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
- 格式:pdf
- 大小:219.07 KB
- 文档页数:3
公共财政视角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模式的思考周宁宇【摘要】在财政大力支持"三农"发展的大背景下,政策性农业保险逐渐被提上日程,它对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的意义。
区别于一般商业保险,农业保险作为准公共商品,必须由政府进行引导和扶持,但目前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比较单一、风险分散程度低、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立足于本国国情,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创新模式,才能使政府提供有效的公共商品,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4页(P68-71)【关键词】公共商品;财政补贴;风险分散;巨灾保险投融资平台【作者】周宁宇【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40.66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由于受到自然、人为的影响,我国的农业灾害十分频繁,农业生产面临巨大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制度风险等,为了减少、弥补农业灾害带来的损失,农业保险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农业保险的“三低三高”特殊性,即“低保金、低保费、低保障和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以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严重阻碍了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市场的失灵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政府的财政支持对农业保险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策性农业保险呼之欲出。
政策性农业保险不同于一般的农业保险,它是由政府主导的,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通过财政保费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对农业生产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为被保险人进行补偿的保险。
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相比于国外发展才刚刚起步,2004年国家开展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2007年以来逐步扩大保费补贴范围,2010年新增对区域特色农业的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国的推广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
保险行业农业保险创新方案第一章:绪论 (3)1.1 农业保险发展背景 (3)1.2 农业保险创新的意义与目标 (3)1.2.1 创新的意义 (3)1.2.2 创新的目标 (4)第二章:农业保险产品创新 (4)2.1 现有农业保险产品分析 (4)2.1.1 产品种类及特点 (4)2.1.2 产品覆盖范围 (4)2.1.3 产品创新需求 (4)2.2 创新保险产品设计与开发 (5)2.2.1 基于大数据的农业保险产品设计 (5)2.2.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业保险产品设计 (5)2.2.3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农业保险产品设计 (5)2.3 创新保险产品推广策略 (5)2.3.1 政策扶持 (5)2.3.2 宣传普及 (5)2.3.3 合作共赢 (5)2.3.4 优化服务 (5)第三章:农业保险理赔创新 (5)3.1 现有农业保险理赔流程分析 (5)3.2 创新理赔模式与手段 (6)3.3 提高理赔效率与准确性 (6)第四章:农业保险政策创新 (7)4.1 现有农业保险政策分析 (7)4.2 政策创新方向与内容 (7)4.3 政策创新实施与监管 (8)第五章:农业保险市场创新 (8)5.1 现有农业保险市场分析 (8)5.1.1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8)5.1.2 市场竞争格局 (8)5.1.3 产品结构与需求分析 (8)5.2 市场创新策略与手段 (8)5.2.1 产品创新 (8)5.2.2 服务创新 (9)5.2.3 合作创新 (9)5.2.4 技术创新 (9)5.3 市场创新效果评估 (9)5.3.1 创新程度评估 (9)5.3.2 市场份额评估 (9)5.3.3 经济效益评估 (9)第六章:农业保险风险控制创新 (9)6.1 现有农业保险风险控制措施分析 (9)6.1.1 风险识别与评估 (9)6.1.2 风险分散与转移 (10)6.1.3 风险补偿与赔偿 (10)6.2 风险控制创新方法与策略 (10)6.2.1 引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 (10)6.2.2 建立多元化的风险分散机制 (10)6.2.3 创新赔偿机制 (10)6.2.4 加强风险监管与信息披露 (10)6.3 风险控制创新实施与监督 (11)6.3.1 制定创新实施方案 (11)6.3.2 建立监督机制 (11)6.3.3 加强人员培训与素质提升 (11)6.3.4 完善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11)第七章:农业保险服务创新 (11)7.1 现有农业保险服务水平分析 (11)7.1.1 服务范围与覆盖面 (11)7.1.2 服务内容与质量 (11)7.1.3 服务体系与渠道 (11)7.2 服务创新方向与措施 (12)7.2.1 创新服务模式 (12)7.2.2 拓展服务领域 (12)7.2.3 提升服务质量 (12)7.2.4 优化服务渠道 (12)7.3 服务创新效果评价 (12)第八章:农业保险科技应用创新 (13)8.1 现有农业保险科技应用分析 (13)8.2 科技应用创新方向与内容 (13)8.3 科技应用创新实施与推广 (13)第九章:农业保险合作模式创新 (14)9.1 现有农业保险合作模式分析 (14)9.1.1 合作模式概述 (14)9.1.2 合作模式优缺点分析 (14)9.2 合作模式创新方向与策略 (14)9.2.1 创新方向 (14)9.2.2 创新策略 (14)9.3 合作模式创新实施与效果评估 (15)9.3.1 实施步骤 (15)9.3.2 效果评估 (15)第十章:农业保险创新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 (15)10.1 农业保险创新发展路径 (15)10.1.1 深化产品创新 (15)10.1.3 完善服务体系 (16)10.2 政策建议与实施保障 (16)10.2.1 完善政策法规 (16)10.2.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6)10.2.3 加强协同监管 (16)10.2.4 提升人才培养和交流 (16)第一章:绪论1.1 农业保险发展背景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建立论文【摘要】建立农业再保险制度,可借鉴美国的成数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结合使用方式,在政府支持下,逐步建立农业再保险专门公司,分担承担农业保险的公司的农业巨灾保险制度。
一、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简介农业保险的大灾风险是指:农业保险承保范围内的极端气候事件造成保险出现特定超赔责任的风险。
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是分散巨灾风险的制度,一般是以私人为主体,市场为依托,以风险利益为纽带,以保险作为主要手段所形成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
事实上,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因而还需进一步研究。
二、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必要性农业风险相比其他保险风险具有发生相对集中性、风险损失相对严重性、损失范围区域效应明显并且常常体现出很强的伴生性等特点。
而且,我国农业生产地域广阔,跨越了五个温度带气候环境复杂,再加上近年来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频发,使得全国旱灾、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大规模发生,农业方面的风险日趋增强,给我国农业生产构成严重的威胁。
故迫切需建立我国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管理制度。
在我国,农业保险属于政策性保险,一般的财产保险公司对大的自然灾害特约承保或几乎不承保,故大灾风险很难通过一般的保险进行有效分散和转移。
并且我国农业再保险机制不够成熟,各地缺乏专门的农业再保险主体,农险公司实际上依然面临高风险,一旦发生巨灾,农保公司难以独立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农业保险的传统局限和再保险体系的不完善也亟须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来解决。
同时,近年来在中央政策的积极支持推动下,我国农业保险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
2012年,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40.6亿元人民币,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不断扩大。
但与此同时,农业保险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隐藏着一些矛盾与问题,巨灾风险等相关问题日益凸显:如农业保险覆盖面的扩大意味着风险单位以及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也在成倍扩大,这样就使得一次巨灾的发生可能导致农业保险的经营遭受致命的损失。
2024年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问题与策略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风险、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随着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风险的日益多样化,我国农业保险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保险的定义与现状出发,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农业保险定义与现状农业保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农业保险得到了快速发展,保险品种不断增加,覆盖面逐渐扩大。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保险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面临诸多挑战。
二、保险覆盖范围问题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仍然有限,主要集中在部分主要农作物和养殖品种上。
许多地方特色农产品和新兴农业业态尚未纳入保险范围,这使得农民在面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时缺乏必要的保障。
要扩大保险覆盖范围,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险产品设计,提高保险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三、保费补贴与承保能力保费补贴是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目前我国保费补贴政策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补贴标准不够合理,导致农民对保险产品的支付意愿不高;另一方面,补贴资金分配不够透明,容易出现违规行为。
此外,保险公司承保能力有限,部分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作物难以获得保险支持。
因此,需要优化保费补贴政策,提高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鼓励保险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承保能力。
四、风险评估与管理农业保险的风险评估与管理直接关系到保险产品的定价和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风险评估体系尚不完善,缺乏对农业风险的全面、准确评估。
此外,风险管理手段单一,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和转移机制。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农业风险评估体系,完善风险管理手段,提高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能力。
五、农民参与意愿农民作为农业保险的主要参保对象,其参与意愿直接影响农业保险的发展。
试论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建立(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夏霖、李向丽、陈信、罗贤伟)摘要:农业保险风险主要是巨灾风险引发的巨额赔款,令保险公司承受不起。
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瓶颈。
鉴于中国现行的农业保险经营环境,应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完善农业巨灾风险再保险机制、建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保障基金、发行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债券,以分散农业保险巨灾风险。
关键词:农业保险巨灾保险多层次分散机制巨灾风险债券Studies on the Foundation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mechanism for risk diversification(PICC Property and Casualty Company Limited, Jiangxi Branch)(Lin Xia、iangli LI X、Xin Chen、Xianwei Luo)Abstract: Risk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mainly lies in the massive reparations caused by catastrophe risk, which made most insurance companies hardly afford. Catastrophe risk, nowadays,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s to the current running environ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surance, we should not only build multi-level catastrophe risk scattered mechanism, improve catastrophe risk reinsurance mechanism, but also establish catastrophe risk guarantee fund as well as issuing catastrophe risk bonds for risk diversification.Key Words:Agricultural insurance, Catastrophe insurance, Multi-level risk scattered mechanism, Catastrophe risk bonds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意义深远。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成就、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写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十年王德宝;王国军【摘要】自2004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验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跨越式发展,保险规模和覆盖面持续快速增长,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经济补偿作用有效发挥,再分配功能日益明显,较大改善了农村金融发展软环境.同时,农业保险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在顶层设计与统筹管理缺失,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愈演愈烈,参与主体经营管理技术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财税支持政策存在较大隐忧,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尚待健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保险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研究与管理机构、完善财税支持与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等相应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推动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期刊名称】《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28)004【总页数】7页(P58-64)【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成就;存在问题【作者】王德宝;王国军【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北京10003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北京10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42.66自2004 年以来的十年多时间里,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验在取得重要突破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这是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在“三农”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未来发展亟需研究的重大课题。
总结十年来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成就、经验,分析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意见和对策建议,对推进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成就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标志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第三轮试验的开始。
农业保险发展及对策建议一、引言回想2023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就广西而言,局部市县的农作物患病严峻破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455千公顷,农业损失82亿元,主要受灾农作物有甘蔗、果树、木薯等。
农业保险是特地针对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患病自然灾难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供应保障的一种保险,而农作物产量很大程度上受天气因素影响,故充分利用农业保险防灾防损具有现实意义。
二、农业保险进展现状在2023年,国家拨下10亿元补贴资金拉开了农业保险业务快速进展的序幕。
2023年至2023年,我国农业保险累计保费收入超过840亿元,2023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325.7亿元,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居世界其次位,仅次于美国。
(1)掩盖面和渗透度明显提升2023年至2023年,农业保险开办区域已掩盖全国各省,农业保险年增长速度达57%,供应风险保障从1126亿元增长到1.66万亿元,累积达5.72万亿元,1.68亿受灾农户得到了赔款。
在灾难重建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承包品种、保障范围逐年扩增我国农业保险的保险责任较美国等兴旺国家更为广泛,以农业产业链进展了广泛延长,向生产、流通、质量风险等领域不断扩展。
在承保品种上,掩盖了农、林、牧、渔业的各个方面以及一些地方特色农业和支柱农业,产品数量达450多个。
在保险责任上,种植业保险新增旱灾保险责任,养殖业保险则承保了全部自然灾难、疫病、疾病、意外事故。
(3)保障作用日益凸显2023~2023年五年间,农业保险支付保险赔款403亿元。
2023年1~11月,农业保险户均赔款519元,约为农夫年均纯收入的7.4%,到2023年,支付赔款更是增加到了205.80亿元,成为农夫灾后恢复生产和灾区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
(4)效劳体系逐步完善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从2023年的6家增加到2023年的25家。
一方面保监会与其有关部门合作,积极推动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结合,改善农村信贷环境;另一方面各保险经办机构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基层效劳网点和效劳队伍,将新科技引入农业保险领域,增加农业防灾防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