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
- 格式:ppt
- 大小:10.20 MB
- 文档页数:31
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教学内容:秦的建立秦的政权建设教学目标:1.知道秦灭六国及其意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修筑万里长城、秦朝的疆域。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秦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自己设计或制作秦朝疆域的简便口诀或图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秦王扫六和”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过程:基础梳理自主预习建立:公元前年,由秦王建立,定都咸阳。
建立意义结束了以来长期的,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的局面。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的的国家。
中英:秦王嬴政自称,设、和,合称“三公”地方:推行。
政治特点:中英和郡县的主要官员都由任免,并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皇帝把从到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影响这套制度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经济:统一货币、。
朝统一文字。
巩固文化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焚书:除朝廷外,民间只允许收藏、医药、、措施种树的书,其他书籍一律。
坑儒:把在背后指责他的和数百人活埋。
危害:给我国古代造成了巨大损失。
秦派大将率军出击匈奴,收复被匈奴占领的地区。
军事修筑万里长城目的为防止再次南下。
规模:西起、东到,全长一万多华里。
四至:东到,西到,南到,北到一带。
疆域地位:是当时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要点归纳精讲精析1、秦朝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1)基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最强(经济发达和庞大的军队)。
(2)关键:嬴政的雄才大略。
(3)人心所向:长期混战,人们渴望统一。
(4)东方六国力量分散。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示意图皇帝最高统治者 君主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专制行政 军事 监察 中央郡 集郡县制 地方政府 权县3、 文字的演变:甲骨文 金文(钟鼎文) 大篆 小篆 隶书4、 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其影响课时训练 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学习目标:(一)课标要求:1、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2、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重点难点:重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作用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学习过程与指导:〔阅读教材〕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采点布点秦灭六国时间策略顺序意义长平之战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李斯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焚书坑儒长城灵渠再读教材(大约2分钟)快速提问(5分钟)①秦灭六国的时间?(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
进一步提问:公元前230年是几世纪多少年代?)②秦灭六国的策略是什么?(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秦灭六国的过程,概括为四句顺口溜:秦灭六国计谋精,远交近攻二步行,打败削弱再灭亡,十年统一顺民心。
)③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韩、赵、魏、楚、燕、齐,)④秦灭六国的意义是什么?(结束了长期以来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⑤秦王嬴政灭六国后,自称什么?(“始皇帝”,后人称其为秦始皇。
秦国与秦王朝,秦王嬴政与秦始皇的区别:秦国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一,秦王朝指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后建立的王朝。
灭六国,称皇帝前称为秦王嬴政,称皇帝之后称为秦始皇。
)⑥秦始皇在中央设立的主要官职?他们的职责是什么?(丞相——掌管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他们孝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
)⑦秦始皇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什么?职权怎样?(略)⑧请回答有关“焚书坑儒”的问题?⑴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为了加强专制统治,防止儒生借古非今,扰乱民心。
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一、课标内容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秦灭六国及其意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修筑万里长城秦朝的疆域①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秦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②通过指导学生分析讨论秦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中的有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指导学生自己设计或制作便于记忆的秦朝疆域的简便口诀或图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看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让学生感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史实,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讨论,并设计或制作便于记忆的秦朝疆域口诀或图表。
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始皇是中国古代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学生懂得,专制与民主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三、教学纲要(一)秦王扫六合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2、秦统一的经过3、秦统一的意义(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2、在中央设“三公”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三)书同文,车同轨1、统一文字2、统一货币3、统一度量衡4、修筑驰道,统一车轨(四)焚书坑儒(五)修筑万里长城1、北击匈奴修长城2、南征越族凿灵渠3、秦朝的疆域四、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秦王扫六合”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1、“秦王扫六合”这一内容,讲的是秦朝的统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课本的内容:一是秦统一的历史条件,二是秦统一的经过,三是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
★秦统一背景(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⑴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⑵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⑶秦采用了有效的军事策略——连横破了六国的合纵。
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的攻势。
⑷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秦的统一: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
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公元前230—221年,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喊赵微去演戏)。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都咸阳。
★秦统一意义:⑴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我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⑴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自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三公)。
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⑵经济上,同车轨修驿道;统一货币(秦半两钱·圆形方孔钱)度量衡;作用: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
⑶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隶书);作用:消除了文字障碍,有利于文化交流。
焚书坑儒;作用:造成思想文化的巨大损失。
⑷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占领河套、修万里长城(东到辽东,西到临洮);征统南越,兴修灵渠(有利于加强南北方经济交流)。
六王毕,四海一
意思是:六国被秦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出自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原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广东版教材为“乎”)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也做“东西”)。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课题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教时18 时间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掌握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秦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培养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唯物史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秦王扫六合”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与作用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思路备注一、板书题目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割据混战,不断兼并,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
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的统一,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那么,在七国中,秦究竟怎样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
二、揭示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秦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培养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唯物史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三、自学指导幻灯片展示学生需要自主学习的问题,以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为主,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主阅读教材,3分钟时间小组讨论统一答案。
四、先学大屏幕显示自学题目,分组回答、讨论。
1、通过分析教材内容试归纳总结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2.秦统一的经过及历史意义。
3.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方面(2)经济措施(3)文化措施(4)思想方面(5)民族关系方面五、后教教 学 设 计 思 路 备 注1.更正2.教师补充讲解:(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第一,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渴望统一;第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第三,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民族融合趋势,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第四,商鞅变法使倾国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五,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决策适当,也是秦统一六国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