍武当选首批院士。
●2011年7月20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选出6位2011年度会士,我校校友、天河二号总设计师廖湘科(1985年计算机系学士)和计算机系林闯教授(1977年计算机系毕业)当选。
●2011年8月,电机系教授何金良(1994年电机系博士)、梅生伟(1989年数学系硕士)和赵争鸣(1991年电机系博士)当选为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
・诺贝尔奖工作回顾・核磁共振成像_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介绍及研究进展洪远凯(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物理学系,北京100191)现代物质理论的基本前提是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其运动的核外电子组成,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原子是极小的粒子,其半径以A(10一om)表示。
如此之小的原子,以前是无法直接观察的。
不过,四年前,宾尼库克领导的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电子最微镜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以仓,lid录的分辨率清楚地观察到了原子世界,其观察原子的图像分辨率已达到0.6A。
利用他们研究出的电子显微镜能够分辨出硅晶体的单个哑铃形状的原子¨o(图1)。
圈1硅晶体原子成像物质世界中的基本单位主要是由原子组成的各类分子。
这些分子都很小,属微观范畴。
不管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其各类分子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性质。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方法研究它们。
原子的诸多性质吸引了包括物理学家在内的广大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兴趣,其研究结果不仅推动和发展了物理科学领域,而且应用到包括生命科学在内的广泛领域。
其中,基于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而发展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就是一个范例。
目前,核磁共振成像技术13趋成熟,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已经成为一项常规的临床医学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脑和脊椎病变以及癌症的治疗和诊断等领域。
2003年10月6日,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宣布,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C.Lauterbur)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得(PeterMansfield)(图2),以表彰他们在MRI领域的突破性成就。
在获息被授予诺贝尔奖时,劳特布尔曾幽默地说“我听到过各种猜测,但现实仍令我惊讶”。
曼斯菲尔德更坦率地说“我想每个科学家都希望有一天,他们可以被挑选出来获得这样一个荣誉。
由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与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共同成立“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建筑事务所”(SANAA ),将获得2010年“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
1、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2、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洛德-帕伦博(Lord Palumbo)表示:“他们的建筑风格,纤细而有力,确定而柔韧,巧妙但不过分;他们创作的建筑物,成功地与周边环境,及环境中的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一种饱满的感觉及体验上的丰富性;他们非凡的建筑语言,来自他们的协作过程,这个过程独一无二而又激动人心。
基于他们已完成的著名建筑和对新项目的期望,以及上述特色,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成为2010年度的普利兹建筑奖获得者。
”4、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5、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6、日本长野的O-Museum博物馆(1999)评审团称赞他们的建筑物的特色是“最少的材质面板”(minimal material palette)、“很少的细节”(spare details)、“流动的空间结构” (fluid spatial organization)。
7、日本长野的O-Museum博物馆(1999)8、日本东京的“克里斯丁-迪奥大厦”(Christian Dior Building, 2003 )9、日本东京的“克里斯丁-迪奥大厦”(Christian Dior Building, 2003 )“普利兹克奖”设立于1979年。
这是第三次由两位建筑师共同获奖。
10、荷兰阿尔梅勒(Almere)的“德昆斯特林剧院和文化中心”(DeKunstlinie Theater and Cultural Center, 2007 )11、荷兰阿尔梅勒(Almere)的“德昆斯特林剧院和文化中心”(DeKunstlinie Theater and Cultural Center, 2007 )12、德国埃森的“矿业同盟管理学院”(Zollverein School of Management 2006)西泽立卫现年44岁,是到目前为止获得“普利兹克奖”的最年轻的建筑师。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
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
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于1983年入选香港The Peak Club的设计竞标方案,获得广泛赞誉。
此后,她在柏林Kufurstendamm大街(1986年)、杜塞尔多夫的艺术和媒体中心(1989年)和卡迪夫湾歌剧院(Cardiff Bay Opera House)(1994年)的竞图中均获得一等奖。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在从事理论和学术研究的同时,在1979年自己开业,为伦敦伊顿广场(Eaton Place)设计了一幢公寓。
该作品于1982年获建筑设计金牌奖。
其他项目还包括为伦敦Bitar设计家具和室内装饰(1985年),在日本设计了几幢大厦,如东京的两个项目(1998)和大阪的Folly(1990年)。
1990年,哈迪德还为格洛宁(Gronningen)的视频艺术展设计展馆,1992年在纽约古金汉博物馆设计了"伟大的乌托邦"展览。
1988年-1989年,哈迪德受托设计莱茵河畔维尔城的维特拉消防站,建成后为汉堡、波尔多和科隆的港口服务。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于1983年开始在AA建筑学院展出大型绘画回顾展,此后其绘画作品一直在世界各地展出。
“康普顿—吴有训效应”作者:小时来源:《科学家》2015年第01期光学是一门拥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在西方对于光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欧几里得所著的《反射光学》。
而纵观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百年颁奖历史,与光学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获奖成果就有45项,占物理学奖约41%。
其中对于光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光的相干性、量子性和非线性这三个范畴。
1927年,阿瑟·霍·康普顿凭借“康普顿效应”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对量子力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康普顿效应1892年9月10日,康普顿出生在俄亥俄州伍斯特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曾任伍斯特学院哲学教授兼院长,大哥是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主任,后来成为了麻省理工学院院长。
也许是因为康普顿从小与大哥关系亲密,所以大哥成为了康普顿科学道路的引路人。
康普顿走上科学家的道路是从研究X射线开始的。
他早在大学时期的毕业论文中,就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见解,其大意是:在晶体中X射线衍射的强度是与该晶体所含的原子中的电子分布有关。
1923年5月,31岁的康普顿在《物理评论》杂志上以《X射线受轻元素散射的量子理论》为题,发表了他所发现的效应,并用光量子假说对其进行了解释。
他在文中这样写道:“从量子论的观点看,可以假设:任一特殊的X射线量子不是被辐射器中所有电子散射,而是把它的全部能量耗于某个特殊的电子,这电子转过来又将射线向某一特殊的方向散射,这个方向与入射束成某个角度。
辐射量子路径的弯折引起动量发生变化。
结果,散射电子以一等于X 射线动量变化的动量反冲。
散射射线的能量等于入射射线的能量减去散射电子反冲的动能。
由于散射射线应是一完整的量子,其频率也将和能量同比例地减小。
因此,根据量子理论,我们可以期待散射射线的波长比入射射线大”,而“散射辐射的强度在原始X射线的前进方向要比反方向大,正如实验测得的那样。
”这一简单的推理对于现代物理学家来说早已成为常识。
可是,在那个年代人们对于经典物理概念根深蒂固,加之康普顿的实验证据尚不完备,所以康普顿效应的提出遭到了人们的诸多质疑。
绿色化学和传统化学,环境化学的区别绿色化学更多的考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和自然关系的协调,是人类用环境危机的巨大代价换来的新认识,新思维和新科学,是更高层次上的化学。
绿色化学是研究与环境友好的化学反应和技术,特别是新的催化反应技术,如酶催化反应,膜催化反应,清洁合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而环境化学是研究影响环境的化学问题。
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的生成,是污染预防;环境治理是“末端治理”1995年3月1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设立“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 ,并于1996年在华盛顿国家科学院颁发了第一届奖项。
这是世界上首次出台的由一个国家的政府对绿色化学实行的奖励政策。
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共设立了变更合成路线奖、变更溶剂/反应条件奖、设计更安全化1995年,克林顿宣布设立“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
所设奖项包括变更合成路线奖,改变溶剂、反应条件奖,设计更安全化学品奖,小企业奖和学术奖。
奖励具有基础性和创新性,对工业生产具有使用价值的化学工业新方法和年第一届新技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成就。
1996,1997"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变更合成路线奖1997年,消炎镇痛要布洛芬的合成路线常规合成法:Boots公司Brown合成法:以异丁苯为原料,经F-C反应,Darzen 反应,水解,肟化,水解等六步。
原料的利用率只有40.03%新工艺:德国BASF和HoechstGO公司合资的BHC公司发明的新工艺,采用乙酰化,加氢和羰基化三步合成制得。
1996年,Monsanto公司从二乙醇胺为原料,经催化托请,研究出氨基二乙酸钠生产新工艺,改变了过去以氨,甲醛和氢氰酸为原料的两步合成路线。
2000年1更新合成路线奖由于医药产品一般较复杂,目前化学药品生产中的原子经济性反应很少,废物排放量很大,因此为大规模生产化学药品设计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和生产工艺是绿色化学工作者最富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之一。
THE PAUL G.ALLENFAMILY FOUNDATION 保罗·艾伦家族基金会第一章 基金会成立概况1成立时间:1986年2 背景基金会于2005年成立于美国华盛顿州,2004年,保罗·艾伦慈善基金会与艾伦艺术基金会,保罗·艾伦医学研究基金会,保罗·艾伦森林保护基金会,艾伦音乐基金会以及保罗·艾伦虚拟教育基金会合并为一家新的基金会,即保罗·艾伦家族基金会。
家族基金会由保罗·加纳德·艾伦(Paul G. Allen)和他的妹妹乔·林恩·艾伦(Jo Lynn Allen)共同建立,保罗·艾伦与1975年同比尔·盖茨共同建立了“微软帝国”,与艾伦小姐1986年共同成立了伏尔肯投资项目管理有限股份公司,并担任理事长,艾伦小姐担任总裁和首席执行官。
保罗·艾伦跨行业多方面投资于50多家公司,包括有限电视和通讯行业,体育行业,技术行业,航天行业,娱乐行业,生物技术行业以及石油和房地产。
保罗艾伦已承诺捐赠誓言,并保证将至少一半的财产捐献给慈善。
1)时代背景在美国,现代意义上的慈善基金会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的出现被人们称之为慈善事业的“革命”和“慈善工业”(philanthropy industry)时代的来临。
1889年6月,美国著名工业巨头安德鲁·卡耐基在《北美评论》上发表《财富》一文,认为富人创办基金会是为了向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上升的阶梯,标志着现代慈善事业新理念的出现。
1891年,约翰·D·洛克菲勒雇用弗雷德里克·T·盖茨为其全职慈善顾问,现代慈善基金会应运而生。
现代慈善基金会区别于以往慈善事业的主要特征是,它们以永久存在的受托人委员会或理事会为依托,以私有性质的公司制管理方式服务于公共利益,使原来相对零散的慈善捐赠演变为合理化、组织化、职业化的公益事业,注重探索社会问题的根源,从而把援助弱势群体的公益性努力建立在科学而理性的基础之上。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02年物理学奖,由三位物理学家分享,他们是美国的里卡多·贾科尼(Ricardo Giacconi)(获得一半奖金)、雷蒙德·戴维斯(Raymoud Davis)和日本的小柴昌俊(Masatoshi Koshiba)(分享另一半奖金)。
贾科尼领导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宇宙X射线探测器,开辟了X射线天文学的研究领域,随后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戴维斯和小柴昌俊分别在探测太阳中微子和大气μ中微子时,获得了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结果。
里卡多·贾科尼(Ricardo Giacconi,1931—),出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在米兰长大。
1956年在意大利米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后到美国,在印第安那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从事高能物理博士后研究,于1959年加盟美国科学与工程公司(ASE)。
他创建了一个空间科学小组,最终设计出第一台X 射线望远镜,并于1962年搭载火箭升空,发现了第一颗X射线星:Sco X-1。
这一发现成为X射线天文学的开端,导致了UHURU、Einstein和Chandra等一系列X射线卫星的发射。
他发现了宇宙X射线背景、许多现在被认为隐藏着黑洞的双星,以及星系团的大质量X射线区域。
贾科尼是发展X射线、紫外、光学和射电4个天文学领域中最大望远镜的领袖人物。
他在现代天文观测领域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雷蒙德·戴维斯(Raymoud Davis,1914—2006),出生于美国华盛顿。
1942年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后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系名誉教授。
戴维斯1于2006年在纽约逝世,享年92岁。
小柴昌俊(Masatoshi Koshiba,1926—2020),出生于日本爱知县丰桥市。
1951年毕业于东京大学。
随后,他移居美国,1955年在罗切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在芝加哥大学工作了三年之后回到东京,此后一直任教于东京大学。
唱片之最世界上最早的唱片世界上第一张唱片是由美国工程师埃米尔·别尔利赫尔于1888年录制而成。
这张唱片现存于美国华盛顿国家博物馆里。
早期的唱片中间有两个孔,唱针由里向外转动。
唱片只录一面,背面贴有文字说明卡。
最早的扬声器和电动留声机1898年英国伦敦的霍雷斯·肖特获得专利的“奥格泽特弗恩”扬声器,是世界上最早的扬声器。
这个扬声器利用了压缩空气的装置。
最早用扬声器放大装置来代替耳机的电动留声机,是1925年美国俄亥俄州达比由克的布朗兹维克公司制造的布朗兹维克·帕纳特罗普的留声机。
最早的爵士乐唱片世界上最早的爵士乐唱片是1917年3月7日开始销售的。
这张唱片一面录有《新奥尔良爵士乐队歌曲》,另一面录有《紧张、坚定的一瞬》。
演奏者是尼克·拉罗卡的原新奥尔良爵士乐队,由美国新泽西州卡姆登的皮克塔公司出版。
最早的歌剧唱片1896年,法国帕台·弗雷贝公司开始销售世界上最早的歌剧唱片,这是一种圆筒型唱片,灌录录音的均是当时著名的歌剧演员。
1903年,格拉莫冯公司的弗雷德·盖斯巴格,在意大利米兰录制的《丑角》,是世界上最早的歌剧全曲唱片,由歌剧作者列昂卡瓦洛亲自担任指挥。
最早的镀金唱片美国的格伦·米拉乐团演奏的歌曲《卡达努加·秋·秋》,在1941年摄制的美国电影《桑·巴雷小夜曲》中曾使用过。
同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销售这首歌曲的唱片,仅出售几个月就达到了100万张。
为此,美国无线电公司特别制作了一张镀金的唱片赠给格伦·米拉乐团,以资庆贺。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张镀金唱片。
最早的金唱片金唱片是西方国家专门为了奖赏灌制唱片的歌唱家而设制的。
某张唱片只要卖出了100万张,那么第100万张就称为“金唱片”。
当然,歌唱者所获的这张“金唱片”并非金质,只是一种荣誉。
世界上第一张金唱片录制的是列昂卡瓦洛(1858-1919)所作的歌剧《丑角》中的一段咏叹调,是由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恩里科·卡鲁索(1873-1921)演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