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历史中武侠人物志黄飞鸿(一)
- 格式:docx
- 大小:13.59 KB
- 文档页数:2
悲摧鳏夫:一代丑男宗师黄飞鸿没有赵文卓的英俊,也没有李连杰的潇洒,褪去影视外衣,历史给我们还原了一代宗师黄飞鸿的庐山真面目——一个悲摧的丑男鳏夫。
黄大师人生的初始其实并不悲摧,他的出身可以媲美金庸笔下的武林名人张无忌,生于武林世家,有一个武艺超群,跻身广州十虎之列的父亲黄麒英。
黄飞鸿本身就在武术方面天赋极高,再加上父亲的悉心教导,少年时代就已经出类拔萃,不容小觑。
当时他人生的轨迹和张无忌有着惊人的相似,张无忌意外从白猿腹中取得《九阳真经》,黄飞鸿偶然救林福成而学会铁线拳双飞砣;张无忌在光明顶单挑群雄,一战成名,黄飞鸿在擂台上击败郑大雄,声名远播;张无忌接任明教教主,把邪教漂白成正义的化身,黄飞鸿闯荡香港行侠仗义,成为众人心中的佐罗、蝙蝠侠和超人。
然而,25岁之后,黄大师的人生轨迹偏离了航线,和张教主走向了截然相反的两个方向。
当张教主的事业与爱情双丰收时,黄大师人生的际遇只剩两个字——悲摧。
25岁的分水岭上,黄大师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西城一户普通人家的女子罗氏共结连理。
三月之后,罗氏病死。
悲摧的黄大师,还没来得及完全适应丈夫的角色,就马上成为了鳏夫。
历史上没有留下这段生活的蛛丝马迹,可见他与罗氏的感情并不很深厚,所以不久他又娶了马氏。
黄大师其实是个丑男,他现存的唯一一张照片证明他与帅气不沾边儿,他的第四任夫人莫桂兰也在接受香港《真功夫》杂志时说:“黄飞鸿生性怪异,寿星公头,有一副罗汉眉,眉长至垂下,瓜子口面,耳大而长,身材肥壮高大,要穿三尺六寸长衫,行起路来表情淡定,两手总摆在后面。
”所以,接受事实吧,黄大师,真的是只青蛙。
那么,他的续弦马氏,面目如何呢?她是盐商之女,秀外慧中,是传统意义上的淑女。
据说淑女享受的爱情,是七尺铁汉在她面前化为绕指柔的过程。
黄大师是七尺铁汉毋庸置疑,化为绕指柔也是千真万确的。
马氏生下两个儿子后不久便驾鹤西游了,灵堂上,黄大师失声痛哭,这一刻,他不再是万人敬仰的英雄,只是一个痛失爱妻的伤心人。
徐克电影中的“黄飞鸿”形象作者:侯盛娟来源:《参花·下半月》2015年第05期徐克的电影无疑是成功的,作为一个在西方接受电影基础教育的年轻导演,他大胆地营造了动感的影像,随意地安排故事背景,超越了传统,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式。
相比较之前电影中的古板或是嬉闹的黄飞鸿而言,徐克创新性地把黄飞鸿塑造为一个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新侠客。
他让黄飞鸿不再是一个神话,而是更人性化、更真实地存在于这个社会中,让这个人物依靠自己高超的武艺在现实中摸爬滚打,找寻自己的定位。
因此徐克版的《黄飞鸿》就成为了银幕中的经典,至今无人超越。
一、儒家文化中的以义行侠在武侠电影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武”,没有武功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谈何来除强诛暴、打抱不平,所以黄飞鸿飘逸灵动的功夫,不仅使自己免遭横祸,而且可以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同时精彩的打斗场面也是吸引观众眼球的不二选择,徐克运用了最新的现代科技和丰富的想象力来重新讲述武侠神话,给观众们呈现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视觉盛宴。
但是徐克拍的是武侠片并非是武打片,侠之“武”只是一种形式,他关注的是一代宗师黄飞鸿身上所表现出的侠文化,一种成长的文化根源。
唐代李德裕在《豪侠论》中说的:“夫侠者,盖非常人也。
虽然以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
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难兼之矣。
”竭力将侠“节义”化,往儒家的轨道上拉;国学大师章太炎也在《儒侠》一文中说:“世有大儒,固举侠士而并包之。
”认为儒与侠是相融合的。
由此可见,历代的学者中有部分人所持的观点是儒与侠兼而存之,所以徐克将传统的儒家文化作为黄飞鸿的成长根源,将儒家文化中的“义”与黄飞鸿的行侠仗义结合在一起。
在《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中,起先黄飞鸿是不屑于与赵天霸那样的狂暴之徒争斗的,在他看来狮王争霸是“劳命伤身”的比赛,他不愿意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和虚荣的名声而战,只是最后李鸿章身处危险,黄飞鸿才挺身而出;在他经营的宝芝林中,救助的多是些穷人,而且经常都是无偿的治疗,正像是“道安奋衣去,义重利固轻”[1]那般淡泊名利,令人心生钦佩。
◆原名:黄飞鸿之一壮志凌云◆译名:Huang.Fei.Hong◆导演:徐克Hark Tsui◆编剧:梁耀明Y iu Ming Leung邓碧燕Pik-yin Tang徐克Hark Tsui阮继志Kai-Chi Y un◆演员:李连杰Jet Li.............................黄飞鸿Wong Fei-hung元彪Biao Y uen......................... 梁宽Leung Fu关之琳Rosamund Kwan..............十三姨Aunt Y ee张学友Jacky Cheung..................牙擦苏Buck Teeth SohSteve Tartalia...........................Tiger郑则士Kent Cheng....................猪肉荣Porky LangJonathan Isgar..........................JacksonY ee Kwan Y an..........................Iron Robe YimMark King.................................British generalSek Kin....................................Old man who gives advise (Comeo)Shun Lau.................................Naval CommanderChi Y eung mander Man午马Ma Wu..............................Old ManKam-Fai Y uen............................KaiShun-Y ee Y uen.........................Honorable Manchu Soldier◆类型:动作/剧情/冒险/历史◆片长:134 分钟◆上映:1991年◆国家:中国香港◆语言:普通话◆字幕:中文◆链接:/title/tt0103285/◆评分:7.4/10 (3,486 votes)◆视频尺寸:640*272(国语版)800*452(粤语新版)◆压缩格式:rmvb◆简介:黄飞鸿,广东十虎之一,武功高强,任黑棋军教头兼民团总教练。
武侠片中的经典角色等作者:来源:《齐鲁周刊》2013年第32期“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武侠片,带给了我们长久的视觉享受。
盘点那些经典武侠角色,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江湖。
黄飞鸿:拍摄次数最多的角色黄飞鸿是中国电影史上拍摄次数最多的男主角,有100多部关于他的电影,20多位演员扮演过这位佛山民团教练、跌打医生。
其实,他只是一个平凡的、略带悲情的武师。
1976年,刘家辉的《陆阿采与黄飞鸿》开始讲少年黄飞鸿的故事。
从这时起,少年黄飞鸿风趣顽皮,直接引出了成龙的成名作《醉拳》。
关德兴演了八九十部黄飞鸿作品,但对于今人来说,李连杰是最成功的黄飞鸿。
李连杰个子比较小,在过去的少林题材里经常演些调皮可爱的小和尚,他的黄飞鸿沉稳持重里带着年轻人的特征,主要表现是他和十三姨的感情戏。
方世玉:少年悲情英雄历史上的方世玉身形矮胖、一脸麻子,如果按照史实拍电影,观众要绝望。
他是个哪吒式的人物,出生起被母亲苗翠花浸于铁醋药水里,用竹板、柴枝、铁条捆绑,戴铁帽、着铁靴,习得一身刀枪不入的横练功夫。
相传他打倒五枚师太后,一脚踏过去,被五枚师太捏住肛门,掏出了肠子,死时才20多岁。
李连杰自组正东公司后,拍了许鞍华的电影《方世玉》。
方世玉的主要事迹是与雷老虎打擂以及反清复明,于是方世玉变成了红花会成员、陈家洛的徒弟,把金庸小说杂糅进来。
因为死得早,方世玉是一个少年英雄。
陈真:虚构的民族英雄以前香港没人知道霍元甲,他是津门大侠,香港武师都是练南拳的。
1972年李小龙拍摄《精武门》,虚构出霍元甲的徒弟陈真一角。
比起正统的大侠霍元甲,身世飘零、勇猛偏激的陈真更吸引人。
陈真代表了中国式的尊严,抵抗外侮的决心有了,为此付诸的行动有了,但用功夫去抵挡子弹是义和团式的愚蠢和凄凉。
到了李连杰时期的陈真,更讲究人情味与人性的多面,不过这些精神内核都是给华人看的。
金庸、古龙的大侠金庸作品搬上银幕通常比较失败。
许冠杰版的令狐冲并不倜傥,但那首《沧海一声笑》弥补了表演上的不足;周星驰版的韦小宝极尽夸张,充满恶趣味,票房却比《大话西游》成功;林青霞的“东方不败”可以说是妖孽式的反串,可是突破了原有的想象空间,有一种凄厉的美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晚清十大高手黄飞鸿(清末民初的洪拳大师)
导语:人物生平从父习武电影版黄飞鸿黄飞鸿于公元1856年7月9日,生于广东省南海县,从不恃强凌弱,坚持以德服人。
他历主摒除门派之阂,能者为师
人物生平
从父习武
电影版黄飞鸿黄飞鸿于公元1856年7月9日,生于广东省南海县,从不恃强凌弱,坚持以德服人。
他历主摒除门派之阂,能者为师,更是力排重男轻女之见,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组织女子狮队的武师之一。
跟随其父黄麒英于南海县佛山、南海县县治地广州城(即省城)街头卖艺。
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1886年染疾卒),是故黄飞鸿自3岁开始习武,早得父亲传授,习得虎拳、鹤拳。
黄飞鸿并非广东十虎之一,广东十虎分别是:王隐林、黄澄可、苏黑虎、黄麒英、周泰、谭济筠、黎仁超、陈铁志、苏灿、梁坤。
黄飞鸿3岁从父习武,13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
后遇铁桥三(即梁坤,广东十虎之一)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黄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
黄麒英谢世,黄飞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是当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
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
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
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
此外,黄飞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
莫桂兰在林世荣、邓秀琼的帮助下,携黄飞鸿的两名儿子移居香港设馆授徒,传授黄飞鸿
生活常识分享。
盘点李连杰版黄飞鸿电影十大反派,哪一个最让人痛恨?中国武侠一直有一个正义的代表,他就是黄飞鸿,至今为止黄飞鸿系列电影也是翻拍最多的,像关德兴、成龙、李连杰、赵文卓等都演过。
六七十年代的关德兴对我们来说有点久远,大部分影迷一说到黄飞鸿的话立马想到李连杰。
李连杰在我们眼中就是黄飞鸿的化身,当年关德兴老爷子看了李连杰版黄飞鸿之后,惊叹怎么可能拍的这么好,这还得益于徐克和袁和平两人,一个是徐克天马行空的想法,一个是八爷袁和平精彩绝伦的动作设计,当然了,自然也缺少不了杰哥这个主角,他的动作永远那么潇洒。
不过我们今天不说黄飞鸿,而是谈一谈李连杰版黄飞鸿系列电影中的反派们。
正常来说《黄飞鸿》系列有6部,前三部和最后一部由李连杰主演,第四第五由赵文卓主演,后来李连杰又拍摄了王晶执导的《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
甄子丹和于荣光主演的《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也是一部经典。
1、沙河帮帮主:邱建国《黄飞鸿1之壮志凌云》典型的地头蛇,仗着有一帮打手鱼肉乡里,欺负弱小,收取保护费,黄飞鸿阻挡了他的财路,他就去投靠洋人,想法设法除掉黄飞鸿,十三姨差点栽在了他的手里。
邱建国也是武术运动员出身,一身过硬的功夫,被誉为南拳王。
只可惜1998年的生活就因病去世了。
2、山东铁布衫严振东:任世官《黄飞鸿1之壮志凌云》一个悲情的武师,为了名利误入歧途,当然了,也是生活所逼。
最经典的就是和黄飞鸿的那场竹梯大战。
任世官早期是龙虎武师出身,直到八九十年代才慢慢被人熟知,经常塑造电影中的高手,像冯锡范、任我行、衍空和尚、东方三侠的老太监等。
后来在第二部中露了个脸,出演两广总督,一边和洋人欢声笑语,一边委派手下抓捕革命党,还在支撑那个破碎的大清。
3、纳兰元述:甄子丹《黄飞鸿2之男儿当自强》一边欣赏黄飞鸿,另一边要忠于大清朝,是大时代下的一个悲情人物。
甄子丹和李连杰有两场打斗,第一次是相互较量,第二次是生死决斗。
尤其第二次巷子中的棍布之战,非常精彩。
袁和平的动作设计,干净利落,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黄飞鸿电影观后感《黄飞鸿》是一部经典的武侠电影,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武术家黄飞鸿的故事。
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它所呈现的情节、演员的表演和一些值得思考的主题所深深吸引。
以下是我对《黄飞鸿》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首先,我要称赞电影中的剧情。
故事以清末民初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农民黄飞鸿通过自学武术成为一代宗师的传奇人生。
从小被师父传授武技的黄飞鸿凭借着努力和才华,逐渐成长为一位正义的护国武侠。
影片通过一些刺激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展现了黄飞鸿对抗侵略者、维护正义以及追求自由的故事,充满了激情和感人的时刻。
其次,影片中的演员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黄飞鸿这一角色由男演员洪金宝担任,他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完美地融入到角色当中。
洪金宝的精湛武术表演、幽默的动作以及真挚的情感,让人们对这个角色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此外,影片中还有一些优秀的配角,他们通过出色的表演完美地演绎了各自的角色,给整部电影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除了剧情和演员表演外,电影中还蕴含了一些令人深思的主题。
首先,黄飞鸿所代表的正义和自由的力量,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在观影过程中,我被黄飞鸿所展现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所震撼,这种精神激励着观众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正义而奋斗。
其次,在电影中黄飞鸿与侵略者之间的对抗,折射出民族精神的觉醒和抵抗精神的力量。
这种对抗精神鼓舞着观众,让人们意识到团结和勇敢的重要性。
最后,电影中也探讨了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主题。
黄飞鸿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最终成为一位武术大师,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和努力,就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结来说,《黄飞鸿》这部电影无论是从剧情、演员表演还是主题上都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影片中情节紧凑、悬念迭起,演员们的表演也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同时,电影所传递的正义、自由、抗争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观众。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追求自己的梦想,坚持正义和自由的精神。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电影中的某些镜头和场景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黄飞鸿的武术表演、武林大会中的激烈对战还是黄飞鸿与侵略者之间的较量,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徐克“黄飞鸿”系列电影之我感在佛山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黄飞鸿的名字,因为黄飞鸿的电影经常在电视上播完又播,而在佛山以外的地方都知道黄飞鸿“来无影,去无踪”的佛山无影脚。
由徐克的黄飞鸿系列的电影,我查了下真实的黄飞鸿的资料。
“一代宗师黄飞鸿,是佛山著名武术家,在南派武术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飞鸿纵横江湖数十年,凭着过人的勇敢、智慧和绝技,身经百战,显赫辉煌,曾追随著名爱国将领刘永福在抗日保台战争中立下功勋。
他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
黄飞鸿身后萧条,贫无以殓,幸弟子邓秀琼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
”徐克是根据历史上真实的黄飞鸿做些创新而拍下的黄飞鸿系列电影。
随着时代的发展,黄飞鸿电影的版本也越拍越多了,比如说少年黄飞鸿,但是最经典的还是徐克的黄飞鸿系列。
用实力来赤手空拳打架的武打片是非常好看的,比较真实,跟金庸小说里的飞来飞去的轻功不同,不过也是各有特色。
只是很久都没看电视了,重新温习了一下黄飞鸿。
黄飞鸿的电影无论在哪个时间段开始看都可以看得下去的,或许是自己对佛山文化和香港文化有的那份特殊认同感吧。
电影的背景是在中国清王朝的统治之下的,英此时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快速地发展着,中国仍旧夜郎自大,不思进取,做汉奸的出卖国家,做老百姓的就受压迫剥削,不行就被卖到南洋,做官的就自我保全。
从片中,看到外国文化的侵入,比如说基督教宣传耶稣的“上帝爱世人”,蒸汽机、相机、映像机传进中国。
而面对外国文化的侵入,中国人显得无所适从。
比如说黄飞鸿在火轮车有些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让人发笑。
当十三姨从外国读书回来的时候,她的衣着让黄麒英笑个不停,而外国人见面的方式—亲吻手背也让黄飞鸿很不能接受。
这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十三姨教黄飞鸿的英文,不是误解意思就是乱用。
黄飞鸿看到刀叉放在桌面上就觉得很奇怪。
不过黄飞鸿的一句话“过时的东西是不应该留下来的”就看出了他的思想的先进性,却并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电视剧中的鸿飞红和历史上的一样吗他的实力如何本文导读:黄飞鸿,1847年生于广东佛山,他纵横江湖数十载,凭着出众的智慧和绝技,成为名副其实的武术大师。
黄飞鸿的父亲黄麒英是佛山武术界十大高手之一,但由于穷困潦倒,因而经常以卖艺为生,他感到卖艺生活非常艰辛,所以绝不让儿子也成为一介武夫。
他想让黄飞鸿走仕途之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但黄飞鸿的心思根本不在学堂,他一门心思想要习武。
父亲最终拗不过他,便只好传授他武艺。
没想到黄飞鸿竟然对武术有惊人的领悟力,不但学到父亲武艺的精髓,还能融会贯通。
七八岁,黄飞鸿便能跟着父亲卖艺,十二三岁,便在佛山小有名气了。
(二)黄飞鸿打擂比赛那时,佛山可是赫赫有名的武术之乡,街上卖艺的人也不少,有位前辈名叫郑大雄,在佛山赫赫有名,他擅长左手钓鱼棍法,基本上打遍佛山无敌手。
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里曾有一个人,名曰“东方求败”,武术界最怕打遍天下无敌手,于是郑大雄就搭建了一个擂台,美其名曰:切磋武艺,一时间,各路英雄豪杰都慕名前来,但都被郑大雄打的落花流水。
黄飞鸿听闻后,也来到擂台上,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真的应了一句:初生牛犊不怕虎。
台下众人也纷纷起哄。
郑大雄一看,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而且,他也知道了这个小子原来竟是武林高手黄麒英的儿子。
郑大雄接受了挑战,但对方毕竟是个未成年的毛头小伙,他有意让了黄飞鸿几招。
黄飞鸿岂能忍受谦让,要求郑大雄把招数尽量都使出来。
郑大雄心想:你小子口气真大!不给你点颜色瞧瞧,以后我怎能在佛山立足?两人你来我往,几十个回合下来,黄飞鸿竟然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郑大雄。
从此,黄飞鸿在佛山声名鹊起。
(三)黄飞鸿从师铁桥三,学习各门绝技黄飞鸿除了拜父亲为师外,还拜了一位师傅叫铁桥三。
铁桥三是“广东十虎”之一,武艺高强,少年时期曾追随洪拳巨子,福建莆田少林寺觉因和尚为师。
铁桥三把毕生绝学“铁线拳”和“飞砣技”传给了黄飞鸿。
从此,黄飞鸿的武功更加出神入化,就连他的父亲黄麒英也不是他的对手了,真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武林奇侠黄飞鸿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故事》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12岁的黄飞鸿竟然打败了有名的武馆教头,一时声名鹊起,当地称他是“少年英雄” 广东佛山南海市的西南部,有一座美丽的大山——西樵山。
清代咸丰年间,一代武林宗师黄飞鸿就出生在西樵山下的禄舟村。
黄飞鸿的祖父黄镇江、父亲黄麒英都是南拳高手,靠开设“泰康堂”经营药品维持生活。
有的资料记载,黄镇江还当过几年私塾先生。
尽管如此,黄家的生活过得并不宽裕。
【总页数】24页(P32-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2
【相关文献】
1.史林奇侠学界名家——《陇上学人文存·赵俪生卷》编选前言
2.从“黄师父”到“阿飞小子”--“黄飞鸿”系列电影中侠的精神流变史
3.“太极三记”之一武林奇侠孙禄堂逸事
4.武与侠
5.中国武侠电影“武”与“侠”的文化叙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飞鸿》电影影评黄飞鸿,这位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心中的侠义情怀。
这部电影,我不知看过多少遍,但每次重温,都能让我沉浸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感受其中的侠义与情感。
电影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巧妙地营造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关于电影的背景和情节,诸位影评人已阐述得淋漓尽致,我在此就不再赘述,只想聊聊我个人尤为喜爱的两个方面。
其一,便是黄飞鸿与十三姨之间的情感纠葛。
我无从知晓黄飞鸿是否钟情于十三姨,但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我尤为欣赏黄飞鸿在打斗时,仍不忘处处护着十三姨,那种细致入微的关怀,令人心生暖意。
而十三姨的角色设定也十分讨喜,她脑残、优柔寡断、柔弱却又善良,同时还带有小女人的一面。
当然,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她的美丽。
这些特质糅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令人爱恨交织的角色。
每当看到她身陷险境,我不禁为她捏一把冷汗;而看到她展现出的聪慧与勇敢时,又不禁对她心生敬佩。
其二,是那个神父的角色。
他的出现相对较早,在电影高潮尚未到来之时,便已早早退场(在此,先默哀片刻……)。
然而,他的存在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远涉重洋来到中国,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信仰,亦或是其他?当黄飞鸿问他上帝能否为自己作证时,他沉默了,但他却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当他最终为黄飞鸿挡下子弹时,我看到了他在那一瞬间的思考。
导演特意给了他特写,这表明他并非仓促间做出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的无私奉献,他为了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甘愿付出生命,这一切都令人动容。
他的行为让我对无私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他充满了敬意。
这部电影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还塑造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
他们的形象鲜活而立体,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无论是黄飞鸿的正义凛然、十三姨的风情万种,还是神父的无私奉献,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电影的打斗场面也精彩纷呈,让人感受到了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
我想再次为这部电影点赞,它承载了我太多的回忆与童年。
gu zhi xia zhe黄飞鸿对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黄飞鸿是他们难以忘怀的最经典的武侠文化符号之一。
在港版武侠片大行其道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要一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在一部武侠片和一个鸡腿面前作一个选择,毫无悬念的,他会选择前者。
鸡腿可以不吃,但武侠片却绝对要看,因为武侠片错过了也许就永远错过了。
在文化食粮相对匮乏的年代,武侠片给了人们无法替代的精神慰藉。
于是,那个年代的很多记忆如今都已经模糊了,唯独黄飞鸿、霍元甲这样的武林中人人们还记忆犹新。
他们非常宽容,他们可以接受任何一个版本的黄飞鸿,与其说他们宽容影视媒体,不如说他们对英雄的爱与尊敬始终不变。
男儿当自强,做男儿,就应该像黄飞鸿一样,这就是那个年代男孩子们最大的梦想。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黄飞鸿又是怎样的呢?佛山是个武术之乡如今的佛山人说起黄飞鸿总是一脸的自豪。
在佛山的黄飞鸿纪念馆里,每天来顶礼膜拜的人络绎不绝,他们脸上的虔诚不亚于生意人朝拜财神庙里的财神爷。
据说以拍黄飞鸿系列影片而名声大噪的导演徐克,在黄飞鸿纪念馆落成那天,率他的制作班底特意赶来,对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行“三跪九叩”大礼。
这似乎有点夸张。
其实很难说到底是黄飞鸿成就了徐克,还是徐克成就了黄飞鸿。
黄飞鸿之所以有今天的知名度当然要感谢徐克,徐克能有今天的知名度也要感谢黄飞鸿。
如今,老百姓没有不知道黄飞鸿的,而在一百多年前,黄飞鸿只不过是佛山街头一个默默无闻的卖艺人,远没有今天这么高的知名度。
当年在佛山的酒肆茶馆或者寻常巷陌,你或许可以遇到他,但你绝不会认为一百年后,他会成为一个世界文化名人。
生前寂寞,死后荣光,这就是真实的黄飞鸿。
黄飞鸿出生在广东佛山。
佛山古称陶城,有多个历史头衔,它是丝织品汇集之地,是粤剧的发源地,是中成药之都。
当然对黄飞鸿来说,最著名的一个头衔就是佛山是武术之乡,要寻找南派武术的源头就要到佛山。
古时的佛山到了宋朝时已经繁华如梦,其热闹程度不亚于汴京。
穿越历史看《黄飞鸿》:用功夫讲一段中国故事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环球时报》用整版篇幅介绍了香港的人文历史,其中有一条据说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那就是拍摄系列最多的电影——《黄飞鸿》,主演是关德兴先生,他饰演“黄飞鸿”在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共拍了一百多部,可惜在黑白默片时代流传范围有限,如今存世的也有限。
然而真正让华人世界家喻户晓的“黄飞鸿”肯定不是关德兴先生,而是1991年-1993年徐克执导、编剧,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系列。
彼时徐克的新武侠开始在影坛崭露头角,香港演艺圈又是“神仙打架”,对此,相信我之前也略做过介绍,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黄飞鸿》系列电影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无它,唯题材丰富。
根据当年的媒体记载和后来人的采访叙述,可以看出当时那个穿着长衫不断腾挪的佛山黄飞鸿,曾与打入欧美市场的《警察故事》系列各占了华语功夫片的半壁江山,甚至影响到内陆和台湾的影视人纷纷开拓相关衍生片。
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个大IP。
一拳脚小功夫徐克执导了五部《黄飞鸿》系列电影,李连杰主演了三部,1991-1993年,分别是《黄飞鸿之壮志凌云》、《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黄飞鸿之狮王争霸》。
这是“黄飞鸿”系列电影在新武侠浪潮中的起点。
当年搞不懂这三部曲的顺序,后来还是在《男儿当自强》中从“十三姨”(关之琳饰)的嘴里听出端倪:“你总当我是长辈,可我却拿你当我的男人”。
而《壮志凌云》开始时是“梁宽”(这一部由元彪饰演,后面都是莫少聪饰演)“觊觎”十三姨,也是黄飞鸿的初次登场。
因此它是第二部,后面紧接着的是《狮王争霸》。
李连杰版的三部曲基本涵盖了“宝芝林体系”中所有的人物,根据黄飞鸿的“足迹”逐渐展开,在《壮志凌云》中他还在佛山当民团教头,片中背景涉及到“中法战争”和刘永福的“黑旗军”,还有清廷战败后的官场与民生。
这三部曲里当年的清末面貌就是:吵架没输过,打架没赢过。
随着三部曲的展开,一副当年江山凋敝的面貌不仅生动而且传神。
《黄飞鸿》电影观后感黄飞鸿,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术家和民族英雄,以其正义、勇敢和智慧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的故事被多次搬上银幕,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一。
然而,最近观看的一部关于黄飞鸿的电影却让我对这个形象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这部电影以清末为背景,展现了黄飞鸿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
电影中的黄飞鸿是一个非常仁义、大侠的形象,他处处讲法律法规,照顾人情世故,对待敌人也常常手下留情。
然而,这种过于仁义的性格也让他在某些情况下显得有些软弱和无奈。
清末的中国正处于腐败和软弱无能的状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黄飞鸿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他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于是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种局面。
他成立了民团,帮助弱小,与洋人作斗争。
然而,面对腐败的政府和强大的洋人,他的力量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他的一次次努力,往往只能换来短暂的胜利,最终还是无法改变整个社会的命运。
电影中的黄飞鸿,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他相信人性的美好,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世界。
然而,他却忽略了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都只是为了生存而奔波,很少有人会有像黄飞鸿一样的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
他的行为和理念,虽然令人敬佩,但在现实中却很难实现。
此外,电影中的一些情节也让我感到有些不满。
例如,黄飞鸿在面对敌人时,往往过于仁慈,不愿意下狠手杀人。
他的这种行为,虽然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但在我看来,却有些过于圣母。
在那样的乱世之中,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只有用武力才能解决问题。
黄飞鸿的过于仁慈,不仅让他自己陷入了危险之中,也让他的朋友们受到了牵连。
这部电影虽然展现了黄飞鸿的英雄形象,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它过于强调黄飞鸿的仁义和大侠精神,而忽略了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同时,电影中的一些情节也显得有些拖沓和不合理。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苦难,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李连杰经典之作黄飞鸿系列电影大家心目中的经典黄飞鸿就属李连杰演绎的黄飞鸿,很精彩又不失真实、有趣,且武打动作流畅。
你们全部看过吗?没有的赶紧看看。
一、《黄飞鸿》又名:黄飞鸿之壮志凌云 / 武状元黄飞鸿 /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 Wong Fei-Hung导演:徐克编剧:徐克阮继志梁耀明邓碧燕主演:李连杰元彪关之琳张学友郑则仕类型:剧情动作武侠古装制片国家/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英语汉语普通话剧情介绍:清朝末年,曾任黑旗水军教头兼民团总教练的广东佛山武师黄飞鸿常在宝芝林教人练武,期望借此自强救国,可是眼见政府苟且偷生洋人横行霸道,他渐渐领悟到单凭武术不足以使民众从苦海中脱离,开始努力找寻其它救国出路。
梅县梁宽在戏院结识黄飞鸿的恋人十三姨后与黄飞鸿出生种种误会,终投武夫严振东门下与黄飞鸿成为敌手。
严振东与洋人连手鼓吹美国是金山世界,将包括十三姨在内的大批中国妇女骗掳上洋船,梁宽此时幡然醒悟,明白黄飞鸿是友非敌,在他的帮助下,黄飞鸿开始与洋人及其爪牙展开浴血奋战。
二、《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类型:动作地区:香港导演:徐克演员:张铁林/甄子丹/关之琳/姜大卫/李连杰/莫少聪/何家驹/方保罗剧情介绍:飞鸿与十三姨、梁宽在广州遇到白莲教徒借「扶清灭洋」口号,捣乱使馆、教堂等洋人地盘也不放过,原来是大臣纳兰元述包庇用来对付革命党。
黄在一医学会议中,与革命领袖孙文一见如故,发觉他们对救国更具远见,决助他们一把逃过卮运。
黄飞鸿有感时势逆转,遂直捣白莲教总坛,决胜九宫真人,藉此拨开迷信假象。
黄飞鸿又奋慨智末开,国运的衰竭,不惜投身与元述.三、《黄飞鸿3:狮王争霸》类型:动作喜剧剧情年代:1993地区:香港导演:徐克演员:李连杰/关之琳/莫少聪/熊欣欣/刘洵/庄域飞/葛存壮/赵箭剧情介绍:19世纪末,由于维新变法、皇位继承等诸问题,满清政府与列强关系日趋紧张。
慈禧太后决定在全国鼓励习武之风以强国壮志,遂派李鸿章举办舞狮大会,吸引全国武林好手参加,名为“狮王争霸”大赛。
【民间故事】洪拳大家黄飞鸿
黄飞鸿是中国制式武术拳法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更是香港武打片中的巨星。
他的传奇
故事让人们记忆深刻。
黄飞鸿在广东佛山家源盛宅长大,自幼喜欢练武,他的父亲黄锦成
是一位著名的武术家。
他的母亲是一名织布工,家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是黄飞鸿的母亲常常把自己的工
资拿来供儿子练武。
黄飞鸿年幼时常常跟随父亲练习武术,他对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很
快就成为了县城内的小有名气的武术高手。
黄飞鸿在年少时就掌握了洪拳这门武术,洪拳是一种著名的中国传统武术拳法,在黄
飞鸿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扬,被称为“洪拳大家”。
据传,黄飞鸿还曾与其他武术大师进行过比赛,而他最著名的对手莫过于“文茜仁斋”李小龙。
黄飞鸿和李小龙在武术比赛上一决胜负,最后黄飞鸿在全场观众的欢呼声中名扬
天下。
黄飞鸿不仅是一位武术高手,还是一位爱国主义者。
他参加了许多反对日本侵略行动,甚至在军队中成为了一名军官。
在他的领导下,许多中国青年参加了抗日战争,为保卫祖
国做出了贡献。
黄飞鸿的另一个传奇还与他的情感生活有关,他娶了三个妻子,而每个妻子都是一位
武术高手。
黄飞鸿与三位妻子的婚姻关系非常和睦,一家人经常共同练习武术。
黄飞鸿去世后,他的传奇故事仍然在人们的心中传颂。
他的洪拳大家的称号也被广泛
使用,并且成为了中国武术之一的代表性拳法。
黄飞鸿九大版本,李连杰最深入人心,但他却演到生命的尽头
释小龙,由释小龙扮演的少年黄飞鸿,剧中的他自幼习武,身手不凡,聪明绝顶却又调皮捣蛋,可以说,当年释小龙在剧中的表现也是让人印象颇为深刻,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一种正义与痞子相交融的感觉。
谭咏麟,先后出演了《黄飞鸿对黄飞鸿》《黄飞鸿笑传》两部电影,片中以比较诙谐搞笑的形象去演绎,别有一番风味。
王群,在《少林豪侠传》中饰演一代宗师黄飞鸿,最终大决战,手舞关公大刀,给我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可惜2008年1月3日,因为心脏疾病于北京逝世。
张卫健,在这个版本中的黄飞鸿跑到了香港,比武遭遇强敌,受伤失忆后智商变成了七八岁小孩,王晶称这样做是方便张卫健发挥幽默表演功力。
彭于晏,在《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中饰演黄飞鸿,他出演这角色,因亮点太少,没有给观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反倒他的一身肌肉倒是很深刻。
成龙,《醉拳》系列里先后两次出演黄飞鸿,可以说是成龙功夫片形象的雏形,慢慢开创了成龙的功夫人生,之后还进军好莱坞,获奖无数。
赵文卓,多次出演黄飞鸿这个角色,甚至比功夫皇帝李连杰出演的次数还要多,最近赵文卓主演的新电影《黄飞鸿之生化人》开机。
李连杰版本《黄飞鸿》,是新武侠电影的奠基之作,动作华丽,意义深刻,格调高远,该系列电影让李连杰重回事业第二春,对后面进军好莱坞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李连杰的电影基本是动作片,导致现
在一身病痛。
关德兴,从1949年到1994年,关德兴一生共拍摄了77部《黄飞鸿》系列电影。
这77部系列电影被列入“健力士”纪录,誉为全球最长的系列电影。
关德兴在1996逝世,可以说是把黄飞鸿的角色演绎到自己生命的尽头。
香港电影历史中武侠人物志黄飞鸿(一)
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香港电影中出现了多个武侠历史人物,这些电影人物中,大部分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诸如黄飞鸿、方世玉、霍元甲、叶问、洪熙官等等。
其中黄飞鸿的形象是香港电影及电视剧中出现最多的武侠人物,1949年,香港第一部以黄飞鸿为主角的电影《黄飞鸿传上集之鞭风灭烛》问世,由此触发了香港银屏上黄飞鸿形象的滥觞。
至1997年的《黄飞鸿之西域雄狮》,近50年间香港共拍摄了约100部以黄飞鸿为主角的影片,此外还有大量的黄飞鸿电视剧,以及出现了这一形象但并非主角的电影。
香港电影在不同的时代,由不同的电影人演绎着不同的黄飞鸿形象,渐渐使这一历史人物成为香港文化中的重要一分子,也成为港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毕业论文搜集整理于
历史上的黄飞鸿原名黄锡祥、字达云,1847年农历七月初九出生于广东佛山镇。
黄飞鸿童年、少年均在佛山度过,自6岁起随其父黄麒英习武,因家境贫寒,经常随父在佛山、广州等地卖武售药。
13岁时,黄飞鸿在佛山豆豉巷卖武时遇到铁桥三的首徒林福成,得传“铁线拳”、“飞铊”等绝技,奠定了日后成为一代洪拳大家的基础。
16岁时,黄飞鸿在广州西关第七甫水脚开设武馆,后在仁安街开设“宝芝林”医馆,门下弟子众多,为名重一时的武术家。
他先后被记名提督吴全美、刘永福聘为军医官、技击总教习及广东民团总教练,并随刘永福在台湾抗击日军。
黄飞鸿的一生有着非常传奇的色彩:一生习武、卖药,招收了很多武林弟子,其中梁宽、林世荣等以及黄的后续夫人莫桂兰均有着传奇经历;延续并发展了作为中国南派代表性拳法的洪拳中的许多绝技;多次路见不平相助、除暴安良、严惩恶人,特别是在1867年,一外国人携如牛犊大的狼狗在香港设擂向华人邀斗,飞鸿不甘华人受辱,赴港以“猴形拐脚”击毙恶犬,自此扬名香江。
黄飞鸿虽有着诸多传奇经历,但并不像大部分影视剧中表现得那么光彩照人,他一生坎坷,晚年更遭受爱子遇害、“宝芝林”被焚、儿子失业等连串打击。
1925年农历三月二十五,黄飞鸿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
黄飞鸿的传奇的经历,尤其是很多有关他的非凡的武侠故事,对于重娱乐、重类型的香港电影来说,无疑是一大笔珍贵的资源,因此,香港电影史上便呈现出了独一无二的“黄飞鸿现象”。
香港电影中对黄飞鸿形象的演绎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中,银幕上的黄飞鸿虽都是武林高手,但无论其外形或气质、个人性格等都有着较大的差异,甚至放在一起比较根本不会觉得这是同一个人。
第一个时期为上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这个时期是香港电影史上演绎黄飞鸿形象最多的时期,共有75部以黄飞鸿为主角的影片问世,全部为粤语武侠片,而且主创人员较为固定,一般为粤剧武生出生的著名演员关德兴出演黄飞鸿(73部)、著名粤语片导演胡鹏执导(57部)。
这一时期的黄飞鸿电影人物,在人物造型上最符合历史人物的原型,但在性格特征上出现了明显的由民间草莽英雄向儒侠的渐进式变化。
在最初的几部影片,塑造黄飞鸿性格时较多保留了民间传说中市井草莽气。
片中的黄飞鸿虽勇悍十足,但并不谦恭忍让,被人当面抢白后会愤愤不平。
如在《黄飞鸿传之鞭风灭烛》、《黄飞鸿血战流花桥》(1950)《梁宽归天》(1950)、《广大十虎屠龙记》(1950)中,有着这样的情节:其徒弟梁宽到妓院招妓,与人争风吃醋大打出手,此举并未受到师傅的任何责备,反而黄飞鸿本人在影片中一直保持着风流本色;梁宽和对手互致对方于非命后,黄飞鸿为替徒儿报仇,竟然向仇人遗孀要求开棺毁尸。
这些情节表明,这一时期的黄飞鸿电影尚“有着民间的野性,可见黄飞鸿的儒侠形象并非一开始便如此,而是演变出来的。
”
黄飞鸿的民间野性形象在1950年代初初现影坛后似乎昙花一现,在以后的几年中销声匿迹。
直到1955年,黄飞鸿在《黄飞鸿花地抢炮》中以较全新形象再次出现,该片大卖其座,不但令黄飞鸿形象再度复活,也为当时疲软的香港武侠电影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从此黄飞鸿电影进入了高峰时期,可以这样说,兴盛于1950年代后半期的黄飞鸿系列粤语武侠片,构成了这一时期香港武侠电影的主流。
这一时期,黄飞鸿的形象由开始时期的民间草莽英雄渐渐过渡为儒侠君子,影片的内涵也有了较大的改变。
其背景仍为清末的乱世,片中有着相对固
定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作为慈父、严师、老成持重的黄飞鸿是整个片系的精神形象,围绕这个精神形象建构而成的是宝芝林药局及其家族和师徒关系。
其徒弟梁宽、林世荣、鬼脚七、牙擦苏等全部来自低下阶层,并且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人性弱点。
这些徒弟和他们的师妹、师母、师叔等人物构成了一个自足的家庭模型。
影片的内容一般都是这样的模式这个家庭遇上内部纠纷必由家长黄飞鸿或教训或摆平;遇上外来侵犯则先是由师傅黄飞鸿出面解决,总是先礼后兵,实在不能忍让才动武。
而即使取胜之后,也往往以忠、恕待之,或为其医治病伤,劝其向上,或留一条生路以使其改过自新。
可以这样认为:这一时期的黄飞鸿形象除人物造型外,在举止行为、性格特征等方面也最接近历史人物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