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局势风云际会的背后
- 格式:pptx
- 大小:4.88 MB
- 文档页数:67
南海风云观后感引言近年来,南海地区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南海问题涉及国家主权、海洋权益、民族国家发展利益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世界各国对南海问题的看法不一,主张也各不相同。
作为一个国际事务的旁观者,我通过观察南海风云的发展,以及各方的态度和行动,不禁产生了一些深刻的观后感。
文章主要观点南海争端矛盾激化的原因南海争端激化的根本原因是各方对南海主权的争夺。
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地区的主权都有一定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但是由于南海资源丰富,地缘政治的考量使各方对南海主权产生矛盾与争夺。
此外,南海的地缘政治格局也给争端的升级提供了条件,包括外部大国的角力和地区国家的军事行动。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角色作为非南海地区国家的美国,其在南海争端中的角色备受关注。
美国通过派遣军舰和军机进入南海,对南海争端加以干预,进一步加剧了南海争端的紧张局势。
美国的行动被一些国家视为对南海地区国家主权的挑衅,也引发了该地区国家对于美国意图的忧虑和担心。
地区国家间的矛盾与合作在南海争端中,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合作并存。
一方面,南海周边国家存在领土争端和资源争夺的矛盾,这些矛盾使得南海争端难以解决。
另一方面,南海周边国家也通过对话与合作的方式,寻求和平解决争端,并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国际社会的呼吁与建议国际社会对于南海争端的发展都表达了关切,并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
一些国际组织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包括制定行为准则、强化区域合作等,以促进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维护地区稳定与发展。
总结与展望南海风云观后,我深感南海争端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解决南海争端需要各方持续努力,减少矛盾,加强对话与合作,并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推动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1.韩静. 南海争端的格局、演进与冲突规律[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0(3): 61-70.2.李宝辉. 南海争端的现状与发展动态及演变特征[J]. 国际安全研究, 2021(1): 66-72.。
南海问题形成的原因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
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五点一、复杂的历史变迁◆在汉代中国人便发现了南沙群岛,此在东汉杨孚《异物志》、三国时万震的《南国异物志》、东吴将领康泰的《扶南传》等书中均有记载。
元代,明代,清代,中国可能对南沙群岛行使了行政管辖,但是缺乏实质性的证据。
1724年的《清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55年《皇清各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67年《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1810年《大清万年一统地量全图》1817年《大清一统天下全图》等许多地图上均显示了可能是南沙群岛的地区.这一系列的历史材料证明南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的。
◆1933年,法国侵占我国南沙群岛的太平、中业等九个岛屿,立即遭到我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的渔民强烈反抗,中国政府也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
◆1935年,中国政府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编印《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详细标明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各岛礁的具体名称。
1939年,日本侵占了南海诸岛。
◆1946年,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中国内政部委派肖次尹和麦蕴瑜分别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专员,前往接管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在岛上立主权碑。
◆1947年,中国内政部重新命名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全部岛礁沙滩名称共159个,将南海归入广东省管辖。
这种行为的实质就是在南海行使主权的表示,当时南海周边的其他国家并没有提出过异议。
◆1951年,美国在主持草拟、制定、召集《旧金山对日和约》的过程中,都涉及到了西沙和南沙群岛问题,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但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
纵览南海风云观后感南海,这片辽阔的海域,从古至今都是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之一。
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南海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承载着无数文化与历史的沉淀。
然而,多年来,南海一直被争议所困扰,各个相互守望的国家在这片海域上展开了激烈的角力。
近日,我有幸阅读了一些关于南海的资料,对这片风云变幻的海域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首先,南海的争端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背后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基础。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是最早发现、命名和探索南海的国家,许多古代著作也都有关于南海的记载。
然而,随着近现代航海技术的发展,欧洲列强相继涌入南海,开始殖民化和残暴掠夺这片富饶的海域。
对于中国来说,南海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背景和资源争夺,南海问题在近代持续发酵。
其次,南海争端的焦点是领土与海权的争夺。
在南海的问题上,中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都声称拥有一定的岛屿或海域主权。
而根据国际法的相关规定,南海的主权争议应通过议定和解方式解决。
然而,由于各国间的政治、经济和地缘纷争,南海仍然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解决办法。
再者,南海问题的重点是和平与合作。
无论国际社会如何关注南海,如何努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最终的归宿还是要来自于各方的和平合作。
毕竟,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对于整个亚洲乃至全球的经济与安全都至关重要。
只有各国能够以和平合作的态度来解决争端,才能推动亚洲乃至全球的发展。
最后,南海问题不应只停留在地缘政治的层面,而应深入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议题。
南海是世界上最具生态价值和海洋资源丰富的海域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乱捕乱猎和不合理的海洋开发,南海面临着严重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
不论南海的争端如何解决,保护南海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应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纵览南海风云,我意识到南海争端不仅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更是关系到各国发展和地区安全的核心议题。
正如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样,各国应该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对话与磋商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所奉行的睦邻政策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中心的。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主张和立场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一) 南海主权归我,不容置疑。
南海主权归我,这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也是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协商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前提。
在不同场合和条件下,中国政府反复重申: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我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绝不允许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和采取任何方式加以侵犯”。
①中国政府在南海主权归属上的立场表明:(1) 南海问题的解决,必须建立在尊重中国领土主权的基础上。
只有中国领土主权得到维护和尊重,才能谈得上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以平等、和平方式协调相互关系,才能根据国际法、国际海洋法等国际法规,按照公平合理原则解决南海问题。
1990 年12 月,李鹏总理在访问马来西亚时就南沙问题谈到:“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辩的。
这是中国的主权问题。
中国希望在适当时候,通过友好方式同有关国家进行协商,解决这一问题。
”中方希望友好和平的解决南海问题,促进南海和平共同发展。
(2) 任何关于解决南海问题的主张、声明的提出和发布,必须以中国和东南亚有关国家的相互认可为前提,尤其是首先要得到我国的同意和认可,中国不能做出原则性的让步。
任何解决南海问题的主张、声明,如果仅仅是南海周边某些国家的单方面主张,并未取得我国的同意和认可,那么这样的主张、声明必须废弃和修改。
如果某些国家不顾我国提出的主权声明和领土主张,欲强行占领我国南海岛礁,那么这样做既有悖于国际法和国际海洋法,也有悖于其他国际关系准则,实际上最终也不可能得到实现。
(3) 在南海争端中,一方面,南海周边某些国家单方面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规定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等划界相关条款为凭借,以所谓的安全原则、邻近原则等为理论依据,强行占领我南海岛礁,加紧攫取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另一方面,某些区外大国对南海问题的插手,使南海问题复杂化。
南海:海洋权益之争日趋复杂,中美竞争加剧作者:胡波来源:《世界知识》 2020年第24期胡波(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今年南海的形势确实比较严峻,但也要分清楚真实的形势和我们看到的形势,两者可能有很大区别。
这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导致:第一,南海局势长期被国际化、媒体化,所以“道听途说”的信息特别多;第二,在新冠疫情下,相关各方更加焦虑。
举个例子,马来西亚的钻井平台“西卡佩拉”(West Capella)号,今年4月在万安滩以东海域作业时,我国的“海洋地质八号”勘探船去了,美国的军舰也过去了,美国人就炒作说,“支持马来西亚抗击中国的胁迫”,马方则称,“中马没有发生对峙”。
具体来说,2020年的南海形势有三个方面需要关注。
一是照会战。
照会战起因是马来西亚2019年12月12日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了沙巴州向北延伸的200海里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申请。
因为其涵盖到中国的南沙群岛和相关海域,所以中国向联合国提交了照会,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也都向联合国提交了照会,当然后者的照会重点不是批评马来西亚,而是称中国的主张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核心是要求中国遵守2016年“南海仲裁案”的所谓裁决。
照会战已持续好几轮,它揭示了一个问题:2016年“南海仲裁案”的后遗症会不断显现,而且对我们的挑战会越来越大。
尽管中国自始至终都采取“不参与、不承认和不接受”的“三不”政策,但受仲裁案刺激,马、菲、越和印尼等国的“要价”普遍高了。
二是渔业冲突。
2020年,南海域内国家因为渔业问题爆发了不少冲突,主要发生在越南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之间。
越南渔船与这些国家发生的渔业纠纷和冲突不是在争议区域,而是在非争议区域。
这些越南渔民“训练有素”,某些渔民还装备燃烧瓶、土制炸弹,并对其他国的执法力量使用。
事实上,越南目前的渔业产能严重过剩,每月在南海活动的渔船上万艘。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越南渔船分别与中、马、泰、印尼等国的执法力量发生了数十起重大冲突,导致数人失踪或死亡。
南海问题的成因、现状及对策剖析【纲要】最近几年来,跟着我国综合国力连续增强和南海战略稳步推动,有关国家忧其利益受损,全力介入南海事务,妄图搅乱地域形势,以致我海洋资源受掠、南海主权受侵、国家安全屏障受险。
能够说,南海争端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是“亚洲四大热门〞问题之一,研究南海问题拥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主要环绕南海问题的复杂成因、目前南海问题的现状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详细应付南海问题的策略建议。
重点词:南海问题;成因;现状;对策南海,又称南中国海,是亚洲三大边沿海之一,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上一些重要的战略航线的必经之地。
跟着南海问题的连续升温,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南海问题的高潮。
南海问题形势复杂,研究南海问题的成因、目前现状及应付策略有侧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南海问题的成因自20世纪70年月起,环绕南海岛礁的主权归属及局部海疆的管辖权形成了六国七方的争端场面,最近几年来,域外大国以南海争端为借口参与南海事务,以牟取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
能够说,南海争端成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被称为“亚洲四大热门〞问题之一。
南海问题的出现,成因复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自然资源丰富。
南海石油天然气储蓄量超出200亿吨,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
矿物质源丰富,含有锰、铁、铜、钴等35种金属和罕有的锰结核;岛上生长的植物耐盐、耐旱,生长茂盛;鱼类资源丰富,有1500 多种,特别是马鲛鱼、石斑鱼、金枪鱼等,产量很高,经济价值极大,是中国渔民远海打鱼的主要品种;海鸟种类多样,栖息繁衍在各个岛屿上,多年以来,南海体现出一片平和祥和情景。
但是,在1968年,南海的海不扬波被一份亚洲外岛海疆矿产资源结合勘探报告打破了,南沙海疆成为东南亚国家眼光聚焦地,海上岛礁不停受到周边国家蚕食。
能够说,南海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南海争端产生的直接原由。
2.国际海洋法不健全。
南海局势紧张何为导致南海问题的原因论坛出处:西陆东方军事作者:沙鹰B13 时间:2011-06-10 10:52:20中国南海局势日趋紧张,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纷纷在南海对中国出手,挑战中国底线,那么形成南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1.南海地区资源丰富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较为充沛。
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
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有石油和天然气、铁、铜、锰、磷等,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南海是世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南海海域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曾母暗沙、万安西和礼乐滩等10几个盆地。
其中,南沙海域油气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公里,油气地质储量总量达600亿吨.被誉为海上中东或称为“第二个海湾”。
在我国南沙群岛海域里的就有420亿吨,仅曾母暗沙海域已经探明石油储量就有120亿-130吨.到目前,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都在南海开采石油,他们已经在南沙海域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个和油气田180个,年采石油量超过5000万吨。
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南沙群岛海域还没有开采出一滴石油.2.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南沙群岛主权之所以后来成为“问题”并酿成争端,除了资源丰富外,还与20世纪30年代后外国殖民主义势力侵略南沙群岛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19世纪中后期,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在经历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周边国家如朝鲜、越南等也落入日本、法国等的殖民统治之下,而中国南海也成为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目标,尤其是法国和日本先后对南沙群岛进行了一系列严重侵略活动。
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之后,统治越南的法国殖民者乘机于12月4日声称安南对西沙群岛拥有所谓“先有权”1933年,法国派炮舰“阿勒特”号和一艘测量船侵占了南威岛等9座南沙岛礁,时称“九小岛事件”.1939年3月30日,日本将法国人驱逐出南沙,取而代之。
南海主权争议的背后作者:暂无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4年第3期今天,南海主权争议正是因为美国基于霸权利益的政治和外交干涉,正在变成东亚区域安全脆弱的根源。
虽然美国在嘴上口口声声地说是为了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但内心的真实想法是担心中国海军力量的崛起。
朱锋中国南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围绕着南海岛屿的主权争议,一直以来都是东亚区域安全与合作的难言之痛。
不仅是中国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之间,即便是东盟国家内部,例如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之间也存在南海岛屿的主权争议。
解决这些争议,不仅需要靠外交智慧和政治勇气,更重要的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日渐紧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将为解决这些海洋领土和权益争议,提供最可靠的保障。
然而,随着2011年11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南海问题。
美国基于自身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利益,让个别乘机闹事、拉大旗做虎皮的国家强行出头,既在军事上充当所谓“保护者”,又在外交上做“搅局者”。
其结果,既不利于南海领土争议的解决,又在人为地助推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
最近,有两个事件正在预示着美国南海政策有可能出现重大转向。
首先是2014年1月30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麦艾文(Evan Medeiros)在接受日本时事通讯社采访,提及中国可能在南海设置防空识别区问题时突然发飙,指责中国如果在南海设立防空识别区将是一个“危险的挑衅行动”,很可能将“逼迫”美国改变在南海地区的军事态势。
鉴于麦艾文的身份,由国安会高官出面在南海问题上“恫吓”中国还是很少有的事。
随后是2014 年2月5日,美国国务院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Daniel Russell)在国会听证会上强硬表示,中国应该就南海“九段线”做出“澄清”,指责中国一直运用历史权利为证据要求南海岛屿与相关海域享有主权的声索行动,“违背”了国际法惯例。
南海局势加剧紧张的背后作者:来源:《晚晴》2016年第08期2012年4月发生的黄岩岛事件可以说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突破了中国政策和忍耐的底限。
黄岩岛属中国中沙群岛,以东隔马尼拉海沟与菲律宾群岛相望。
1898年《美西巴黎条约》、1900年《美西华盛顿条约》和1930年《英美条约》等明确规定了菲领土界限西限以东经118°为界,黄岩岛在此范围之外。
直到20世纪90年代,菲律宾出版的地图还将黄岩岛标绘在菲领土界限之外。
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黄岩岛潟湖内例行作业,突然出现的菲律宾军舰对渔民进行堵截和干扰。
中国渔民被菲律宾军人扒去上衣在甲板上暴晒的照片,瞬间成为中国各大媒体和网站的头条新闻,引发全国性声讨。
菲律宾的粗暴挑衅和中国国内舆情的强烈反应,促使中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反制行动,一方面进行紧急外交交涉,另一方面派出海监和渔政船只尽快抵达黄岩岛现场,双方进行了激烈交锋。
直至6月3日,菲方船只才全部撤出黄岩岛潟湖。
为防止菲律宾新的挑衅行为,中国船只留守黄岩岛附近海域,开始实施实际管控。
此时越南方面也有了新动作。
6月21日,越南国会审议通过《越南海洋法》,意在用国内法为越方主张披上合法外衣。
该法通过当日,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召见越南驻华大使阮文诗提出严正交涉。
同日,中国宣布建立地级三沙市,政府驻西沙永兴岛,管辖西南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并在随后数月间采取了落实三沙设市的一系列行政、司法、军事举措。
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正式向联合国海洋法法庭提请针对中国的仲裁。
对此,中国外交部多次发表声明,指出“菲律宾和仲裁庭无视仲裁案的实质是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及其相关问题,恶意规避中国于2006年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98条有关规定作出的排除性声明”,强调中方“不承认、不参与”。
显然,中方对菲启动仲裁是持完全否定立场的。
菲律宾声称其提出冲裁的理由是与中国之间的协商和谈判已陷入僵局,但事实上,菲方自黄岩岛事件以来一直拒绝与中方进行任何严肃的对话,遑论谈判,也未与其他DOC成员协商。
作者: 檀有志
作者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出版物刊名: 国际资料信息
页码: 1-7页
主题词: 南海问题 风波 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政府 南沙群岛 美国海军 马来西亚 国际水域
摘要:今年初,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似乎进入了一个“多事之春”,中国东南方向的领土领海争端呈现出一种集中爆发之势:3月5日,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宣示马国对该礁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
3月9日,美国白宫发言人指责中方有关船只此前一天对在南海“国际水域”的美国海军水声监听船“无瑕号”进行了“骚扰”,事实上该船所从事的测量活动并未获得中国政府的许可。
3月10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签署了国会此前通过的“菲律宾群岛基线法”,宣布将中国中沙群岛中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中的部分岛屿划为菲属。