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电影-2武侠电影的历史(下)
- 格式:ppt
- 大小:3.75 MB
- 文档页数:33
[中国十大经典武侠电影]被遗忘的10大经典武侠电影篇一: 被遗忘的10大经典武侠电影1、《八百罗汉》导演:王星磊主演:刘振岭、高鸿萍可以认为,《八百罗汉》生不逢时,本片在80年代中期上映,当时国内流行的武侠功夫片基本以《少林寺》《少林小子》等比较轻松的喜剧类型为主,而《八百罗汉》的主题则很沉重,影片讲述了峨眉山报国寺僧众在忍无可忍之下奋起抗击金兵的故事,全片一直处于1种压抑的氛围当中,而且相当的血腥暴力,全片充斥着撕裂飞鸟饮其血、撞石碑脑浆崩裂、挑断筋脉、砍断人腿等血腥残酷场面,至于僧侣苦行、和尚遭金兵殴打等和上述场景相比就更不算什么了。
记得当时在影院看此片时,第一场打斗就接连出现人被踢到撞穿墙壁和被踢到飞起等极具视觉震撼的镜头,而当时国内的功夫片观众是没有在大银幕上见过这些镜头的,于是影院里引起一片惊呼之声。
影片全程在四川峨眉山及周边取景,场景壮观;演员全部选用国内的武术高手和有武打功底的戏曲演员,这些人全都身手敏捷;武指黄哈刘家班出身,也算是香港知名的武术指导,设计的动作既残酷激烈,又有功夫片打斗的美感;动作戏既有单打独斗,也有山石飞落、群猴纷至以及最后僧众群起反抗金人的大场面。
尤其是当僧众们醒悟之后开始反抗的时候,观众压抑了1个小时的心情终于被释放出来,其实这刚好证明了影片的剧情能打动人心。
其实,《八百罗汉》可以说是王星磊导演的呕心沥血之作,他在影片拍摄临近尾声时,由于过度劳累导致癌症复发而猝逝,于是《八百罗汉》便成了他的遗作,影片最后的男女主角大战金国亲王这场BOSS战是别人代替补拍的,和王星磊前面的整体风格稍显不合。
王星磊以执导谭道良主演的功夫片《潮州怒汉》而成名,又以功夫片《八百罗汉》谢幕,也算是有始有终了,虽然他在导演生涯里拍片类型繁多,但是人们认识他还是从功夫片开始。
在20多年后的今天重看《八百罗汉》,其凌厉的影像风格依旧可以带给人震撼,其宣扬的保家卫国的精神依然激动人心!虽然当年《八百罗汉》在香港取得了700多万的票房,但在内地却为人忽视,个人认为,《八百罗汉》在武侠功夫片影史上是应该占有一席之地的。
武侠电影史话武侠电影史话“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武侠文化,是华人界特有的一种流行文化。
而武侠电影正是衍生于这种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类型电影之一,它不仅阐扬中国的侠义精神,更将中国武艺透过影像做最佳的呈现,并且不断地推陈出新。
在探讨武侠电影发展史时,涉及的中国武侠电影是一个大概念,在地域上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所拍摄的武侠片,在概念上包括早期的武侠片和武侠神怪片、香港时期的武侠片和功夫片,大陆时期的武术片和武打片。
[1] 由于政治历史和电影文化的种种原因,中国的武侠电影经历了几个明显不同的发展阶段。
大致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短短的几年间,中国电影的三次商业片浪潮中,武侠片最早萌芽,且最早成型,占这三次浪潮的三分之二。
根据中国电影资料馆1960年所编《中国电影总目录》所载,仅在1928——1931年4年间上映的武侠片就达227部之多。
遗憾的是,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3]大多数早期武侠电影都已失落,现存于中国电影资料馆的早期武侠片不过区区数部而已。
如是,对早期武侠电影的研究自然是非常困难。
除了区区几部影片能够观看之外,大部分都只能从早期影片的故事梗概、说明书、广告、评论和当时的研究文章中追寻踪迹。
我们称这一时期为武侠电影的“传奇时代”,理由之一,是最早期的武侠电影只不过是这一类型的萌芽而已,缺乏足够的类型意识。
在最早期的武侠片中,我们不难发现,武打和侠义这两个武侠片的重要元素都不是非常自觉地被运用,当然更远远谈不上形式完备。
例如最早的一部武侠片《荒山得金》,[a]与其说是武侠片,不如说是传奇片——影片的故事本身就是从古典小说集《今古奇观》中来。
进而,不少早期武侠片顶着“侠义”之名,但并非真正的武侠类型。
例如,任彭年导演1922年创作的影片《侠义缘》,就是一部有名无实的武侠电影,因为其中不仅没有“武”,其实也没有“侠”,只有一个胸怀民族大义的时代青年公而忘私地揭露自己长辈当权人物的卖国阴谋的故事而已。
乱花渐欲迷人眼——论类武侠电影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中国武侠电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其中,类武侠电影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还充满了想象力和梦幻。
然而,随着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和观众对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类武侠电影也面临着质量不稳定、缺乏新意、故事情节陈旧等问题。
因此,对类武侠电影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挖掘电影的深层内涵和审美价值,还可以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内容与思路本文将以“乱花渐欲迷人眼——论类武侠电影”为题,探讨类武侠电影的多重魅力和发展趋势。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类武侠电影的特征与类型介绍类武侠电影的基本特征和类型,并对每一种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对比和解析,深入了解类武侠电影的美学属性和文化内涵。
2.类武侠电影的发展历程回顾类武侠电影的发展历程,重点关注其在中国电影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电影历史的梳理和分析,探究类武侠电影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关系及其对当代电影的影响。
3.类武侠电影的制作与剧情探讨类武侠电影的制作技术和创作理念,如何通过特效、画面、音效等手段营造出独特的世界观和情感氛围。
同时,对类武侠电影常见的情节、角色和主题进行分析和解读,了解不同制作公司的创新实践和探索。
4.类武侠电影的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分析类武侠电影在电影市场中的表现和受众群体,通过案例分析和市场研究,了解类武侠电影的市场规律和趋势,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和探讨。
三、结论和启示通过对类武侠电影的全面分析和研究,旨在挖掘其深层内涵和审美价值,并探讨其在当代电影产业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同时,本文也可为电影制作公司和电影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帮助他们制作出更具有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电影作品。
香港武侠电影的发展与衍变香港武侠电影的发展与衍变自20世纪初,香港武侠电影便开始崭露头角,并且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衍变后,成为了中国电影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香港武侠电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叙事手法,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关注与喜爱。
本文将从发展历程、代表作品以及衍变趋势等方面来探讨香港武侠电影的演变。
香港武侠电影起源于上个世纪初,一开始主要受到上海武侠小说的影响。
1913年,由陆荣廷执导的《紫微星君》被公认为香港武侠电影的先驱作品。
这部电影以江湖英雄传奇为题材,描写了一个崇尚侠义和武艺高强的主人公的故事。
当时的香港武侠电影注重英雄主义精神的宣扬,而且还受到中国传统武术和剑术的影响。
与此同时,香港武侠电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香港武侠电影迎来了辉煌的发展时期。
这个阶段出现了一批重要的电影创作者,如袁家康、李小龙、李仁港等,他们的作品成为了香港武侠电影的经典之作。
其中,袁家康执导的《黄飞鸿》系列电影是香港武侠电影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该系列电影以传奇武术家黄飞鸿的故事为主线,通过表现他在战胜邪教和不公正之势力时所展示的英勇和正义感,传递了弘扬侠义精神和推崇社会正义的价值观。
而李小龙代表作《死亡的面具》则是一部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武侠电影。
这部电影采用了真实的格斗技巧和无厘头的黑色幽默手法,使观众们对传统武侠电影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
李小龙的死亡,也使得观众们对香港武侠电影角色命运的走向进行了深思。
随着时代的变迁,香港武侠电影也逐渐发生了衍变。
在80年代以后,香港武侠电影开始融合了更多的情感元素和现代社会背景。
例如,由无线电视台(TVB)制作的《射雕英雄传》等电视剧,以及张曼玉和李连杰主演的电影《东邪西毒》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与此同时,少年武侠题材也开始兴起。
该题材强调着青年人面对困境时所展现的勇气与责任感,尤其体现了社会对年轻一代成长的期望。
这一趋势在电影《东邪西毒之风云再起》中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中国武侠电影的历史与审美探究一、引言中国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奇特流派,具有丰富的历史和奇特的审美特点,深受观众喜爱和吸引。
本文探讨中国武侠电影的历史进步与审美探究,期望能对武侠电影的奇特魅力和影响有更深度的了解。
二、历史背景中国武侠电影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二十时期,那时的电影业处于起步阶段,西方电影的影响逐渐渗入中国。
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武侠小说开始转化为电影,为中国武侠电影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三、影响因素1. 传统武侠小说的影响中国武侠电影的进步与中国传统武侠小说密不行分,中国武侠小说以其奇特的叙事方式和热血英雄形象深受读者喜爱。
武侠小说中的剑术、刀法、拳脚功夫成为电影制作的创作素材,推动了武侠电影的进步。
2. 社会变革对武侠电影的影响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对武侠电影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20世纪60时期至70时期的文化大革命导致武侠电影的停滞,但随后的改革开放为武侠电影的复苏提供了机遇。
社会对新颖、奇特的观影体验的需求促使武侠电影重新流行起来。
四、审美特点1. 武术动作和打斗场面中国武侠电影以其精彩的武术动作和打斗场面而有名于世。
武侠电影通过电影镜头和特殊效果的运用,创设出令观众目瞪口呆的武术场景。
这些动作和场景不仅令人激动,同时也传递了武侠精神的价值观。
2. 英雄形象和情节进步中国武侠电影中的英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主人公通常是义薄云天、正直英勇的人物,通过艰难的修行和战斗,成为无敌的武林高手。
情节进步紧凑,充盈刺激和悬念,吸引观众的眼球。
3. 奇特的美学追求中国武侠电影追求奇特的美学效果。
影片中的服饰、布景、道具等元素都经过精心设计,呈现出奇特的美感。
武侠电影中屡屡使用的高瞻遥瞩镜头、缓慢挪动镜头等手法也为影片增添了玄妙感和艺术感。
五、影响和挑战中国武侠电影对中国电影业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它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电影赢得了国际认可。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观众口味的变化,武侠电影正面临着挑战。
武侠影评引言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一直以来备受观众喜爱。
它们以卓越的武打场面、紧凑的剧情以及独特的武侠精神吸引了无数观众。
本篇影评将围绕武侠电影的特点、魅力以及其在中国电影发展中的地位进行探讨。
武侠电影的特点1.紧凑的剧情安排:武侠电影通常以武侠小说为基础,讲述了一个个令人神往的侠义故事。
故事情节紧凑,常常以追逐、恩怨和江湖争霸等元素为核心,给观众带来持续的紧张感。
2.精彩的武打场面:武侠电影中的武打场面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
高超的武术表演、巧妙的动作设计以及精心搭配的音效,让观众陷入其中,领略到了武侠世界的独特风采。
同时,武侠电影中还常常运用特效技术,将真实的武术动作与虚拟的特效场景相结合,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
3.唯美的意境描绘:武侠电影通常注重场景和角色形象的意境描绘。
影片中常常出现江湖、古代村落等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场景,以及英俊潇洒、娴熟厉害的武侠人物形象。
通过对这些意境的精心呈现,武侠电影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浪漫梦幻的感受。
武侠电影的魅力1.诠释了侠义精神:武侠电影中的主人公大多是义薄云天、大公无私的侠客形象。
他们为了正义、为了保护弱者而不惜牺牲自己,这种侠义精神深深地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观众们在观看武侠电影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享受到精彩的动作场面,还能够感受到一种正能量的传递。
2.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武侠电影中往往包含了情感纠葛、友情羁绊等元素。
主人公经历各种挑战和考验,与伙伴之间的情谊也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众通过观看这些故事,常常能够找到与自己生活中的情感经历相似之处,从而引发了情感共鸣。
3.开阔了观众的想象力:武侠电影中的剧情常常充满奇幻和玄幻的元素,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想象空间。
观众可以尽情地想象,探索武侠世界的各种可能性,这种想象力的开拓对观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武侠电影在中国电影发展中的地位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舞神话_中国武侠电影及其文化精神武舞神话:中国武侠电影及其文化精神中国武侠电影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精神,成就了许多经典的作品,也塑造了许多受人喜爱的武侠英雄形象。
这些电影不仅仅是娱乐的产物,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哲学思考,将武侠的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过对武侠电影的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和美学精神。
首先,中国武侠电影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武侠电影中常常出现各种山水背景,如山林、江湖、古刹等,这些景色不仅仅是装饰,更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武侠电影中的武者往往通过修炼武功,与大自然建立了一种灵性的对话关系。
他们在苍山绿水间修行,感悟天地之间的奥秘,使得观众也被引导进入一种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状态。
其次,在武侠电影中,个体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现。
往往是一个个英雄或者侠客,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智慧,与强权作斗争,保护弱小的人民群体。
他们代表着正义与善良,也反映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强调的个人责任与担当。
这种英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理想人格的体现,传承了古人的正义勇敢的精神。
同时,武侠电影中不乏对于人性的深刻探索。
这些电影通常以江湖为背景,通过描绘不同的江湖人物和他们之间的纷争,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纠葛。
武侠电影中的角色往往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也因此他们的行为常常受到道义和情感的交错影响。
这种复杂性与人性的矛盾,使得武侠电影更加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并引发对于人性和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
此外,武侠电影中还展现了中国文化中独特的审美追求。
无论是剧情设定还是动作设计,武侠电影都在追求一种舞动的美感。
中国古代文化中追求“以形写意”的审美理念正好与武侠电影中的舞蹈化风格相契合。
角色的动作往往流畅而优美,充满了节奏感和美感,有时甚至可以与中国传统舞蹈相媲美。
这种独特的美学追求成为了武侠电影的一个重要特点,也使得中国武侠电影在国际上有了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武侠片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武侠片的发展和演变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和50
年代初。
当时,中国电影工业刚刚起步,国内电影制片厂开始生产武侠片。
这些早期的武侠片主要受到中国古代武侠小说的启发,如《水浒传》和《西游记》。
这些电影通常呈现离奇的剧情、英雄主义和武术动作。
然而,到了1960年代,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中国的电影工
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由于政府的宣传需要,电影开始更加强调社会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武侠片逐渐减少。
直到1980
年代,由于经济改革和政治氛围的变化,武侠片再次发展起来。
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国武侠片以精良的动作场面和精美
的场景设计著名。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笑傲江湖》和《倩女幽魂》等。
这些电影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为中国武侠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21世纪,中国武侠片经历了进一步的演变和创新。
一些
导演开始尝试将武侠片与其他类型的电影元素结合,如历史剧情、科幻和奇幻。
例如,《十面埋伏》结合了武侠和战争元素,《无间道》则融合了武侠和黑帮题材。
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导演开始注重武侠片的叙事深度和角色塑造。
这些电影探讨了更多复杂的主题,如人性的探索、道德的边界和社会的冲突。
代表作品包括《卧虎藏龙》和《一代宗师》等。
总的来说,中国武侠片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演变,从根植于古代武侠小说的早期作品,到在政治背景下强调革命精神的发展阶段,再到后来融合不同元素和探索更深层主题的现代作品。
这些变化和演变使得中国武侠片成为了中国电影工业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武功片老电影大全武功片作为中国电影的一大特色,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至今已有数百部作品问世。
这些电影以武术为主题,讲述了各种不同的武侠故事,深受观众喜爱。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经典的武功片老电影,让您重温那些经典的武侠情怀。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霸王别姬》。
这部电影由张艺谋执导,讲述了两位戏曲艺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电影中的武打场景精彩纷呈,尤其是最后的一场戏,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让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部由周星驰主演的《少林足球》。
虽然这部电影更多地偏向喜剧,但是其中的武功场景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的少林武僧们运用独特的武术技能,带来了许多令人捧腹的笑料,同时也展现了中国武术的魅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由成龙主演的《警察故事》系列电影。
这一系列电影以警察与罪犯之间的对抗为主线,其中的武打场面堪称经典,成龙的身手和表演技巧令人叹为观止,成为了中国动作片的代表作之一。
另外,还有一部由甄子丹主演的《叶问》系列电影。
这一系列电影讲述了叶问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其中的武术场景极具震撼力,甄子丹的表演也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部电影外,还有许多其他经典的武功片老电影,如《霍元甲》、《功夫》、《英雄》等等。
这些电影不仅在中国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一张名片。
总的来说,武功片老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一大特色,不仅展现了中国武术的魅力,也传递了许多正能量的价值观。
这些经典的电影不仅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中国武术的魅力,也让世界各地的观众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希望本文介绍的这些经典武功片老电影,能够让您重温那些经典的武侠情怀,感受中国电影的魅力。
本学期通过学习中华武侠电影文化这门课程,从中了解到了很多武侠的文化。
从小到大看中华武侠电影就喜欢看里面的打打杀杀是多么的激烈,多么的暴力,各种武功是多么厉害,甚至想着自己要是有那么厉害的武功多好啊。
从来没有想过武侠里面还有文化的精髓,但现在我对中华武侠有了一定的了解了。
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以武侠文学为原型,融舞蹈化的武术技击表演与戏剧化、模式化的叙事情节为一体的类型影片。
中国武术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带着舞蹈艺术的神韵,中国武侠电影,在汲取武术的外在形态和神韵的过程中,形成了武打动作的舞蹈化风格,生龙活虎的武术技击在银幕上便演变为一种优美动人武术之舞。
由于武术打斗在电影中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动作奇观,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银幕上的“武舞”,即武术之舞。
由于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技巧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动作表演,追求的不是单纯的打斗、单纯的视觉奇观,而是武打与剧情、与情景、与人物性格的相互交融。
所以,中国武术进入电影之后,已演变为一种以艺术表演为主、击打对方为辅的武术之舞。
观众在欣赏一场技艺精湛的动作搏击时,实际上看到的是一场在“影像舞台”上展开的武舞表演。
中国武侠电影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而它的产生是缘于在近代中国动荡而纷繁的外部环境,中国武侠电影近百年的发展更是中国社会的缩影。
武侠电影所产生的背景由文化传统,社会环境,民众心理以及个人推动四个方面所影响。
回首中国电影100年来单路蓝缕的风雨历程,苦心探寻电影生存与发展道路的艺术家代代相继,他们创作的优秀影片层出不穷,在中国电影史上建立了一座座耀眼的丰碑。
使中国电影的艺术血脉与文化精神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武侠电影的诞生是中国电影历史长河的必然流向。
从武侠电影问世以来,对其各持褒贬,兼有喜怒者众矣,是非功罪各有评说。
但是,中国的武侠电影,毕竟属于中国电影文化的特有范畴,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理念,表现了炎黄子孙的自己的审美趣味,创造了华夏儿女独特的电影表意方式。
香港武侠电影简史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中国的武打片是中国电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很多外国人知道中国电影都是从武打片开始的。
第一部在美国1000家影院同时做商业放映的中国电影是中国香港的《天下第一拳》(邵氏公司1971年出品,导演:郑昌和、主演:罗烈),第一部在国际最高级别电影节获大奖的中国电影是《侠女》(在1975年戛纳电影节获综合技术大奖)。
说起武打片,历史可就长了,咱们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说它是一部武打片,都未尝不可,因为里面只是拍摄了同名京剧里面的一个武打场面。
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的电影,最卖座的类型也是武打片,其中最有名的要算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咱们这辈人都没缘一看的《火烧红莲寺》,一共拍摄了18集,要不是因为日本开始侵略中国,爱国之士对这种所谓精神鸦片不满,武打片还会继续成为当时卖座电影的主流。
到了40年代末,中国的武打片开始在香港复兴,1949年,香港导演胡鹏拍摄了第一部以广东民间传奇武林人物黄飞鸿为主人公的电影,此后历经近50年,黄飞鸿成了中国武打片的一个著名品牌,前后有关德兴、李连杰等十余位影星在近百部此类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中扮演黄飞鸿这个角色,有胡鹏、徐克等多位著名导演拍摄过这个题材,其中由胡鹏导演、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系列拍摄了近80集。
在整个50年代,港台的武打片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象黄飞鸿之类的民国装工夫片,一种是神怪类武侠片,前者的代表作就是黄飞鸿系列,后者的代表作有《如来神掌》等片。
(电影影评欣赏到:小谭)在60年代初期,港台武打片的武打动作受日本武士片的影响,模仿里面的武打招式,题材也很窄,除了剑仙神怪就是学艺报仇。
1964年,香港凤凰公司拍摄的《金鹰》(导演:陈静波,主演:高远、朱虹),在内蒙古实地拍摄,里面展示了摔交、套马等传统民族功夫,还有蒙古草原的壮丽风光。
是一部创新的武打片。
第2年,长城公司拍摄的《云海玉弓缘》(导演:张鑫炎,主演:傅奇、陈思思)则是在武打片的演职员表里面第一次出现“武术指导”这个名词,该片被认为是武打片的第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武术指导正式成为武打片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电影武侠简介《武侠》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山村,甄子丹、汤唯饰演一对夫妻因一场血案发现了一场阴谋,并与金城武饰演的捕快展开了斗智斗勇的对决。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电影武侠简介,供大家参阅!电影武侠基本信息《武侠》是由陈可辛执导,甄子丹、金城武、汤唯联袂主演的古装武侠剧。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山村,甄子丹、汤唯饰演一对夫妻因一场血案发现了一场阴谋,并与金城武饰演的捕快展开了斗智斗勇的对决。
影片于2011年5月13日晚,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举行全球首映,2011年7月4日暑期档在亚洲同步上映,下半年于北美、欧洲全院线上映。
电影武侠电影剧情清朝末年,刘金喜(甄子丹饰)是一个与两个儿子在偏远小镇安度日子的造纸工人,平静的生活即将被一个闯入的侦探给打破。
徐百九(金城武饰)为了调查两个强盗之死而来到小镇,看似意外死于刘金喜的自卫反应的两人,居然竟是武功高强的十大逃犯,一个手无寸铁的村民如何能够打死他们呢?对武术颇有研究的徐百九认定这绝不是意外,刘金喜必然是身怀绝技才能如此杀人于无形。
随着追查的深入,徐百九发现他与72地煞——江湖中最为残暴邪恶、杀人不眨眼的组织联系紧密。
而72地煞的教主,武艺则更是深不可测,无人能及。
徐百九越深入地研究刘金喜,就越觉得他也许并不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徐百九开始相信“他要么是一个伪装高手,要么便是真的改邪归正了。
”为了结束查案,徐百九不断地袭击刘金喜,试图逼他用武功来反抗,但每每都不如愿。
刘金喜在此过程中严重受伤,迫使徐百九对他的怀疑有所动摇。
正当所有的证据都让徐百九的推论显得荒.唐时,刘金喜便是唐龙的确凿情报传来,他便是72地煞的二当家。
昔日嗜血如麻的高手唐龙,有一天忽然从他的罪恶中清醒过来,决定以新的身份开始不一样的生活。
关于唐龙下落的消息很快传到教主那里,不能接受唐龙背叛的他,威胁唐龙回归组织,否则便要对所有的村落实行屠城。
与此同时,徐百九正领着一队精兵前来将刘金喜捉拿归案。
这三股势不可挡的人马聚集于小镇,不可避免的战斗一触即发。
中国武侠电影的历史武侠电影贯穿与整个中国电影史,共分为形成期、发展期、兴盛期和衰弱与创新期。
从1905年至1931年都是中国武侠电影的形成期,《定军山》、《车中盗》《侠女李飞飞》等影片确定了武侠片若干基本元素。
但处于发展期的武侠电影带有明显的类型化特点,情节简单,人物性格形象固话。
并且这一时期虽是武侠电影的形成期,但因为武侠电影的叙事模式和中国观众传统的文化心理相契合,因此武侠电影一诞生,就显示出了如日中天的势头。
从1928到1931年,共上映了227部武侠神怪片,其中不免粗制滥造的作品。
当时因为民众相信怪力乱神,武侠片还被冠以“武侠神怪片”的恶名。
1931至1949年,大陆因为战乱禁止娱乐片的发行,武侠片首当其冲。
中国电影进入到“孤岛侠风”和“港岛剑影”的特殊时期。
上海从1937年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开始,至1941年日本军队进驻上海为止,这四年被称为孤岛时期。
为了与当时历史环境相契合,表现庄严肃穆之感,孤岛时期主要拍摄的是古装武侠片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历史题材片,代表作有《木兰从军》、《武则天》、《苏武牧羊》等。
这时期的香港武侠片已呈现中国传统武侠文化为核心电影主要是改编自民间故事或是稗官野史。
“1949至1979年间是武侠电影的兴盛期,因为大陆自1949至1979年全面禁止武侠文艺,所以这一时期的武侠电影主要在台湾和香港发展。
1949至1969年是古装武侠片的兴盛期;1970至1980是功夫片兴盛期。
”1著名的有黄飞鸿系列电影,胡金铨的《龙门客栈》、《侠女》等。
胡金铨的电影被称为是文人武侠,因为他身上即具备儒生气质,又像是一位禅意大师。
他喜爱明朝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阐述人。
他将儒释道文化融入武侠电影中,展现了武侠电影的精神深度和文化内涵。
“通过善恶忠奸的二元对置与刀光剑影的电影叙事表达自己深藏于心而曲折幽深的家、国梦想。
”2胡金铨于是被西方称为个人化的导演,其作品也被称为“作者电影”。
他让人目睹了“热血刚肠的侠客鹰扬飞舞的身影后有着血汗熔铸的真情烈性”,武侠电影有了“文化艺术视野中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