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732.72 KB
- 文档页数:3
分析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摘要】建筑工程设计中的生态问题,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
生态策略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运用,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工程项目对能源的消耗,提升建筑使用效果和舒适度,从而有效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减缓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匮乏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本文就我国建筑设计中神态策略的融入展开分析和论述,指出了当前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生态策略的运用方法,希望对于我国生态工程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问题;方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在满足居民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人们越来愈认识到绿色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生态策略建筑设计,主要强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概念,以自然因素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降低人们对电器设备的依赖,有效解决建筑能源消耗问题。
1 建筑设计生态概念分析将建筑设计融入生态概念,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旨在利用自然因素来改善室内环境,比如提高室内采光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温度平衡等等,良好的生态设计,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建筑的舒适度,满足用户的相关需求,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生态建筑充分利用生态学知识,重在实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和新能源的应用两个目标,从而确保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就是做好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优化室内空间,提高建筑保温性能、通风性能以及采光度,从而取暖电器的使用以及照明设备的应用,确保建筑能耗的有效降低。
随着我国非可再生资源的逐渐减少,我国逐渐面临能源危机,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是缓解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生态建筑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建筑环境,加强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以及潮汐能的利用,为建筑提供必要的能源供给,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使用,从而有效改善建筑能源构架,缓解我国能源匮乏问题,促进我国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生态为代价的建设模式遗留的问题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以生态为主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已经变的十分重要和紧迫。
什么样的建筑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有其深刻广泛的整体概念,意味着建筑师不但需要求助于高技术的解决方法,还要用美学手段去协调人和自然,将环保技术、能源节约可持续性等各类因素艺术的融入建筑设计。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一.生态策略与生态建筑生态建筑的出现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人为环境及空间层次上的具体体现。
它通过各种生态思想和技术落实到建设中,实现建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所以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
其实它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朴素的生态策略一开始就贯穿于人类的建筑活动中,通过模仿高效率的自然结构、充分利用地方材料等来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和与自然的协调。
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天井建筑、窑洞建筑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中国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古代风水学等也贯穿了整个中国建筑史。
近现代建筑师也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完善。
美国建筑师赖特的“有机建筑”(以流水别墅为代表,图1),法国建筑师柯布西埃的“新建筑五点”(即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立面,以萨伏伊别墅(图2)为代表),埃及建筑师哈桑·法赛的“干热气候建筑”(图3),都已经体现了深层生态策略的设计原则,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建筑同所在地域、建筑材料以及使用者的生活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就是将被动式的传统技术发扬光大,同时主动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围绕着“空间使用”这个建筑的基本问题将建筑声、光、热学与建筑材料、环境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人的需求与自然环境发生冲突,使前者维持在后者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处理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手段与技术不断完善,相应地使环境承受能力得到提高,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在进行大规模城市化及城市建设活动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考虑较少,在城市建设用地内必然存在很多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本文引入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需要具有“生态补偿”思想,通过城市空间的更新而提高城市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系统的循环,从而弥补在快速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
摘要:城市建筑设计生态补偿设计应用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正文:城市发展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自然资源的不断攫取,比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二是对自然生物生境的破坏,比如,城市建成环境主要以钢材、水泥、沥青等材料为主,自然环境中的大部分生物并不适应这种生境;三是废弃物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包括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废水、废渣、废气等。
从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来看,主要体现在自然生境的改变影响了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这就需要从空间层面进行“生态补偿”,从而改善自然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将生态学思想结合到城市空间中,学者已对此有广泛研究,可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
在宏观城市空间的研究上,mcharg 早在 1969 年就已将宏观生态学思想应用于城市空间优化配置的研究,探讨了基于生态导向的城市与区域土地利用的生态规划。
julius gy fabos 利用生态系统模型对大都市区的景观规划和城市空间布局进行了实践研究。
richard t. t. forman 提出将生态学原理与土地规划相结合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
俞孔坚基于景观生态学提出生态安全格局(security patterns,简称 sp)的概念,并提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
可以看出,将生态学的思想融入到城市空间研究当中,从很早就已产生,但是基于“生态补偿思想”的空间研究还有所欠缺,其理论框架、设计方法、技术措施等都尚待进一步完善。
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的融合策略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建筑设计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环境保护已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议题,如何在满足人类居住需求的同时,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建筑师和设计师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的融合策略,以期为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融合的策略1.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融合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使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高效设备和绿色施工方法,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环境影响。
2.生态设计:生态设计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良性互动,如使用自然通风、日照、绿化等手段。
3.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建筑设计可以通过循环利用材料、设计可拆卸和可回收的建筑组件,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
4.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建筑设计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
通过优化建筑形态、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和系统,降低建筑的能耗。
5.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筑设计可以采取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如创建栖息地、提供食物和水源、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等。
三、实践案例1.澳大利亚的1 Bligh Street:这座大楼采用了高效节能的设备和系统,如智能通风系统、高效的LED照明和热泵系统,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2.中国的上海世博会英国馆:英国馆的设计采用了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如钢结构和玻璃,以及绿色屋顶和垂直花园等生态设计元素。
3.美国的One World Trade Center:这座大楼在设计中考虑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使用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
四、结论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的融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采用绿色建筑、生态设计、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策略,可以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实践中,建筑师和设计师应积极探索和应用这些策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摘要:建筑师应加强生态意识, 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策略, 尽量减少建筑物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同时满足人们生理和生活的需要[ 3] 。
生态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建筑师在设计中运用生态策略和手段, 还需要决策者、管理机构、社区组织、业主和使用者等都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 共同参与, 才能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工作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本文探讨了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融入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建筑是人类创造的介于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微观环境,建筑的存在本身既作用于自然生态环境,也作用于人类,建筑始终持续地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和使用者的生活。
在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量,同时也会产生不少废弃物,这都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而且,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教育、审美等的精神追求也在不断上升,人们很自然地从要求有舒适的家居,进一步要求有温馨怡情的居住环境,甚至要求他们所居住的城市也要有迷人的景观和高尚品位。
因此,关注生态的建筑设计是我们这个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
一、建筑设计中生态设计基本要求1、科学设计,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应当是设计的根本原则。
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决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
在以往设计的一些太阳能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其室内热舒适度较低,没有认真做到合理设计和以人为本。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这种低标准的“绿色生态”建筑很难再有所发展,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这与国家宏观要求也是相符的。
2、讲究生态和谐建设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态和谐。
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些都可以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体现,这样就营造建筑旁边的环境质量。
探究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摘要:生态建筑指的是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了生态技术和生态思想,而生态策略是相对抽象的概念,其目的是更好地展现建筑本身的生态性。
简单来说,生态建筑与生态策略的关系就是,生态建筑是生态策略应用在建筑物上的具体表现。
生态策略主要应用在建筑物的原材料、建筑结构及建筑空间等上,旨在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能源需求不断增多,特别是建筑行业对能源的消耗增大,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
因此,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筑企业应积极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行业中,提升建筑行业的资源利用率。
本文就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1 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1.1 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自然、建筑、人。
建筑存在的意义就是连接人与自然,因此建筑设计一定要同时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要求。
要做好生态建筑设计,主要应做好两个部分的工作。
(1)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建筑内部空间环境的影响。
(2)充分考虑周围环境,主要指的是建筑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建筑所处地形及建筑物的高度等。
设计人员应在设计过程中结合科学的方法,以减轻建筑带给周围环境的影响。
1.2 生态策略的意义设计人员将生态策略有效融入建筑设计中,可充分满足人们对亲近自然的渴望,这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
(1)满足了人们渴望回归大自然的愿望与需求。
人类作为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对自然具有基本的热爱,因此应该尽量尊重自然、顺从自然。
自人类文明开始,人类始终对自然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即便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也始终无法完全剥离自然对人类的影响。
(2)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中,有利于人类身心的健康发展。
浅析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摘要:针对目前社会生态问题的严峻现象,分析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之法。
笔者从建筑设计方面入手,透析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和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生态策略的实施。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融合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建筑行业目前的现状随着我国“资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推进,加上城市建设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能源的消耗在不断的升高,让社会大众对生态环境问题开始重视起来。
建设绿色城市,把生态问题当作重要的参考因素,合理的把自然环境、可持续利用资源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可以很好的缓解目前的环境问题。
2 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尊重自然环境的设计,是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这个举措对地球生物的多样性,植被保护和原生的土壤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这对尊重历史和文化,保护历史人文脉络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自然环境对建筑物的容纳程度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建筑超过了环境的容纳量,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以致生态体系失去了其应有的平衡,环境质量也会因此下降。
现在,西方国家出现了反城市化的现象,这实质上是一个城市建筑过于密集、庞大,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反映。
城市中的空间构造是极不合理的,社会景观所占的空间比例往往很大,相反的,自然景观只能被压缩在一个十分狭小的区域内。
为维持城市的活力和环境的质量,人们采取两种方式来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一种是栽植绿色植物,另一种是输入很多的自然能源来换取人工的自然。
通过对建筑物容量的限制,来提高自然空间的占有率,已经成为目前改善环境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自然生态观念还有一种方式是处理好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建筑和自然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在建筑中使自然再现。
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尊重自然,最大限度的把自然的要素置入建筑物中。
赖特的建筑设计就很好的把建筑的生态规律完整的展现出来。
建筑在他看来仅仅是自然的某一个器官,把建筑与环境融洽的结合在一起。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化建筑设计成为了当今建筑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生态化建筑设计主张将自然环境作为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并通过各种策略和技术手段来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就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启发。
一、生态化建筑设计的意义生态化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
生态化建筑设计通过改变传统的建筑设计模式和方法,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促进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传统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系统的失衡。
生态化建筑设计旨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节约能源和资源。
生态化建筑设计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利用,以及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问题。
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合理布局和设计建筑空间,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和资源消耗,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生态化建筑设计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打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需求。
在当今的建筑设计领域,生态化建筑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被动式生态化。
被动式生态化建筑设计主张通过建筑结构、材料和布局等手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建筑朝向、采光、通风和隔热等方面做出合理规划和设计,减少建筑的能耗和资源消耗。
2.积极式生态化。
积极式生态化建筑设计主张通过科技手段和工程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提高建筑的能效和资源利用率。
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智能控制系统和节能设备,实现建筑的自动化管理和能源节约。
生态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摘要:生态理念下的建筑设计,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节约为目的,通过在建筑设计中应用节能技术,充分利用自然光资源,优化室内环境,以及将自然环境作为设计的主要理念,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和污染。
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涉及到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室内装饰等多方面,同时也要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从实际出发,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方法实现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应用1、引言生态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两者的根本意义差不多。
他们都主张,要尽可能地将设计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节省建筑资源的使用,可以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同时也能有效地降低对建筑环境的污染,给建筑用户本身提供一个健康的、舒适的、实用的、高效的资源利用的建筑空间,同时也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建筑。
其生命周期包括:设计,材料制造,建设,完成使用,改造,分解废物,重新设计。
2、生态保护理念下住宅建筑设计原则2.1坚持节约能源,促进低消耗的原则在生态保护理念下,节能是住宅建筑设计的关键原则,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应当严格遵循“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选择合适的能源类型,并且将其充分应用于住宅建筑中,在住宅建筑的外墙、屋顶等位置进行节能设计。
第一,在住宅建筑外墙方面,应当选用保温性能好的外墙材料。
具体而言,应当使用能够减少室内热量流失的保温材料,如保温砖、保温层等;同时,在建筑外墙设计时要尽量减少对阳光的遮挡。
第二,在住宅建筑屋顶方面,应当安装太阳能集热设备或者太阳能热水器等。
此外,还应当尽量采用屋顶绿化或者屋顶花园等措施来吸收部分太阳辐射热量。
2.2坚持健康舒适的原则在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下,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当前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和当前住宅建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生态资源,构建一个生态平衡的人居环境。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从人体健康和居住舒适的角度出发,对住宅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设计。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生态化模式及策略在建筑设计中是为了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
1. 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将植物种植在建筑屋顶上,可减少热岛效应,提供植物生长的空间,还可吸收雨水和减少排水问题。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承重能力、防水等因素。
2. 太阳能利用: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通过在建筑中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建筑使用。
还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室内采光和暖房。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朝向、采光和通风等因素。
3. 雨水收集利用:建筑设计中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雨水用于冲厕、灌溉等,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降低用水成本。
需要考虑收集系统的布置、过滤和储存等因素。
4. 自然通风: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的通风系统,利用自然气流进行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空气的进入,减少对空调的依赖,降低能耗。
需要考虑建筑朝向、布局和窗户的设计。
5. 内墙绿化:通过将植物种植在建筑内部的墙面上,可以净化空气、降低室内温度、提供舒适的环境。
需要考虑墙面材料、植物选择和光照等因素。
6. 可再生能源利用:除太阳能外,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地热能等也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利用,提供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
7. 水资源管理: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合理利用水资源,如使用节水设备、回收利用废水等,降低对有限水资源的消耗。
8. 建筑材料选择:选择环保、可再生和低能耗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耗和环境的污染。
9. 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保护和提升周围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如设置鸟巢板、鸟喂食器等。
10. 废弃物管理: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废弃物的储存和处理方式,如设置分拣回收设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策略研究第一章: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
建筑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承担着巨大的环境影响责任。
因此,探索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策略成为了建筑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研究和探讨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策略,以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建筑行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态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策略,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二章: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2.1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特征等。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建筑的能源消耗和室内舒适性,地形和水文特征则对建筑的选址和周边环境适应性有重要影响。
2.2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人口密度、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
建筑设计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文化背景,满足社会需求,提升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2.3 经济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包括建筑材料的成本、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投资成本等。
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策略需要在经济可行的前提下实施,同时也可以通过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方式带来经济效益。
第三章: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策略3.1 节能设计策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采用节能设计策略,通过建筑形态优化、高效隔热材料的选用、被动式设计等手段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结合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实现建筑能源的自给自足。
3.2 循环利用策略循环利用策略是基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通过设计建筑物和建筑系统,使废弃物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和再利用。
例如,通过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建筑材料的再利用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3 绿色材料与可持续建筑材料策略绿色材料是指对环境友好、资源可再生、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
在建筑设计中,应优先选择绿色材料,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提高建筑的环境质量。
第四章:案例分析4.1 LEED认证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推出的一种绿色建筑认证制度。
生态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实例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设计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生态设计旨在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居住舒适度。
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探讨生态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
一、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生态建筑典范。
这座花园由两个巨大的玻璃温室——“花穹”和“云雾林”组成。
“花穹”模拟了地中海的气候环境,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
其设计巧妙地利用了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了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
屋顶上的太阳能板为整个建筑提供了部分电力,而雨水收集系统则用于灌溉植物,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云雾林”则创造了一个高海拔的热带环境,有一个高达 35 米的人造瀑布。
建筑的外立面覆盖着绿色植物,不仅美观,还能起到隔热和降低噪音的作用。
内部的空气循环系统通过调节湿度和温度,为植物和游客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滨海湾花园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生态设计的理念,将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休闲空间。
二、德国国会大厦德国国会大厦的改造也是生态设计的一个成功案例。
建筑师诺曼·福斯特在保留原有建筑外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现代化的生态改造。
大厦的穹顶采用了透明的玻璃材质,不仅为室内提供了充足的自然采光,还能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
同时,穹顶内的遮阳系统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自动调整,避免室内过热。
建筑的通风系统利用了自然风的原理,通过建筑内部的风道和通风口,实现了空气的自然流通,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
此外,国会大厦还安装了太阳能板和生物燃料锅炉,以提供部分能源。
在雨水处理方面,大厦设置了雨水收集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冲洗厕所和灌溉周边的绿地。
德国国会大厦的生态改造展示了如何在历史建筑中融入现代的生态设计元素,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在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也是生态设计在建筑中的杰出代表。
关于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摘要: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使其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
本文深入探讨了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环境;因地制宜生态建筑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
同时并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
以满足人们生活、工作所需的舒适环境,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它具有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小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诸多好处。
建筑生态设计力求在人、建筑、自然之间建构和谐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
生态建筑的创作受到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影响,所以要根据生态建筑的内在逻辑,发挥地方技术、材料的美学特性,关注地方文化传统,创造独特的建筑艺术形象,实现功能实用性、技术可行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文化性的结合。
本文探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如何实现生态设计,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节能的目的。
一、生态建筑的概念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其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必将是2l世纪最具有代表性、时代感的建筑形式之一,如今生态学原理已广泛地渗透到建筑设计中的许多方面,可以说我国的建筑师们面对未来,有勇气、有能力设计出适于我国国情的生态建筑,创造与自然、人、社会融为一体的人类居住环境和绿色建筑空间。
二、生态建筑设计2.1协调的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在设计中必须遵循资源经济和较低费用原则、全寿命设计原则、环境宜人设计原则、建筑灵活性原则、建筑整体性原则、传统建筑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统一的原则、建筑设计理论与环境科学相融合的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基于建筑在人类与自然界生态环境之间的中介地位,建筑设计要注重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对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建筑生态设计必须考虑居民使用的方便、简捷;营造人类与自然环境沟通的合理条件;生态设计面向未来建筑发展要留有一定的修改空间。
基于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应用探析摘要:在近些年来,各种建筑物层出不穷,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必要在建筑设计中发挥生态策略的效用。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various buildings emerge in endlessly, which has som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the ecological strategies is necessary to play its utility in architectural design.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ecological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30-020 引言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建筑行业迅速兴起,发展潜力也十分巨大,由于建筑消耗能量大,会产生一定的污染,不利于生态的平衡,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加强,对建筑中的生态问题益发的重视。
生态建筑不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代表了新时代建筑行业的主流。
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将生态策略应用到此环节中,使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有了一定提升,并且有利于从根本上实现生态建筑理念的核心内容。
1 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指,设计师在设计时能够将自然融入设计,令两者有机结合,以满足人们对自然生态的渴望。
两者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适应了人类回归大自然的需要。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尊重自然热爱自然,顺应其规律,人类文明开始之初,对自然有着很强的依赖性,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逐渐增强,但这并不代表能够脱离自然,代替自然的作用。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应用策略研究探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应用是当下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由于其对环境和生态的友好性,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在设计和施工中开始采用绿色建筑技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节能是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之一,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采用节能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供电,采用隔热、保温等技术来减少能源损耗。
通过合理的采光设计、智能化控制系统等措施来降低照明能耗。
还可以利用地热能、雨水收集利用等技术来降低空调、给排水等系统的能耗。
二、材料选择对绿色建筑的影响绿色建筑工程中,材料选择对整个建筑的环境性能和可持续发展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材料选择上要尽量选择环保、健康、可再生的材料。
比如利用可再生的木材代替传统的混凝土、砖石等建筑材料,或者采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如无机材料、植物纤维材料等。
还要注重材料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建筑垃圾的生成及处理等环节。
三、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建筑设备的自动调控、能源的节约利用和室内环境的优化。
比如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来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和照明亮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能化系统还可以实现建筑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运维,提高工作效率和便利性。
四、生态设计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生态设计是绿色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共生。
在设计和施工中,可以利用地形、植被、水体等自然资源进行规划和设计,增加建筑的美观性和生态性。
比如在建筑周边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水资源的植物,形成自然的绿化带和景观;设计合理的雨水利用系统,收集雨水并用于灌溉和洗涤等用途。
还可以通过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和设计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和生境破坏等现象。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策略,需要充分考虑建筑项目的具体需求和条件,并结合当地资源和环境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
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恢复策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景观建筑设计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引入生态恢复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生态恢复策略,以期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增强景观建筑的美观和可持续性。
1. 自然生态保护区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划定自然生态保护区是一种常见的生态恢复策略。
通过设立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保护区需要有明确的边界,严格限制人类进入,并配备必要的监测和管理措施。
同时,在设计中考虑采用本地植物和栖息地来还原自然环境,提供自然保护和生态研究的场所。
2. 水体生态修复水体生态修复是景观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生态恢复策略之一。
通过修复湖泊、河流、池塘等水体的生态系统,实现水质净化、水文调控和生物多样性增强。
通过生态湿地的建设,结合人工湖泊和湿地植被的布局,提供良好的水环境和栖息地,恢复水体的自然功能。
同时,注重降低污染物排放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水体生态的破坏。
3. 绿色景观设计绿色景观设计是与生态恢复紧密相关的策略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景观植物和园林绿地,营造自然的生态环境。
在植物选择上,注重本地植物的使用,以增加景观对当地生态系统的融合度。
同时,结合地形和土壤条件,合理配置植物布局,提供自然栖息地和防护措施,促进植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 可持续材料和技术应用在景观建筑设计中,选择可持续材料和技术也是重要的生态恢复策略。
选择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同时,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建筑废弃物的产生。
通过应用可持续材料和技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加景观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性。
5. 社区参与和教育景观建筑设计中,社区参与和教育是推动生态恢复的重要策略。
通过与社区居民的合作和参与,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试论现代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运用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建筑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很多建筑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以及资源浪费问题。
为了有效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当努力在现代建筑的发展建设中多注入一些生态因素,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生态策略运用随着当今社会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在建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是当今的建筑在设计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和不足,为了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的建筑进行相关的生态设计,从而使建筑能够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 当前时期我国在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之间所存在的主要问题1.1 建筑设计轻实质和过程,单纯重视建筑形式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就存在着过分重视建筑形式的现象,很多建筑都是简单模仿西方的建筑风格或者是对外国建筑的式样进行简单模仿。
随着当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的建筑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
建筑理念也逐渐从原来的简单模仿到现在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以及可持续发展建筑。
但是我国很多的建筑企业却不能真正理解生态、绿色建筑的实质和内容,也没有深入研究建筑设计的相关规律。
1.2 我国的建筑在设计中缺乏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就当前时期来讲,我国的建筑仍然处于一种先污染、再治理的落后发展道路,这样的建筑发展模式不仅不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积极影响,而且还会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另一方面,这一发展模式也会造成我国能源、资源的大量浪费,比如建筑中广阔的玻璃幕墙、大量农田的被占、质量低劣的建筑施工材料以及装修豪华的建筑,这种种情况都会使我国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1.3 过分重视建筑的单体功能当前时期,很多建筑的开发商与建筑师之间并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互动机制,因此当前时期过于强调建筑中的单体建筑或者是将建筑孤立起来的思想观念较为强烈。
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2-12-18T15:37:01.81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8月Under供稿作者:王绍伟[导读] 在建筑设计中一种建筑叫做生态建筑,主要指建筑物具有生态思想和技术。
王绍伟嵩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4714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攀升,在要求居住空间的同时更要强调居住的环境,这就需要注重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一下什么是生态策略,以及其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分析我国当前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将生态策略完美的在建筑设计中加以应用,从而更加有效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计划,增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策略生态建筑建筑设计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很多人在买房子的时候往往不只是关注房子的户型面积和朝向,更多的关注起周围居住的环境,比如说绿化率等等。
可见现代的建筑设计,需要更多的关注生态因素。
所以生态策略成为了二十一世界建筑设计中的主旋律,它也必然成为了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建筑设计都是为了人类的需求所建造的,但是在建筑这些设计的时候往往对大自然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是由于近年来人类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建筑设计中就要遵循生态环境所存在的规律,所以将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加以应用,不仅仅是顺应人们购买居住空间的意愿,更是保护了自然环境,顺应了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所以如何更好的将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加以应用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1.生态策略的含义及生态建筑的特征1.1在建筑设计中一种建筑叫做生态建筑,主要指建筑物具有生态思想和技术。
而生态策略则是生态建筑中的一种思想,也就是说生态建筑可以展现于我们眼前全靠生态策略这一抽象的理念才得以实现,所以说生态策略是一种指导思想,是生态建筑的根基理念,而反过来,生态建筑是生态策略的具体化表现。
在我国北京,至今仍流传着以前人们居住的四合院,其已经成为了一种名胜古迹,但是四合院的建筑设计就是一种生态建筑,其体现的生态策略就是古代的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
1.2生态建筑注重的是与自然的结合,所以我们所谓的生态建筑也可以称它为绿色建筑。
生态建筑是要把建筑本身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通过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结构内外空间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完美设计,使得物质能源在建筑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可以得到有序地循环利用,并且可以获得一种高效率、低消耗、少污染并且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所以说生态建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2.1生态建筑可以将再生资源加以利用。
生态建筑可以通过蓄热等一些措施减少能源的消耗,并且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充分的利用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比如说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源、生物化学能源等等。
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1.2.2生态建筑中所选用的材料和能源均为可以再生或者再循环利用的,从而避免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
1.2.3生态建筑彻底的减少了废物废水的排放,沉底避免了向外界环境排放有害污染物情况。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对废物废水进行无害化的处理,从而避免其对人们健康以及居住环境造成影响。
2.我国建筑设计中缺少生态建筑,生态策略淡薄目前在我国,已经喊着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在整个实施的过程中,却很难将它融入进来。
在我国很多地方仍然重复着先污染后治理,先修路后挖沟的套路,这些行为不但造成了能源的浪费,更是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而在建筑装潢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的化学制品,更是慢慢侵蚀了居住着的身体健康,加重了自然环境的符合。
可持续发展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更要落实到实处。
因而在我国要想将生态策略更好的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应用,首先就要让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真正的渗透到建筑商和建筑师们的脑海里,让他们真正的懂得生态策略的理念和好处。
3.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在过去的历史中,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已经懂得了生态策略这一建筑理念,比如说印度和埃及。
3.1.印度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其在发展中国家来讲也属于经济技术并不发到的国家。
在西方,因为有着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所以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们可以利用空调、人工照明、人工通风等手段来进行光线、温度和适度的调节和控制。
但是由此而产生的封闭式空间的盒子建筑,不仅仅是把人们和周围的自然环境隔绝开来,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能源的危机。
而在印度这个第三世界国家,建筑师们没有经济实力来支持这些昂贵的建筑机械装置,所以使得他们将注意力转向了气候。
查尔斯? 柯里亚是印度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他根据印度当地热带气候的条件,提出了“形式追随气候”的口号,认为空间本身就像钢筋水泥一样也是一种资源,并且提出了“开敞空间”和“管式住宅”两个建筑模式。
“开敞空间”的建筑设计理念完全是由于印度地区比较干热,而由“开敞空间” 这一设计理念设计出来的建筑比较适用于公共活动所用。
在孟买,70%的生活活动可能在户外进行,而印度一年的季风期也大概只有三个月左右,所以这种“开敞空间”有户内空间一半左右的功用,并且可以与户内空间进行互补。
印度典型的“开敞空间”的例子有甘地纪念博物馆,其实质就是由一组严谨有序的空间场组成,但是其魅力并不仅在于建筑的平易纯洁,而是更好的体现了甘地领袖的那种坚毅不拔、而又与各种对立面调和的圣雄精神,更在于整个建筑设计的处理本身:网格上建筑单元的自然生长,灵活的平面布置,空间的渗透和穿插,庭院的介入以及其对气候的调节,充分的将生态策略融入了整个建筑设计中。
“管式住宅”是一种特别适合于炎热干燥气候条件的建筑设计。
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在印度这个气候炎热而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使用空间的国家中,被认为是一种节省能源的重要手段。
“管式住宅”是与“开敞空间”完全相反的建筑概念。
它是指在一处比较狭窄的住宅内,全坡屋面,内部的刨面构成奇妙的通风口,房子围绕着一个几乎漏填的院落。
这样一种内向的形态将住宅封闭,并用内部屏蔽的空间用来挡住烈日炎炎的照射,同时又把住宅作为横向的通风口,实际上又起到了通风的作用。
也就是说“管式住宅”的原理实际上是和烟囱拔风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应用在了剖面的设计中,在印度底层高密度的住宅群体中,这种建筑原理既可以创造小型化的阴影户外空间,又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室内空气流通的问题。
这种建筑设计不但没有对自然环境起到破坏,反而成为了一种直接反应气候特征的建筑形象。
是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一个典范。
3.2埃及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在埃及也有这样一位建筑师,他叫哈桑?法赛。
他在整个建筑设计里面中处处渗透着“文化的真实性”的理念。
他为当地穷苦人设计的土坯建筑设计简便并且造价低廉,环境却非常适合人居住。
这应该归功于他对传统建筑设计策略进行的分析,并且从中发掘了传统建筑的气候调节潜力,重新的对于土坯砖、拱顶、捕风窗、内庭院和木板帘等传统建筑设计手法的作用进行了评价。
哈桑?法赛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市场上还没有水泥、钢筋和混凝土。
所以在选择建筑材料上他选择了廉价材料的泥土。
他利用土坯砌墙轻而易举,并且建造方便的优点将乡村的土坯建造技术与伊斯兰建筑的典型特征融为一体,并且采用了叠涩的方法将传统的模板民间穹窿建造技术所取代,从而赋予了土坯砖这一廉价而又传统的建筑材料新的生命力。
哈桑?法赛利用印度干热和暖湿的气候生态特征,在建筑设计中大量的使用拱顶和穹顶。
其优点在于:(1)可以增加室内的高度,使得人们头顶的空间比较宽裕,从而可以保证热空气不断上升并且在远离人体的位置聚集。
(2)由于其顶部是弧形,增加了表面积,使得太阳辐射作用面扩大,从而使得平均的辐射强度相对的降低,屋顶所吸收的平均热量就会下降,因此室内的辐射强度有所减少,室内温度就会相对降低。
(3)拱形的屋顶设计可以使得在一天的多数时间里,总是有一部分屋顶处在阴影区,可以相对的吸收室内和相对较热的屋顶的热量。
所以说这种屋顶的设计充分的融合了生态策略,是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大应用。
哈桑?法赛在其他的不同的建筑设计中分别巧妙的利用生态资源使用了捕风窗,内庭院,木板帘等等建筑手段,可以说哈桑?法赛是世界建筑史上将生态策略融入到建筑设计中的一种具有突出贡献的建筑设计师。
他的理念不仅仅适用于上个世纪,更对未来的生态策略的发展有着突出和重要的影响。
4.如何更好的将生态策略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在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中,要想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要将生态策略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下面我们分以下几点来分别讲一下如何将生态策略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
4.1生态策略应用在建筑屋面设计中。
在一个普通建筑中,其屋面的耗热量达到了整个建筑物的十分之一,所以在建筑屋面设计中首先可以采用新型高效的保温材料。
通过增强屋面自身的热惰性以及热阻性来加强其隔热保温的能力。
其次,可以采用蓄水屋面。
由于水的比热较大,所以可以在平屋面上蓄好三到五公分的水层,这样就可以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蓄水屋面不仅仅可以在气候干燥的区域起到有效的保温隔热的作用,而且它在湿热的区域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效果。
再次,可以采用种植屋面,就是紫屋面上铺上一层土壤,并且种植一定的植物,通过植物对阳光的阻挡以及植物本身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从而对房屋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
最后在屋顶的设计中可以采用架空屋面,就是指在屋外的最外层设置遮阳板,在其下部再设置可通风的架空层,这样就可以通过遮阳板来有效的拦截大量太阳的辐射热量,并且利用遮阳板的上下表面将其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的热量转移到架空层的空气当中,并随着风慢慢散去。
4.2生态策略应用在建筑外窗设计中窗户是每个建筑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而由于窗户为薄壁的轻质构体,所以我们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合理的控制窗户与墙之间的比例,并且根据不同的气候特征来进行比例的合理控制。
比如说,在炎热干燥的地区,可以采用较小的窗户,这样可以减少白天从窗户透过的太阳辐射的热量,晚上可以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
而在湿热的地区,可以将窗户设计的稍微大一些,夏天可以利用比较大的南向窗户进行自然的通风,冬天可以用其来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的热量。
4.3生态策略应用在建筑混凝土材料中由于近年来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多。
而高性能的混凝土往往施工工艺更为严格和细致,所以其配制和生产也需要采用更加优质的材料。
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出高性能混凝土的有事,时期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稳定性和长期的力学性能等等特点。
所以对于高性能混凝土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已经受到了当今建筑行业高度重视和关注。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世界上还是在我国,人类赖以生存的是自然环境,而建筑设计又是为人类而服务的,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将生态策略充分的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真正的做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节约能源,利用再生能源,维护自然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