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骨科冲击波原理和生物学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冲击波治疗原理以冲击波治疗原理为标题,我们将介绍冲击波治疗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冲击波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利用高能量冲击波来治疗各种疾病。
冲击波是一种机械波,它的能量可以通过发生器产生,并通过传导介质传递到患者体内。
冲击波的能量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疾病的治疗需求。
冲击波治疗的原理是利用冲击波的机械效应,对人体组织产生一定的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冲击波的机械效应主要包括压力效应、剪切效应和热效应。
当冲击波通过体内组织时,会产生压力差,从而刺激细胞和组织的代谢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此外,冲击波还能产生剪切力,使组织发生微小位移,从而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同时,冲击波还能产生局部热效应,使细胞和组织受热,从而促进细胞的活力和再生能力。
冲击波治疗在医疗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
冲击波能够通过破坏结石表面的结构,使结石被击碎成小颗粒,从而便于排出体外。
这种治疗方法不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此外,冲击波治疗还可以用于治疗骨折、肌肉损伤、关节炎等疾病。
通过刺激组织修复和再生,冲击波能够促进骨骼和软组织的康复。
除了在泌尿系统和骨骼系统方面的应用,冲击波治疗还可以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冲击波能够刺激心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促进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此外,冲击波治疗还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虽然冲击波治疗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它也有一些限制和风险。
首先,冲击波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疾病,具体应用范围需要经过临床医生的评估。
其次,冲击波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疼痛、出血、感染等。
因此,在进行冲击波治疗之前,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评估和咨询,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冲击波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利用冲击波的机械效应来治疗各种疾病。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泌尿系统结石、骨骼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冲击波临床应用文献回顾分析
冲击波临床应用文献回顾分析
前言:
冲击波疗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多个医学领域。
本文对冲击波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分析,旨在总结冲击波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一、冲击波基本原理及机制
1.冲击波的定义与产生原理
2.冲击波在组织中的作用机制
3.不同参数对冲击波疗效的影响
二、冲击波在泌尿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冲击波治疗尿路结石的疗效评价
2.冲击波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临床应用
3.冲击波治疗尿道狭窄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估
三、冲击波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
1.冲击波治疗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进展
2.冲击波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评估
3.冲击波治疗骨缺血性坏死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四、冲击波在皮肤修复与美容领域的应用
1.冲击波在伤口愈合中的促进作用
2.冲击波在瘢痕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3.冲击波在体外去除纹身中的疗效评估
附件:
1.引用文献清单:列出本文中引用的文献及相关信息
2.图表附件:包括本文中使用的图表及其源数据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冲击波疗法: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产生冲击波,对组织进行治疗或修复。
2.临床应用:指冲击波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3.疗效评价:对冲击波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4.安全性评估:对冲击波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冲击波骨关节炎原理
冲击波治疗骨关节炎,说白了,就好比给关节做个深层次的“按摩”,但它不是用手按,而是用一种特殊的能量波。
这种能量波进入体内后,会发生几个神奇的变化:压力按摩:就像用力敲击肌肉,只不过这个“敲击”是由能量波带来的,而且能直达骨头附近。
这种“敲击”会让那块地方的细胞活跃起来,加速自我修复的过程,好比叫醒沉睡的细胞,让它们快点干活儿修修补补。
细胞“唤醒”:冲击波能让细胞壁忽紧忽松,就像开关门一样,使得营养物质和药物更容易进入细胞内部,同时把坏东西挤出去,这样就能减轻炎症,抑制疼痛信号的传播。
微爆破清理:想象一下水下爆炸形成的水流,冲击波也能在体内制造类似的微型水流,这能帮助改善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把堆积的垃圾清理掉,同时刺激新生血管生成,这对于受伤部位的恢复相当有利。
疼痛阻断:冲击波还能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减弱疼痛信号的传递,简单说就是能让疼痛感减轻,让你感觉舒服多了。
对于骨关节炎,这种治疗就像给疼痛、肿胀的关节洗洗澡、揉揉肩,让关节周围的组织逐渐恢复健康,软骨磨损也能得到一定的缓解。
另外,冲击波还能刺激骨头自己生长愈合的能力。
总之,它是一种不用动刀就能有效对付骨关节炎的高科技治疗方法。
骨科体外冲击波疗法的原理、设备与应用(一)关键词:骨科体外冲击波疗法孙西钊本文作者孙西钊先生,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冲击波研究与治疗中心主任医师、教授。
一前言冲击波是一种高能机械波,也称作激波,可归为量子物理的研究范畴。
冲击波是物体在高速运动或爆炸时引起介质强烈压缩并以超音速传播的过程。
对于冲击波的应用性研究起源于前西德,最初只是出于军事目的。
1963 年,前西德的多尼尔公司从事航天与航空的物理学家在研究航天飞行器材料损伤的机制时,发现了冲击波的影响。
当雨点坠落在飞行器的瞬间,反弹时的压强极高,并可产生一种冲击波。
虽然物体表面完好无损,但远离撞击点的深处却已产生裂隙,久而久之造成局部的金属疲劳。
另一实例是,当炮弹击中坦克炮塔时,内部机组人员往往会罹受各种损伤,主要原因是伤员的位置与冲击波穿透炮塔的入点和分布有关。
这些奇特现象启发了人们利用在体外产生的冲击波治疗体内的疾病。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于1980 年问世,在随后短短的几年里,这种风靡全球的革命性治疗方法几乎彻底取代了尿路结石开放式手术,成为治疗该病的“金标准”。
如今,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大约90%的结石单用ESWL 治疗; 约有6%联用ESWL和体内碎石(经皮肾镜碎石或经输尿管镜碎石)治疗; 约有3%单用体内碎石治疗; 而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治疗已不到1%。
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巨大成功,也激励着人们去研究利用高能冲击波治疗其它疾病。
其中,体外冲击波疗法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体外冲击波疗法主要用来治疗运动系中的某些骨骼和软组织疾病。
1986 年,动物实验首次证实,高能冲击波可激活成骨细胞,从而促进新骨形成。
当时,德国的Gerold Haupt 等用人工性肱骨骨折的大鼠为模型,单用冲击波治疗,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Valchanov 报道了《应用高能冲击波治疗骨折愈合延迟与骨不连》一文,在这项临床研究中,79 例假关节患者经高能冲击波治疗后,有70 例实现了骨愈合。
冲击波治疗在骨科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冲击波治疗在骨科临床上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8年1-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385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冲击波治疗,其中疾病类型有肩周炎、网球肘、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腱鞘炎,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有效率提高。
结论:对于骨科疾病患者,采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其具有较好的软组织穿透能力,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冲击波;骨科疾病;疼痛感;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6-0117-02体外冲击波是一种机械性脉冲压强波,是通过空气或是气体进行的传播,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安全性[1]。
我们应在临床上不断的探索治疗骨科的方法与治疗效果,给予患者更多的治疗舒适度,为探究将何种治疗方式应用于此类疾病患者可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
特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385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385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20例,女性患者180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为(67.98±5.73)岁。
骨科疾病肩周炎100例、网球肘190例、足底筋膜炎50例、跟腱炎25例、腱鞘炎20例。
1.2 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冲击波治疗,德国Ems冲击波疼痛治疗仪每次每个部位2000次,治疗后病变位置敷冰20分钟。
3天内该位置禁止使用热疗。
一个星期内,尽量减少运动量。
一个星期治疗一次。
一个疗程3~5次。
根据每位患者的疼痛部位不同,选择软组织较厚的部位进入治疗。
应用冲击波治疗时,采取弹道原理,治疗疼痛时,应用冲击波治疗可改善刺激点所影响区域的功能障碍,将代谢产物分解,阻止疼痛感向心传导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激痛点的选择需要临床医生来确定,对于一些更深的组织,也可应用冲击波来定位。
低能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护理体会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是采用液电能量转换及传导原理,造成不同密度组织之间产生能量梯度差及扭拉力,产生裂解硬化骨、松解粘连、刺激机微血管再生、促进骨生成等作用,Haist等认为冲击波损伤了痛苦感受器,抑制其发出高频脉冲,不传递痛苦信号,此外,冲击波也能引起细胞四周自由基的转变而释放出抑制痛苦的物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具有非侵入性、组织损伤小、疗效牢靠等很多优点⑴,已成为治疗骨科疾病的常用方法。
治疗方法:应用江苏欣远生产的ESWO骨科冲击波治疗机,将探头水囊置于局部痛苦点,且用超声波进行痛点定位,辟开重要血管及神经走行进行冲击治疗,工作电压8T2KV,冲击次数3-5次,每次间隔5-6天,每次冲击剂量800-1500次,冲击频率60-90次/分,每次冲击10-15分钟⑵。
治疗过程中停用一切止疼药物。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年8月一2009年5月在我院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软组织损伤性患者449例,男206例,女243例,平均年龄49.5岁。
护理组294例,非护理组155例,护理组按要求进行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心理、生理的护理及治疗后的4-12周跟踪调查;非护理组只依据医嘱进行治疗及治疗后的4-12周跟踪调查,从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由于护理组有治疗前、后的护理指导,患者能够依据治疗要求主动协作治疗,效果明显,而非护理组,由于没有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及指导,治疗效果就没有那么明显,病情反复、有些还有反弹,治疗效果差。
采纳视觉模拟痛苦程度分级法(VAS),即用一条IOCnI长的直线,两端标以。
和10,0表示无疼,10表示最疼,让患者标出目前痛苦的位置,测量该距离的长度,用以表示痛苦的程度。
纪录每位患者每次冲击波治疗前后的痛苦程度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
表1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X±S)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对比组2948.26±1.12 1.68±0.82 2.89±1.04 3.17±1.12痛苦猛烈痛苦减轻痛苦增加痛苦增加,有治疗有明显效果病情复发反弹、连续治疗护理组1558.53±1.08 1.02±0.21 1.ll±0.62 1.29±0.75Δ痛苦猛烈痛苦减轻病情稳定病情稳定,无治疗效果明显无复发反弹、康复与护理组比较①p〈0.05;与对比组比较①pV0∙05护理:软组织损伤病人大多都有多年的痛苦史,患者已对痛苦表现出忍受或习惯,不再去主诉这一症状,主要反映在病人的抑郁、焦虑、失眠等方面,严峻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冲击波疗法的临床实践及展望
引言
冲击波疗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冲击波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情况,并展望未来该疗法的发展方向。
冲击波疗法的原理
冲击波疗法利用高能量波的机械作用,传递到人体组织,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这种疗法可以通过聚焦和非聚焦两种方式进行,应用于不同的疾病治疗。
冲击波疗法的临床应用
骨骼系统疾病
冲击波疗法在骨骼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它可以用于骨折愈合的促进、骨关节炎的缓解以及骨刺的消除等方面。
肌肉韧带疾病
冲击波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肌肉韧带疾病的治疗。
例如,它可以用于肌肉拉伤、腱鞘炎和跟腱炎等症状的缓解。
生殖系统疾病
冲击波疗法在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潜力。
研究表明,它对勃起功能障碍、前列腺炎和障碍等问题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冲击波疗法的展望
未来,冲击波疗法有望在更多的疾病治疗中得到应用。
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治疗方面,冲击波疗法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相关疗法的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将提高冲击波疗法的效果和安全性。
结论
冲击波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有望在未来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种疗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冲击波治疗技术的原理冲击波治疗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它利用高能量的声波来治疗各种疾病。
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
冲击波治疗技术的原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冲击波是一种高能量的声波,它的频率通常在1-20Hz之间,能量密度高达0.1-0.5J/mm2。
冲击波的产生是通过电磁、压电、气压等方式产生的。
在冲击波治疗中,通常使用的是电磁方式产生的冲击波。
冲击波治疗的原理是利用冲击波的高能量作用于人体组织,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冲击波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作用冲击波的高能量可以产生机械作用,作用于人体组织,从而改变组织的物理性质。
例如,冲击波可以使软组织产生微小的撕裂和振动,从而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2. 生物化学作用冲击波的高能量可以改变细胞内外环境,促进细胞代谢和生物化学反应。
例如,冲击波可以促进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从而促进细胞的代谢和生长。
3. 神经调节作用冲击波的高能量可以作用于神经系统,改变神经传递和调节功能。
例如,冲击波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4. 免疫调节作用冲击波的高能量可以改变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例如,冲击波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活化和分泌,从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冲击波治疗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冲击波治疗技术可以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如骨折、骨质增生、肌肉劳损等。
冲击波可以促进骨骼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缓解疼痛和炎症。
2. 心血管疾病冲击波治疗技术可以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冲击波可以促进心肌细胞的代谢和再生,改善心脏功能。
3. 神经系统疾病冲击波治疗技术可以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脑卒中等。
冲击波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4. 其他疾病冲击波治疗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肝病、肾病、肺病等。
骨科冲击波原理和生物学作用自从1979年德国Dornier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台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并于1980年2月7日成功用于肾结石患者治疗以来,人们对冲击波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同时对冲击波的应用也愈加广泛。
人们对冲击波的物理学特性及其对组织的影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开始试图用高能冲击波来治疗骨不连、股骨头坏死、慢性肌腱炎和足跟痛。
正如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对尿路结石治疗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一样,体外冲击波将骨科疾病的治疗产生巨大的冲击。
冲击波原理冲击波是压力急剧变化的产物。
在短短的几纳秒内产生很高的压力幅度,这是冲击波独有的特性。
压力急剧变化产生的冲击波具有很强的张应力和压应力,能够穿透任何弹性介质,如水、空气和软组织。
应用于医学的体外冲击波按其震波源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种:液电式、电磁式和压电式,每种都有其独特的原理。
压电式和电磁式系统冲击波的正向压力波上升较慢,传送的能量较低;而液电式系统正向压力波上升较快,产生能量较大。
临床观察发现,液电式体外冲击波对泌尿系结石与骨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好。
瑞士HMT公司生产的Osstron型碎石机也属于此型。
冲击波形成机制现在以液电式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冲击波的形成机制。
该装置包括一对电极和一个半面是胶皮充满水的半椭圆型金属容器,电极位于充满水的半椭圆型金属容器的第一焦点处。
两极间急剧升高的电压,使两极间产生极强的电场。
在电场的作用下,两极间介质水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电子)分别向阴阳两极集聚,介质水开始电离,形成等离子体,阳离子和阴离子(电子)吸收能量并相互碰撞使等离子体温度升高,两极间及周围的介质水开始汽化膨胀,而液体介质的惯性企图阻止离子体气体的膨胀,使通道内气体有一个膨胀收缩的过程从而形成巨大的冲击波,同时产生火花,释放光能和声能,导致场发射形成高电导区。
这一电极间在高场强下高速发展的放电过程称为流注放电,它的前部是不断加强的电场,尾部是高温高电导的等离子体。
放电通道内汽化气体膨胀收缩产生压力波的过程称为汽泡过程。
冲击波治疗骨折的原理文档下载说明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冲击波治疗骨折的原理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冲击波治疗骨折是一种先进的医疗技术,其原理基于声波的物理效应和生物学反应。
在冲击波治疗中,医生会使用专门设计的设备产生高能量的声波,将其传递到患者的受伤部位。
这种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骨科领域,用于促进骨折愈合和减轻患者的疼痛。
首先,让我们深入了解冲击波治疗骨折的原理。
声波传递和作用机制。
冲击波治疗骨折的关键在于声波的传递和作用。
通过专用的治疗设备,医生将高能量的声波传递到患者的骨折部位。
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专家共识(全文)自20 世纪90 年代初文献报道应用体外冲击波技术促进骨折愈合以来[1],国内外有关该技术治疗骨肌疾病的报道逐渐增多,并已成为研究热点[2-14]。
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及完善,该技术已成为一种新疗法“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15]。
由于该疗法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已在骨肌疾病临床治疗领域广泛应用。
然而,目前ESWT 临床应用不规范,治疗关键技术和治疗方案不统一,导致ESWT 无法更好地推广应用。
为此,中国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参考国际、国内最新文献,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经过多次讨论后制定《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专家共识》,为规范该疗法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意见。
1 体外冲击波疗法物理学特性及生物学效应冲击波是一种通过振动、高速运动等导致介质极度压缩而聚集产生能量的具有力学特性的声波,会引起介质的压强、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发生跳跃式改变。
体外冲击波疗法物理特性包括:①机械效应,即当冲击波进入人体后,在不同组织的界面处所产生的效应;②空化效应,即存在于组织间液体中的微气核空化泡在冲击波作用下发生振动,当冲击波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发生的生长和崩溃所产生的效应;③热效应,即冲击波在生物体内传播过程中,其振动能量不断被组织吸收所产生的效应[15]。
1.1 描述冲击波常用的物理参数冲击波压力分布的测量需要不同的物理参数,主要参数有:冲击波能量、压力场和能流密度。
冲击波能量是对每一个压力场特定位置内的压力/ 时间函数进行时间积分后,再进行体积积分后算出的,单位为毫焦(mJ);压力场是环绕治疗头的对称轴区域,不同类型的冲击波治疗机压力场也不同,液电式冲击波场呈椭圆形,电磁式冲击波场呈纺锤形,压电式冲击波场呈圆形,单位为兆帕(MPa)1 MPa =10 bar ;能流密度(energy flux density,ED)是描述冲击波能量的最常用参数,描述单位面积能量的集中度,计量单位用毫焦/ 平方毫米(mJ/mm2)表示。
疼痛治疗新技术——冲击波治疗我院疼痛科今年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多尼尔电磁式冲击波治疗仪,该设备是现今物理治疗界首屈一指的先进仪器,它是利用冲击波发生器产生的高能冲击波能量,经聚集后进入特定的部位,通过冲击波能量对人体内部组织产生的物理和生理效应,达到治疗目的。
冲击波治疗没有服药或注射药物的副作用,治疗时间短,效果明显,因而越来越广泛用于各种骨组织疾病和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治疗中。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冲击波治疗。
一、冲击波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生物学效应:1.机械压力效应:当冲击波进入人体后,由于所接触的介质不同,如脂肪、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以及骨骼组织等,因此,在不同组织的界面处可以产生不同的机械应力效应,表现为对细胞产生不同的拉应力和压应力。
拉应力可以引起组织间的松解,促进微循环;压应力可以使细胞弹性变形,增加细胞摄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压电效应:冲击波作为一种机械力作用于骨骼后,首先增加了骨组织的应力,产生极化电位,引起压电效应。
这种压电效应对骨组织的影响与冲击波的能量大小有关。
许多动物实验都发现高能量的冲击波可以引起动物的骨骼骨折,低能量的冲击波可以刺激骨的生成。
3.空化效应:人体组织中所含的大量微小气泡在冲击波的作用下急速膨胀、破裂,出现高速液体微喷射,产生撞击效应。
空化效应有利于疏通闭塞的微细血管,松解关节软组织的粘连。
4.止痛效应: (1)由于体外冲击波对人体组织的作用力较强,可直接抑制神经末梢细胞,从而缓解疼痛;(2)体外冲击波可改变伤害感受器对疼痛的接受频率,由此缓解疼痛;(3)体外冲击波通过改变伤害感受器周围化学介质的组成,抑制疼痛信息的传递;(4)体外冲击波可引起局部充血,从而促进炎症的消退。
二、冲击波治疗的适应症:根据这些生物学效应,目前,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的主要适应症包括骨组织疾病,如: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连接、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早期)和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如: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肱骨内上髁炎、网球肘、弹响髋、跳跃膝、跟痛症、髌骨腱炎、冈上肌肌腱损伤等。
体外冲击波治疗仪一、产品的基本工作及治疗原理(介绍)1.气动弹道式冲击波治疗仪的工作原理:气动弹道式体外治疗仪是压缩机产生的气动脉冲声波转化成精准的弹道式冲击波,通过物理介质传导(如空气、液体等)作用于人体,产生生物学效应,是能量的突然释放而产生的高能量压力波,具有压力瞬间增高和高速传导特性。
2.气动弹道式冲击波治疗仪的治疗原理:利用压缩气体产生能量,驱动手柄内的子弹体,使子弹体以脉冲方式冲击治疗部位。
冲击波经过皮肤、脂肪、肌肉等软组织后作用于损伤区,由于所接触的介质不同,在不同组织的交界处可以产生不同的机械应力作用,表现为对细胞产生拉应力、压应力和剪切应力,在含有气泡的组织中还会产生空化效应。
骨组织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出现显微裂纹,而这是诱导骨重建的主要原因,而拉应力和空化效应可以松解黏连的组织,促进血液循环,修复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产品型号及参数XY-K-MEDICAL(300)XY-K-SHOCKMASTER 500标准款XY-K-SHOCKMASTER 500豪华款三.产品的适用范围(适应症)、禁忌症适应症:软组织疼痛类疾病、骨科类疾病、其他疾病软组织疼痛类疾病包括:肩周炎、跟腱炎、颈椎病、足底筋膜炎、下腰痛、网球肘;骨科类疾病:骨不连、假关节、早中期的股骨头坏死;其他类疾病:肌痉挛、烧伤整形、阳痿治疗、心血管疾病、伤口愈合。
禁忌症:抗凝血障碍的患者(或使用了抗凝血剂的患者)、肿瘤患者、糖尿病患者、血栓症患者或有血栓倾向的患者、治疗区急性化脓的患者、孕妇、14岁以下的儿童、使用了可的松等消炎物质的患者。
四.产品的注意事项不要空打;谨记禁忌症和部位;定期保养:每天擦拭传导子,定期检查子弹和弹管,清理废油瓶。
五.产品的优势1.发散式冲击波,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最佳选择;2.简单现代的外观设计,落地推车,方便移动,美观大方;3.数码显示,按键操作,更加直观;4.四种脉冲治疗模式可选择:Single(单个):一秒钟一次冲击,Slow(慢):一秒钟三次冲击,Middle(中):一秒钟五次冲击,Fast(快):一秒钟十次冲击;5.四种冲击次数可选择,设备在达到选定的冲击次数后会停止运行:-1000:1000次冲击,-2000:2000次冲击,-3000:3000次冲击,-CON:Continuous(连续)。
冲击波治疗二战期间人们观察被鱼雷炸死者肺组织受到严重创伤,而躯体并未受到损伤从而发现了冲击波这一特殊的声波。
随后的几十年里人们开始对冲击波这一现象进行系统地研究。
发现水中的冲击波可以击碎石膏块。
利用冲击波对骨组织等创伤较小但对深部组织作用大这一特性。
上世纪70年代,人们将它应用到临床医学上,用于击碎泌尿系统结石。
1983年第一台体外冲击波碎石机问世。
此后,人们对于这种无创的治疗方法越来越有兴趣。
80年代末,研究发现冲击波在治疗肾结石时,对于髋部骨组织虽然没有损伤,但是从微观组织学上它能够诱导成骨细胞潜在成骨作用。
渐渐地人们将冲击波这一能激活组织再生的特效,转移于骨科系统疾病的治疗上。
上世纪90年代,冲击波无创性治疗骨折愈合欠佳及股骨头坏死开始兴起。
冲击波治疗开始在骨科领域开枝散叶。
近几年,人们使用中低等能量的冲击波,在治疗腱骨结合处病变、腱炎及腱病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专门针对肌肉软组织系统的新型低能量冲击波治疗仪的问世,给骨科运动医学领域带来新的希望。
2冲击波的生物学作用冲击波是一种特殊的声波,通过在几纳秒的时间内加高压使波加速,波形变化,然后突然释放产生巨大能量。
体外冲击波器是利用液电、压电或电磁等发生器产生一种具有高压强性、短时性和宽频性的脉冲声波,声波的直接机械冲击效应以及空化作用间接产生的机械效应引起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变化而达到治疗作用。
主要治疗作用1. 诱导局部的组织发生微创伤,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愈合反应,愈合过程引起血管生成和增加局部营养供应,因而刺激修复过程,最终缓解症状;2. 当冲击波在人体组织中传导时由于组织中含有大量的微小气泡,气泡在冲击波的作用下急速膨胀,可以使受冲击部位组织微循环加速,打通生理性关闭的微血管,加速毛细血管微循环,增加细胞吸氧功能,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最终达到促进软组织愈合的目的;3. 痛觉神经感受器过度刺激,使后续向心冲动无法传递,从而缓解疼痛,或者是通过直接抑制神经末梢,改变伤害感受器对疼痛的接受频率及其周围化学递质的组成等方式,对疼痛起到缓解作用;4. 增强与血管再生有关的如转化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增殖细胞核抗原等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局部病变腱细胞的修复。
冲击波治疗胸椎骨折的原理冲击波治疗胸椎骨折的原理是利用高能冲击波传递到患部,通过机械作用和生物化学效应,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
冲击波是一种机械波,包括高能量波和低能量波。
在治疗胸椎骨折的过程中,通常使用低能量冲击波。
冲击波通过外界的机械力作用于骨组织,产生高度的压力和拉伸力,从而改变骨组织的生理状态,促进骨折愈合。
冲击波治疗胸椎骨折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作用:冲击波通过机械冲击和振动作用于骨组织,改变骨骼的体内应力分布,刺激骨细胞增殖和骨基质合成。
这样可以增强骨组织的养分供应,促进骨折的愈合和修复过程。
同时,冲击波还可以增加骨组织的钙化程度,促进骨骼的硬化和稳定。
2. 血液循环影响:冲击波的作用还可以改善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
在受伤的胸椎骨折部位,因为局部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容易出现血液循环的不畅,影响伤口愈合和骨折的修复。
冲击波的机械力作用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养分的输入和代谢产物的清除,促进骨组织修复的进程。
3. 细胞修复和再生:冲击波作用于骨组织时,可以促进细胞的活化和功能修复。
冲击波可以刺激体内的修复细胞和骨细胞的增殖,促进局部骨折部位的新陈代谢和再生过程。
冲击波还可以刺激骨折部位的软骨细胞分化为骨细胞,加速骨折的愈合。
4. 炎症和疼痛的缓解:冲击波还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神经传导,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冲击波通过影响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性细胞的活化,减少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同时,冲击波也可以通过调节疼痛传导系统,减少传入疼痛信息的神经传导,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综上所述,冲击波治疗胸椎骨折的原理是通过机械作用和生物化学效应,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康复。
冲击波可以改变骨组织的生理状态,促进骨细胞增殖和骨基质合成,加快骨折的愈合和修复过程。
同时,冲击波还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养分的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清除,刺激细胞的修复和再生,缓解炎症和疼痛症状。
骨科冲击波原理和生物学作用自从1979年德国Dornier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台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并于1980年2月7日成功用于肾结石患者治疗以来,人们对冲击波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同时对冲击波的应用也愈加广泛。
人们对冲击波的物理学特性及其对组织的影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开始试图用高能冲击波来治疗骨不连、股骨头坏死、慢性肌腱炎和足跟痛。
正如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对尿路结石治疗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一样,体外冲击波将骨科疾病的治疗产生巨大的冲击。
冲击波原理冲击波是压力急剧变化的产物。
在短短的几纳秒内产生很高的压力幅度,这是冲击波独有的特性。
压力急剧变化产生的冲击波具有很强的张应力和压应力,能够穿透任何弹性介质,如水、空气和软组织。
应用于医学的体外冲击波按其震波源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种:液电式、电磁式和压电式,每种都有其独特的原理。
压电式和电磁式系统冲击波的正向压力波上升较慢,传送的能量较低;而液电式系统正向压力波上升较快,产生能量较大。
临床观察发现,液电式体外冲击波对泌尿系结石与骨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好。
瑞士HMT公司生产的Osstron型碎石机也属于此型。
冲击波形成机制现在以液电式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冲击波的形成机制。
该装置包括一对电极和一个半面是胶皮充满水的半椭圆型金属容器,电极位于充满水的半椭圆型金属容器的第一焦点处。
两极间急剧升高的电压,使两极间产生极强的电场。
在电场的作用下,两极间介质水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电子)分别向阴阳两极集聚,介质水开始电离,形成等离子体,阳离子和阴离子(电子)吸收能量并相互碰撞使等离子体温度升高,两极间及周围的介质水开始汽化膨胀,而液体介质的惯性企图阻止离子体气体的膨胀,使通道内气体有一个膨胀收缩的过程从而形成巨大的冲击波,同时产生火花,释放光能和声能,导致场发射形成高电导区。
这一电极间在高场强下高速发展的放电过程称为流注放电,它的前部是不断加强的电场,尾部是高温高电导的等离子体。
放电通道内汽化气体膨胀收缩产生压力波的过程称为汽泡过程。
等离子体(Plasma)的瞬间产生,是冲击波产生的根本原因。
等离子体是由大量相互作用的未受约束的带电粒子组成的宏观体系,是和固态、液态、气态同一层次的物质第四态。
在电场的作用下,等离子体迅速膨胀到一定程度后急剧崩解,释放光能和声能,形成液体冲击波。
用高速摄影术和声音检测技术可以发现,每一次放电,电极间都有汽化的等离子体泡在振荡,同时产生冲击波的2个波段:第1个急剧上升的波段是等离子体膨胀形成的;第2个则是空化气泡崩解震荡而引起的。
一个典型的由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产生的冲击波脉冲包括:前部由介质水汽化膨胀时形成的上升很快(几us内)的正向波段40Mpa和随后急剧崩解形成的迅速下降的负向波段-10Mpa,整个脉冲持续4us。
在第一焦点产生的冲击波,经椭圆型的半球面反射,通过介质(水和人体),汇焦于第二焦点(结石): 焦点的有效范围大约为15mm。
现用于临床的主要是这种型号。
这种型号具有能量高、焦点作用范围广和安全可靠的优点,但电极要定期更换。
为什么冲击波能促进骨愈合呢?Wang等通过用能量密度为0.16mj/mm2的冲击波冲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现:连续作用500次,5min后冲击波可使细胞膜的电势发生超极化;30min后激活细胞内的网状激活系统[Ras];6h后可促进BMSC向骨母细胞的分化,诱导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的产生;2d后细胞增值;6d 后碱性磷酸酶增高,细胞内的特异性核成骨转录因子(Cbfa1)和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增加;12d后骨钙蛋白的合成增加,最终诱导骨小节的形成。
Steinbach和用冲击波作用前列腺癌PCA细胞系的细胞悬浮液发现,能量密度为0.12mj/mm2的冲击波可使细胞膜出现损害,0.33mj/mm2可使线粒体发生损害;0.5 mj/mm2能使细胞核损伤,这可以作为细胞的膜性结构受到伤害的阈值。
Wang实验中的冲击波能量密度为0.16mj/mm2,正是可使细胞膜损伤又不使细胞器损伤的能量。
冲击波对骨科疾病的治疗作用既然冲击波能促进骨折愈合,Schleberge等将冲击波用于骨不连的治疗中,结果显示冲击波对肥大型骨不连治愈率几乎达到100%,对营养不良性骨不连的疗效不理想,这和手术治疗的结果相似。
同时欧洲人又将冲击波用于慢性肌腱炎的治疗,如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足底筋膜炎和钙化性肌腱炎等也取得了理想疗效,与传统的非手术疗法相比,冲击波疗效更巩固,和手术治疗相比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最近,Ludig等又将冲击波用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中,结果发现冲击波对ARCO分期低的病人(I期和II期)有很好的治愈率,和外科手术的治疗结果相一致。
冲击波的最大优点就是它的非侵入性和非常小的局部并发症。
冲击波治疗后,有的患者治疗部位会出现少量的淤血和淤斑,但可自行消失。
关于冲击波治愈骨不连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机理,笔者认为经高能冲击波作用后,正常和坏死的骨组织同时会被击碎,被击碎的正常骨组织中的血液和骨髓将会渗入到被击碎的坏死的骨组织中。
坏死骨组织中的BMSC在冲击波刺激下,开始分化、增值,最终将坏死的骨组织替代,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于冲击波的治疗慢性无菌性肌腱炎的机理的认识,现在还处在实验研究阶段。
动物实验发现,冲击波作用后大鼠表皮神经几乎全部发生退化,两周后表皮神经才会再形成。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冲击波作用后,患者的疼痛会立即减轻。
冲击波是具有很高压强的脉冲声波,常为50~80Mpa,有时可超过100Mpa,周期为10μS,频率为16Hz~20MHz。
产生冲击波通常有3种形式,即液体内放电冲击波、电磁冲击波和压电冲击波,这3种冲击波均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由于软组织和水的声阻抗相似,水中产生的冲击波进入人体后的衰减最小并通过聚焦使能量集中到治疗部位。
三种波的基本原理是:(1)液体内放电冲击波。
通过水中高电压电容器放电产生等离子水气泡,这些水气泡膨胀产生脉冲声波,继而内爆产生冲击波。
(2)电磁冲击波。
电流通过金属板封闭的线圈时产生强磁场,在金属板之间产生高电流,作用于周围的液体介质产生冲击波。
(3)压电冲击波。
将压电晶体安装在球体的内部,快速充电产生压电效应,使压电晶体收缩和膨胀,对周围液体产生压力脉冲形成冲击波。
冲击波的作用原理可以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直接效应是冲击波正波产生的,而间接效应是有张力波产生的。
冲击波作用于不同声阻抗物质的界面时,产生的高张力可使靶物体的结构衰变,其程度取决于该物体的可塑性,这是冲击波碎石的原理,而冲击波治疗骨科疾患的作用原理尚未十分明了。
1、治疗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Ekkernkamo等研究证实冲击波可刺激新骨形成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一些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冲击波促进骨折愈合的成功率为50%~80%,但也有作者认为冲击波不能促进骨折的愈合,这些矛盾的结果可能是由于实验动物及冲击波能量不同造成的。
Johannes等报告冲击波可促进狗的骨折愈合,而Forriol研究发现可使骨折愈合延迟。
Delius等以兔制成骨折模型,发现冲击波可促进骨皮质形成及骨小梁的塑形。
Wang等将成年狗双侧胫骨造成骨折后行钢板螺钉内固定,右侧肢体接受14KV-2000脉冲(0.18mJ/mm2)的冲击波治疗,左侧肢体设为对照,治疗后1、4、8和12周行X线检查,12周行组织学检查,冲击波治疗的肢体在治疗后12周X线显示有较多骨痂形成,组织学检查发现治疗组较对照组的皮质骨致密及增厚。
Valchanou和Michailov报告82例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患者经冲击波治疗后,72例骨折愈合。
Schleberger和Senge报告的一组假关节病例应用冲击波治疗后,3/4的患者假关节愈合。
Rompe报告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成功率为50%。
V ogel等报告应用3000脉冲冲击波治疗48例假关节患者,其成功率为60.4%。
Schaden应用冲击波治疗了115例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患者,经过3个月~4年的随访,87例患者骨折愈合,他提出对于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冲击波可作为首选方法。
Wang等报告冲击波治疗72例长骨骨折的患者,股骨和胫骨应用28KV-6000脉冲,肱骨应用28KV-3000脉冲,尺桡骨应用的冲击波能量为24KV-2000脉冲,掌骨为20KV-1000脉冲,发现治疗后3个月骨折愈合达到40%,6个月时为60.9%,随访12个月时骨折愈合率为80%,认为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与手术治疗的结果是相似的,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2、治疗软组织疾患Loew等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钙化,随着冲击波能量的增加,可以使肩袖的钙沉积物碎裂和结构破坏,进而被组织吸收,所报告的20名患者经0.3mJ/mm2的冲击波治疗后,14名症状显著改善,放射线检查7例钙化物完全吸收,5例部分吸收。
Rompe等用冲击波(3000脉冲,0.6mJ/mm2)治疗50例冈上肌腱钙化的患者,与接受手术治疗的29例患者进行对比,通过临床及放射线评价,治疗后2年冲击波组的效果优于手术组。
Chen等应用低能量冲击波(14KV-1000)治疗80例跟痛症的患者,治疗后6个月随访疼痛消失者占59.3%,显著好转者占27.7%,轻度好转者占13%。
Ogden等治疗320例足底跖腱膜炎的患者,3个月后随访,56%的患者有显著效果。
Rompe等[9]应用冲击波对鼠的跟腱进行了研究,0.08mJ/mm2的冲击波,可引起局部细微的改变,相反,0.60mJ/mm2的冲击波,能使跟腱肿胀及腱周产生液体,认为治疗软组织疾患时尽量采用低能量的冲击波。
同时,他对冲击波的强度亦进行了分类,0.08~0.28mJ/mm2为低能量冲击波,介于0.28~0.60mJ/mm2者为中等能量,>0.60mJ/mm2者为高能量冲击波。
Ko等应用0.18mJ/mm2的冲击波治疗53例网球肘患者,效果显著者占13.2%,良好为44.7%,效果可接受者为26%。
Wang等用冲击波(14KV,1000脉冲)治疗29例肩关节肌腱钙化的患者,治疗后随访12周,症状完全消失者占23.8%,症状显著改善占38.1%,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者占14.3%,无变化者为23.8%。
放射线示6名患者的钙化物完全消失,2名患者的钙化物部分消失,3名患者的钙化物裂解。
3、治疗骨坏死及其它疾患Ludwig等用高能量冲击波(28KV-4000)治疗22例Ⅰ~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放射线及MRI检查。
治疗1年,Harris评分由43.3增至92。
分析MRI,4名患者的股骨头坏死部位完全修复,6名患者的坏死区域显著缩小,4名患者则无改变,1名患者的坏死区域稍较治疗前扩大。
关于冲击波治疗骨坏死的报道很少,尚需在组织学、冲击波能量的选择及长期随访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