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热应激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肉鸡夏季热应激的防治白肉鸡正常体温约41℃。
生长最适温度约为19~27 ℃。
当环境温度超过29℃时,开始受到热应激的影响。
当环境温度超过35℃时,开始会因热应激而死亡。
最适温度:在此温度下鸡只不用额外花费能量就可以维持体温。
环境若是高于或低于此温度,鸡只的生长、发育、或产蛋等等性能就会受到影响,因为有一部分能量被用来维持体温(产生热能或是散热)。
一旦鸡只的热能(环境及代谢)增加到鸡只无法排除时,体温随即上升。
一、热应激因子1、日龄日龄愈高,热应激感受性愈明显。
热应激程度受其它应激因子影响,尤其。
2、密饲。
3、高湿高温环境。
4、球虫药二、炎热指数炎热指数是在环境温度、相对湿度两个基础上计算得出的。
也就是说在温度固定而相对湿度发生变化时,实际感觉到的温度会发生变化。
炎热指数越高,代表热应激越大。
(如下表)华式干球温度+ 相对湿度值= 热应激系数值.(STRESS INDEX)热应激系数值(炎热指数):150 :等于或低于150不会造成问题.155 :等于155时介于热应激边缘值.160 :摄取量下降.增加饮水量.产蛋率下降.165 :如160值且发生鸡只第一次死亡.170 :如160值且发生鸡只高的死亡率三、热应激的危害:1、死亡率提高2、饮水量增加3、料肉比增加:减少饲料能量摄取,以降低体热产生(消化食物过程会产生热)当环境温度高于「生长适温带」20oF(1.1°C)时,料肉比提高0.04。
4、体脂肪增加(鸡只肥胖),外界温度每增加1oC,其总脂肪量增加0.8 %,腹脂量增加1.6%脂肪生成可帮助肉鸡适应环境,减少热生成。
5、免疫力(抗病力)下降四、热应激时鸡只的表现:1、鸡只会迅速的调整行为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饮水量增加以补充张口喘气散热呼出的水蒸气。
3、玩水4、伸颈、张口呼吸5、走路和站立的时间减少。
6、翅膀微开帮助散热。
7、与其它鸡只的互动行为减少。
8、姿势变换次数减少。
9、采食减少。
2018年第10期热应激属于畜禽在生理机能和体温调节方面出现异常而表现出的反应,主要就是受到过高的温度所影响而导致的。
在我国的夏季,环境的温度普遍都是比较高的,而肉鸡通常都是体型比较大、快速的生长、皮厚而且皮下脂肪较多,这类的生理特点造成肉鸡容易患病的情况,生产中主要可见患鸡采食量降低,生产性能变差,免疫力低下,发病的鸡只容易出现死亡等情况,患病相对比较严重的鸡只会导致直接死亡的严重情况,给肉鸡饲养业的经济效益带来比较大的危害。
1饲养危害正常饲养的肉鸡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8~24℃,此种环境下的肉鸡代谢产生的热量会以不同的方式散发,可见辐射、传导以及对流散发,此外肉鸡排泄粪便、呼吸等途径也同样可以散发热量,这样可以保证产热和散热状态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维持其自身的体温处于正常状态,肉鸡对于饲料的利用率增高并且机体生长速度加快,但是死亡率呈现降低的趋势。
如果肉鸡的生活环境温度超过30℃,鸡群就会出现热应激反应,可见鸡只呈现张口呼吸并且大量饮水的状态;但是如果环境的温度超过了38℃,鸡只体热的散发和传导都会出现障碍,而体温就会逐渐升高至44℃,从而导致鸡只非常容易死亡。
伴随着鸡只所处的外界环境温度呈现不断升高的状态,鸡只的体温自然也会随之逐渐的上升,这样情况肉鸡的心跳加快同时血压降低,呼吸速度加快并且喘息非常的明显,严重的肉鸡会表现出呼吸性碱中毒的情况,血液中的pH 值升高,血钠增多的同时血钾含量降低,造成钠钾比例呈现异常的状态,与此同时肉鸡机体内血液中的葡萄糖、总蛋白质、白蛋白以及球蛋白水平均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如果肉鸡表现热应激反应,通过体内的各种异生以及异化作用最终就血浆葡萄糖的水平不断上升。
热应激的肉鸡会表现内分泌紊乱,机体的代谢率降低。
如果肉鸡饲养在高温潮湿的环境条件中,会有大量的多种病原菌、寄生虫等进行快速的繁殖,受到热应激刺激的肉鸡免疫力表现低下,感染各类疾病的可能性增加。
2患病表现此种患病类型的肉鸡大多喜欢长久的在阴凉处进行休息,生产中可见其通常会大量的饮水,鸡冠呈现下垂的状态,表现出伸颈张口呼吸的情况。
肉种鸡热应激的诊断与应对方法作者:***来源:《家禽科学》2024年第06期肉种鸡饲养周期短、劳动效率高、生长速度快,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然而集约化养殖中肉种鸡难免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各种应激反应,如冷热应激、免疫应激、换料、转群分笼应激、天气突变应激等。
当夏季遇到罕见的热浪袭击,在此高温期间,热应激对肉种鸡的生产性能影响很大,甚至引起大量肉种鸡死亡,给肉种鸡饲养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通过采取环境降温、改善饲养管理等措施,有效应对高温对肉种鸡带来的热应激,从而促进养殖效益的提升。
1 肉種鸡发生热应激的原因和特点1.1 发病原因肉种鸡没有汗腺,在高温环境下,主要通过呼吸进行散热,成年鸡全身覆盖羽毛,体温一般在40.5~42 ℃之间,保温性能较高,散热差,难以适应高温环境;肉种鸡的最佳生长温度在15.6~21.1 ℃之间,温度超出28 ℃时,易发生热应激反应。
肉种鸡发生热应激主要与气候因素、饲养管理不当有关。
夏季高温天气,鸡舍内未及时做好应对措施,造成舍内温度过高,超过了肉种鸡的适宜生活环境范围,导致其出现热应激症状;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饮水供给不足等管理问题也可能导致肉种鸡出现热应激。
1.2 热应激的发病特点肉种鸡热应激的发病具有季节性,常发生于夏季高温天气;具有地区性,气候炎热、湿度较高的地区,在高温和潮湿的双重影响下,肉种鸡更容易受到热应激的影响;具有群体性,一旦发生,整个鸡群都可能受到影响;具有持续性,鸡群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天甚至数周。
2 症状表现2.1 呼吸急促呼吸急促是肉种鸡热应激的典型症状之一。
当鸡感到过热时,它们会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散发体热,试图降低体内温度,这种呼吸急促可能表现为鸡频繁张口喘气,呼吸急促而有力。
2.2 颜色变化鸡冠和肉髯的颜色变化也是热应激的一个迹象。
如果鸡冠和肉髯变得苍白,这可能表明鸡正在经历贫血。
这通常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急性或慢性出血以及热应激等因素引起的。
家禽科学2011.3科学养禽研究报道动物处于适宜温度范围以外的饲养环境时,会导致生产性能下降(采食量、生长速度、产奶量,死亡率增加,繁殖性能下降,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美国的资料表明,未做任何防暑措施的情况下,畜牧业的经济损失每年达24亿美元。
防暑技术可将每年经济损失降低到17亿美元[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高温成为影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养鸡生产的主要环境问题。
由于鸡体温高、皮肤不具备汗腺等生理特点,热应激严重降低了鸡的生产性能。
因此如何减轻热应激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养鸡业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温度热应激对肉鸡感官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趋势,为肉鸡肉质变化、血液生化指标及生理或病理意义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肉鸡集约化生产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及设计将购自安徽省合肥市亚博养鸡场的80只30日龄的AA 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羽。
相同饲养条件下,按正常饲养标准进行饲养管理。
对照组环境温度为(25±1)℃,其余3组受试鸡的环境温度于20min 内迅速上升至(33±1)℃、(37±1)℃、(41±1)℃,并分别持续4h 的热应激处理,试验结束后进行剖杀,采集外周血液,经离心制备血清,-20℃保存,待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 )、乳酸脱氢酶(LDH )、碱性磷酸酶(AKP )和丙二醛(MDA )活性。
同时采集受试鸡胸肌用于待测pH 、滴水损失、肉色和剪切力。
1.2主要试剂和仪器CK 、LDH 、AKP 和MDA 测定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公司,UV-120-02紫外分光光度计(Spectrophtometer、pH 剂、TC-P ⅡG 全自动色差计、沃布式剪切力仪。
1.3试验方法1.3.1肌肉pH 值取宰后30min 和24h 的胸肉不同温度热应激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杨小娇,许静,宗凯,张黎莉,刘国庆**(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合肥230009)摘要:研究不同温度热应激对肉鸡感官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肉鸡热应激的防治措施热应激是在炎热气候条件下,引起肉鸡机体产生的一种特异反应。
在炎热季节里,当外界气温超过适宜范围的上限时,鸡不能维持其正常的体温,表现轻者影响其代谢,重者虚脱而死亡。
在炎热季节里,肉鸡饲养户饲养的肉鸡发生热应激是普遍存在并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1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临床可见发病鸡群普遍表现体温升高,张口呼吸,翅膀张开,伏卧不动,饮水倍增,采食量显著下降或废绝,排水样稀便;雏鸡、育成鸡表现发育不良,均匀度及合格率下降;种鸡表现产蛋率下降,蛋重减轻,蛋内容物稀薄,蛋壳薄易碎,软壳蛋增多,受精率和孵化率明显下降;如热应激持续时间很长,在后期则会因发生“热应激综合症”而导致鸡体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出现衰竭而死亡。
病鸡剖检可见嗉囊内充满水样内容物;肺脏充血或瘀血,重症呈紫黑色,部分组织坏死;腺胃粘膜脱落,胃壁变薄;肠大部分粘膜脱落或易于剥离,肠壁变薄,这在十二指肠或空肠段表现尤为明显,肠内有大量水样稀薄内容物。
2预防措施2.1进行降温。
每天高温阶段,一般在上午10时至下午3时之间,结合带鸡消毒,用低浓度的消毒液进行喷雾2~3次,较高温度时可用清凉水喷于鸡体上,能有效起到防暑降温、清洁环境卫生及消毒作用。
2.2加强通风换气。
密闭式鸡舍有条件最好安装空调设备,或增设抽风机,炎热天气加大通风量,保证每分钟换气在0.13立方米/kg鸡体重。
对开放式鸡舍安装吊风扇,炎热天气打开所有南北门窗,开动电扇,增强鸡舍内空气对流。
2.3勤巡视。
要勤巡视鸡舍,观察鸡群动态,在舍内慢慢走动,赶动密集鸡群,使鸡有一些活动,特别是墙边、屋角的鸡,防止挤堆闷死。
2.4合理调节给水给料时间。
鸡在炎热天饮水要比寒冷天增加1.5倍以上,通过多饮水增加水分散发而降低体温。
白天鸡饮水量剧增而采食量减少,在晚上采食量会有所增加,所以,在白天应供给充足的饮水,而在早晨和晚上空气比较凉爽时,应让鸡采食足够的料量,以保证鸡在一天的采食量,达到足够的营养,满足生产及生理需要。
肉鸡热应激的发病原因、症状及防治措施侯天燕1,韩邦运21.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沂水 276400;2.山东省费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费县 273400摘 要:肉鸡发生热应激是其在夏季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后会造成肉鸡的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严重时还会导致病鸡出现休克和死亡的情况,给肉鸡养殖场造成严重的后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肉鸡热应激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针对性提出防治措施,可以为广大养鸡场提供防治本病的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肉鸡;热应激;防治措施由于在天气炎热的夏季,肉鸡自身的密度大,体温调节能力有限,导致其容易发生热应激,热应激的发生会给养鸡场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在养殖中应当注意防止热应激的发生。
1 肉鸡热应激的发病原因1.1 环境的高温通常在天气炎热的夏季,由于阳光的强烈照射,鸡舍的屋顶和地面会产生大量的热辐射[1]。
使得肉鸡受到的热能总量超过其自身的散热量,这样就会导致其内部的热平衡被破坏,从而引起肉鸡的热应激。
1.2 饲养管理不到位有的鸡舍内湿度以及密度过大,或者是鸡舍的通风不良以及饲喂的饲料营养不均衡,均可能会加重其对热应激的反应。
尤其是在一些集约化的养殖场内,进行高密度饲养肉鸡占有的空间过小,严重影响鸡体内热量的散发,还常常在内部形成一个高温的小环境。
1.3 自身的原因由于肉鸡自身的特点,没有汗腺,而且全身被羽毛所覆盖,使其体内热量的散热能力有限,热量不容易散去,蓄积而导致发生热应激。
2 临床症状当肉鸡温度超过27 ℃时,肉鸡就会逐渐表现出一些热应激的临床症状,如食欲下降、饮水量增加、排出的粪便不成型,以及饲料的转化率变低等情况,当温度不断升高达到32~40 ℃时,肉鸡呼吸加深加快,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有的肉鸡表现为张口呼吸,从口中流出白色泡沫。
肉鸡的鸡冠和肉髯潮红,严重时会表现出发绀症状。
肉鸡心率加快不能够站立,卧地不起,严重时会发生死亡。
2020年第11期热应激是夏季肉鸡常见病之一。
肉鸡发病时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都会发生紊乱,临床可见其食量和体重增加,产蛋率、种蛋的受精率和繁殖率都会下降,鸡蛋平均重量较轻,蛋壳变薄,经常出现破损坏蛋,严重时还会造成肉鸡死亡。
为保证肉鸡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有必要深入了解热应激产生的原因以及综合防治方法。
1热应激的概念及危害热应激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动物机体面对环境的要求发生非特异性生理反应的现象。
无论人还是动物,机体的基本技能都会受到热应激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恒温动物机体存在等热区,可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通过调节来维持正常体温,但如果环境温度超过等热区上限时,机体便会发生热应激反映,对机体的生理性能和生产性能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发生热应激时,动物机体会出现热喘息、心率加快、体内氧化代谢增加、甲状腺和肾上腺素分泌旺盛、水和电介质平衡紊乱等现象,如果不能通过外界干预来使机体恢复到等热区内,就会使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逐渐减弱至丧失,即死亡。
2肉鸡热应激发生原因肉鸡热应激常发生于夏季高温时期,但高温不是肉鸡产生热应激的全部诱因,肉鸡自身因素、饲养管理不当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肉鸡热应激。
高温环境是肉鸡发生热应激反映的主要诱因。
科学研究标明,肉鸡机体最宜在15.6~21.1℃的气温环境中生长,机体等热区上限在28℃,一旦环境温度超过28℃,肉鸡便不能通过机体调节来保持体温,出现气喘、频繁饮水等热应激反应。
当环境温度超过38℃时,肉鸡便有死亡风险。
当环境温度并未达到28℃时,也有部分肉鸡出现热应激反应,这是肉鸡机体因素造成的。
虽然,为了使肉鸡尽量降低疾病发生率,在培育肉鸡种使便会考虑到热应激因素,但为了提高鸡肉收益,一般会通过大量喂食等方法促使肉鸡迅速生长,大量的能量摄入会使肉鸡新陈代谢的加快。
而且鸡本身没有汗腺,全身还有羽毛覆盖,新陈代谢的热量难以自主散发,从而导致热应激反应。
除了肉鸡自身因素,饲养管理不当也容易致使肉鸡发生热应激反应。
Summarize and reviews | 综述与专论172 ·2021.010 引言鸡热应激是指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生理机能出现紊乱而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表现为生产性能显著下降,生长发育不良,甚至会造成休克和死亡。
热应激是夏秋高温季节鸡易发生的一种疾病,该病不仅会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且会降低鸡群对饲料的利用率和成活率,给家禽养殖产业造成经济损失。
在鸡养殖产业发展中,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探讨和分析,掌握引发鸡热应激发生的具体原因,将各种不利因素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其正常的生产性能,降低养殖场的经济损失。
养殖场工作人员需提高重视程度,尤其是应注重积极做好鸡群夏季的热应激预防工作,一旦发现鸡群有热应激现象,应立即采取降温等积极措施,确保鸡群热应激症状能够快速缓解。
1 热应激对鸡群的影响1.1 采食量鸡的采食欲望和采食量主要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通常稳固环境比较适宜,饮水量合理,鸡采食量增加。
随着环境温度的增高,鸡的饮水欲望会显著增强,造成采食量显著下降。
鸡舍温度18~22 ℃时,每上升1 ℃或下降1 ℃鸡的采食量都会呈现下降或增加的趋势。
在热应激条件下,鸡的呼吸频率迅速加快,机体散热不足,降低鸡的采食欲望。
饮水欲望增加,使肠道中的消化酶浓度显著降低,加剧肠道蠕动,日粮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缩短,降低消化道对饲料的利用,随着粪便排出体外。
1.2 生产能力蛋鸡受到热应激影响后,会严重影响鸡蛋品质,造成产蛋量下降。
鸡的繁殖技能主要受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控。
热应激条件下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内分泌调节,损害其生殖系统,造成繁殖机能显著下降。
热应激条件下,蛋鸡的产蛋能力会显著下降,且会改变鸡蛋的形状和比重,造成蛋壳较薄,鸡蛋个体较小,鸡蛋内容物发生显著变化。
这些主作者简介:王秀芹(1975-),女,山东平阴人,本科,畜牧师,从事畜牧方面工作。
热应激对鸡群的影响及防控措施王秀芹(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畜牧兽医局安城畜牧兽医站,济南 250409)摘要:热应激又被称为中暑症,是指鸡在高温条件下,由于体温调节和生理机能出现紊乱而引发的一种应激反应。
肉鸡热应激的缓解措施随着集约化养鸡业的发展,各种应激因数也是越来越多,尤其是高温时期正常应激最为提出,超过肉鸡本身体温调节能力,从而产生的一系列发应,被称为热应激。
在高温、饲养密度大的情况下,热应激发生较普遍,正常免疫力下降,发病死亡率升高,给肉鸡养殖带来巨大的损失。
那么该怎么缓慢热应激呢?随专业人士一起来看看吧。
1、重视饮水肉鸡热应激是饮水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热应激时肉鸡产热量有80%以上是通过蒸发作用而散发,而饮水量则能增加存活率。
增加旱氯化钠水的摄入量或降低水温均可减轻热应激反应。
饮水加盐和饮水温度具有明显的互补作用。
但饮水温度低于肉鸡体温,再加入了适量的食盐,能明显提高饮水量和生长速度,极好的缓解热应激。
2、降低饲养密度在高温季节来临前,应该根据饲养方式合理转群、并群、淘汰等进行一些疏群,安排事宜的饲养密度。
平养的鸡群不宜过大,尽可能避免转群、运输等活动,如果必须要进行,也应该选择在阴天或者早晚天气凉爽时进行。
3、加强通风增加鸡舍的通风,减少太阳辐射,可以在鸡舍建材上入手,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可用纤维板吊成天花板,墙壁刷成白色,在鸡舍周围种上树木、草坪等,这些措施有利于减少外界的辐射热进入鸡舍。
而现代化养鸡场集约化比较严重,所以做好舍内通风降温时预防肉鸡热应激的重要一点,最为简单的通风方法就是安全电风扇,当鸡舍低于40度时,增加风速有利于集体散热。
另外在鸡舍屋顶可以用淋水或喷水雾化装置,可增加屋顶的蒸发散热,缓和屋顶的热量传向舍内。
4、合理调整营养水平降低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保持必须的氨基酸水平,能改善肉鸡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脂肪是具有最低热增好的营养物质,适当的调整饲料中必须脂肪酸比例,采用脂肪替代部分碳水化合物,以增加饲料的能量浓度,提高肉鸡热应激期间的适应性。
另外肉鸡热应激时各种矿物质的排出量增加,所以需要及时田间保持,满足机体的需求,缓解热应激带来的不良反应。
以上是肉鸡热应激的缓解措施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随着集约化养鸡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应激因素越来越多,尤以夏季高温造成的应激最为突出。
超过肉鸡本身体温调节能力,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全身性反应,称为热应激。
夏季气温较高,高密度饲养造成肉鸡热应激发生普遍,生产性能降低,免疫机能下降,发病死亡率升高,给肉鸡饲养专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应引起养禽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发生原因
实践证明,肉鸡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6---21.1度,在适温范围内,鸡体代谢产热主要靠幅射、传导和对流散失,其余经呼吸道途径散发。
产热和散热基本保持平衡,鸡的体温不升高,肉鸡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死亡率低。
当环境温度超过28度时,肉鸡开始出现热应激反应,表现为张口呼吸,饮水量显著增加。
超过30度,鸡体温度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上升。
超过38度就有死亡的危险。
临床症状
肉鸡精神不振,体温升高,热性喘息,呼吸急促,通过加大肺通气量增加呼吸道的散热,减少运动,经常蹲伏在地上或网上,两腿叉开,翅膀下垂,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扩张,增大热交换面积,进而提高热交换频率。
冠及肉髯苍白,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加,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度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上升等。
防治措施
一、加强通风换气
在鸡舍内提高气流速度,加强通风换气,减少肉鸡饲养密度。
安装排风扇使鸡背水平风速达到1至1.2/秒,可使鸡的散热加快,对提高的抗热能力具有一定作用。
二、湿帘和喷雾降温
在鸡舍进风口处设置湿使外办热空气经冷却后进入鸡舍,部分水在形成水汽时吸收大量热量,从而降低空气温度,在鸡舍内温度下降。
气温越高,湿帘降温效果越好。
采用旋转式喷雾器向鸡舍顶部或鸡体嚅洒凉水,也可达到降温的效果。
三、调整日粮组成
夏季合理调配日粮维持适宜的营养水平,可以补偿高温应激引起的饲料摄入量的减少,缓解应激反应对鸡的危害。
糖消化代谢过程中产热较多,应适当减少其比例。
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体增热较多,应采用低蛋白日粮并补加限制性氨基酸。
脂肪含能量高,代谢产生的体增热减少,日粮中添加2%——3%脂肪,可以弥补肉鸡摄食量减少所造成的能量不足,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和利用率。
低钙高磷饲料可有效地缓解热应激反应,提高肉鸡生产性能和存活率。
热应激造成肉鸡合成维生素减少或对维生素需要增加,术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必须补充某些维生素,以保证肉鸡的特殊需要。
国内外报道指出,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较好的抗热应激作用,能明显减轻热应激对肉鸡的影响,提高生产性能。
每天早晚凉爽时饲喂,中午炎热时让鸡休息,采用间继式饲喂法或限制饲喂有助于防治热应激。
四、调节电解质平衡
热应激条件下,肉鸡容易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和低血钾症,造成电解质平衡紊乱,影响机体调节活动。
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电解质可缓解热应激造成的危害。
国外学者试验证明,给肉鸡喂含0.5%碳酸氢钠日粮,能显著提高热应激条件下肉鸡的增重和采食量,建议夏季碳酸氢钠的添加剂量最为4千克/吨。
给热应激肉鸡饮水中添加0.3%氯化钾溶液,可提高肉鸡采食量,增加饮水量,使肉鸡体温明显下降,对蛋白质和代谢能利用率提高。
饲料中添加氯化铵,能显著降低肉鸡血液pH值,缓解呼吸性碱中毒,增加体重。
五、添加抗热应激药物
通过饮水或拌料方式添加某些药物,调节肉鸡体内环境,调控代谢以最终达到缓解热应激方法,简单易行,容易让养鸡场接受。
杆菌肽锌能够抑制肉鸡肠道内微生物的繁殖,增进食欲,提高采食量,在肉鸡日粮中添加50——150毫克/千克杆菌锌,可提高秤性能,缓解热应激的不良影响。
饲料中加入0.1%镇静剂氯丙嗪,有降低代谢率和减少活动量的作用,从而减轻肉鸡散热负荷,使料肉比降低。
柠檬酸在肉鸡体内能缓冲血液碱性造成的危害,维持血液pH值在适宜的范围内,饲料中添加0.25%柠檬酸,能提高热应激状态下肉仔鸡的日增重。
日粮中添加酵母铬或吡啶酸铬,可改善高温应激条件下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和免疫能力,使血清总蛋白水平升高,尿素氮水平、胆固醇浓度和腹脂率显著下降。
由于热应激对肉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单一抗应激添加剂作用有限,不可能完全消除热应激。
所以,只有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日粮的组成和添加剂的使用,才能最大
限度地降低热应激,提高肉鸡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