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治疗骨科和运动创伤
- 格式:ppt
- 大小:3.87 MB
- 文档页数:44
体外冲击波应用于骨伤科领域体外冲击波最早用于肾结石的碎石治疗,在治疗中无意中发现不但没有使肾功能受到损害,其肾脏体积反而较对侧发育更快,使人们想到冲击波在一定能量范围内可能促进组织生长。
1985年人们开始探索冲击波对骨组织的影响,应用冲击波冲击骨折不愈合部位,发现能促进骨折的愈合。
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加快了对冲击波在骨伤科领域的研究,并广泛用于治疗骨科其他疼痛性疾病,总体有效率可达90%左右。
1 冲击波的物理特性及其治疗机理体外冲击波疗法是利用液电能量转换及传递原理,造成不同宽度组织之间产生能量梯度及扭拉力,产生裂解硬化骨,松解粘连,刺激微血管再生,促进骨生长等作用。
根据冲击波波源产生的不同形式,现阶段骨肌系统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分为4种:液电式、电磁波式、压电式及气压弹道式(放射式)。
前3种治疗机属于传统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均通过发射体将能量聚焦于治疗部位进行治疗,而气压弹道式(放射式)冲击波治疗机不同于前3种治疗机,不需要聚焦能量,通过可自由移动的冲击波治疗探头,由气压弹道产生的冲击波以放射状扩散的方式传递至治疗部位,传统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机骨组织疾病,放射式冲击波更适宜于治疗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
体外冲击波通常分为低、中、高3个能级:底能量范围:0.06-0.11mJ/mm2;中能量范围:0.12-0.24mJ/mm2;高能量范围:025-0.39mJ/mm2;体外冲击波主要通过两种原理发挥其作用:1.1 物理效应1.1.1 材料破坏机制,机械力化学转导作用1.1.2 成骨效应,代谢激活效应1.1.3 镇骨效应,痛觉神经感受器的封闭作用1.2 生物效应1.2.1 空化、应力、压电作用的生物效应1.2.2 时间依赖性和累积效应1.2.3 代谢激活效应、损伤效应2 体外冲击波疗法适应证及禁忌证体外冲击波适应证:(1)骨组织疾病: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小于0、5cm骨缺损;(2)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钙化性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跟痛症、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弹响髋、跳跃膝及跖筋膜炎、禁忌证:(1)全身性因素:高血压、安装心脏起博器、血栓形成、骨质未成熟、存在严重心脏病,使用抗免疫药剂、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各类肿瘤患者、孕妇;(2)局部因素:关节液渗漏的患者、冲击波焦点位于脑及脊髓组织者、大血管及重要神经干走行处者、肺组织者、萎缩及感染性骨不连、局部感染及皮肤破溃患者、肌腱及筋膜急性损伤,大段缺损性骨不连。
体外冲击波疗法-骨科治疗的新思路简介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最早是从泌尿外科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ESWL)发展而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肌肉骨骼疾病的方式。
时至今日,ESWT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不连、股骨头坏死、膝骨关节炎、足底筋膜炎、肱骨外上髁炎等骨肌系统疾病。
物理学机制冲击波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声波,具有峰值压力高、周期短、波频广等特点。
传统冲击波分为液电式、压电式、电磁式,统称为聚焦式冲击波(focus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f ESW),f ESW波峰压力大,可达100 MPa,而单个波周期不足1μs;近年来另一种冲击波设备也被生产并投入使用,称之为发散式冲击波(radial extrac orporeal shock wave, rESW),与f ESW相比,r ESW波峰压力较小(<1 MPa),单个波周期较长(>1000μs)。
f ESW和rESW均具有以下特性:物理特性(机械压力、空化效应)、化学特性(自由基扩散效应)及生物学特性(增加生物膜通透)。
图1 体外冲击波各种类型模式图生物学机制体外冲击波在作用于骨不连断端时可以在局部产生微骨折,刺激机体启动相关损伤修复程序,进而促进自身骨骼再生。
使细胞骨架附件被激活,这导致细胞核释放出mRNA。
随后是细胞器官的激活,如线粒体和内质网以及细胞囊泡,它们释放出骨折愈合过程中所需要蛋白质:如骨钙蛋白和骨桥蛋白。
ESWT已被证明可以激活几种基因,如TGF-b1、BMP-2、BMP-3、BMP-4及BMP-7,这些基因与骨形成有关,以及显著上调人类成骨细胞样细胞中一氧化氮合酶、骨钙蛋白和TGF-1的表达,从而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随后的骨基质产生。
冲击波疗法的临床实践及展望
引言
冲击波疗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冲击波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情况,并展望未来该疗法的发展方向。
冲击波疗法的原理
冲击波疗法利用高能量波的机械作用,传递到人体组织,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这种疗法可以通过聚焦和非聚焦两种方式进行,应用于不同的疾病治疗。
冲击波疗法的临床应用
骨骼系统疾病
冲击波疗法在骨骼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它可以用于骨折愈合的促进、骨关节炎的缓解以及骨刺的消除等方面。
肌肉韧带疾病
冲击波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肌肉韧带疾病的治疗。
例如,它可以用于肌肉拉伤、腱鞘炎和跟腱炎等症状的缓解。
生殖系统疾病
冲击波疗法在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潜力。
研究表明,它对勃起功能障碍、前列腺炎和障碍等问题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冲击波疗法的展望
未来,冲击波疗法有望在更多的疾病治疗中得到应用。
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治疗方面,冲击波疗法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相关疗法的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将提高冲击波疗法的效果和安全性。
结论
冲击波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有望在未来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种疗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体外冲击波在骨科中的应用自1980年临床首次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肾结石以来,体外冲击波(ESW)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如今,ESWL术不仅使泌尿系结石手术率下降到不超过5%,而且已应用于其它部位结石的治疗,如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胰管及唾液腺结石等。
而最令人鼓舞的是ESW在骨科中的应用,ESW对骨不愈、网球肘、肩周炎、跟骨痛等疾病的有效治疗使其在临床应用上的价值甚至超过了碎石术[1,2]。
一、冲击波的物理性质:冲击波的本质是声波的一种,所以具有声波的一般性质,当其在具有相同声阻抗的组织中传播时,能量不衰减。
冲击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可以理解为压力的张弛在三维方向上的扩散,且波峰的到来伴随着压力的骤然升高。
压力的张弛又引起了介质局部密度的变化,所以冲击波的传播也可以理解为介质在传播方向上的不断压缩与松弛。
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冲击波也会产生反射、折射及散射等现象,从而使能量衰减,能量衰减的多少同所通过的介质有关。
冲击波具有如下物理特性:波峰压力最高可大于100Mpa(500bar),一般情况下为50~8 0Mpa,升压速度极快(<10ns),波谷压力为负(<-10 Mpa),波长极短(<10μs),频率范围较宽,一般在16Hz~20MHz。
[1,2]有三种方法可以产生冲击波:液电、电磁和压电。
这三种技术都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液电冲击波是最早用于医学的冲击波,它的产生原理类似于汽车火花塞的放电,高压电容通过两个相对的电极在水中放电,所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水在瞬间蒸发生成气泡,气泡的急速膨胀和随后的破裂所产生的脉冲就形成了冲击波。
将放电电极置于椭圆的第一焦点(F 1),通过椭圆反射体,可以将冲击波能量聚焦于椭圆的第二焦点(F2)上,临床中将结石或所要治疗的部位置于F2即可。
电磁冲击波的产生需要一个电磁线圈和一个金属膜,脉冲电流使电磁线圈产生交变磁场,作用于金属膜使其产生往复震动,所产生的冲击波则通过一个声透镜聚焦。
疼痛冲击波治疗后护理并发症及处理措施疼痛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处理肌肉骨骼系统的疾病和创伤。
尽管这种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但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疼痛冲击波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皮肤病变疼痛冲击波治疗过程中,由于强烈的冲击波作用在人体表面,可能导致皮肤病变,如瘀伤、红肿和水肿等。
处理措施:1.冷敷:冲击波治疗后立即冷敷患处可有效降低局部炎症反应,减少瘀血和水肿。
每次冷敷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可冷敷2-3次。
2.局部药膏: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患者适当的消炎药膏,如炉甘石洗剂或角质溶解剂,有助于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促进皮肤修复。
3.避免撕拉:患者在治疗后避免用力揉搓患处,以免加重皮肤病变,避免使用刺激性或有刺激性的化妆品和药物。
二、肌肉或韧带损伤在少数情况下,疼痛冲击波治疗可能导致肌肉或韧带损伤,包括肌肉撕裂和韧带劳损等。
处理措施:1.局部止痛:如果患者出现局部剧烈疼痛,可以使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
2.限制活动:在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拉伸患处肌肉或韧带,以保护损伤组织,并促进愈合。
3.理疗和康复:在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接受理疗和康复治疗,如热敷、电疗、按摩和物理治疗等,有助于加速伤口愈合和康复。
三、血压波动疼痛冲击波治疗时,强烈的冲击波可能会引起患者的血压波动,特别是那些本身存在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处理措施:1.监测血压: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血压异常情况。
2.调整治疗参数:对于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医生可以适当降低冲击波的能量设置,或者采用较短的治疗时长,以减少对血压的影响。
3.针对性治疗:如果患者出现血压升高或下降明显的情况,医务人员应根据具体病情对症处理,如使用降压药物或补充液体等。
冲击波治疗标准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简称ESWT)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通过引入外部能量,产生冲击波,并将其传递到患者体内的给定区域,以促进组织修复和康复。
冲击波治疗已广泛应用于骨科、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领域,对于许多病症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证实。
冲击波治疗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骨科疾病:冲击波治疗可用于骨骼系统的多种疾病,如痛风、骨折、韧带损伤和滑囊炎等。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冲击波能够促进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加速骨折愈合。
对于滑囊炎等软组织损伤,通过冲击波的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
2. 运动损伤:冲击波治疗对于各种运动损伤的治疗效果显著。
例如,跟腱炎、拇外翻、网球肘等常见的运动损伤,在冲击波治疗的帮助下,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加速组织修复,提高功能恢复。
3. 神经系统疾病:冲击波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也有一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例如,冲击波治疗可应用于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促进中风后患者的康复进程。
此外,冲击波治疗还被用于治疗慢性坐骨神经病变、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
4. 美容领域:冲击波治疗在美容领域的应用也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
例如,冲击波治疗可以用于改善皮肤组织的弹性和紧致度,减轻细纹和皱纹以及淡化肥胖纹和妊娠纹等问题。
此外,冲击波治疗还可用于消除脂肪团,塑造身体线条,达到减肥瘦身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冲击波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病症和患者。
因此,冲击波治疗应遵循以下标准和注意事项:1. 病症适应症:冲击波治疗适用于具有一定程度的病症,包括骨骼系统的疾病、运动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等,但并非所有病症都适合冲击波治疗。
2. 治疗区域选择:冲击波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区域。
治疗区域通常是症状所在的部位或病变组织所在的部位。
3. 治疗次数和频率:冲击波治疗的次数和频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来确定。
冲击波作用功效
冲击波的作用功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善微循环:冲击波能够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扩张和血流增加,从而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增加组织的氧供和营养供应。
2. 促进组织修复:冲击波能够激活细胞的生理代谢,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和修复,加速组织的愈合和恢复。
3. 缓解疼痛:冲击波能够刺激神经纤维,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局部的敏感性,从而缓解疼痛。
这一效果主要适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如跟腱炎、肩袖损伤等。
4. 消除纤维化组织:冲击波能够破坏纤维性组织,促进其吸收和分解,从而改善纤维化性疾病,如假性滑膜囊肿、骨刺等。
需要注意的是,冲击波治疗的适应症范围有限,具体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决定。
冲击波治疗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因此在接受治疗时应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正规的医疗机构。
基于体外冲击波在肩关节运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由于军事体育训练的强度较大,因此在运动训练中,经常会出现运动损伤。
尤其是肩关节运动损伤,在军事体育训练中经常发生,对于受训者的训练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提高受训者的身体机能,就需要将先进、高效的治疗法,应用到肩关节运动损伤治疗中。
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发现体外冲击波法,在运动损伤治疗中,具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因此在后续的军事体育训练中,一旦受训者出现肩关节运动损伤,就可以通过体外冲击波法的应用,帮助受训者快速恢复。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肩关节;运动损伤;治疗引言:在军事体育训练中,由于陈旧性损伤、心理预期较高、训练负荷较大等,都会引起肩关节运动损伤。
为了有效治疗肩关节运动损伤,就需要采用体外冲击波法,从而帮助受训者快速恢复。
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受训者发生肩关节运动损伤的概率。
一、军事体育中肩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肩关节运动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损伤,为一些经常做剧烈运动的人员,以及老年人身上。
当出现肩关节运动损伤后,就会出现肩关节疼痛、无力,如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当,就会为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影响其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
而在军事体育中肩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第一,陈旧性损伤。
军事体育运动,是为了增强受训者的身体素质,因此训练负荷相对较大,容易出现各种运动损伤。
而肩关节运动损伤,就是军事体育训练中的常见损伤之一,为受训者的身体机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
尤其是很多受训者在运动损伤后,并未给予高度重视,及时进行治疗恢复,就会形成陈旧性损伤。
在后期训练中,就容易出现再次损伤,增加了治疗恢复的难度。
第二,心理预期较高。
心理预期较高,也是军事体育中肩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主要为很多受训者,为了获得更好的技能,就会盲目增加训练负荷,且严重超过了身体机能的承受能力。
或者在实际训练中,缺乏正确的指导与规范,安全保护措施等,也会引发运动损伤。
冲击波治疗可解除腰颈肩骨科慢性疼痛作者:黄坚来源:《家庭医学》2020年第05期肩周炎、肩袖损伤、颈肩腰腿痛是许多中老年人的骨科慢性病。
如今利用体外冲擊波治疗骨科慢性损伤,可以不开刀、不打针吃药,特别是对于肩周炎、网球肘、颈腰背肌筋膜炎等疾病疗效显著,许多患者由此得以解除了多年的病痛困扰。
市民张莉是一位“骨不连”的女患者,她因外伤做过一次肱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骨折处却一直不愈合,患处经常性疼痛,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可张莉已不愿再进手术室,被二次“开刀”植骨固定了。
结合张莉的片子,医生为她制定了冲击波治疗方案。
经过两个月的超声引导下冲击波精准治疗,患者骨折处已有明显骨痂形成,免除了再次手术之苦。
据了解,体外冲击波疗法是治疗骨不连的一种理想的非手术绿色治疗方法,为临床骨缺损、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钙化性肌腱炎和跟痛症等的非手术治疗增添了活力。
体外冲击波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无创、副作用少的物理治疗方式。
如瑞士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有5个不同治疗探头,对应治疗不同的骨科疾病。
其原理是利用高强度聚集冲击波,对不同软组织产生不同的拉应力和压应力,刺激活化成骨细胞和间充细胞,改善血细胞吸氧功能,加速微循环。
利用机械波的渗透松解病灶组织粘连,改善骨科疾病局部的血液循环,令患有疾病的骨细胞恢复营养,激发活力。
据了解,体外冲击波疗法用于治疗颈肩痛、肩周炎、网球肘、腰背肌筋膜炎、膝关节滑膜炎、跟腱炎、跟痛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疏松、骨不连等骨科疾病。
结合B超病灶定位,进行冲击波点对点治疗,精准治疗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
冲击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本质是使接受治疗的病变组织受到压力冲击后产生一系列生物学反应。
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密切相关的是空化效应。
冲击波作用后骨组织发生微小骨折、血肿,诱导血管生成,增强内膜骨化,加速形成正常的骨质。
通过局部刺激,一方面刺激缺血坏死区域的新陈代谢得到改善,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另一方面又通过血管诱导,使骨髓基质细胞分化成为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改善成骨细胞的功能状态。
冲击波治疗膝盖病的原理冲击波治疗膝盖病的原理是利用集中高能冲击波的能量作用于患者的膝关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冲击波治疗膝盖病主要适用于髌骨软化症、滑膜炎、半月板损伤、骨刺和膝关节炎等病症。
冲击波是一种特殊的声波,既具有机械效应,又具有生化效应。
通过高能冲击波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轻疼痛、消除炎症,并刺激受损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冲击波能够增加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同时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DNA的转录,从而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在冲击波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将冲击波传入患者的膝关节区域。
冲击波的能量通过腿部软组织传导到病变区域,对引起疼痛和炎症的组织进行作用。
在冲击波的作用下,可以刺激疼痛传导神经末梢,从而减轻疼痛感。
同时,冲击波还可以清除组织中的废物和炎症物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再生。
冲击波治疗膝盖病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效应:冲击波的机械效应是通过机械振动作用于组织和细胞,产生力学位移,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电位,使细胞膜的离子流动发生改变。
这种机械刺激可以使细胞代谢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外离子浓度梯度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生物效应。
2. 生化效应:冲击波的能量可以导致组织和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发生改变,激活细胞内生化信号传导通路,从而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恢复。
冲击波能够增加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促进细胞的代谢和增殖,促进组织的修复。
3. 治疗效应:冲击波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组织营养供应和废物清除。
冲击波还可以刺激体内的疼痛传导神经末梢,减轻疼痛感,并促进局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此外,冲击波还可以杀灭细菌,消除炎症反应,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改善炎症症状。
总之,冲击波治疗膝盖病的原理是通过机械效应和生化效应作用于组织和细胞,引发一系列生物学反应,从而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减轻疼痛感,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冲击波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膝盖病疗效显著。
骨科体外冲击波疗法的原理、设备与应用(一)关键词:骨科体外冲击波疗法孙西钊本文作者孙西钊先生,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冲击波研究与治疗中心主任医师、教授。
一前言冲击波是一种高能机械波,也称作激波,可归为量子物理的研究范畴。
冲击波是物体在高速运动或爆炸时引起介质强烈压缩并以超音速传播的过程。
对于冲击波的应用性研究起源于前西德,最初只是出于军事目的。
1963 年,前西德的多尼尔公司从事航天与航空的物理学家在研究航天飞行器材料损伤的机制时,发现了冲击波的影响。
当雨点坠落在飞行器的瞬间,反弹时的压强极高,并可产生一种冲击波。
虽然物体表面完好无损,但远离撞击点的深处却已产生裂隙,久而久之造成局部的金属疲劳。
另一实例是,当炮弹击中坦克炮塔时,内部机组人员往往会罹受各种损伤,主要原因是伤员的位置与冲击波穿透炮塔的入点和分布有关。
这些奇特现象启发了人们利用在体外产生的冲击波治疗体内的疾病。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于1980 年问世,在随后短短的几年里,这种风靡全球的革命性治疗方法几乎彻底取代了尿路结石开放式手术,成为治疗该病的“金标准”。
如今,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大约90%的结石单用ESWL 治疗; 约有6%联用ESWL和体内碎石(经皮肾镜碎石或经输尿管镜碎石)治疗; 约有3%单用体内碎石治疗; 而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治疗已不到1%。
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巨大成功,也激励着人们去研究利用高能冲击波治疗其它疾病。
其中,体外冲击波疗法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体外冲击波疗法主要用来治疗运动系中的某些骨骼和软组织疾病。
1986 年,动物实验首次证实,高能冲击波可激活成骨细胞,从而促进新骨形成。
当时,德国的Gerold Haupt 等用人工性肱骨骨折的大鼠为模型,单用冲击波治疗,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Valchanov 报道了《应用高能冲击波治疗骨折愈合延迟与骨不连》一文,在这项临床研究中,79 例假关节患者经高能冲击波治疗后,有70 例实现了骨愈合。
冲击波疗法应用于运动医学领域治疗处方目录冲击波疗法在运动医学领域应用介绍 (2)定义警告禁忌证及注意事项适应证:肌肉拉伤急性肌肉痉挛肌肉再生促进创伤后愈合冲击波疗法在运动医学领域应用的介绍放射状冲击波疗法因其强大的组织愈合有效性而被广泛地运用于骨伤科和运动医学领域。
冲击波应用于肌肉骨骼的生物机制是刺激骨骼、肌腱、和早期生长新血管的生长因子表达。
这引起新血管形成以及促进疾病组织血液循环。
这些生物作用体现在肌腱、肌肉、骨头和腱骨界面上。
肌肉骨骼愈合的主要适应证与慢性疾病有关,冲击波疗法可刺激急性肌肉损伤和肌肉拉伤的愈合,并刺激其它与肌肉和肌腱损伤或过度使用相关的其它急性病症的愈合。
紧随每个肌肉或肌腱损伤之后的是生理炎症反应(生理炎症反应帮助我们解释了冲击波疗法在急性愈合中的机制)。
肌肉损伤后生物反应可分为三个相互重叠但又非常鲜明不同的阶段:炎症、扩散-新组织形成和再造。
肌肉愈合过程以组织炎症开始,在冲击波治疗程序中需仔细考虑这一点。
伤口修复的第一个阶段-炎症-在组织损伤后出现,作用凝血级联的成份,需要炎症通路和免疫系统以防止正在流通的血液和体液流失,以及去除死去和失活组织并防止感染。
血小板凝固起到了止血作用,然后是纤维细胞,纤维细胞阻碍细胞渗透。
中性白细胞作为对补体激活、血小板脱粒和细菌脱粒的反应而被聚集在伤口处。
2-3天后,单核细胞出现在伤口上,并分化成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被认为在后续对损伤反应协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伤口修复的第二个阶段-新组织形成-在损伤2-10天后出现,其特征为细胞增殖和细胞移动。
然后形成新血管(称为血管形成过程),与纤维原细胞和巨噬细胞相关的毛细管萌芽用肉芽组织代替纤维细胞。
该种组织为修复过程后续阶段最后的细胞移动形成一种新的基层。
血管形成最主要的积极调节者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
血管形成也能是由于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集合。
在本阶段的后半部分,巨噬细胞刺激纤维原细胞(从伤口边缘或骨髓吸引过来的),其中一些变异为成纤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