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的运用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7.56 KB
- 文档页数:7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摘要】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是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通过引入生态化原则、选择绿色建筑材料、节约能源、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及设计生态景观等方式,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化模式及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为推动建筑行业向生态友好型发展提供参考和倡导。
生态化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还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未来,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生态化模式及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建筑设计行业将迎来更加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化模式、生态化策略、绿色建筑材料、能源节约、水资源管理、生态景观设计、应用前景、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什么是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是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的一种设计理念和方法。
从建筑的选址、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到建成后的运营管理,都要注重影响和保护生态环境,达到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生态化模式及策略是将生态学原理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过采用生态化模式及策略,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还可以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提高建筑的价值和竞争力。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
1.2 为什么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化模式及策略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建筑业是全球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运行都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有必要采用生态化模式及策略来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化模式及策略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建筑经常需要大量能源来供暖、照明和通风等,而这些能源的消耗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资源浪费。
重视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在当今社会中,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全球变暖,建筑业不断在探索创新方法,以达成可持续建造。
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一些关键的策略。
首先,生态策略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业是人类活动中最耗能,最脏污和最浪费资源的行业之一。
科学研究表明,建筑消耗全球75%的电力并产生了近40%的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生态策略强调使用环保、节能材料和设计技术。
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还有利于减少环境影响,保护濒危动植物和自然栖息地。
其次,生态策略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运行效率。
考虑到建筑物的生命周期,生态策略还关注建筑的运行能力和适应性。
这保证了建筑物能够长期有效地运行,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了自然通风和通气系统的设计,有效地协调了温度和空气流通,提高了建筑能源利用率。
第三,在建筑设计中使用生态策略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健康和舒适度。
室内环境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情绪非常重要。
使用低VOC材料提高空气质量,并使使用者在室内更舒适,提高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生态策略还可以提高室内采光和隔音效果,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有许多种方法。
其中,使用可再生能源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策略。
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水力能够提供清洁且可再生的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并减少建筑的对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管理也是生态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建筑设计中使用低流量水龙头和淋浴头,回收雨水用于浇灌草坪或植被等,都能降低对水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至关重要。
它可以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运行效率,同时提高使用者的健康和舒适度。
所有这些都表明了,生态策略应不断在建筑业中得到充分应用,以实现可持续建造。
第一篇可持续生态建筑设计探讨进入本世纪,全球工业生产总值急速提高,所带来的副产品则是资源的大量消耗,自然环境被肆意破坏,生态问题逐渐凸显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不断扩张,大量农村人口自涌入城市,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想要同时解决如此多的问题实在是难上加难。
为应对紧急情况,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已经开始构建新的建设前景,提高相关建筑设计的标准。
建筑物和其周围的环境,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理念成为建筑设计人员的共识,包括了能源利用率、单位面积资源消耗量、建筑及周围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建筑材料重复利用等等问题。
1建筑思想演变与潮流11建筑观念演变建筑是生于自然,长于自然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又充满创意之美的艺术品,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将传统文化、生态文化赋予新的历史意义。
建筑不仅仅是砖木、混凝土钢筋的堆砌,它应该是有呼吸的,不管是哪种民族何种宗教哪个地方都应该认同建筑的生命性。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届大会在波兰首都举办,会中提出了环境-人-建筑整体理念,强调了三者的共荣共通性,这届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从传统建筑阶段过渡到环境为主的建筑阶段,强调建筑应更好的表现当地环境特征。
12可持续建筑思想可持续建筑就是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不同于传统建筑的地方在于不仅仅要满足居住者的需求,而且不能影响到下一代人的居住体验。
可持续建筑的理念是对我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的积极响应。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强调建筑与环境完全结合,建筑结构要求稳定,架构要体现整体观念,突出自然风格和个人创意,但更重要的是设计理念和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手段。
建筑施工方必须寻求人工构造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建筑不是剥夺自然资源,不是环境污染的代名词,而是促进人与环境的共荣共生,使人类的生存发展得以延续。
13生态与建筑的完美结合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在1935年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生态建筑学。
他将生态与建筑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物理环境,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生态建筑论文(优秀4篇)1茶馆建筑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及不足认知客观的看,在当今人们生活消费理念日益成熟的今天,整个茶文化资源在社会大众生活理念中的价值和认可度日益突出,而在这一过程中,茶馆建筑设计活动所具体承载和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生态态度,同时,也是一种具体的人文理念和价值思维。
可以说,如今,茶馆所承载的已经不再是一种饮茶功能的发挥与阐现,同时,其中所具有的分享功能、交际活动的价值进一步明显。
因此,我们认为,此时整个茶馆建筑设计活动中,其生态理念和人文气息的价值作用日益全面。
就当前时代发展的整体特点看,茶馆建筑作为一项融合了多样资源要素的承载体,其中所具体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文化思维,同时,也是一种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思维。
结合当前整个茶馆建筑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诉求看,无论是具体的设计思路,还是相应的茶馆建筑设计理念,其最终的核心始终都是基于相应审美理念基础上,所进行的具体设计创新与突破。
当然,不仅如此,在当前社会大众,日益注重人文、休闲乃至生态诉求的今天,我们看到,完善的茶馆建筑设计活动,其中所需要具体诠释和表达的,不仅仅是设计思维上的全面提升,同时,也是审美理念的全面呈现。
所以,就当前整个茶馆建筑设计活动的实施机制来说,选择完善而具体的设计思维就十分必要。
2茶馆建筑的时代功能认知艺术元素是一种综合化的价值理念和思维内涵,其中所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元素上的多元化和全面化,同时,其中更重要的是传递了相应的艺术设计理念。
因此,在当前,我们对整个艺术元素的发展与应用状况,进行成熟分析时,我们必须清楚,其中,所给与我们的,将是一种本质上的引导和诠释及表达。
所以,合理认知茶馆建筑设计活动中,所具有的艺术元素,就至关重要。
就当前整个设计活动的方向看,设计理念的多样化、生态化、乃至具体的人文化,其中所展现的生态园林风格,不仅仅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同时更是具体的设计理念诠释与融入,所以,想要实现最佳设计机制,那么,其所能集中呈现的将不仅是整个茶馆建筑设计品质的集中提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让茶馆的内涵,实现了全面而具体的丰富。
浅谈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经济的大力发展,能源需求越来越多,建筑行业的耗能量相当大,由于能源利用率低,不但浪费资源,还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有机融入生态策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达到节能减排、绿色安全的要求,这也是今后的必然发展趋势。
因此,在提倡保护环境的同时,需牢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体现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空间环境。
建筑师应适应时代发展,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采取生态策略,将建筑、经济和环境完美地结合。
本文对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策略;建筑设计;应用一、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指,设计师在设计时能够将自然融入设计,令两者有机结合,以满足人们对自然生态的渴望。
两者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适应了人类回归大自然的需要。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尊重自然热爱自然,顺应其规律,人类文明开始之初,对自然有着很强的依赖性,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逐渐增强,但这并不代表能够脱离自然,代替自然的作用。
其次,有利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各种各样的压力随之而来,由之带来的“城市病”,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生态建筑通过塑造原始自然的部分形态,如绿色植被的栽种,能够吸引人们,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一般而言,生态自然景观都有愉悦身心的功效,能够有效调节情绪,相关资料表明,绿色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精神压力。
因此,有必要在建筑中引入生态景观;再者,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
由于以往一味地重视经济发展,导致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程度越来越大,如今人们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被大力提倡。
通过建筑设计,把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既能发展经济,又能实现环境保护。
二、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1、与环境的协调化在建设生态建筑过程中,建筑地址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它是建筑进行合理规划的前提条件。
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建筑物使人类更好的生存于自然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然环境。
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人们越来越重视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
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筑设计中,调整设计思路,充分利用环境和资源所提供的条件,将生态策略应用到建筑设计中,采取相应的建筑技术和措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生态策略;生态建筑;以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建设模式遗留的问题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严重问题,因此可持续发展建筑已经变的十分重要和紧迫。
21世纪将是多种技术并存的时代,生态建筑所涵盖的技术也必然是多层次的。
国内目前在生态建筑方面已经作了一些有益并且有效的探索,生态建筑在国内的发展已经引起建筑师和开发商越来越多的兴趣,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低的国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注重生态建筑设计,主要有以下6条原则:1)重视对设计地段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延续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2)增强适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3)树立建筑材料蕴能量和循环使用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蕴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争取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构件;4)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5)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小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6)减少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避免破坏环境、资源浪费以及建材浪费。
1 生态策略与生态建筑生态建筑的出现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人为环境及空间层次上的具体体现。
它通过各种生态思想和技术落实到建设中,实现建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所以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
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就是将被动式的传统技术发扬光大,同时主动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围绕着“空间使用”这个建筑的基本问题将建筑声、光、热学与建筑材料、环境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人的需求与自然环境发生冲突,使前者维持在后者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处理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手段与技术不断完善,相应地使环境承受能力得到提高,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运用摘要:绿色健康理念是大众所推崇的,被更多的人所认可。
而良好的建筑设计不仅能为人民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从而促进健康生活理念的形成。
实现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从根本上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绿色健康的建筑设计理念有着特别存在的意义。
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影响。
关键词:绿色生态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引言人类自从进入工业社会之后,尤其是近代以来,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预计到2050年,人类将无法逃避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排放、人口增长以及热岛效应对地球未来产生的重大影响。
因此,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进行沟通,从而做到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此,建筑设计人员也应将生态节能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创造出更加节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保型建筑。
1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1.1有利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态建筑观将人、自然和建筑和谐地整合起来,要求建筑环境优美、适宜人类居住的建筑物。
居住在以人为本而设计的建筑物中,有利于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建筑是为了我国人民的居住而建造,所以一切建筑设计和建筑工作都应该以人的诉求为第一基本要求。
居住在这样的建筑物中,我国人民能最大限度地与环境和谐相处,达到人与环境相辅相成的效果,有利于人与环境的健康发展。
1.2满足人类回归大自然的需要生态建筑观要求以自然为核心,协调好环境与建筑的统一整合,充分利用环境对建筑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选择建筑地的时候,应该选择绿色植被大面覆盖的区域,在建造建筑物的同时满足人们对清新空气的诉求。
尊重自然,保护好建筑物附近的生态环境,将人们与自然和谐地统一起来,满足人类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大大提升人类对居住环境的满足感。
1.3生态建筑观给建筑行业发展提供保障生态建筑观坚持将人类的基本诉求作为第一要求,强调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前的建筑行业发展历程里,我国人民对建筑设计的要求偏低,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对建筑的要求与日俱增。
生态节能绿色建筑论文11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类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能源的50%都消耗在建筑物的施工建设与使用过程中。
而绿色建筑则转变了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让建筑设计施工朝着低耗能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能源消耗的自给自足。
目前国内建筑的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低,单位建筑内的耗能是很多国家的2倍左右,因此我们有必要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的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中的绿色二字,并不是简单的指建筑立体绿化或者屋顶花园的设计,而是代表了一种象征,指的是建筑物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和危害,建筑自身可以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它是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所建造的建筑物,又常常被称之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建筑以及自然建筑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包含了六种指标,从上到下依次分成三星,二星以及一星。
我国住建部正式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属于国家标准,给予编号GB/T50378—20xx,20xx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原有的GB/T50378—20xx正式废止。
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适用于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而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指标包含了节地和室外环境、节能和能源利用、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以及施工运行管理等七种类型指标。
20xx年11月22日,于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住宅新趋势高峰论坛上,我国城市科研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李丛笑提出: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一星级绿色建筑未来必然会成为强制性绿色建筑。
2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原则1)和谐原则。
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不单单要符合人们的生存需要,同时也应该与自然、社会相协调。
绿色建筑抛弃了过去那种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模式,它根据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实际,逐渐朝着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基于舒适与健康出发,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带给人们高品质的生活,所以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必须遵循人类、社会以及自然三者的和谐原则。
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这里生态策略就强调了在建筑设计中酌加考虑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经验对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价值、意义以及运用方式和原则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生态;价值;设计;运用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building in man and nature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here ecological strategy highlighted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 environment ZhuoJia consider the coordin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uthors’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of ecological strategy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value, meaning and use way and principles in the relevant discussion.Keywords: ecological; Value; Design; use回顾近一百年来所产生的建筑思潮和流派,生态建筑无疑是其中颇具光彩的一个。
工业社会以来,人口剧增,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和破坏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何在全球化的生态危机中树立新的设计观念,如何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体现生态策略的价值并发挥其作用,值得每一个从业人员深思。
1、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和社会价值何谓生态建筑呢?其概念似乎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保护土地和植被,提供有益健康的建成环境,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小环境;优化设计,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建筑留有一定余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尊重自然。
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运用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建筑行业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导致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但也暴露出许多弊端。
例如,建筑业的能源消耗过大,对我国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害无益,而生态建筑就是利用了一些技术手段使建筑自身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对周边环境无害化的方式方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减少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打造出绿色节能环保的健康生活环境。
具有经济效益、节能等优势,为经济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
因此,本研究将从生态建筑设计的相关要求出发,深入探讨生态建筑设计技术。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运用引言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运用生态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建筑项目的生态设计水平,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对于建筑设计人员来说,要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区域的气候特点与能源利用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生态设计,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鉴于此,本文深入分析生态策略在建筑工程设计之中的具体运用。
1生态建筑概述生态建筑简称ECO,又叫做生态建筑。
ECO是Eco-build的缩写,结合生态学和建筑科技学知识,参照当地的生态环境现状,运用先进技术构建综合性较强的建筑群体,其将生态自然与建筑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改善了区域内的生态气候条件,另一方面也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
2建筑生态设计原则(1)生态平衡性设计原则建筑生态设计要充分利用生态学设计理念,设计人员遵守生态平衡性设计原则,根据建筑设计中的各项组成要素,高效利用物质材料,减少能源消耗,保持生态平衡,满足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需求。
建筑生态设计人员还要遵守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结合居民的实际需求,打造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
(2)节能性设计原则建筑生态设计人员要遵守节能性设计原则,从节能角度出发,提高绿色能源利用率,高效利用太阳能与风能,针对常规能源,要优化配置。
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的运用论文
一、生态策略融合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建筑设计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生成生活需要的人造
环境,它既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环境,还影响了自然生态环境。
建筑建造本来就会对环境产生一定 * ,比如自然资源的攫取、废弃物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建筑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建筑达到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率的目标;二是研究室内热、湿、声、光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影响,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生态策略的融入根本上是解决了建筑高耗能和推广新能源应用的两
大难题,它不仅能够对结构设计、建筑保温、空间尺寸、通风采光、材料耗能等进行改善,还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变室内采光度、提高空气质量、保证室内恒温,最终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
如何把生态环境融入在建筑设计,需要建筑师们对生态学进行系统研究,吸收先进的生态理念,和建筑结合在一起。
生态建筑需要结合建筑和生态的双重理念,在建筑中引入生态策略,并用适当的技术和建造方法将其付诸实践。
不仅需要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和手段,还需要设计者、管理者、组织者、业主、使用者都具有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生态建设大多数用人工自然环境来在现自然生态,比如进行室外自然模拟,大面积绿化、建造水池,或者利用抽象的手法进行模拟给人置身自然的感受,但是这对于生态融入建筑设计中是远远不够的。
二、现代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 * 因素
1、缺乏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
现代建筑设计对生态建筑认识程度低,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的认可程度,对于生态建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非常匮乏。
我国近些年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有了一定的重视和实践,但是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还是相差甚远,特别是对于生态意识比较片面。
一是,很多建筑中只包含了一方面的生态化因素,比如在建筑规划中加入植物景观等措施,而未能从建筑整体来打造一个生态环境。
这种“伪生态”只能是一种口号,而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二是,生态和绿化相混淆,很多建筑师对于生态的理解就是增加建筑的绿化面积和绿化程度,这种观念不仅达不到生态建筑的真正效果,反而起到副作用,这种观念造成的后果就是建筑设计华而不实,没有真正与建筑的本质结合起来,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
2、技术匮乏
生态策略中常常使用的方法与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相违背,很容易引起建筑结构的不稳定或者形象受损等。
所以我国建筑设计中对生态策略的新工艺、新能源的利用率较低。
我国现在建筑施工中很多
企业或者工程师不具备生态工程的施工资质,导致建筑的使用寿命和生态实施化程度低。
3、设计整体性意识匮乏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生态策略只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理念知识,而与真正的建筑设计隔绝开来,没有将建筑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有效融合,形成整体。
而有些建筑设计中运用了生态策略,但是与建筑的结构、空间、功能未能真正结合和融入。
从而导致建筑使用功能或者使用时间降低,最终破换建筑的完整性和耐久性。
我们的建筑设计人员要对生态策略有着系统的认识,对生态学进行学习和分析,使其更好地融入建筑学中。
同时克服现代生态建筑种种弊端,把生态学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三、建筑设计中生态设计的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
人是建筑建造的主体,所以“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生态建筑设计的第一原则。
在追求建筑独特性、空间开阔性、生产高效性的同时不能以降低人的舒适度和健康指标作为代价。
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生态设计需要打破自然和人的传统关系,建立新型的关系,加强对植
物、景观的规划,保证光照和绿荫覆盖面积,调整光照、温度、湿度对人 * ,提高居住舒适度,保证人们的健康。
建筑可以作为人与自然的桥梁,通过引进室外自然优质的空气、增加绿植在建筑中出现的频率把人和自然融为一体。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和居住群体进行区别设计,比如老年人或残疾人居住地设计无障碍通道。
而且现代建筑用途和使用群体会经常发生变动,建筑建设的技术也随着这些变动需求有着相应的措施。
因为建筑是使用寿命交低,更换频率较高的产品,设计师要在建筑设计当中预留适当的空间来满足这些需求的变化,与“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结合起来。
2、生态和谐
建筑设计包括对生态的平衡设计,在整体设计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建筑物与植物、微生物、动物、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和相互之间 * 。
甚至建筑对于城市微观环境、热岛效应的作用,避免建筑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可能保证生态环境正常循环。
处理好自然生态和建筑的和谐发展是生态策略的最高原则,设计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最小限度改变自然景观,使建筑成为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节能减排,资源合理利用
我国建筑资源和能源日益减少,节约能源和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是现代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生态方面来说可以做到设计材料和施工技术的无污染、无辐射、无浪费等。
首先本着就地取材、优化配置、顺应自然的原则使用可持续绿色材料和先进施工工艺,保证建筑资源可以二次利用。
同时,可以有目的利用自然界中的可再生资源,比如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等自然能源来实现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
4、整体设计
建筑设计要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设计,在整体设计上达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自然环境方面,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提高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增加城市自然环境容量;在文化方面,注重地方人文环境和历史环境;在经济方面,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减轻建筑建设经济压力。
a、利用不同的地理条件建筑因为要和周边的生态系统融合起来,要对施工地理条件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做出相应的措施。
最大限度保持原有地形地貌是生态策略运用的高度,中国最早就有北山面水、坐北朝南的选址理念,在黄土高原上也依山就势建造窑洞,可见建筑与地理生态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减少施工对地表底层的破坏也是生态建设的表现。
b、选择乡土植物乔灌草等景观植物的搭配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在生态植物的选择上
面最好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进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
运用乡土植物不仅能够保证景观植物的成活率高、观赏效果强,还能减轻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经济上,也能减少引进植物在运输、栽植、养护等方面的费用。
在植物景观配置上,要求按照自然生态习性进行模拟布置,创造有利于气候的小环境。
5、健康环保
建筑采光、通风设计是生态建筑的另一个标准,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保证使用者健康的保证因素。
6、利用先进的技术
生态策略的实施需要现代技术进行辅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技术得到广泛的运用,对于气候条件的分析,绿植的配置,光照、湿度、温度的控制都能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控制。
还比如,以绿色植物代替分隔墙体,使空间能够营造出绿色景色也能通过计算机建立三维模型和数据模型进行分析。
四、总结
现代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主流,设计师们如何对生态学的理解和运用是新的挑战模式。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