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课件:第六章:消化系统(食管胃肠道)
- 格式:ppt
- 大小:22.43 MB
- 文档页数:66
第六章消化系统第一节:食管和胃肠道一、检查技术(一)X线检查1.X线平片:急腹症、异物2.钡剂造影检查:主要用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方法a.食道、胃、十二指肠: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禁食禁水,肠梗阻禁用,便秘慎用)b.小肠:口服造影、导管灌肠造影c.结肠:钡剂灌肠检查(多采用气钡双重,注射山莨菪碱)(二)超声检查:由于物理特性少用于消化道检查(三)CT检查:1.平扫、增强扫描:显示管壁厚度及周围淋巴结2.CT小肠造影检查:小肠灌肠后平扫和增强3.CT仿真内镜检查:主要用于结肠病变(四)MRI检查:1.上腹部常规检查:胃癌分期2.MR小肠造影检查:小肠灌肠后检查3.盆腔MR检查:直肠肿瘤分期、术后评估二、正常影像表现(一)食管1.X线造影检查:正位观察:主动脉弓和左主支气管压迹。
右前斜位:在其前缘可见三个压迹,由上到下为主动脉弓、左主支气管和左心房压迹。
在老年,明显迂曲的降主动脉可在食管下端后缘造成另一个压迹。
2.CT检查:食管厚度3mm3.MR检查:食管壁信号强度与胸壁肌肉相似(二)胃与十二指肠1.X线造影检查:a.胃的形状;b.轮廓;c.粘膜皱襞;d.蠕动和排空胃分为:胃底、胃体、胃窦三部分及胃小弯和胃大弯。
胃底立位时内含气体称为胃泡。
(三)小肠空肠位于左中上腹,富含环状皱襞,且蠕动活跃,常显示为羽毛状影像。
回肠肠腔较小,皱襞少而浅,蠕动不活跃,轮廓光滑。
末段回肠在右下通过回盲瓣与盲肠相接。
空肠与回肠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长度约5~7米。
小肠的蠕动是推进性运动,空肠蠕动迅速有力,回肠蠕动慢而弱。
服钡后2~6小时钡剂前端可达盲肠,7~9小时小肠排空。
(四)结肠结肠分为盲肠、升横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等,长度约1.5米。
盲肠位于右髂窝,与阑尾相连。
升、降结肠,位于两侧结肠旁沟,结肠袋是造影的特征性表现。
阑尾在造影时可以显示,粗细均匀,边缘光滑,柔软易移动。
三、基本病变表现(一)X线造影检查(看课本P164)管腔的改变:狭窄、扩张。
2023消化系统-医学影像学课件汇报人:•消化系统概述•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消化系统疾病的医学影像学表现与诊断•典型病例分析目•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结论与展望录01消化系统概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食道食道是将食物从口腔传输到胃的管道。
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入口,含有唾液腺和牙齿。
胃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部分之一,可储存食物并与胃酸混合,通过机械和化学作用将食物分解为半液态物质。
大肠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末端,可吸收残余水分和形成粪便。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通过肠液、胰液和胆汁等进一步分解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通过咀嚼和胃肠道肌肉的收缩运动将食物混合、磨碎,使其更易于消化。
消化系统的生理过程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的酶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分子,以便更易于吸收。
化学性消化通过小肠壁上的细胞将营养物质从消化液中转运到血液中,并输送到全身各处。
吸收肿瘤性疾病如胃癌、结直肠癌等,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进行诊断。
炎症性疾病如胃炎、肠炎等,通常通过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进行诊断。
功能性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通常通过症状和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后进行诊断。
消化系统疾病的分类与诊断02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医学影像学是一种利用非侵入性方法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的学科。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从早期的X线成像到现代的CT、MRI和超声等技术,医学影像学在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医学影像学的概念和发展X线是一种电磁波,可穿透人体组织,通过感光胶片或数字化成像设备获得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
X线成像原理及CT、MRI等技术X线成像原理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利用X线旋转扫描人体,并通过计算机重建层状图像,以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细节。
CT成像原理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并收集其信号,以重建图像。
MRI成像原理医学影像学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医学影像学可用于诊断胃肠道炎症、溃疡、肿瘤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